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精選4篇)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精選4篇)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 篇1

要認真解決對人民羣眾的態度問題。一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想問題、做決策、幹工作都要把為羣眾謀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二要把握好人民賦予的權力,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以人民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標準,不能失職失責、以權謀私。三要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人民羣眾是歷史的主人,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只有虛心向人民羣眾學習,才能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團結和帶領人民羣眾把各項工作推向前進。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精選4篇)

要認真解決同人民羣眾的感情問題。感情是黨羣幹羣關係的紐帶和基礎。只有在感情上同羣眾打成一片,才能在思想上與羣眾共鳴,在行動上與羣眾合拍。一方面,任何時候都不能忘本。黨員幹部本身就是人民羣眾的一分子,是在人民羣眾中成長起來的,應與人民羣眾同呼吸、共命運。如果忘記了這一點,在感情上與人民羣眾漸行漸遠,最終便可能做出背離人民羣眾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帶着感情做工作。特別是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與羣眾接觸最多,只有對羣眾懷着深厚的感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真正把羣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辦,把羣眾的呼聲作為第一信號,把羣眾的需要作為第一選擇,把羣眾的利益作為第一考慮,把羣眾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也只有如此,才能贏得羣眾的信任、理解和支持,為解決難題、做好工作打下基礎。

要認真解決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問題。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狀況大幅改善,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多,對服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黨員幹部要適應形勢和任務的新要求,必須在密切聯繫、努力服務羣眾方面做新文章,不但要注重解決態度和感情問題,而且還要注重解決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的問題,把聯繫羣眾、服務羣眾的工作做深、做細、做好。當前,在工作作風和方法上,羣眾反映強烈的兩個問題,一是形式主義,二是官僚主義。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把言與行統一起來,發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幹的良好作風,採取科學嚴謹、符合實情的工作方法。一要傾聽民聲,瞭解民意。羣眾的呼聲,直接反映出他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真實意願,是其根本利益的綜合體現。因此,黨員幹部應該把羣眾的呼聲作為了解情況、思考問題、制定政策、開展工作的首要信息來源和基本依據。既要身到,與羣眾打成一片,更要心到,當羣眾的貼心人。只有這樣,才能真切地感受羣眾的情緒,清楚羣眾的需要,增強互信,消除隔閡,為科學決策取得第一手資料。二要公平公正,讓人信服。既要以情服人,堅持以人為本,善於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羣眾着想,實事求是地研究和解決羣眾的困難,又要以理服人,把政策講透徹,把道理説明白,耐心做好解釋溝通工作,贏得羣眾的理解和支持,還要以法服人,不徇私情,不帶偏見,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讓羣眾監督,使羣眾信服。三要真抓實幹,力求實效。要從羣眾最關注、最迫切的事情抓起,以實事聚民心,不搭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在工作安排上,不僅“想到”、“説到”,還要“抓到”、“做到”,定下來的事情就要雷厲風行、抓緊實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檢查督促、一抓到底,做到“定一件、幹一件、成一件”。

要認真解決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民生問題連着民心,是羣眾利益的最直接載體。抓住了民生問題,就抓住了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一要善謀富民之策。在解決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等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狠下工夫,讓羣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二要恪守安民之責。堅持從平安建設抓起,讓羣眾安居樂業,促社會和諧穩定。構建防控體系,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動和諧;創新工作方法,妥善化解各種矛盾維護和諧;傾聽羣眾呼聲,暢通民主渠道促進和諧。三要多辦為民之事。以作風贏得民心,注重把幹部作風的轉變體現在行政效能上,把高效的服務寓於經常性工作中;以實事凝聚民心,把關注民生真正落實到為羣眾辦實事的具體行動上;以幫扶温暖民心,加大對低收入階層和困難羣體的生活保障力度。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 篇2

夢,人人都有。只是每個人所追求的目標不同而已。因為夢是永遠走在現實的前面。我從小就有着夢想,就這樣朝着前方邁進,向着夢想走去。我的夢,就是富國要集民心。

第一次到老人院慰問老人的。有點緊張,心裏有點忐忑,但是,沒辦法。在晨曦中,我們九個人加向敬老院出發。經過“墳墓路”越過“五金加工廠”來到了神祕的帶有點陰深深的老人院。

敬老院大門上寫着上帥福利院,大門是緊鎖的,喊了幾聲沒人迴應我們,以為沒有人在。在我們轉身即將離去時,一位七十多歲的老爺爺拿着掃把掃地。我們上前打過招呼後,我們進了老人院。首先大夥分工合作,掃地、拖地、擦窗等。我想在這説説剛進門的感覺。剛進門,映入眼簾的是桌上盆裏的剩飯,似乎放了好幾天,放上面一羣蒼蠅在羣魔亂舞,旁邊是一張粘滿蒼蠅的蒼蠅貼,再旁邊是一個不滿灰塵的懶電飯煲,地面很髒很潮濕。整個房間散發出一種潮濕的黴味,尿味和吸了幾十年的煙的煙酸味,有點嗆鼻,但我們不能退縮,工作依舊進行。

清潔結束後,大夥和老人們聊了起來。在聊天中得知,這個老人院一共有七個人,都是沒有子女的孤寡老人,而且都是男性。最年輕的是57,最老的是84歲。年紀最大的老爺爺走路時顫抖着的,迷惑的看着我們,他的眼神告訴我們,他不開心,他很孤獨很寂寞,很想和我們聊聊天,只可惜他已經完全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所以他一直坐在門口看着我們和另外一位老爺爺聊天。最年輕的哪位,我想我不應該叫他爺爺,因為他也就比我的父母大幾歲,我應該叫他大伯吧。一位七十三歲的老爺爺坐在角落看着我們,無神的眼睛裏透露着憂鬱,他渴望和我們説説話,似乎幾十年沒看過這麼多人在自己的面前,似乎幾十年沒有人和他靜靜地坐在一起説説話啦!在憐憫之心的驅使下,我坐到他旁邊,看着他吸一口自己卷的煙草,看着他吐出的白煙在空中緩緩散去,我問了他的年紀,可惜老人家太老了,耳聾啦,聽不見我説什麼,只是呆呆的看着我,用我聽不懂的語言回答着他聽不懂聽不到的問題。那位七十四爺爺告訴我們,這位爺爺七十三歲,已經在這住了十八年啦,耳聾啦,聽不到啦!天啊,很難想象在這裏這十八年是怎樣度過來的。

和七十四歲爺爺的聊天中,我們瞭解到了他們大概的生活狀況。爺爺告訴我們,他們是每個人自己種菜自己煮自己吃的。前面一大塊空地就是他們的菜園,那塊油麥菜就是七十四歲爺爺的。也就是説七十四歲爺爺每天的菜都是油麥菜,至於有沒有放油鹽就不知道啦。當我問他為什麼不七個人一起仲裁一起住一起吃,那樣菜式就多啦,爺爺説剛開始是這樣的,但是有人不做事啊,後來就分開啦,各自種各自吃啦,懶的人沒菜吃就吃醬油飯咯。有人問到過節有沒有加菜,個人覺得這是個沒意義的問題,平時的温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何來的加菜呢。政府一年回來兩次,那就是過年和中秋,每兩年會有一套冬裝的衣服,但是沒有夏裝的,那麼他們的衣服哪裏來的呢?有沒有的穿都是個問題!

他們每個人一個房間,在二樓有一個公共電視,順便説下,樓梯間沒有燈。若是房間裏的燈壞了也要自己買自己裝,天啊,七八十歲的老人自己裝燈,萬一摔了下來呢,後果難以想象啊!我們在菜園的角落發現有人搭了一個棚,爺爺説,那是個私人廁所,因為沒有肥料施肥,所以就搭了個廁所。

既然老人們無子女,那麼政府們是不是應該做點什麼呢?當問到有沒向政府反映要求增加補貼時,爺爺説肯定是有的啦,但是反映沒有用啊,還是這樣。也許你們會問老人家們平時吃完放是不是下下棋聽聽收音機啊的,錯了,上面説了只有一個公共電視,除此外沒有其他的任何娛樂工具,老人們的生活是極其單調孤獨的,平時八九點睡覺,早上六七點起來,吃完飯就在街上慢慢地移動着,也就是所謂的散步,從街頭移動到街尾再移回家,就這樣過了一天。

雖然我們大家都很傷感都想為老人們做點什麼,有人説給他們錢,但是,我們給的這一點錢也不能有什麼用,我們不能長期供應他們,後天我們就離開這,他們的生活還是那樣的。我想我們能做到的就是建議中國小每個月組織一次活動到老人院慰問老人,建議政府提高補助等,只可惜這一切我們都沒能做到。最後我想到的是,這一代,下一代,男女比例如此失調,能夠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那麼就好好珍惜好好相處好好生活,不管怎樣,至少到老的時候,有人相伴,有子女孝敬,不至於孤孤單單一個人在老人院孤獨寂寞的生活。

通過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身,親身瞭解老年人生活方式,用實際行動去更好的理解國家採取人口老齡化,扶民生等的計劃。作為大學生,我們感到自己的責任重大,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主動擔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成長,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 篇3

上海檔案館外灘新館位於上海的標誌性風景名勝地--外灘,是市級建築保護單位。大樓共11層,總建築面積為9270平方米。

上海檔案館外灘新館是查閲政府公開信息檔案文件資料的中心,是展示上海近現代城市歷史發展的窗口,是市級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檔案工作者的温馨之家,也是具有濃厚歷史文化韻味的休閒娛樂場所和旅遊觀光的新景點。

在1月20日下午,我們慕名來到了上海檔案館,參觀了以"做時代先鋒,為黨旗增輝--建國以來上海市共產黨員先進事蹟檔案文獻圖片展"的展覽,展覽包括了約200多幅照片、40餘件實物展品、140多份檔案文獻。

同學們感觸頗多:

"有人説教師是太陽底下最神聖的職業;有人説老師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這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是教師隊伍中的一朵奇葩,她就是查文紅。她是一名下崗工人,她離開城市,赴山區支教,她更是一位愛生如子的優秀教師。"

"在展覽中陳衞國的事蹟喚起了我們的回憶,他在20xx年出警過程中,與歹徒搏鬥英勇犧牲。從警22的年中,陳衞國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以及優秀,並於20xx年榮立個人三等功。"

" 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一輛自行車。這是一輛28寸的老式鳳凰牌自行車 原來,正是這輛自行車,見證了華東醫院院長俞卓偉心繫患者的真情。他在瑞金醫院工作期間,由於連夜工作,俞醫生在自行車上打起了瞌睡,摔下了車,跌破了眼鏡,車子也壞了。"

通過此次活動,團員們走進了社會,更加真切的認識、學習了先進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以及精神,通過一句句體現共產黨員先進性的語言、一幅幅生動感人肺腑的圖片、一篇篇彌足珍貴的文獻、一個個真實而動人的故事,本次活動真正達到了"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思想,深化民族精神代代傳教育,促使自身政治素養的提高"這個目。

黨員社會實踐活動心得 篇4

9月,很榮幸,在即將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可以參加學校的優秀學生幹部、黨員夏令營。一共是三天的行程:蘇州—木瀆古鎮,沙家浜。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木瀆古鎮也曾是乾隆六次下江南臨巡的地方,不免讓人神往。遊過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坐在蘇州的小船上,看過往船隻,行人,楊柳依依:聽耳邊聲聲小調,吳儂軟語,感受着這個古鎮的古,原汁原味。現實的喧囂讓我們遺忘太多古樸的東西,作為一個現代的大學生,不僅該學會紮實的專業知識,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更應能在背後的時候沉思自己,審視自己,樹立好人生的導航標。

之前對於沙家浜的記憶,差不多都來自於戲劇與電視《沙家浜》,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沙家浜的歷史。藉此次夏令營的機會,終於得以機會進入沙家浜。聽着導遊的點點講解,似乎可以像放映電影一樣想象着那時的情景……坐在小船上,感受着那片蘆葦蕩,俗話説’沙家浜最美不過蘆葦蕩“。這片蘆葦蕩曾經以生死不渝的忠誠,抵禦日本強盜的槍彈,護衞着新四軍傷病員。如今,片片蘆葦又以證人的身份,向人們訴説軍民魚水情,共同抗敵的歷史故事。然而蘆葦蕩中還有另一種讓人心疼的情節。曾經有一個叫朱凡的女革命同志,被孚後,面對敵人殘忍的迫害仍堅守黨的祕密,最後敵人將朱凡的腳綁在船後,在蘆葦蕩中行駛而過,任憑那犀利的蘆葦劃過她的身體。蘆葦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沉。蘆葦只是一種極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頗強。在泥土中蔓延着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護岸之功能,而且經受得住風雨的摧折。它雖無楊柳的婀娜多姿,卻透露着不懈的頑強,它雖無嫵媚的色彩,卻綠的讓人肅然起敬。

沙家浜的一切讓人不禁沉思現在的我們,沉思現在的每一個學生幹部、黨員。我們作為所謂的優秀學生幹部,優秀黨員,是否實實在在的在其位謀其職了,是否在從思想上行為上真正的合格。蘇州的怡靜,社會的喧囂,現實的盲目,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不禁慢慢淪陷,還有多少純真,還有多少堅定的信念,沙家浜的點點滴滴,有剛強,有柔情;有心疼,有喜悦,讓人想把它收進心底,匿藏起來。

在三年的大學生活中,每年都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每次都是一種鍛鍊,一次學習,一場經歷,從而收藏更多的感受和經驗。大學就像一個調色盤,白色的純,橙色的激情,灰色的萎靡,轉眼即逝,那該用什麼顏色來結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學四年已過半,留給我的經驗和歷練將是我最大的財富。這些必將是推動我未來繼續執着無悔地前行、思索、再出發的動力之源。

汗水出成績,實踐出真知;行走於歷練中,成長於磨礪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shijian/vv7zz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