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通用10篇)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通用10篇)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1

讀完這本書實在受益匪淺,魏書生的教育思想真正實現了教孩子三年,想孩子三十年,切實做到了為學生服務。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通用10篇)

以下分兩個方面談感受:

一、 民主化管理

魏書生擔任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如今還擔任教育局的局長,一年平均外出開會4個月,從不請人代上一節語文課,他學期之初即進行期未考試,一學期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面對這一切讓人驚訝的事實,我們不禁要問:魏書生究意依靠什麼保證教學的成功?

我們認真研究魏書生的教學管理經驗後,就會發現,魏書生管理藝術的核心有兩個字:民主。

魏老師主張 ‚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採取的具體實施方式就是‚承包責任制‛,將各項班級日常工作細化,承包給個人,專責管理,從而形成‚人人有事幹,事事有人幹‛ 的大好局面。這種舉措大大強化了個人的責任心,充分激發了班級各成員的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強大的團隊合力,集體推進了班級的各項工作。

民主化是魏書生取得教育成功的要訣。‚學生學習積極性這麼高,您是用什麼辦法調動的?‛在每次公開課後,面對眾多同行的詢問,魏書生總是這樣回答的:‚我仔細想來,根本的辦法其實只有兩個字‘民主’,教師樹立了教學民主的思想,教學中多和學生商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容易高漲起來。‛ 魏書生認為,教學不民主是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主要原因。他説:‚教與學之間毫無民主的氣氛,思想沒有相互理解,感情沒有相互交流。雙方都用寶貴的腦細胞琢磨着壓服對方或欺騙對方的策略,教學效率怎麼會高?‛

如何在教育活動中發揮民主呢?魏書生認為,首先是師生心靈的溝通。一方面教師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為學生負責,真正為學生的發展負責。另一方面,教師還必須設法讓學生了解教師,理解教師,信任教師。魏書生説:‚教師的心靈對學生如果是一個未知世界,那麼就談不上教學民主。教師應該把自己對人生、對事業、對教學、對語文教改的看法都真誠地和學生傾談,這樣學生才會真誠地、無保留地談他們的看法。師生在充分信任、理解的基礎上探討問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其次,魏書生認為,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他説:‚為學生服務,就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原有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學生髮展的需要。‚教師要善於在教學大綱;教材要求與學生的心靈實際之間架橋,要努力防止離開學生心理的此岸世界,而只在大綱、教材的彼岸世界動腦筋、做文章的傾向。‛他進一步指出:‚教師要真誠地認識到自己是為學生服務的。既然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那就必須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依靠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當老師,最頭疼的可能就是班上的後進生了。作為全國優秀教師、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眼裏的後進生是個什麼樣子?

魏書生認為,人都是有差別的,遺傳、後天環境、家庭條件、性格等等,都會造成人的差異。作為老師,要承認並允許學生之間有差異,要看到他們的優點,激發出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習成績靠後的學生慢慢地進步。

在盤錦實驗中學當校長時,他把一個全年級成績最差的學生要到了班裏。進班第一件事,魏書生讓他自己找優點,這個男生説,我沒有優點。魏書生説:"不可能,我已經發現了兩個優點!"後進生對批評往往能非常鎮靜地對付,一聽説自己又優點,居然臉紅了。

這個學生語文考試只得了8分,這要是擱在別的老師身上惟恐避之不及,可是魏書生居然誇他:"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不寫作業,三又不看書,還能得8分,這是天賦啊!"魏書生就是這樣換個角度看學生,把他們積極的、樂觀的一面調動起來。有了這樣一席話,原來慘不忍睹的卷子看着也順眼起來了,魏書生又幫他分析每道大題還有哪些潛力可挖?生字填空、文學常識、作文……結果,這個學生最後又找出了一二十分的"可發展空間"!下一次考試,考了58分,慢慢地,及格了。

在魏書生的眼裏,後進生的意思就是"後來進步的學生",老師要有耐心,有愛心,有信心。

最後,魏書生的教育民主集中體現在‚決策過程民主,多同學生商量‛。 既然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那麼學生就有參與教學過程和民主決策的權利,這也是教學民主最基本的要求。而要發揮教學民主,就必須把教學民主思想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魏書生説:‚要做到教學民主,就要和學生多討論、多商量。商量什麼?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教學重點、課時安排,以至具體的教學方法,都同學生商量,儘可能達到師生之間認識的統一。‛他指出,‚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即不僅學而且參與教,參與得多了,才會增強主人翁意識。‛‚這樣時間長了,學生便養成了發表自己意見,積極參與教學的習慣;我也養成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習慣。‛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真正成為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的主人。

正如魏書生所説,‚在採用這些方法時,自始至終都要有民主的思想,都要有為學生服務,尊重學生,同學生一起商量教學改革的態度。如果是思想上有很強的自我中心意識,不尊重學生,主觀片面地壓制、強迫學生,那麼,多好的方法也都會被用糟的,都不會收到好效果的。‛——這是魏書生教育教學一貫的做法和最基本的指導思想。

曾幾何時我們為自己的愛而感動,學生卻無動於衷,我們憤懣,我們委屈,卻不知道我們的愛錯失了方向。智慧源於真愛,真愛觸動心靈,愛的力量很偉大。魏書生的民主教育觀讓我懂得了身為教師的妙處、用處,堅定了我走一條既輕鬆又快樂的教育之路的決心。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2

讀完此書發現,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絲毫不顯過時。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讀完後,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

因為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學生,所以我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作為教育者,我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性?是否做到了面向每一個學生?特別是弱勢羣體。學生再幼稚,也有他個人的思想和情操,有他獨特的思維和心靈。他們不是我們恩賜或施展個人魅力的對象,更不是等待我們塑造的蒼白魂靈。我們應該多一份關愛,多灑一些陽光給那些“落伍”得“無藥可救”的後進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到,對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走到他們跟前,看看他們有什麼困難,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的習題。學習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不能要他們光聽別的學生流利的回答,記黑板上的內容,而要設法使他們獨立思考,因為思考的過程已經包含對知識因素的利用。要促使他們在每一節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哪怕獲得一點點進步也好。

説説容易做做難。我覺得我做得就不是很好,因為我給學生上着同樣的課,提着同樣的問題,做着同樣的作業,考着同樣的試卷。我想,我做得不是很好,是我缺少教育素養的原因吧。而蘇霍姆林斯基在《教師的教育素養》中恰恰提到,提高教師教育素養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書,再讀書,讀書是教師的精神需要。所以今後,我要象要求學生那樣要求自己: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3

在閒暇期間我認真的閲讀了《聚焦課堂教學》、《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等幾本書,現在我來談一談讀書所獲得的一些收穫和感悟。

一、我認為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是“結論與過程”的關係問題。從教學角度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的過程中,就是達到教學目的或者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毋庸置疑,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基於此,新課程把過程與方法本身作為課程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

二、另外,我們應避免矯枉過正,由輕過程走向輕結論。如上所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仍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事實上,其中還涉及一個如何看待知識在新課程實施中的功能及地位問題。因為知識構成了結論的內核,知識的科學性、正確性決定了結論的科學性、正確性。我們反對將知識作為現成的、僵化的結論生硬地灌輸給學生,但是這不等於説包含知識在內的正確教學結論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沒有任何作用。我們更不能將問題簡化為新課程只要過程,不要結論,或者只顧教學過程的熱鬧,不顧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只講過程的推進,而完全無視對知識本身的理解與掌握。所有上述這些觀點和做法教是錯誤的。

三、科學地看,新課程提倡重視結論的同時更重視過程的真義在於:仍應將理解和掌握知識當做重要的教學目標來看,所謂的正確結論中仍包含諸多知識目標。但是在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一點上,應當注重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聽講和記憶不是掌握知識的唯一方法,也不是最必要的和最好的方法,因為知識本身也需要思考、目標的侷限,以爭取實現新課程目標的多元化,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並重,因為過程本身就包含了促進學生體驗、感悟的因素,學生的聰明才智與獨特個性正是這一過程中成長起來。一句話,強調過程就意味着:掌握知識不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抽象的知識與形象的東西聯繫起來,即將生澀的書本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繫起來,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新知的體驗,從而使教學獲得理想的效果。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4

利用業餘時間我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通過學習使我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新的認識。

一、對課程目標和教學過程有了新的定位

新課程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評價成為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教師在教學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學生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對師生角色有了新的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十分複雜,兩者都不僅僅侷限於單一的角色,而是各種不同角色的統一體。教師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兩個動態因素,都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兩者本無誰重誰輕之分。至於各自擔當何種角色,則因教學情境與方式的變化而不同。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地教學過程中都絕不會只擔當一種角色,他們擔當的角色是可以轉換的。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常常是集多重角色於一身,學生地學習過程中也地不斷變化着角色。教師地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能適切地把握這些角色,從而有效地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要地科學師生觀的指導下,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靈活地選擇和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努力實現師生角色的互動,實現教學的預期目標。

三、教師必須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研究與應用

隨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教育教學手段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是現代及未來教育的重要手段,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是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事到臨頭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事教學,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的學習、研究,並靈活地在教育教學中廣泛應用,才能不斷適應教育發展的新要求。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5

21世紀,原有泱泱中華文明的發展源遠流長,教育理論博大精深.。當時間老人的腳步邁入21的傳統理論與教育模式需要有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全面更新。作為一個能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紀的幸運的中學教師,深深地感覺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和迫切。

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融合東西方教育模式,培養既具有西方人才模式特點:知識面寬、有創造力、有適應性、有獨立性、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東方人才模式特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較高的知識深度、較強的理解水平以及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觀念的“T”型人才。過去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培養出了相當一部分的高分低能的所謂“人才”。經過對中西方人才的比較,我們發現,應吸收傳統和西方教育理論中的精華。既要肯定原有傳統理念中的優秀的部分,又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認識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又能去蕪存菁,運用“拿來主義”。這樣才能培養教育出21世紀的未來的強者,使我們的民族更豪邁地屹立於世界。

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更高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提高師德修養要做到“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高的專業素養不僅包括要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還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多層複合最基礎的層面是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紮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和技巧;第二層面是具備條件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第三層面屬教育學科類,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這三層面還相互支撐、滲透、與有機整合。

當今社會賦予未來的教育、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世紀的教育事業發展發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以先進的、代表我們時代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改革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6

作為一個能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紀的幸運的教師,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和迫切感。

世紀,原有泱泱中華文明的發展源遠流長,教育理論博大精深。當時間老人的腳步邁入21的傳統理論與教育模式需要有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全面更新。 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融合東西方教育模式,培養既具有西方人才模式特點;知識面寬、有創造力、有適應性、有獨立性、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東方人才模式特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較高的知識深度、較強的理解水平以及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觀念的“T”型人才。經過對中西方人才的比較,我們發現,應吸收傳統和西方教育理論中的精華。既要肯定原有傳統理念中的優秀的部分,又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認識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又能運用“拿來主義”。這樣才能培養教育出21世紀的未來的強者,使我們的民族更豪邁地屹立於世界。

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更高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提高師德修養要做“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高的專業素養不僅包括要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還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多層複合最基礎的層面是有關當代科學和人文兩方面的基本知識,以及工具性學科的紮實基礎和熟練運用的技能和技巧;第二層面是具備條件1-2門學科的專門性知識與技能;第三層面屬教育學科類,它主要由幫助教師認識教育對象、教育教學活動和開展教育研究的專門知識構成。這三層面還相互支撐、滲透、與有機整合。

當今社會賦予未來的教育、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新世紀的教育事業發展發展很快,教育工作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以先進的、代表我們時代的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才能使我們在緊張而繁忙的工作中認清改革的方向,才能與時俱進。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7

尊重個體差異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種多元地認識、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質比智能更重要,一個人很聰明,但不用這些智能來服務社會,那是無益的。教師不應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論來促進教學。兒童的多元智能是在他們掌握教學內容的過程中間接得到發展的就教育而言,教師必須考慮想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學內容是什麼。多元智能只有幾種,教學內容卻千千萬萬,多元智能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教學內容的本身,對學科的理解、公民意識、適應競爭社會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培養藝術修養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大量時間進行教學準備,如何從不同角度強調同一個概念,好比讓學生從不同的門進入一個房間,這時你會發現有兩件重要的事情發生:一是你可以從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學生,二是你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一個概念,讓學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無論如何,教學要建立在兒童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沒有必要創造全新的東西去教給他們,而這些內容卻和他們的知識基礎有很大距離,學生掌握教學內容即可,別讓理論成為花花綠綠、熱熱鬧鬧的點綴。

語文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着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儘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儘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8

“範例教學”是德國著名的教學論流派,它由德國數學家、物理教學論專家馬丁·瓦·根舍因於20世紀50年代首創,由沃爾伏岡·卡拉夫基等發展。“範例教學”與布魯納的“結構主義”課程論、贊科夫的“教學發展論”齊名,被譽為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著名的教育改革理論流派之一。

一、“範例教學”的產生背景及其發展

“範例教學”作為一種教改的指導思想,是適應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產物。20世紀50年代,為了適應科技發展和“知識爆炸”新形勢對教育的要求,為了使教育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提高教育質量,聯邦德國決定搞“百科全書”式的教育。結果教學內容越來越臃腫,學生負擔越來越重,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受到限制,智力活動和創造精神被扼殺。加之當時升學競爭非常激烈,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步凸顯。教育改革活動開始展開,當時聯邦德國政府、教育學家和教師普遍認為,應從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入手,以課程改革帶動教學方法的改革。1951年聯邦德國在圖賓根召開由大、中學校地教師代表、行政管理任意的代表和一些教育家參加的會議,專題研究改革教育現狀,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會議通過一項決議《圖賓根決議》。《決議》指出,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造成了教材龐雜臃腫的現象,大中學校學生的精神生活被窒息了;考試競爭的激化,又造成了死記硬背零碎片段書本知識的傾向;學生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和聰明才智。《決議》主張,為了培養具有真才實學的、有教養的人,首先要改革教材,刪去繁瑣次要的內容,充實根本性的、基礎性的、本質性知識,使學生得以藉助精選的教材,通過對“範例”的主動學習探究和歸納推理,訓練培養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那次會後,馬丁·瓦·根舍因首先在數學和物理教學中對“範例教學”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的探討。他從批判傳統的系統教育論出發,主張立足於抓住教學與訓練、問題解決學習和系統學習、形式訓練與實質訓練、主體與客體關係的觀點,設想了“範例”概念的意義與實施方式。他創建的“範例教學”的目的在於克服教材內容的繁瑣龐雜,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隱含着本質因素、根據因素、基礎因素的典型事例,使學生透過這些範例,掌握學科知識和科學方法,並使兒童把學習科學本質(價值)與生活態度、科學的系統性和學習的主動性和諧的統一起來。

二、“範例教學”的基本觀點

(一) “範例教學”的含義

“範例教學”就是根據好的、特別清楚的、典型的事例進行的教學與學習。它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論。範例教學的有關思想來源已久,早在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蘇格拉底那裏就明確地強調過這樣的教學指導思想:好的、正確的教學不是傳遞而是對學生的自學輔導。此後在歐洲的不同時代的教育思想中也曾多次出現。如誇美紐斯、沃爾夫、康德和胡塞爾都曾提出過有關在認識、道德和審美能力形成過程中範例作用的理論思想。特別是歐洲近代的一些教育理論家,對此進而做過系統的探討與實踐,特別是裴斯泰洛奇的貢獻尤為突出。他用“要素教育”這一概念表達這方面的教育思想的。克拉夫基認為,布魯納的“學科結構”教學論,也是大體和“範例教學論”相一致的。沃爾伏岡·卡拉夫基“範例教學”的基本思想是:

1、要精選教材,使教材變為本質的、典型的、原則性和結構化的知識和規律,在教學中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2、教學不是再現和傳授知識、技巧,而是啟發、引導、輔助學生主動積極地通過思考進行學習。

3、教與學的目的不是獲取知識和技巧,更重要的是獲得良好的學習態度和認識批判、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繼續學習的能力。概言之,範例學習就是提高學習者獨立能力的教養性學習,這種學習在於使學生掌握能夠繼續發揮作用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二)“範例教學”的目的、主要原則和實施程序

目的:通過組織教養性學習,培養學習者主動、積極地學習態度,促進學生的獨立性,使他們主動地獲得一般的知識、能力、態度,獲得自覺進行繼續學習的自學能力、判斷、批判的認識能力和自決能力。

“範例教學”不像“結構主義”理論和“教學發展”論是一個教育家的系統理論思想,它是一個學派內的許多教育家的思想集合。“範例教學”的主要原則可概括為“三個性”和“三個統一”,把事實程序歸納為“四個階段”。

(1)(教學內容的)三個性質

基本性:體現在基本知識,即基本概念、知識結構、基本規律;

範例性:精選知識,起示範作用

基礎性:教學內容對受教育者來説是最基礎的東西。

(2)(教學理念的)三個統一

問題解決與系統學習的統一:即解決了問題,又掌握了學科知識;掌握知識與培養能力的統一:即實質教育與形式教育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既要熟悉教材(客體),又要了解學生(主體);

(3)(教學過程的)四個階段

範例性的闡明“個”的階段;範例性地闡明“類”的階段;範例性地掌握規律和範疇的階段;範例性地獲得有關世界經驗和生活經驗的階段。

三、“範例教學”的主要特點

克拉夫基認為,“範例教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特點:強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強調引導學生掌握範疇性的知識及其內部邏輯結構。

1、克拉夫基的範疇教育理論

“範疇教育”就是把“實質教育”要求達到的教育目的與“形式教育”要求達到的教育目的辨證統一起來的教育。克拉夫基認為,產生於18世紀的“實質教育”與“形式教育”兩派教育理論,雖有片面性,但又各有其合理的一面,應該把它們統一起來。無論是主張教學過程要傳授知識還是要培養能力都是正確的。兩種理論的片面主要在於前者忽視培養學生能力,而後者忽視傳授系統的科學知識。他認為教學應着力從範例入手,使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即範疇性知識,以便幫助他們獨立地進一步學習新的知識。因此,“範疇教育”就是通過一定的教育內容使主客觀同時得到開發的教育。

2、關於“教學論分析”

任何一個驕傲向理論的推廣都離不開教師的工作,只有幫助教師把理論正確的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並取得積極地成效,這種理論才會在教學實踐中發揮作用並得到推廣。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克拉夫基為實施“範疇教育”提出了被譽為“新赫爾巴特主義”的以“教學論分析作為備課核心”的主張。他認為一個教師要上好課,首先就得備課。備課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的準備,而關鍵是要進行教學論分析。教學論的分析首先是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要分析五大基本問題),然後是對教學方法的準備。所謂的教學方法的準備,就是指在備課中如何設計組織教學的問題。教學方法是為學生掌握教學內容服務的,是從屬於教學內容的,沒有對教學內容的透徹瞭解,教學方法就無從談起。

四、對“範例教學”的評價

優點:“範例教學”的三條基本原則不僅在德國國內的教學改革中,而且在國際上也產生過較大的影響。“範例方式教學論”為選擇有教育效果的材料提出了標準,“範例教學”關於教學過程四個階段的劃分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相吻合(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再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是人類認識發展的普遍規律)。

不足:1,難以確定每門學科內容中的基本性、基礎性、範例性。

2、難以使學生掌握規律性的知識。

3、在發展學生獨立思維和主動地進行繼續學習的能力方面並未取得預期的結果。

4、“教學論分析”對教學論有積極地指導意義,但過於複雜。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9

從開學到現在,工作已經兩個多月了,其中的辛苦和幸福交替充斥在我的內心。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告訴自己:要儘可能去發現學生的優點、多鼓勵和表揚他們,對於他們犯的錯誤多去理解,儘量做到以引導來感化他們。然而現實就是雖然我與每一位學生都相處融洽,但在他們眼裏,我沒有具備教師的威信,因此對很多調皮搗蛋的學生管理不善,讓我有些頭疼,也請教過一些老教師,都告訴我:開頭就要樹立自己的威信,把紀律、要求明確地告訴學生,如果做不到就嚴厲懲罰,只要把頭開好了,後面的教學和管理也就容易了。

怎樣才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呢?帶着這個疑問,我認真學習了教師技能提高叢書《這樣做在學生中最有威信》,學完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談一談對我觸動最大的幾點體會:

一、用人格影響人格,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説: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師的人格對學生有最直接、最具體、最深刻的影響。人格魅力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對來自家庭、社會、人生、學識等方面的積極、健康因素的凝聚和綜合。人格魅力一旦形成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資源。這也讓我意識到: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老師在晚自習的時候玩手機,就不能責備學生也在玩;如果老師在課前沒有備好課,就不能責怪學生上課時無精打采;如果老師都對每日的跑操抱怨連連,就不能責怪學生總是請假逃操。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在展示着自己的人格,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魅力,在紮紮實實研究專業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各方面的文化、科學、新興網絡、乃至幽默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課堂教學,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二、藝術性的處理問題,做個有智慧的老師。作為信息技術老師,課堂上讓我焦頭爛額的問題有很多類型,比如上課遲到、沒有帶鞋套、上課把手機帶去充電、做練習時沒有耐心、課後不及時關電腦……,各種類型的問題都要區別對待,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評,向班主任告狀,那隻會讓學生和自己的關係越來越疏遠,尤其對於正在叛逆期的學生,以後的管理會更加困難。因此我總是儘可能地尋找一些獎懲措施來約束他們,比如遲到的同學我不會記名字,但是要當着全班同學的面道歉,要額外多的完成一個我佈置的任務,課下要把所有學生的凳子推到桌肚裏,帶着手機去充電的同學我也會直接沒收,但不是交給班主任,而是根據學生的表現情況,確定歸還的日期;當然,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我也會有獎勵措施,比如大家集體都表現好的話,我會給大家播放電影短片調節一下課堂氣氛,事實表明:我的抑揚法還是有成效的,至少他們告訴我:很喜歡我的一點在於,我不會向班主任告狀,很多時候,這一招是失去學生對任課教師信任的最大忌諱,因此藝術性地謀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教學中非常重要,也利於樹立教師的威信。

以上只是我兩點粗略的見解,很多收穫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地實踐,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踐行教育者所需要的人格魅力,那就是:

激情——教育者的一種狀態,讓自己始終保持初出茅廬時的工作狀態;

愛心——教育者的一種品質,讓自己包容學生的一切和一切學生;

創新——教育者的一種能力,讓自己的每一天都不是昨天簡單的重複;

時尚——教育者的一種魅力,讓自己緊跟時代的脈搏而顯得永遠年輕;

溝通——教育者的一種武器,讓自己拉近與他人的距離;

敏感——教育者的一種機智,讓自己把握住每一個教育契機;

反思——教育者的一種習慣,讓自己不斷挖掘成長的潛力……

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不斷的學習,我一定會成為一名在學生中擁有威信的教師,一名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老師。

教學理論學習心得總結 篇10

在世界體育領域裏,無論是象徵競技體育最高殿堂的奧運會,還是學校體育運動開展的班級比賽,籃球當屬必不可少的集體性項目甚或首選項目。學校體育課也把籃球教學作為重要的體育教學內容,籃球教學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探討提高籃球教學的有效性對於高中體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整個素質教育的實施都有重大意義。本文結合高中體育教學的實踐與體會,試對高中籃球教學做一些拋磚引玉之論。

一、高中體育開展籃球教學的意義

高中籃球教學作為高中體育課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對高中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在高中進行籃球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競爭優勢、成就感等;其次,可以讓學生掌握一門基本的運動技能,掌握到一種科學的鍛鍊身體的方法;第三,進行籃球教學能夠讓學生從繁重的學習壓力中解放出來,放鬆心情,環節壓力,克服考前焦慮等,適當的進行籃球訓練,能夠提高學生應考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來説籃球運動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加強高中籃球教學,對提高高中生的綜合素質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關於高中籃球教學的幾點體會

《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學校一定要對高中學生的各種需求給予最大的尊重,指導學生依照自身的詳細情況選取恰當的運動項目展開系統的訓練,加快高中生培養自己的愛好與特長,提升運動水平,增強體育素質,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高中籃球教學必須按照課程標準,利用課程教學體系,逐漸提升籃球教學效果,實現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根本目標。

1、培養學生籃球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籃球興趣能促進學生積極加入到籃球運動。體育老師應積極瞭解學生,把握學生學習籃球課程的興趣,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想要“保持健康、獲得快樂”的意識,在籃球運動中提高“健康與快樂的意識”,通過給學生講解籃球的一般戰術,體驗快樂籃球。比如,在有關籃球戰術教學時,我抽出一節體育課作為室內課程給同學們播放一場大家都很關注的NBA籃球賽。每到關鍵之處,我會放慢播放速度,將整個投籃過程進行慢動作講解,並詳細分析了好幾個球員的投籃過程。在下次體育課的時候,我告訴同學們,“把自己當成科比”,“你就是籃球巨星詹姆斯”,隨着不斷的暗示,學生們好像獲得了一種魔力,舉手投足之間都透着一種籃球巨星的範兒,激發了學生興趣,教學效果也出乎意料的好。

2、注重語言講解和動作示範

講解和示範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初步瞭解技術動作和戰略戰術上的協作和配合,並從初步認識逐步上升到理論認識。因此,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應強化講解和動作示範的作用,突出重點,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或者朗朗上口的口訣,簡單明瞭的傳授動作技巧。例如,雙手胸前傳球等動作,可以採用現有的口訣,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動作示範中,教師動作應熟練、靈活,反覆多次,並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強的特點,積極發揮示範作用,幫助學生直接感知籃球運動的動作要領,理解動作的結構,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加深學生的印象。

3、教學中重視分層教學的實施

高中籃球課學生對籃球技術的掌握程度和知識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通過分層教學就可以使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在學習中獲成功與自信。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體質狀況和個性特徵進行教師指令分層,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質能力和技術水平自己選擇練習項目和難度進行學生自選分層,如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層次,層次一:以技術教學為主,簡單戰術配合為輔;層次二:以戰術配合為主,提高技術水平為輔;層次三:以規則裁判為主,糾正技術熟練戰術為輔;層次四:以街頭籃球為主,花樣籃球三人制籃球為輔。這樣就會為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習的在自身的“最近發展區”。在分層教學一段時間後,教師要根據學生現有的技術水平和提高幅度進行重新調整,不斷地喚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不斷體會運動的快感。

4、多種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籃球意識

研究表明:人的情感意識屬於內力驅動系統,對行為實踐具有一定的能動性,往往能夠發揮維持、指向、強化和穩定的功效。一是要在非常有限的籃球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籃球意識培養,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之中能夠把“勤學、多練、深思、善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反覆強化中不斷提高動作技能,有效增進相互配合的默契度,進而形成正確的反射性行動,為籃球意識奠定物質基礎。二是多向學生介紹籃球運動的歷史來源、發展過程、輝煌事蹟及其典型人物,不斷激活和增強他們的籃球運動情趣。三是在日常教學和課外業餘期間,通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見縫插針地向學生近距離地演示一些精彩的籃球賽事,從而有效地刺激他們的視覺和心理。

三、總結

總之,身為一名高中體育老師必須始終分析與革新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在籃球課堂上讓學生體驗到籃球的趣味性,通過系統的訓練讓全體學生獲得應有的學習,逐漸培養學生的籃球意識,讓學生的身心獲得健康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ykxe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