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精選14篇)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精選14篇)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1

20xx年,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加入人民海軍序列的第10個年頭。這一年,“和平方舟”號榮獲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突出貢獻單位”,並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在很多人心中,“和平方舟”號已成為新時代閃亮的“中國名片”。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精選14篇)

提起“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的官兵總是親切地稱她為“大白”。一是因為船體絕大部分為白色,二是緣於動漫《超能陸戰隊》中暖心的角色“大白”與“和平方舟”號所擔負的救死扶傷、傳揚和平的使命頗為相近。20xx年來,“大白”在三大洋六大洲留下了中國“紅十字”的身影和航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緊緊圍繞軍事外交這一核心,“和平方舟”號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瞭解中國的窗户,廣泛傳播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的理念和“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讚譽。中外聯合演練、甲板招待會、艦艇開放日、文化聯誼……“和平方舟”號與各國海軍同台競技,與外方醫生攜手診療,與當地民眾廣泛接觸,與華人華僑暢談祖國,拓展了軍事合作交流空間,配合了國家政治外交大局。

作為海軍首個大型遠洋醫療救護平台,“和平方舟”號把遠海大洋當成最佳課堂,勇於探索、敢為人先,每次任務都肩負着拓展使命的全新探索:完成新型海上醫療救護平台能力演練,開展海軍首次遠海衞勤演練,艦載救護直升機首次赴外國島礁巡診……憑着一代代官兵的拼搏奮進、勇於擔當,“和平方舟人”不斷書寫着海軍遠洋衞勤保障能力建設的嶄新篇章。

“時光有我,中國有我。”20xx年奮進,“和平方舟”號踏浪大洋。20xx年撒愛揚帆,“和平方舟人”仁濟天下。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偉大征途中,“和平方舟”號肩負國家使命,用一串串壯美航跡、一次次真情對話、一幕幕仁心大愛,擁抱世界,傳遞友誼,把新時代的中國“名片”擦得更亮。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2

麻醉師李鵬至今也忘不了小男孩裏沙自卑的眼神。

那是在馬爾代夫的一個孤兒院裏,裏沙把兩隻手藏在身後,不敢抬頭看來慰問的中國醫生,也不敢上前來領取禮物。

李鵬牽起裏沙的小手,才發現孩子雙手都是六指畸形——矯正這樣的畸形在中國早就只是一個小手術,但在馬爾代夫,卻是很難想象的事情。骨科大夫侯黎升主刀完成了手術。

當和平方舟離開馬爾代夫時,裏沙已經可以大膽地揮動着還纏着紗布的雙手,向中國醫生告別。時隔4年,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抵達馬爾代夫,再見裏沙時,他仍然會用漢語説“中國”“和平”。

和平方舟,像一隻銜着橄欖枝的和平鴿,不知疲倦地起航。20xx年8月,和平方舟首次走出國門,赴亞丁灣海域及吉布提、肯尼亞、坦桑尼亞、塞舌爾、孟加拉國等亞非五國,執行“和諧使命—20xx”醫療服務任務。

作為我國萬噸級制式醫院船的首次遠航,這次航行的一舉一動,都引起了中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吉布提共和國,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和平方舟到訪的第一站。7天的醫療服務中,他們共診療當地患者2719人次,輔助檢查2588人次,受到當地民眾的交口稱讚。

在蒙巴薩,醫院船派出醫療小分隊,為聾啞學校、智力培育學校和孤兒院的孩子們進行巡診。面對不同的內心世界,隊員們用耐心和細心打開兒童的心扉,給他們進行診療、帶來禮物和歡笑。

醫療隊員們説,他們只有一個心願,就是把中國醫療隊員的愛心獻給孩子們,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和平方舟為墨西哥軍人、民眾和華人華僑提供醫療服務4855人次,用仁愛之光温暖人心,留下親和友善的東方大國形象。

巧合的是,早在1550年11月17日,就有一艘中國商船載着絲綢、香料、瓷器等漂洋過海來到阿卡普爾科,給當地帶來了歡樂和繁榮。人們親切地稱商船為“中國之船”,並將這一天定為“中國之船”節。

400多年後的20xx年11月,和平方舟到訪阿卡普爾科。新時代的“中國之船”所走的路,正是中華民族協和萬邦的基因傳承。

每到一地,主平台診療、社區巡診、醫學研討、孤兒院聯誼……中國軍人親和友善,為和平而來,向世界兑現承諾,也立體展示了中國軍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正如和平方舟訪問剛果(布)時,該國一名高級官員所説:“軍隊通常為戰事奔波,但中國海軍的和平方舟,是為和平友愛而來,超越了國家間制度和種族的差異……”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3

在一幅名為《恩師》的和平方舟主題國畫前,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

這是今年10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海軍機關舉辦的“向海圖強——萬里海疆畫展”。

《恩師》描繪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軍醫與自己教過的一名留學生聯手,為到訪國民眾診療的場面。女軍醫的原型,是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專家李偉紅。作為醫學交流的一部分,海軍軍醫大學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外國留學生,他們像一顆顆友誼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

走進和平方舟,兩塊古香古色的展板上依次排列着和平方舟到訪的43個國家和地區的旗幟。一面面國旗,輝映着這艘友誼之舟的航跡。

在和平方舟的會議室裏,擺放着一尊名為“大團結”的黑木雕,這是坦桑尼亞總統贈送的。木雕上,幾十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寓意世界人民團結友好、共同發展。

20xx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圓滿完成為期8天的醫療服務,準備離開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總統帶着木雕國禮專程趕來送行。他與每一位醫護人員握手,不停地説:“謝謝,中國老朋友。”

20xx年,委內瑞拉政局不穩。當年9月下旬,和平方舟依舊如期到訪。

得知和平方舟來訪,委內瑞拉全國歡騰。委海軍“葉庫阿納”號巡邏艦提前起航,頂着大風浪前出180多海里迎接。兩艦會合後,雙方官兵在甲板列隊,相互鳴笛敬禮。和平方舟官兵沒有想到的是,委內瑞拉還派出5架飛機,用高規格的編隊飛行來歡迎他們。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陳洋陽看來,到訪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登上和平方舟是莫大的榮耀,但更讓他欣慰的是,和平方舟給患者尤其是兒童帶來了希望和歡樂。他説,許多孩子接受治療後,不僅擺脱了疾病困擾,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20xx年10月,和平方舟時隔3年再訪格林納達。55歲的威廉登船就診時,手中拿着一張發黃的卡片。這是20xx年和平方舟首次來格林納達進行醫療服務時,威廉前來就診的登記卡。

當年,威廉因意外造成膝蓋韌帶損傷,在和平方舟上進行了關節穿刺抽液治療。腿傷康復的威廉有一個念想,就是有一天能有幸再見到和平方舟時,當面説一聲謝謝。骨科醫生付奇偉聽後很感動,又為威廉做了一次檢查。

和平方舟戰士郅東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他陪同醫護人員到社區巡診時,一名當地青年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們跑,大家以為他想賣木薯,就問多少錢,他説“Chinese,free”(中國人免費),説完把木薯塞到大家手上轉身跑了。

時任和平方舟船長章榮華忘不了,在瓦努阿圖,和平方舟結束訪問離開時,當地民眾為表示祝福和感恩,拿着紅布往官兵身上裹,舉着花環往大家頭上戴。和平方舟鳴笛起航,他們又駕着小船追着跑,邊唱歌邊向大海里撒花。

和平方舟軍醫蔡金輝忘不了,在肯尼亞,和平方舟緩緩駛離時,碼頭上突然出現一支插着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他們時而疾馳鳴響喇叭,時而拼命揮手致意,車隊足有1公里長。

“你的手術太棒了,我給你打滿分。”面對美國海軍“仁慈”號醫院船海上醫院副院長維勒的讚揚,剛走下手術枱的和平方舟外科醫生張劍微微一笑。

20xx年7月20日,正在“仁慈”號駐船見學的張劍,擔任演習模擬腹部槍擊傷員搶救手術主刀。在美方外科醫生、麻醉師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張劍迅速完成模擬臟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污染處理、臨時關腹等步驟,被演練評估組一致評為滿分。

與此同時,在和平方舟上,來自“仁慈”號醫院船的康復理療師勞拉·瑞貝爾,正在向中醫醫師付本升討教“幹針”在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互派3批各6名醫務人員到對方的醫院船進行為期10天的工作體驗,這是和平方舟與“仁慈”號深入交流的一種方式。

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和平方舟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航道上,譜寫着一曲曲至真至誠的大愛之歌,收穫了一串串彌足珍貴的人間友誼。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4

兒子上國小時,曾以“我的父親”為題寫作文——“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為每天早晨我起牀的時候,爸爸已經去上班了。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爸爸還沒有回來。”

一年裏,肖文儒至少200天都在各地救援現場。在他的辦公室裏,放着一隻打包好的行李箱,“應急救援任務耽誤不得,我必須保持隨時出發的狀態。”

參與應急救援38年,他難得主動休兩次假,一次是腰椎間盤突出,還有一次是做心臟支架手術。“要規律作息,減輕壓力!”手術後,醫生再三叮囑。

20__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時任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礦山救援指揮中心總工程師的肖文儒,火速趕赴現場。長時間疲勞加暴曬,他的血壓已經升高,感到頭暈目眩。“你的身體還能扛得住嗎?”從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的樣子,姐姐撥通了他的電話。但他就着涼水吃了幾片藥,還是硬撐了下來。

肖文儒的手機裏存滿了救援現場的照片,心裏始終惦記着羣眾的安危。

今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肖文儒帶隊趕赴新鄉,連軸轉了12天。“為了羣眾安全,付出再多都值得。”吃過那麼多苦,只説這一句話,卻讓人看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他心中的分量。

“把職務看‘淡’,把事情做精,把人字寫‘大’,這就是肖文儒。”談起老同事,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二級巡視員孫國建説。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5

無論獲得什麼榮譽和頭銜,他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從教6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領域的教學工作,先後講授過10多門課程。在新體制雷達攻關工作最繁忙的時期,他還同時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4門課。其間,他還主編了《無線電制導技術》一書併成為全國統編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獲首屆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圖書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他説:“我這個‘雙院士’稱號,是整個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系統級創新的科研活動不太可能再允許一個人去單打獨鬥。因此,他提倡團隊攻關和協同創新。對青年教師、對學生他都是這樣要求的。在他的言傳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學生中湧現出了共和國的將軍、院士、大學校長、教授和國防院所總師、高科技公司創始人、高管等一大批共和國棟樑之才。劉永坦院士常對學生説:“希望還能補充更新鮮的血液,黨和國家的事業需要你們。”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6

央廣網昆明12月1日消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是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60歲帶領團隊來到家鄉雲南最貧困的地區,帶領當地走上生態脱貧致富和綠色發展之路,也讓少數民族羣眾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20__年,朱有勇和他的團隊來到瀾滄縣蒿枝壩村時,看到當地自然的條件不錯,而村民卻過着貧窮的日子,連連感歎。

朱有勇:抬着金飯碗要飯吃,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技術問題、思想問題。

扶貧要扶智,五年來朱院士團隊不僅教授農民科學種地,還下決心讓羣眾從思想觀念上得到改變。每天早晨,朱有勇都會沿着蒿枝壩村四周的水泥路跑步,漸漸地,不少村民也開始加入“跑團”。

村民朱永情:以前七八點鐘都沒有人起牀,現在一個看一個的,老早老早就起來了。

精神面貌的變化,帶來了村民們脱貧致富的熱情。朱有勇團隊先後組織科技扶貧技能班、電商課程班等各種培訓,村民們積極參加。

瀾滄縣扶貧辦副主任楊凱:中國工程院來了以後,我們解決素質性貧困有了一個突破口,老百姓生產生活技能和農業生產能力有了根本上的改變。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7

在全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追授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人民日報,11月16日)

盧永根,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20xx年8月,因病在廣州逝世。他長期奮戰在高等農業教育最前沿,關愛和支持優秀人才,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現代農業專家;他畢生致力於水稻遺傳育種研究,始終站在科學研究第一線,為國家農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始終堅持共產黨員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將積蓄880多萬元捐贈出來設立教育基金,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和醫療教育事業。有着70年黨齡的他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終身、獻出一切,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不僅是一位情操高尚的道德模範,也是一名有着執着理想信念的優秀共產黨員。

一、做好廣泛宣傳。要在機關事業單位、企業、學校、科研院所和普通羣眾中開展廣泛宣傳,掀起學習高潮。針對不同的羣體,通過在人流量多的場所製作先進事蹟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在網絡和電視播放短片、入户講述、校園宣講、講座授課、文件傳達等多種形式,將盧永根的先進事蹟宣傳到位,用榜樣的力量感染和鼓舞黨員和羣眾。

二、開展集中學習。將盧永根的先進事蹟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作為開展黨員學習先進典型教育的生動教材。組織全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盧永根信念堅定、至誠報國、愛崗敬業、對黨忠誠、胸懷坦蕩、情操高尚、無私奉獻、淡泊名利、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可貴精神和高尚情操,大力弘揚愛國奮鬥奉獻精神和忠誠執着樸實品格。

三、強化學習效果。要組織黨員幹部通過集中收看,交流討論學習收穫,撰寫心得體會等方式,切身體會優秀共產黨員堅定信仰、擔當作為、服務羣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深刻感受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着堅守。激勵更多的知識分子建功立業新時代,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8

劉永坦同志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認為,劉永坦同志是科學素養深厚、組織領導能力突出的戰略科學家,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書育人的優秀代表;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忠實守護者,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為榜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為國分憂、為國解難、為國盡責,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為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拼搏奮鬥,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劉永坦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為劉永坦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黑龍江省委、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負責同志以及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代表參加了有關活動。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9

日前,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盧永根,用光輝的一生生動詮釋了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應有的樣子。身為教師,他傾囊相授,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身為學者,他紮根稻田,致力水稻遺傳育種研究;身為黨員,他無私奉獻,將畢生積蓄和遺體都無償捐獻給了科研和教育事業。

從“布衣院士”盧永根到深藏功與名的老兵張富清,從“環衞天使”李萌到“吃虧”書記李連成,他們的身上閃耀着同樣的光輝,傳遞着同樣的力量。

向榜樣看齊,要以人為鏡。榜樣是一個標杆、一面鏡子,以榜樣為鏡,能夠反映出榜樣的優秀品質,正視自己的不足。廣大黨員幹部要從榜樣的身上看到身為優秀黨員的標準,明白正確的是非得失,堅定個人的理想信念,增強自己的使命擔當,從榜樣身上受到的感染鼓舞轉化為幹事創業的動力。

向榜樣看齊,要以德為鄰。孔子説:“德不孤,必有鄰。”每一個先進榜樣身上都有着相似的精神品質。他們公而忘私,所以在其他人避之不及時勇敢站出來挑起重擔;他們堅定執着,所以能將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克服常人看來不可能做到的挑戰;他們乾淨忠誠,所以能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牢記為黨和國家奮鬥終身的使命。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榜樣身上的優秀精神品質,激發心底的道德情懷,釋放強大的正能量。

向榜樣看齊,要以史為鑑。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既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又植根於中國數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在歷史的長河中,湧現了無窮無盡的先賢人物,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廣大黨員幹部要回望歷史、銘記歷史、見賢思齊、珍惜當下,更好的把握和創造未來。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10

紮根黑土地,他帶領團隊從零起步、艱難探索40年,為中國的萬里海疆修築了一道“海上長城”。9月29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中引起熱烈反響。“時代楷模、薪火相傳”“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網友紛紛留言點贊。

40年裏,劉永坦的團隊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30多人,成為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齊全的人才梯隊,建立起一支雷達科研“鐵軍”。從理論原始創新、到建立雷達站、再到實現裝備,這支“雷達鐵軍”追求卓越,始終堅持把重要的事幹到極致。

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埋頭苦幹,一待就是幾個月。為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環境惡劣的廢棄民房裏揮汗如雨,常常通宵達旦。40年裏,劉永坦院士帶領他的團隊,初心不改、使命必達,硬是把冷板凳坐熱,為中國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11

“朱有勇”教授深入脱貧攻堅基層一線,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全縣的扶貧產業發展成效顯著。以林下種植三七等中草藥的做法成功帶動了當地森林資源的充分利用,帶動了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他將論文寫在了土地上,將“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運用到扶貧攻堅中。

深入基層,與羣眾耐心交流。瀾滄拉祜族當地少數民族由於語言交流障礙且當地人民不願交流和溝通,導致瞭解情況進度緩慢。朱教授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獲得了當地羣眾的信任和歡迎。他科學地分析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温度濕度等森林資源比土地多的得天獨厚的長板,也分析出了素質性貧困的短板。他鼓勵貧困羣眾放平心態,不要因為貧困而害怕和羞愧。針對森林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他與自己的團隊在研究的基礎上,選擇了林下種植三七等中藥材進行試驗,經過驗收開始推廣,林下三七的種植有最初試點的5畝擴大到第二年的300畝,再到3000畝,不斷擴大林下三七的經濟效應。

開展培訓和指導,為貧困地區帶去產業發展技術和銷售渠道。朱教授讓來參加培訓的人員明確此行的目的是“通過學習自己富、帶動身邊的人富”,讓參訓人員堅定學習和掌握技術的決心和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種植技術和實地操作的學習中去。朱教授將產業和電商平台向結合,為貧困地區規劃了一條產品直銷到消費者手中的渠道,避免了中間過程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他對自己科技成果撒在扶貧土地上深感欣慰,他説這是一個知識分子該做的和必須做的,是一種本職責任和使命,這種全新全意為國家、為人民的真心令人動容。

朱有勇教授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和滿滿當當的收穫,為脱貧攻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彰顯出了其堅守黨員的信仰和使命,在祖國需要的地方勇於擔當作為,激勵更多的黨員幹部!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12

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我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他潛心鑽研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作物病蟲害的重大課題,成果在《自然》雜誌發表,應用於農業實踐以億畝計;他帶領團隊紮根邊疆村寨,用科學知識幫助農民發展致富產業,用“神奇土豆”“有機三七”、院士指導班等帶動一個個村寨擺脱貧困;他出身農家,對土地和農民有深情厚誼,懷抱“讓農民過好一點”的樸素願望,被人稱為“農民院士”,而他自己説“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

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雲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席,我國著名的植物病理學專家。他始終牢記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脱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後的面貌。他致力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雲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餘位科技致富帶頭人。他情繫三農,紮根邊疆,掛鈎聯繫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羣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羣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讚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近一段時間,朱有勇的先進事蹟被中央媒體集中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幹部羣眾普遍認為,朱有勇是精準扶貧精準脱貧基本方略的忠誠踐行者,是打贏脱貧攻堅戰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是奮鬥在脱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學習朱有勇科技扶貧的先進事蹟和忠誠擔當的崇高精神,積極投身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決戰決勝脱貧攻堅戰的偉大事業,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朱有勇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朱有勇先進事蹟的短片。發佈單位有關負責同志,朱有勇的同事、學生,村民代表,及社會各界人士等參加發佈儀式。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13

在剛剛迎來110歲“生日”的華南農業大學,被芳草和綠蔭圍繞點綴的昭陽湖,是不少華農人最難忘的校園記憶。佇立着老校長盧永根雕像的院士廣場,就坐落在昭陽湖畔。雕像上銘刻着的“堅持實事求是,提倡獨立思考;不趕浪頭,不隨風倒;有三分事實,作三分結論”,是這位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一生最真實的寫照。

1949年8月9日,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共地下黨,他知道加入共產黨將意味着個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於黨、屬於人民,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他這樣想了,也這樣做了。盧永根在水稻遺傳資源、水稻半矮生性、雄性不育性、雜種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進展。即便年過古稀之時,盧永根還是經常跋山涉水,不辭辛勞,前往山野之間,進行實地考察。20__年3月,盧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賓將畢生積蓄880萬餘元全部捐贈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用於扶持農業教育事業。他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偉大的共產黨員的純粹和崇高,他挺起了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他揚起了一面永不褪色的光輝旗幟。

我們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以盧永根同志為榜樣,將“盧永根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勤奮學習,艱苦奮鬥,勇於開創,敢於擔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以聞雞起舞、日夜兼程、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和奮鬥姿態,繼往開來、守正創新,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先鋒模範作用,將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實現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用專業知識和本領服務國家和人民,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奮力推動鄉村振興事業不斷邁上新台階。

2022學習時代楷模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心得感悟 篇14

朱有勇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他選擇投身新戰場——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20xx年貧困發生率仍然高達41%。這一年,中國工程院結對幫扶瀾滄縣。誰來牽頭挑起重擔呢?時年60歲的朱有勇主動請纓:“我年輕,我來幹!”

説幹就幹,朱有勇把院士專家工作站建在了瀾滄縣竹塘鄉雲山村蒿枝壩組,帶領團隊一竿子插到底,在這個寨子紮下根,一待就是五年。

倡導種冬季土豆,農民剛開始不積極,他跟村組幹部搞起了示範種植;考察三七基地的路上,車子陷進了泥坑,他第一個下去推車,任憑泥巴濺了一身;尋找水源時,他拄着枴杖穿行在雨後濕滑的山坡,一路上跌了三跤……

駐村扶貧,迷彩服就是朱有勇的“作戰服”。他要求參加院士指導班的學員都要穿上迷彩服,因為這樣可以一掃長期貧困滋生的萎靡氣息,激發起奮鬥的姿態來。

種出五斤重的“神奇土豆”,種出藥企搶着買的“有機三七”,培養科技致富帶頭人……把“冬閒田”變“致富田”,老百姓的評價,就是朱有勇脱貧戰線上的口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8z0o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