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精選5篇)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精選5篇)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 篇1

經過這麼多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摸索,總結過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經過試用,總覺得沒有哪一種教學方法有合作學習這種方法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之一。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某一個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型學習。它既有助於培養學生合作的精神、團隊的意識和集體的觀念,又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還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的教學不足,從而真正實現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因而如何在教學中組織學生的合作學習,成為我們教師必須研究的重大課題。我們通過對國中語文新教材三年的教學實踐,整理了幾個自認為較有心得的合作學習的案例片段,以求同行們的批評與指正。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精選5篇)

[案例1]

《走進中秋》是七年級的語文綜合活動課,以綜合學習為主,結合寫作和口語交際。通過這次活動,使學生懂得利用圖書館和互聯網獲取資料,瞭解中秋節,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傳統文化的意識。

步驟一:把學生分為三組,"中秋節來歷"學習小組、"中秋節習俗"學習小組和"中秋節詩詞歌賦"學習小組。

步驟二:經過一個月的資料蒐集,各個小組展示成果(製作成課件,並有專人解説)。

步驟三:重新分四人小組,選取小組成員感興趣的內容製作手抄報,一人任版面設計,一人負責繪畫,一人選材料,一人抄寫。

步驟四:舉辦《中秋知識擂台賽》,設立了小組合作必答題和寫作題,小組合作必答題中有“第一發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補充、答題過程中小組分工明確,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寫作題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規則”。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學會了獲取資料的方法、分門別類整理資料的方法,還體會了分工、合作的樂趣。

[案例2]

《父母的心》是八年級(上)的課文,屬略讀課文,通過本文的教學,要求學生能梳理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表達的摯愛親情。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本單元中的三篇表現親情的文章,已初步掌握分析文章思想感情、體會語言特色的方法,所以,這篇課文適合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一課時內完成。

教學前,教師先佈置學生查找文章的背景資料,獨立閲讀課文,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從文章的結構、思想感情、語言特色等方面設計自認為最重要的五個題目,並做好解答。

第一步驟: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自己事先設計好的題目與答案:題目設計是否合理、明確;答案是否正確;去掉重複的問題並做整理。教師巡視、指點後表揚問題設計較好的小組。這是本節課內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

第二步驟:讓問題設計較好的幾小組向其他組發起挑戰(向他們提問自己小組討論整理的問題),挑戰組可指定應戰組內任何一位同學回答問題,應戰同學如遇到難題,可先向組內成員求助,如不成功,可再向其他組求助。教師在旁適時點撥、點評。這是班級內各小組之間的合作及小組成員之間的進一步合作。

最後,評選最佳挑戰組、最佳應戰組和最佳援助者。這樣,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合作探究,既培養了提問意識和能力,又彌補了個人考慮問題不全面、不透徹的不足,使困難、中、優三類學生各有所獲,且興趣盎然。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不懂得如何組織學生的合作學習,以為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分組討論,所以在課堂上特別是有“花架子之嫌”的“千錘百煉”的公開課上,為了體現合作學習的理念,動不動就互動式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一兩分鐘後,讓小組代表發表意見(有時還是安排的),外加“聲、光、電”,真是一堂“上上下下”都滿意的課。不敢苟同,我只能在私下裏自己認為,這種“合作學習”實在沒什麼成效。似乎是最近才明白,其實這種一兩分鐘的討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小組內應該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位學生都要被指定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組織者、檢查者、記錄者、協調者、報告者等,而且應該輪流擔任,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再如,學生在討論前一定要有獨立思考,否則,就容易出現“搭便車”的情況,從而無法達到通過合作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目標。

通過對以上幾個案例的分析,我們認為,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我們必須考慮到如何使每個學生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否則,合作將流於形式;我們還應要求小組對於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小組合作中得到提高;合作結束後還應對合作的成效進行評估,才能促使學生去尋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徑。

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與參與是分不開的,在此,教師不是更清閒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重點是如何精心設計合作學習,從學生分析、目標設置、任務選擇、策略匹配、教學過程展開與評估等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合作學習能始終卓有成效,僅僅依靠教師事先的設計是遠遠不夠的。在開展合作學習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意外的問題發生,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往往會阻礙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因此,除了事先宣佈合作規則外,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必須對各個小組的合作學習進行現場的觀察和介入,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指導。比如説:

1、小組活動開展得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

2、對小組的任務還不清楚時,教師要有耐心,向學生反覆説明任務的內容及操作程序。

3、小組討論的聲音過大,教師可以抽取小組中的一人做噪音監督員,或讓這組學生的位置互相移近一點。如果小組討論接下來聲音小多了,教師應及時返回去表揚。

4、小組活動出現問題時,教師應及時進行干預和指導。雖然小組出現問題的原因和方式都不會相同,但教師如果事先在準備階段做出問題預測,並採取一些措施,也能避免臨時的手忙腳亂。

5、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教師應檢驗他們是否正確完成了任務。如果是真正完成了任務,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備用活動: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或可以自由活動,前提是不影響他人。

6、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或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 篇2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提出

合作學習在20世紀70年代興起於美國,並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一些中國小積極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踐,有效地推動了中國小語文教學領域的改革。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它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以學習目標和任務為導向,以設疑、常識、引導、體驗、比較、探究為基本方式,講求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有機結合。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小組學習這一形式,減輕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能獲得較好的學習成效,並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提供幫助。

小組合作學習體現了現代教育理念。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以人為本,弘揚人的主體性,主張通過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主動參與,培養其自主意識、自主能力和自主習慣,使其成為一個具有主體性人格的人。小組合作學習可使每個學生平等地參與學習,並有充分的發言和表現自己的機會。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合作學習可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

教育學生學會共同生活是當今世界教育的重要課題。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的學習目標將小組成員的個人利益與小組的集體利益緊緊地聯繫起來。為了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分工協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使小組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和諧的氛圍中。小組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生對他人的瞭解和對相互依存的認識;小組成員之間的關係體現了現代社會需要的團隊合作精神。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認為,學習是學生與教師以及學生與學生的共同活動,學習活動的目的不僅是掌握知識與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關係。小組合作學習以學習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以團體成績為基本評價依據,因而,合作與交往能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推動因素。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變化,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和促進者,有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因此,小組合作學習能改變以往課堂上的“教師講——學生聽”和“教師問——學生答”這種單一和單向的刻板教學方式為學生間互動、師生間互動的多元和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

目前,國中語文合作學習的開展並不普遍。雖然素質教育已全面推行,但實際課堂教學中“講授——接受”的傳承式教學仍是主流,仍然存在“重知識講授,輕能力培養”的傾向,應試教育仍占主導地位。雖然“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很早就被廣大教師所認同,但實際教學中還遠未做到。學生在學習中缺乏自主性,更談不上創造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文中指出:“教育既有培養創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壓抑創造精神的力量。”實際上我們在第二方面做得較多。為追求步調一致,教師包得過多,統得太死,壓制了孩子的自主性,忽視了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事實上,語言教學的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掌握語言的交際能力。因此,必須改革過去師講生聽、以教師為主的雙邊信息交流方式,構建以學生為核心、多邊多向的互動交流體制,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素質教育中實踐與創新的要求。我認為,國中語文教學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參與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我在教學實踐中注意結合國中學生的特點和語文學科的特點,採用了異質就近組合和任務驅動組合的形式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

1.異質就近組合

異質就近組合就是按班級正常的座次,將座位鄰近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組4人左右。這種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需將學生分出層次,可減少學生相互交流中的心理障礙,且課堂上無需重新調整座次,操作比較簡便。這種“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組合,也便於開展合作學習的組間競賽,對國中低年級的學生更為適宜。

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自主學習不同於傳統教學中的小組討論和分組議論。一般情況下,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活動是隨機的、鬆散的,而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學習則是在共同學習目標下進行的有一定聚合力的自主的學習活動。因此,為達到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使合作學習小組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教師在班級開展合作學習前,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合作學習的知識輔導和技能訓練。開始實施時,教師還要示範性地與學習小組一起制定合理的、共同的合作目標,安排恰當的、明確的合作任務。合作學習小組的組長可由學生自己採用輪換制產生,使小組的每個成員都有鍛鍊的機會。

異質就近組合的合作自主學習的活動可以在在課前、課中和課後與課堂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課前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可以是預習課文、查閲詞典,也可以是思考問題和提出質疑等。與一般的課前預習有所不同的是,教師經常提出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學習要求。比如,讓學生先通過獨立預習找出學習的難點,然後在學習小組內進行討論,小組成員之間互幫互學;也可在預習時要求學習小組完成一些課前任務,比如,預習《中國石拱橋》時,讓小組成員在實地觀察的基礎上,整理和歸納有關橋的種類和形狀等。教師還可安排“課前三分鐘發言”活動,每次確定一個內容,讓小組成員在組員個人準備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加工,課堂上採用小組推選代表演講、教師指定發言或學生自由發言等形式進行交流。這些教學活動既能營造課前合作學習的氛圍,又能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應自然融入課堂教學設計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於小組交流的語境或情境,引導學生在小組活動中發散性地、創造性地思維。例如,教學《中國石拱橋》時,教師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拿來較厚的紙共同搭出不同形狀的橋,學生從中不僅理解了“拱形”的意思,還比較出了“拱形橋”承受力較大的優點;還可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趙州橋的形狀,並陳述自己為什麼這樣畫的理由,由此,學生理解了“各有”的意思,也為進一步體會石拱橋的優點提供了直觀和體驗。又如,教學《沁園春•雪》時,教師運用激昂的語言引導學生“來到”袁家溝,並讓學生都感覺自己就是當時正在眺望北方雪景的毛澤東,根據詩歌內容想象所望景色,讓每個學生都按照自己的思想方式,感情和性格特點去感受作品,再通過組內、組間交流,準確全面地把握詞作所傳達的豐富感情。再如,教學《最後一課》時,教師可要求學習小組圍繞“誰是小説的主人公”展開討論和交流。小組活動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還應認真觀察各小組的學習活動情況,積極啟發和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比如,舉行查字典比賽、成語接龍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和問題搶答競賽等,以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評價各小組的團體成績,並將其作為小組成員個人成績的組成部分。

教師還應注意指導課後的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例如佈置小組組員間的詞語聽寫、課文朗讀與背誦,進行課文內容複述的練習和檢查書面作業等。教師既要鼓勵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又要了解小組合作學習對每個學生的實際幫助,並及時根據反饋信息指導各小組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

2.任務驅動組合

任務驅動組合是指圍繞一項具體的學習任務或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按興趣和愛好自主進行的合作學習組合。任務驅動組合學習一般以2~6人為一組。這類組合一般是同質組合,小組成員之間的個性差異較小,小組成員在共同的學習目標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

任務驅動組合學習的目標可由教師提出,也可由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後自主設定,允許各小組的學習任務在難度上有所差異,小組學習的時間上可有一定的靈活性。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在教學時,教師可讓小組學生共同討論,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整理出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並指出其優劣,討論交流後,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努力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教師還可根據教材內容特點,開展任務研究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比如,教學“不要寫錯別字”後,開展找錯別字活動,要求學生到自己的日記本、作文本上找錯別字,到報紙、雜誌上找錯別字等;教學“正確使用字典和詞典”後,開展查字、詞典比賽,要求學生製作詞語卡片等;教學説明文時,要求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研究教室裏的盆栽枯萎的原因,運用學過的説明文寫作知識寫一篇介紹植物的説明文。為了完成小組任務,小組成員利用課外時間分頭查閲資料和互相討論,這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應用語文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小組交流時,教師要發揮好導學的作用,並要適時地引進競爭機制,對學生及時進行激勵性評價。

這種以任務為載體的小組合作學習為學生制定了柔性的學習目標,創設了開放的學習環境,較好體現了因材施教、主動發展的教學原則。在合作學習活動中,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師生一道探討,形成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

現代教育強調學生的經歷、經驗和體驗。國中語文教學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讓每一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激發興趣,在積極交往中學會合作,在成功體驗中享受學習。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 篇3

近一年的課題研究,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對語文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一、明確了探究教學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學生之間相互協助、師生之間共同探討學習知識的學習方法,它改變了學生以往單調、枯燥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從而增進了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際關係,也有利於學生髮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時,由於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相應發生了改變,這就使得教師在吸收新知,課堂教學的設計上均會投入相當多的心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從而真正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的目標。教師也由於小組互動的機會能多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方式,並能以學生的角度來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進而縮短了師生在課堂上的距離。

二、瞭解了探究教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與老師的引導和參與是分不開的。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係逐漸變成了“指導-參與”的關係。在此,教師不是清閒了,而是擔負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責。教師要充當“管理者”、“促進者”、“諮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這些角色具體表現為:

1、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初期,學生中可能會出現二種情況:閒聊(與課題不相干的交談);冷場。此時老師要合理地進行組織、調控,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剛開頭就夭折,或者使小組學習流於形式。

2、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或討論一時受阻時,教師應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或為小組討論提供及時的點撥,使小組討論順利開展。

3、小組活動開展得順利時,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表揚。當小組提前完成任務時,教師應檢驗他們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務。如果確實完成了,教師可以開展一些備用活動:幫助其他組完成任務等。

三、小組成員的組成有了更科學的分配

合作學習一般採用異質分組,即小組內各成員間形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方面的差異。合作學習小組通常由4人組成,其中一名是優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這樣異質分組的最大好處在於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人的智能、個性、才幹是多樣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賞別人,讓每個人的價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才能發揮出團隊學習的最大成效。由於每個小組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保證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創造了條件。

但異質分組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低分生由於不能高質量的參與而變的消極,聰明愛炫耀的學生也是消極的,因為他們認為同伴太差而不想總是給同伴解釋。如果有時能根據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的不同適當進行一些同質分組,學生的合作效果會更好。比如學習任務較開放,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結論,這時就可採用同質分組,這樣更利於發揮積極性,更利於交流。

四、掌握了探究教學在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時機

小組合作學習不是專用來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它應該用於解決知識的難點。對有疑難的問題,本課的重難點,教師在作一適當引導後,讓學生去合作、探索,運用集體的智慧去攻克難關。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證。

1、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此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的合作,培養同學間團結協作的精神。

2、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多用在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處。這時運用集體的智慧,全班同學都積極行動起來,以好帶差,在討論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就能體驗成功的喜悦。

此外,在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也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

五、明確了探究教學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不能停留在形式上

近來,在幾乎所有的課堂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小組討論式的合作學習,但有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師一宣佈小組討論,前後四人馬上聚在一起,滿教室嗡嗡聲,小組裏每個人都在動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説什麼。幾分鐘後,老師一喊“停”,學生立即安靜下來。這種幾分鐘的討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不能想當然地認為,組建了合作小組後,學生圍坐在一起,進行簡單的議論,就會出現合作的效應。小組合作還需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小組內應該有分工:領導者、記錄者、聯絡者、檢查者等,而且應該輪流擔任,增進角色的互賴性,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2、關注每個學生的有效參與

小組合作學習不允許任何學生遊離於集體活動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都是不行的。同學之間的積極的相互依賴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啟發中共同學習,而不是消極地依靠某個學生或某一部分學生解決全組問題,而另一些人在小組掩護下逃避責任。為了使每位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説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決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演變成“好學生講,差學生聽”的小組模式。

六、瞭解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環,與傳統教學不同,小組合作學習評價呈現出多種途徑。從評價內容看,有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其中以過程評價為主,主要評價小組合作水平,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及參與程度,以評價形式看,有自我評價與同伴評價,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小組自評與組間互評。從評價功能看,主要有導向功能:通過評價引導學生的探究行為在科學、正確的軌道上進行,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小組合作活動中;激勵功能:通過評價,肯定和鼓勵被評價者,使其充分發揮創造潛能和合作積極性。教師評價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引導着、激勵着每一位學生。

自課題探究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運用合作學習,我將繼續邊實踐邊思考。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 篇4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法之一,這是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有獨立學習和競爭學習所沒有的優點。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增強學習主動性和責任感,增強協同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集體的熱愛,改善學生對學校、同伴、自己和學習的看法,提高發散思維能力,也能為教師提供更多的觀察和評價學生學習的機會。因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應用是很有必要的。如何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呢?

一、營造氛圍是前提

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學習態度,一種生活態度。合作學習並不意味着學生不需要獨立學習和競爭,而是讓學生把相互幫助作為目標,把他人當作合作對象。首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好處。在與別人的思維與觀點的碰撞中能學到更多知識,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在合作中能學會如何交朋友以及如何與不同的人羣交往;能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能使學習變得更加生趣盎然。其次教師既是組織者,也要“蹲下身”,有時不妨把自己當作普通一生參與討論,營造和諧寬鬆合作的課堂氣氛。最後制定合作規則。如: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人人蔘與;不懂就問;提出不同意見要注意措詞與禮節;批評時對事不對人;幫助別人卻不要代替別人去做;少説或不説與合作討論內容無關的話等等。可以説營造良好的氛圍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

二、精心組織是保證

小組合作學習有多種組織形式,我們應該根據國中生的學習特點,班級學生的實際,語文教學的規律以及教學的具體內容來確定。比如我在教《羚羊木雕》,文中結尾道“可是,這能全怪我嗎?”我拋出了一個問題:“你認為這件事主要怪誰?”接着根據學生的觀點把全班分為三組:一認為主要怪父母,二認為主要怪“我”,三認為主要怪萬芳。然後要求三組學生先從文中、資料或生活實際中找出依據,再每組選出三位辯手,參加辯論賽。這種以學生觀點或興趣建立的合作學習小組,雖然打亂了學生的座位,有點亂,可如果組織得當,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般的合作學習,每組以4-6人為宜,分組應考慮“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結對就近”的原則,此分組方法若分工明確,組織得當,效果很好。

對於合作學習小組,我們還可以不定期進行重組,並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組內應設組長、副組長各一人,分設學科小組長記。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副組長的主要職責負責紀律和協助組長的工作,學科小組長負責該學科的課堂活動及學科常規管理。(2)科學的評價機制。課堂展示分等級評價,鼓勵教會後進生,關注後進生的課堂表現。(3)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精心組織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保證。

三、優化內容是關鍵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一般來説,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個人獨立學習或開展全班教學;而較複雜、綜合的學習內容,則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帶有一定挑戰性的學習對象或任務,把學生領進“最近發展區”。合作學習的“問題”,可以是教師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的探究性、發散性、矛盾性的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提出的問題,但一節課中不宜安排過多的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比如教學魯迅的散文《雪》,在學生整體感知作者筆下南方的雪和北方雪的特點,在閲讀後面對本文的賞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題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我”更喜歡南方的雪,還是更喜歡北方的雪?請説出依據。然後把學生分成兩大組,大組中又分為若干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可以説學習內容的優化是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關鍵。

四、及時干預有實效

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教師的干預不可忽視。教師要適當介入,比如要特別關愛極少發言者,要適時把討論引向深入。在小組活動期間,教師要進行巡視,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如有的學生參與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合作不夠友好,有的學生髮言時聲音太大影響到了其他組的同學,還有的學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觀點就和別人爭吵。這時就要給以具體指導,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溝通: “你可以這樣説,我與你的觀點不同,我是這樣想的„„”,或者説“我幫你補充一下„„”還是在教學《羚羊木雕》時,很多學生在討論時都認為父母重財輕義,我就啟發道:

“羚羊木雕在父母的眼裏僅僅是因為它的價錢嗎?”學生思考討論後覺得,羚羊木雕是父親從遙遠的非洲帶回來的,藴含着父母的愛,哪能輕易送人呢?從而把學習引向深入。因而我們要掌握介入的時機,使合作學習有序有實效。

五、總結評價促發展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一是重視個人評價與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二是重視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教師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的特徵是“兩個結合,兩個側重”,即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於對小組集體的評價。無論是過程評價還是結果評價,也無論是對小組集體評價還是對個人評價,都必須“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之一。例如: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內容、頻次、效度,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達成小組研究結果的方式等等,都應當成為對集體的過程評價的重要觀察視角;個人對分擔任務的態度,執行及完成情況,小組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如何與同伴互助合作,個人對問題研究的貢獻(是否有創新),個人達成研究結果的方式以及對集體研究結果的作用等等,則應當成為對小組成員個人評價的視角。我們應該多用此類的評價:“你們小組„„真是充滿活力的團隊!”“第幾小組討論時沒講一句廢話,真是不容易,真是一支高效率的團隊。”„„總之,合理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在思維的迸濺中產生思想的火花。

國中語文合作學習心得 篇5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是將班級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成學習小組,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參與的任務式學習活動。《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滿足了學生的這種需要,它以人為本,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學生的進取意識、創造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能較好地得到強化。小組合作學習真正使每個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受到尊重,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提供較好的幫助。

我於20xx年開始對語文課堂上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經驗,來談一談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一些看法。

一、制定常規,形成習慣

由於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據成績、身高和紀律,較少考慮學生性別、個性、氣質、基礎等因素,而日常課堂教學如果簡單的把前後桌的同學分成一組,就很容易造成各組之間水平相差懸殊。如此能力較強的一組,很容易地成為活動中的“明星”。反之,弱勢學習小組在合作過程中不斷受挫而成為旁觀者,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意義。一些班別的小組雖然精心設計,並且是名實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學習的學生個體各自的參與程度嚴重不均的問題。學習優秀或性格外向的學生頻頻發言,思維活躍,儼然是小組中的“權威”,其他學生則似乎成了“多餘人”,懶於思考,坐享他人之成。這使得合作學習失去了其原有的意義。

因此,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相互尊重、差異互補是小組合作學習取得實效的關鍵,“讓每一個人都動起來”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首先按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親和等把四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充分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鼓勵不愛講話的同學先説、多説,教會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可以避免優生“唱戲”,差生“觀戲”的局面出現,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自主性,產生強烈的內驅力,使全體都得到了鍛鍊。例如: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通過收集資料、分享資源、討論疑惑、代表發言、整理組合新的內容,每個小組角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這樣,保證了每個組員的全程有效參與,也培養了學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確實能活躍語文課堂氣氛,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作常規,並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比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為了確保教學程序有效的展開,小組內必須對組員進行明確的的分工。一般我們先選出一名工作能力強的同學擔任小組長,以安排任務,監督進程。其他成員或是記錄員,或是彙報員,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組長再根據本組組員的能力情況,選用相對有較強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探究、討論、交流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彙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後在全班進行交流彙報。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在小組內設立不同的角色,並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例如在教授《讓細節描寫扮靚文章》一課,我事先給學生分發了一篇會考失分作文,在教授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後,我要求學生對作文進行細節補加,學生做完後,要求先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後選出一篇共同修改,最後請彙報員綜合大家的意見在全班進行彙報交流。這樣,全班42名同學全部進行了交流,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有些活動性或操作性強的內容,可根據實際需要給組內成員安排不同的任務。例如學習了《孔乙己》一課,學生表演課本劇時,我要求每組推薦一名導演,學生們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在組長帶領下討論分工合作。一會兒工夫,節目就開始了,孔乙己、小夥計、店掌櫃、長衣幫、短衣幫、小孩子等先後出場,生動的話語,形象的動作,同學們演得入情入境,與文本產生了共鳴,小組合作演課本劇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培養了想象與創造能力,又激發了興趣,增強了合作意識。

二、教給方法,培養能力

為了確保語文教學小組的高效合作,語文教師對古詩文、文言文、現代文、作文講評課教學,也應摸索出相應的較為固定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合作學習時有規律可循。

比如,對文言文教學,我的方法是 :

前半節課----組內預習:

第一步:組內讀文(自讀,輪讀,齊讀)(每種文體的文章都有這個步驟)。

第二步:自譯,快速翻譯並畫出不會之處。

第三步:組內合作瞭解作者,寫作背景,解釋題目,查看教輔書,翻譯全文。

後半節課----教師分配任務,各組完成。

步驟:翻譯句子----解釋字詞(主要是識記生僻字、多義詞、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通假字)----説明句子的作用----概括段意----設計要提問的問題(1~2個) ----組內試講。

有了明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的無效教學大大地減少了,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了“活而有序”。

三、加強指導,培養習慣

為了使課堂教學順利的推進,除了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方法外,語文教師還需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言作出評價;培養學生欣賞同伴的習慣,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培養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有了這些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亂”。

四、創設氛圍,以生為本

為了能使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語文教師還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合作學習環境。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不同學科的學習規律也有所不同,並非在任何教學條件下,合作學習都是最佳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寬鬆、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境,卻是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共性”。因此,教師要在語文課堂營造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境。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學習工作,才能思路開闊,思維活躍。蘇霍姆林斯基説:“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倦。”因此,教師要充分創設合作氛圍,以生為本,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之前,讓學生分小組合作找找有關春天的歌曲,摘錄有關春天的優美詞句,在上課之前去體驗、去感受春天的美。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分享,學生合作學習積極性高。

不管教師創設的情境有多吸引人,學生參與的熱情有多高,能夠一帆風順、毫無困難地完成學習任務的小組畢竟是少數。要使學生在困難和挫折中依然積極、主動地去想辦法完成合作學習的任務,教師全程觀察、督促鼓勵、即時幫助非常關鍵。例如文言文學習初期比較困難,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在他們遇到困難、思路受阻時,適當啟發、點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期待、欣賞、鼓勵、理解和幫助無處不在。

對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產生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及時進行指導和幫助。例如小組評改作文,教師應做好示範,適時引導。可以先印發兩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對其中的一篇精評,以給學生做示範。另一篇文章讓學生分小組當場修改,小組討論哪些地方應該改,哪些地方寫得精彩,要求各成員發表自己的看法及簡評,最後,組長對習作做總結,寫出本文的賞析感悟。教師始終在學生中間,幫助學生解決發現的問題。教師的點評既可以幫助學生分析得失、總結經驗,又使學生思維得到昇華,體現教師的主導角色。

五、規範評價,激發熱情

要使每個同學都能持久地保持參與小組學習活動的熱情,必須有可作為動力的評價機制。評價既要體現個人的努力因素,又要體現集體合作因素。但是不少教師對過去分數的評價不滿意,對複雜的表格量化也不勝其煩,有沒有行之有效但不分流太多精力的評價機制方案呢?

1、等級評價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很有意義的評價建議:“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法,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的資料。”我設計一份“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成長記錄”,其中包括“課堂表現”、“合作主持語文學習活動”、“合作參與語文課外活動”、“課內外作文評價”、“合作態度”、“寫作及參賽成果”等項目,每週開一次小組長會議評價,從而指導下週的學習。我認為語文和其他科目不一樣,不應該以分值來衡量,而應該以“優、良、中”三個檔次來衡量。

2、情感評價

課堂上引導學生注意傾聽,評價到位。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首先要耐心引導學生小組交流時要善於傾聽他人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還要善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並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種不同意見難以統一時,學會保留自己的見解,以便進一步探討。反饋評價時將學生的自評、互評與老師師評相結合,其次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對學生合作的情感、態度、表現等及時進行恰當的點評。

3、注意評價的技巧,重視小組結論。

合作結束進行發言彙報時,教師要引導各小組的代表彙報時,把“我認為”,表達為“我們認為”。教師對小組彙報的評價也應該把常常説的“你説得真好”表達為“你們説得真好”。這樣的評價使學生認為教師評價的不是最後發言者的功勞而是小組的功勞,併為小組而驕傲。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小組結論。

中學生藴藏着極為豐富和巨大的創造潛能,關鍵是我們的教育能否提供他們發揮其創造潛能的機會。合作性學習的適時提出,是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的,有利於他們的探究與創新。抓住合作學習的特點,讓合作學習這朵課改之花在語文課堂上越開越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健康成長,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30jg8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