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心得體會

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心得體會

黨的xx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衞者。”這是對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精神動力、社會基礎、文化氛圍的深刻闡述,體現了對社會主義法治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對於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心得體會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社會主義法治在精神層面上的反映,體現着黨領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要求、基本原則、理性思考和價值取向,對於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建設法治中國,不僅要完善法律體系,夯實制度基礎,而且要在全社會營造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圍,增強全社會對憲法法律的認同。

憲法精神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統領性要素。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是xx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內容和閃光點。2019年12月4日,xx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深刻論述了憲法的至上地位,強調憲法是依法治國和依法執政的共同遵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國家最高的行為準則。憲法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性文件,它既規範國家權力的合法運行,又保障公民基本權利,與公民生活緊密相關,憲法實施隨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而逐步深入,憲法所確定的原則和所規定的權利內容逐步走向具體化、程序化。依法治國首先就是依照憲法治理國家,將憲法精神、憲法規定貫穿落實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是憲法的基本精神。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於人民。國家機構受人民委託行使權力,必須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公民權利是國家權力的本源和目的。憲法既宣告了公民權利,又嚴格限制國家權力,防止權力濫用對公民權利的侵犯。憲法觀念只有深入到公民心中,憲法實施才能成為全體公民共同的努力。憲法至上,不只是確立一種法治理想,更重要的是付諸法治實踐。只有堅定維護憲法的至上權威,才能消除長期封建專制歷史留下的影響,防止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從根本上防止“文革”悲劇不再重演。社會生活是憲法的基礎。弘揚憲法精神,必須大力構建憲法文化。憲法藴含着高度的政治理性、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精緻的法律技藝,憲法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結晶,植根於民族文化土壤和社會生活之中。

保障人權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根本性要素。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任務。人權是人民羣眾根本利益的法律表現形式,反映着人的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保障人權是馬克思主義的一貫主張,馬克思認為人權在人的解放中發揮着重要作用,無產階級“並不要求享有任何一種特殊權利,因為它的痛苦不是特殊的無權,而是一般無權,它不能再求助於歷史權利,而只能求助於人權。”1949年建國前夕制定的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規定:“中國人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有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訊、人身、居住、遷徙、宗教信仰及遊行的自由權。”1954年憲法明確規定了公民享有的權利。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必須堅決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2019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明確寫入“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表明了國家對人權的態度,使人權事業有了憲法保障。xx多次強調依法保障人民權益。2019年7月23日,xx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時的講話中指出:“進一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通過制度安排更好保障人民羣眾各方面權益。要在全體人民共同奮鬥、經濟社會不斷髮展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安排,依法保障人民權益,讓全體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保障人權既是執政態度,又是發展目標,是國家理性的體現,也是良法善治的標誌,是國家治理的根本出發點。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不同、政治體制不同、經濟基礎、發展水平不同,歷史傳統不同,文化特徵不同,決定了人權保障的模式、水平和評判標準的不同。我們既要積極與世界文明接軌,又要對西方人權觀的虛假性、抽象性、片面性以及極端個人主義、人權普世主義進行批判。人權具有全面性、整體性,各種權利相互聯繫、不可孤立和分割。要把人權保障放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下來審視,將保障人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人權保障體現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保證人權的廣泛性、平等性,促進公民的自然權利、社會權利、精神權利、生態權利的全面保障,人權理論、人權政策與人權法治、人權實踐共同發展。

約束權力是社會主義法治精神的關鍵性要素。現代法治的本質是治權,這是基礎權力的擴張本性作出的理性選擇和制度安排。社會主義法治要求權力的行使必須遵循法治原則、法定程序,接受人民監督。馬克思説:“法律的用處通常是限制政府的絕對權力”。馬克思在總結巴黎公社的經驗時説,一切公職人員必須 “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以“可靠地防止他們去追求升官發財”和“追求自己的特殊的利益”。監督約束權力是xx治國理政論述中最嚴厲的要求。他多次強調,要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象地譬喻:“針尖大的窟窿能透過斗大的風。”強化監督、管住權力,既是反腐化的需要,也是決定着國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國家治理的過程也是整合權力資源、優化權力格局、有效監督權力的過程。傳統的權力運作方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治理的需要,必須要法治智慧和國家理性來推動權力技術的現代化和法治化,構建更加協調的新型權力秩序。全面深化改革,增強市場的有效性,提高政府效能,離不開優化權力運行機制,構建體現法治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權力文化,讓權力者時時刻刻以正義、陽光之心謹慎使用權力,消除權力異化的潛規則

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法治文化是法治對人的觀念、心理、行為影響的結果。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社會主義法治在文化形態上的呈現,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核心。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是樹立法治權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營造公平正義法治環境的重要前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體現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強化了全社會的法治共識。xx屆四中全會提出,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這一要求,是對法治宣傳教育方式的創新和深化,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需要。沒有生動豐富、有效有益的法治教育,就難以在全社會形成法治思維和法治生活方式,提升公民的法治能力和法治素養,更談不上樹立法治信仰、張揚法治理想。

總之,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也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內在要求,需要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激發全社會的法治理性、法治熱情和法治動力,使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不竭動力和永恆主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8nzp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