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精選16篇)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精選16篇)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

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各自把各自的網格管好、管嚴、管緊,各自把各自網格內的人員排查清楚,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最後到我這彙總簽字上報。”__村黨總支書記汪貽平明確“兩委”幹部網格責任,把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細化壓實。__村充分利用“向心聚力、三網共治”載體,全村劃分為 6 個網格,每個網格明確一兩名“兩委”幹部包保,同時發揮黨羣議事點作用,發揮黨員、村民代表作用,把疫情防控的各項任務都交給網格,像一顆顆旗子下在網格點上,時時掌握網格動態信息。全鎮 14 村居依託“三網共治”113 個網格,明確村居網格員屬地責任,湯溝鎮武漢返鄉人員信息排查人員準確、上報及時、信息全面,與村居幹部落實好網格責任是分不開的。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精選16篇)

“到村入户務必做好自我防護,你們不是隻為自己負責,也是為了大家負責,這個時候,不能逞強。”每次下網格,到村入户排查摸底,陪同醫務人員跟蹤檢查在家自我隔離的武漢返鄉人員前,早映村黨總支書記汪貽武都會多嘮叨幾句,生怕大家放鬆了自我防護。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有太多“逆行者”,村居幹部算是其中最接地氣的,他們面對的是春節前廣大在外務工返鄉人員,這個春節農村很寧靜,但情況也很複雜,形勢似乎比村幹部們認識到的更為嚴峻,他們絲毫不能懈怠。

發動村民羣眾,我們就是“門神”

村幹部就是村子的守護者。“在網上看到有個比喻很形象,我們就像村民家裏門上過年貼的“門神”,我們替村民羣眾把好這個門,把疫情關在門外。”黃__黨總支書記宣義劍開玩笑説。比喻固然形象,玩笑也很輕鬆,但責任很是沉重。村民羣眾自我防護意識不強,村幹部説一百遍,似乎在他們眼裏,都是多餘的廢話。我們當“門神”,村民就要自覺關門,我們不僅要防控疫情,還要看住村民,讓疫情不在這裏傳播。村民羣眾自我防控意識至關重要,一定要發動羣眾,共產黨人的法寶就是依靠羣眾,疫情防控,貴在羣防羣治,羣眾不參與,疫情難根除。村居幹部在鎮黨委政府領導下,紮紮實實做好輿情引導、防疫宣傳,村上大喇叭喊起來,小喇叭動起來,橫幅拉起來,宣傳海報貼起來,一封信發到人手一份,把手機都用起來,抖音短視頻、微信發起來,能用的宣傳手段一樣不落。持續的宣傳之下,村民羣眾的自我防護意識不斷增強,紛紛響應,主動參與,採取各種方式,嚴防人員流動,取消各種宴會、聚會、集會,賓館、餐館、網吧、菜市場等全部關停,現在村幹部要到所轄的自然村開展排查檢測,都要提前跟村裏人申請。村民羣眾都説,村幹部是我們的“門神”。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2

羣眾眼中的“門神”

——__區__鎮村居幹部在疫情防控戰鬥一線記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這每一個人的心。疫情來臨時,鳩江區湯溝鎮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不辭辛勞,離開家人,積極響應動員,迅速進入戰鬥角色;他們堅韌不拔,始終堅守崗位,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他們勇敢堅定,在村民羣眾都閉門不敢外出時,他們始終在村落間“逆行”,宣傳引導,摸底排查;他們既是一名中共黨員,又是一名村居幹部,他們在大難面前,舍小家為大家,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展現出新時代農村基層黨員幹部的風采。

疫情就是命令,再危險我們都得上

大年七年級,春節假期的第二天,大家都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氛圍中,但網絡上關於疫情的消息也一直被村居幹部關注着,他們_經親身經歷過類似的疫情,面對春節期間大量的返鄉人員,加上村裏辦喜事的、聚會的多,都心裏捏着一把汗,隨着疫情嚴峻的消息不斷傳出,不少村居幹部便開始在鎮政府的工作微信羣中主動詢問,是否有防疫工作安排,形勢不容樂觀。

當日下午,鎮黨委政府開會傳達部署防疫工作,要求各村居立即進入戰時狀態,迅速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剛結束,現在正是檢驗黨員幹部初心使命的時候,面對疫情,如果瞻前顧後、畏縮不前,算什麼共產黨員,怎麼對得起羣眾的信任。”

會議結束後,個別村居書記給自己打氣,得到在場人員的一致“點贊”。在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鎮 14 村居於大年八年級上午,全部組織召開了“兩委”會議,把疫情防控工作安排佈置到位,明確聯防聯控、羣防羣控具體措施。全鎮各村居幹部,立即從春節假期的氛圍中抽出身來,迅速調整思想狀態,全部到崗到位,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戰鬥中。“____指出:‘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疫情來了,我們不上誰上。”在三元村“兩委”幹部會議上,村黨總支書記姚清海面對個別人員的擔憂,嚴正表態。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__同志始終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始終做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到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自覺主動與謠言及虛假消息作鬥爭,始終走在防控最前線。__同志從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1、做好宣傳發動工作,利用高音喇叭、小廣播、張貼宣傳標語以及每家每户入户宣傳派發宣傳單,做到家喻户曉,人人自覺防控,營造良好防控氛圍。

2、狠抓工作落實,自年八年級上午區委佈置防控任務後,雷動風行,當天下午召開田螺衝辦事處幹部職工大會,傳達會議精神,馬上佈置落實排查工作。田螺衝管轄範圍分兩個片區,一個是曲仁園片區,一個是韶大片區。針對曲仁園片區,我們採取網格化管理進行地毯式排查。韶大片區有韶關學院、中職、一中、中糧、中石化油庫及三個駐區部隊,人員複雜,特別是韶關學院單從湖北迴來就有上百人。我們採取分片包乾形式進行排查,結合田螺衝實際,實行網格化管理,進行全方位全覆蓋,不留死角排查,做到不漏一處、不漏一人。在組織上嚴密周到,在網絡上劃分上做到無縫對接,在工作責任上科學分工,在落實責任上分工明確。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使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3、深入一線排查,我們轄區目前從武漢回來有33人(還沒有包括一些目前還沒回來的人員),__主任身先士卒,自從去年3月份主持田螺衝工作以來,從沒有休息過一天,一人做兩人工作,一心撲在工作上。這段時間,不管白天還是夜晚,帶頭入户調查,各居委幹部克服畏縮情緒,克服談疫色變的現象,紛紛投入到一線入户排查工作中。在__同志的帶領下,我們長山居委支部書記,她母親在珠海住院進了ICU,在親情和工作方面,她選擇留下來進行入户摸排,她這種舍小家的精神,激勵全體幹部職工工作熱情。對於武漢回來的,我們都叫他們居家隔離,並會同醫務人員一天兩次上門量體温,並安排人員每天給他們送菜送生活必需品。目前累計排查13個小區、183棟居民樓、共計1733户,7221人次,累計排查湖北來韶人員33人,已落實隔離9人,其中1人集中隔離,居家隔離8人,並進行有效跟蹤和監管,目前已全部解除警報。

4、每日實行工作例會制。每天召集班子成員會同公安、醫院就排查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研究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尋求解決方案,以求做到最好,不留死角,以便更好地全方位監管。

5、發揮黨員先鋒崗作用進行網格化排查,一是對進出崗亭進行嚴格管理;二是對容易遺漏的地方進行查漏補缺,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三是對轄區16家企業進行走訪,指導復工復產,同時對復工人員進行摸排、宣傳、跟蹤、防控。四是對重點人羣管理,一共隔離9人,其中集中隔離1人,居家隔離8人,收到良好防控效果;五是對轄區出租屋排查,共排查出租房16間,67人,通過全辦幹部職工共同努力,在防控任務很重情況下,沒有出現1例異常情況。

6、我辦轄區居民吳遞平一家4口於1月26日從湖北迴湞江曲仁園探親,在我們入户摸排中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聯合派出所、衞生院等部門進行防控跟蹤,其父認為一搬入新屋,公安醫院就頻頻上門檢查不吉利,於是在女婿面前大發囉嗦,她女婿一氣之下,不辭而別自行開車去了中山。__主任在得知這一情況後,馬上在2月3日晚上22:15向新韶派出所報警及向上級部門彙報這一情況,並於22:30報中山市防控中心報備。目前該住户情況穩定,並過了防控期,體現田螺衝辦事處幹部職工對工作的高度負責的態度和務實工作作風。

通過一系列防控措施,使田螺衝防控工作緊張、有序、細緻、周密、科學有效開展,達到科學防控,收到很好效果。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員工:大家好!我是集團辦公室的一名普通的檔案管理員,今天我想就“怎樣愛崗敬業 做一名優秀員工”的話題和各位員工共同交流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剛參加工作那會兒,心中充滿美麗的夢想,血液中湧動着對未來的激情。憧憬火熱的事業,渴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愛崗敬業”這四個字對我來説,就是為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放棄或忽視親情、友情,為了工作不顧帶病的身體而忘我的投入。可在經歷了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目睹了身邊的人和事,才知道什麼是真正地愛崗敬業。

敬業不只是加班加點,敬業更不僅是任勞任怨,敬業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

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有句口號説得好:不愛崗就會下崗,不敬業就會失業!愛崗敬業説得具體點就是要做好本職工作,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

搞好每一項維修,做好每一次巡檢,填好每一張記錄,算準每一個數據,寫好每一篇文稿。古人説: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這就是敬業,這就是愛崗!接下來我想從以下六方面來闡述我對敬業的理解:首先,責任感是所有人成功之本。沒有責任感的軍官不是合格的軍官,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

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工作就意味着責任,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更加卓越。

大家都知道美國有一個著名的軍事基地——西點軍校,西點學員章程規定:每一個學員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穿軍裝與否,也無論是在擔任警衞、值勤等公務還是在進行自己的私人活動,都有義務、有責任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這種履行必須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而不是為了獲得獎賞或別的什麼。

一個人要成為一個好軍人,就必須遵守紀律,對於他的上級和同事有高度的責任感,對於自己表現出的能力有自信心。我認為,這樣的要求,對於我們企業的員工同樣適用。

要將“責任”二字時刻牢記在心,讓它成為我們腦海中一種強烈的意識。在日常工作中,這種責任意識會讓我們表現得更加卓越。

我們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員工,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公司時,使用的代名詞通常都是“他們”而不是“我們”,“他們銷售部怎麼怎麼樣”“他們財務部怎麼怎麼樣”,這是一種缺乏責任感的典型表現,這樣的員工至少沒有一種“我們就是一個完整的機構”的認同感。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個替人割草的男孩打電話給他的僱主布朗太太説“你需不需要割草?” 布朗太太回答説:“不需要了,我已經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説:“我會幫您拔掉草叢中的雜草。” 布朗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已經做了。”

男孩又説“我會幫您把草與走道的四周割齊。” 布朗太太説:“我請的那人他也已經做了,謝謝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

男孩便掛了電話。此時男孩的朋友問他説:“你不是就在布朗太太那兒打工割草嗎?為什麼還要打這個電話?”男孩説:“我只是想知道我究竟做得好不好!”。

是啊,多問幾個“我做得如何?”,這就是責任。工作就意味着責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須承擔責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職位越高,權力越大,你肩負的責任就越重。

不要害怕承擔責任,要立下決心,你一定可以承擔任何職業生涯中的責任,你一定可以比前人完成的更出色二、有作為的員工,喜歡紀律當企業和員工都有強烈的紀律意識,在不允許的妥協的地方絕不妥協,在不需要藉口時絕不找任何藉口——比如質量問題,比如對工作的態度等,你會猛然發現,工作因此會有一個嶄新的局面。一個團結協作、富有戰鬥力和進取心的團隊,必定是一個有紀律的團隊。

同樣,一個積極主動、忠誠敬業的員工,也必定是一個具有強烈紀律觀念的員工。可以説,紀律,永遠是忠誠、敬業、創造力和團隊精神的基礎。

對企業而言,沒有紀律,便沒有了一切。三、把自己從平庸變成優秀最好的執行者,都是自動自發的人,他們確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

這樣的人其個人價值和自尊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來自他人。也就是説,他們不是憑一時衝動做事,也不是隻為了得到領導的稱讚,而是自動自發的、不斷地追求完美。

一位心理學家在研究過程中,為了實地的瞭解人們對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應出來的個體差異,他來到一所正在建築中的大教堂,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工人沒好氣的回答:“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這個重得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

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的硬,害得我手痠麻不已,這真不是人乾的工作。”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5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一家人等着吃飯,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心理學家問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三位工人眼。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5

020xx年8月24日,我們xx社區黨委組織學習了社區幹部吳亞琴的先進事蹟,她平凡感人的事蹟深深觸動了我. 吳亞琴20xx年如一日紮根社區,把社區當成家,把社區羣眾當成親人,把為居民羣眾解決難題當成快樂的事,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和基層幹部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為社區工作人員樹立了標杆,做出了榜樣. 吳亞琴的先進事蹟告訴我們,社區窗口雖小,卻關係到千家萬户切身利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從本職工作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關注民生,服務居民,用平等互助、誠實守信,温馨便民的服務,拉近政府與羣眾之間的距離,把黨的計生政策傳遞到千家萬户,讓符合條件的居民能夠享受到優惠的政策,讓每一位走進社區的人都能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今後要在本職崗位上踐行黨的宗旨,更加努力工作,為長春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我們一方面立足本職、紮實工作、服務發展。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6

疫情發生以來,呼倫貝爾市住建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積極響應號召,在疫情防控中挺身而出、衝鋒在前,彰顯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本色。在突擊隊伍中,有一羣年輕的身影,他們積極上進、吃苦耐勞、勇於擔當、抗壓能力強,在這場戰“疫”中散發着耀眼的光芒。

用實際行動 踐行入黨誓言

“全國都在抗擊疫情,我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同樣也是隊裏的年輕同志,疫情防控中的基礎工作就請組織放心交給我吧!”呼倫貝爾市城建檔案館趙健秀---一名94年的女孩子虔誠地説。除了和其他隊員一起到社區值守,她還主動承擔起第四小分隊最繁瑣的排班和值班統計工作。第四小分隊共計25名隊員,每名隊員的情況都不同,為了保證大家都能得到適當休息,儘量減少隊員超負荷工作,她充分考慮每名隊員的家庭情況、身體狀況、個人需求等,合理調整排班,確保每名隊員都能夠有更高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執勤回到家,不管有多疲憊,她都能夠及時統計、彙總各類資料、數據和台賬等,經常加班到深夜,全力做好突擊隊的各項信息保障工作。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曾説:“共產黨員宣誓的時候説過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難上,這個時候不管平時入黨你是什麼樣的想法,這個時候不管怎樣你都得上去,為了信仰上去也好,為了黨的約束上去也好,沒有討價還價。”趙健秀説她對這段話感觸頗深,這就是黨組織的考驗,她深深地體會到入黨不只是喊喊口號那麼簡單,不只是宣誓的時候的信誓旦旦,是真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刻,在黨和國家需要的時刻,願意堅定的衝在最前面,為黨和國家、為人民貢獻力量。她認為這是她要扛起的責任,她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想要加入黨組織的堅強決心。在值守期間,她認真做好來往人員和車輛登記,對未佩戴口罩的居民進行耐心勸導,説服成功後的小小成就感讓她倍感喜悦。她説,勸説成功一人戴上口罩,就會有成百上千的人得到安全,防控疫情就少一份風險。為了方便登記沒有辦法戴手套,手被凍僵,在喝到熱心羣眾送來的熱水時,她的心裏暖暖的、甜甜的。在這場防疫阻擊戰中,趙健秀看到了責任,看到了温暖,用勇氣叩問初心,貢獻着年輕的力量,和所有奮鬥在一線的同志們並肩作戰,堅決打贏這場防疫總體戰、阻擊戰。

哪裏需要 我就在哪兒

“辛苦了叔叔!”一個小男孩兒一邊向青年突擊隊的郭外問好,一邊從懷裏掏出兩瓶“紅蘋果”軟飲迅速放到他的手裏,然後飛快的向他家的方向跑去……還不等郭外婉言拒絕,小男孩兒已不見蹤影。94年的郭外説,有很多這樣熱心羣眾的暖心反饋,給了他很多力量和前行的動力,讓他更加堅定了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工作的信心。在沒有成立青年突擊隊前,郭外就已經踴躍加入到所居住社區的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中,得知所在單位也要成立突擊隊後,他毫不猶豫地再一次加入到防控工作中來。一次值守夜班,清晨6點半左右,一位年長的女士在小區進出口門前佇立等候,他便上前詢問,她説她是來給姑娘照顧孩子的,她的女兒和女婿都在本地醫院上班,疫情期間每天都要很早到單位,孩子太小沒人照顧,她知道現在有規定是從晚20:00到早7:00小區實行宵禁,因為還沒到可以進出的時間,所以就在門口等等,等到了規定時間再進小區。聽到這些,他深受感動,很感謝這位羣眾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於是把她請到搭建的帳篷裏,雖然帳篷裏沒有那麼暖和,但足以抵擋清晨刺骨的寒風。到了解除宵禁的時間,按照規定檢查了這位女士的證件,“孩子,辛苦了,把衣服穿厚實點,別再感冒了”,臨走時她留下了這句暖心的話語。還有一次,有位居民跑來值班車上詢問:“我兒子是從鄭州回來的,現在已經過了隔離期,而且沒有發熱的現象,能不能解除隔離?”郭外認真負責地向居民解答,“好的,非常感謝,你們辛苦了,這樣嚴格的管理,我們住在這裏都很放心!”郭外説,雖然疫情用一層口罩把人與人之間隔離開來,看不清每個人的表情,但大家並沒有因為這樣就變得疏遠和冷漠,居民羣眾用最樸實的話語和自覺的行動給我的反饋,就是對我工作的最大認可,在疫情肆虐時,有這樣的羣眾能夠和我們共同面對、共同抵抗,懷揣理解和支持,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這個冬天雖然很冷,但心卻很暖。

站好每一班崗 守護每一個人

89年出生的李思凝和的96年出生的郭念博都是平日工作中話不多的年輕人,但做起事來都非常認真、負責。主動加入到青年突擊隊後,他們默默付出,毫無怨言,堅持站好每一班崗,守護好每一個人。他們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得到了居民羣眾的積極反饋和認可,能夠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主動扛起這份責任,凸顯了他們的勇氣和時代擔當。“你們的嚴謹和嚴格,讓我們居民更加安心地居住在小區裏,真的太辛苦了,謝謝你們!”“天這麼冷,你們真是我們的戰士!”“謝謝,辛苦了!”……執勤工作中,最常聽到的就是這些暖心的話語,這些温暖無時無刻不感動着這些年輕隊員,鼓舞他們更加努力、用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而隊員的細心和負責也同樣温暖着居住在這裏的每一個人。

天氣變暖,小區樓房屋頂上的冰雪開始滑落,細心的李思凝及時發現了這個現象,看到有居民路過,就及時告知,並隨時關注,得到了居民羣眾的一致讚揚和感謝,她説:“我們‘戰’在這裏,就想對每一個居民負責,不只是疫情中的排查、登記、量體温,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們也都會留意、留心,能幫忙的、能多做的,我們一定會全力以赴!”

“奶奶您好,您這是要出去做什麼啊?”一次執勤中,郭念博遇到了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要出小區散步,考慮疫情期間風險較大,同時擔心老人一個人出門在外會有不便,於是他建議老人在小區院內散步,但不管怎麼勸説老人都堅持要出去,於是他為老人作了登記,並叮囑:“出去要注意安全,您慢一點走,別在外面待太久,早些回來……”老人點點頭慢悠悠地離開了,直到看不到老人的背影,郭念博才安心的回到崗位。過了一會兒,老人步履蹣跚地回來了,手裏抱着一聯兒酸奶,看見他下車,就要把酸奶給他,郭念博見狀一邊感謝,一邊婉言拒絕,然後攙扶着老人一直送到單元門口,看着口齒和聽力都不太好的老人進了門才放心離開。他説,我局結對的社區屬於老舊小區,有很多老年人,平日裏也都會幫助他們做一些事,他認為這是作為一名青年志願者應該做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就能夠換來居民的平安和健康,這是他最期望看到和努力想要做到的,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守護這裏的每一個人。

這些年輕的心時刻被疫情的動態所牽動,時刻為居民的健康和安危所着想,在抗“疫”戰鬥第一線樸實的散發着光和熱,把初心和使命牢牢地踐行在戰“疫”前沿。堅實地站好每一班崗就是他們對抗疫情的最有力武器,疫情不退他們將始終如一,繼續堅守和守護,一起等到春暖花開,共同慶祝“久別重逢”,牢記“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囑託,繼續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7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裏,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疫情,__銀行__省分行黨員幹部率先垂範,衝鋒在前,在紮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一絲不苟做好服務工作。

"我是黨員,我選擇衝鋒在前"

__銀行__省__支行行長__放棄了傳統佳節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大年八年級即返回__帶隊購買、儲備防疫物資,為安全營業全力準備。

她深入貫徹落實上級行黨委對於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並及時傳達到支行的每一位員工。

同時根據支行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制定詳盡的工作安排:細化營業後細節,包括在營業區域和餐廳等高危密集區設立體温測量區、在重點區域增加網絡攝像頭實時監控、將開放區統一挪至封閉區辦公、給餐廳配置消毒櫃、給員工配置獨立餐盤等;細化防疫期間的工作安排,為了減少人員聚集,實行應急工作機制,按分工做好業務諮詢及辦理。

“我是黨員,我選擇奮勇當先”

作為__省__市__縣“本地人”,支行副行長__在疫情期間基本每天24小時紮在支行,白天將行裏消毒防疫工作落實到細節,並親自上陣錄製規範的進門消毒視頻,督促指導員工學習;晚上進行值班值守工作,應對處置可能的突發事件。

同時作為支行主管個金的行長,在業務發展方面,帶領全行員工每天通過朋友圈提醒廣大客户,在特殊時期避免到人口密集區域,如車站、銀行等,少接觸現金等媒介隱患,引導客户儘量通過__銀行手機銀行辦理業務。

“我是黨員,我選擇挺身而戰”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支行大家庭裏就有這麼一塊寶——黨齡比有些年輕員工年齡還要大,他就是____年入黨,如今已__歲的老大哥紀守禮。在這場防控疫情的戰爭中,老黨員始終有着“老將”的自信與擔當,疫情期間提前返崗,修理暖氣,為營業場所、辦公區域消毒,每個環節都認真細緻、一絲不苟。

“我們是黨員,我們選擇用實際行動打贏抗疫阻擊戰”

__銀行__省__市__支行是一家僅有__名正式員工的小支行,但同時也是一家黨員佔比93%的大支行。全體黨員在疫情期間始終隨時待命,堅守一線,儘自己所能,為國家、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在舉國上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特殊時期,中行__省分行將在上級行黨委的正確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8

8.1建軍節剛過,我敬愛的太爺爺與世長辭,聽到這個消息,一陣難以抵抗的悲哀揉斷了我的心腸。我參加了太爺爺的追悼會,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參加追悼會,當時有大約二百多人懷着沉痛的心情也參加了追悼會。接下來,我們兩隊又碰在了一起,因為叔叔要讓我們參觀一輛價值800多萬,又是德國進口的消防車!這輛車我一看就知道,它是執行高層建築救火的任務的,叔叔把它啟動了,我看見那根鋼架慢慢的升入空中,哇!好高,真的好高!然後叔叔問我們,誰想上去?小朋友們像一窩蜂似的想擠上去,後來,經過我的不懈努力,也爬了上去。

然後我們像坐觀光電梯一樣,叔叔親切地告訴我們不要怕,看看遠方,不要看下面,但是我上稍微低了一下頭,哇靠!人呢?都跑哪兒去了?哈哈!原來太高了,地上的人看起來像一隻只小螞蟻一樣,真是太好玩了!然後,我們又快速的往下降,真刺激!

太爺爺生前最喜歡我了,還記得我在小的時候,太爺爺風雨無阻,不管是颳風還是下雨,不管是炎夏還是寒冬,他都會不顧自己80高齡每天按時來接送我。有一次太爺爺來學校接我,他不知道我已回家了,於是,他便在學校門口等我,那天下着鵝毛大雪,正是冬天最冷的時候,當我吃完熱氣騰騰香噴噴的午飯後,太爺爺仍舊沒有回來,一直到下午我去上學時,太奶奶才在學校門口找到太爺爺,原來太爺爺在大雪中等了我一中午。太爺爺接我時口袋常常帶着幾塊糖,在他的眼裏糖可是最好的東西。

我的太爺爺叫陸妙林,他今年86歲高齡,他可是一位老戰士,他是1945年參加八路軍,參加了著名的淮海等戰役。太爺爺的一生為中國不被日本佔領,為中國的解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新中國的建設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從北大荒到新疆他先後擔當過,班長,指導員,連長,團長的職務。太爺爺轉業後到北大荒後又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保衞新疆和建設新疆。可是在他84歲高齡時不幸染上胃癌,又與病魔抗爭了兩年,終於被病魔無情的奪去了生命。

太爺爺的一生是光榮的,是偉大的,雖讓他與世長辭,但他永遠活在我的心中,我很懷念太爺爺。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9

葉連平一個人要帶四個班級的英語課,週六週日給學生的輔導課被排得滿滿的。“週六上午六年級,下午,四年級。禮拜天上午國中二年級,下午三年級。一共四個班,每節課大概2個半小時”葉連平一邊吃着午飯一邊説。

在農村,很多學生國小畢業了還認不清26個英文字母,很多學生連p和q都分不清,m和n都分不清。為了讓更多學生跟上學習的節奏,葉連平經常從上午七點半上課,有時候要十一點多才能下課。多年來,葉連平習慣了在教室的一角吃午飯,因為往往上午的課程沒有結束,下午的學生又來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為了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為了能讓學生更直觀更主動的去學習,這些年來,葉連平一直堅持春秋兩季自掏腰包帶着學生組織夏令營活動。

“會去很多地方,像渡江戰役的西梁山陵園,南京雨花台,南京江東門日軍大屠殺紀念館。這三個地方多年來雷打不動,必須要帶學生去。”

有次在南京日軍大屠殺紀念館,有個學生在日軍大屠殺紀念館看着看着就哭了,指着一塊骸骨哭着對葉老説“老師,您看,那是一個孩子啊。”學生的反應對葉連平觸動很深,也更堅信了他每年帶學生出來學習的信心,讓學生走出課堂,直觀感同身受得接受教育。

考慮到安全問題,每一次帶孩子出去,葉連平都會做足準備,包括路線,防暑防暈的藥,食物等等。每出去一趟,常常要花掉葉連平一個月的退休金。

“我退休金能有個3000塊,不多,但我覺得錢應該用在該用的地方上,該用的錢一分都不能少,不該用的錢一分都不要浪費。”對學生的教育很捨得,但對自己卻異常吝嗇,葉連平至今仍穿着破舊的襯衣和帶有補丁的褲子。

很多人對葉連平的做法不理解,覺得他很傻,淨是瞎折騰自己,一些開設收費輔導班的人則認為葉連平的免費輔導班搶了自己的生意。為此,葉連平覺得特別委屈“有人説我這個老傢伙搶了他的生意!可我沒收過學生一分錢哇,學生在我這裏上課,我都是免費的,怎麼就成搶生意了?”

在留守兒童之家的教室裏設有免費的親情電話,經常會有學生打電話給異地的父母彙報好消息“爸爸媽媽,我英語考及格了!”

“除了留守兒童,像單親家庭子女,父母雙亡的孩子更應該成為老師工作的重點,更應該受到關愛。我們不要單提留守兒童,凡是具有困難的都應該給予照顧,當老師的有這個責任,”葉連平説。

今年15歲的程雨(化名),父親去世,一直跟隨母親生活。今年九月份,剛升九年級的程雨來到了葉連平的輔導班,在得知程雨的特殊情況後,葉連平每天都讓程雨來家裏吃午飯,並給予生活上的照顧。“之前英語一直不及格,現在能保持在班級前十名,葉老師對我好好,雖然缺失的那份父愛無法彌補,但葉老師給了我另一份愛。”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0

通過這一次參加劉芳老師先進事蹟的報告會,我從中感悟良多,她的哪一種對夢的堅持,對生命的延續,對學生的關愛,深深的感動着我們在座的每一位老師。她的眼前雖然是一片黑暗,但她心裏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着陽光;她雖然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很平凡,但在我們的心目中她是那麼的偉大。

劉芳是一位平凡的老師,但她擁有着太多的不平凡。人生的很多經歷,讓她更加的堅強,更加的自信,眼睛漸漸的失明並沒有讓她失去對事業的熱愛,從她的述説中,我們都知道那些都是我們身邊的點滴,可是我們都沒有一個人去重視,沒有一個人願意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因為每個人都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盤,不願意讓自己吃一點點虧,也許這就是人的自私與貪婪。

自私與貪婪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性,而劉芳老師的偉大就是因為她有這一點,你們看她雖然失明,但她仍然熱愛着自己的事業,她雖然看不見黑板,看不見學生,看不見周圍的一切,可是她仍然堅持着,因為她的心中擁有着那塊她熟悉的黑板,熟悉的學生,熟悉的一切,因為她的心中始終裝着自己所熱愛的一切,就像熱愛自己的生命一樣。

劉芳老師説:“如果想給自己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老師,自己就需要去堅持,去實現。”她也是一位母親,她知道自己渴望一位什麼樣的老師對待自己的孩子,同時她又是一位老師,所以她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會讓家長放心,孩子開心,所以她熱愛着自己的一切,不管自己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就像她自己説的那樣“只要有愛什麼都不是阻礙”,只要我們心中有夢想,哪些又算什麼呢?

劉老師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她對這些孩子充滿着關心,充滿着呵護,充滿着愛,所以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她總是竭盡全力的幫助,總是把他們放在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她成了孩子心目中的母親。

那些孩子就像劉老師心中的光明,當她再也不能在走上那三尺講台時,她決定把自己所學的全部內容都投入到這些孩子的身上,於是對這些孩子進行心理教育,因為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在家思念着遠在他鄉工作的父母,於是他們心中的話無人述説,不知不覺之中就形成了自閉的性格。在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呵護之時,劉芳老師想天使一樣的來到了他們身邊,讓他們感受到了那久違的温暖和關愛。劉芳老師也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光明,感受到了温暖,這也是作為一位老師的動力所在,我們也想成為這樣一名人敬仁愛的老師,可是我們為什麼做不到了,那就是我們缺少了一種犧牲的精神,缺少了一份堅持,缺少了一份關心和呵護。

“留下來就是一種堅守,就是一種勝利”,這是劉芳老師對我們説的話,我們換一句話説堅持就是勝利,因此不管我們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要堅持,都要克服,不要整天的抱怨生活,因為抱怨會把你帶入一個無底的深淵,使自己漸漸的失去自信。

自信會給我們光明,自信會給我們勇氣,自信會給我們一切。所以人生就應該生活在一個自信的生活當中,而不是在抱怨。抱怨會讓我們舉步維艱,抱怨會讓我們的生活沒有色彩,抱怨會讓我們失去一切,因此,我們需要笑對生活,勇敢的面對一切!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1

張桂梅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放棄優越的工作條件,毅然投身深度貧困山區教育扶貧主戰場,攻堅克難,執着奮鬥,為當地教育發展和脱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她矢志不渝,克服種種困難,努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建成針對貧困山區家庭困難女孩的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使1600多名貧困家庭學生圓夢大學,託舉起貧困家庭脱貧發展的希望與信心。

去年10月24日,剛從醫院出院的張桂梅回到華坪女子高中。拖着疲憊的身體巡查完教室後,她接到了在麗江讀書的“兒子”王龍朗的電話。王龍朗委屈地向張桂梅傾訴在異地求學遇到的困難,張桂梅安撫好“兒子”後,便給福利院的工作人員李雅蘭打電話,請她幫協調解決,並叮囑李雅蘭一定要多關心“弟弟”王龍朗的生活,不能讓他在外受委屈。

李雅蘭和王龍朗一樣,都是華坪縣兒童福利院的孩子。李雅蘭告訴記者,20__年,從她來到福利院的第一天起,“媽媽”張桂梅就傾盡全力照顧她和弟弟妹妹們的生活,教他們讀書識字和健康的生活習慣。19年過去了,她和弟弟妹妹們長大了,媽媽卻老了,但媽媽對他們的照顧和愛護卻越來越多了。

今年63歲的張桂梅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1972年跟着姐姐來到雲南參與“三線建設”。20世紀80年代後期,她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從中甸到大理追隨他當了老師,伉儷雙飛令人羨慕。不料1995年,丈夫查出患了胃癌晚期,她花光所有積蓄,依然沒能挽留住丈夫的生命。

為了緩解悲痛,張桂梅決定離開傷心地,申請調動工作,最終選擇了從未去過的華坪縣任教。

到華坪後,張桂梅拼命用上課來化解心理創傷。學校裏,有的孩子只打飯、不吃菜,有的為了省錢兩三個月都不回一次家,有的牀上墊的是包裝箱的硬紙殼……眼前的情景深深刺痛着張桂梅,她開始縮減伙食費,省下錢來接濟孩子。

由於工作出色,對孩子充滿愛心,20__年,華坪縣兒童福利院找到張桂梅,希望她能擔任福利院的負責人。張桂梅想都沒想就一口答應了下來,成為了54個孩子的媽媽。

“每個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故事,每個孩子心裏都揣着一塊冰。”説起兒童福利院孩子們的身世,張桂梅一臉難過,“所以我要加倍對這些孩子好,讓他們找到光明、温暖和希望”。

有一年中秋節,華坪縣法院的工作人員找到張桂梅,告訴她“兒童之家”的幾個小男孩把法院圍牆的鐵柵欄偷了。張桂梅回到福利院,嚴厲地批評了孩子。在她的追問下,孩子們委屈地説把偷了的鐵柵欄拿去賣了買月餅了。張桂梅含淚對孩子們説:“媽媽最近工作太忙,忘了到中秋節要給你們買月餅,這是媽媽不對,可你們亂拿別人的東西是違法的,以後再也不能這樣做了。”當晚,福利院食堂桌上擺滿了月餅和水果。

“我直到現在還記得那個中秋節的場景。”福利院孩子張惠華説,院長對我們兄弟姐妹一直都很嚴厲,但從那天起,我們就把院長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在張桂梅的關愛和悉心教導下,張惠華成了兒童福利院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孩子,還考上了華坪縣石龍壩鎮的公務員,在基層一線擔任扶貧工作隊員,幫助貧困羣眾發展產業、脱貧致富,像張桂梅一樣為貧困山區做貢獻。

“媽媽收養的孩子已經有136個,像我這樣從華坪兒童福利院出來的,有50多個走上了工作崗位。”張惠華説,每逢過年過節我們都會回來看望無家無子的媽媽,因為我們心裏明白,是媽媽用無私的愛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教會我們怎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2

剛學習完滕啟剛事蹟的我,眼角的淚痕還沒有消失,有太多種情緒湧上心頭。

滕啟剛同志用一生詮釋了堅守初心、無私奉獻,他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學習滕啟剛同志的事蹟,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是一個有情懷、有温度的法官,即便他已離我們而去,即便之前我並不認識他,但就是通過那些樸實文字記錄下的滕啟剛法官卻讓我感覺無限温暖,同時激發了我強大的鬥志。

他剛正不阿,敲響了東北地區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第一槌,勇於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讓自己的案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他温暖堅韌,現場永遠是滕啟剛同志的第一法台,他走訪調查,將法理和情理融為一體,擺事實講道理,民事案件的調解率可以達到七成以上。對於滕啟剛來説,結了多少案子不僅僅是報表上的數字,那些躺在檔案室裏的案卷,飽含了他對百姓的深情。他深切關懷生病的當事人,幫其尋醫問藥;他幫助安置受到性侵的小女孩,幫助她走出陰影;他義無反顧跳水救下落水的路人……

在厚重的生命面前,再多的讚美仍顯蒼白。我很痛心這樣一位優秀的法官離我們而去,法官的隊伍裏倒下了一位英模。

滕啟剛同志的事蹟給了我非常大的感召,他把無限的愛奉獻給了社會,我不知道我能為他做些什麼。我想可能還真有一件事是“他希望”我能為他做的,那就是繼承他的遺志。今年我剛剛踏入員額法官的隊伍,他曾經對新任員額法官提出過寄語:“你們要接受人民的重託,擔當使命,鏗鏘前行,在案牘之勞行中獨守高潔,在絲竹之亂耳中堅守內心,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奮鬥!”這句話我記下了,帶着我的愛,努力承擔起當事人的期待。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3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的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羣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當地建築公司曾經重新評估過工程,認為質量過硬,尤其是沒有現代化設備和高級技術團隊的支持,簡直不可想象,堪稱工程“奇觀”。但就是這樣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羣山村裏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脱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於團結羣眾。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脱貧攻堅任重道遠。黃大發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裏的難題。他把羣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做到説服不壓服、講理不武斷、換位思考不居高臨下。修渠放炮炸山時,落石砸壞了村民房頂,有人喊着拉他跳崖,他沒有發火,很快説服村民平靜情緒,並於當晚親自到農户家誠懇地進行補償。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遇到了許多阻力,他要求身邊幹部“做事要大氣,不要氣大”,挨家挨户宣講修渠的道理,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開了心結。大家心裏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黃大發45年的村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開好“院壩會”。羣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好“院壩會”則是貫徹羣眾路線、瞭解羣眾訴求、解決羣眾難題的有效途徑。黃大發常説,有事要開“院壩會”,沒有“院壩會”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從不搞一言堂,遇事召開羣眾會,同坐一根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組織動員大家為全村發展出謀劃策。修渠缺資金,會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説到了鄉親們心坎上,大家二話不説,立馬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拿到集市去賣了換錢,當天晚上就湊齊了救命錢。看着一堆皺皺巴巴的鈔票,黃大發流着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作保證,拿命來換水!”

活到老學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宣告失敗。面對鄉親們的絕望與埋怨,黃大發冷靜總結了癥結所在,“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幹註定修不成功。”1989年,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時間,從零起步、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水利專家。除了自己學,他還帶領大家學,並且號召集資修建學校,宣傳“娃娃有前途,必須要讀書”的道理。現在,許多村民講起水利建設頭頭是道,變成了“赤腳專家”。村裏還走出了30多位大學生,偏僻閉塞的小山村變成了文化村。

黨員幹部要帶好頭。黃大發認為,有困難黨員幹部要先上。秉承這樣的信念,他始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責任舉過頭頂,面對艱險打頭陣、遇到難題自己扛。看着離地300米的懸崖峭壁,村民們心驚肉跳不敢動工,“太危險了,給多少錢都不幹”,請來的專業施工人員也停下了手腳。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腰裏栓一條繩子就翻了過去,完成了測量工作。在老支書的感召下,小夥子們也紛紛把繩子系在腰上,開始了飛檐走壁的施工任務。採訪時,記者問他當初是否緊張,黃大發很淡然地笑着説:“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麼可怕的呢?”

堅持就是勝利。開弓沒有回頭箭,脱貧攻堅無退路。對於擺脱草王壩村貧困的命運,黃大發有着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他一輩子一個目標,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懷着這最初的承諾,24歲的黃大發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山崖。幾十年過去了,黃大發和草王壩人用雙手鑿出了奇蹟。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羣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的荒山禿嶺上,羣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10萬株蜜桔、李子已經開始有收益,牛羊養殖大户超過30户。今年年底,全村將會勝利完成出列貧困村的歷史進程。那些修渠往事,記載着這位“年份英雄”的足跡,像陳年老酒那樣歷久彌香。

公私要分明。“幹部幹,羣眾看”,黃大發堅信,只要幹部不搞特殊化,不謀一分私利,就一定會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常把“公家的事怎麼硬都行,自家的事怎麼軟都成”掛在嘴邊。築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親自運回來。有一天趕夜路遇到了暴雨,運水泥的車陷入泥潭,他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護自家娃娃一樣看護着公家的水泥。家裏的灶台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補補,被他堅決拒絕,“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貪”。多年來,全村老百姓毫不猶豫地把修渠集資的錢交他手上,都説“放一百個心,黃老支書一毛錢也不會給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黃大發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在脱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上,千千萬萬位黃大發,正在自覺運用這永不過時的“黃大發工作法”,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發家渠”, 用行動爭做脱貧攻堅的先鋒軍,讓實幹凝聚貧困羣眾的信心決心,拿作風把牢集體奔小康的方向盤,把不忘初心的承諾鐫刻在遼闊的大地上,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4

“現在疫情嚴重,我們志願者要盡己所能,為戰勝新型冠狀病毒貢獻綿薄之力。”2月_日,當問及__村醫療點負責人___捐出200只口罩的初衷時,他堅定地説。

隨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蔓延,羣眾對口罩、體温槍、消毒劑等防疫物資的需求水漲船高,___藥店的庫房也很快見底。___費盡周折想辦法採購了200只醫用口罩,捐贈給奮戰在防疫基層一線的工作人員、志願者和困難羣眾。“200只口罩對於疫情防控只是杯水車薪,但確實是我現在所能做的最大努力了。”

為了讓羣眾可以買到需要的醫護用品,___的藥房整個春節沒有休息,他一直在協調口罩、酒精等急需物資,讓羣眾都可以儘快有口罩可戴,建立防護。“現在羣眾可以通過掃門店的二維碼,每人免費獲得2只口罩,在免費發放口罩的同時___還不忘普及防範疫情知識,他説,很多村民朋友把口罩往耳朵上一掛,罩住了鼻子嘴巴以為就行了,其實配戴口罩還是有很多講究的。他提醒大家,配戴口罩要先將口罩對摺,口罩有顏色的一面向外,有金屬片的一邊向上,完全覆蓋口鼻和下巴,把口罩上的金屬片沿鼻樑兩側按緊,使口罩緊貼面部。佩戴口罩後,儘量避免觸摸口罩,以防降低保護作用,若必須觸摸口罩,在觸摸前後都要徹底洗手。脱下口罩時,應儘量避免觸摸口罩向外部分,因為這部分可能已沾染病菌。要丟棄口罩應放入膠帶或紙袋內包好,再放入有蓋的垃圾桶內棄置。口罩如有破損或弄污,應立即更換。

據瞭解,___今年__歲,自國小醫,自19__年以來一直在__村開藥店,價格實惠,童叟無欺,在村民中有口皆碑。同時,___經常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和一對一幫扶,為困難羣眾排憂解難。___表示,作為一名從事藥品行業的醫護人員,在關鍵時刻,能力所能及地為社會和人民羣眾分憂解難是自己的職責,也是一種義務。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5

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沒有超人的能力,沒有過人的外貌,他們只是普通的平凡人。但是,就在這場戰“疫”正式打響的那一刻,他們勇敢地披上鎧甲,腳不沾地,日夜不停,高強高壓之下仍然默默承受一切,卻還笑着説:“勇敢的人不會投降……”。

災難面前,我終於發現了最美的你們——逆行抗疫的白衣天使。

親愛的白衣天使,您還好嗎?

小時候,我就在幻想,白衣天使應該是什麼樣子。天使嘛,大大的翅膀,甜甜的笑靨,白白的長衣,飄飄的長髮......

而今,我終於在網上見到了你們,和想象的差距不大,只是沒了大大的翅膀,添了幾分滄桑和憔悴。日夜的忙碌,早已磨去了你們的心力,但是,我看見了——蠟黃的臉上仍然洋溢着火焰的熱情,深陷的瞳孔中仍然閃爍着希望的星光,這就是你們,永遠憧憬着未來的你們!

面對染着病毒的病人們,你們毫不嫌棄,穿着沉重的防護服來回穿梭在一間間病房裏,細心的照顧,耐心地詢問,匆匆的來,匆匆的走,彷彿天塌下來都無法阻止。

手機鈴一次一次地響起,知道是家人的慰問,你們卻無暇顧及,只能拖着灌了鉛的腿奔赴戰場。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身體早已沒勁,再也提不起一絲力氣,就在昏昏沉沉中躺在地上睡着了。幾小時後,還要強迫自己披上戰袍,告訴自己不能倒下,一旦自己倒下了,病牀上的朋友可能就再也醒不過來了。想到這裏,你們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機器,又充滿了幹勁。

在你們當中,有90後,有80後,甚至是70後,不同的年齡,卻有着相同的目標。你們有的為了前線放棄了回家的路;有的為了留下不敢告訴最愛的親人;有的甚至為了病人犧牲了自己的性命……你難道沒有一絲悔意嗎?或許會有的,你也想踏上回家的路。但你更清楚——希望是生的力量,衝破黑暗是你義無反顧的擔當!

在這場戰“疫”中,你們已經揹負了太多太多,如果可以,我多想與你們一起戰鬥,分擔你們的勞苦與憂愁。可是我恨自己的無能呀!所以,身為一名閉門修學的學生,我只能祝福你們:陰霾會散,天空會晴,病毒會走,春天也會來。願遠方的你們平安健康,凱旋而歸!要記得,還有滿樹的迎春花在等你們……

抗擊疫情先進事蹟個人感想優選 篇16

滕啟剛似一面旗幟,如一座燈塔,給予後來人以力量。遼河中院持續開展向滕啟剛同志學習活動,大力弘揚英模精神,幹警們以英模為榜樣,紛紛撰寫心得體會,抒發向先進看齊的情感認識。

作為法院幹警,要像滕啟剛同志那樣服務羣眾、忠誠組織、執著事業,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鋭意進取的幹事激情、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我將堅持以人民滿意作為法院工作的最高標準,認真恪守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提高法院工作在人民羣眾中的認可度、滿意度。

事有千件,貴在實幹。要使滕啟剛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落到實處,就一定要以滕啟剛精神為根本要求,緊密聯繫思想實際,聯繫工作實際,聯繫生活實際,切實做到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嚴從實要求自己,做法治道路上的“燃燈者”。學習借鑑“楓橋經驗”,整合社會資源,以我院“行政爭議協調化解中心”為平台,加強行政案件訴源治理,實質性化解行政爭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7pq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