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旅遊地理心得體會(通用3篇)

旅遊地理心得體會(通用3篇)

旅遊地理心得體會 篇1

4月23日至27日,我有幸在浙江旅遊職業學院參加了為期5天的鄉村休閒旅遊研討班專題學習,整個研討採用集中授課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習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等形式,既重視理性知識、又重視感性強化。五天的學習,使我對發展鄉村休閒旅遊這一新興朝陽產業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又進一步拓展了思路,可謂收穫頗豐,啟示頗多。

旅遊地理心得體會(通用3篇)

五天的培訓學習雖然短暫,但學習的內容卻非常豐富,信息量非常大,針對性非常強,本着求思求索求用的求學態度,本人全力用心地投入整個培訓學習,得到了很多的收穫:一是增加了知識,拓寬了視野。通過幾位資深教授的生動講解,使我對鄉村休閒旅遊的本質內涵、目標定位、發展模式以及新農村建設與之關係等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二是增長了見識,增強了信心。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先後對長興城山溝桃源山莊、水口鄉顧渚村、柯城七裏鄉黃土嶺村的農家樂休閒旅遊業進行了實地考察,特別是感受了黃土嶺村的農家樂發展歷程,徹底打消了我對偏遠鄉鎮發展農家樂的疑慮,進一步形成了對發展本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共識,堅定了發展信心。三是借鑑了經驗,拓寬了思路。在學習和考察中,看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引發了我對本鎮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深層次思考,進一步創新了理念;學到了很多關於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先進經驗和實際可操作的辦法措施,明確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通過此次學習培訓,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所考察之地的鄉村休閒旅遊業的繁榮發展,使我耳目一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何審時度勢,把握先機,先行一步,謀劃發展好今後我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成為了當前我鎮黨委、政府亟需研究的重大課題。結合培訓學習,本人就探索我鎮鄉村休閒旅遊的發展作了幾點思考:

一、現狀分析:

黃沙腰地處烏溪江源頭,是西部的綠色生態屏障,有着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而且素有“野人“傳説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就坐落於此,可謂佔據了“青山、綠水、好空氣”的獨特優勢;保存良好的百年徽式古建築羣——李家大屋和李氏宗祠,為黃沙腰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藴;還有民間“天師舞”、東塢花燈、剪紙藝術等民俗文化和民俗物品收集較全的民俗館,黃沙腰烤薯、臘肉、高山茶、高山雲霧梨等特色農產品以及豐富的農耕文明等資源。這些資源基礎,都為發展鄉村休閒旅遊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目前制約我鎮鄉村休閒旅遊發展的唯一因素就是交通,從遂昌出發到黃沙腰(中巴車)還長達2.5小時,小車為2小時,而且道路彎多嶺高坡長,因為交通條件的落後,現階段而言對旅遊者的吸引力不強。但是隨着遂江公路項目一期工程的確定,將打破長期制約西部發展的第一“瓶頸”,徹底改變西部鄉鎮的交通環境。交通的全面改善,可實現黃沙腰旅遊的全面開發,並與江山江郎山風景區和湖山温泉度假區相呼應,到時黃沙腰區塊完全有理由成為遂昌大旅遊中的腹地,也必將迎來我鎮鄉村休閒旅遊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使得遂昌的旅遊線路更加完善。更重要的是,如果交通問題一旦得以解決,通過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這一平台引領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才能根本上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升級,實現農民真正意義上的轉業增收,實現農村經濟結構模式質的轉變。

二、發展我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初步構想:

我鎮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發展思路為:把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作為在新農村建設中的第一切入點來抓,重點依託我鎮自然生態、田園景觀、人文建築、民俗風情以及特色農業生產活動,探索“吃在農家、住在農家、遊在農家、樂在農家”為核心的“農家樂”鄉村休閒旅遊,走出一條“以農為本、農中有旅、以旅促農、強農興旅”的新路子。通過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帶動,促進自然稟賦、地方人文特色的有效結合,使生態環境得到更好地保護,村容村貌優美舒適,農民素質顯著提高;同時通過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帶動走出傳統農業、擺脱傳統農業,使之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新的經濟增長點,真正惠及農民。為此,下步在全盤籌劃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的過程中,重點圍繞“推進四項舉措,抓好四個結合”的工作措施,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辦出特色。

1、推進四項舉措。

一是規劃先行,合理定位。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和“先發展、後規範,先服務、後管理”的要求,把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規劃放到全鎮整體發展的大系統去思考定位,充分挖掘資源優勢,把自身原有的條件塑造成亮點、賣點,把自然、人文、社會三大資源組合起來,做好編制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建設的重點放在具體的鄉村旅遊點上,明確本地資源結構、優勢、特色、重點開發項目、相關配套、環境保護等等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預測、描繪,然後按長、中、近期分步實施。把有條件發展鄉村休閒旅遊的規劃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然後積極指導和引導具有一定基礎和特色的村(點)開展農家樂休閒旅遊,在規劃引導、項目引導、政策引導的基礎上,做好結合和創新的文章。依託九龍山的生態資源和李家大屋的古建築文化,着重在黃沙腰村和楊茂源村探索一批農家樂示範點,以點帶面,然後輻射全鎮。

二是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認真研究《遂昌縣鄉村旅遊總體規劃》,建立鄉村休閒旅遊發展領導小組,落實專人負責,把興辦鄉村休閒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切實加強對鄉村休閒旅遊發展工作的領導。

三是引導宣傳,形成合力。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對於我鎮農民而言,還是個陌生而全新的產業,他們還沒意識到這一旅遊產業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改善農村面貌等方面帶來的實惠和好處。因此,正確的引導和廣泛的宣傳尤為重要。一方面通過信息欄、標語、座談、組織實地參觀等形式進行宣傳引導,激發農民的積極性、參與性和主體意識,積極培養領軍人物。另一方面積極挖掘資源文化特色,加強對外宣傳推介,擴大影響,積極營造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的軟環境。

四是整合資源,重點扶持。研究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扶持政策,將幹部幫扶資金、欠發達奔小康扶貧資金、政府財力等資金進行整合,重點傾斜。鼓勵有條件積極性高的村或農民進行農家樂休閒旅遊開發,對開發特色旅遊產品的重點企業給予大力扶持,以此拉動村、企業、農民投資旅遊業的積極性,促進加快鄉村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的發展。

2、抓好四個結合。

一是把加大生態建設步伐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牢牢把握生態文明建設這個強大推進器,立足於環境保護與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堅持建設與整治並重,保護與節約並舉,突出原生態自然環境特色。探索生態公益林建設及管理新機制,嚴格林木限伐,進一步做好封山育林和植樹造林工作,加強林政管理,積極發展庭院林業,開展生態文明村、生態文明户和生態文明建設標兵等創建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全面開展生態宣傳,弘揚生態文化,增強農民對生態保護的責任感;大力推廣應用沼氣、太陽能等新能源,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全力引導農民形成良好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觀念;深化綠色殯葬,減少青山墓地。以此規劃、保護和利用好我鎮的自然生態環境,為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發展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保障。

二是把推進農業產業化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圍繞竹、茶、高山蔬菜、烤薯等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實現由單一的種植結構向綜合農業轉變,延長產業鏈,全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實現農業資源向旅遊資源的轉化。培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的組織化、規模化和商品化程度。做大做強以東塢為中心的高山生態茶葉基地和以大洞源為中心的高山蔬菜示範基地,做精做深特色農產品烤薯的系列化、多樣化加工,為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提供產業支撐,同時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為今後集觀光、採摘、參與農事為一體的農家樂旅遊打下基礎。

三是把村莊整治、示範村創建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在實施村莊整治、示範村創建時,着重把農家樂休閒旅遊發展的所需元素與之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在整治“髒、亂、差”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強化整合,重點傾斜,佈局好建設好重點村房屋、道路、水、電、通訊、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把農家樂休閒旅遊的特色、功能得以體現,儘量突出差異性,堅持個性化發展,以呈現“古、俗、土、淳、秀等特點。這樣不但可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村莊面貌和品質,還可以通過改善設施條件達到築巢引鳳的效果,進一步拓展旅遊的休閒和體驗功能。

四是把挖掘特色民俗文化與發展農家樂休閒旅遊業相結合。民俗文化是鄉村休閒旅遊的靈魂和精髓,着力在提高鄉村休閒旅遊文化品位上下工夫,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田園文化、飲食文化等特色文化。保護和利用好黃沙腰村古建築羣,進一步挖掘其文化內涵;加大對民俗館的管理,提升其檔次水平;傳承保護好“天師舞”、剪紙、花燈等民間非物質遺產,同時將這些文化項目揉合到農家樂休閒旅遊中去,突出文化特色的參與性、娛樂性、互動性,做到進入一個村莊,就能瞭解一方風情,感受一份愉悦,體驗一種文化。

旅遊地理心得體會 篇2

本學期我兼擔任的是七年級級5個班的地理教學工作,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後的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主要經驗和收穫

1、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

在地理教學中要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狀態,經過認真的分析、思考,才能體會教材中藴含的知識,產生探索地理世界的興趣,理解所學的地理知識,獲得相應的能力。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願望,鼓勵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指導他們學會適宜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學時儘量採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激發學生興趣。

重視學生的心理特徵研究,瞭解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從實際出發進行教育。同時注意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針對他們的具體情況給予了耐心幫助,鼓勵他們通過一系列的探索活動去發現結論,如地理名稱、概念、事實、原理等,使他們基本達到教學要求。對學

有餘力的學生,採取研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培養他們的創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積極創設學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參加學習過程,並且注意將知識內化為不同的層次,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取得成功。同時,鼓勵學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種假設和預見,充分尊重他們的思想觀點,使學生敢想敢幹,富有創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學要以讀圖、分析為基礎。引導學生聯繫身邊的實際進行分析,能夠使學生對地理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通過一學期教學,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2、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掌握知識的多少已經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學中注重方法的傳授。地理概念和規律是地理知識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關注地理現象,引導其從現象的觀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學習地理規律。既而對規律的發現過程產生興趣,避免靠單純機械記憶的方式學習地理,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能

力,對重點的概念和規律要使學生學的更好一些,並且充分發揮他們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方面的作用。但是,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要求其過高過急。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繫。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如氣温在冬夏季節的分佈規律,降水的分佈,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4、應通過讀圖、學生練習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必要的講解。做練習時,要求學生弄清地理事實,獨立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並能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

5、考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在重視考試的同時也要形成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而不是僅停留在成績上。

6、適當課後作業幫助知識鞏固。大多數學生能夠及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但也存在個別學生作業完成不及時質量不高甚至拖沓的情

況。今後應注重思想教育,加強輔導,端正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

二、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一節課下來,總覺得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內容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以後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

3、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4、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總之,我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

20xx年x月x日

旅遊地理心得體會 篇3

南望山南坡,北埡口南側,地質大學北區西南角公路拐角處,地質大學北門南望山汽車站構造地質學習

學會掌握使用地質羅盤儀和錘子的方法;掌握測量巖層產狀的方法,並學會認識簡單的地層,褶皺,斷層,及其他地質現象,定點描述,勾畫地質界線,做地質剖面圖;辨認不同的巖石,觀察其特徵;學會用穿越法和追蹤法測繪地質界線或斷層。從而使我們對工程地質勘探方法有一個較為感性的認識,為今後地質、巖土方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聯繫實際,為今後的專業的學習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上7:30我們從學校出發,到達南望山南坡後,首先,學習和練習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測量走向: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稜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將一起上蓋開啟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並且垂直於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為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為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後,老師帶我們對南望山上的一些巖石進行辨認,並對南望山的地質進行講解。

研究區位於大別山南緣,江漢平原北東緣。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區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個低山丘組成,呈近東西向斷續展布,與東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低山坡角較緩,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為喻家山(149.4米),最低窪處為東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見有基巖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間凹地多為近代殘坡積物堆積。研究區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為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區內地下水賦存在碳酸鹽巖類含水層及碎屑巖裂隙水含水層中,富水性極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蓋。在巖石破碎、斷裂發育,巖溶發育處,巖溶水及裂隙水明顯富集。區內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為重碳酸鹽類地下水,屬低礦化度淡水,水質較好。

研究區的地層跨及秦嶺、揚子兩個一級地層區,第四紀堆積物分佈最廣,佔總面積80%以上,基巖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峯山、獅子山等低山處有出露,主要為志留系粉砂巖、泥盆系石英砂巖、石炭系灰巖、白雲質灰巖、二疊系硅質巖等。志留系頁巖常組成背斜核部,背斜兩翼依次為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不同時代巖層。

研究區由於受到第四系覆蓋、河湖眾多及構造因素的影響,使地層出露不全,僅出露有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下二疊統孤峯組,(P1g)以及第四系沉積物(Q),石炭系地層未見地表出露。

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部為灰褐色厚層狀中粒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粉砂巖(圖1);中部為一套棕黃色中厚層狀一厚層狀雜砂巖夾粉砂質頁巖,局部含磷結核;下部為黃綠色粉砂質頁巖、頁巖、泥質粉砂巖。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上部為灰白色厚層狀純石英砂巖,偶夾白色粘土層;下部為灰白色厚層一巨厚層狀中細粒石英質礫巖、含礫石英砂巖,礫石為脈石英。與下伏中志留統墳頭組(S2f)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接觸面上可見鐵鋁質古風化殼。石炭系未見出露。下二疊統孤峯組(P1g):上部為灰色薄層一厚層狀硅質巖(圖2);下部為灰黑色厚層狀瘤狀灰巖,白雲質灰巖,與下伏地層接觸關係被覆蓋。第四系(Q)全新統為沖積、湖積、湖沖積層及坡殘積成因的礫石、砂粘土等。3、構造

研究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於揚子板塊北緣,襄樊-廣濟斷裂南部,主要受控於燕山期構造運動,發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線型褶皺,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其中,褶皺在本區占主導地位,並對其它構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體構造線近東西向,在南北向主應力作用下,還發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級的構造形跡。區內現代構造運動呈緩慢下降趨勢,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定地區。

磨山向斜:位於磨山113.9-116.4高地。這是本區發育較為完整的、軸跡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開闊向斜。該向斜核部地層由上泥盆統五通組含礫石英砂巖、石英砂巖所組成,構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實例。向斜兩翼地層由中志留統墳頭組泥質頁巖、粉砂巖、砂巖組成。巖層相向傾斜,北翼產狀為17030~40,南翼產狀為10~2030~50。近核部巖層傾角變緩,一般在15~20;轉折端圓滑開闊,軸面近直立;樞紐在東西兩端仰起,在區域上長20公里,寬0.81公里,屬於直立傾伏型褶皺。大李村背斜:位於磨山一風箏山之間,與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統墳頭組砂頁巖組成,北翼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統五通組、石炭系、下二疊統孤峯組組成,地層發生倒轉,向北傾斜,傾角70左右。區域上長40公里,區內寬2公里,由於覆蓋區影響,褶皺形態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據核部寬度和兩翼產狀變化,可以判定該背斜應為一轉折端寬緩的倒轉箱狀背斜。園林學校向斜:位於風箏山一喻家山之間,為大李村背斜相鄰褶皺。核部被第四系覆蓋,北翼與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統五通組、下二疊統孤峯組、中志留統墳頭組,產狀為350~1040~80,延伸長40公里,西至長江大橋。寬度小,表現為箱狀向斜。

本區斷層主要是基於褶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分為近東西向的縱斷層和近南北向的橫(斜)斷層。斷層規模相對較小,平面上延伸不長,如地大水塔斷層。縱斷層組:已觀察到的縱斷層有磨山、風箏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條,它們規模大小不一,走向近東西。標誌為地層缺失、產狀突變、巖石破裂、摩擦鏡面和階步發育等,並常被橫(斜)斷層切錯。斷層面均較陡立,微向北傾斜,斷面擦痕多組,屬多次活動斷層性質。橫(斜)斷層組:野外觀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標誌有地層沿走向被切錯、切割縱斷層、破碎帶、向斜核部寬窄突變等。斷層面較陡,傾向或東或西。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校區至磨山一帶為構造剝蝕地形,由南至北分佈有三條走向近東向的山脊。南側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峯分別為139米、149.5米。中間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風箏山及團山。北為磨山,主峯高116.4米。山脊之間為高程24-58米的崗狀平原。該區在2億多年前沉積了一套礫巖、砂巖、頁巖、灰巖及硅質巖。由於受到中晚三疊世後期印支-燕山運動的影響,產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強烈擠壓作用,從而使三疊系至志留系發生了顯著的縮短,形成強烈褶皺。褶皺軸跡方向近東西,並伴生有走向近東西的斷層和其它方向的斷層,從而墊定了走向東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巒地形。據對武漢地區地貌發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見比高10~100米的山樑,為早第三紀末喜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夷平面(準平原化)。本區在喜山運動時期,地殼強烈上升,遭受剝蝕,早更新世早期,地殼下降,大雲夢澤形成。末期地殼又上升,剝蝕形成了雲夢期夷平面。地形除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外,也強烈反映出差異風化剝蝕的特點,即坡度與巖性相關,抗風化力強的石英質礫巖、砂巖構成山包或山丘;灰巖、頁巖侵蝕成溝谷或地窪地帶。基巖面上的疏鬆沉積物多為坡殘積物,呈深紅色網紋紅土、褐紅色砂土、褐黃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礫。低窪處為紅灰色、黃灰色粘土、亞粘土。接下來我們到了南望山埡口。在這裏我們對道路兩側的巖層進行測量。最後,我們還來到了最後的南望山北門汽車站處,這邊我們主要聽老師的講解並觀看了斷層。

野外測量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測量,知道了巖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繫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為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通過實習,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後衷心感謝陳洪江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3jmk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