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1

新課標的實施,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實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它的出台,給了教師廣闊的教學創新空間。新課程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針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和課程繁、難、偏、舊的現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着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音樂課程降低了對學生知識技能掌握的要求,強調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的培養。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其根本原因在於學生的現實感受。傳統的音樂教育以教師不停地教,學生不停地唱為方法,早已為學生所厭煩,更不可能感興趣。而學生喜歡的流行音樂又被止進課堂,使課堂更加無趣。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如何能把音樂課上得有聲有色,如何讓音樂課成為快樂的課堂,使音樂課堂真正成為美育的課堂呢?下面是我的思考。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精選5篇)

一、對國小音樂教學的反思:音樂美育的目標

教育的全部藝術在於激勵和喚醒,在於讓兒童發現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是使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兒童的身心,讓他們自由地學習、快樂地學習。快樂,只有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長的快樂,才能喚起兒童對學習的那種緣自心底的熱愛,併成為他們終身學習的不竭的動力。也只有快樂,才能催發兒童對學習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創造。

二、我的教學實踐與探索

新的教學理念提出,以審美為核心。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一定要具有音樂審美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和生理的特點,讓學生“動”起來。這種“動”一是指身體的運動,二是指思維的啟動。要用各種方法把學生從舊的觀念中根本上解放出來,讓他們在感受美、鑑賞美與創造美的音樂活動中,不僅使用聽覺,而且通過積極的想象和聯想,加上視覺、觸覺上的活動去把握,去創造。在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進行探索,總結為以下幾點:

1、用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態帶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在孩子們眼中,音樂老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歡樂天使”,教師的言行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倘若,他們的“歡樂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現不健康因素,並由此影響到教學行為中,這勢必會對孩子們造成極大的傷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是伴隨着情感的互動。讓學生們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讓他們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長,應該是我們教師情感上的最大滿足。所以,音樂教師應該加強修養,注意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情緒,着力提高調節和控制整個課堂環境的能力,使學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2、音樂“生活化”

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着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節日、慶典、隊列、迎送、婚喪等)、實用音樂(廣告、健身、舞蹈、醫療等)、背景音樂(休閒、餐飲、影視等)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瞭解音樂與生活的關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在設計具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使音樂學習成為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比如: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上,可以讓學生模擬馬蹄、鬧鐘、火車、青蛙等等的節奏;給高年級的學生欣賞flash作品,要學生評價和修改裏面的音樂音效,讓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一切音樂現象。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去親身體驗到音樂和生活不可分隔的關係,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讓音樂課堂成為感受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天地

(1)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學中適當地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秀作品,會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識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師聲情並茂的範唱,則可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還可促使他們品味歌曲藴含的深刻思想內涵;根據歌詞的意思讓學生自編手語操,更能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這樣,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學之中,通過音樂藝術形象、音樂的內在感情感染學生,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新人教版音樂第九冊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這首歌曲的音區比較高,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對變聲中的男同學。在唱歌之前先通過朗誦歌詞讓他們領悟歌詞中所讚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聲學會歌曲之後,再讓學生自己按照歌詞編手語操,選擇學生自編動作中最優美最合適的作為大家的統一動作,在唱歌的過程中,並不強調學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語操的過程中,學生會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種甘於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2)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語言美

音符、樂句組成的旋律所表達的感情即音樂語言。在教學中通過聽、唱、欣賞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樂語言。即一首樂曲,不需老師講解分析,只聽一遍或幾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能説出它是優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歡快跳躍的或是緩慢抒情的。低年級的小朋友詞彙較貧乏,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其情感,可通過形體表演來表現其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如:彈奏一段節奏較快有跳躍感的樂曲,讓學生聽後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書包,蹦蹦跳跳向講台走來。再彈一段進行曲,讓學生表演,他也學着解放軍的樣子走起正步來了。

三、結論與啟示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薰陶,帶領着學生愉悦地進入音樂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培養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2

隨着課程改革的穩步推進,新的課程目標、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在我們音樂教學中,“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等的教學理念,讓我們音樂教師在這輪改革的大潮中獲得了新的感受與收穫,學生的音樂審美、興趣等方面較前有了較大的改觀,我校的音樂教學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景象。在本學期的音樂教學中,經過音樂新課標的不斷學習,我也在不斷的探索與成長……

一、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在開學伊始,我用課餘時間及教研活動時間,認真學習了《音樂課程標準》、《走進新課程》、《中國小音樂教育》、以及《改進中國小音樂課堂教學的幾點意見》等書籍,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邊學習、邊討論、邊交流,深刻地領會和準確把握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面臨的問題,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重新認識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扮演的角色,以科學的態度,足夠的信心和魄力,促使自身創造力的解放,和新課程共同成長。

二、不斷探索,不斷實踐

1、用豐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態帶領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音樂新課標指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孩子們眼中,音樂老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歡樂天使”,教師的言行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倘若,他們的“歡樂天使”在心理上一旦出現不健康因素,並由此影響到教學行為中,這勢必會對孩子們造成極大的傷害。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總是伴隨着情感的互動。讓學生們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讓他們每天都能健康地成長,應該是我們教師情感上的最大滿足。所以,我不斷地在加強修養,注意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情緒,着力提高調節和控制整個課堂環境的能力,使學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促進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

2、讓音樂課堂“生活化”

現代社會生活中,伴隨着大量音樂現象,諸如,禮儀音樂、實用音樂、背景音樂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瞭解音樂與生活的關係,使學生熱愛音樂、熱愛生活,進而讓音樂伴隨終生,提高生活質量。在設計具體音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係,使音樂學習成為一項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比如:在低年級的音樂課上,我讓學生模擬馬蹄、鬧鐘、火車、青蛙等等的節奏;給高年級的學生欣賞flash作品,要學生評價和修改裏面的音樂音效,讓學生關注自己身邊的一切音樂現象。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去親身體驗到音樂和生活不可分隔的關係,享受到音樂的樂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讓音樂課堂成為感受美、認識美和創造美的天地

(1)、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學中適當地介紹偉大音樂家的生平故事和講解音樂家的優秀作品,會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醜、善與惡的識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而教師聲情並茂的範唱,則可撥動學生心靈的琴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還可促使他們品味歌曲藴含的深刻思想內涵;根據歌詞的意思讓學生自編手語操,更能加深對歌曲的理解……這樣,寓思想教育於音樂教學之中,通過音樂藝術形象、音樂的內在感情感染學生,心靈美的花朵,就會在他們心中悄然開放。新人教版音樂第九冊中有一首歌曲《雨花石》,這首歌曲的音區比較高,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説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對變聲中的男同學。在學習之前,我首先深入解讀了教學目標,先通過朗誦歌詞讓他們領悟歌詞中所讚美的雨花石的精神所在,小聲學會歌曲之後,再讓學生自己按照歌詞編手語操,選擇學生自編動作中最優美最合適的作為大家的統一動作,在唱歌的過程中,並不強調學生的歌唱要多到位,但是在做手語操的過程中,學生卻更加理解雨花石那種甘於寂寞、無私奉獻的精神。

(2)、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語言美

音符、樂句組成的旋律所表達的感情即音樂語言。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通過聽、唱、欣賞等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樂語言。即一首樂曲,不需老師講解分析,只聽一遍或幾遍就能把握它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能説出它是優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歡快跳躍的或是緩慢抒情的。低年級的小朋友詞彙較貧乏,不能用語言準確表達其情感,可通過形體表演來表現其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如:彈奏一段節奏較快有跳躍感的樂曲,讓學生聽後表演,一位小朋友背起書包,蹦蹦跳跳向講台走來。再彈一段進行曲,讓學生表演,他也學着解放軍的樣子走起正步來了。

一堂成功的音樂課,對學生都是一次美的薰陶,帶領着學生愉悦地進入音樂中去感受美、理解美,不僅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鑑賞力及美的表現力和創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審美情趣,陶冶其情操。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帶領學生走進音樂的世界,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現美與創造美,塑造美的心靈,培養美的人格,讓學生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

總而言之,新課改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新課程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我沐浴着音樂新課標的春風,定會邁向音樂教育成功的彼岸。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作為一名青年音樂教師,能夠利用自己的所學特長,上好每一節音樂課,讓學生在音樂課上更深層的去欣賞音樂,體驗音樂,享受音樂帶來的藝術美,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夢想。在《音樂課程標準》書中,我瞭解和學習了音樂教學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和教學行為,懂得了全面體現 “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 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等基本理念。還了解了音樂課程所包括的四個教學內容:感受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

首先音樂課堂的音樂特點更加突出: 從新標準提出的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學建議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這次新頒發的標準更加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如新標準提出的音樂的實踐性特點、音樂的不確定性、抽象性以及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徵,強調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學生在親身參與這些實踐活動過程中,獲得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為掌握音樂相關知識和技能、領悟音樂內涵、提高音樂素養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區別於其他的藝術課,不是單一的舞蹈課,器樂課之類,通過聆聽,演唱,綜合性的藝術表演, 讓學生真正在音樂課上體驗音樂的內涵美與感染力。

再者音樂課的內容標準更加具體:新標準在分學段的內容標準表述上也更加明確和具體,操作性更強,體現在:內容標準各年段的表述指向性更強,如:“感受與欣賞”替換了原標準中的“感受與鑑賞”,其中的音樂表現要素標準中關於對節拍的感受標準中具體指出了:1——2年級主要是二拍子和三拍子;3——6 年級主要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在演奏上,新標準還對課堂樂器也做了明確的説明,課堂樂器主要是指豎笛、口琴、口風琴等,並在學習曲目的數量上也提出明確的要求。這樣就讓不同學段的音樂教師在實際課堂實施中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不同年級的學生什麼學段該學什麼節拍,樂器就學習什麼節拍樂器,按 照學生的接受特點進行教學。

新課標還在弘揚民族文化在內容標準中得到具體體現,如在“演唱”的內容標準中在各學段背唱歌曲的要求中明確提出其中要有背唱中國民歌的數量要求,並且在中高年級和國中階段提出了學習京劇和地方戲曲唱腔的要求。京劇是中國國粹,弘揚民族文化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在音樂課堂中有相關的滲透式非常有意義的。而且新課標在識讀樂譜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3 —6年級原標準只要求能夠識讀簡單樂譜,但新標準中提出“能夠跟隨琴聲視唱簡單樂譜,具有初步的識譜能力,而這個要求原標準中是在7—9年級中提出的。新標準在7—9年級中識讀樂譜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為:具備識譜能力,能夠比較順暢地識讀樂譜。

新課標新課改的探索還在不斷繼續,從對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中,我認識到審美、創新、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學生為主體、自主性學習、音樂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是教學新模式的目標,也將是我們所有音樂教師為之奮鬥的方向。當然教師對課程的開發、整合能力,每一位教師都可以有不同的上法。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形式,許多形式都是首次出現,新穎、獨特,每一節課都充滿新意,教師要有創意地進行教學,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4

通過對德法新課標的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課標要求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充分挖掘社會資源,讓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揮。主要總結以下幾點:

一、新變化

1.細化培養要求

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的培養要求。從五年級開始,明顯地看出課本內容增加了許多政治性、歷史性、地理性特別強的知識,六年級上冊的德法課本是法治專冊。

2.充實更新課程內容

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和決議,重點組織三科修訂組對課程標準做了進一步充實更新,補充了有關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等內容,規範了有關表述。

3.緊密聯繫生活實際

精選學生聽得到、看得見、摸得着的標誌性成果、突破性進展和普遍性經驗等,讓學生感受體會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及新鮮經驗。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百年追夢復興中華》從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的近代史到現在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偉大變化,正是緊密聯繫生活實際的體現。

二、新思考

1.課堂始終要以學生為中心

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悦、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2.要牢固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成長服務。

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吃透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音樂課程標準學習心得體會 篇5

20__年4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了最新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忽如一夜春風來,吹得千萬“教研”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4月30日,我和工作坊的老師們在線上認真學習了20__《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通過這次對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集體學習,給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在學習新課標這段時間,我對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教研活動的開展也有了更多的思考。用新課標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給我在國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上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我將這次新課程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指明方向”——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

國中道德與法治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

這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相互交融,但各有側重,不可相互替代,覆蓋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部課程內容,既突顯了課程在培養時代新人方面的獨特貢獻,符合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髮展特徵,又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保持銜接,體現了育人方式的階梯式上升和培養目標上一致的一體化設計。

我們道法課教師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就是要確立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核心地位和統帥地位,使教學的一切要素、資源、環節、流程、活動都圍繞核心素養組織和展開,並最終指向核心素養的生成和發展。立足核心素養,教學目標制定就要彰顯鑄魂育人要求。教師要將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確立教學目標時應該堅持三個導向:

(一)堅持鮮明的政治導向。

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人,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激勵人,培養造就大批堪當時代重任的接班人。

(二)堅持清晰的價值導向。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政治課程。是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融合道德教育、國情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和法治育等為一體的綜合性課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實踐性。道德與法治課程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即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三)堅持明確的知行要求。

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確保教學目標的適切性和可操作性。

二、“明確導向”——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總體應該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新課標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標(20__)中的核心素養要求以階梯化呈現。遵循學生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核心素養要求具體在四個學段以階梯化呈現。

課程內容選取時要更加突出政治性和時代性。在20__年版課程標準基礎上,刪除與課程性質不一致以及與其他學科重複的內容,着力確立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的道德與法治基礎,增強“黨的領導”、偉大建黨精神、全過程人民民主等黨和國家發展中重大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和制度創新成果,增加反映文化傳承創新、最新社會發展熱點、國內外重大時政事件、與學生生活密切結合的各類情境內容。同時,課程內容設計要凸顯一體化的要求,這為我們國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也提出了新目標。

三、“注重策略”——“教、學、評”一致

新課標(20__)提出要綜合運用觀察、訪談、作業、紙筆測試等方法全面獲取和掌握學生道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相關信息,要加強紙筆測試與觀察、談話等方式的結合,關注不同情景中學生品行日常表現,避免僅憑考試分數判斷學生水平的傳統單一評價方式。要根據評價情況及時分析原因,調整教學方式。

堅持素養導向的“評價與考試命題”強調將大主題藴含在真實情境與任務中,考查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完成真實任務時能夠整體地綜合運用知識、體現能力與情感態度的水平,注重知行合一。對評價原則、評價內容、評價主體、評價過程及評價標進行説明,給出樣題,體現了評價對教學的引導作用,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我認為,學習的目標是為了學以致用,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為了升學,因此,作為教師確切有必要轉變一下本人的角色地位,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環境,有了與老師同等對話的機遇,變得越來越勇敢,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

總之,道德與法治反映的是大社會,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以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國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我們關於新課標、新理念的學習始於當下,卻不止於未來,新課標存在的意義是指導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有效開展課堂教學,而精準、細緻的研讀與解讀才是新課標發揮作用的關鍵,因此在新課標誕生之際,對我們來説任重而道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新課標有效地指引我們每一次的備課、上課以及反思等教學行為,使其最大化地發揮指引作用。

時代賦予我們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挑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也會更加關注核心素養,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補充説明、實踐,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提升課堂效率,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e8eg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