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精選27篇)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精選27篇)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

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精選27篇)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枱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

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外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和神奇,更是激發了無數學生對神祕太空的嚮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講課,我們中國是第一個。那麼為什麼可以呢?因為我們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我感到無比自豪。通過三位宇航員的介紹,我看到了在太空中有趣的太空轉身,神奇的浮力消失,在地球上沸騰的泡騰片也因為在微重力的環境下表面張力也大顯神通,瞭解太空中一天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在太空裏就像到了霍格沃茲的魔法學校。同學們和宇航員老師的互動也非常有意思,我真希望自己也能和他們互動,因為我也有一個小問題:既然在太空裏水是飄浮的,那怎麼洗澡呢?

都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指引我們奮發向上,實現自己的夢想,建設我們的國家!

“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向我們展示了航天員工作生活場景、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等,讓我們知道了太空與地球大有不同。我們從先對太空的渾然不知,到現在的人盡皆知,都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航天之路。我們不再像之前一樣只看見四角的天空,而那飛向太空的正是我們的“中國紅”啊!

那頭沉睡在東方的雄獅甦醒了,它將一鳴驚人!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3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立春已過,春耕在即。在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的關鍵時期,一手要抓好疫情的防控工作,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一手要穩字當頭,毫不鬆懈抓好春耕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基層幹部是疫情防控的主力軍,也是搞好春耕生產的關鍵人,精準應對,科學施策,找到疫情防控與春耕保障的最佳結合點,確保疫情防控不放鬆,春耕生產不誤時,眾志成城渡難關。

疫情防控不放鬆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型冠狀病毒的防控工作牽動着億萬中華兒女的心。基層幹部作為疫情防控的“守門員”“服務員”“快遞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佔有重要地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敗在基層,關鍵在農村、社區、在網格點。正值春耕季節,基層幹部更要時刻保持戰時狀態,決不能放鬆警惕,更加嚴格把聯防聯控的各項責任落實落細,切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淬鍊幹部的英雄本色,越是在吃緊階段越要凝聚力量,同舟共濟。在疫情防控吃緊階段,基層幹部更要衝在前,幹在先,繼續發揚連續作戰精神,不鬆懈,堅定站在嚴峻鬥爭的最前沿,始終保持疫情防控不打烊。

春耕生產不誤時

20__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脱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穩定糧食生產是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農產品是抗擊疫情的物質基礎,搞好春耕生產避免糧食生產出現滑坡。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正值春種春管的關鍵時期,基層幹部既要搞好疫情防控,又要積極引導農民開展春耕生產。基層幹部要撲下身子,深入春耕一線,問農所需,排農所憂,解農所難,全力做好服務春耕,真正讓惠農政策作潤農春雨。春耕播種是一年收成的基礎和鋪墊,基層幹部要及時把技術送到田間地頭,高質量高標準的抓好春管春耕,確保春耕生產不斷檔,為全年的農業生產和糧食生產開一個好兆頭。

眾志成城渡難關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庚子虎年之際擴散蔓延,牽動着全社會的神經,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中華兒女展現出了英勇無畏,勇往直前的民族氣概,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攜手抗疫,守望相助,最好地詮釋了“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勇毅篤定無不勝”的希望和温暖。當春耕遇上抗“疫”,廣大基層幹部要集思廣益,羣策羣力,毫不鬆懈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統籌抓好春耕備耕工作的有序開展,這既是一場大戰,又是一場大考,基層幹部要找準兩項工作的結合點,奮力書寫人民羣眾滿意的答卷。

@基層幹部,精準應對戰“疫”與春耕“大考”,真正做到疫情防控不放鬆,春耕生產不誤時,眾志成城渡難關,我們一定能取得雙勝利,夯實人民羣眾的“錢袋子”和“米袋子”。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4

這個春節,相比以往有些不同之處。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讓整個華夏大地被疫情覆蓋,讓人們多了幾分謹慎與恐慌。於是,平時喜歡在大飯店歡聚一堂的家庭選擇在家裏踏實地吃一頓年夜飯,喜歡走訪親戚的人們選擇電話拜年送祝福,街道上一片寂靜,只有明亮的路燈,安靜地閃爍着亮光。

除夕夜,闔家團圓,正是一年最歡樂的夜晚。身處外地的我,突然得知你被抽調去武漢支援的消息。我的第一反應,是擔心。我與你許久未見,印象中,你總是柔柔弱弱的,不會大聲説話,白皙的臉上帶着糖果一般甜的微笑。我怕你瘦小的身體,承擔不了那樣大的負荷;我也擔心弟弟還小,你離開後,他會思念媽媽。

家人們紛紛留言,説你是戰士,是英雄,我也在朋友圈裏發了一句話:“為你驕傲,一定要平安。”

次日,大年七年級,家庭羣裏多了一張照片--那是你和同事們的合照。幾十位白衣天使們站成一排,身姿挺拔,好像精神抖擻的戰士。你穿着厚厚的防護服,看起來稍稍有些臃腫;護目鏡遮住了温柔的笑顏,只露出一雙平靜中透露着堅定的眼眸。我發現你的笑容裏,除了温柔,更添幾分堅毅。

收拾行囊,換上戎裝,然後毅然決然地奔赴戰場,拼盡全力將一個個患者們從病痛甚至是死神手中奪回來。我知道,你在武漢負責ICU病房的工作,辛苦勞累,不必多言。我看着手機上的最新疫情統計表,一面祈禱着你要平安,一面許願,盼着你和你的戰友們能把更多同胞從生死線拉回安全區。

那天我打開新聞,屏幕上忽然出現弟弟熟悉而稚嫩的臉龐,一雙清澈的眼睛,彷彿在説:“媽媽平安”。他拿着翻開的日記本,上面寫滿、畫滿了對你的鼓勵與愛。儘管筆畫粗拙,線條質樸,但那認認真真落下的每一筆,都是弟弟對媽媽無限的、滾燙的愛。

畫面一轉,變成了一位護士由於超負荷工作,筋疲力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場景。我心底猛然一疼,鼻腔酸酸的--她一定連喝一口水的功夫也沒有,哭聲那樣嘶啞,額頭上盡是汗珠,雙臂的皮膚由於被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包裹過久,已經幾近潰爛。她是誰的母親,又是誰的女兒?有誰能夠遞上一杯水,拍拍她的肩膀,給她一個温暖的微笑?為眾抱薪者,定有暖風十里,煙火漫天。舅媽,我在千里以外,為你和無數奮戰在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深深鞠一躬,懇切地説一句“感謝”。我們都在等你,等你帶着温柔的笑臉回家。

有很多暖心的人和事,我想要寫給你看:河南村書記在廣播站“硬核”喊話,言語犀利一針見血,提醒大家不要隨意走親訪友,引來網友的一片叫好;四處都掛上了頗有幽默色彩的標語,警示大家亂吃野味、聚眾走訪的危害;藝人們慷慨解囊,紛紛捐款支持武漢;同學們盡己之力,在網上募集捐款以及口罩等物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你看到這些,也會覺得胸口湧上一股熱流。平日,是你們為我們驅走病痛;如今,風雨來臨,我們要一起面對,一起戰勝。

“天下山河清影在,人間風雨此宵同”,華夏的高山大川,必能在陰霾中扛起一片碧空--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脊樑;而我們也必會在這場風雨中,團結一心,共同面對,凝聚力量,做你們背後,最堅實的守護者。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5

在今日,我觀看了天宮課堂這一節目,這使我瞭解到了許多知識。

在20__年,我國航天員王亞平真正意義上做了第一次天空授課,而時隔8年,今日和曾經的技術有很大不同。而且這次攝像頭的數量為和質量都變好了,這也給航天員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而且她還會手中拿一個攝相機,這可不比在陸地上拿着輕鬆。

張老師給我們提出了幾個問題。在空間站中,正方體六面播種、根和芽的方向是什麼?答案是根發散扎入土壤,芽背向種植面向光生長。因為地球有重力,所以地球山上植物的根向地下生長,而太空中微重力環境下,它的根會四處生長,並且根也會有彎曲,而且在土壤中生長。

第二個問題,從茶壺中向杯子中倒水,水會怎樣的?答案是,水在茶壺中且倒不出來。在微重環境下,水會漂浮在上面,是倒不出水的。

第三個問題,在空間站內,金魚能在敞口魚缸水中游動嗎?不能,因為水和魚分被分離開,並且水會在短時間內遊一段時間,一會之後它們就會分開。

航天員在艙外機械臂上,一口手拿小鋼球,一手拿羽毛,雙手用同樣的力,向同一方向扔出,預定距離為兩米,誰先抵達?答案是羽毛。在真空微重力下,質量小加速度大,所以羽毛先抵達。

之後,瞭解了一些航天的一些精彩瞬間。之後,又參觀了一些航天員的“太空家園”使我瞭解到了太空中的些設備。

我還了解到,在地面上乒乓球會浮在水面上,而在太空中,乒乓球沉浸在了水中。在空間站中,浮力幾乎消失了。一個水膜,並在水膜中加入水後,將一個人造的花放入水膜中,花在大空中變大了,就像綻開了一樣。在水膜中繼續注水後,水膜會變成一個水球。在水球中注入一個氣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兩像。將顏料注入到水球當中,之後將泡騰片放入水球之中,之後水球之中會產生大量氣泡,水球看起來更漂亮。

這次實驗之後,我從這次天空授課中學到了許多,我十分喜歡這次的天空授課。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6

20__年度真的是不 平庸的一年,祖國母親遭遇了 這次新冠病毒,全國上下各行各業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本正過着愉快的寒假,享受着春節的氛圍,但沒想到緊接着迎來的便是公交停運,工廠停工,商店關門,學校推遲開學……,作為一名大四的學生,考研結束後回到家中,預計着來年春天又可以再次走進校園,做論文,答辯,拍畢業照……,但這些此刻都無法實現了。但是沒有關係,校園的春天,我們可以延遲欣賞,畢業論文我們會積極主動在家中查找資料。雖説是由於疫情的影響,但是正是因為我國科技水平的進步,網絡的發展,網上授課的方式才得以實現,與非典相比,短短十幾年,我國的進步簡直是突飛猛進。雖説在一年的開始就遭遇磨難,但是我相信逆境中成長成熟。我也堅信,有中國共產黨的堅毅領導,全國上下團結一致,相信走出家門,擁抱大自然的一天很快就會到來。

今天,我收看了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的直播,聽完各位教授的講話後,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 了更進一步的熟悉,對它的感染範圍和能力以及預防措施也有 了 更深的理解,我也真切的感受到了 我們國家是偉大的國家,我們黨有 偉大的領導能力,還有那些感人的逆行者們,他們是我們國家的戰士也是我們的保衞者,我由衷的敬佩和感謝他們。這場疫情,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唯有正視這樣的經歷,在困境中汲取教訓成長,才不 辜負這樣一場代價沉痛的歷練。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7

全民戰疫,人人蔘與。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一些變化:人們的環境衞生意識普遍提升,守護家園自覺性明顯增強,對社區工作的參與和支持度也提高了。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不妨把前期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機制固化下來。北京作為首都,對外而言是“國門”,對內而言是“心臟”。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更要堅持首善標準,端正心態、竭盡全力。人人行動起來,將常態化防控與垃圾分類、物業管理、文明生活這些大城治理中的“關鍵小事”聯繫在一起做好,我們的城市家園必將更加衞生美麗。

防控嚴一分,風險少一分。別忘了“常態化”後面“防控”二字,全勝之日才會更早到來。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8

一支支醫療隊臨危受命、一輛輛物資車奔赴武漢、一幕幕黨羣齊心戰“疫”的畫面鼓舞人心……在這場疫情大戰、生命大考面前,作為黨員幹部更應義無反顧衝鋒在前,無怨無悔堅守崗位,以真言實行、擔當作為踐行初心使命,共同守護人民羣眾的健康安樂。

越是危難“驗”初心。“幹部素質怎麼樣不只看平時,更要看危急時刻;幹部黨性在哪裏,也不只是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更體現在艱難險重的考驗中。”越是在疫情危機時刻,越能考驗黨員幹部能否主動擔當作為,越能反映黨員幹部的作風和戰鬥力。此次疫情規模之大、影響之廣、複雜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在這樣的危急時刻,黨員幹部就越要做到胸有謀略、動有章法,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保持好定力、增強戰鬥力、發揮凝聚力,管好自己、管住親友,動員身邊人、呼籲全社會,堅定抗爭的決心、堅定必勝的信心,帶領所有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的勇士們、逆行者們,堅定不移把上級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高質高量的帶頭完成黨組織交付的各項任務工作,齊心協力共同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最是擔當“撼”人心。“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困難時刻顯擔當,關鍵時候展作為。黨員幹部肩負使命擔當,承載期待重託,絕不能在關鍵時刻窩在家裏當“鍵盤俠”,久座辦公室當“唾沫君”,更不能凡事等待觀望、陰奉陽違,出現“唐主任”式一問三不知的尷尬無為。“風疾才能知草勁,雲開足以見山高”,黨員幹部應以做好此次疫情工作為契機和新起點,對標對錶、查漏補缺,全面做好“作風體檢”,主動打好“政治疫苗”,加滿為民服務的動力能量,全力彰顯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真正把對初心使命的學習成果落實到行動中。只有深入一線,真抓實幹開展工作,堅決避免形式主義,才能贏得羣眾認可;只有以身示範、科學施策,才能真正發揮黨員幹部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的積極作用。

總是堅守“暖”民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疫情戰爭中,黨員幹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是“風向標”“導航儀”,勢必會影響疫情防控工作的整體氛圍。“德莫高於愛民”,在這場事關生命健康的人民戰爭中,無數黨員始終以夜繼日的頑強奮戰在疫情一線,他們衝鋒在前、勇挑重擔、無私奉獻,以頑強的意志和昂揚的姿態與時間賽跑、和病魔較量。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帶着“若有戰、戰必勝、召必回”的信念,充分詮釋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無悔堅守。唯有忠於職守、挺身而出、英勇戰鬥,去抗擊疫情的最前沿問需於民,多才能將為民服務的答卷寫好;唯有無悔付出,發揚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去人民羣眾最需要的地方,做好羣眾的主心骨和貼心人,才能共同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才能早日迎來萬紫千紅的明媚春天!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9

英雄不過是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題記

今年春節,沒有聚餐,沒有歡笑,連平日裏人來人往的集市都無人問津,大家臉上籠罩着抹不去的哀愁,分明寫着“疫情”兩個字。爸爸媽媽時時守着電視的新聞頻道,每當確診人數增長一個,他們的眉頭便鎖緊一分。媽媽盯着電視喃喃自語:“這可怎麼辦,越來越嚴重了……”説着不自覺地將目光移向我。

從疫情爆發那天起,媽媽每天就不停忙碌——將家中裏外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每天換着花樣做菜,只為讓我們增強免疫力……作為一名母親,她用自己的方式呵護着我。我敬愛的英雄母親!

疫情蔓延迅速,新聞報道鋪天蓋地。就在那危急存亡的時刻,鍾南山院士站了出來!84歲高齡的他本該在家中盡享天倫之樂,而他卻用肩扛起抗擊病毒的重任,他告訴大家“沒事不要去武漢”,而他卻日夜兼程地奔赴一線!他的挺身而出,讓無數中國人民更堅定了勝利的希望綠色。我欽佩的英雄鍾南山!

像鍾南山院士一樣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數不勝數,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我們生的希望。“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他們奮起抗擊病毒的樣子,我永遠銘記心間!偉大的白求恩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是“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為久旱的土地帶來希望的甘露;他們是“春山暖日和風”,吹散前路的迷霧,融化冰封的大地。我最可愛的英雄天使!

隨着大量醫護人員馳援湖北,物資也緊張起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總有心懷善念的人們,盡己所能地捐獻出物資。愛心人士積極捐款捐物,平日裏閃閃發光的明星也放下光環,盡心盡力地幫助武漢挺過難關!我友愛的陌生人!

永遠別忘了英雄也不過是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罷了!“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春寒已料峭,吾惟願君安!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0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對於全黨上下無異於是一場關於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政治“大考”。在疫情面前,黨中央高瞻遠矚、嚴密部署,各級黨委(黨組)主動出擊、迅速迎戰,上下協同、高效有序做好各項防控工作,充分印證了我黨的政治制度具有強大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各基層黨組織是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保障制度執行到位的“最後一公里”,應穩紮穩打、實打實錘,視疫情為考場,在“疫戰”中淬鍊黨建引領力,全面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思想引領穩定力。黨的基層組織在社會治理中起着舉旗幟、聚民心的關鍵作用,思想引領是團結羣眾、凝聚共識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當前疫情防控阻擊戰已經到了攻堅期,各基層黨組織要築牢疫情防控的“思想堤壩”,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羣眾既不輕戰也不畏戰,既不盲目自信也不過分恐慌,科學理性應對疫情。要堅決杜絕“差不多就行”的走過場行為,必須不打折扣將中央指示精神落實到疫情防控每一項工作任務中;要堅決防止“沒那麼倒黴”的僥倖心理,必須加強宣傳教育,幫助人民羣眾樹立起羣防羣治的防疫意識。心手相連、攻克時艱,凝聚起抗擊疫情“不勝不休”的強大信念,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組織引領強動力。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基層黨組織是人民羣眾的“主心骨”,是抗擊疫情的“壓艙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鄉街、村社黨組織衝鋒在前、日夜堅守,構築起保衞人民羣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彰顯了強大的政治擔當。要想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必須充分認識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提高基層治理效能上下功夫,着力強化組織引領力,把黨的強大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羣眾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工作優勢,引領黨員、羣眾聽黨話、跟黨走,結點成線,連線成網,構建起在制度執行上堅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形成聚沙成塔的工作局面,使組織引領成為推進疫情防控工作科學合理、有序有效運行的強大動力。

榜樣引領增活力。人心齊,泰山移。無論是基層治理還是疫情防控,都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條戰線上的黨員幹部及人民羣眾都是不可或缺的參與主體。在防疫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來自不同行業、不同羣體的人們並肩戰鬥的感人場景,他們中有身披白色“戰袍”,捨身忘死的醫護人員;有高舉大喇叭走街串户,硬核帶勁的村社幹部;有日夜堅守在交通要塞,身先士卒的交通警察;還有不計報酬無償奉獻,主動請戰的黨羣志願者……他們用實際行動勾勒出羣眾心中“防控英雄”的畫像,感染影響着越來越多的人蔘與這場戰役。“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只要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激活調動一切力量,不斷拓展聯防聯控、羣防羣治的“半徑”,就一定能構建起抗擊疫情的最大“同心圓”。(原標題《在“疫戰”中淬鍊黨建引領力》)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1

“作為一名組工幹部,越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越要衝鋒在前。”組工幹部堅決貫徹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用行動踐行初心,用腳步丈量責任,堅守在戰“疫”第一線,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組織力量。

清晨五點半:他們在小區門口值守,當好羣眾生命安全的大門衞。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強調 “幹部重心要下移,力量要下沉,支援社區工作,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組工幹部積極響應,第一時間奔赴各個社區報到,當起小區門衞,對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每天起早貪黑進行輪值,對出入人員“一查核兩詢問一登記”,讓羣眾真正“靜下來”。他們沒有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隻簡單的口罩;他們沒有執法證、資格證,只有一張百姓熟悉的面孔。他們用小區門衞的新身份,充分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踐行初心使命,為羣眾安全保駕護航。

上午十點半:他們戴着口罩在部裏參加考核工作會議,當好疫情防控一線幹部的考察員。注重在戰“疫”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劃分跟蹤考察組,每天深入一線瞭解各級幹部政治站位、工作擺位、靠前作戰、擔當作為等情況。自此,吹響戰“疫”衝鋒號,全面廣泛動員,積極調兵遣將,把戰“疫”一線作為磨練幹部的“練兵場”,考察識別幹部的“試金石”,全面檢驗領導班子和幹部的政治素質和現實表現。

下午三點半:他們在鄉鎮村屯的卡點暗訪,當好百姓安全的守護者。“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他們作為疫情防控暗訪組成員,深入村屯一線卡點,對村屯卡點設置情況、鎮村幹部值班值守情況、聯防聯控機制建設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按照上級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滿族自治縣馬鞍山鎮新風村黨支部書記陳相國帶領村黨支部迅速上崗,設置村屯卡點,落實值班值守。用從嚴的監督構築起羣防羣治的嚴密防線。迎戰疫情,組工幹部甘做守護者,讓暗訪監督嚴起來,讓銅牆鐵壁硬起來,為羣眾平安貢獻力量。

晚上十點:他們在電腦前奮筆疾書,當好優秀做法先進事蹟宣傳員。做在電腦前梳理總結一天的工作成功,把考察考核、暗訪途中發現的相關單位好的抗“疫”做法和戰“疫”先鋒們的先進事蹟,總結提煉形成文字。用旗幟引領方向,用號角振奮精神,用事實消弭恐慌,用關懷撫慰創傷。以文為戈,以筆為槍,記錄黨員幹部的英勇和頑強;以紙為媒,以網為介,書寫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感人瞬間。

這就是組工幹部的戰“疫”一天,充實且忙碌,温暖且不失感動。急難險重,更顯組工本色;風雨同舟,永葆為民真情。疫情當前,許許多多組工幹部化身為“抗疫”戰士,同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一道,堅守着、拼搏着、奮鬥着。(原標題《組工幹部的戰“疫”一天》)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2

我國實行了連美國人也沒有實行過的天宮授課。實在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三名神舟13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為全世界的人展示了一系列太空場景,再次讓中國人在航天領域更進一步,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實力!

航天員們化身老師,向我們講述了空間站的生活。航天員在太空中因為失重原因,行走、轉身等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情在太空卻成了一大難題。但是航天員們可以從各種儀器得以保證健康,再次有力地説明了當代中國的強大,而且太空實驗言語地球上不同,比如太空中的水失去了浮力,而且變成一種似液似物的東西。當航天員用一個儀器放入水中時水立刻形成了一層水膜。向內加入空氣還會變成雙透鏡,一正一反。用泡騰片放進水中時。生成的氣泡會在水膜中膨脹,但不外泄。這些實驗實在是太有趣了,不僅科普了航天知識,還向世人展示了中國之強盛。

觀望此刻,我感觸頗深。想想當年中國還只是一塊侵略者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隨時都有亡國滅種的危機。但中國人民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在一場又一場戰爭中奪回國家尊嚴,實現了站起來並且完全站起來了的飛躍!“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如今,中國已然成為了世界頭號大國,改變了自己的國際地位,傲然於世界民族之林!

未來的祖國需要我們,我們需要更加努力。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3

新民市興隆鎮古洞崗子村村主任__自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任務以來,不顧年事已高,始終堅守在交通檢查站值守崗位,奮鬥在疫情防控最前沿,把疫情拒之村外,確保一方平安,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古洞崗子村檢查站很簡單,一個簡易的防風棚,一塊寫着“疫情防控、停車檢查”的警示牌。那位站在寒風中,穿着綠色軍大衣,頭上繫着一條藍頭巾的老奶奶就是村委會主任——__。每當看到有車輛駛近,她都會習慣性的拿起檢查本迎上前去,“對不起,請您下車接受檢查!”這句話不知道一天要重複多少遍。古洞崗子村檢查站一共有八名執勤人員,__是年齡最大的一位,每天值守24小時,2個檢查站,8個人輪班,登記來往車輛,勸返外地人員。每天中午__總是讓別的值班人員回家吃飯,自己在卡點值守,一袋方便麪就把午飯解決了。有的村民看她太艱苦,就把煮好的熱雞蛋給她送來,對她來説這是最好的褒獎。

__同志今年71歲了,是一名老共產黨員,丈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且身體多病,家裏還有一個不能自理的重殘孫子需要照顧。可是當接到上級疫情防控指示後,為了全村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她義無反顧的投入到防疫第一線,為了確保防控任務落實落細,她主動承擔起交通檢查站設卡值班任務,從初期的防疫安全知識宣傳到外來人口的排查登記。對於年輕人來説,在零下10幾度的天氣裏,站上半天也受不了,何況她已是年過七旬的老人呢。村民們勸她回家休息,她卻説“有啥苦的,這都是應該做的,關鍵時刻村幹部不衝上去,那還要你有啥用”,多麼樸實的話語,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老黨員無私奉獻、捨己為人、勇於擔當、真誠為民的大無畏精神,讓黨的力量、黨的聲音體現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前沿。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4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月10日在北京調研指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疫情防控是一場保衞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要廣泛發動和依靠羣眾,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始終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統一指揮、科學調度,全黨動員、全面部署。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上下凝聚起共同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為全國上下、黨羣同心、眾志成城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進一步增強了信心和力量。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打好這場為民衞民的“保衞戰”,需要全民發動、全黨動員、全力以赴,需要宣傳先行、輿論先導。宣傳輿論工作事關人們的認識認知,決定着思想變化、言行規範。打好疫情阻擊戰、人民保衞戰必須把宣傳引導、輿論引領貫穿防疫工作全過程。當前,全國上下抗戰疫情的“統一戰線”已經形成,但還必須進一步統一每一個人的思想和行動,摒棄僥倖心理,克服麻痺心態,真正讓每一個人都自覺按照各級黨委政府的規定要求,遵照防疫指揮部(辦公室)的部署安排進行防控,不給防控添堵、不給社會添亂。

要深入宣傳黨中央決策部署,營造萬眾一心阻擊疫情的輿論氛圍;要宣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精神、民族精神,凝聚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強大正能量;要宣傳奮戰一線的醫務人員、黨員幹部、公安民警,宣傳社會各界的志願者、支援者等的感人事蹟,展現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的堅強意志;要加大對傳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識的宣傳,引導全社會依法防控、科學防範,提高人民羣眾自我防護能力,消除恐慌心理,消極情緒,增強國家戰勝疫情的信心。

思想認識到位,還需實踐行動到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每一個農村或社區都是一個“戰區”、一個“陣地”,要在黨組織的統一指揮領導下,因地制宜進行防疫布控,既要嚴防“外”,防止疫情流入,造成工作被動,又要嚴控“內”,安撫好居民情緒,維持好社區秩序,堅決把“病毒”擋住,堅決切斷疫情擴散蔓延渠道。

關鍵時刻看支部,危急關頭看黨員。打好“保衞戰”,各級黨委和政府,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每一個黨組織,每一名黨員、幹部要在上級黨委的組織指揮下依法科學有序開展防控工作,發揚不怕吃苦、攻堅克難的精神,走在防控前沿,衝在防控一線,切實在這場無硝煙的戰鬥會考驗自己、鍛鍊自己。

戰“疫”在持續,愛心在接續。面對這場無硝煙的殘酷戰爭,只要我們聽黨指揮,人心所向、齊心協力,同心同德、眾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最大程度地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原標題《思行一致打好疫情防控“保衞戰”》)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5

面對抗擊新冠肺炎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廣大黨員幹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各級部署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夙興夜寐,恪盡職守,雷厲風行抓落實,齊心協力戰“疫”情,迎來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階段性勝利。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疫情到了最吃勁的時候,黨員幹部要心懷敬畏,鉚足勁頭,咬緊牙關去戰鬥。

怕思路不清,鉚足學深悟透的鑽勁。加強學習尤其重要,可以使我們在當前疫情防控中心工作中少走彎路。但我們有的同志卻忽視了學習,甚至把學習當成可有可無,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導致思路不清,遇到問題把不準。在疫情防控的節骨眼上,我們每天都要通過學習,吃透新精神,瞭解新動態,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方法,要通過各種媒介和方式,使自己的知識和信息儲備持續更新,始終保持頭腦清醒思路清晰。加強學習,既是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客觀需要,只有學懂弄通,學以致用,才能把新知識新信息成功轉化為戰勝疫情的有力“法寶”。

怕作風飄浮,鉚足鋭意進取的幹勁。光是頭腦清醒還遠遠不夠,還要把正確的思路落實到行動中。當前正是抗擊疫情的攻堅階段,黨員幹部的作風實不實,關係到這場阻擊戰的成敗,關係到人民羣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更直接影響着我們黨的形象和威信,可以説,我們肩負的責任比泰山還重!因此,我們必須撲下身子真抓實幹,決不能做表面文章,決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鬆勁,要繼續深入搞好宣傳、落實防控措施的同時,抓好統籌兼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返崗復工。要以黨員的拼搏精神和過硬作風,使鮮豔的黨旗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高高飄揚。

怕無所作為,鉚足敢於擔當的闖勁。任何事業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次疫情防控更是如此。在艱難困苦面前,黨員幹部既不能迴避更不能逃避,因為這是一場“敵”死我活的殊死搏鬥,只有迎着困難衝上去,勇於“亮劍”,才能“狹路相逢勇者勝”。我們要敢想敢幹,敢闖敢試,擔當作為,在戰勝一個個困難消滅一個個“敵人”的過程中,讓人民羣眾強烈感受到黨的凝聚力戰鬥力向心力,感受到只有共產黨才是人民主心骨,讓我們的實際行動,使一個個戰鬥堡壘巍然矗立。

怕有所懈怠,鉚足誓奪全勝的拼勁。疫情防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有的基層黨員幹部由於長時間處於高度疲勞狀態,思想上有所鬆懈,特別是在看到連續十多天新增病例呈下降趨勢,以為可以鬆一口氣了。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高度警惕,“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一旦放鬆就有可能前功盡棄。黨員幹部必須充分認清形勢,提振精神狀態,團結帶領羣眾“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只要我們瞄準打贏持續發力,就一定會迎來戰“疫”的偉大勝利!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6

當孩子步入學習階段,許多父母就啟動了所有思維,東訪西詢,為孩子找好老師,進輔導班,請家教,把時間填得滿滿的,唯恐子女落他人之後。望子成龍是每個做家長的心願。可是,把孩子的空間縮得小而又小,往往適得其反,產生逆反心理。不僅學習成績無法脱穎而出,反而還會產生厭倦和鬆懶。那麼,如何教育孩子學習呢?我有以下幾條心得,供大家參考.一、以身作則。家長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啟蒙。提供孩子的學習氛圍,與孩子一起看書或學習。久而久之,漸漸地他們自然而然地感覺父母很注重學習,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去學習,懂得了不是為誰而學的道理。

二、尊重孩子。何為尊重呢?我們不妨在適當的時間坐下來和孩子相互交流,讓孩子暢所欲言,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讓我們知道孩子的喜怒哀樂。有時意見分歧時,做為家長,是否會去認真考慮孩子的意見比我們的更完善、更妥貼。如果這樣,我們就應該放棄自己的意見,大膽採納孩子的意見。這是給孩子一次是非認知判斷能力的鍛鍊,既尊重了孩子,又縮短了兩代人的鴻溝。

三、持之以恆。啟導孩子對任何一件事都有長性。有的孩子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又喜歡那個興趣廣泛,但一遇到挫折就打退堂鼓。這時候的家長,千萬不要狂風暴雨般地罵、嘲笑。應耐心查明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何原因讓孩子退縮。幫·助他解決問題,講明半途而廢的不利之處,鼓勵孩子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的信心,還他一個輕鬆、快樂的心情,去完成末完的事。

四、緊扣連環。在這點上,父母應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繫,知道孩子的學習狀況。一個孩子在學習上,不可能每個環節一帆風順,隨時有潮起潮落,只是不知漏在哪一環,雙方取得聯繫後,及時糾正和彌補不足之處,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取得紮實基礎。

以上幾點是我的心得,只能作為參考,如何教育孩子,願所有父母都來一起切磋,讓孩子走好每一步.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7

17年前,鍾南山教授領軍抗擊非典;17年後的這個冬季,84歲的他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建議公眾“沒什麼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自己卻做了“逆行者”,義無反顧趕往武漢防疫第一線,滿滿的行程安排,風塵僕僕。

這位當年敢講真話、敢涉險灘、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為絕對的超級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談舉止令全網瘋狂刷屏,令無數人為之振奮與動容,很多經常看偶像劇的女性朋友都説:沒想到被一個老爺爺圈粉,毫無抵抗。

84歲,在這個絕對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齡,支撐他出山,承擔如此大的身體與精神負荷的,絕對是醫者仁心和國士風範。84歲高齡的鐘南山,是一位長者,一位醫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

一位老師這樣概括:知識淵博,專業過硬;懸壺濟世,心懷悲憫;勇於擔責,敢説真話;義無反顧,不怕犧牲;救民於水火,救國於危難……我們一直在尋找讀書之用,教育之本,或許這就是吧。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8

從少年求學、海外成名、報效國家、甘為人梯、為國犧牲、愛在天機六個角度瞭解了郭永懷同志的人生歷程和光榮事蹟學習郭永懷院士志存高遠、報效國家的堅定信念;學習他刻苦鑽研、求實求真的科學精神;學習他學為人師、鋭意創新的工作作風;學習他甘於奉獻、不計功名的崇高品質,並自覺加強自身黨性修養。

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期,郭永懷作為美國大學教授,月工資就高達800美元。一家三口居住在四層花園別墅裏,開着高檔轎車,閒暇時騎騎馬、坐坐遊艇,過着多少中國公知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然而,郭永懷卻要放棄美國的榮華富貴,放棄美國的幸福生活,放棄美國的優越條件,堅決選擇要回到一窮二白的中國!美國的同事和好友紛紛挽留他,但是,郭永懷堅定地説:“家窮國貧,只能説明當兒子的無能!作為中國人,我有責任回到祖國。”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為了避免美國政府製造麻煩阻止他回國,郭永懷當着全體同事和學生的面,將自己多年來積累的研究成果付之一炬。當他將飽含十幾年心血、像孩子一樣珍貴的手稿,一頁一頁地投入火爐之中時,那是怎樣的一種痛苦,但是,為了回國,郭永懷堅定地做出了這個驚人之舉!

1956年9月初,郭永懷一家終於回到了祖國的土地,當看到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時,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熱淚盈眶。郭永懷,回國不但參與了兩彈一星的研發,而且將賣掉國外汽車、洋房的全部所得48460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國家。

1968年12月5日凌晨,郭永懷乘坐的飛機抵達北京機場時,在離地面400多米的時候,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墜毀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裏。當人們辨認出郭永懷的遺體時,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夾克服已燒焦了大半,郭永懷與警衞員牟方東緊緊抱在一起,人們費了很大力氣才將他們分開,赫然發現那個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就夾在兩人中間,數據資料完好無損。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郭永懷想到的只是用身體來保護對國家有重要價值的科技資料!得知郭永懷犧牲的消息,總理失聲痛哭,良久不語。此時,郭永懷年僅59歲,22天后我國第一顆熱核導彈成功試爆,氫彈的武器化得以實現。

郭永懷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以身許國!張愛萍將軍為郭永懷寫得輓聯:永縈江山堪稱民族脊樑,懷志九霄不愧中華英魂!我們將永遠銘記郭永懷精神!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19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強調各級領導班子、領導幹部要堅決防止高高在上、浮在表面、空喊口號,要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作風整頓,把責任擔當落實到位。

如何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作風整頓?要“清淤泥”,以“考”促“改”,以“改”落“轉”,還要“引活水”,以“練”促“硬”,以“硬”落“實”。

抗擊武漢疫情,要民主監督,狠“曬”壞作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當下的重大政治任務。可就在近段時間,多起疫情防控工作中作風不實、履責不力的典型問題被通報,這些把工作要求和工作紀律拋諸腦後的壞作風被狠狠地從“旮旯”裏拖拽出來“曬太陽”,進行強力“殺菌消毒”,這得益於民主監督自上而下的“放大”和“聚光”作用。民主監督有效延伸了疫情防控工作的監督觸角,如全方位立體式探照燈,從嚴從實抓作風,緊盯狠曬壞作風。要想抓好作風整頓,推進作風建設,就要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工作推進到哪裏,民主監督就要跟進到哪裏,以監督確保履職,以監督保障執行。

抗擊武漢疫情,要正本清源,根“除”歪作風。消極應付、推諉扯皮、貽誤工作等現象的出現,如不加以遏制,將會助長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歪作風”。細究其根源,在於部分黨員幹部責任心缺失。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要把人民羣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疫情防控是命令也是責任,思想和行動一個也不能少,對於那些逃避疫情、消極應對的黨員幹部要嚴厲問責,正其根本,為那些心存僥倖的幹部噴除思想上的雜草,讓他們明確什麼是“第一位”,杜絕歪念頭,以絕對負責的態度,投身到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盡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抗擊武漢疫情,要攻堅克難,共“練”硬作風。攻堅克難的時刻最能體現萬眾一心的力量。面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黨員幹部們要共“練”硬作風,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黨員幹部要像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畢毛埠村“麪條書記”鹿業光一樣,用“硬作風”對抗疫情,用“嚴標準”逆行而上。得知疫情消息後,鹿業光在春節期間毅然放棄休息時間回到村裏,整日三餐以麪條、大白菜為主,村民親切地稱他為“麪條書記”,為了打贏疫情防控戰,他迅速組織精幹黨員成立黨員突擊隊並立即行動,成為衝鋒在前的標兵。什麼是硬作風?就是要敢打敢拼,靠前指揮!練就決勝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擊劍術”。

抗擊武漢疫情,要以點帶面,力“促”實作風。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黨組織通過“網格化管理”機制,切實落實疫情防控屬地責任,通過細化責任點來織密疫情防控網,力“促”實作風。責任到人的網格化管理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每一個幹部都是網格長,承擔相應責任也接受嚴格監督,促成了嚴、細、實的整體工作作風。把責任細化,有利於加強對每個“點”的跟蹤監督,有利於對疫情防控工作中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行為聚焦並嚴厲懲處,確保疫情防控中的每個“點”都是“攻堅點”,整個面都是“火力面”,讓各點攻堅之力匯聚,讓聯防聯控力量迸發,以實實在在的工作作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對於疫情防控工作作風整頓,不僅要“清淤”還要“引水”,清掏“形式主義”的淤泥,引入“實幹精神”和“過硬作風”的活水,確保疫情防控阻擊戰有序有力進行。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0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東榮成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二屆、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近代力學事業奠基人之一。

1956年9月,郭永懷突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領導和參與了我國核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衞星的研製工作,倡導了高超聲速流體力學、電磁流體力學、爆炸力學的研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力學人才,為我國國防、科技、教育事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1968年12月5日,乘坐飛機失事,壯烈犧牲,在生命的最後一刻,與警衞員緊緊抱在一起,用生命保護了重要科研數據資料。1999年,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是該羣體中唯一一位在核彈、導彈、人造地球衞星三個領域中均作出重要貢獻並被授予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郭永懷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離開家遠渡重洋求學報國,回國後為國防事業而嘔心瀝血,直至1968年犧牲在核武器研製的祕密時期。對於這樣一位無名英烈,在那特殊的歷史階段沒有宣傳、沒有報道,他的事蹟一度鮮為人知。即使在1999年9月中央授予23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時,許多人對於郭永懷這個名字也還是陌生的。在他的家鄉山東榮成,家鄉人、甚至他的父母、親屬知道的只有他生在榮成,留學美國,無法知道他所從事的工作和對國家的重大貢獻。這個謎,讓家鄉人民牽掛不已,生他養他的故鄉更期待還原一個有血有肉,有濃厚家國情懷的郭永懷。

於是,早在20__年榮成市委就派出採訪組全面收集了郭永懷各時期的人生軌跡,採寫了2萬多字的長篇通訊”永不隕落的兩彈之星——共和國兩彈一星功勛郭永懷追記”,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中宣部發出“新聞閲評“,《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國科技報》《光明日報》等紛紛轉載,多家電視台爭相採訪報道。同時榮成市在中科院力學所等單位的熱情幫助下徵集了郭永懷生前相關遺物,為建立郭永懷事蹟展館打下了基礎,並於20__年在市博物館廣場東側豎立了郭永懷的雕像。

在新時代,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郭永懷的偉大精神,榮成市委市政府於20__年啟動了郭永懷事蹟陳列館的建設。陳列館位於榮成博物館一層,展覽面積20__平方米,共分8個展廳。陳列館用_多張圖片、200多件珍貴文物、5個視頻,形象的展現了郭永懷無私奉獻、以身許國的家國情懷。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1

1965年,郭永懷曾經講過:“我作為一箇中國人,特別是革命隊伍中的一員,衷心希望我們這樣一個大國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早日建成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來鼓舞全世界革命人民。”他為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肩負着發展我國近代力學和尖端科學事業的重任,郭永懷始終有一種緊迫感。因此,他總是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的工作日程表永遠是排得滿滿的,力學所和有關單位的業務問題,事無鉅細,他都要親自過問;大批文件和科研報告需要他處理。他從不午休,晚上經常工作到深夜;他沒有節假日,不是照樣到所裏上班,就是在家裏埋頭書案,博覽羣書。正因為他無休無止地追求着新的知識,所以對國際上近代力學和尖端技術發展的新動向總是瞭如指掌,對各種複雜的課題總能做具體入微的指導。在國外,他有過一些業餘愛好:喜歡集郵,對於音樂有很高的鑑賞力,回國後,由於工作繁忙,就很難得有時間去過問他珍藏的郵集或欣賞優美的樂曲了。

他自己勤奮,也希望別人勤奮。他時常用自己的親身體會告誡青年:“天才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刻苦學習。學問是無止境的,只有下苦功夫才能佔領科學堡壘。”他還用牛頓與雞骨頭的故事教育過大家,要大家用一股“傻勁”去學習、工作。言傳身教,使他周圍的同志們深受感染,而他的公而忘私的獻身精神也長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在學術問題上,郭永懷以嚴謹著稱,從不容許含糊其辭、模稜兩可,更不容許草率從事,濫竽充數。他畢生髮表的科學論文為數不多,但每篇都有一定的份量和價值;在發表之前,他總要反覆核實,斟字酌句,非常慎重。回國以後,為了教學的需要,也為了系統介紹國外流體力學的經典著作,他親自動手翻譯普朗特著的《流體力學概論》(1952年版),他給自己提出了信、達、雅的高要求;為了使譯著準確流暢,他反覆對照了德文原版和英文譯本,和有關同志商討了數十次;對原書疏漏之處,還加上了註釋。這樣,前後歷時8年,直至他犧牲後才正式出版。這本高水平的譯著出版之後,連續印刷兩次,暢銷海內外,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在指導科研工作的過程中,他要求制訂工作計劃時必須有指標,有進度,而且切實可行,如果空洞無物或言過其實就要退回重新制訂;對於學術報告,他要求論點鮮明,論據充足,在一定條件下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學術討論中,他絕不放過一個細微的錯誤。有一次一個青年同志在報告工作時,需要畫一條湍流情形下的速度分佈曲線,就隨便畫了一條。郭永懷立即指出,它不能反映湍流的特點,要這位青年同志糾正過來。

他生前兼任《力學學報》主編,審稿時嚴格把關,不分親疏也不看投稿人“來頭”大小,一律秉公辦理。有一次對力學界一位權威的來稿發生了分歧,審稿者提出了肯定的意見,有一位青年人卻提出了尖鋭的批評。為此郭永懷特意組織了一次學術討論會,傾聽各方面的意見,結果發現基本方程有誤,郭永懷就堅決支持了這位素不相識的“小人物”的意見。1963年,力學學報編輯部接到一封對一篇論文持有歧見的批評信,而論文作者是在郭永懷指導下工作的兩位青年。郭永懷仔細地看了來信,並讓兩位作者認真考慮別人的觀點,給予答覆。他説:“我主張發表論文,就是為了進行學術交流,以期引起討論。別人的批評意見,只能使我們對問題有更深刻的認識。”

郭永懷為人實事求是,他從不人云亦云,一旦發現真理不在自己這一邊,卻能及時修正錯誤。郭永懷對人嚴格,一絲不苟,但卻平易近人。有時,即使他的意見是正確的,但客觀上難以實現,他也會及時收回。有一次,他要一個實驗室進行風洞湍流度的測試工作,當他發現國內電子儀器信噪比比較低,一時無法進行這項工作時,就不再堅持自己的意見了。他曾不止一次地對青年們説:“我給你們提的建議看法僅供你們參考,不一定按我的辦法做,一切要經過實踐的檢驗。”正因為他實事求是,堅持真理,虛懷若谷,不以勢壓人,所以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威望更高了。

他是我們華夏的英雄,因為有他的存在而多了一束曙光!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2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事實證明,建立健全完善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是及時迅速解決公共突發事件,穩定經濟社會平穩大局的關鍵。我們要通過一次“大考”,打造一個個“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的“硬核”堡壘,推動城鄉基層形成“大治”之局。

關口前移,以“有形覆蓋”推動“工作覆蓋”。一個組織就是一個堡壘。各地針對城鄉結合部、小區樓棟、“兩新”組織、流動人口集聚地等薄弱環節,通過組建臨時黨委、黨支部、黨小組等組織機構,成立黨員服務隊、黨員攻堅隊等志願隊伍,把來自天南地北、各不相關的黨員幹部集結在一起,全面構築薄弱環節疫情阻擊“紅色防線”。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持續把黨組織有效嵌入基層各類組織之中,做到“哪裏有羣眾,哪裏就有黨的組織、就有黨的領導、就有黨的關心關愛,就有黨員幹部作用的發揮”。

強基固本,以“黨建引領”推動“凝心聚力”。挺過大風大浪,涉過激流險灘,中國共產黨始終是中國人民的主心骨,是從容應對各種複雜局面、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堅強領導核心。“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根本在於堅持黨的領導。農村要強化村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城市要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形成“黨有所呼、民有所應”的思想和行動自覺,才能帶領人民羣眾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旗幟領航,以“黨員示範”推動“眾志成城”。大事難事看擔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中,廣大共產黨員頂在前面當先鋒、衝在一線作表率。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無數平凡而又偉大的“夫妻檔”“父子兵”“姐妹花”,在這些先鋒旗幟的示範帶動下,廣大人民羣眾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創造了讓世界驚歎的成績。各級基層黨組織要特別注意發掘、選樹優秀典型,注重將人民羣眾中的優秀人才源源不斷地吸納進黨的懷抱,使黨的“細胞”永葆青春活力,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堅實的支撐力量。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3

“安全島”是一種安裝在斑馬線上的安全裝置,它的兩端各豎有一根“反光警示樁”,夜間在車燈的照耀下會發出亮光,以提醒司機注意避讓行人。設立“安全島”為的是讓人們養成“二次過街”的習慣,即在第一次綠燈時間,行人先到達道路中央的“安全島”,待第二次綠燈亮起後再走剩下的路程,從而極大地增強了行人過馬路的安全性。

近日,人們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進展一直保持着密切關注的狀態。身處信息傳輸極快、頃刻即達的“微時代”,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部門,從中央網信部到街道網格辦,從中央宣傳部到鄉鎮宣傳辦、信息中心等,都應把牢宣傳引導方向,方能構築起“微時代”疫情防控的“安全島”。

“微時代”監管更給力,以“微”為劍斬除網絡糟粕,築牢“安全島”的“外立面”。“微時代”的信息極為繁多,參與主體也是良莠不齊,監管和輿情把控上稍有不慎,都可能造成極其負面的社會影響。當前的疫情形勢刻不容緩,然而網絡、微博、微信、抖音等“微平台”上關於疫情的虛假信息、不實謠言也時有更新、層出不窮,無不撥動着人們敏感的神經,這就對相關部門加強網絡信息監管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各地區、各部門應加強網絡媒體把控,及時“亮劍”、斬除網絡糟粕,推動落實主體責任、主管責任和監管責任,增強疫情信息的及時性、針對性和專業性,讓虛假信息不攻自破、無處遁形,確保網絡輿情呈現出正向、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微時代”宣傳更親民,以“微”為鏡做好信息掃盲,築牢安全島的“防護網”。隨着感染確診人數的增多和疫情的日益氾濫、持續升級,羣眾難免會有恐慌心理,長此以往不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各地區、各部門要乘着“微時代”的宣傳“順風車”,深入宣傳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大對當前疫情狀態、傳染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第一時間發佈信息,以“微”為鏡全面做好信息掃盲工作,及時迴應羣眾關切,教育、引導和幫助羣眾增強防控疫情的信心,提高自我防護能力,樹立健康的生活理念,為社會和諧穩定注入“強心劑”。

“微時代”發聲更持久,以“微”為媒講好中國故事,築牢安全島的“穩定閥”。“微時代”的“發聲”渠道和藝術展現形式也是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讓人們擁有更豐富的感官體驗,更能觸動心絃、温暖人心。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防控疫情期間也湧現出了不少“舍小家為大家”的醫護人員、守護一方平安的人民解放軍、基層幹部、社區工作人員,等等,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戰勝疫情的頑強信念與無窮力量。因此,要讓“微時代”的發聲更持久,更能鼓舞人心,各地區、各部門應及時徵集當地聯防聯控的關鍵舉措和主要成效,通過散文、詩歌、圖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生動講述防控疫情一線、基層村居的感人事蹟,以情摯人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網絡正能量,更好地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營造振奮人心、積極向上的輿論宣傳氛圍。

“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更好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關於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會上所強調的,要打響疫情防控的總體戰,凝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還需構築起“微時代”的防控“安全島”,用心築牢“外立面”“防護網”“穩定閥”,凝心聚力、共渡時堅,相信我們一定會贏得這場戰“疫”的最後勝利!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5

郭永懷深深地懂得,要使我國的科學事業興旺發達,光有少數老專家是不行的,必須不斷地培養成千上萬的後繼者。因此,他把培養年輕一代的力學工作者視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他常把自己比喻為“一顆鋪路石子”,讓年輕人從他身上踩過去。為培養下一代無私地貢獻了自己的一切。

回國不久,他就與周培源、錢學森、錢偉長等一起,規劃了全國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設置;組織領導了全國三屆力學研究班;接着,他兼任新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化學物理系主任,為該系的創立操勞籌劃;同時,他還在該校的近代力學系開課,講授邊界層理論;他親自帶研究生,培養助手,指導一批青年搞研究工作。他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以淵博的學識和出色的指導藝術,以他的全部熱情和關懷,為祖國造就了一大批優秀人才。

1962年夏,郭永懷正在為在科大開講“邊界層理論”緊張備課,同助手們一起編寫講義。他幾次放棄休假療養的機會,堅持與助手們一起緊張工作,經過幾個月的時間,終於編出了第一流的《邊界層理論講義》。它篇幅不大,內容精闢,是郭永懷同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由於他有着豐富的研究工作經驗,見解深邃,因此講課別具一格,使學生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人事隔多年依然記憶猶新。

他對青年同志的指導和幫助是啟發式的,循序漸進的。一開始,他先出一個簡單的題目,指定有關的參考書籍與文獻;然後誘導青年同志做更復雜一些的題目,讓青年同志自己去查閲文獻、資料;接着,再着手做沒有現成文獻可直接借鑑和應用範圍更廣的課題,有時還要求用實驗來驗證所得的結果。通過這一過程,許多青年同志學到了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本領。

郭永懷不苟言笑,但對青年一代總是寄予深情,和藹可親。他對於所安排的頭緒眾多的課題,心裏有一本“明細帳”。青年研究人員經常會收到他寫來的紙條,上面是他那剛健的手跡,往往寫的是幾篇可供參考的文獻;有時,他親自把書籍、文獻送到青年人手裏;有時,他突然跑來與大家討論,用他考慮到的一個更好的想法來解答上次提出的問題,對於青年同志寫的研究報告,他都要反覆推敲,仔細修改。為了業務工作,大家可以隨時去叩他的門,而他總是放下手頭的工作,與來人熱情地討論。郭永懷就像一個辛勤的園丁,為培養年輕一代的力學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心血。

郭永懷雖然離開了我們,他卻活在了我們的心中,任時間洗禮,對他的這份敬佩之情卻不滅。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6

郭永懷(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東榮成人,中共黨員。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他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座標法,擔負了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導彈、核彈與衞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郭永懷先生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是該羣體中唯一一位獲得“烈士”稱號的科學家。

一個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組成,有人也許打一個懶洋洋的哈欠,10秒鐘就倏忽而過。有的人卻在10秒鐘內完成一個驚天動地的動作,呈現出一種頂天立地的姿勢,從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個重大發現,時間比什麼都重要,他決定立即將這一大好消息彙報給領導,於當晚從青海基地飛到北京。有同事勸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説:“晚上好,睡一覺就到了。”儘管累,可他不願耽誤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當旅途。

他就是中國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郭永懷。坐車到了蘭州,在蘭州換乘飛機的間隙裏,他還不忘抓緊時間聽取了課題組人員的情況彙報。

晚上10點多鐘,他登上了飛機。“有什麼事叫醒我。”登機後,郭永懷對警衞員牟方東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為在他看來,爭取了這麼一個晚上,換來一個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氣很好,飛行一路順利。已有晨曦從舷窗中透了進來,飛機快到北京了,警衞員輕輕搖醒了他。好久沒有睡上這樣一個安穩覺了,郭永懷覺得神清氣爽。

這裏將鏡頭切換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點左右,首都機場響起一陣驚天動地的轟響,隨後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衝雲霄!一架小型飛機一頭紮在了首都機場附近的玉米地裏!

飛機殘骸散落得到處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難,燒焦的屍體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們發現,在燒焦的屍體中,竟然有兩人緊緊地抱在一起。

儘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們,如億萬年形成的煤炭,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們彷彿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劃過浩渺長空不可燃盡的隕石,是那樣堅硬而內涵豐饒!是的,這緊緊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懷和他的警衞員牟方東。

原來,飛機到了首都機場上空,開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__米、1000米、500米……然而,當飛機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時,飛機突然失去了平衡,開始垂直墜落。飛機從400米高空墜落到地面的時間大約不到10秒,而就在這一瞬間,郭永懷猛地站起身來,緊緊抱住了站在身邊的警衞員。

郭永懷為什麼要和警衞員抱在一起呢?隨着士兵們艱難地將兩具屍體分開,人們驚奇地發現,在他們的胸部之間,有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損,但是在兩個人相擁的身體的保護下依然完整,將公文包打開後: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地呈現在了人們面前!

人們不能明白:在10秒鐘內能做什麼?可郭永懷卻保住了這份文件。解釋也許只有一個,這就是郭永懷始終將那個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樣放在靠近心的部位,連睡覺時也不曾移動位置。他的心是一顆忠於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懷一直對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於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區,氣候變化無常,冬季最低氣温零下40攝氏度。別説飛鳥,試驗現場荒涼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當時物質匱乏,許多研究人員都營養不良及高原浮腫。身為領導的郭永懷更是知道肩上的責任重大,常常是廢寢忘食地工作,50歲不到時,消瘦的他已是滿頭白髮。他着實太累了,沒想到為了節約時間,卻使得他永遠沒有了為人民工作的時間。

失事時郭永懷59歲,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時間傳到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失聲痛哭!他親如兄弟,永遠的“大師哥”錢學森得知這一消息,也不禁號啕大哭,一連幾天如夢魘纏身!

因為郭永懷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犧牲後的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兩年後的1970年4月24日,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衞星發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鐘來獲得永生!燒焦的是肉體,燒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懷的精神永遠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遠矗立在人們心中!

天宮課堂感悟學習心得 篇27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上,精闢總結疫情防控鬥爭的寶貴經驗,高度評價抗疫鬥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深刻揭示抗疫實踐再次證明了的我國制度優勢。在極為不利的條件下,我們能夠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勢頭,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了武漢保衞戰、湖北保衞戰的決定性成果和全國疫情防控的戰略成果,關鍵就在於我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羣眾,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統籌運用綜合國力,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對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説,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樣的經驗彌足珍貴。實踐再次證明,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能夠戰勝任何艱難險阻,能夠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這是一次中國力量的空前凝聚。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民參與,全國一盤棋,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從“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防控壯舉,到武漢總體治癒率達到94%的生命奇蹟,從口罩日產能數以億計的物資保障,到全國65萬個城鄉社區防控全覆蓋的組織動員,再到46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9000多萬名黨員迅速行動起來“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全方位的人力組織戰、物資保障戰、科技突擊戰、資源運動戰,形成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正如世界衞生組織專家所指出的:中國採取了有史以來雄心、最敏鋭和最嚴格的防控措施,改變了疫情的走向。

這是一次中國精神的集中展示。艱難困苦非但沒有壓彎中華民族的脊樑,反而激發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僅在武漢“封城”之後的第一週內,就有12.38萬人次勇敢地從全國各地逆行而來,他們中有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集結馳援的解放軍指戰員、運輸抗疫物資的司機、新建醫院的工程建設者……陰霾籠罩之處,光芒更顯耀眼。無數向着疫區挺進的逆行者,讓世人讀懂了什麼是白衣執甲、聞令而動,什麼是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什麼是無私奉獻、家國情懷。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沒有哪一次災難中的進步不是靠偉大民族精神來引領。

這是一次中國效率的生動體現。僅用三個星期的時間在武漢建成16個方艙醫院,確保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從除夕夜開始緊急徵召,4.2萬名醫務人員奔赴湖北,形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的一次醫療力量調遣;以創紀錄的速度完成病毒分離、基因測序,連續發佈多版診療方案,多個新冠病毒疫苗火速進入臨牀試驗……所有這一切,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戰勝突發災難的中國效率,為全球攜手戰勝疫情注入了強大信心。國際人士指出“中方行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世所罕見”,稱讚“中國很快成了當前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有識之士評價:“未來,歷史學家很可能會把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鬥爭視為世界範圍內遏制新疾病暴發和阻止其傳播的一個轉折點。”

中華民族從來都是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的。激發蓬勃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中國號巨輪必能風雨無阻、高歌行進,開闢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yne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