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

17日上午,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岱嶽區政府大樓舉行。報告會採取視頻形式召開,岱嶽區區政中心設主會場,各鄉鎮(街道)、園區設分會場,岱嶽區有關部門和天平街道相關負責人、村幹部代表、村民代表、蘇慶亮女兒在會上分別作報告,從不同角度向大家講述了他們眼中的蘇慶亮。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村民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依靠

蘇慶亮是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原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原黨支部書記,還是全國勞動模範。20xx年7月24日下午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年僅46歲。

1994年,24歲的蘇慶亮同志服從組織安排,毅然放棄天平鄉機關工作,回大陡山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幹部羣眾勵精圖治、艱苦創業,頑強拼搏20xx年,把一個荒山禿嶺、貧窮落後的“荒陡山”“窮陡山”變成了山青水秀、物阜民康的“綠陡山”“金陡山”。蘇慶亮去世後,數以千計的村民和認識他的人都自發悼念、緬懷和追思。

大陡山村村民代表李雲,四年前嫁到大陡山村。李雲在報告會上説,她印象中的蘇慶亮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在大街上見到小孩,他要親熱地逗一逗;路上遇到長輩,他關切地問候一聲。村民也都把他當成自己的依靠,家人生病,孩子上學,婆媳不和,鄰里糾紛,誰有難事都找他,他也都熱情地幫助解決,把羣眾的事情看得比自家事還重。村民霍守平的孫子吃花生嗆了氣管,蘇慶亮知道後,顧不上吃飯,親自把他送到醫院,幫着掛號,和家屬一起守在手術室外,直到孩子脱離危險才離開,臨走還留下了200元錢;村民劉光榮的兒子考上大學,湊不齊學費,找到蘇慶亮想預支點工資,因預支工資不符合規定,蘇慶亮自己掏500元錢塞到她手裏“他是村民的貼心人。”李雲説。

“大陡山人民不會忘記你”

孟廣波是大陡山村“兩委”委員,從小和蘇慶亮一起長大,一起共事20xx年。孟廣波説,1994年蘇慶亮接任村支書時,大陡山村是一個出了名的窮村、亂村。村裏遺留的棘手問題一大堆,村集體負債近5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只有千餘元。

蘇慶亮處事公道,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讓鄉親們儘早富起來。經過一系列挫折和失敗,最終,蘇慶亮摸索出了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發展綠色產業的路子:20xx年開始,用兩年時間,把1800畝荒山變成了“花果山”,變成了全村的“綠色銀行”;20xx年春天,發動13名黨員和幹部集資13萬元,流轉村民10畝地搞起了苗圃;20xx年發展茶園,並註冊“泰山極頂茶”,取得了成功。隨後十幾年裏,蘇慶亮抓住機遇,乘勢而上,進行大規模土地調整,建成綠化苗木基地460畝,有機茶園600畝,建起了茶廠、磚廠、旅遊接待中心、青少年拓展訓練中心等集體經濟實體,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大陡山村成為山東省旅遊特色村。“發展苗圃的時候,他乾脆在地邊搭起窩棚,連續幾個日夜在那裏守護,兩個月體重就瘦了十來斤,換來了5萬元的利潤。蘇慶亮手捧上任以來村裏賺的第一筆錢時,回想幾年來的酸甜苦辣,他放聲大哭了一場。”孟廣波説。

20xx年蘇慶亮離任時,大陡山村集體資產已經超過億元,經營性收入突破500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現在,凡有勞動能力的村民,都安排了合適的工作。不論男女老幼,都享受到了發展成果。“大陡山人民不會忘記你。”孟廣波説。

他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好榜樣

蘇慶亮心裏時刻裝着村民,村民心裏自然也裝着他。有一回,蘇慶亮生病在家,李雲90歲的祖奶奶趙玉珍聽説後,用手絹包着幾個餅乾,踮着小腳,顫顫巍巍地從村西北角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村東北角的蘇慶亮家,拉着他的手説:“孩子,誰生病也不能叫你生病啊,這病要是能替多好哇,俺就替你,讓你好好的,領着全村人過好日子。”一句話,感動得蘇慶亮熱淚盈眶。趙玉珍臨走的時候,還偷偷塞到蘇慶亮枕頭下面帶着體温的50塊錢。

岱嶽區委組織部副部長高明法在報告會上表示,全區、全市發出號召,向蘇慶亮同志學習,稱他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是農村黨支部書記的典範,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記者從報告會上獲悉,岱嶽區印發了《關於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廣泛開展向蘇慶亮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區黨員、幹部向蘇慶亮同志學習,並安排區委宣傳部認真籌備、組建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進一步宣傳和學習他的先進事蹟,17日上午舉行的就是報告團的首場報告會。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2

8月17日,全國勞動模範、泰安市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黨支部原書記蘇慶亮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岱嶽區舉行。

7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泰安市岱嶽區扶貧辦公室副主任、岱嶽區天平街道辦事處大陡山村黨支部原書記蘇慶亮,突發心肌梗塞,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蘇慶亮的一生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兢兢業業、無怨無悔。他本人先後獲得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勞動模範、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山東經濟騰飛“青春立功”活動二等功、山東省綠化獎章、山東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山東省青年五四獎章、山東省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大陡山村也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綠色小康村、全國巾幗示範村、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旅遊特色村、好客山東最美村莊、泰山先鋒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蘇慶亮的一生,始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己任,為了事業兢兢業業、無怨無悔。他雖然已經離開,但他那種一心為公、勤廉為民的政治品格,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的奉獻精神,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為人正派、忠厚善良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社會各界學習和紀念。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3

4月28日,“春風”吹進座無虛席的北京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正在舉行的王家元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上,時代楷模王家元同志的故事一次次打動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一次次迴盪。

上午9點30分,報告團5位成員陸續走上講台。他們中,有王家元工作的好搭檔石均,有靠“三哥”過上好日子的村民胡懷彬,有曾和王家元討價還價的業主周波,也有連續幾年採訪王家元的記者吳曉穎。一個個故事,一點點體會,都讓人深深感動。而每一次感動,都直達心底。

動情之處抹眼淚

孫建民是北京一個社區的基層幹部,他早早來到會場,選了靠前的座位。“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矛盾重重,我就想聽聽,王家元是怎樣做好羣眾工作的。”

孫建民找到了他的答案。

“我發誓:不畏難、不畏險,善始善終,一定要幹出個名堂來!”當王家元激情澎湃地説出這番話,場內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

“那晚最動人的場景,是節目快結束時,上百名村民蜂擁而上,手挽手把王家元接連拋起。那一幕,讓我這個局外人,也感動得熱淚盈眶。”當聽到新華社四川分社記者吳曉穎滿懷深情地回憶,在場觀眾抹起眼淚。

會後,孫建民感慨地對記者説,“王家元為百姓服務真心實意,非常實在。”給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王家元只要發現兩家人“不説話”了,就立刻進行調解疏通,把基層矛盾化解在最細微的階段。

來自北京電力系統的職工李楠,被王家元艱苦奮鬥的精神所鼓舞。“王家元帶領羣眾致富,是紮紮實實地實幹、巧幹、敢闖敢拼。”

報告會結束,觀眾久久不願離開,爭相和王家元合影。一名基層幹部主動向王家元要電話號碼,希望今後好好“取經”。

想説的話太多太多

每位報告團成員的發言時間,被限定在15分鐘。大家都覺得,時間太短,想説的話太多太多。

筠連縣騰達鎮黨委書記石均,第一個走上講台。和王家元十多年來並肩作戰,石均和王家元有過分歧、有過爭執。但老石説,他從心底佩服這個好兄弟。

作為鎮黨委書記,石均對王家元“帶頭人”的引領作用,有着深深的思考。“為什麼有的地方人心渙散、寸步難行,春風村卻能凝心聚力、高歌猛進?這是因為有王家元這樣的精神引領、道德引領、人文引領的好帶頭人。”“為什麼很多地方滿足於小富即安,春風村卻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這是因為有王家元這樣的居安思危、求進思變、胸懷寬廣的好帶頭人。”

即便説着一口“川普”,村民胡懷彬也迫不及待要和大家分享他與“三哥”之間的故事。從每天只能吃兩頓紅薯稀飯到自家僅賣李子就能收入10萬元,“我從心裏感謝三哥,是他領着我找到致富路。”

吳曉穎回憶第一次見到王家元時,他是個“泥人”。那時,村裏正在修建新村聚居點,滿身泥漿的王家元,正帶着村民幹得火熱。此後一次次採訪,吳曉穎每次都有新感受。“對我觸動最深的,是與許多老幼相守的‘空心’村不同,春風村充滿了活力。”變化記錄在採訪本中:村裏第一家農家樂開張了,第一屆品果節開幕了,三塊石新村聚居點建成了,家家門前多了摩托車、小轎車……

讓春風村明天更美好

來北京這幾天,王家元一直沒閒着。白天彩排佈置會場,他帶頭搬桌子擺椅子,晚上將報告稿一次次打磨。20xx年的艱辛歷程,王家元用最質樸的語言帶到報告會現場。

他帶來了自己的夢想和激情。回想村民們高票選舉自己當村主任那天,一邊是村民的期盼,一邊是家人的反對,王家元説,“我是農民的兒子,我深知農民羣眾生活的艱辛,深知他們最迫切的願望,就是要改變落後面貌、發展致富。鄉親們這麼窮,我就是再富,心裏也難受,因為,我是春風人。”

他帶來了自己的實幹和巧幹。修路的時候,他帶頭捐資,和村民一起攀峭壁、喝涼水;發展茶葉產業,他把選擇權交給老百姓,召開壩壩會,讓大家決定幹還是不幹;黨的之後,他創新思路,延伸產業鏈,帶領村子走生態觀光旅遊的路子……

報告會上,王家元將多年的經歷總結為5個字:“闖、幹、巧、實、情”。“‘闖’不是瞎闖,而是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打開思路;‘幹’不是蠻幹,而是艱苦奮鬥,苦幹實幹;‘巧’不是投機取巧,而是因地制宜,科學發展;‘實’就是講求實際,紮紮實實地為羣眾辦實事,為發展求實效;‘情’就是以真情團結羣眾,以真心對待客商,走合作共贏、共同致富的路子。”

站在人民大會堂,王家元把千言萬語凝結成決心:“我將不辜負組織的培養和羣眾的信任,一如既往、勇往直前,帶着我的鄉親們去拼、去闖,讓春風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4

什麼是榜樣?

榜樣是清風,吹動一顆又一棵樹。

榜樣是水流,推動一帆又一帆行舟。

12月3日,中共中央決定,授予張桂梅等7名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12月5日,在昆明至北京CZ3998航班上,張桂梅收到一份來自南航乘務員朱靜怡的信。

信中,朱靜怡對“榜樣”張桂梅説:“智者度己,聖者渡人,您才是真正偉大的人。再多的文字都表達不出我內心對您的敬佩,只能通過您的故事激勵着我,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姐妹們。”

“第一次聽説張老師的事蹟是通過微博,有一個博主講述了張老師和華坪女高的故事,我看了以後十分受觸動,便去搜索了她的相關紀錄片,紀錄片看到一半我就感動得流淚了,從此張老師在我心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朱靜怡説。

“我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飛機客艙裏,張老師的胃不太好,我們乘務員同事及時向她遞上了一杯温開水,並向她致意。”朱靜怡回憶起見到張桂梅的場景,“張老師和我們的交流都很温和謙遜,是一個很温柔的人。”

朱靜怡告訴小編,自己發自內心地敬佩張桂梅,當在自己的航班上遇見張桂梅時,她內心十分激動,但是因為知道張桂梅身體不太好,怕過去説話會打擾到張桂梅休息,便決定寫一封信,等落地後再交給張桂梅。

落地後,朱靜怡親手將信件交到了張桂梅手上説:“張校長您好,我看過關於您的紀錄片,並且被您所深深感動。”

“張校長聽到後,慈祥地拉着我的手,注視着我聽我把話講完。我看到張校長認真的神態,又想到她平時在學校裏的辛勞,不由得有點哽咽地説,‘您一定要保重身體,一定要健健康康!’

“張校長聽完後,緊緊擁抱了我,那一刻,我才感受到她身上的温柔與強大。隨後我和主任乘務長一起,將張校長送至登機口。張校長和我們揮手告別並表達了這一路對我們客艙服務的認可和感謝。”

張桂梅的什麼精神讓一名年輕的乘務員如此敬佩?

朱靜怡説:“張桂梅老師是一個很偉大的人,她拖着生病的身體為大山裏的女孩們創造教育條件,為她們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改變了她們的人生。

張桂梅校長的偉大並不在於她不凡,而恰恰是因為她平凡,她用一生的執着,讓我們見識到平凡的身軀裏,可以藴藏着多麼震撼人心的力量。”

朱靜怡還説,在以後的飛行生涯中,自己也會向張桂梅校長學習,把每一項平凡的工作做好,深入貫徹南航親和精細的服務理念,為公司和民航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機艙裏的一場偶遇,敬意滿滿的一封書信。

這也許就是榜樣的力量,無需多言就能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理想,同時對他人的困境充滿悲憫與同情。

古人常講見賢思齊,希望張桂梅這份榜樣的力量能夠在更多人之間傳遞,鼓舞與感召我們每一個人,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充滿希望,也讓他人因為我們的積極向上而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5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近日,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評價他的突出貢獻和崇高精神,發出了向黃大年同志學習的號召。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廣大知識分子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視與關愛、重託與期待,在全社會引發廣泛共鳴,必將凝聚起愛我中華、共築夢想的磅礴力量。

黃大年同志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家。20__年,他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貢獻力量。8年間,他只爭朝夕、刻苦鑽研,帶領科研團隊勇於創新、頑強攻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部分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夜以繼日、忘我工作,不計得失、甘為人梯,為了國家事業奮鬥至生命最後一息。回顧黃大年同志58歲的生命歷程,始終澎湃着“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愛國之情,踐行着“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的報國之志,在人們心中樹立起一座巍然屹立的精神豐碑。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中國精神,偉大的征程需要偉大的中國力量。黃大年同志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崇高品格激盪人心,為我們砥礪奮進、振興中華提供了寶貴精神力量。以黃大年同志為榜樣,就是要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為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敬業奉獻成為價值追求,讓崇德向善蔚為社會風尚,我們就能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在實現中國夢的新徵程上奮力前行。

時代是人生的舞台,夢想是奮鬥的燈塔。“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這是黃大年的夙願,也是人生的寫照。面對得與失的考量、進與退的抉擇,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畢生奮鬥回答了人生的價值座標應如何定位,標明瞭人生的道路方向該怎樣把握,在產生強烈心靈震撼的同時,更帶來深刻的思想啟示。

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黃大年持續了這種精神血脈,他以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告訴我們,只有把個人前途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把個體奮鬥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昇華自我,寫下俯仰無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國利民的不平凡事業。

哲人有言: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夢想而奮鬥。推動祖國的教育科研事業發展,是黃大年的志向和擔當。從自己做起,從本職崗位做起,交出合格答卷,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和使命。見賢思齊,貴在行動。讓我們學習弘揚黃大年同志的崇高精神,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融入人民創造歷史的偉大奮鬥之中,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進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6

一百多年前,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現代歷史的序幕,也為穿越世紀風雲的青春史詩寫下序篇。五四運動開啟的“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九十年後已經匯成波瀾壯闊的滾滾洪流,注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使之發揚光大,沒有任何力量和困難可以阻擋它前進的步伐。20__年的今天是五四運動90週年紀念日,而這一年,又將是我們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第一年。撫今追昔,在歷史的嶄新階段,中國人民將更高地舉起思想解放和進步的旗幟,繼承”五四”光榮傳統,弘揚“五四”精神,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步伐,奔向更加宏偉的目標

五四運動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的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不僅是一場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而且還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和新文化運動。同時也是現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端,正是在五四運動中,中國青年作為一支新生的社會力量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青年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一代又一代先進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進行了不懈奮鬥,建立了卓越功勛。

五四運動的精神乘着這春風的浪潮隨之湧來。作為一名新世紀的青年,親眼目睹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社會一步一步走向了現代化發展建設的新時代。親身感受到了黨對我們青年的關懷、重視與栽培。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概括地講,就是“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精神”。我們應該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國家的繁榮和富強,前仆後繼,英勇奮鬥,積極進取,勤奮工作。“五四”運動所體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所有中華兒女都應萬分珍視,大力弘揚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五四運動的精神時刻提醒着我們,愛國的思想應該時時記在心中,發揚“五四”精神,與時俱進,樹立遠大的理想和信念,始終堅持正確的前進方向,勇敢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崇高責任,開拓進取,勇於創新,搶抓機遇,應對挑戰。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7

1968年,850名英國福特汽車公司位於達根納姆的工廠女工走上街頭,抗議因性別歧視而產生的不公平的工作待遇,這場罷工很快席捲全英國,最終使英國實現了男女員工的同工同酬。

如果不是《達根納姆》這部電影,誰也不會想到,在英國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也僅僅是在49年前,才將“男女同工同酬”作為一個合理的訴求擺出來。

而在中國,“男女同工同酬”卻早已於1953年就被寫入憲法。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現已九十高齡的全國人大代表申紀蘭,便是這一大事件的推動者。

申紀蘭是誰,相信大多數國民並不陌生,她的人生履歷裏這些亮點足以讓人過目不忘:全國唯一一名連任13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範……

申紀蘭17歲嫁到山西平順縣西溝村時,可是一把幹農活的好手,可是,村裏的風氣卻讓她有些沮喪,“好男走到縣,好女走到院”、“男人上户,女人不上户”就是當年的農村現實,女人在家不是帶娃,就是煮飯,幾乎沒什麼話語權。

雖然現狀讓申紀蘭有些憤懣,但她心裏也暗暗地較着勁,在農業生產中,申紀蘭跟男人一樣擼起袖子拼命幹,22歲那年,由於她在生產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她被村民們選為西溝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意識到,現在終於能説上話了,得為婦女做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第一步,是想辦法讓婦女們下田,好多婦女們在家呆了半輩子,不願意出來。村裏有個膽子小又保守的李二妞,申紀蘭也不嫌煩,直接跟到她家勸她:“你在家窩着,穿的破、吃的差、還常受氣,到合作社勞動,給家裏多分糧,增加了收入,你男人肯定對你好。”終於有一天,李二妞跟着申紀蘭扛着農具下田了,慢慢地,那些天天圍着灶台轉的女人都逐漸跟着申紀蘭走上了地頭。

雖然大多數婦女已經跟男人一樣幹起了農活,但在勞動中得到應有的尊重才是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有一天,撒糞勞作之後,記分員給幹同樣活兒的男勞力都記了10分,女勞力卻只記了4分,申紀蘭當場提出質疑,記分員説,“男的就是比女的強嘛,地裏的哪項技術活兒不是男人乾的呢?”於是就有婦女開始抱怨:“男人一天記10公分,婦女只記5公分,還不如在家裏納鞋底呢!”

慪了一口氣的申紀蘭在接下來的“耙地”活兒中,一定堅持要去做男人們的踩耙工作,顯然,她要跟他們比個高低。整整一天勞作下來,無論男女,都對她耙的地讚不絕口,就這樣,申紀蘭為婦女們贏得了第一個10分!

有了成功的經驗,申紀蘭頓時有了幹勁,她趁熱打鐵,與村裏幾位婦女積極份子一起向社裏提出“男女幹一樣的活兒,應記一樣的工分”,且真刀實槍地跟男人們來了一場實力大比拼,比賽科目有放羊、耙地、站耙、下地間苗等等,不僅在工作強度上不輸男人,而且她們動作更麻利更靈巧,男人們終於服了氣,社務委員會經過認真討論,確定了男女同工同酬這套新的分配方法。

申紀蘭爭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蹟很快就在百姓間傳開了,1953年,《人民日報》以《勞動就是解放,鬥爭才有地位》為題報道了西溝村婦女爭取權益的事蹟,在全國引起轟動,申紀蘭所在的西溝村,以“中國最早實現同工同酬”被載入史冊,“男女同工同酬”也逐漸在全國普及,並在1954年被寫入新中國《憲法》。

1953年,申紀蘭第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被毛主席接見,毛主席高興地握着申紀蘭的手説:“很好,你是農村婦女的帶頭人,婦女是半邊天,你這個頭帶得好。”

當年申紀蘭嫁到西溝村時,那裏的山是石頭山,河是亂石灘,在申紀蘭的影響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西溝村這片貧瘠的土地,現在已經擁有了1.5萬畝的成材林,12萬株經濟林,農村人均收入9800元。

在勞動中獲得解放,在解放中獲得尊嚴。申紀蘭一生都未曾離開勞動,她用自己的一生向中國婦女們傳遞和驗證了勞動的價值。作為唯一一位連續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的代表,申紀蘭不愧為中國人大制度的“見證人”和“活化石”。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8

她叫胡_,今年26歲,文文靜靜,柔弱端莊,清秀可人。

胡_剛剛走進農行大門。她是農業銀行大家庭的新成員,於__年7月25日走上農行__支行金穗分理處櫃員崗位。

小小年紀的胡_,有着特別的人生經歷,職業通道和路徑面臨着多種選擇。

她曾經是一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__年畢業於__師範學院政法學院後,參加湖北省大學生村官考試,以__市第五名的成績錄取,被分配到__市東湖街道長江社區工作。

3年後的__年5月,服務期滿的胡_參加湖北省公務員招錄考試,報考__縣鄉鎮機關,以__縣鄉鎮機關科員崗位筆試第一名的成績名列榜首。胡_完全可以成為新時期新環境下一名令人羨慕的公務員。可是,她毅然放棄了時尚熱門響噹噹的公務員職業,辭謝了向她敞開伸延漫長而又寬廣的從政之道。

震撼,感動。是什麼精神和力量,能夠使胡_對農業銀行如此鍾情?如此情有獨鍾?如此一往情深地深沉熱愛和眷戀?

淡泊、清麗而單純的胡_,心裏有更加美好的理想和夢想,有更加遠大而崇高的目標和追求。宏圖大展,放眼遠望;意念之間,心有靈犀;喜從天降,機遇蒞臨。正是在這個時候,胡_獲悉農行湖北分行面向服務期滿的大學生村官招聘櫃員的信息。農業銀行輝煌壯麗的使命和願景,積極向上的核心價值觀以及相關理念,時時無不叫胡_為之動容,情思萬重。

深情的召喚,山含情,水含笑。家鄉的親人、親友和親情,身邊的同學、同鄉和同伴,都對胡_的未來職場選擇和角色轉換給予鼎力的支持。格外心儀的農行,輕輕傳唱動聽的歌謠:工作、事業、未來,繽紛燦爛,多姿多彩;幸運、如意、憧憬,曲徑通幽,天地洞開。選擇,抉擇,在人生的旅途中,在人生的十路口,在人生定位的座標,在人生又一個新的平台,胡_以最平靜的心態和姿態,瞄準目標,把握方向,自主改變了擇業就職中關鍵的人生航道和軌跡。

更加強烈地感動和震撼!胡_毫不猶豫地立即報考農行湖北分行大學生村官招聘櫃員,並以最佳綜合成績的絕對優勢順利錄取。金穗,昭示金色的田野,豐碩的稻穗和麥穗。農業銀行的金穗,給人奮發的遐想、理想和夢想,給人最濃的真情、激情和深情!心繫農行,情牽萬家。農村的女孩子,農家的女兒,返璞歸真,九九歸一:是啊,農行連接廣大農村、農業和農民,反哺於農,服務“三農”,任重道遠,責無旁貸。

“我愛農業銀行!我愛家鄉的農業銀行!”這是胡_發自心靈真情的呼喚。將全身的心力和智慧,投入到無限熱愛無比眷戀的農行事業!年輕的心,青春的情,在農業銀行的苗圃,在廣闊農村的原野,歡樂地跳蕩,喜悦地碰撞,驕傲地昂揚,自豪地奔放。胡_,彷彿初綻的花朵,給象徵滿園葱鬱馥郁的金穗,傳遞芬芳,帶來馨香。

大行德廣,伴您成長。有着優秀大學生村官和公務員之緣的女大學生櫃員胡_,來到農行__支行金穗分理處報到後,儼然天使般孜孜不倦樂此不疲的中學生,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新起點。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9

3月19日凌晨,福建省南平市官方新聞網站——大武夷新聞網披露,18日傍晚,南平市市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同志出差途中遭遇車禍,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年僅49歲。

據福建南平市政府部門通報,3月18日19時30分許,長深高速建甌小橋服務區B區出口處,一輛小車(閩H00036)撞到護欄,造成車上4名司乘人員1人重傷、2人輕傷。

其中,重傷者為南平市委、常務副市長廖俊波(兼武夷新區黨工委書記),輕傷者為市政府辦工作人員(無生命危險)。經初步瞭解,事發時廖俊波正趕往武夷新區公務,因雨天路滑,小車在服務區出口處發生側滑並撞到防護欄。目前,事故原因調查及善後等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

廖俊波,1968年8月出生,曾任邵武市政府副市長;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南平市人民政府副祕書長、南平市榮華山產業組團管理委員會主任;南平市政和縣委書記;南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福建省南平市委、副市長、黨組成員等職。

這名年僅49歲的優秀幹部曾僅用兩年,就帶領長期位居福建倒數第一的貧困縣迅速攀升至全省前10。20xx年6月,他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並在北京受到的親切會見和表彰。

當時,福建有4名縣委書記受到表彰,除了廖俊波,還有時任泉州市石獅市委書記的張永寧、時任南靖縣委書記的張琳光、還有三明尤溪縣委書記伍斌。距中央推選和表彰全國優秀縣委書記4個月後,四人先後均獲得提拔。

貧困縣、革命老區、經濟發展長期全省倒數第一……20xx年,廖俊波到貼着這樣標籤的政和走馬上任後發現,比交通落後、產業落後更可怕的是,大家信心不足,“甚至認為這地方就該落後。”

政和,如何政通人和?下鄉村、進廠礦、訪社區,調研兩個多月後,廖俊波召開了一場務虛會:全縣近200名“頭頭腦腦”,圍繞政和發展熱烈討論3天。

發展共識有了:緊抓省裏扶貧、高速公路通車等機遇,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致力突破工業、城市、旅遊、迴歸等“四大經濟”。

在縣長黃愛華眼裏頗有“大俠”風範的廖俊波信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縣裏的工業園區從20xx年7月破土動工,3個月完成徵地3600畝,半年後首家企業投產,創造了在傳統農業縣建起省級工業園區的“政和速度”。

“快”的背後是勤。攻堅戰中,廖俊波的口頭禪是“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他每週都到園區檢查督促、現場辦公、協調徵遷。幹部羣眾説,“園區是廖書記用腳步丈量出來的”。黃愛華調侃説,“所以他老得快,1968年出生的人看起來好像是1958年的!”

一系列數據顯示了政和的變化:財政總收入從20xx年的1.6億元增加到20xx年的4.9億元。20xx年,政和縣域經濟發展指數在全省提升35位,上升幅度全省最大;20xx年縣域經濟發展首次進入全省發展十佳。

縣長黃愛華説,以前大家認為最沒有工業基礎的地方,現在建起了省級工業園區。以前省市開會政和人總是最後一個灰溜溜表示“我來學習”,現在也有外地幹部來取經了!

在用人上,廖俊波也努力創造“一線幹部提拔快”的氛圍。20xx年來,政和縣向重點一線選派幹部230多名,選拔任用的幹部七成來自重點一線。廖俊波任職的四年間,該縣未發生黨員領導幹部嚴重違法犯罪案件。

市領導來政和,廖俊波常常中途藉故“開溜”,讓一線幹部有機會和領導“面對面”彙報工作。“就像女兒大了不能留,好乾部要趕快推薦、提拔出去。”他説。

縣委辦的同志説,廖書記對幹事創業充滿激情。他把“肝膽幹事、乾淨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並以行動無聲地感染着大家。深夜,他辦公室的燈常常亮着;週末,他辦公室的門常是開着。他恪守着“能到現場,就不在會場”的工作理念,對信訪、民生等問題,經常深入一線解決。四年多來,雙休日、節假日他幾乎都在政和度過。當中學老師的妻子説:“如果我們兩個人一直當老師,可能更自在。”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0

能成為院士談何容易?沒有真本事和創業精神,以及吃苦和怎麼面對困境的毅力,想都不要想成為,科學界一顆閃耀之星。在袁隆平院士八十壽辰的時候,雖然完成了人生的所有要達到的境界,卻還在老驥伏櫪孜孜不倦追求。國家領導人的祝賀,既是對袁隆平院士的身體關心,也是對知識分子的關懷,更是對科學知識的尊重。

袁隆平院士的才智和科研能力,我們無需置疑。但是我想袁院士身上,還有一層更閃光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那比所有的才華更重要。首先是袁隆平院士心懷祖國和人民,把人民的生活,看得比自己的身體還重要。也因此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奉獻。就是心底這種信念,支持他在科學路上不斷超越。有人曾嘲笑他自找苦吃,何不輕鬆點。袁院士坦然説:“為了大家不餓肚子,我心甘情願吃這個苦。”一句話,能讓我們不從心底感動?第二,能承受失敗打擊,但信心不倒。剛開始研究條件簡陋,尤其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威脅,但上千次的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院士,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就是倒,也要倒在稻田裏。第三,袁隆平院士注重實踐,討厭信口胡來。他有一句經典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他始終堅信真正的權威來自實踐,使他在第一線義無反顧的堅守,鍛造出了戰略性的眼光,科學的光芒四處閃耀。第四,袁院士胸懷寬闊,甘當人梯。他重視培養雜交水稻科研人才,並深邃認為,團結協作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他捐出獎金,設立科研基金。他將實驗材料,毫無保留的分送全國一些科研單,位加速了“三系”雜交稻研究的步伐。由此讓我國雜交水稻界精英輩出,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三十多年來,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且,雜交水稻還被推廣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袁院士只要哪裏有需求,都親自前往指導,並不在意自己是不是科學家。第五,老驥伏櫪永不滿足。儘管袁院士已是高齡,但是在有生之年,他還要實現兩個願望:一是爭取九十歲時,水稻畝產達到一千公斤。第二把雜交水稻推廣到全世界,並已做好準備,幫助其他國家研發雜交水稻。

這都是袁院士才智以外,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自然他獲得多少獎勵,授予多少職位,都是應該的。沒有他的新型雜交水稻研發,中國和世界都將為糧食增產傷透腦筋。袁院士的這些精神,不是他故意作秀給人看的,而是發自內心對國家和人民的愛。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自己,不要説具備袁院士的所有精神品質,就算能擁有其中一項,都算是經典人才了。我們常説沒有國家沒有人民,就沒有我們自己。我們以有強大的國家、強盛的民族而自豪,但是這種自豪怎麼來?就需要我們努力奉獻,不講條件,不講報酬,只要要相信國家這個大家庭,是會給你温暖的就行。讓我們永遠記住並學習,袁隆平院士深邃的對待國家和人民,對待事業的進取精神,馬不停地、只爭朝夕朝前奮鬥,把國家建設的更強大!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1

學習張桂梅同志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她為了不讓一名女孩因貧困失學,堅持家訪11年,遍訪貧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餘萬公里。她長期拖着病體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體,換來女子高中學生學習的好成績。她不遺餘力踐行着“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台上”的諾言,用實際行動鋪就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圓夢之路。多年來她一直住在學生宿舍,和孩子們吃住在一起,陪伴學生學習生活。她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

學習張桂梅同志執着奮鬥、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她心懷大我,對自己近乎苛刻的節儉,卻把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貧困山區教育中。長期義務兼任華坪福利院院長,多方奔走籌集善款,20年來含辛茹苦養育136名孤兒,被孩子們親切稱呼為“媽媽”。她把全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貧困山區的教育和福利事業,在她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

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使命,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要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積極投身教育扶貧,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努力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貢獻力量。

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與決戰決勝脱貧攻堅相結合,與慶祝第36個教師節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及報刊、展板櫥窗等宣傳陣地,線上線下和校內校外聯動,迅速掀起學習張桂梅同志的熱潮。要把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要深入宣傳張桂梅同志先進事蹟,大力弘揚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赤誠情懷,進一步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決戰脱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2

多次學習聆聽劉永坦院士先進事蹟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教授薛名輝説,從劉永坦院士身上,更深刻地理解了“堅守”的意義。正因為堅守祖國海防,長存報國之心,才能讓國之重器屹立於世界;正因為堅守北疆沃土,擔當立德樹人之任,才能讓人才輩出,孕育出作風過硬的“雷達鐵軍”。

哈爾濱理工大學材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鳳鳴説,未來他將帶領團隊在基礎研究中不斷追求卓越、聚焦原始創新,為碳達峯、碳中和提供技術支持。“我要像劉永坦先生那樣紮根龍江,一輩子做好一件事,力爭為科技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我們敬仰先生追求真理、勇攀高峯的科學精神,嚴謹治學、注重誠信的優良學風,甘為人梯、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哈爾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明華表示,作為一名新能源領域的科研工作者,要勇於接過接力棒,瞄準國家“雙碳”目標,為能源可持續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王柳是東北石油大學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剛剛步入科研大門的她,時常被劉永坦院士那句“幹科研,要靜下心來,坐住冷板凳”所激勵。“劉永坦院士的科研精神不斷鼓舞着‘後浪’向前翻湧。我將以劉院士為榜樣,把個人夢想與國家命運結合起來,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青春力量!”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3

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與瞭解,我被滕啟剛同志的事蹟深深打動了,雖然我與這位前輩素未謀面,但他卻與我心目中有擔當的法官模樣那樣一致。作為法院的新人,我也許在業務上不夠熟練,在理論知識上不夠精通,但我有一腔奮勇向上、日夜不息的熱血。為這腔熱血尋找前進方向,還在求索的我,卻看見高處,滕啟剛同志已經在我的目標上豎起了高高的旗幟。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向着這面代表着認真負責、代表着踏實苦幹、代表着無私奉獻的旗幟繼續前進,始終以滕啟剛同志為榜樣奮鬥終身。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4

當我們走在上班的路上,享受着陽光賜予的温暖;當我們手拉孩子,攜着愛人林間漫步;當我們陪伴父母,報答養育之恩之時。這些對荊州鄉紀委書記李夏及李夏的家人來説已經永遠的定格在了搶險救災的路上,李夏的年輕生命,和他未完待續的事業一起,也永遠留在了這個夏天。從此我們黨失去了一個好乾部,孩子失去了寵愛她的爸爸、妻子失去了丈夫、年邁的父母失去了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扼腕而歎。

在他幫扶的貧困户眼中,李夏是一個好乾部,總是像家人看望他們,帶着他們脱貧;在同事眼中,他認真負責,有天然的人民情懷;在家人眼中,他是一個説到做到,重承諾的人,但這一次,關於妻子的生日,關於女兒電話手錶辦卡,恐怕他將永遠無法兑現承諾了......

生命是短暫的,生命更因短暫而無價。年僅33歲的李夏,沒有虛度此生,在羣眾危難時刻毫不退縮、不怕犧牲,用短暫且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新時代紀檢監察幹部忠誠乾淨擔當的優秀品格,用寶貴的生命踐行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實際行動樹立起共產黨員的標杆,以生命之軀揚起了鮮紅的黨旗。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有一種責任叫擔當,有一種情懷叫堅守。“在路上”是李夏的微信暱稱,“初心不因來路迢遙而改變,使命不因風雨坎坷而淡忘”。或許,他一直都為羣眾、為家人忙碌奮鬥在路上。李夏同志告訴我們工作總要有人幹,條件再艱苦,彎下腰去適應;工作再困難,迎上前去拼搏。

李夏同志與我是同齡人,同一年的公務員,孩子也同齡,但他身處基層一線,無論是工作環境還是工作任務,都比我要惡劣得多、繁重得多。李夏同志不懼艱險、奮勇向前,展現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為民情懷,這給剛踏上紀檢監察工作崗位的我上了生動的一課,帶來的是無限的動力。

作為一名年輕的紀檢監察幹部,我要主動向李夏同志對標看齊,時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發展好、維護好羣眾利益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用心用情做好本職工作,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5

什麼是美?

興許你會説是那初春的牡丹,盛夏的荷塘,那紅秋的楓葉,冬至的雪花。但總有人覺得還不夠。這時你又會説,是那深海藍鯨躍出水面的那一刻,是天空雄鷹衝破雲彩的那一剎,是那皓月當空之時墜落的星辰,是北海道上華麗的極光,那確實很美,但卻依舊不是最美。

那到底什麼才稱得上是最美?

其實,這並沒有準確的答案。每從心中都有着自己燭一無二的最美。而我心中的最美,那是寸步難行時勇往直前的倔強;那是挫折坎坷前迎難而上的不畏;那還是窘況之下挺身而出的勇敢;那更是幽深淵中僅存的一絲的曙光。

什麼又是逆行者?

“身如逆流船,心如鐵石堅,望悲成欣喜,至死不怕難”這就是逆行者。“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説了才算”這也是逆行者。“既然天道不公,那我要逆天而行”這更是所謂的逆行者。他們勇敢,不畏懼,他們堅強,不放棄,生活中更是有着許許多多的逆行者,他們平凡卻偉大,普通但堅韌,信念便是他們的行囊。

在當下,有這麼一羣人他們逆天而行,從死神手中帶回了一批又一批人,他們與死神賽跑,受萬眾愛戴,他們就是那最美逆行者。

今年的春節非比尋常,今年的街道更是人跡罕至,這讓人哀悼的命運,這該死的鎖人命的病毒,讓我們在這麼一個熱鬧的時節寸步難行,就當許多人因此而滯留於家中時,這樣一羣人,這麼一羣逆行者,面對疫情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義無反顧選擇逆行,迎難而上,這是因為他們熱愛着自己的職業,有強烈的責任意識。

鍾南山教授,去武漢的照片上了熱搜。他高齡八十四,重任國家衞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他臨危受命,無不讓人敬畏,讓人讚歎!他是最美的逆行者!

但是逆行者還有很多很多,有這麼一羣人頭頂藍白“三級盔”,手拿針藥如兵器,身着白衣戰袍,這麼一羣人廉潔行醫,為黨為民,德藝雙馨,利人利蒼生,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都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萬事開頭難,只要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武漢!加油中國!盼疫情如煙散去,祈盼萬家團圓美滿在此!

在此,向我們最聖潔的天使-----最美逆行者們致敬!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6

1960年罕見的天災人禍,帶來了嚴重的糧食饑荒,袁隆平目睹了嚴酷的現實,他輾轉反側不能安睡。他想起舊社會,人民受統治階級的剝削壓迫,受戰爭的痛苦,缺衣少食,流離失所。今天,人民當家作主,但仍未擺脱飢餓對人們的威脅。他決心努力發揮自己的才智,用學過的專業知識,儘快培育出畝產過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種,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

袁隆平贊成這樣一個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

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數據的分析整理,又經過8年曆經磨難的“過五關”,到1974年配製種子成功,隨着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餘、三個不足”,並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隨着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説:“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

袁隆平,從湖南省偏僻的安江農校裏走來,從一個山村中等農校的青年教師,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名人,登上了“雜交水稻之父”的寶座。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7

洪災發生後,環江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立刻啟動基層黨組織抗洪救災應急機制,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掛任龍巖、馴樂、長美、東興四個鄉鎮黨委第一書記的縣四班領導親赴洪災一線,靠前指揮抗洪救災工作;組織公安、武警、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部門組成的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共90多人,迅速奔赴災情最嚴重的龍巖鄉支持抗災搶險;龍巖鄉黨委成立抗洪搶險突擊隊,奔赴一線指揮和參與救援,使抗洪救災工作順利推進。

7月10日上午,受強降雨影響,中洲河河水快速上漲,淹沒了龍巖街四台區150多户房屋,洶湧的洪水對該片區的用電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危急之下,環江供電局抗洪救災黨員突擊隊12名黨員隊員冒着傾盆大雨衝進洪流中,果斷斷開了龍巖街四公變401開關,確保洪災中不發生觸電事故。龍巖鄉黨政支部和龍巖社區黨員突擊隊40多名隊員,在鄉鎮領導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奔赴各個路口立牌設關卡,拉警戒線,挨家挨户敲門提醒羣眾緊急撤離。由於洪水來勢兇猛,龍巖鄉河堤附近有5户人家來不及轉移,洪水很快將一、二樓淹沒,5户人家只好爬上樓頂呼救,公安、武警、消防等黨員突擊小分隊不顧危險,利用消防車、衝鋒舟、橡皮艇等冒雨衝入洪水中,將受困羣眾轉移到安全地帶。經過黨員突擊隊的奮勇鏖戰,在短短几個小時內一共安全疏散、轉移羣眾420多人,無一人傷亡事故發生。

7月10日下午洪水慢慢退去,各村(社區)第一書記與鄉鎮政府黨支部組織黨員抗洪救災突擊隊,進村入户瞭解統計羣眾受災情況、宣傳上級救災政策措施、安撫受災羣眾情緒、解除羣眾顧慮等。應急、消防、水利、國土等黨員突擊小分隊奔赴各個自然災害隱患點,排查因洪水導致的安全隱患,避免二次災害事故發生。環江供電局黨員突擊隊加強對龍巖街片區的低壓線路和電錶的巡視和檢查,更換被水泡的電錶和開關,順利恢復龍巖街的學校和一百多户羣眾的供電。龍巖黨政支部聯合社區黨員突擊隊發動羣眾開展災後自救清潔行動,聯繫鈎機、運輸車輛對街道、受災民房進行淤泥和垃圾清理運輸,清理了淤泥和垃圾300多噸,疏通了龍巖街所有主要幹道。同時組織人員幫助受災嚴重的好多優超市整理、搶修受洪水浸泡的各類商品,挽回了5萬多元的財產損失。

蘇慶亮先進事蹟學習心得體會 篇18

1月29日,當記者連線汪勇採訪時,電話那頭,他嗓音嘶啞,正在東西湖區某酒店接受隔離觀察。

“23號去了一趟北京,回來後着涼感冒發燒了,一直都沒好。”汪勇説,雖然做了核酸檢測,顯示不是新冠肺炎,但也要嚴格按照政策,接受隔離觀察,不給他人添麻煩。

隔離期間,汪勇十分樂觀,平時除了休息,就是看書學習,或者在抖音分享自己的抗疫故事。他説,估計2月7日就可以回家了,今年過年希望能好好陪一陪家人。

回憶起去年這個時候,汪勇仍然覺得刻骨銘心。

20__年1月24日,除夕夜,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發出的一條“求助信息”,讓他踏上抗疫之路。

此後,汪勇開着私家車,每天工作15個小時,76天累計駕駛5000多公里,護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上下班,還轉運大量救援物資。他對接送過的醫護人員説:“有需求了和我説,我能來接你就一定來接你。”

許下承諾後,善行就像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從一個人做志願者,到成立30人的志願者車隊,辦“志願者餐廳”,再到為醫護人員購買各種生活物資……疫情期間,汪勇不僅成了組局者,也成了醫護人員的“大管家”。

“疫情期間,有時候會面對單筆價值一兩百萬元的捐贈物資,我所能做的,就是以誠待人、以誠待事,讓大家信得過,把每一分錢的物資都送到醫護人員手上。”談到對誠信的認識,汪勇説。

視彼此為“生死之交”

“祝福各位醫護人員20__年平安、健康、幸福美滿。”20__年1月1日零點,汪勇在微信羣中給全國各地馳援金銀潭醫院的醫護人員發送新年祝福。

雖然和這些醫護人員相處時間不長,汪勇卻獲得了他們百分百的信任,將彼此視為“生死之交”。

談到第一天接送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回家時,汪勇坦言:“害怕過,出門前反覆做思想鬥爭,一直跟自己強調説沒事,但當醫護人員坐到後排時,兩條腿還是抖了一天。”

汪勇回憶,當時實在不忍心看醫生護士們每天辛苦堅持,睡在科室的靠椅上不説,還要自己走回家。“我多接一點,哪怕堅持接10天,萬一染上了,我就到醫院去。”

“他們拼命搶救病人,我們拼命護他們周全,這份珍貴的感情難以用言語表達,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汪勇説。

朋友眼中的汪勇,還是一個性格豪爽、做事有原則、充滿正義感的人,就算平時開車在路上碰到一塊大石頭,也會先搬走,再離開。

“我認為對的事情一定要去做,認為錯的事情一定不會認可。”汪勇説,當時也沒想那麼多,就想為醫護人員出點力,想着要是不做,後半生肯定會後悔。

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疫情期間,順豐公司對一批奮勇拼搏、彰顯擔當的優秀員工予以火線提拔,汪勇被破格提升為礄口區分公司經理,日常運營4個網點,管理200多位快遞小哥。

從一線快遞小哥到分公司經理,汪勇不用再大街小巷送快遞,但他説,身上的擔子更重了。

“如果我現在沒有隔離,或許正在和同事們一起忙着保障春節包裹寄遞。”汪勇稱,多地倡導就地過年,年貨快件收寄量增加,要保障好、服務好人們的寄遞需求。

現在除了工作,汪勇還是湖北省志願者協會的理事,經常投身社會公益事業。

當援鄂醫療隊離開之際,汪勇和順豐快遞小哥們一起免費為援鄂醫療隊隊員們寄行李。他還通過自己的號召力以及掌握的各類資源,為受疫情影響的老年人、學生等羣體提供公益服務,比如為武漢市1000户孤殘老人發放1年基本生活物資,為省內4000餘名家庭困難的高中學子提供每年3200元的助學金。

汪勇還計劃着為羅田縣希望國小的學生每人提供一套新校服,目前正在募集資金。“榮譽多了,身上的責任也更大了,未來我將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公益事業中,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汪勇説。

不畏艱險、冒疫奔忙,勇做挺身而出的凡人,汪勇用“誠信”書寫無悔人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4330v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