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觀《信仰》有感

觀《信仰》有感

今天我觀看大型記錄片《信仰》。故事講述了1919年冬天,一位當過師範學校國文教員,叫陳望道的年輕人,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浙江省義烏市分水塘村。從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在自己的卧室裏,藉着一盞昏暗的油燈,送走了一個又一個長夜,翻譯《共產黨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在上海出版。《共產黨宣言》只有28000多個漢字。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創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點。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興業路一個狹小的房間成立……

觀《信仰》有感

隨着大屏幕上一幕幕的歷史畫面,一聲聲敍述歷史故事的聲音,所有人彷彿置身其中,追隨先輩們的足跡—選擇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開展革命鬥爭、建立偉大祖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感受中國共產黨信仰之路那份執着的追求和堅守,也再次淬鍊自己的靈魂,重塑自己的信仰。

通過觀看黨員教育片《信仰》,我在自己現有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是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理論形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社會形態,正是在這種崇高信仰的引領下,黨和國家得以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髮展進步。中國共產黨人實踐信仰的奮鬥腳步,經歷了革命、建設、改革三個大的歷史時期,雖然這段歷程已將近過去一個世紀,但曾經在其中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現在依然是我們矢志不移堅守的精神家園,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現在依然振奮人心,催人進步。

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各種各樣的學術思想和宗教流派,不管本土還是外來,都曾為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在信仰之路上點燃一盞盞燈。在這些信仰之燈指引下,尋求着中華民族的興旺與發展,目不暇接的方法,到底哪一個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以徹底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呢?中國共產黨人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共產黨宣言》。正是這一信仰,號召了千千萬萬的英雄兒女為之奮鬥,甚至不惜鮮血和生命去捍衞。正是這一信仰,使得在新中國建設初期,無數的工人、農民、戰士、幹部、科技人員將信仰融為“一團火、一滴水”,化為自強不屈的精神,在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用雙手和智慧書寫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改變了一窮二白落後的社會面貌,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的發展進步。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信仰表現為不同的具體目標。要知道,選擇信仰很難,堅守信仰更難,因為在堅守信仰的路上,鋪滿了荊棘,更有可能付出鮮血和生命的代價。而通過對共產黨信仰路程的學習,我進一步認識到這段歷程的艱難與曲折,更深刻體會到祖國如今的繁榮富強和廣大人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始終堅守共產主義信仰,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覺悟,把個人的奮鬥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與此同時,自己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要從自己的實際行動出發,從身邊的小事出發,虛心向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學習,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學習,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就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並將其付諸實踐,勇於創新,鋭意進取,在實現目標的奮鬥歷程中穩步前進,為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如今,可以説我們生活富裕社會安定,那麼那些曾經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經變得平淡?曾經光芒閃耀的信仰真諦,是不是已經變得虛無?《信仰》告訴我們,不,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在與時俱進的改革開放新時期,在抗擊非典的第一線,在汶川抗震救災的現場,在奧運志願者的行列,在新農村建設的田野上,在科技攻關的最前沿,在大學校園的朗朗書聲裏,在各行各業的平凡崗位上……無數黨員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把個人成長成才融入祖國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之中,生動詮釋着“共產黨員”的真義,豐富了共產黨人信仰的時代內涵。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仰,積極進取。

《信仰》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始終牢記黨的宗旨,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武裝頭腦,帶頭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更好的立足自己的崗位爭先創先,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要明白,雖然我們身處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但都是為黨、為國家和人民服務的,只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國家才能興旺發達、長治久安。而只有國家安定和平,我們個人也才能安居樂業,才能幸福的生活,快樂的工作。

標籤: 有感 信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geq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