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

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學生社會實踐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幹、鍛鍊毅力、增強社會責任感等品格培養的一種重要方式。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供你參考!

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1

9月,很榮幸,在即將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暑假可以參加學校的優秀學生幹部、黨員夏令營。一共是三天的行程:蘇州—木瀆古鎮,沙家浜。

木瀆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水鄉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吳王夫差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靈巖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積木塞瀆”,木瀆便由此得名。木瀆古鎮也曾是乾隆六次下江南臨巡的地方,不免讓人神往。遊過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坐在蘇州的小船上,看過往船隻,行人,楊柳依依:聽耳邊聲聲小調,吳儂軟語,感受着這個古鎮的古,原汁原味。現實的喧囂讓我們遺忘太多古樸的東西,作為一個現代的大學生,不僅該學會紮實的專業知識,鍛鍊自己的工作能力,更應能在背後的時候沉思自己,審視自己,樹立好人生的導航標。

之前對於沙家浜的記憶,差不多都來自於戲劇與電視《沙家浜》,並沒有真正的去了解過沙家浜的歷史。藉此次夏令營的機會,終於得以機會進入沙家浜。聽着導遊的點點講解,似乎可以像放映電影一樣想象着那時的情景……坐在小船上,感受着那片蘆葦蕩,俗話説’沙家浜最美不過蘆葦蕩“。這片蘆葦蕩曾經以生死不渝的忠誠,抵禦日本強盜的槍彈,護衞着新四軍傷病員。如今,片片蘆葦又以證人的身份,向人們訴説軍民魚水情,共同抗敵的歷史故事。然而蘆葦蕩中還有另一種讓人心疼的情節。曾經有一個叫朱凡的女革命同志,被孚後,面對敵人殘忍的迫害仍堅守黨的祕密,最後敵人將朱凡的腳綁在船後,在蘆葦蕩中行駛而過,任憑那犀利的蘆葦劃過她的身體。蘆葦青青,看上去含蓄深沉。蘆葦只是一種極普通的野生植物,但它生命力頗強。在泥土中蔓延着匍匐伸展的根,有保堤護岸之功能,而且經受得住風雨的摧折。它雖無楊柳的婀娜多姿,卻透露着不懈的頑強,它雖無嫵媚的色彩,卻綠的讓人肅然起敬。

沙家浜的一切讓人不禁沉思現在的我們,沉思現在的每一個學生幹部、黨員。我們作為所謂的優秀學生幹部,優秀黨員,是否實實在在的在其位謀其職了,是否在從思想上行為上真正的合格。蘇州的怡靜,社會的喧囂,現實的盲目,在潛移默化中,我們不禁慢慢淪陷,還有多少純真,還有多少堅定的信念,沙家浜的點點滴滴,有剛強,有柔情;有心疼,有喜悦,讓人想把它收進心底,匿藏起來。

在三年的大學生活中,每年都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每次都是一種鍛鍊,一次學習,一場經歷,從而收藏更多的感受和經驗。大學就像一個調色盤,白色的純,橙色的激情,灰色的萎靡,轉眼即逝,那該用什麼顏色來結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大學四年已過半,留給我的經驗和歷練將是我最大的財富。這些必將是推動我未來繼續執着無悔地前行、思索、再出發的動力之源。

汗水出成績,實踐出真知;行走於歷練中,成長於磨礪中!

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2

隨着暑假的到來,以“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主題,唱響“同人民緊密結合,為祖國奉獻青春,實踐成才,服務社會”的主旋律的20xx年暑 期社會實踐活動轟轟烈烈地展開,我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實踐‘三個代表’,傳播先進技術”實踐服務隊,即計算機技能培訓志願者服務隊,身為其中一 名隊員,我感到非常榮幸,並積極投身到暑期社會實踐的熱潮中去。

在院團委書記程保國老師和指導老師李志勇老師的帶領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本着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

幹、做貢獻”的宗旨,小分隊15名隊員分別奔赴高新技術開發區、體育中心多家電腦公司、新鄉縣監察局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技服務工作,力爭做到社會實踐與專業實習相結合、與服務和諧社會相結合,突出“特色實踐”,打造“精品意識”。

7月11日,我與其他5名隊員同行,奔赴新鄉縣監察局,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社會實踐。在這半個月中,我們努力做到學習、實踐“兩不誤,兩促進”,在幫助縣 委有關部門處理材料、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不斷與有關領導進行交流,瞭解基層情況。我們的工作能力及年輕人特有的熱情,贏得了領導們的好評。

在新鄉縣監察局有關領導的熱情幫助下,我們多次深入農村基層,結合“三農”政策和科學發展觀,對農村的經濟狀況,醫療狀況,產業結構調整,税費改革,旅遊 開發等方面展開調查,並向他們宣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懷着滿腔的激情,我們積極主動地幫助農民羣眾幹農活,幫忙他們解決一些社會問題,併為他們的生 產,生活出謀劃策。面對農民渴求知識的新景象,我第一次真正看到自己的希望,感受到身上肩負的重任,也充分認識到書本知識與實際生產需要的差距,“紙上得 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把農村當作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今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開闢新途徑,即“保持先進性教育活動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學習教育與實踐活動“兩不誤,兩促進”,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相結 合,在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黨員的自身思想道德修養與理性認識。我院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成立了社會實踐小分隊臨時黨支部,要求全體黨員把黨員的先進性貫徹到 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之中,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並以此為契機,開展參觀學習“社會主義新農村”——劉莊、參觀學習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教導 大隊等多種實踐活動,真正把學習教育落到實處,促進學生黨員在實踐中成長。

我們分別於7月20日和7月22日奔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四軍和劉莊進行參觀學習。通過仔細聆聽史來賀同志的先進事蹟報告、參觀史來賀同志先進事蹟展覽 館,我們認真學習史來賀同志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勇於拼搏,知難而進。五十四軍之行,我們更是親身感受到當代軍 人不怕苦、不怕累、甘願為祖國奉獻青春的優良品質。

參觀學習結束後,我們主動與村黨支部成員和軍人黨員們進行交流,認識到我們的黨歷來重視思想教育,注重從思想上、組織上教育廣大黨員,通過開展經常性和適 當的集中性的教育相結合,有效地加強和完善黨的自身。xx同志倡導開展此次先進性教育活動,不但是應時之舉、有利之舉,也是創新之舉,我們應該從這三個 方面理解、認識黨中央的部署、安排,深刻領會中央的決心、論斷和精心安排,自覺、積極投入到這個活動中來。通過交流,我們都表示受益匪淺,不僅增強了我們 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覺性,堅定了理想信念,也讓我們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在實踐活動中結合我們的專業特色, 用己所學、盡己之力,服務社會、奉獻社會,接受鍛鍊、增長才幹,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黨員的先進性。

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社會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 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半個月的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 充滿着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更重要的是我們和新鄉縣監察局確立了長期的 聯繫,今後將長期開展交流活動。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 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黨員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篇3

當前,舉國上下掀起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熱潮。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作為一名基層教師,做的就是人的工作。我認為教師的發展只有紮根於自己的教育實踐之中,把自己的成長與科學育人聯繫在一起,才可能更多地服務於學生,服務於家長,服務於社會。

一、以每個學生為本,樹立科學育人觀。

俗話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在學習成長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有的讀書特別出色,學習成績特棒,有的運動方面有天賦,體育特別好,有的動手能力很強,是學習好、體育好的學生所不及的,有的……樹立科學的育人觀就要以學生為本,教師在育人過程中用自己的博愛去發現班中每個孩子的長處,甚至是一丁點兒的閃光點,教師真誠地用期待的眼光,鼓勵的話語去激勵每個孩子,使每個學生都認識到自己在班中是出類拔萃的,自信滿滿地去完成學習生活中的每項任務。

二、創建良好的班集體,引領每個學生更全面地成長。

作為班主任,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後更迫切地感受到創設一個良好的集體氛圍可以大大促進班內每個學生更好地學習、更全面地成長。

1、抓好學習習慣培養,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我深深地懂得國小階段是人的成長的起步階段,也是人的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低年級則更是良好習慣養成的關鍵期,而良好的班風班貌是各種習慣養成的基礎。

一般學習習慣涉及的方面是非常寬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如專心聽講的 習慣、閲讀課本的習慣、勤思好問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等等。

常能聽見老師們這樣的抱怨:“現在的孩子太好動,總是坐不住。”其實錯了,學生聽課效率低,主要責任在於老師沒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從心理學角度講,低年級學生不隨意注意佔着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可充分利用班集體這一特殊的載體,在課堂上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好習慣。首先,從教師自身角度看,採用的教學方法要避免單調呆板,力求多樣化。我們可以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聽一聽,想一想,動手做一做,甚至還可以畫一畫、玩一玩等等,這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有效。我們可以在班內組建幾組合作學習小組,不同性格、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組織在一起,引導大家經常在課堂上分工合作完成難易不等的學習問題,對學生的知識積累、人際交往、性格彌補都是非常有利的,對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教學語言力求口語化、生動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教師講話要注意聲音的高低、快慢,抑揚頓挫地講課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當你發現學生的思想遊離教室時,可有意把原本較高的聲音突然間變輕,學生立刻會側耳傾聽,留心聽課。這種不露痕跡的提醒比教師當堂點名批評效果好得多。其三,講課的內容要豐富,量適當。我們都知道學生對感興趣的知識會很自覺地去學,而令他們感興趣的知識往往是那些和過去已有的知識經驗相聯繫的新知識。所以,我們講課的內容必須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循序漸進,深入地展開,才能引領學生饒有興趣地去接受新知識。另外,告訴學生:老師講話不重複,大家注意力集中,留心聽好。這對學生養成專心聽課的習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小細節。

不過,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需要班主任反覆抓,抓反覆的,這將成為班主任的一項重要工作。在這一階段,我們又可發揮班集體的作用,多以比賽、競爭、樹立榜樣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良好習慣。學生在師生雙邊活動中,學習行為和學習習慣得到了及時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統的訓練,使之形成行為遷移,養成良好習慣。人人都有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班風就自然能形成。

2、在學科的教學中培養學習興趣,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有了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這是教學的普遍真理。學生對學科的學習有了興趣之後,對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般而言,國小生對新生事物有着與生俱來的興趣,但國小生的意志品質還不夠完善,要長久地保持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培養和細心呵護。

創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護學生積極性的環境基礎。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着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提倡“童言無忌”,提倡“思維無禁區”,讓兒童暢想暢言,精神上處於一種自由、放鬆的狀態。惟此,我們的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激發出蓬勃的生命活力,班集體才能真正成為張揚學生個性的舞台。我總是與學生商量着怎麼學,怎麼教。記得三年級的一堂語文課上,有一單元的作文要求是“從身邊尋找反應社會新風尚、家鄉新變化的新鮮事,寫一段話。”有學生當堂就提出沒有題材,寫不出來。我想,一個不到10歲的孩子去發現社會新風尚確實難為他們,找不到素材,何來寫作的興趣呀,還不如讓他們寫寫身邊發生的趣事,不是更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嗎。於是,我表揚了提出意見的那個男孩,並對作文要求作了修改,同學們個個面露喜色,高興地動筆寫作。久而久之,學生了解老師尊重他們,憑道理處事,他們就不再害怕,養成敢説敢做的好習慣。

關愛每一個學生,時時從語言、神態、動作上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多給孩子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句熱情的鼓勵、一個支持的暗示,都能使學生平添一份激動,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的強烈關愛和信任,從而從內心深處萌發參與的熱情,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二年級時,我班從外校轉來一位秀氣的女生,性格內向,上課整天低着頭,對學習懶懶散散,打不起精神。我找到她問:“你不喜歡讀書嗎?”小姑娘輕輕地説:“我成績不好。”我心頭一酸,這麼小的孩子蒙上了自卑的陰影,今後她怎麼去面對十幾年的學習生涯呀?我告訴小姑娘:“你一上課不聽講,二作業馬馬虎虎,三課餘又不復習,就能考六七十分,你其實很聰明!若能在學習上多花點時間,不是能考高分了嗎?”小姑娘咧嘴笑了,從此,她在家長老師的幫助下,成績提高了不少,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我班學生有個特殊作業――“友情日記”,學生們4人一組自由組合,排好先後順序,4人每天輪流寫一篇日記,並交給後一位批改,寫上評語。一輪結束,週五由組長把友情日記本交給老師批改。我批改一組4個學生的日記,不僅改日記內容,還看每個學生批改前位同學時留下的評語,從橫向、縱向進行比較,最後給整組日記寫上心語,有回答學生在日記中提出的某些問題,有和學生探討少兒節目等一些孩子感興趣的話題,還有讚美學生的進步和優點,暗示日記不足之處等等。我還常常在日記中給學生們意外的驚喜,如:在用心寫作的同學的日記裏夾一張精美的書籤,讀到想象非常的文章就畫對翅膀,充滿愛心的文章畫上愛心,生動有趣的文章畫個笑臉……努力用新奇的方式去激勵學生對日記作業的喜愛。同學們真的喜歡寫友情日記了,他們在友情中互相比賽,取長補短,他們在友情中大膽吐露心聲、表達看法,愛憎分明,連家長對友情日記也是大加讚賞,不僅練了語文的基本功,還讓孩子在日記中懂得了許多做人的真諦。漸漸地,班集體的凝聚力增強了,每位學生都能把班集體的榮譽與自己的行為緊密結合,責任感油然而生,良好的班風也就自然形成了。

3、把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作為班集體建設的延伸手段

課前2分鐘的美文或古詩欣賞成了我班學生的一道開胃餐點,文章可以是自己撰稿,也可以從課外讀物中摘選,同學們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有的集體合作誦讀一篇美文,有的選派一名同學代表小組來誦讀文章。一週下來,由全班同學選出一篇美文或古詩作為班上的一週佳作,進行背誦積累。別小看台上短短的2分鐘,台下卻凝聚了合作學習小組內每個成員的智慧和汗水。組員們從選稿到定下誦讀方式,再到選派上台的代表,最後到旁白解釋説明語,充當了業餘的編劇、導演、演員等角色,同學們在集體合作中尋找自己的最佳角色,在組內快樂地釋放自己的熱情,施展自己的才華,巧妙地培養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使班內充滿了濃濃的友愛之情。

現在的孩子獨生子女居多,在家時常感到孤單寂寞,不如在校過得開心快樂。我在班中組建了9組假日小隊,按照學生的家庭住址,就近安排5人一組,每組設一名小隊長。小隊長想組織隊員一起搞活動,先集體制訂一個簡單的活動計劃表,定下課外輔導員(組內某位同學的家長)、活動時間、地點、內容等等。雙休日,隊員們在課外輔導員的指導下開展有意義的假日小隊活動。如秋高氣爽的雙休日,假日小隊去公園集體尋找秋天。漫長的暑假,課外輔導員帶領隊員們去軍營參觀,去海邊嬉戲、看日出。春天,假日小隊去郊外踏青,看看農田、瞭解果樹,學到了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也積累了與人相處、交往的許多小經驗。一個集體的團隊精神在集體的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小小的假日小隊如同一個濃縮的微型集體,同學們在小集體中展現個性、感悟集體的力量大無比,從而也促進了班風班貌的整體發展。

暑假裏,我班學生自編手抄報,同學們把假期裏寫的日記,挑選一些編入手抄報裏,配上報頭、插圖,開學後一張張漂亮的小報貼滿了黑板報。同學們還嘗試着做了一份調查報告――家鄉寧波,有的在報告裏貼上了反應家鄉變化大的圖片,有的調查了許多家鄉的特產,寫成了一篇篇小文章,有的還在家長的幫助下了解了家鄉某些小橋、小路名字的由來。同學們通過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得到了綜合能力的提高,班級裏湧現了許多能幹的學生,為我這個班主任添了三頭六臂,班級管理自然輕鬆有序。

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如何帶好班級,學問很大。我想,深入學習了科學發展觀,領會了它的科學內涵之後,更讓我堅定了信念: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學習,用心管理,科學育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shijian/d3vg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