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3篇)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3篇)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在社會服務中可以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瞭解社會,深入生活,無限回味。更何況參加社會服務活動的過程,閲歷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寒風凜冽的冬季,刺骨的北風呼呼的吹着,不時向我襲來。卻擋不住我這顆熾熱的奉獻之心。我熱情洋溢地在我的家鄉廣西桂林市陽朔縣葡萄鎮參加了為我等在校大學生提供的寒假特別社會服務活動。我們的服務地服務內容主要有采訪,慰問,發傳單和黨校培訓。這次活動讓我們更深的瞭解了我鎮的經濟、文化等的發展,大至清楚了各層幹部為了建設新農村的發展致富方向,比如採訪文化站,他們承認重視教育,只有文化才能致富,他們在鎮上開設免費圖書館,為貧困山區修建校園,用錄像大力宣傳知識的重要等等一系列的措施。這次活動通過採訪村支書我們清楚的看清了我鎮貧富差距,以至引起貧富差距的原因,地勢位置的不同是最主要的問題,但是很多村委都因地制宜,有的利用桂陽公路的優勢,以花圃、養殖致富,而且發展情景很光明;有些村則依靠種植金桔、蜜桔致富,每年產量大豐收;有些村則充分利用旅遊景點,不緊能發展致富,而且還把景點宣傳;但是有的村由於地勢不好,只能依靠種稻谷為生,由於經常遭受旱災、水災等,種稻谷無法養活一家老小,只能遠出打工,打工不能打一輩子,我希望我鎮能想出更好的辦法,讓這些貧窮村有一條擺脱貧窮的路子,以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我鎮共同富裕。知己才能百戰不殆,通過這次活動,讓我們瞭解了我鎮的發展狀況,也讓我鎮各幹部認識到自己的責任所在,如何更好的為人民服務。如何更好的建設新農村。我鎮雖然有很多問題已經解決,但仍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有的地方道路不通,根本無法致富。這次活動讓我感受很多,感慨很大,我們做為一名大學生,做為新世紀的開創者,我們應該努力的學習,將來為人民做貢獻。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精選23篇)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2

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國小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而它在國小數學中更被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有明確分工的相互性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積極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使所有學生能進行有效地溝通,讓他們在寬鬆、和諧、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中主動學習,相互交流、合作競爭,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培養了主動學習的能力。現將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1.小組合作,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合作學習不但要發揮組內每個人的作用,還要發揮集體的作用,注意培養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習慣,發揮學生參與的主體性,努力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在學生已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結論之前組織討論,這樣可以通過討論互相啟發,分析綜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結論。

而運用小組合作進行開放性練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給他們以較大的思維空間,使他們樂於交流,從而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天地。

2.合作評價,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合作評價時,學生認真總結自己的看法,傾聽每個同學的發言,概括別人發言的要點,經過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通過對比分析,找出了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鍛鍊了思維,又培養了表達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問題,也是理論問題,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幾條策略。

1.科學地組建合作小組

教師應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以小組整體的學習效果,作為評價的依據

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我們注重把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這樣會讓大多數孩子都受到老師或同伴的鼓勵,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並由此一步步邁向成功。象這樣以小組集體成績為評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更有利於我們走出競爭教育的怪圈,實現教學評價的科學化。

3.教師要對合作學習作出點撥、指導

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當從講台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説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4.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相結合

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一種重要的、有效的學習方式,但它還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更好的合作效應。因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5.建立科學的“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將他們的學習結果與適應他們發展水平的科學知識相結合,更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着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設,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當即給予肯定:“真棒,你們會運用已有的經驗,進行大膽的假設,這是學會數學不可缺少的方法!”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説,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能體現出實效性。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體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通過進一步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正確認識小組合作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合理分配學習小組教師對全班學生的分組要進行認真的研究設計,最好按照異質分組,就是説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都要均衡。要確定每個成員的分工,可以採取輪換制,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報告員等由每個成員輪流做。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工作,資料員負責學習資料的收集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代表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彙報。也可以按不同水平分組,在學習中老師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問題進行探究,這樣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因材施教。

2、做好合作交流的設計工作教師備課時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定難度,有一定探究和討論價值,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要設計好一堂課的每個環節大約用多少時間,什麼內容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的時間是多少,等等。

3、教師參與小組合作 對於中年級國小生而言,他們合作學習的知識、能力、意識等都是有限的,開展有成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一定難度,但並不能因此而放棄小組合作學習在中年級教學中的運用,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逐步培養。在教學中,整節課完全運用合作學習的情況比較少,大部分教學要把班級授課制和小組合作學習結合起來,靈活運用。這需要根據課前的教學設計展開教學,在需要合作時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4、小組合作必須以自主學習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中,往往會出現當老師佈置完學習任務後,學生馬上聚在一起交流探討或對問題了解不深,浮於表面,或根本不知從何下手,沉默不語,這主要是因為在合作之前學生缺乏對問題的思考,缺乏自己的獨立見解。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應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才有話可説,避免從眾心理。同時,也給那些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5、小組合作學習後教師要進行反思。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做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反思的內容包括課堂小組活動的觀察;課後跟蹤調查,找學生了解談話;收集小組合作學習的反饋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是否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條件,選擇有交流價值的內容、在適當的時機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還要反思自己是否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合作,對小組合作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是否給予及時的肯定。反思小組合作學習中是不既面向全體,又要照顧到少數;小組合作學習分如何提高學習的興趣,給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反思小組合作學習,在只注重形式忽視實質,沒有實效性時要怎麼辦。

教師通過多種方式的收集信息,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與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經驗和不足之處的教訓寫有關的教後筆記,從而有針對性的對每個合作小組的表現再做具體的指導。教師在對小組活動進行評價時使每個小組都在教師的反思中得到進 步,形成小組合作學習的良性循環,把學生的自主學習引向深入,最終達到學生學會的目的。

我相信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髮展,隨着我們認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願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白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數學教育的新時代!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僅就特殊性方面談幾點看法: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納税》一課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有關納税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税務知識,結果學生個個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務知識來彙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説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5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出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課程在學習方式上有別於傳統教學觀的最明顯的特徵之一。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理性的認識,從而導致操作上流於形式,實效性不強。

1、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學生本能地不知道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瞭解對方,信任對方,並進行清晰正確地交流;當產生不同意見時,不能很好地解決矛盾衝突。

2、教師為了體現整堂課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麼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而每一次的合作討論都是急急開場,又匆匆收場,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更何談進行合作討論了。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之真諦。

3、學優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饋時聽到最多的是:我認為……我的意見是……而不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思維的敏捷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4、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調控等組織技能。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並對學生們進行幫助。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呢?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巧設情境,誘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慾望

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己解答不了,或者自己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準確,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慾望,在這種情況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達到最佳狀態。

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這一課時,我一開始先讓學生自己看着電視屏幕統計在5分鐘內通過學校門口的車輛,學生興趣較高,個個想做一個小統計員,在説開始後,同學們是一會兒看,一會兒記,弄得手忙腳亂。5分鐘後,學生彙報出來的數據是各不相同,抓住這個機會,我就立即問學生:“為什麼會也現這種情況呢?”同學們一下子議論開了,有的説我看了這輛,就忘了那輛;有的説,邊看邊記我忙不過來了……抓住這個契機,我就及時提問:“那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在學生的心中有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最好有同學跟我合作該多好呀!經過同學們的討論,最後達成一致意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每人統計一種車輛。針對學生提出的建議,教師立即加以採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統計,學生的興趣高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創造條件,提供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

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時機,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各展所長,協作互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出示了三個形狀各異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學生:“同學們,老師説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等的,你們同意嗎?”學生有的説:“不同意。”有的説:“同意。”

我又問:“為什麼?”學生紛紛舉手闡明理由,有一個學生説:“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不一,面積肯定不相等。”又有一個學生説:“我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了數,面積是相等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接着我又問:“那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這些三角形的面積與它們各自的底和高到底會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能用什麼方法去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幾人一組互相討論,然後用你們自己的辦法去證明。”學生互相討論動手操作,通過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結論,交流彙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真正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要求。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人人蔘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活躍了課堂氣氛,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6

隨着新學年的到來,我們課改組的教學工作也進入了第二學期。經過課改組全體教師的辛勤工作與努力,上學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成績,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了將課改更好地深入貫徹下去,現在將上學期課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如下總結,以便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進行調整和改進。

一、存在的幾個問題

1、小組內不能有效互動。可能是一開始,學生比較害羞,有些不能主動的表達。

2、學優生和學困生的表現不均衡。結合小組實際,小組內同學之間的表現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要強調合作不僅是學習方式,更是教學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討論時相互尊重,學會傾聽,這也是人際交往必備的素質。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會傾聽他人的評價,唯我獨尊,是現在孩子的通病。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影響討論效果,還無法使討論深入。在交流時,要着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4、學優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學困生則處於從屬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學習時,學優生往往具備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條件和要求,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一分子,他們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5、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聽不清究竟誰的思維不嚴密,誰的思維缺少條理性。

二、方法指導

1、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需要教育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闡述數學教學活動時指出:教師應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確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地位和作用,成為教師指導課堂教學重要思想。同時,小組合作學習做為一種實現“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必然成為學生學習中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

2、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技能,需要培養訓練。

小組合作學習即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學習與訓練。上述的片斷也反映了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技能未經較好的訓練,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如何訓練學生這種學習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範作用。2、反饋調控。

3、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習慣,需要強化養成。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要當作一種學習方式,一種學習技能,還要把它納入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來訓練養成。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教就會,具有長期性。需要教師要有耐心與恆心,同時還具有漸進性,待別是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更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指導培養、訓練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7

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從四年級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益處。

剛開始,老師説要給四年級每個班六塊白板,並且把座位調成一組一組的。當時,同學們都很奇怪,我們為什麼要發白板,為什麼要做成一組一組的呢?老師告訴我們,從今天起,我們將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什麼是小組合作學習呢?就是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每組都有一個小組長來組織小組裏的同學。老師上課時不用説太多話,只是引導我們學習,把課堂的時間真正的還給了同學們。

最初,我們還不太習慣。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漸漸地熟悉了這種學習方法,讓我們變得更團結,更友愛。同時也培養了每個學生的責任感。

我們小組叫團結組,是我們組的同學一起想的,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團結一心,共同努力。我們組的口號是:快樂快樂,永遠快樂!我們要用快樂的心態面對每一天。

身為一名小組長,我感覺肩上的責任很重,給我帶來了一定的壓力。我總是管不住組內的人,不會組織大家。不過,我慢慢的學會了組織大家。

另外,小組評比也對我們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在競賽中,同學們都想得到獎品,所以就產生了“我要學”想法,然而產生競爭。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他讓我們更好的學習,更好的成長!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夏老師跟我説讓我在這次班主任論壇上發個言,説實在的每個興趣小組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法都會有所不同,如果要找一找它們的共性,這就比較難。每個老師在指導興趣小組活動的過程中,都會積累自己的方法,沒有什麼可比性。所以我談談自己在科技興趣小組訓練活動中的一點體會。

1、與同行之間多聯繫,獲取最新的知識和消息。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要真正帶好一個興趣小組,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有時投入跟產出是不能成正比的。除了加強學生訓練,自己不斷地探索創新外,也不能一味地閉門造車。例如:在這次頭腦奧林匹克比賽中,同音樂組一樣我也在早在暑假裏就開始了準備,只不過我所做的準備是單槍匹馬的做的,為了收集材料光商業城就去了十多趟。最為重要的是,一開始就與朝暉國中的黃金堂老師就研究了製作的方法,集中兩個人的思維。之所以與朝暉國中的黃老師合作,就是因為我們之間沒有利益的競爭,可以毫無保留的分析。為了做這隻船,我還請杭州市青少年活動中的施澤民老師來指導。

所以我想,很多時候做事情不是一個人就能依靠自己的智慧能完成的。必要的時候還是可以請一些比自己強,甚至是專家來指導。當然,專家的指導有時你也只能做為參考。就像我剛才所説的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的施澤民老師的指導,我也只是參考了他的部分意見,我覺得不合理的,也就不用了。

2、訓練工作有層次,比賽戰術合理。

科技比賽,同其他的比賽可能不太一樣,如果説要找一個相似的,那我覺得就是體育比賽。有很多的內容,也都是競技型的。一是要找冷門,二是要講戰術。科技比賽每二年就有八大類比賽,每個學校可以選擇其中的四類比賽。比如智能機器人比賽、頭腦奧林匹克比賽,就是偏冷型的。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開一些學校用大量學生進行人海戰、運氣戰。但是隨着蕭山區科技比賽的發展,從xx年到現在已經有xx個年頭了,這些冷門的項目,現在也已經不冷門了。

就拿智能機器人比賽來説,從開始到現在已經舉辦過四屆,前三屆都是我帶的學生拿團體第一,但去年到了銀河後我們只拿了個團體第二,賽後我自我分析找出不了少的原因,冷門不冷也算是其中一條吧。講戰術,就是指根據比賽的要求和項目分類合理調配好學生在你這個團隊中所處的位置。比如無線電測向比賽,簡單説它可以分為三個項目,這就要求你根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側重他發展的方向。再細小到你上報比賽名單時也是有講究的,因為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學生在外場比賽時的出發順序,我們知道,什麼比賽都是先比的吃虧,然無線電比賽是先比後比吃虧。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吃魚吃中間的道理是一樣的。

3、結合新課程,運用探究模式,提高訓練實效。

20xx年,我新進銀河時,從未上過科學課,也不曉得什麼是探究式教學。到學校的第一年,幾個德意班的學生讓我很是頭痛。心裏想想除了帶好幾個興趣小組外,也沒有什麼進步。但是從進新學校到現在,我已經感覺不一樣了。現在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做好教學的準備。也越來越體會到科學探究在本門學科中的重要性。由此,我想到了科學探究也應是我們興趣小組進行訓練改進的重要方面。很多的項目都可以將探究活動貫徹進去,如OM、電子百拼、無線電、機器人等等。

不僅可以提高興趣小組訓練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對興趣活動的熱情的持續性。目前,我現在帶的興趣小組也在這方面做努力。

4、多參加外面的一些活動,這對於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訓練能力非常有幫助。

xx年,第一次帶學生遠赴湖南長沙蔘加全國無線電測向比賽。xx年,我跟隨教育局領導利用一週時間專門到上海崇明的各個學校考察過頭腦奧林匹克這個項目,回來後在區首屆科技節開幕式上作了彙報表演。xx年,到江蘇要塞中學考察他們學校科技館的建設。xx年,到廣州參加全國無線電測向的培訓。杭州的幾個機器人公司的老總也比較熟悉。我現在是省業餘電台的會員,如果省裏有一些無線電比賽,省協會的祕書長也少不了要我們幫忙。這裏我並不是想炫耀自己出去過多少次,走過多遠。而是指這樣的活動對於自己在做科技興趣小組這件事上,可以看得比別人遠些,思維可以打得更開闊些。如果有這樣的機會能去見識見識,建議大家不要錯過,也希望領導們給大家多多創造這樣的機會。

5、構建持續、和諧興趣小組隊伍

學生參與興趣小組活動的次數越多取得的效果越好。而很多學校或很多興趣小組中第一次去參加比賽的同學是沒有收穫的。這其中不乏教師的訓練和帶隊經驗,但也反映出興趣小組的梯隊建設的重要性。為了不讓興趣小組的鏈條段掉,我們每年可以從三年級開始選拔一些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加入。由高年級同學先帶他們,等他們掌握一定技能時再由他們帶同一年級新加入的同學。當然,這是我理想中的一個興趣小組建設方式。

但是由於我們比賽項目多,科學組與學校其他教研組也是最薄弱的一門學科。眾多的原因,使我的這一想法還遲遲不能啟動。一些科技活動像車輛模型,有時要花費家長一定數量的費用。大部分學生家長能接受。有些優秀家裏經濟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我希望學校能全額資助他參加,不讓有學生因為經濟問題而被擋在科技活動外。

6、興趣小組的發展依賴於校園文化的建設。

現在的興趣小組的發展往往只停留在“個別”的層面上。這個“個別”是指學生,也是指老師。我們學校現在做得最好的就是“書香文化”的建設。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統一的書櫃,這樣的氛圍,不僅會影響到學生,也會影響到老師。坎山國小是無線電測向的傳統學校,他們學校有一個無線電測向俱樂部,幾乎每個老師都會無線電測向,而且他們會定期組織教師到外面開展測向活動。有了這樣一個氛圍,何愁搞不好興趣小組呢。就拿我們學校的科技來講,也應提升到致力於提高科技普及的程度,可以以科普教育活動為專題,形成有主題、有特色的系列活動。充分利用植樹節、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科技節等特定節日,開展全校性的大型科技活動。與“書香文化”等學校特色結合,開展科技“六個一”活動,即讀一本科普書籍、觀看一部科普影視、參觀一次科技展覽、參加一次科技競賽和活動、完成一件科技小製作、撰寫一篇科技小論文等。達到活動普及化、項目多樣化、效果社會化的教育目的,也為我們興趣小組活動奠定基礎,輸送人材。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9

“小組合作學習”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它不僅充分發揮了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交流,協作功能;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把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指點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促使小組之間合作、競爭,激發了學習熱情,挖掘了個體學習潛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學生在互補促進中共同提高。下面是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的幾點收穫:

一、小組合作學習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將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係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係,還將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他們提供一個較為輕鬆、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而且還將學生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悦的情感體驗。

二、小組合作學習更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

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向組內成員闡述自己的看法,這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還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愛好,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要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並且每個成員都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這樣問題就變得較容易解決了。它為每位學生參與學習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為發展學生的合作品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感情的過程。它使每一成員都溶入集體中,增強了集體意識。

四、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合作學習把學生由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它要求那些已經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的學生把知識和技能教給其它成員。作為講授者的學生,為了能夠教得更清楚、透徹,必須對所學的材料進行認真的閲讀和分析。其它學生也希望在課堂上表現出色,因此他們就要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自學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總之,在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了師生、生生之間的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組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於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事情,從而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展,最終達到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的目標,進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注重學生在直觀、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升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一個好的物理老師往往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這將為學生學好物理創設良好的實驗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體驗。但是,如果安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大量的實驗,獲取每一個數據,課堂教學的時間明顯不足,這時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通過小組合作,既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案例一:教學《阿基米德定律》一節時,學生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許多模糊認識。僅憑教材中一個實驗,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為此,將此實驗由演示變為學生分組探索。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猜想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的環節是驗證猜想。動一動手自己解決困擾心頭的問題,此刻學生們品嚐成功喜悦的心情更加迫切。八仙過海,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採用物理學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設計出一組組簡便合理的實驗方案,課堂上人人動手,藉助桌上已有的實驗器材,一試身手。學習小組就得出了實驗結論,再組織小組之間進行展示和交流,也有同學提出質疑或異議,這樣通過思維的碰撞和實驗的檢驗,歸納出來的結論得到廣泛的認同,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一、階段性成果

1、學生課堂上參與意識增強,參與面較實驗前更廣。原來的課堂,是班內“優秀生”的舞台,很多中下游學生缺乏自信心,面對優秀生的強勢,他們不敢把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時間一長,他們與優秀生的差距越來越大。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來,由於強調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每個成員都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人人都盡其所能,這樣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每個學生都有了發言的機會,很多學困生也鼓起學習的自信心。

2、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在組織討論時,小組長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小組成員發言,充分考慮知識的難易度和學生的水平,對於不積極參與的同學還要進行引導教育,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能力。

3、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瞭解、彼此信任,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夥伴關係。

4、學生的膽量增大了。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很多原來內向的孩子得到了鍛鍊的機會,他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自信心增強,敢於在全班同學面前發表自己的見解,各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強。

二、具體的做法

1、學生課上展風采。通過向其他老師取經,我走了許多彎路,實驗一段時間後,針對有些同學準備不充分,我對組長提出了要求,要求組長在本組展示前對小組成員的準備情況進行檢查,起到督促作用,保證能順利完成展示。同時,對各組的展示情況由同學們打分,通過此活動,同學們的自信心增強。

3、抓好課堂上的合作學習。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小組合作學習正好為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究的學習場所,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我的舞台。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多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如:同桌互學、四人小組交流、朋友間互教互評、全班集體討論、師生間的討論等。在實踐中我發現:學生更願意向同學請教,也有當“小老師”的慾望。在這種合作中,學生能更輕鬆地掌握知識。在學生彙報發言的過程中,我也經常指導他們如何彙報,如何傾聽別人發言,如何補充。小組合作學習由於人員少、距離近,學生讀書的機會更多,思考問題發表見解的機會更多、接受夥伴評價的機會也更多。這時,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就會更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

三、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困惑

1、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核心任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學生參與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培養他們的反思力,引導他們學會學習。評價以鼓勵為主,但很多孩子的評價語及評價面還過於單一,還需教師通過不斷學習來教會孩子如何評價。

2、小組合作討論時,學生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而且有時偏離主題。有個別小組的個別同學利用小組交流的機會談論其他話題,這方面還需進一步監督好,制定相應的措施制約他們。

3、學生的知識水平不同,並且綜合素質存在差異,導致課堂參與程度參差不齊。班內總有十幾位同學特別活躍,展示自己的慾望特別強烈,給其他同學帶來壓力。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機會更多,扮演着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得不到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信息,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班級教學中的獲益還少,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展示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現象多。

4、由於時間較緊,教育教學任務繁重,有些問題的研究還不夠細緻。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僅就特殊性方面談幾點看法: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納税》一課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有關納税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税務知識,結果學生個個拿出一本打印了厚厚的税務知識來彙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説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1、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原來的滿堂灌和一本書一支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改變為學生主動學習、樂於學習的模式。而小組合作課堂討論探究模式的教學恰恰能夠發揮這樣的效力。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小組的討論探究互幫互助中既幫別人解決了問題,也被別的同學幫助解決了問題,而在這樣的和諧課堂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班級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

2、在小組合作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學習積極性空前高漲,同組成員之間交流非常頻繁,非常和諧,而在自主學習和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活動思維空間,而且每一個同學都有平等的發言機會,使每一個同學都得到了鍛鍊,我覺得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才能夠真正實現使班級的每一個成員都不掉隊。

3、教師在小組合作自由探究的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師在課前的學案問題設計上必須深思熟慮,精心設計,設計富有創意的探究,使合作不僅僅是流於形式;其次在課堂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觀調控,並且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反饋、落實;最後教師還要根據問題難度的不同創設不同的學習情境,適時地改變學生小組討論的具體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競爭意識。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形式相比,在教學步驟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課前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的教師小結、鞏固練習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在看了有關小組合作的相關書籍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特殊性做了一些整理:

1.分配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向學生説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內容和目標是什麼,怎樣完成任務,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小組的任務完成的怎麼樣,個人的學習成果怎麼樣)。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通過創設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善於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問題,促進學習的遷移。在本學期我在講《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一課時,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自己去查詢、收集相關的知識。在上課時,我叫學生彙報自己收集的知識,結果很多學生拿出一疊厚厚的資料來彙報。可想而知,結果只能是學生不能盡興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學任務也肯定不能完成。這就是老師在課前沒有預先估計到的結果,因而,沒有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分配。

2.合作探究。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組的學習成果。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此外,老師還應該充分信任學生,相信他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完成,讓學生有足夠時間和空間進行合作探究。在以往聽過一些老師的課,課堂上有這一環節,但往往是一個過場,短短一、兩分鐘就結束了,根本沒有一點實效。這是老師在課堂上的“霸權主義”,因而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環節中,更需要老師的“合作”。

3.全班交流。讓每個小組的報告員代表本組向全班進行學習成果彙報,瞭解每個小組學習的情況,同時注意瞭解每個小組學習有困難學生的掌握情況;對於每個小組提出的疑問,可以請其他小組介紹解決辦法。全班交流需要老師預先設計好問題要有交流的焦點,交流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最好是要有一定的可爭議性。交流的問題,如果沒有深度,則議論不開;如果沒有爭議性,則議論時也無法有效地展開。另外,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過交流使得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對此問題不理解的學生得到理解。其實這就是教學的難點,因此我要説交流的是難點問題,是最有價值的問題。

學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每個人的發展,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然後才能談到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以上就是我對在觀看了相關書籍,觀摩了許多小組合作課堂,並結合自己教學,對小組合作的一點總結和體會。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學分化教學模式將小組合作學習推到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最前沿,雖然在以前的課堂上,小組討論等合作方式也被經常運用,但學分化教學模式更加註重小組合作學習對每一位學生學習的實效性,並且由外及內地強化了很多內容來幫助達成這種實效性,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傾聽的習慣、小組分工和職責以及互相評價等等。

對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巨大的促進作用,也很嚮往小組合作學習這種很理想化的學生學習的境界,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大多數人還只是本着模仿的態度開展工作。在形式上我們將學生分成了學習小組,合圍而坐,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原本以為一帆風順的學習卻遇到了重重困難,使我們不得不放慢腳步,蹣跚而行,問題就在於小組合作之外的這些環節沒有跟上。我想如果我們一開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學生學習習慣和態度等的養成,則應屬於捨本逐末,我們前進路上的困難尚未掃除,行進起來怎能暢通?那我們怎樣才能使其暢通呢?

首先,要明確學習目的。

小組合作是一種開放性、自由性較強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時一定要有明確的目的,否則就會流於形式。當遇到學生的確不能獨自解決的問題時,合作才有必要;當觀點可能出現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樣時,探討才有價值。有的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分好了組,提出一些問題或任務,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是流於形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討論開來———好,各組代表進行彙報一下你們組交流的情況。這是一種情況,教師在佈置合作學習的任務時,小組內分工不明確,導致出現沒有合作實效的情況。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時機。

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有價值。教師為了讓學生能有廣泛的參與,一有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一些沒有思維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顧的問題充斥其中,學生沒有參與討論的興趣,課堂時間大量浪費,教學效率事半功倍。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之真諦。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就會產生依賴心理。時時合作、時時探究,也會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

第三,優等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後進生則處於從屬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後進生因為基礎薄弱,參與性主動性欠缺,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一定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通過相互探討,不斷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最近,“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名詞被廣泛應用,它好像是能適應任何一門學科的一種學習風格,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一種既流行又有效的學習方法。之所以這麼説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確實有着自身的優點。

例如:分組學習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發展樹立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我認為,小組學習最大的優點在於,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使他們學會了與他人合作,具備了合作完成問題的能力。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發展中沒有一種發展是與別人無關的。從小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分組之後任何一位組內成員都有責任掌握教學內容,只有每位成員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學生之間才能互相幫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需要大量的實際數據,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組,各負其責然後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贏。這種合作的意義遠遠超過了學習本身。另外,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了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由於學生的好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務後,他們都自發的積極的去完成。在這期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使學生有原來的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學習者、研究者、參與者,從而有了“我要學”的強烈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獨立思考發現和解決問題的空間,更能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

小組合作學習固然有很多優點,然而在平時實際運用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及時處理,找出對策勢必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甚至有負面的影響。

例如:我們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均勻,這樣,在一個組裏學習水平勢必參差不齊,學習水平高的學生髮言的機會要多,部分學習水平低的學生不敢輕易發表自己的見解,怕出錯讓同學笑話,長此以往學生的發展會極不平衡,出現社會上的貧富差距,而且會越來越大,逐漸產生厭學情緒。還有的同學會出現盲從,迷信學習好的學生,認為,他學習成績好分析的肯定是對的,人云亦云。另為。由於分組教學廣泛流行,被很多教師當作每一節課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無論需要不需要,都要討論,片面追求熱鬧的課堂氣氛,這樣有些不自律的學生藉機玩耍,沒有養成動腦思考的好習慣反而學會了課堂起鬨,降低了學生對討論的興趣,更會影響學生思維的深度。時間一長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難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創新的能力。如果這樣就失去了分組學習的初衷,我們本來想的是要“1+1”大於2,出現了上述問題,我們的分組合作學習就流於形式,浮於表面了。

因此,分組合作學習,既有優點也存在不足之處,如何運用這一新興的學習形式創造出最優的學習效果,使我們教師當前最應當思考的問題。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小組合作學習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課堂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評價方式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理念,評價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也在評價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一、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

過程評價包括課堂表現、作業情況。課堂表現包括認真聽講、注意觀察;大膽發言、聲音洪亮;積極參加小組活動、認真聽別人發言;虛心接受他人評價;不懂就問、虛心好學。作業情況包括課堂作業、家庭作業、平時開放練習,主要檢查學生的學習習慣;按時完成作業、作業整潔美觀、書寫規範、作業正確程度等,也考查學生完成任務的意識和能力。評價形式:四人一個小組的小組合作模式中,數學組長幫助教師關注組員的表現,對組員的表現用加減分給予評價;如課堂上因為表現好受老師表揚的同學就可以在自主學習方面加分,不積極進行小組討論,開小差,不注意課堂紀律的同學就會在自主學習和行為自律方面扣分,這些分數一個月累計一次,作為每月自主學習、行為自律之星的評定依據。教師結合平常批改作業的過程進行,對於等級裏得A和得C的同學每個小組的數學組長分別進行加分和減分的記錄,也記入自主學習的得分欄,教師除了進行等級評價,還用簡短的文字描述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指出不足,注重及時的正確引導,激勵創造。結果評價是指每次單元測驗、期中和期末測驗。 評價形式:對於進入前五名的和有明顯進步的同學在自主學習方面加分。效果:學習自主、行為自律之星是我校實行素質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過程評價評比的五星中的兩個,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評價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從不同的國小進入同一所學校,習慣不一樣,規範不一樣,有統一的科學的評價體制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大部分學生對每月是否能拿到五星中的幾顆星都很在意,而結果都來自於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態度。現在我教的兩個班同學都比較喜歡這樣的評價方式,課堂上學生注意力集中,思考積極,作業中書寫規範,訂正及時。

二、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相結合

小組評價包括所有組員評價和個人代替小組參與評價。小組評價包括所有組員參與討論的主動性,學習成果在小白板上展示的情況(如蘇科版八上的第三章的鑲嵌活動課,課後教師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他們設計的圖案,然後請9個數學小組長和老師共同組成評委為他們打分),單元測驗、期中和期末測試時小組總體得分情況等,個人代替小組參與評價包括上課時教師請每個小組的同一個編號的同學上白板板演的準確率,一個單元結束教師給學生一節課的時間對於本單元練習中出現的錯誤進行交流討論,然後教師收起學生的練習作業,每個小組點一個同學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評價形式:對於小組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好的、發言積極的,對於小組學習成果展示好的教師及時評價給值日班長,由班長記入班級日誌,對於組員代表小組參與評價的板演和錯題抽查情況好的也及時反饋給值日班長,班長彙總。小組評價也是一個突破,它一改以前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的模式,小組成員也可以互評,評價的有了公開性及時性,有效性也大大增加。效果:小組評價的得分來自每一堂課,班級結合小組在紀律衞生方面的情況每個星期把小組的總分累計寫入黑板上每個小組的表格中,每個月評出三個先進小組,發流動的先進小組標誌。下個月重新開始,暫時落後的小組又有了評先進小組的機會,學期結束再統計,被評為先進次數最多的三個小組為學期先進小組,小組長將有可能被評為“班級管理之星”。現在小組間的凝聚力很強,互幫互助的氛圍很濃,由於要展示自己,大部分同學都不再回避問題,而是主動説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希望在小組裏先得到解決,這樣代表小組發言時就不會出問題,數學組長的組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的組長還統籌安排組員進行課外拓展,對於組員的表現在家校聯繫本上主動給予評價,讓家長回家第一時間瞭解孩子在校,沒有什麼情況要反饋的時候,也可以看到他們在上面給同學的鼓勵,比如:加油,你一定行!GOGO!再比如:其實你很聰明,如果你能學習再努力點,你一定會有很大進步。年級裏平行班級在單元測驗、期中和期末測驗時避免了其它班級裏出現的不及格現象。

三、注重評價的差異性

這裏的差異包括學習基礎上的,性格上的。我們每個班分成9組,每組4人到5人,由於分組時考慮到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家庭背景,所以每個組員之間是異質的,而組和組之間卻是同質的,這樣就基本保證了評價的公平性。而對於學生教師又進行了編號,在上課時,如果要解決同一類難度的問題,就會叫同一編號的同學,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相近,教師不僅可以較準確地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因為評價方式的公平受到學生的尊敬和喜愛。對於基礎差點的同學,教師在作業的評價上更重視學生的書寫規範,對不會做的題目是否留有記號,瞭解他們平時能否虛心向小組其他成員請教,記下他們到辦公室來問的次數,在他們解題和練習有進步時不吝嗇,及時給予表揚,並提議給他在自主學習方面進行加分。讓學生明白只要盡力去學習去思考,就會被肯定被尊重,就會有進步,感受被老師關心的喜悦,在困難時想到同學和老師和他在一起,並沒有看不起他,暫時的落後不是就呆在了地獄,是在一樣可以聽到笑聲的天堂。談到性格,現在的孩子真是各有各的不同。有的特別愛講話,有的又特別沉默。我們班有一個你問她什麼她都説“我不知道”的孩子,可是她成績不差,而且還是同學們和語文老師眼裏的“才女”,文采相當好。我的教育理念是,如果校園是一個大花園,我是一個園丁,我希望我的花園裏百花齊放。我從她國小同學和老師那裏瞭解她,從她父母那裏瞭解她,我知道國小几年她一直就這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我知道想很快改變她,馬上讓她積極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來,讓她上課積極發言,主動為小組的榮譽爭光,那是不可能的,真的要求她那樣無異於拔苗助長。性格本來就比較温和我的我對她沒有一點不滿和埋怨,上課時我也儘量避免讓她發言,而在下課的時候,在路上我遇到他的時候,我都會對她笑,主動和她打招呼,終於有一天,我看到她也對我笑了,我知道其實她很敏感,有非常豐富的內心世界,而那個世界的一切她都喜歡通過筆端流露,而作為她的老師我希望她的內心不僅是豐富的,而且是快樂的。效果:基礎差的同學知道只要盡力去學習去思考,就會被肯定被尊重,就會有進步,他們感受着被老師關心的喜悦,遇到困難時有同學和老師和他在一起,暫時的落後不是就呆在了地獄,是在一樣可以聽到笑聲的天堂。性格沉默的孩子雖然嘴上不説,可是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每天學習生活得開開心心。

四、不足之處的反思

1、經常聽到家長對老師這樣講,説他們説的沒有用,説一百句不抵老師講一句。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還應該多提倡家校合作,讓家長也來關心學生的成長曆程,那麼對於孩子的評價,也應該讓家長參與,從有助於學生髮展的角度,給予恰當的評價。家長的評價包括孩子在家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等。可以採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只需家長直接在分項指標後面打鈎,或簡單寫上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根據家長所反映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學習進步的情況進行評價,依次分A,B,C,D四等。

2、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結合方面有所改善,但力度不是很大,如果平時的評價沒有對應的定性方案,有些量化就會逐漸失去意義。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近幾年,我校採用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重點在於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主,它的應用不僅僅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因此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為一名生物老師,用心響應學校的號召,在授課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着課堂效率向高效發展。

1.課堂出現冷場,學生合作不主動。

2.學生合作參與面不廣,尤其表現為優等生參與發言和小組彙報的次數明顯多於學困生,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

3.學生合作沒有深度,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

由於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活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時出此刻師生雙方的身上:

(一)學生方面

1.許多學生未經準備匆忙活動。比如,主題一給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開討論,對組內的不同見解也無法提出贊同或反對,更無法構成自己的觀點。

2.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用心。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很多時候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於爭取機會,由此難以構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師方面

1.認識不足,應用失誤

在平時評課交流和教師訪談中,筆者瞭解到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應用存在着以下誤區:

(1)小組學習互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高潮,甚至是為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做秀的。

(2)小組學習互動是迎合新課標的精神而設置的。公開課、優質課不得不用,平時大可不用,因為耗時費神。

(3)小組互動學習佔用教師講解時間,學生成績很難提高。

(4)明白小組學習互動的好處和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則覺得無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

2.忽視學情,盲目設計

不少教師把小組學習看作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或“靈丹妙藥”。過多地安排小組互動的資料和次數,好像非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解決問題,每堂皆用,或者活動設計沒有根據教學資料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狀況,讓學生煩而生厭,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浪費課堂寶貴時間。

3.評價制度不夠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資料。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方法或方式,沒有體現探究性與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知識只是走過場。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務必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合作學習資料的選取,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對合作學習應用範圍認識的片面化,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或主角扮演。

(3)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資料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願望時,才能用心主動地參與。

(4)教師主角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主角發生了變化,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説,教師實現主角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如何使它發揮出的功效,有賴於廣大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要教師正確認識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和好處,並認真、精心地對待每一次活動,就能不斷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而到達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最終目的。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19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數學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着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一般由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學困生2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圓錐的體積如何求?""它和圓柱體積可能有什麼關係?""如何得出它的體積公式?"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怎樣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説,重點的問題,應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數學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概念的理解,對解題方法的把握以及運用數學的規律等。如教學《正比例的意義》時,當學習了例1、後,我讓生自學例2",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遷移,最具有創造性。同學們經過合作討論,得出了結論:“第一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第二它們都是一種量擴大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一種量縮小另一種量也隨着縮小;第三它們的比值一定。”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三、評價激勵,延伸“合作”

積極的評價,將不斷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的意識,也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合理運用小組成員互評與自評,對於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尤為有效。同時,正確的評價與被評也正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評價可以是個人評價、小組互評、教師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合作中行為表現、積極性、參與度以及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度、能力的變化。獎勵,有利於激勵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獎勵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用口頭表揚、鼓掌祝賀、授予小組榮譽稱號等。通過獎勵使學生知道什麼行為是有價值的,是能得到認可的,激發學生儘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華,開發他們的潛能,樂意為共同的學習目標而努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合作技能。

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髮展。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20

運用小組合作之後,我發現上課不再那麼累了。比如數學的試卷講評課。原來自己一個人講,從第一題到最後一題,題題不落,就怕學生有不會的。有些優秀學生就會很不耐煩,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如果只講難題又怕待優生懶惰不問。可是小組合作講解試卷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小組裏先講優秀學生簡單的題會講解的很詳細,小組裏都不會了,還可以組間講解。這樣不會的題一定是全班同學的疑點或難點,教師再講,事半功倍。小組合作還鍛鍊了優秀學生的能力。到黑板講解問題的能力,組織管理小組成員的能力。小組間的競爭,小組內的互幫互助,團隊意識,集體榮譽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組捆綁評價制更是使每個組員都不敢懈怠。班級中極少有破罐子破摔的學生,因為每個小組都在努力,每個小組都不放棄,誰會輕言放棄啊?班上有個男生,基礎很差,成績也不好。但是他最大的優點就是集體榮譽感特別強,小組合作的春風對他而言真是成長的轉折點。剛進班時數學成績不及格,在小組長和其他組員的鼓勵和帶動下,只要有發言的機會,他就會高高的舉起手。老師和同學們都為他高興為他鼓掌,漸漸的他的信心建立起來,期末考試成績居然達到優秀線。同學們都以他為榜樣,特別是後進生找到了前進的動力。合作的魅力真的是無窮的。

我認為合作不僅是學習方式,更是教學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目標。學生在討論時應該相互尊重,學會傾聽,這也是人際交往必備的素質。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會傾聽他人的評價,唯我獨尊,是現在孩子的通病。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不僅影響討論效果,還無法使討論深入。因此,要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再次,要運用教育評價鼓勵合作。討論結束時,不僅注重學習結果的彙報,更要注意對合作過程的評價。比如,師生可共同評出“最佳溝通獎”“配合默契獎”“共同進步獎”等。這樣,使小組合作學習更積極向上,使學生更樂於參 小組合作之我的困惑和疑問 培養優秀學生到黑板上演示來代替教師講,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只在關鍵時機點撥引導。可是我培養的優秀學生似乎總是不盡人意,不是聲音太小就是面向黑板不好意思轉過頭,要麼就是思路不清晰,到黑板上就緊張。似乎培養一個小老師真的很困難。

怎樣才能培養出更多的馬瀟南呢?另外,許多課型都已經總結出了固定的模式了,這些模式時間長了會不會讓學生失去興趣呢?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學習方式,我們要通過不斷的指導,長期的薰陶,積極引導學生吸收、內化。我們教師也應該不斷反思改進,使自己的課堂適應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21

這學期,我根據總課題組研究方案,積極開展了《國小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課題立項研究,在課堂上,小組合作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小組分工明確,共同完成一個學習任務,在合作中體會到與人分享與人交流的樂趣。現將課題實驗情況小結如下:

一、實驗方法

1.學習理論 確定目標

一開始,我們根據子課題實驗要求,精心編寫了實驗方案,保證實驗活動的有序、正常開展。通過學習《學校的挑戰——創建學習共同體》,以及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確定開展國小數學合作學習中學生分組方法、學習內容選定、學生學習方式、學生合作方式、學生積極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學習中評價體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討 促進提高

課題研究的主陣地在課堂。課題研究實施以來,我們就把課堂研究作為重點,在具體的教學中去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實驗期間課題組每位老師始終堅持兩週開展一次公開研討的課堂教學活動,再進行集中研討,利用集中研討的時間,針對實驗目標,開展評課、教學反思交流、集體備課等活動。

二、實驗過程:

1.確定分組方法。

分組時我們根據每個學生的認識基礎、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為四人一小組。通過分組活動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混合編組的形式比較好,小組成員能夠互補。

(1)小組中好、中、差的學生,不同特長的學生混合編組。按照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學習能力,分配給他們不同的任務,使這些同學有相互學習的機會,而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組合在一起,還有利於提高學習的效率,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2)男生、女生混合編組。因為男女生生理特點不同,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不同,有利於互補。

2.選定學習內容

選擇好有價值、最有利於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逐步習得合作學習的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在實驗中我們發現以下教學內容比較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1)有新舊知識銜接的內容。

(2)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

(3)複習課的內容;

(4)“開放性”問題;

(5)需要學生操作實踐的知識內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打破了過去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讓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探索合作學習的方法。在小組合作中學生輪流發表自己想法,形成統一觀點;合作分工進行實踐操作、探求結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輔導。這些合作方式都能從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4.正確進行評價

正確的評價對每一位學生都有激勵促進作用,對小組成員的評價我們在課堂評價中通過比較發現以下幾點結論:

(1)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學習過程的評價,要體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理念;

(2)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正視學生的客觀差異,側重於對小組集體的評價;

(3)評價的內容包括小組活動的秩序,組員參與情況,小組彙報水平,合作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

(4)教師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為主,教師要幫助、引導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並尋找改進的辦法。

三、存在問題與努力方向存在問題:

1.理論水平不夠。實驗老師所掌握的理論知識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

2.學生已有學習習慣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影響短時間難以克服;

3.缺乏足夠的研究時間,實驗的老師教學任務繁重,既要搞好實驗,又要趕教學進度;

4.班級人數太多,分小組教學時,各組間的交流機會少;

5.小組合作討論內容是否有價值;因為激烈的討論,打亂了授課計劃,拖延了授課時間完不成教學任務等。

6.學生個體差異體永遠是合作的障礙。安排組長組織合作學習,但少數後進生他們不善於傾聽別的同學發言,不在乎別的同學在説什麼,不願意思考問題,對小組內別的成員產生依賴性,影響自主性的培養。

7.有的教師思想尚未解放,課堂教學未能大膽放手,牽着學生走的現象在教學中時有發生。

8.在課題研究不斷深化和總結的同時,如何提高教師們的理論水平,促進實際教學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後我們依然要認真學習新課標的精神,借鑑各種成功的教學經驗,加大教研力度,鑽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2. 要樹立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的思想,極大地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學習的潛能,發揚每個學生之所長,使每個學生都有發展。

3.要繼續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與交流發揮它的優勢。

4.繼續加強合作學習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研究。由於在合作學習中教師還缺乏一定的教學經驗,我們還處於摸索階段,因此,在下一階段的工作中,通過上網查閲資料,閲讀有關國、內外有關合作學習的經驗材料,提高自己駕馭這種新課堂的能力,並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出教師指導合作學習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總之,我們課題組將繼續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資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礎上,從合作中的每一細小環節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課堂合作學習新方法、新模式。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22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好合作小組學習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轉換角色,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

19世紀早期,美國的一些學者開始研究合作學習並運用於實踐,杜威創辦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就運用了小組合作學習。《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謂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經歷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是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特徵是: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討論中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不同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4-6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性格諸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同組異質、組間同質"的合作學習小組。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參與性、合作性,是一種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方式。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倡導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儘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獨立獲取新知的機會,儘可能多地讓學生體驗嘗試成功、探索與發現的快樂。現在廣大的教師都在嘗試運用這種新的教學理念,但是,許多的教師沒有把小組合作學習用到實處,只侷限於在形式上的模仿,從而導致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無效性。如何更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現就結合平時的聽課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優化組合,準備"合作"

在語文學習中,小組成員的組合要怎樣才能達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進呢?前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斯基將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界定為:由獨立解決問題所決定的實際發展水平與通過成人指導或能力更強的同伴合作解決問題所確定的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在他看來,兒童間的合作活動之所以能夠促進成長是因為年齡相近的兒童間的最近發展區內操作,表現出較單獨活動時更高級的行為。長期以來關於同伴互教活動的研究發現,在學業成績方面,教者與被教者都能從中受益。可見小組合作通常採用異質分組是有着它的科學性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在尊重學生自願的原則下,儘量使各組的成員在性別、性格、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突出它的異質性。每小組由4或6人組成,每個小組中都有優等生(一名或二名)、中等生(二名)、和學困生(一名或二名)組成,讓他們主動參與、互教互學、合作探討。學習小組經過合理、優化地重新組合,由學習小組民主推薦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另外,各組內還設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員、資料員、審核員、彙報員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組間搭配力求做到均衡,無明顯差異,便於公平競爭。並要求各小組的成員相互友愛,坦誠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組內學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動,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二、明確任務,運用"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因為"呈現問題"是合作學習的第一步。然後師生共同梳理、整合問題。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與學生共整合出了三個問題:"藺相如捧着和氏璧撞柱子是真還是假?""藺相如與秦王拼命是真還是假?""藺相如怕廉頗是真還是假?"然後,請同學們自由選擇自己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然後請選擇相同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到指定地點,選出一位臨時組長。這樣,既給了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又給了他們自由的內容選擇和活動的空間,使學生明白如何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時機,體驗"合作"

開展合作學習,要結合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水平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不能濫用。因為並不是所有性質的教學內容都適合合作學習的。例如簡單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學習,快速解決問題;而複雜的知識內容,則需要教師的精講,所以合作內容的確定需要我們每一個教師慎重考慮。一般來説,重點的問題,應多

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重點的問題"指對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關係密切的內容,包括對有關句段的理解,對課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運用語文的規律等。如教學《盧溝橋的獅子》一文時,當學習了文中形態各異的獅子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句式"動物園裏的小猴子真有意思,它們的姿態各不相同,有的……好像……。有的……好像……。還有的……好像……",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比賽,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會想象,最有創造性。小朋友經過合作討論,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想象:"有的小猴子抓耳撓腮,好像在思考什麼問題。有的小猴子眼珠滴溜溜地轉,好像在想怎樣逗遊人開心。還有的小猴子跪在猴媽媽面前,好像是在承認自己的錯誤"。合作性學習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四、適時扶放、充盈"合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是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誘導者和輔導者。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決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簡單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是對學生主體性的進一步的認識過程,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擺正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創新潛能,發揮"主體"作用。而如何擺正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其關鍵就在於教師的"扶"和"放"。

"扶"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深入到小組中去,瞭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適時地考慮學生需要什麼,創設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跳起來"能"摘到果子"。"放"是指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時,針對一些一般性的問題大膽地讓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

社會工作小組合作學習心得體會 篇23

《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

“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新課標理念下的一項重要教學組織形式。我們學校也進行着如火如荼的課堂改革。而且數學教學更適合於小組合作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對本校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從學生整體答卷情況來看學生比較喜歡數學教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但其中也有許多問題,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自己的困惑。根據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以及平常的數學教學我來談談自己的困惑與感受。

困惑之一:我們如何來設置問題以此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也許老師在備課時認為這個問題不錯,但在課堂中學生覺得太難或太簡單,以至於合作交流只是流於形式。比如:點M到點F(4,0)的距離比它到直線l:x+6=0的距離小2。求點M滿足的方程。這道題在理科班學生提出平移點的方法,學生討論的很激烈。但在文科班學生不甚理解,效果很差。“你認為每次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問題價值怎樣?”49%的學生認為有,43%的學生認為有時有。教師應站在“導”的地位上不失時機、巧妙地以變式題組呈現,注重開放性和發散性創設階梯式的“問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合作互動中使學生產生“有梯可上、步步提高”的成功感。所以在選題與設置問題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對課堂合作學習進行預測來設置問題。

困惑之二:如何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表現情況進行評價。

我們的誤區是小組合作教學只注重對小組的評價,忽視了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在課堂上往往採取量化積分的方法對學生所在的小組回答問題及做題情況進行評價加分。剛開始學生可能覺得很新鮮,表現活躍。但時間長了,就有問題。學生對這種評價方法感到厭倦,流露出不太配合的態度。而且對於“你做的很好”“做的真棒!”諸如此類的表揚已經不感冒。老師也慢慢減弱了評價。所以在“你們班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表現情況有評價嗎?”57%的學生選有時有。可見我們的評價制度不健全,對學生個體的好表現沒有強化。教師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應更注重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與傳統教學相比,小組合作教學不僅要評價教學效果,更注重對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不僅要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對合作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人文精神進行評價;不僅要評價小組行為,更注重對學生個體行為進行評價。使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才能讓小組合作教學走向成功。

困惑三: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往往是學習最好的學生來回答問題,如何調動組內每一位學生積極發言。

在“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你經常發表自己的觀點嗎?”29%的學生選擇經常,63%的學生選擇偶爾。也就是説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積極,這些學生在他們那個組表現突出,經常回答問題。而三分之二的學生在小組內不積極,不經常回答問題。我們的小組合作學習只調動了三分之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許他們是學習比較好的學生。那麼這樣就會出現兩極分化,學的好的越來越好,學的差的越來越差,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在課堂中我們也發現組內學習差的學生回答問題次數少,表現也不積極。優差搭配,互幫互助就會促進學習?是否我們在分組時一定要採取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呢?這也是我思考的問題。

在探索的道路上疑惑是難免的,但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的學習還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畢竟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讓我們繼續努力實踐與探索,不斷吸取當代先進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我,以期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4kxy0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