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單單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0篇)

首先,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如何,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麼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説是多麼的重要。我總是不願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的優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工作,愛我的教學,如何去愛,這還是一個很值得我去思索探究學習的一個問題。當我是學生的時候,我常常會有討厭上課的經歷,為什麼會討厭呢?——上課枯燥呆板,佈置大量作業、知識含量低、知識範圍窄、知識老化、不懂裝懂、架子大、單純的知識灌輸、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等,往往是這一類老師的共同特徵。現代的老師,顯然不能這樣下去,作為受過現代教育的老師,要有現代的教學。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最有效的發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及提升內心世界的願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課我要教給學生什麼?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教的是什麼?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麼?最難接受的是什麼?”“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我的數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鑑的呢?別人的為什麼好呢?好在哪裏?”“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生突發事件,我有什麼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係到我的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過大腦的快速運轉之後,及時適當地調整我的教學設計。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後,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裏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事件和偶發事件,常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驗積累;偶發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於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並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鑽研。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這幾年來一直在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每一次讀都會有不同層次的理解,這本書中有太多的豐富的教學經驗,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多啟發,這次給我很大觸動的是“怎樣才能使孩子好好學習”“要使知識活起來”,有些方面跟蘇翁有共鳴,更多的是收穫。

一、讓孩子願意好好學習,善待差生。

蘇翁指出“如果你想做到使兒童願意好好學習,使他竭力以此給母親和父親帶來歡樂,那你就要愛護,培養和發展他身上的勞動的自豪感。這就是説,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她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於功課落後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

這個觀點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學校裏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經常受老師表揚,也就是因為有了老師的鼓勵,學習成績好的孩子會特別用心的去讀書,成績會越來越好。而那些一直處於班級後幾名的孩子呢,由於平時成績不好,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家長的呵斥,他對學習的態度會越來越冷淡。這是學校裏的兩個極端,顯然學習優秀的孩子有了老師家長的表揚和肯定,他就是體驗到了學習上的付出給父母老師帶來了歡樂,自己也體驗到了學習上的成就感,學習勁頭就會越來越足,而學習差的孩子本身自己就覺得很失落,然後家長老師再跟上批評,他會更加的抬不起頭來。

每個班中會遇到學習成績差而且一直提高不上,而且年級越高越差,這樣的孩子也是我們經常找家長交流的對象,最初的時候我跟家長交流都是學生哪裏差,作業怎麼怎麼不認真等等總是擺出一大堆的缺點,後來慢慢的發現我們不應該這樣每次見了家長就分析孩子種種缺點,當你跟家長説了一通後家長回去也是這樣批評一番甚至有的還捱揍,並沒能改變孩子的學習現狀, 從此開始感覺這些差生很可憐,他們並不缺少批評,很多時候他們作業做不不完,習慣差並不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長,更多的是需要幫助。

就像我們班的小蔣同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少見他在教室裏嘻嘻哈哈,大説大笑,一般是自己默默的坐在那兒,尤其在學習好的學生面前他顯得特別膽怯。每次我留學生時他都會默默的坐在座位上半天直到老師發現他,有幾次他端着書走到我的跟前問我“老師這道題怎麼做?”我特別高興趕緊給他講,當我給他講了解題思路後,他點了點頭:“嗯,我知道了。”但是回去後還是久久沒能完成這道題,我發現他會列式但不會計算。

可以看出,他們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被人肯定,也想有一天能出人頭地,只是他們基礎太差,他們學習上的問題是一天一天的積攢下來沒人能幫助解決,到了六年級都成了毒瘤了,大家觀察一下這些孩子的家長一般都是不管孩子的,很多時候我就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我們面對的不是一個孩子,要面對70多個孩子,而且時間有限。所以心中總是有一個呼聲誰能來幫幫這些孩子,這樣的孩子我們該怎麼辦呢?

我想這些孩子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愛護,記得第一次接班時,班中有個小女孩特別調皮,經常欺負老實孩子,曾經多次把同學的鉛筆掰斷,學習也特別不用心,書寫特別潦草,瞭解這些情況後我就跟她的家長交流了這種情況,當然家長特別重視,經過這次談話後該生的書寫每次都是工工整整,我想家長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有一次在廁所裏遇見她,我就跟她聊了幾句,她跟媽媽説:劉老師還在廁所裏跟我説話。他感覺特別自豪,老師在廁所裏主動跟她説話。後來他轉學到了五小,元旦節她給我發來了一份明信片,名片上是五小的平面圖,她在圖上工工整整寫着這是教學樓、這是辦公樓,一個一個的給我介紹,其實我並沒有刻意的做什麼,都會引起學生的這般關注,我想如果我們對這些學困生有意識的去接觸,也許激發起他們學習的慾望,讓他們有學習的動力。

二、學習要有目標,有動力

我女兒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第一單元考試語文考了100分,數學考了98分,在回家的路上他説了一句話讓我特別震驚:“我這次可給爸爸爭臉了,給你丟臉了媽媽!”她一直特別看重自己的成績,可能是因為我們兩個都在學校當老師,他覺得爸媽在這當老師是他必須得學習好,最起碼要為爸爸媽媽爭光。

為什麼要學習?我們的學生可能多數説不出來或直接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四年級學生柯里亞對我説:“我應當好好學習,我媽媽有心臟病。”這孩子感到,如果他的記分冊裏出現了壞分數,母親就會傷心難過。他希望母親能夠心情平靜。他知道,他能用自己的勞動安慰母親的心,不要使她操心和不安。“要使孩子願意好好學習,就需要賦予學習一種人情味,讓孩子可以感覺到通過自己在學習上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會讓父母覺得開心,能夠得到老師的表揚,孩子自然就會願意去好好學習。

要讓孩子願意去好好學習,就應該讓孩子體會到通過他們的努力可以為周圍的人帶來喜悦,也就是讓孩子建立起對學習的成就感。一旦每次努力,都得到合理的回報,孩子就會願意好好學習。

要想讓孩子喜歡學習,我們還要懂得: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並不反映對兒童道德面貌的評定。我們不能簡單認為:好分數就是好學生。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具備同樣的能力,有的學生能夠很輕鬆的就得到90分,而有的學生得到70分就已經很好了,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我們就應該區別對待,每次考試結束,我們如果不是僅僅的盯着分數,而是跟學生一起分析試卷中出現的問題,我想學生會更容易接受, 舉例:有一次數學測試結束後,我就對班中幾個考得不理想的孩子的試卷進行了專項分析,並在試卷上做了圈劃,並放學後跟學生交流他們出現的問題,其中一個學生叫孔令輝,這個學生學習習慣特別好,作業總是寫的特別工整,語文總是位居全班前幾名,數學是她弱項,自從我教後,無論課堂表現還是作業都很好,我覺得她的理解能力也很好,可是每次考試的分數我覺得都不是很理想,這次考試她考了可能79分,我認為她應該是90分的水平,為什麼?在心中有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就對她的試卷進行了詳細的分析,錯都出在計算題上,(1)乘法口訣用錯就兩道題錯;(2)小數點點錯;(3)加法時忘了進位,出錯全在計算上僅僅計算題就失去了十幾分。跟她分析後他特別認同,也很重視,下一次考試就沒有這樣大篇幅的計算方面的錯誤。

我想如果當時,我上來就批評他,“怎麼才考了79分,我覺得你應該考90以上呀!你這怎麼回事呀!我想她會很反感,不但不願跟你交流而且會對數學的學習更加牴觸,所以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想得到一個優異的成績,她們更多的是需要老師和家長帶給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跟她一起來解決問題,提高自己。

三、讓知識活起來,老師的真功夫

讓知識活起來,老師的真功夫。蘇霍姆林斯基在第51條指出“許多有經驗的教師認為,能夠教得使學生藉助已經積累的東西而不斷地獲取知識,這正是高度的教學技巧之所在。”

“在備課的時候找到那些乍看起來不易察覺的“交集點”,即各種因果聯繫,時間聯繫、機能聯繫、交叉集結的地方,因為疑問正是從這些聯繫中產生的,而疑問本身就是一種激發求知願望的刺激物。”這裏的“交集點”我的理解就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能夠教得使學生藉助已經積累的東西而不斷獲取知識,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不僅僅侷限在知識本身,而是怎樣用這些知識獲得更多的知識。我想我們的課前小研究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而不斷獲取新知識,提供一個很好的平台。大家都知道我們年級越高,學生的兩極分化就越嚴重,也是源於這種自主學習能力。在我們就有兩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學習(史明陽)課件顯示題目張洪偉(扇形統計圖的認識)

前一個學生的數學學習就是處在模仿,死板硬套的那種,沒有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而第二個學生具備很強的數學學習能力,完全掌握了數學學習的真諦。

其實數學學習中第一種學生特別多,我們應該怎樣讓學生真正的會學數學,我覺得可以作為一個課題進行研究。

讓知識活起來,最關鍵的在於老師。蘇翁交給我們很多的備課、上課的方法和技巧,蘇霍默林斯基指出:你要知道在一節課上,那些東西是要講解透徹的,而那些東西是要有所保留而不必説盡的。這沒有説盡的東西,就好比是給學生的思維設置的誘餌。簡單的説就是老師該講的講,不該講的要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

“還要注意使所有的學生都要獲得知識。”“對於那些最消極的和注意力最差的學生,應當用各種方法吸引他們開動腦筋工作。方法之一就是佈置題目讓他們獨立工作。當他們把不懂的、不清楚的地方找出來以後,就可以建議他們:把一切好好想一想,要精力集中,把自己的思路用筆寫下來。”後面還講了要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有的學生“斷了線路”怎麼處理,“在思想的交集點上即意義聯繫的地方,特別注意監視學社的腦力勞動。”

蘇霍姆林斯基從備課到講課給了我們很經典的指導,從這些策略上來看,蘇翁不僅僅注重了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更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和推理能力,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最缺乏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不管任教哪個班,總會有優秀生和後進生,優秀生對學習具有極大的興趣,有着非常好的學習;那些後進生對學習缺少熱情,不感興趣,對自己的學習成績抱着某種消極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於是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解,家長用物質獎勵做誘餌,但都無濟於事。我們也經常發現,有的孩子不講學習,他什麼都好,愛勞動,禮貌好等,説起學習,讓人頭痛。其實,每個孩子在入學前,都是羨慕着哥哥姐姐能揹着書包上學,自己也會揹着小書包學哥哥姐姐的樣子,非常想進入學校讀書。那為什麼有孩子會從一開始的無限嚮往學習到後來開始對學習不感興趣甚至厭學呢?我覺得除了孩子的自身、家庭原因外,作為老師的我們恐怕也要找找問題。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之五十三條建議——學習願望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使我受到了不少啟發。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説到:“掌握知識和獲得實際技巧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一種複雜的認識活動。強烈的學習願望、掌握知識的願望,是這一活動的重要動因。”動因就是產生動力動機的原因,學生投入學習活動中的動力原因,最重要是來自於他自身的願望和興趣。也就是我們現在説的教學目標之第三大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説到:“在培養學生學習和取得更大成績的持久而牢固的願望方面,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種精神振奮的、生氣勃勃的”情調“,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對“情調”理解就是我們的數學課堂,要尊重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起點,學生已有經驗中就激發他自身的願望;我們要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就是要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自然而然產生想親近想投入的願望。我們數學課要創設情境,讓孩子感受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課堂中要讓每個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每個孩子養成聆聽別人的回答。我在課堂上給孩子“智慧論戰”的機會,我始終把握的是讓他們在交流中思維碰撞,最終形成正確的認識,並及時反思。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説到:“教師工作中的另外一個重大缺點,就是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抱着冷淡的、缺乏熱情的態度。學生的不好的回答沒有觸動教師,沒有迫使他去認真地思考學生知識薄弱的原因。教師帶着同樣冷漠的心情給學生打‘五分’、‘三分’和‘二分’,因此,學生也並不把優異的分數看成是頑強勞動的結果,而認為是碰巧;對不及格的分數並不認為是失敗,而認為是‘正好碰上了難的問題’。”教師要對學生任何一種表現,都要認真思考,分析原因,對孩子的每一點進步,都要肯定他。對孩子來説,成功更是成功之母,一個常常有挫敗感的孩子,基本上不會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因為他們的道德品質還處在發展階段,他們的自信得不到滿足,內心會產生不良情緒,對學習活動產生不了自然而然想親近的願望。其實,就算一個大人也大多如此,很多成功的人,就是因為一些些小成功,而更用心的向上伸展。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這樣説到:“我們研究了學生的知識和教師的提問方式,看出教師總是有意無意地給最差的學生提些比較容易的問題,而對較強的學生提出的總是難問題。這套‘辦法’造成的結果是,當學生一聽完教師面向全班提出的問題後,就能大致估猜出它是要求誰來回答的。有一些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在學習上沒能力的牢固概念。既然教師平時很少向這些學生提問較難的問題,那麼他們怎麼會不形成這種想法呢?”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也經常是這樣做的。我總是會把難的問題讓優秀生回答。在我心裏一直這樣認為反正後進學生不會的,叫他們回答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讓後進學生回答最簡單的問題。我還一直認為自己的做法非常正確。我卻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扣上一頂無形的,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的帽子。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一片葉子都美麗,每一個綠兒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獨特的,孩子都是最棒的自己。有時候,不用老師説,周圍的環境,已經讓孩子們無形中感受到了這頂帽子的存在。作為老師,要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中要消除孩子們的這種想法,建立班級平等的同學觀,讓每個孩子都自信輕鬆的環境中進步、成長。

當然,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離不開激情的課堂,關愛的眼神,鼓勵的話語,肯定的表揚和。但要解除學生學習態度上的“寒冰”自然也不是一日之事,這可能需要所有老師付出長期不斷的努力。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4

有句名言説得好:“書籍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錯,的確是這樣。

在看過《給教師的100建議》這本書之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

例如:《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文中,鮮明而生動地指出: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裏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麼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學校裏這種對學習無動於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麼,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裏移植到學生心裏.,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於衷的精神狀態.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落後,考不及格,這倒並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度。

俗話説: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教師要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斷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是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學生”,使課堂成為學習知識的樂園。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談話的藝術。”教師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給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的語言是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逐步養成的符合教育教學需要、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

如果教師的語言素養好,那麼他上起課來會非常輕鬆,學生聽的也非常明白,課堂效率怎能不高?相反,語言能力差,就會耽誤許多時間.

總之,讀過這本書後,帶給我極大的啟示和教育,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藝術,以後還要多看此類的書籍以增強業務水平和師德修養。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5

蘇霍姆林斯基説:“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説,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濕的土壤裏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學生的興趣是潛在的,需要教師的精心呵護與培養。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為何剛入學的孩子對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渴望,但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卻越來越少?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從而產生厭學心理。

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讓所有剛剛入學的7歲兒童都完成同一種體力勞動,例如去提水,一個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竭了,而另一個孩子卻能提20桶。如果你強迫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一定要提夠20桶,那麼這就會損害他的力氣,他到明天就什麼也幹不成了,説不定還會躺倒醫院裏去。”這就告訴我們要因材施教,不能對於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標準,只要他很努力,取得進步就是值得表揚和肯定的。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好好地對待孩子們,及時的發現他們的進步,他們的優點,對於那些學習能力差的孩子更要多一點關心。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

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語文這門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這一段時間,利用工作之餘,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本人受益匪淺,其中有許多條建議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我們的創造性的教育中,對後進生的工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這句話引起了我的共鳴,我覺得轉化後進生很難,除蘇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引導學生閲讀引起轉化外還可以採用以下的幾個方法:

一是:努力尋找後進生的“閃光點”。對後進生最怕的是“把人看扁”,所以我們不戴有色眼鏡去尋找他們身上的缺點,而是應拿放大鏡去努力去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對於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要倍加珍惜。如王惠萍儘管學習差,但能自覺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陳鵬學習差,但思想單純,在勤工儉學中表現出色;郭偉學習不太好,但他對班級工作認真負責,運動場上也能經常看到他矯健的身影……

二是:清除後進生的恐懼心理和對立情緒,使他們相信教師的真心對待。學習差或思想差的學生由於擔心受到或以前受到老師的嚴厲指責和同學的嘲笑,往往比較“心虛”、“敏感”而變得“有戒心”、“有敵意”,常常主觀地認為教師也是輕視自己,厭棄自己,甚至會“迫害”自己,以至對真正關心他們的教師也不願接近,採取迴避沉默,甚至對抗的態度,為了消除上述心理障礙,教師應當從多方面關心和幫助他們,使他們在生活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教師的善意,相信教師的真心,把教師當成知心人。“一切從頭做起,老師不知你的過去,只看你的現在和將來。”教師這種明朗的態度也會消除學生的顧慮,引起學生態度的轉變。

三是:要善於抓住有利時機,對後進生進行教育。如:後進生長期受到冷漠、歧視,突然感到温暖時;後進生長期失敗偶爾取得某一勝利時;後進生要求進步,對自己的某種壞行為、壞習慣引起思考時。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談到閲讀的作用,如在“談談對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興趣的祕密何在”、“想克服負擔過重現象,就得使學生有自由支配的時間”等等,閲讀的作用誰都知道,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自己,但學生閲讀的情況確實令人擔憂:在學校裏,從早讀開始到午自習,每一節課都是安排死的,教師都得按課表上課,班裏沒有一節自習課,學生肯定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進行閲讀,放學回到家裏,更有七門功課的作業等他們做,等把作業做完,就已經到晚上十點,甚至十一二點,疲憊得只有趕快上牀睡覺。

另外,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假期的時間讓學生進系進行閲讀,各科教師佈置假期作業時,儘量避免那些大量的、讓學生厭倦的機械性的抄寫作業,多佈置一些與閲讀有關的作業,如:多辦知識手抄報,讀有關的課外書籍並寫出讀後感,瞭解某個名人併為他們寫傳等等。

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確是一本好書,值的得我們認真地去讀,認真地去思索。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7

在剛來實驗國小參加的第一次校會的時候,校長就給我們新來的青年教師推薦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我毫不猶豫的從網站上下載並打印下來,因為時間的關係,我還沒有來得及細細的品味,只是大體的通讀了下,但就足以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是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雖然這本書裏面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枯燥的理論,沒有高調的談論,但這本書告訴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那就去快樂的做一名教師,把快樂傳染給孩子,幸福的做一名教師,把幸福留給孩子,永不放棄。

在這本書中,我首先學到得就是讚美,讚美他人體現的是一種智慧,你在欣賞他人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美德,你付出的讚美,非但不會降低你的體面與尊嚴,相反還會在不經意間收穫友誼與合作;讚美他人體現了一種涵養,賞識他人的過程本身就在矯正着自身的狹隘與自私。因而讚美他人的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説就是一種培養及張揚大家風範的過程。面對“讚美他人”的豐富內涵,任何人都不會無動於衷。如果我們可以把教育的本質屬性理解為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話,那麼,讚美他人,理應成為當今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

其次我學到的就是要征服孩子的心。教師要想成為學生的領導者,應兼具真、善、美的人類精神氣質。教師征服學生並不一定要與學生一樣打扮時尚,思想前衞,因為我們無法趕上他們的步伐,超越他們的理想。教師征服學生的應該是人類永恆的極具吸引力的精神氣質,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加強自身修養,以自己的更完美的精神氣質來感染學生、征服學生,為學生做一個真、善、美的標杆。再者教師要人性化。人性化的教師是最有魅力的,這魅力便來自於教師的個性。有個性的教師就不再是平庸無奇的教師,有個性的老師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就能領導學生,成為學生們的朋友和導師。當然,有個性必須以不斷改進課堂教學質量為基礎。做為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使課堂教學適合於所教學生,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風格。這樣,教師才能真正征服學孩子們的心。所以,征服學生的心,要靠自身的人格魅力,用你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每一個孩子。

這本書還教會了我們要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如果不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不與學生多溝通交流,不瞭解學生,那就像在漆黑的中過的沒有了方向,這樣的教學是危險的。我們應當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知道孩子們的想法,多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我們應當發現孩子們的世界,觸摸他們的情感。尊重他們,愛護他們。將差異視為財富,因材施教,只有關心、熱愛自己的學生和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正確的引導他們。使每個學生都能挖掘出自己珍貴的智慧寶藏。

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我會繼續的精讀這本書,慢慢領略這本書中的奧妙,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於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説,仍有着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活到老,學到老。”是我的終生學習觀念。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會以此為目標,不斷地努力學習,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8

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非常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己。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淨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己。

為了使讀書達到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於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

《教師的建議》讓我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麼?要教好自己的學生,首先必須認識學生是什麼?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應該學會的`,更應該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直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鑑,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於律己,寬於待人”為原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9

讀了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家長對教師要求高,對學生的期望高。而學生又自己卻無所謂,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教師?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我們自己都覺得茫然,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教學生。在這幾個星期潛心閲讀《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使我受益。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

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多了,對高段生而言,他們已經不再象小朋友那樣認為老師無所不知。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麼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可以調走得找不着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説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有些退了休的老同志,一天天地老的特別快,大多因為他們沒有什麼業餘愛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沒事可幹,反倒悶出病來了。因此,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用藝術來‘宣泄’其實是最佳的方法。比如看悲劇。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毀給人看,看到劇中人物遇到巨大不幸,觀眾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其實更幸福的是創作藝術。在藝術創作過程中,自己的主觀世界完全投入了進去,廢寢忘食樂此不疲,會使人十分滿足。他創作時簡直就是神,他無比自由,他感覺到世俗世界對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國就在他的創作中。”“只有關心老師的心靈世界,才是真正地關心老師和生命質量。”

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包括我們的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其實自身都有較全面的認識,但是真正會去反思還比較少。我們做為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地終身地學習。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總是説自己加強要自己業務與政治的學習。而實際上往往成為一種泛泛而談的“學習”。我們教師離不開終身的學習,一旦自己停止了學習,那麼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便毫無意義,沒有活力。鄭傑校長在書上論述:真正的學習並不是一個人關起來苦讀,或如古人那樣需要懸樑刺股地讀死書和死讀書。

真正的學習藉助於有效的表達和傾聽,他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以開放的心靈容納別人的想法。他經常會自問和反思“為什麼”,理性地分析並得出結論,然後他會和別人充分交流,並對不同於自己的觀點抱寬容和尊重的態度。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

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要求教師學會反思,即強調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自身能力的發展。對於教師來説,反思是一個積極的思維活動過程,同時也是積極的行為改進過程;讓教師自己承擔起學習和能力提高的責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具有學習的主動權和自主權。這又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監督、自我調節、自我激勵、自我強化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它是緊貼中國小教師教育教學情境的、常規的、經常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方式,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反思在手段上主要使用自學、反思、行為糾正、科研等手段進行。這大大突破了傳統研究方法的時空侷限。

反思強調教師的自主學習。要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羣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以探究和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基本點。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性很強,如果離開教育教學實踐,只讀幾本教育理論專著,是不可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學工作的。如果説學生是在為“明天”而學習,那麼教師就是在為“今天”而學習,這是現實的目標。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教育教學中的習慣行為及其消極後果;找出驅動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麼,它與自己所倡導的理論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期望是否一致;經過這種分析,教師對存在的問題形成更明確的認識,會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來解決面臨的問題;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更優化。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讀了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説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麼我們又是怎樣服務於學生呢?

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手技能和態度,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後,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説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可是決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麼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麼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幾乎所有的教師在他所教的班裏都會遇到這樣幾個懶惰、散漫、頭腦遲鈍、理解力差也即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怎樣使他們學習有所進步,並趕上其他同學一直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儘管在這些孩子身上花費比一般學生多幾倍的精力,可效果甚微。有時對這些兒童的表現感到莫名其妙和不可思議:答案就在眼前,只要看一下,用思維的鏈條把兩樣東西連接起來,馬上就能弄懂,可是學生卻對此視而不見。我發現那些學習困難的兒童在課堂上很少主動舉手發言,遇到困難不想尋求解決,也就是缺乏求知慾和好鑽研的精神。

怎樣對待學習困難的兒童,我從書中找到兩個原因。首先是絕大多數情況下在於兒童在學齡前期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周圍的環境不夠好。許多孩子並不是生下來就頭腦遲鈍,人的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發展年幼兒童的思維,首先是發展他看見和觀察的能力,通過對周圍世界的視覺感知來豐富他的思想。對於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不管他已經被耽誤到什麼程度,我們都不能埋怨他,更不能對他説“你是一個毫無希望的人!”而放棄對他的教育,那是做教師的失職。寫這本書的作者作為教師經常帶領這些學習困難的兒童到自然界或者到勞動場所去,也即給他們上“思維課”,使周圍世界的物品、事物和現象,經過思維和情感的稜鏡的折射,變成使兒童的昏昏欲睡的大腦甦醒過來的一種刺激物,進而努力喚起驚奇和讚歎的情感。當然安排這樣特殊的課並不是一兩次就能取得結果的,一定要足夠的耐心。可能100節課似乎都毫無結果,只有到了第101節課,你才能看到兒童眼睛裏放射出好奇心的第一個火星。對待學習困難的學生,還要對他們充滿信任,要有一顆充滿仁慈的愛心。我們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教育不是不僅是進行知識的傳授,更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與心靈的交流、生命與生命的碰撞。加拿大教育家馬克斯·範梅南先生曾説:“只有當教育者的眼睛和耳朵以一種關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尋孩子的潛力——這個孩子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時,教育機智才起作用。這要求一種指向孩子的獨特的.感知和聆聽。”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我們的信任這朵嬌嫩的花兒。每當開學家長把他們的孩子帶到學校跟我説:“我小孩在家誰的話都不聽,只聽老師的話,孩子的希望就寄託在您老師身上了。”家長的一番話讓我感到老師身上的責任重大,我們沒有理由埋怨任何一個學習困難的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兒童遇到困難,不會做功課,是他真正的痛苦。我們應當善於培養孩子的學習願望,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兒童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讓兒童享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有真正瞭解了每個孩子的內心世界,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同時要有耐心,用我們的智慧、信念和情操去鼓舞兒童的思想和情感,那麼可以稱之為“豁然開朗”的時刻必定能夠到來。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剛開學,劉主任就給年輕老師佈置了一個任務看一本好書,寫一篇讀書心得。並介紹了一本好書《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而自己一直拖着沒有去看的原因,並非這本教育經典沒有給我衝擊和收穫,而是因為這本教育經典著作,我只粗略地讀了三分之一,所以,不能完整地寫下總結和感悟。問為什麼沒有看完,只能用最不成理由的理由:最近一直都在忙着考試,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去閲讀和思考了。真的慚愧,用這樣的理由推卸了一本好書;更無比羞愧,作為一名教師,卻沒有誦讀完這本被稱為經典的教育著作。

從自己淺淺地閲讀中,我為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學生成長不惜餘力的精神而感動,也為自己在教育活動中對學生的毛躁與教育方法的粗糙深感羞愧。書中給教師提出的建議既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又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雖然本書記錄完成的教育時代已經時隔三十幾年,儘管現在的教育形勢一直在不斷地調整改革,但蘇霍姆林斯基那閃光的教育思想,準確的教育理念,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都絲毫不顯過時。

"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談談對後進生的工作"、"識字教學應當跟圖文緊密結合起來"、"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靜靜地品味著作者精彩的理論分析,細細地聆聽着那些生動事例,心中不免掀起幾許的波動。

《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是最先給我衝擊的一條建議。何謂抽象的學生?是教師憑空想象出來的學生嗎?是的。是教師沒有掌握學生的智力程度而設定的同一種階層的學生、是被教師把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機械地運用到身上的學生……顯然,這樣的學生是可憐的。老師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

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都不相同,存在着個體差異。"可以把教育和教學的所有規律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也不存在什麼對學生(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一個學生在此刻能夠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地發展,——這是教育技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是因為老師把所有的學生想象成了同一水平的人,提出的要求也是沒有差異性的。其實,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不正是我國古人早已強調的因材施教嗎?教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採用不用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採取個別對待的態度,讓所有學生都在前進。

今天,我淺談了讀《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的一些感想,其實它裏面的很多經驗都值得我去一一聆聽和反思!我將秉承大師建議中寫道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擠出時間,繼續拜讀這位大師的經典,吸取經驗,反省自己,完善不足。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一本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卻讓我有如獲至寶、如遇知音之感。

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國小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國小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來,中國的教育專家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他的其他著作裏選譯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改稱為《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此書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閲讀。它並不枯燥,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着大師的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對於在一線任教的老師們來説,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和可操作性。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説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在剛接觸一個班級時,我眼中的每位學生都是一樣的,他們是一樣的聰明、一樣的可愛,像是一張張嶄新的白紙。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我心中不得不將這些學生分成優、良、差,慢慢地我對某些同學喪失了耐心和信心。

就像我們班那位有多動症的學生,在課堂上他不光是肢體不受控制的好動還不時發出奇怪的聲音,而在課下也是經常的惹是生非,總有同學來向我控訴他不良行為,剛開始我告訴他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控制住自己,要做到和其他學生一樣優秀,把這些壞習慣改掉,可“改掉”一詞説是簡單行之則難啊!

慢慢的我對他僅存的一點希望也破滅了。當我正困惑時,恰巧讀到書中第九十三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從中我明白了一味的將他束縛在我的要求和規定之中是不可行的,若想使這類學生做到真正的進步與發展首先就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實現和諧教育,如第一條建議提到;“對一個學生來説,“五分”是成就的標誌,而對另一個學生來説“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這足以説明學生之間存在着個別差異,我總希望他能達到我好學生的標準,這一點看來是不客觀的.。對於這位同學我想他能達到三分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同時我也明白教師應該理解兒童的行為,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着的人。其實每一位學生都是一棵棵新苗、一粒粒花種。都是有獨特個性的。教師的心胸要寬廣,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實現真正的和諧教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用精闢的教育理論知識結合生動的教育實例將其幾十年可貴的教育經驗展現在我們面前,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建議,為我的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啟迪,使自己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和深深的洗禮。書中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學生的關愛、對教育的理解,深深感動着我。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為什麼在一年級就開始出現落伍的,考試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了二、三年級甚至有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學生呢?是這些學生太笨,是他們上課不專心聽講,還是從教師自身尋找原因?蘇霍姆林斯基在文中做了直截了當的解釋:那是因為在學校的最主要的領域——腦力勞動的領域裏,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這不正與我國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觀點不謀而合嗎?這不禁使我想到我們在平日的教學中當出現學生成績考得不好時,常常埋怨學生學習自覺性差,認為考得不好的一切願因都出現在學生身上。我們平時在抱怨、發牢騷時,有沒有認真思考過,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在進行腦力勞動嗎?在我們的課堂上為什麼會出現學生掉隊的現象呢?這條教育原則我們也常掛嘴邊説,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如果我們做教師的能對學生進行細緻的瞭解,能夠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檔次的問題,使每一個學生的力量和可能性都有能力發揮出來的話,那麼所有學生就能享受到腦力勞動中成功的樂趣,就能夠不停地進步。

“用一生準備一節課。”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沒有時間”這個問題時,談到一位歷史老師用一生的時間來準備每節課,這讓我們深感慚愧。終身教育談了多少年,依然説得多做得少;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依然是掛在嘴邊,羞澀在心裏;要把教育當作一種藝術來追求,當作一項事業來奉獻,仍然只是説説而已。

從蘇霍姆林斯基談論教師讀書和寫教育日記兩個問題的文章中不難看出,他的一切教育智慧都來自於他的實踐,因此他的理論對於從事教學工作的一線教師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讀書,應當成為一種需求,一種習慣,應當是摒棄了一切功利主義的閲讀。一張長條桌,一把藤椅,一盞枱燈,讀書於日圓月缺,挑燈於古典今著,只為一種心境。寫教育日記應成為一種心靈的旅行和恆心的歷練,日日寫,月月寫,寫教學心得,寫教育敍事,寫工作感悟,於這點點滴滴的積累之中,增強自己教學的理性,豐富自己的教學智慧。直到將來的某一天,我也會説我是用一生來準備這一節課的。

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不積跬步難行千里。如果我們每一個人克服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態,踏踏實實的研究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真正用心去愛自己的事業,在每一個細小的環節中,精益求精。那麼我們備課、公開課的一些弊端問題,是不是可以迎刃而解?

在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這本厚厚的專著仍歷久彌新。一個個建議,無不體現一個偉大教育家的遠見卓識,也給我們教育的一線工作者提供了最切實際的目標和方法。這本書給後人的最大啟示是:教育理論工作者應深入教育教學第一線,做深入細緻研究工作及教育工作者除了搞好日常工作之外,也時刻不應忘記肩負的理論研究的使命。真正的教育家是教育理論家與教育實踐家的完美結合。讀着這本書,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誘,為我們指點迷津。書中的教育思想,一定會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所幫助。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8月19日下午,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學習了教育部“嚴禁教師違規收受學生及家長禮品禮金等行為規定”的教師的六條禁令:

第一、嚴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學生及家長贈送的禮品禮金,有價説證券和支付憑證等財物。

第二、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的可能影響考試考核評價的宴請。

第三、嚴禁參加由學生及家長安排支付費用的旅遊、健身、休閒等娛樂活動。

第四、嚴禁讓學生及家長支付或報銷應由教師個人或親屬承擔的費用。

第五、嚴禁通過學生推銷圖書、報刊、生活用品、社會保險等商業服務獲取回扣。

第六、嚴禁利用職務之便謀取不正當的利益和其他行為。

近年來,由於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個別教師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了偏差,違背師德要求,玷污了教書育人這塊聖潔的土壤,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

通過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六條禁令”為我們教師劃了“紅線”,設了“禁區”,進一步規範了校長治校和教師從教的行為。在學習和工作中,落實有關禁令,使自己遠離“高壓線”,明確自己的職責,愛崗敬業,耕耘奉獻,更進一步完善“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六條禁令”是為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的強有力的措施。師德師風建設是一所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和教職工工作作風的高度概括與濃縮,核心是教師的職業道德。它關係到一個學校的未來和發展,影響着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所以,進一步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教師目前的首要任務,加強師德修養是教師修煉和諧自我的保證,更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的前提。

學校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窗口,教師是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學生是精神文明的體現者。師德師風不僅僅與教師有關,更與國家、民族,與整個社會密切相關。

“打鐵還需自身硬”,學校領導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帶動、團結廣大教師,當好學校的精神領袖。

作為學校領導,首先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為全校教職工樹立榜樣,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規範學校辦學行為。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着力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引導教師以“傳道、授業、解惑”為己任,視“正己、愛生、敬業”為天職,熱愛學生,刻苦鑽研,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專業水平,以高尚的道德境界和情操、豐富學識和人格力量影響教育學生,本着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更要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的態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打造一支學生愛戴、家長放心、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地區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而奮鬥!

總之,通過學習使我倍感責任的重大,同時也感受到時刻要檢查自身,規範自己的行為,在思想、行動上做全體教職工的表率。時刻警醒,遠離“高壓線”,帶領廣大教師,以更精湛的教學技術、更充分責任心和使命感,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地區的教育事業,努力辦人民羣眾滿意的教育。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近期,我認真地拜讀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感觸頗深。我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像一面鏡子,真誠的表述着教育工作者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忠誠與執着。讀書過程中受到的啟迪和震撼讓我心潮澎湃,在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讀書感悟。

一、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學生需要教師的理解與尊重。

課堂上常常會有這種情況: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往往不能順利地實施,要麼被淘氣的學生攪亂——既攪亂了你的方案,又攪亂了你的心情;要麼學生死不“配合”,使自鳴得意的設計“擱淺”。

不斷的實踐和思索使我漸漸明白,要使教學真正成為藝術,還得研究學生。教學藝術是由師生共同創造、共同完成的,而且課堂教學的精彩常常不是因為老師的精彩而精彩,而是因為學生的精彩而精彩。好多情況下,掌聲不是送給老師的,而是送給學生的。

我們面對的學生不是裝知識的口袋,不是機器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學生是活的,他們不但需要知識,而且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肯定和激勵。具體到每個人又最需要什麼,這就需要老師的觀察和了解,需要和學生進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共性的東西是一致的,即人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只籠統地説“愛學生”是不夠的,因為“愛”比較抽象。對學生來説,更重要的是需要理解,沒有理解,便談不上真正的愛,因為“愛是理解的別名”。

一次,德高望重的斯霞老師執教《烏鴉喝水》。課堂上,她請一位男生讀課文,但沒讀好。斯老師一邊把他歪到脖子一邊的紅領巾戴正,一邊説:“讀錯了沒關係,再試試。”那位小朋友不再緊張,而且有了自信,第二遍就讀得正確、流利了。這裏的關愛就是來自於理解——面對着全班同學和那麼多聽課的老師,孩子緊張是正常的,紅領巾歪到脖子後邊也是正常的,因為他是才上一年級的孩子。沒有這樣的理解,當然也就不會有斯老師那充滿愛意的寬慰、鼓勵和“戴正紅領巾”的動作。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不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温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課堂上才會有民主,才會充滿情趣,老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方案才能得以順利實施,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出來,使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效,使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二、怎樣靠閲讀擴充知識

讀書可以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來看問題,從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書籍對於整個人類的關係,好比記憶對於個人的關係。書籍記錄了人類的歷史,記錄了所有的新發現,記載了古今歷代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只有認真地學習前人的經驗和理論,才能在一個更高的高度上來看問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並有一個較高的起點。

書本中的知識可謂是包羅萬象,他能拓寬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的知識更全面。從而能夠更深刻地思考問題。事物都是廣泛聯繫的,現代的許多實踐都證明了各種信息的相關性,如果只知道一個領域的信息,必然會有礙於自身的發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識,才能使未來的不確定風險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應瞭解當今的政治經濟形勢,以便能更好地分析股票走勢一樣。研究物理學的學者們都要有一定的化學和其他基礎,才能有所成就。

記得一位諾貝爾獲獎者在復旦做講演時就曾説過,現代科學已沒有明顯的界限,你必須對相關的科學都有所瞭解才行。在這方面,偉大的導師恩格斯就是一位廣泛學習的典範,他雖然只上過中學,但由於他發奮讀書,十九歲時就能用十二種語言説話和寫文章,在參加工作實踐後,他也沒有間斷過學習和研究,從而被馬克斯稱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廣博淵深的知識,對恩格斯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準確地傳播科學共產主義理論有很大的幫助。從它的經歷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力量,更能體會到書本做為人類掌握知識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一本好書就如一個好的導師,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個於己於社會都有用的人。書籍能安慰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擺脱悲哀和痛苦的羈絆;書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歲月化為令人愉快的時光。

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不能總是抱怨沒時間,必須首先學會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要與時俱進,多看書,多學習。還要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擴充他們的知識容量。

三、關於和諧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在全民共建和諧社會的時代,教育改革呼喚課堂和諧,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我們教學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營造一個積極向上、團結互助的班集體,遇到問題,組織全體同學來討論,發揮集體每個成員的力量來解決。而在日常教學中、學生學習中,我們更多的是強調要靠個人鑽研,獨立完成;沒有重視羣體之間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長,乃至不同見解的碰撞、互相啟發。語文課堂應該是活躍的思想交流場所,是表達和表現自己的場所。善於讓別人理解自己,也善於理解別人;善於幫助別人,也樂於接受別人的幫助,既是未來融入社會的需要,也是成長的需要,這種需要的滿足,就是一種快樂,一種美的享受。我們不要在語文學習中把學生變成“魯濱遜”。

語文教學是一門美的藝術,語文學習更是追求美的過程。在語文課堂教學裏,應創設和諧的美的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寬鬆的、美不勝收的課堂裏遨遊,欣賞學習語文的美。

比如在講《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一開始就分組,第一步同學們自由讀,讀時選擇喜歡哪個角色;第二步選擇角色,分角色朗讀,同學之間互相評價;第三步課堂討論:你對哪句話最有感觸?簡單説出理由;第四步進行課本劇排演。整個課堂氣氛活躍,我想這節課的合作學習基本完成了。當然,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看起來非常熱鬧,實際學生交流得怎樣?教師要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程等等,從而靈活地調整教學環節。

在學習中合作和共享,是學習心理的一種需要,如能得到滿足,將使教師和學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四、關於寫教師日記的建議

看到這一條,一種內疚之情油然而生。因為我恰恰缺乏的就是這一點。我們每天的教育教學,面對的是最生動的教育對象,每天都會有一些生動而豐富的教育資源,成功與失敗,得與失會有很多,隨手記錄下來,是一筆豐厚的教育素材。可是我就是不善於總結與積累,以至於拿不出具有説服力的成果來。

蘇霍姆林斯基重視對學生最初表象資料的記錄,特別重視對後進生的記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名著名的教育家,能為後人留下一筆筆的精神財富,是因為他堅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記日記,是他的教育日記為他成就一本本教育名著提供了鮮活的、詳實的案例。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也充分感受到了作為一名教師能將自己在教育過程中有所觸動的瞬間和教育故事變成文字,記錄在案,不僅是對流逝歲月的美好回憶,更是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己業務素質的一筆精神財富。回首以往教育經歷,孩子之間的一次爭吵,和家長的一次談話,和同事間的一次交流,一次失敗或成功的課堂教學,當時火花閃爍、激動人心卻疏於記錄整理,等到再想找的時候,它稍縱即逝一點痕跡都沒有留下。如果當時及時記錄,翻開塵封的日記,許許多多鮮活的人和故事就會撲面而來。因此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想以後我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從堅持寫教育日記開始,把教育生活中一顆顆灑落的“珍珠”串聯起來,也編織出一部自己的教育專著。

讀了這本書,裏面的很多章節讓我沉浸其中,一百條建議都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要我不斷地學習,以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總觀全書,我將一些讀書體會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做一個真實的人,敢於露拙也敢於表現自己。

無論我們多麼優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於傳統的師道尊嚴,我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學生常常會認為老師無所不知,但是孩子們現在接觸的事情我們卻不見得理解,不見得會。比如孩子們跳皮筋跳得特別棒,但是我就不會。於是在孩子們跳的時候,偶爾我也會虛心地向他們求教,興致高的時候,還會上去笨手笨腳地跳幾下。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着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並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地評一下當天的動畫片,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麼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總之,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二、做一個有情趣的人

不少人説自己不會玩了,如果放兩天假,一般也就是睡個大覺。其實一個人在工作之餘要有一兩種業餘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如果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將是多麼單調和乏味啊。我的業餘愛好是偶爾跳跳舞,很奇怪,在我心情鬱悶的時候,我會在舞曲中淨化心靈,所以在跳舞的時候我總會不説話,讓情緒靜靜地宣泄,幾曲舞跳下來,總覺得快樂已在我心中。一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量才是高的,也才可能得到學生的親近。誰也不願意與一個索然寡味的人去和諧地溝通。誰也不願意與一個遠離自己生活的人去溝通。

三、做一個善於反省的人。

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中國文化中有一個詞是‘反省’,荀子曰:君子日三省乎己。而我們在學習時常常不考慮與人溝通並聽取別人的觀點,而無法超越自我的侷限,或不能從錯誤中學習。這不是我們所應該學習的嗎?我認為,其實,我們並不是不在學習,每天教學在第一線,每位教師肯定都有所感悟,有所困惑,我們只要多一些討論,多一些表達自己的想法,多悟多寫,這不就是我們身為教師最好的學習方式嗎?葉瀾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和自我發展的基礎,教師從經驗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這正是反思的理論支點。

教師從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活動出發,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並通過教師之間的合作討論來探索改進教育教學的途徑。這是充分發揮了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和自主改革教學的積極性的有效途徑。反思強調以問題為中心,着眼於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反思強調“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因此,教師應該帶着問題去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不足,由於教師是帶着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去學習,這就使得他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通過反思,自覺地探索教育教學過程,在學中教,在教中學,這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佳途徑。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最近讀了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匪淺。一直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靜下心來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可前不久,讀過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卻讓我有體會很深。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佔用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我真是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好所有的工作。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

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就像書中那位成功的歷史教師説的:“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

而且,總的來説,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

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説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讀到這裏,我突然之間明白了,為什麼有的特級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自己上課時儘管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的設計可謂精心,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原來,這是因為用一輩子來備課和用課前的幾小時來備課,效果肯定不同。

大師讓我知道了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要知道作為教師,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之一粟。若我們沒有“源頭活水”,怎可能教出好學生來?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的語言娓娓道來。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

在大師眼裏,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説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説並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麼?

作為一線的教師,在讀完這些文章後,真有令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讓自己培育出的桃李遍天下!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讀到第二十八條《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發表一下感想吧。

讓我們來想一下,你教的學生有他喜歡做的事嗎?你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嗎?恐怕答案不會令人滿意。現在,我們的國家正處於社會轉型期,不僅成人感到浮躁,這種氣氛也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常常不止一次聽到老師們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了,不愛學習,太貪玩,而又玩不出什麼名堂來?

這裏面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們的老師有無責任呢?你的心情平靜嗎?除了每天面對教科書和那一班學生外,你有什麼愛好嗎?一個人喜歡做什麼事,只要他不影響別人,不違反法律,都是無可非議的,但是作為學生,我們當老師的還是應該給以適當的引導,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

應該培養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蘇氏在這裏給我們提了兩點建議:

一是閲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麼多的建議裏,不止一次提到閲讀,他將閲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説,閲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説,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我想強調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閲讀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

然後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提高取決於此。即就是要把讀書當做第一精神需要,當做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在農村支教繁忙緊張的工作之餘,我細細閲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

打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竟愛不釋手。書中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平實生動的語言,娓娓道來。它不晦澀,通俗易懂,在樸實的語言和真實的故事中滲透進教育大師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雖然現在教育形勢發生了很大改變,但蘇霍姆林斯基那光輝的教育思想對現在的教育工作者來説,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蘇霍姆林斯基不愧為偉大的教育理論大師,他用30多年的時間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他閃爍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如同一場及時雨,滋潤着我這個教育工作者乾渴的心靈!尤其對我這個只知道死教書的數學老師來説,真是受益匪淺,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

文章中有談如何教書育人的,有談如何關心後進生的,有談如何提升自身素質的。其中第八十七條“談談教師的教育素養”給我的啟發最為深刻。作為一名教師,以前對“教育素養”這個詞語只不過有些模糊的認識,今天,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條建議,我感到豁然開朗。“教育素養”首先是指教師對自己所教的學科有深刻的認識。我所從事的工作是班主任教育工作和數學教學工作,那麼我必須能夠分辨清楚數學這門學科的最複雜的問題,能夠分辨清楚那些處於學科思想的前沿問題。如:我應對數學教育理論的發展有所瞭解,熟悉目前數學教育領域的動態。蘇霍姆林斯基説“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的時候,教師才能成為教育過程的真正的能手、藝術家和詩人。”的確是這樣,只有當我的知識視野無比寬廣時,在數學教育教學時,才能高瞻遠矚、才能改革創新、才能成為數學教育教學的真正能手。

文中還多次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讀到這裏,我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過去,我讀了多少書,每天有多少時間用來讀書。平時忙於一些繁瑣的教學事務,疏於學習,只是滿足於做個教書匠。經常抱怨沒時間看書,即使讀書也不是看與教學工作有關的書,我總覺得,這類書枯燥,晦澀,乏味,難懂。看了《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後,我真的觸動很大。忙啊,每天早早到校,很晚才離開學校,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處理學生之間的問題,已有點應接不暇,還要忙着生活中瑣碎的事情。正當我看不清方向時,蘇霍姆林斯基告訴了我答案——教師的時間從讀書中來。“只有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可謂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優秀教師,課堂上總是那麼得心應手、左右逢源、遊刃有餘,不管學生出現什麼突發事件,他們都能巧妙引導,讓課堂因生成煥發精彩。想想自己的課堂,也做了精心準備,教學環節環環相扣,但課堂上卻總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費力。這才恍然大悟,優秀教師是平時的點點積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煉,借鑑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用一輩子來備課,而我只用課前的幾個小時來備課,“書到用時方恨少”,效果當然不同。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那就是喜歡讀書的精神。”

這次的教育著作閲讀讓我深受感悟,改變了我對教育著作閲讀的排斥,讓我決定自此以後用大師的著作充實的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心靈,在自己選擇的教育崗位上,更好、更快的成長!

最後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是個很簡單的職業,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着一張張天真的笑臉,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帶給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pe6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