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從小,我就聽説紅旗渠。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紅旗渠。它是林州(原名林縣)人民十個春秋的血汗與智慧的結晶。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第一眼看到紅旗渠時,我真不敢相信它是人工挖的河。它的雄偉壯觀、風光秀麗就像天然形成的,它懸在太行山的半山腰。爸爸告訴我們:"歷史上林州嚴重乾旱缺水。林州是個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貧困山區。‘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是舊林州的真實寫照。"為了改變嚴重缺水的狀況,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偉大的林州人民在當時縣委的領導下進行開山引水的艱難工程。那時,科技還落後,沒有現代化的機械。人們只能靠一錘,一鏟和一雙手在太行山上修築成了這條長達1500公里的工程。我彷彿看見了以前林州人民起早貪黑,辛勤勞動的情景……

青年洞位於紅旗渠總乾渠任村盧家拐村西,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施工。當時幹部民工口糧很低,為了填飽肚子,上山挖野菜,下漳河撈河草充飢,很多人得了浮腫病,仍堅持戰鬥在工地,以愚公移山精神,終日挖山不止。終將漳河水引入林州境內,解決上萬人千百年來吃水困難的問題,灌溉萬畝良田。創造了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人工天河。今天的紅旗渠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十六個簡簡單單而鏗鏘有力的字是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形成的紅旗渠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今天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是要繼續學習和發揚的。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比以前優越多了,但我們要銘記這段奮鬥的歷史,在艱難的環境下要勇於創新。我要好好學習,刻苦鑽研,遇到困難要勇於去克服,將來為建設偉大祖國做出貢獻。攜手並肩創造祖國的美好明天,讓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堅定的信念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理念,無論多麼困難,走一走革命老路,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體會,走進紅旗渠,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昭示革命先輩的不易。

紅旗渠原來是一塊旱地,因為地處太行山的腹地而導致了山多水少,為了將這一塊兒發展起來,開山引水,修建水庫,與天鬥,將山河重新歸位。這就是一種大無畏精神吧,面對大自然的惡劣環境,在不傷害自然的條件下,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錘一鍬,甚至是用自己的雙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逢山鑿洞,遇溝架橋,經過數年的劍客奮鬥們終於引流成功,解決了這塊乾旱地區的用水難題。

其實,這種精神一直延續至今,無論我們現在身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從事着什麼樣的職業,吃苦耐勞,奮勇拼搏,這種精神是丟不了的。只有秉持着這種信念,才能讓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在遇到瓶頸的時候,不為艱難,迎難而上,通過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不放棄。

現在的網民物質生活提高了,可能不能體會當初建設的艱辛,但是重走紅旗渠,你可以看到這些時代的見證,聽講述者講述過去奮鬥的故事,同樣是振奮人心的。十年如一日的初心,創造出了世界水利建設上的奇蹟。

正直青年大學習之際,我們年輕的一輩在新時代又該如何譜寫新的篇章!紅旗渠有一處青年洞,這是最典型的代表,是300多名青年男女通過自己的汗水和獻血一點點開鑿出來的。不忘革命老前輩。大地用風貌來銘記,而我們要用精神來傳承。

我們處在美好的時代,這是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個物質的時代,如何在物質的激盪裏面保持着初心,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必修課。時刻保持昂揚的鬥志,與同志們團結合作、互相學習,更不要忘記始終保持着艱苦奮鬥的信念,不斷完善自我,勇於創新,讓紅旗渠精神縈繞在心頭!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3

近日,單位組織了觀看話劇《紅旗渠》。當年林縣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天干地旱,吃水奇缺,但是,林縣人民不等不靠,寧肯苦幹,決不苦熬,寧肯流血,決不流淚。積極想辦法,跑門路。縣委一聲號令,“引漳入林”,千軍萬馬奮戰於太行山懸崖絕壁上,天當房,地當牀,吃野菜,帶乾糧,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1個渡槽,鑿通211個隧洞,硬是劈開太行山,修建了總渠長70.6公里。清清的渠水,惠及了全縣17個鄉鎮,林縣人民從此告別了吃水難的困境。“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給我們很多感慨。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建設者們不計個人得失,不講條件,樂於奉獻,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犧牲了許多英雄壯士,受傷者更是不計其數,然而人們卻未退縮,而是前赴後繼。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團結協作精神。1960年,在楊貴,李貴“二貴”為首的縣委縣政府的號召下,“引漳入林”無論男女老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聽從安排,團結協作。這種精神是我們今天需要發揚光大,在工作上互相扶持,真抓實幹。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紅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給人啟迪,催人奮進。我們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讓紅旗渠精神成為我們工作的強大精神動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為了四院的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願紅旗渠精神代代相傳,永不消逝。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4

由呂侯生總顧問、王寶玉總策劃、孫建鐸策劃、王獻青編劇、張惠民總監製的電影《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今日發佈概念海報和定檔預告,正式定檔12月6日。這部由李正偉導演,白志迪、吳迪、孫蘇雅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位曾經參與紅旗渠建設的老人,多年後在孫輩的陪伴下重返紅旗渠,一路騎行、克服困難,終於和老朋友匯合,一起完成夢想的故事。影片故事跨越幾十年,再現了60年代修建紅旗渠的艱苦卓絕,也展現了新時代林州的嶄新面貌。概念海報着重突出了勞動人民不畏險阻的奮鬥精神,定檔預告片從時代背景出發,展現了興修紅旗渠的震撼場面,引人入勝。

正式定檔12月6日《紅旗渠》再現60年代場景

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位於河南省林州市,林州處於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歷史上嚴重乾旱缺水。新中國建立後,在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指示下,林州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指揮下團結起來“劈開太行山”、建設“紅旗渠”。影片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講述了隊長石天林在帶領村民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與危險。

拍攝這樣一部關於建設紅旗渠的偉大壯舉的電影,需要大量的蒐集資料以及極為準確的考證。這對於導演李正偉這個土生土長的林州人來説,顯得十分得心應手。導演在拍攝之初就做了大量工作,考察紅旗渠紀念館,走訪當初參與修建紅旗渠的老人,從這些親歷者的口中,試圖還原一個有關那個時代的真實情況。通過影片的預告片可以看出,導演和劇組的努力是成功的,電影極為真實的刻畫了上世紀60年代“建設紅旗渠”的場景。

重走紅旗渠之路祖孫兩人的冒險

電影的主人公石天林由著名演員白志迪飾演,他和飾演孫子栓柱的小演員阿斯卡兩人通過默契的配合,上演了一幕幕讓人忍俊不禁的戲份。兩人在騎行路上遇到了許多故人,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和危險,在拍攝過程中,白志迪親身上陣,克服環境的艱苦和體力的不足,敬業精神值得敬佩。

電影中祖孫二人的重走紅旗渠之路,一老一少代表着光榮與傳承,用一個尋找的故事,回溯歷史和先烈,在有趣的電影故事中寓教於樂,教導年輕人繼承先輩的遺志,弘揚紅旗渠精神。難能可貴的是,電影也對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的意義以自己的視角提出探討意見,值得我們所有人去學習。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5

紅旗渠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機器艱難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稱為“人工天河”,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站在渠邊,看着滾滾的渠水向前流淌着,彷彿像是在訴説着當年修建時的悠悠歷史。順着渠水就來到青年洞景點,青年洞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堅硬的石英巖一錘打下去一個白點,十數根鋼釺打不成一個炮眼”,當年青年們面對這樣的艱難困境,經過一年零五個月的奮戰,於1961年7月15日鑿通隧洞。為表彰青年們艱苦奮鬥的業績,故命名為“青年洞”。抬頭看着赫然醒目的郭沫若題詞“青年洞”,我似乎看到了一個個年輕的小夥子揮汗如雨搬地拼命工作,似乎聽到那鑿崖開洞時的聲聲的鐵鍬聲,

“誓言無悔,立誓立行,勵志向前。擁護黨的章程,履行黨的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祕密。對黨忠誠,努力學習,為共產主義而奮鬥終身!”站在青年洞下,自豪地抬頭挺胸,聲聲的誓詞喊出了我們對於黨的真真熱愛和深深感情。

工地上的工作質量要求高,紅旗渠五十多年沒有出現過一處漏水的地方,在當時沒有工具、沒有資金、沒有糧食的年代,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林州人民用紅旗渠的壯舉,詮釋了“責任”這兩個字的真諦。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林縣人民在修渠過程中孕育的紅旗渠精神,已經成了激勵、教育當代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年輕人要緊緊圍繞在黨的領導下,刻苦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繼承革命優秀主義傳統,使我們的紅旗渠精神代代發揚、創新!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6

7月6日,記者從市司法局獲悉,為彰顯先進、弘揚正氣,着眼豐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內容,進一步掀起司法行政幹警爭做合格共產黨員的行動高潮,近日,市司法局組織25名先進工作者,專程赴紅旗渠幹部學院學習培訓,實地學習紅旗渠精神。

在為期4天的學習培訓中,先進工作者們先後參觀了中央國家機關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扁擔精神紀念館、谷文昌故居、太行天路等處,觀看了紀錄片和話劇《紅旗渠》,親眼目睹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紅旗渠的風采,詳細瞭解了修建紅旗渠的背景、過程及影響,傾聽了林縣人民勇戰旱魔、劈山鑿渠的動人事蹟。大家無不為他們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奮鬥精神和英雄壯舉所震撼和感動。

在險峯聳立的青年洞前,面向鮮紅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先進工作者們重温了入黨誓詞。錚錚誓言響徹深谷流水,使大家深刻地接受了一場礪黨性、鑄黨魂的精神洗禮。

在講座教學環節,坐在紅旗渠幹部學院的教室裏,先進工作者們認真聆聽了安陽市委黨校副教授聶廣睿的專題黨課。她以《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為題,從“人工天河——紅旗渠”“太行豐碑——紅旗渠精神”“時代價值——紅旗渠精神歷久彌新”三個部分,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授了有關紅旗渠的建設歷史和紅旗渠精神的實質內涵。

在分組座談討論時,先進工作者們都發表了各自的體會和感受,一致認為,這是一次觸動靈魂的黨性教育和精神之旅,內心深受激勵和鼓舞,一定要在今後的工作中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進一步加強黨性修養,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做一名合格黨員,為司法行政事業的大發展譜寫出新篇章。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河南省話劇院演出的《紅旗渠》,該劇取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河南林縣人民用十年時間創造的人間奇蹟——紅旗渠。這曾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一個震驚世界的偉大壯舉,是一場波瀾壯闊、轟轟烈烈的戰天鬥地畫卷,是毛澤東時代愚公移山的當代神話。“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座豐碑和中華文化的一個符號。

彰武縣疾控中心全體黨員於6月9日下午13:30,在中心三樓會議室觀看話劇《紅旗渠》,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觀看後大家非常感動,也備受鼓舞。特別是該劇主人公楊貴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所體現出敢於擔當的先鋒模範作用更引起了我的深思。

通過觀看《紅旗渠》使我們真切的感受到,共產黨人應當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真正的共產黨人,心裏永遠裝着人民。”心裏裝着人民的共產黨人一定能夠得到人民羣眾的擁護和愛戴,有了人民羣眾擁護,我們的事業就會做得更紮實、更順利。共產黨人起到先鋒模範作用的方式很簡單: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以人為本。從自身出發,多與人民羣眾溝通,打成一片,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真正發揮共產黨人的先鋒模範作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將發揮“紅旗渠精神”,以人為本、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更好的服務於彰武縣人民。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8

按照縣委組織部的統一安排到紅旗渠參加了為期6天的培訓學習,感觸很深,如果説太行山是這方熱土的“根”,那麼紅旗渠便是他的“魂”,根魂相依,託舉着理想信念、傳承着使命初心。

一、 學精神

學習敢為人先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林縣人才提出了“誓把山河重安排”的驚人號召,建成了總長1500公里舉世矚目的“人工天河”。在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要應對各種問題,很多事情沒有固定模式,沒有現成經驗,這就需要我們黨員幹部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更好地為羣眾排憂解難。正如我鎮在脱貧攻堅中率先提出、引領實施的“孝扶共助”、“愛心超市”、“五小工程”等亮點做法便是這種精神的充分體現。

學習鍥而不捨的精神。古人講“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林縣人是“十年修一渠、一舉天下傳”。時間1960年、地點險峻太行山、人物普通林縣人、事件引漳入林、背景資金短缺、物資匱乏、困難重重,甚至有很多人為之付出了生命。在這種情況下,林縣人沒有被困難嚇倒、沒有向大山屈服,憑着這種精神“十萬大軍戰太行”,讓紅旗渠成為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現在我們正在推進的脱貧攻堅、污染防治、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有很長的路要走,用這種精神“咬定青山不放鬆”才能把這條路走遠、走好。

學習無私奉獻的精神。修建紅旗渠的十年,無數黨員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當時都是共產黨員衝鋒在前,與人民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有事同商量”,依靠這種精神贏得了民心、鼓舞了士氣、完成了壯舉。

二、學理念

學習質量為本的理念。時間已經過去了50年,紅旗渠從乾渠到支渠基本都完好無損,依然為林縣提供着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沿渠線走一走,聽老師講一講,就會找到原因,當年採取分段包乾、終身負責的辦法嚴把質量關,現在的村組責任牌在大堤上仍清晰可見。正是有了這種理念,才能保證這條渠歷經風雨仍能講述它獨有的不朽傳奇。

學習長遠發展的理念。跨境取水、三十六萬買下永久使用權等做法都是這種理念的最好表達,沒有給後代兒孫留下後患和遺憾,只留下了綠水青山和幸福甘甜,林縣人憑藉着這“一渠一山”譜寫出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壯麗詩篇。

現在的紅旗渠不僅是一項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象徵,需要我們學習傳承的東西有很多,作為共產黨人我們應依根鑄魂守望住屬於我們自己的那片精神家園。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9

11月15日上午,支隊組織大家在二樓會議室觀看紀錄片電影——《紅旗渠》,這是一次盪滌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昇華精神之旅。

觀看完《紅旗渠》,我的思緒不知不覺被帶回到1960年,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他們沒有對貧苦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漫漫十年的日夜裏,他們住山洞,睡帳篷,吃鹹菜,啃窩頭,憑着敢想敢幹的勁頭,完全靠雙手和鐵錘、鋼釺等自制工具,奮戰於懸崖絕壁之上,險灘峽谷之中,不畏艱難險阻,逢山鑿洞,遇壑架橋,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的壯舉,也實現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奪豐渡槽、南谷洞水庫、紅英匯流、渠首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一直迴響在腦海,縈繞在心間。那綿延幾千裏紅旗渠上一塊塊人工鑿成的,有角有稜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40多年過去了,中國人民走過了艱苦的歲月,在繁榮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萬分,隱隱有一種精神力量吸引着我們,凝聚着我們,感召着我們。“紅旗渠精神”以其雄渾博大,蕩氣迴腸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給予我們深刻啟示,也給予我們無窮力量。

“紅旗渠精神”是一種悠久的傳統,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十分艱鉅。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發揚傳統、展現本色,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勝利而埋頭苦幹、頑強拼搏。

“紅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恆的旗幟,鼓舞引領着我們。作為瓷都特警,身上更是煥發出着這種精神。在炎炎烈日下的古縣衙路旁,在呼呼北風裏的支隊操場上,在平時訓練中,在日常巡邏時,無不體現了我們這個戰鬥集體的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

特警是一支非常年輕的隊伍,還不滿8歲,不論是制度建設還是發展規劃,都正值“艱苦創業”時期,很多時候需要我們發揚“紅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特警的事業取得長足發展,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用似水的年華揚起“首戰用我”的風帆,用如火的激情開動“用我必勝”的大船,弘揚“紅旗渠精神”,賦予其以新的時代和職業內涵,為建設繁榮和諧魅力瓷都保駕護航!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紅旗渠,可謂是人間建築之奇蹟,天下之水利之奇葩,是他們的不畏艱險的辛勤工作,是他們的不怕犧牲,最終完成了紅旗渠藍圖的描繪。讓千家萬户,不再取水困難,為水而爭,解救了無數人的性命,讓林縣邊成了林州,讓這裏越來越發達,越來越美麗!

由此,紅旗渠精神誕生了。

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這種精神,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是可以當作規範的典型精神。

自力更生,乃是生存必不可少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便會知道什麼是自信。如果不懂得自力更生,而事事依靠着別人,就會喪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被人們認為是弱者,之後,生活中,就會越來越是低聲下氣,這種活法有什麼意思呢?

艱苦創業,這種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有着天時地利的情況下,沒有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便會不由自主的走下坡路,反之,若是有這種艱苦創業的精神,就可以長風破浪,更可能出人頭地,編織起自己一生的夢。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話嗎,叫:不怕苦,吃半輩子苦。怕吃苦,吃一輩子苦。説的便是這個道理。

自強不息,自然是任何人都少不了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一輩輩的英雄豪傑們的傳奇,才有了不斷進步的人生。有了自強不息的精神,才能誕生一代代的人物,一代代的才人,一代代的希望與輝煌。

開拓創新,生物進步的寫照,不僅僅是人類,就連動物也是如此。多少種動物為了生存,找出了新的覓食方式。在太古時代,又有多少的發明創造,讓我們人類成為無愧與天地的萬靈之長,這是開拓創新精神的威力。

團結協作,更始現代生活中所缺少的,雖然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多了,但又有多少人為了或做間的蠅頭小利勾心鬥角,最後不成,情誼也不在了。

無私奉獻,這便是道德精神的最高境界,他包含了一切積極向上的精神,當你願意為祖國無私奉獻時,你會去好好的學習

紅旗渠,讓我記住的並不是修成前,當地的落魄,也不是修成後當地的富饒,使我們安於現在的幸福狀況,而是讓我們記住,他的落差,正是因為有了紅旗渠精神,才有瞭如此打懂得落差。當我們擁有了紅旗渠的精神後,我們便能讓我們現在原本幸福的生活更幸福,快樂的生活更快樂!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7月12日,隊黨委組織我隊30餘名黨員同志前往有中國水長城之稱的河南林州紅旗渠進行紅色教育。

“藍天白雲做棉被,大地荒草當絨氈。高山為我放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縣人民以“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苦戰10個春秋,僅僅靠着一錘,一鏟,兩隻手,用鮮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劈開了太行山,引來了漳河水,滋養了林縣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偉大的'事業鑄就偉大的精神。“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描述的就是林縣人民自古以來的悲慘生活,但他們並沒有對貧困的生活環境低頭,更沒有向貧瘠的自然環境屈服。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們將看似天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諸實施。他們住山洞,睡窩棚,吃鹹菜,啃窩頭,憑着不畏艱險、敢想敢幹的勁頭,奮戰在懸崖絕壁之上,拼搏於險灘峽谷之中,逢山鑿洞,遇壑搭橋。青年洞、神工鋪等一個個響亮的名字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現實體現,渠道上一塊塊有稜有角,裸露着道道鑿痕的青石就是紅旗渠精神的真實寫照。紅旗渠精神既充滿了炎黃子孫開天闢地、戰天鬥地的豪邁壯志,又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羣眾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的創造力量;既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高尚品質,又展現了當代中國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

學習紅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來自人民,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自古以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能吃上水、用上水成為了林縣人民的夢想。黨堅持把人民羣眾的需求放在首位,緊緊抓住吃水用水這一主要矛盾,領導開渠挖塘,劈山飲水,解百姓之疾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進程中,大力弘揚紅旗渠精神,有助於強化黨員幹部的擔當意識,提升為民情懷,摒棄“官本位”特權思想,摒棄不作為的消極觀念,破除束縛發展的陳規陋習、體制弊端,不斷取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勝利。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紅旗渠,這條在懸崖絕壁上“摳”出來的水渠,是在共和國最困難的時候,林州人勒緊褲帶、用螞蟻啃骨頭的精神創造的奇蹟,太行山的地圖上,從此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那是一部昔日太行人的英雄史詩!

很多人把林州人引水開山,比作盤古開天地。想必當年一手執鑿,一手執斧的英雄面對茫茫的混沌,如同林州人面對高高的太行,胸中湧動的正是那一股天地間正大沛然之氣。世界上從未有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歷經五千年,無論浸泡在怎樣的苦難當中,始終不絕這口豪氣。豪氣是脾氣,也是勇氣。而在林州人身上,一個民族的脾氣、勇氣和豪氣,表現得尤為強烈。

有人感歎,是太行山造就了林州人的脾氣,猶如苦難磨礪出中國脾氣。如果林州人沒有這樣的脾氣,必不能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生存;如果中華民族沒有這樣的脾氣,也熬不過千百年的艱難,挺立在世界東方。

中國很少有城市,把專門為小推車寫的歌,作為自己的市歌--當年修紅旗渠,小推車是最重要的運輸工具。歌中唱道:“山裏人生性犟,後邊來的要往前面放。”意思是大家一起推車,歇腳時,走在後面的一定要把車放到前邊才停下來,就為了不居人後。

這是一首林州人都會唱的歌,是一首在他鄉的林州人都感到驕傲的歌。唱到那個犟字,林州人都心領神會:沒有這點犟勁,誰敢在太行山上動土?

印度詩人泰戈爾説,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鍊,才能煉就創造天堂的力量。所有的光榮與夢想,都是付出了血與淚的代價,如同追日的夸父,“體解而未變”“雖九死其猶未悔”!

一個國家真正的財富,不僅在於擁有有形的物質力量,還在於是否擁有無形的精神力量。經濟的發達,可以為一個國家貼上強大的標籤;而唯有精神的力量,才能讓一個國家扛得起偉大這個稱謂。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做為一名黨務工作人員,非常榮幸地參加了市直機關黨工委組織的紅旗渠學習考察。短短兩天的“觀、聽、感”三位一體的學習考察,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震撼和洗禮。

觀——“人工天河”紅旗渠。紅旗渠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在沒有任何現代化施工手段、條件非常艱苦的情況下,靠一錘一釺“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從太行山的山腰引漳入林,在崇山峻嶺、懸崖絕壁、險灘峽谷之間歷時十年建成的“人工天河”,這項工程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走在紅旗渠乾渠的堤壩上,看着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着紅旗渠的宏偉壯麗,不禁為當年建設者們的超凡智慧、卓越膽識和頑強毅力所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絕不僅僅是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華民族插在太行之巔的一面精神旗幟。

聽——黨校老師全面解讀。林州市委黨校老師用圖文並茂的生動講解為我們深刻闡釋了紅旗渠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短短十六字的紅旗渠精神,字字千斤重,那是林縣黨和人民的智慧和勇氣、鮮血和汗水的結晶,那是一面永不褪色的偉大旗幟,歷久彌新。我們不僅要將紅旗渠精神內化於心,更要外化於行,做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實踐者、發揚者,堅定理想、激發熱情、錘鍊品格、苦幹實幹,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色業績。

感——黨員羣眾齊心築夢。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各級黨員幹部身先士卒,同修渠民工同吃、同住、同勞動。“幹部能搬石頭,羣眾就能搬山頭;幹部能流一滴汗,羣眾的汗水流成河”,這個感人至深的順口溜是林縣黨員羣眾齊心築夢的最好詮釋。各級黨組織充分發揮堅強的領導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幹部衝鋒在前、與羣眾同甘共苦,就會形成實現中國夢的無聲無形卻強大有效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15日單位組織全體黨員、幹部、職工奔赴太行山區的河南省林州市,參觀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稱之為“人工天河”的紅旗渠。參觀紅旗渠給我最深的感受是,紅旗渠精神以獨立自主為立足點,以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核心,以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為導向,既繼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勤勞堅韌的優良傳統,又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今天的紅旗渠,已不是單純的一項水利工程,它已成為民族精神的一個象徵。

林縣人民在上世紀60年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用甚為簡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兩糧食,奮戰了10個春秋,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走進林州人民用智慧和血汗創造的世界矚目的人工天河紅旗渠,走在乾渠的堤壩上,看着綿綿流淌的紅渠水,感受着紅旗渠的宏偉壯麗,驚歎和敬仰紅旗渠的建設者們,經過不斷的艱苦奮鬥,克服重重艱難險阻,穿越太行山的懸崖絕壁,險灘峽谷,遇山鑿洞,遇勾架橋,開山劈路,有排山倒海的氣魄,有無畏的精神和卓越的膽識,歷時十餘年,於1969年修建完成。

紅旗渠的精神震撼太行,感召歲月,巍巍太行山記錄着林縣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無私奉獻,艱苦創業的豐功偉績。當年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不僅缺少機械設備和技術水平,還有三年的自然災害也給林縣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缺衣少糧十分艱苦。就是在這樣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下,林縣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不畏艱險、不畏困難、團結合作、無私奉獻,用血淚和汗水澆灌出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歷史又一奇蹟。紅旗渠的建設不僅僅是建設了一個偉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樹立了中華民族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偉大精神豐碑。

過去,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是紅旗渠的建成,才使那貧困的小山溝,徹底改變了乾旱的局面。紅旗渠,你告訴中國的人民,林州人是了不起的;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中國人是偉大的;你告訴全世界的人民,人生不應只貪圖享受,應該想一想紅旗渠人民的精神。

通過這次參觀紅旗渠,使我身心倍受鼓舞,激發了對工作的熱情,更加熱愛本職工作,堅持發揚紅旗渠精神,堅持學習文化知識,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力,為單位的發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紅旗渠”精神主題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7月24日,內科系統黨總支黨員在魏書記的帶領下來到了河南林州市參觀了紅旗渠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每個黨員都被那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動。

“紅旗渠”宛如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淌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之中,浮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見證。“光嶺禿山頭,水缺貴如油。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水是生命之源,而林州境內山多水少,居民苦極,土薄石厚,鑿井無泉。每逢歲月因乾旱缺水而留給人們的災難與貧窮。舊中國的林縣人民面對乾旱缺水的生存壓力是何等之大。在新中國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林縣人民在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歷時數年,在太行山中用鮮血、汗水和生命修建了號稱中國水長城的水利工程——紅旗渠!壯志撼山嶽,膽略泣鬼神!天造山,人乾旱,居民懸釜待水,有取水十餘里外者。老弱婦幼抱甕提罐,遠道取水,人畜疲極。林縣的史冊中記錄着漫長的造渠,人工天河紅旗渠。

林縣人民在艱苦的歲月裏為了求生存引漳入林,跨越兩省的崇山峻嶺,利用有限的生產力改造大自然,重塑山河,這一偉大壯舉,要何等的勇氣和膽識,真正體現了共產黨心繫百姓,全心全意地為人民謀福利。帶領林縣人民戰天鬥地,同惡劣的自然環境做鬥爭。一羣最樸實的人,用最簡單的工具創造出了世界奇蹟。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了我們,打動了我們,鼓舞了我們,心靈倍受觸動、情操倍受陶冶、鬥志倍受鼓舞、精神得到進一步昇華。

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我們將發揚紅旗渠精神,踏實工作,用信念和實幹精神投入到爭先創優活動中,為醫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dw8pj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