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1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間匆匆流逝,從四號到十一號,八天的三下鄉歷程,一切都還彷彿歷歷在目。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對於我來説,是一次真正深入基層的生活體驗,也是一次充滿着感動和辛酸的心靈之旅。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精選12篇)

在李市鎮、慈雲鎮純樸鄉村的八天,小分隊的日子算是過得比較艱辛的。到達居所的最初,引入眼簾的是簡陋的平房,沒有充足的活動場所,便利的交通。小分隊的成員們依舊踏過泥濘、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到達市場買每天必需的食材、生活必需品;在橙色高温預警下,我們沒有空調,小分隊十一個成員只能守着破舊的風扇,忍受着高温彩排節目;早上,我們走過長距離的坡道去鎮上辦活動,中午,頂着烈日驕陽回到家中,準備物資;晚上,沒有網絡,我們只能伴隨着蚊子、跳蚤的聲音入睡;我們沒有先進的廚房設施,只能守着一方傳統的爐灶,自己生火做飯。在狹隘的廚房裏,可以看到認真切菜、洗菜的背影,可以看到忙碌添柴的身影,可以看到手揮大鍋鏟的身姿,我們自給自足,每一天的廚房都充滿着忙碌和歡笑。儘管我們的居住生活條件較為艱辛,但是我們沒有抱怨,仍然保持着積極的心態,因為我們有津心築夢小分隊這個大家庭。這八天,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能力,適應能力,我們不能選擇我們所居住的環境,但是我們能改變我們的心態。

“很多東西要學會去嘗試,即使你或許並不能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這是我在三下鄉期間的一個個人感悟。就譬如跳舞,對於從來沒有接觸過舞蹈的我來説,表演一段啦啦操,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了跟上小組成員的節奏,我伴着屋外滾滾熱浪,一遍一遍地喊着節拍,重複着舞步,反覆地練習,白天不夠熟練,晚上繼續練習。儘管在表演節目的時候,仍然跟不上音樂的節奏,但是這對於我來説,從一開始的逃避、退縮,到後來的積極努力,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至少我能勇敢的邁出那一步,接受挑戰。很多時候,在面對困難的時候,往往不是困難把自己難住了,而是你在困難中久久不能邁出那一步,而在原地停留不前。這是三下鄉教會我的。

在三下鄉活動的第一天,我們秉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來到李市鎮中心敬老院慰問老人,為他們帶去文藝節目,包餃子,送去温暖。在我們端出熱氣騰騰的餃子的剎那,老人臉上洋溢着的開心、滿足的笑容,讓我瞬間感受到,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是值得的。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填寫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調查問卷的過程。這些老人都是沒有工作、沒有結過婚的孤寡老人,生活全都依靠政府,醫療得不到保證,我彷彿看到了他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他們是一個弱勢、缺乏關愛的羣體,一個默默無聞的存在,而社會往往忽略了他們。雖然我們的活動只進行了半天,帶給他們的幫助也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活動,可以有更多的人去關注他們,給他們關愛,讓他們不再感到孤單寂寞。我想這也是我們小分隊開展此次活動意義所在。

在所有的活動中,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李市鎮市政府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我們教他們繪畫、跳舞,給他們帶去心理健康教育,教授防震減災知識,跟他們一起踢毽子,一起唱歌,這是我們度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天。我們也聽到了他們的心聲,他們儘管很思念遠在他鄉打工的父母,但是卻把思念化成了對他們的祝福。他們的懂事,讓我們感到心酸,心疼,在這個本該可以任性撒嬌,受到父母細心呵護的年齡,他們卻忍受着親情的缺失、格外的懂事。在活動的最後,看着他們依依不捨的神情,心裏很不是滋味,是愛的缺失,讓他們格外珍惜每一個温暖。我們的力量還很渺小薄弱,我們送去的温暖也是暫時的,我們所希望的是,每個在外拼搏的父母們有時可以適當的停下自己的腳步,回首看一看家中的老人和孩子,給他們温暖;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關注到這樣的羣體,給他們關愛和幫助,讓他們快樂的長大。

三下鄉活動雖然已經在忙碌和充實中結束,但是它給我們留下的精神食糧卻是無形的。它時刻敦促着我,要珍惜現在眼前所擁有的一切,相對於那些弱勢羣體,我們擁有得太多。我們要將三下鄉的精神進行傳揚,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學會去感恩,學會去幫助他人,讓愛充斥在自己的身邊!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2

20__年7月6號,星期四,三下鄉的第三天。今天早上迎來了支教的第一節主課——語文。六年級的語文,很富有挑戰性。備課的時候我心裏還是挺沒底的,有點怕自己教不好。早上一進到教室,看到孩子們分成幾羣在教室裏聊着天,一看到老師來了立刻就回到座位上迅速安靜下來。看到這一幕心裏有點想笑,因為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我們,怕老師怕的要死,最怕聽到的話就是:“老師找你”。

第一節語文課比我想象中的好多了。我以為大部分學生都不怎麼喜歡語文,有點擔心他們會在課堂上睡覺,尤其語文還是早上第一節。結果看到大家都挺有精神的,回答問題也很積極。唯一有點美中不足的是,我本來備了三節課的內容一節課就説完了,可能是我備的內容太簡單了,提問的時候學生們很快就答出來了。雖然想到還要繼續備課有點心塞,但是看到學生們這麼乖巧,還是希望能有多一些給他們上課的時間,希望我的語文課能讓他們變得活潑一點,這幾天過後他們能變得更喜歡語文一點。

為了提升我的講課能力,上完語文課之後我還去了幾個教室旁聽,看看別的老師是怎麼講課的。記憶深刻的是兩個班級的英語課。六年級的英語課是靜音模式,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記筆記。五年級二班就是響鈴模式,他們今天的主題是Introduceyourself. 每個人用英文介紹自己,課堂氛圍很活潑。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活潑的課堂氛圍的,畢竟年輕人就應該有活力一點。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3

日光如梭,時光如電,別説短短七天的支教生活早已結束,就算是支教結束離現在都已經將近兩個月了。雖然時光無情的流逝,但支教的情景卻歷歷在目,感受也將永駐心間。回想起我們的那幾天支教生活,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每天都充滿了感動,一張張可愛天真的笑臉是我內心最美的記憶。

在踏上從化這片土地之前,因為我從小在農村長大,也有過類似的教學經歷,只不過是教城市的小孩而已,我也就沒花什麼心思去準備什麼,這可讓我差點栽了大跟頭。生活環境的差別,讓城市的孩子和鄉村的孩子有很大的區別。這是我事先沒有想到的東西。不過也就因為我的疏忽,讓我的處事能力得到很好的鍛鍊,遇事不慌,隨機應變。

城市的孩子從小生活在父母的呵護中,非常重視教育,所以基礎好,上課的進度可以很快,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上課比較輕鬆,完全可以按照我的計劃來上。然而農村的孩子基礎相對較為薄弱,特別是英語,很多東西得不斷重複,還是事倍功半,就像學習新單詞的時候,他們沒學過音標,他們學單詞完全依靠死記硬背,也因為他們本身的老師發音存在一些問題,我教的時候,矯正發音我真的是力不從心,太難了,我們要在短短七天的時間裏改變他們的發音問題不大可能,我能做的只是不斷重複,讓他們加深記憶,通過遊戲等寓教於樂的方法來鞏固,可是這對於他們以後遇到其他單詞其實作用並不大,這也就是我此次支教最大的遺憾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和搭檔都是跟他們打成一片的,關係非常融洽。每次我從宿舍過去教室的路上,大老遠的就聽到他們在叫我的英文名,就連不是我帶的班的學生也這樣;放學後回宿舍,要離開的時候我看到在教師的窗台上探出了一個個的小腦袋,笑臉上帶着一些不捨;課間休息,他們總是把我團團圍住,問這問那,有的學生甚至爬到我身上。印象很深的一個在他們叫我名字的聲音中我來到教室的時候,講台上擺滿了從化的特產荔枝,很多同學叫我快吃。我真的好感動,我愛你們。每當想到這些,那種成就感是在任何考試中都得不到的(考試吧)。

也就因為有了如此融洽的關係,問題來了,排練最後合唱的時候,就不聽話了,不配合了,還不停提要求,教室裏亂成一團,吵鬧聲簡直震耳欲聾。我當是唯一的想法就是,不改變不行了,要兇了,要不然別説拿獎了,連課都上不了了。老天啊,我什麼時候兇過啊?沒辦法,事到臨頭,硬頂着上吧!還別説,真管用,那效果馬上出來了,他們都有點怕我了,那唱歌的效果也就出來了,最後我們還拿了二等獎呢。在這裏還是要感謝我們可愛的學生們,沒有你們的支持和配合,不可能會有我們small world漂亮的教室,不可能會有我們最後出色的表現……也希望你們沒有因為最後兩天對你們太兇而恨我,我也是為你們好嘛!

一個星期內,我們十幾個人,住在連風扇都壞的宿舍裏,頂着酷熱,吃淡然無味的飯菜,還要自己買菜煮飯,備課,改作業,什麼事都靠自己,對於我們來説無疑是一次寶貴的經歷。

此次支教,收穫太多了,我又長大了,謝謝你們。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4

_年7月9日至7月15日我們進行了為期7天的三下鄉之旅。本次下鄉的目的地是_市_縣_鎮_村,那裏四面環山,山上植被多為竹子,是以農業為主的一個村莊。在去那裏的道路上,已經可以看到山路兩旁山上那連綿的竹林,還有那些辛勤勞作的農民。到了目的地,我們組織整理吃住場所,村裏的書記親自向我們介紹了一些村莊的情況,對於我們開展的工作也給予了最大的幫助,沒有他們的幫助,我們的活動也難以順利開展。

本次下鄉開展的活動主要包括生態旅遊調研、支農、支教三個方面,開設見面會和為當地農民放農業技術的相關影片,通過這一個個的活動,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瞭解了當地的文化,也給予我們機會把我們所學到的知識教給他們。通過走訪鄉村,派發相關資料,我們真正的走進了農村,也瞭解了農村。

工作回憶

支教的地點在村委會,我們分成了6小組挨家挨户進行招生。在村裏拉上橫幅,給村民發宣傳手冊,開始好多村民都不知道我們幹什麼的有一種戒備心理,後來在我們的介紹中知道我們是東華理工大學的學生,就變得對我們非常熱情,他們講在這個村裏我們是第一羣大學生,他們十分感激我們的到來。並主動要求給我們做嚮導指引我們去有適齡兒童的家裏,為我們節約了不少時間。

小孩們從見面會的不肯靠近,到與我們互相嬉戲打鬧,再到臨別的依依不捨,這個過程記錄着我們之間的情誼。見面會上,小孩蔡_睜着大大的眼盤問着我們的大學生活是什麼樣的,表現出了一種強烈的對外界的求知慾望,根據招生的情況我們把學生分成了大班和小班兩個班,小班裏的學生年齡在4歲左右,大班的是在學前班以上,上數學課時,小孩都非常活躍,有不懂的幾乎都知道舉手問老師,手工課上小孩江永超肢體動手能力非常差,學的灰心喪氣。最令人安慰的就是舞蹈課了,每個小孩都精神飽滿,集中精神的練着,而且動作非常整齊。雖然每天都發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一切都很順利的進行中。小孩鄺雨林主動地對舞蹈老師自豪説:“我喜歡跳舞。”小孩蔡_自豪的走上講台把歌歌詞唸了一遍。鄺_折了幾朵花送給我們。還有很多很多鏡頭,我們都深深的記住了。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們之間的情誼很真誠,也很單純。就是這種真誠和單純,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領路到了很多。

生態調研組的工作也不好開展,雖然我們一開始就有了兩套預案但是到了實際的地點才發現原來的準備有好多的缺陷,有好多的細節我們都沒有考慮到位,都需要臨時改進,進山調研是在7月11日,我們挑選了5名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做了充足的準備,凌晨5:30就開始出發了,我們的目的地是天門嶺,主要的工作是尋找景點,山上的條件很是艱苦,沒有路,進了山裏幾乎就見不到什麼陽光,雖然很辛苦但是我們的收穫也不少,讓我們有了一次近距離和大自然接觸的機會,在遇見困難的時候,我們學會了的不是氣餒而是怎樣去解決問題。

支農組的工作也不輕鬆,我們開始幫老鄉埋了水管,由於我們大都沒有幹過農活,一開始大家是鋤頭都不會揮,後來經過我們的自我實踐慢慢的就上手了,大家忙了一個下午終於把水管給埋好了,但是看看自己的手,幾乎都有了水泡。通過這次親身的體會,我瞭解到了農民的不容易,也讓我跟深刻體會到什麼叫“汗滴禾下土”。

每一個問題的發生都催促着我們馬上解決,因為我們時間是很短暫的,我們想不帶遺憾的離開。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有效的提高了我們辦事的效率和質量。我們重點關注自己負責的小孩,每天放學後我們就分享發生在小孩身上的趣事,或者討論他們的問題。從而,我們瞭解每個小孩的進程很快。這讓我明白,我們這一小隊,分工合作的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有趣的集體生活

除了每天給小孩子上課,另一個重要話題就是我們小隊的生活了。

第一趣事,夜戰蟲敵。我們的卧室就是村委會的一間辦公室,打掃乾淨後。我們鋪上了防潮的瑜伽墊再蓋上竹蓆,雖然出發前賈老師千叮萬囑有條件要掛蚊帳防蟲,但是勞累了一天,再加上辦公室很難掛蚊帳,我們是準備塗花露水就算了。沒想到噩夢來了。關燈後,整個教室像是戰場一樣,幾十只綠色的甲蟲猶如盲頭蒼蠅,不斷的撞來撞去,跌落在我們身上。在某同學的一聲淒厲尖叫後,大家決定一定把透氣的窗户關上,然後開燈一起消滅蚊蟲,帶結束已經凌晨1點了,可以美美地睡覺了。

第二趣事,户外洗澡。衞生間同浴室都是分開的而且離我們住的地方有一段距離,水也同樣只有在浴室那邊才有。洗澡就成了我們的大問題。入夜了,村委會沒路燈和走廊燈,我們的“夜生活”開始了。大家提起桶、拿着毛巾、打着手電筒,分批分組的走向浴室,他們光着身子摸黑洗澡。周圍漆黑一片,大夥兒邊洗澡邊打水戰,好不熱鬧。哈哈。

總的來説三下鄉活動是個提升個人能力、挖掘個人潛能的一個很好的平台。無論是傳統的教學活動的參與還是特色活動的開展都會對我們以後開展真正的教學活動有所啟示,我也希望在今後有更多類似三下鄉的活動能夠開展,這對我們這羣還沒有完全步入社會的大學生來講是一次寶貴的機會,通過和社會的近距離接觸,我們可以積累一些社會經驗,為日後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5

我很榮幸地擔任七(1)班的班主任。第一天上午見面開班會,先讓每個人上去自我介紹,大部分學生都很害羞,但是有一個男孩特別大膽,第一個站上去,説:“我叫陳秋炳,我喜歡打乒乓球,我喜歡吃蘋果。”陸陸續續就有一些孩子也上去自我介紹了,但是一開口都是:“我叫.我喜歡的運動是.我喜歡的水果是。”大概15個人這樣説以後,我就笑着問全班孩子:“是不是大家都喜歡打乒乓球,都喜歡吃蘋果?”引來一陣鬨堂大笑。在全班掌聲的鼓勵下,後來一些比較害羞的同學也勇敢地站上了講台,而且都會説點其他的,比如最喜歡的科目,學習之餘的愛好是什麼。那次班會,是我第一次與班上的同學們接觸,瞭解的不多,但我心裏很清楚一點:他們需要更多的鼓勵,更多的關愛。

接着,就開始了整整八天的授課。

每天早上7點10分,我都會準時出現在教室裏。第一天早上,我就跟大家強調早讀的重要性,一定要珍惜早晨讀書的時間,切不能早早來到教室坐在那裏發呆。我原本以為他們會自覺地讀書,但是每次讓他們自己讀的時候聲音就特別小,於是我開始了帶讀。每一天早讀時間,我都會親自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帶他們讀昨天學過各科的重點知識,可能是看到老師都那麼認真,他們也讀的很起勁,之後的每個早讀,教室裏都書聲琅琅。我一直以為,這是一種不太好的方式,畢竟學習是應該主動的,我這樣帶讀似乎讓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也許很多同學是不願意被我逼着讀書的。但後來閉幕式結束以後我翻看他們寫給我的信,心中有提到,“以後應該沒有一個老師像你一樣一句一句一遍一遍帶我們早讀了……”。我才發覺,他們都懂的,都明白老師的用心良苦。

7月19日,第一天正式上課,我和我的搭檔班主任莊文進出於不放心,就坐在教室後面旁聽,想了解一下同學們上課的表現。出乎我們的意料,那麼害羞的一個班在上課時居然如此積極配合任課老師,活躍地回答問題,主動上去玩遊戲,整齊有力的讀書聲甚至響徹了整幢教學樓,坐在四樓辦公室裏的老師都聽到了。下課期間,我就表揚了他們,鼓勵他們繼續加油,好好表現,讓每一個老師都喜歡上你們,那他們就會更用心地備課,把更多知識傳授給你們。守了整整三節課以後我和搭檔也比較放心地離開教室了。一回到辦公室,就收到了很多讚揚,上過課的老師紛紛表揚我們班的同學很乖,那一刻,真的覺得很自豪,很高興。

出於班主任這個身份,我要經常跟他們強調一些規章制度問題,所以我每次剛踏進教室門口,所有同學都會立即回到座位上坐好,不敢吭聲。這也導致了我授課的煩惱,因為我擔任的科目是綜合英語,有六天的課程,如果他們那麼恐懼我的話我的課堂可能會難以活躍起來。懷着這樣的擔憂,在7月20日,我開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授課。果然不出我所料,同學們面對我這個班主任的課,表現得很緊張,不敢多説一句話,只是單純地配合我上課所講的內容。第一次上課,備課的內容也沒有很好地落實,因為同學們的基礎比我估計的要弱。上完一節課,心裏有很多不滿,回去之後,我便開始思考接下來的五節課該如何設計才能讓同學們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第二節課開始,我完成地越來越好了,除了把重點的基礎知識傳授完以後,大概還剩下十分鐘讓大家玩個簡單有趣的小遊戲,在遊戲中記憶單詞,鍛鍊膽量,活躍思維。這樣的效果的確不錯,這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我對他們也越來越親和,班主任的威嚴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出現。

除了上課時間,放學後我們還會到學生家裏去調研。兩個隊員一組,負責3,4個同學。放學後就跟着他們回家,路上會跟他們聊很多,瞭解一下家裏的基本情況,有些同學可能很怕我們到了家裏會説壞話,半路都想逃跑,我們就跟他們解釋清楚。在調研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了一些同學可愛背後的辛酸故事。有的是來自單親家庭,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親或母親,在缺愛的環境下長大;有的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前面還有很多哥哥姐姐讀大專,讀技校,家裏的經濟負擔實在太重;有的是自小由爺爺奶奶帶大,父母外出打工,一年見面才幾次,在封建傳統的氛圍中成長……瞭解到這些情況,我們也明白了那些孩子為什麼在學校那麼害羞緊張不敢多和其他同學交往。雖然家庭經濟都不是很好,但每次去到他們家裏,家長都非常熱情地招待我們,把家裏的花生,芒果,楊桃,黃皮,玉米都拿給我們帶回學校,他們非常尊重老師,也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多讀點書,不要像自己這樣一輩子窩在農村裏。作為班主任,除了親身去一些同學的家裏,如果知道哪些隊友有去我們班的同學家裏,我都會主動去跟進,希望除了看到學校裏的他們,更瞭解多一些在家裏的他們表現如何。

每天除了早讀,中午,還有自己上課的時間,在下課時我也會多到班上走動,看看孩子們,有一次發現有個男孩肚子痛,就馬上帶他到辦公室吃藥。在大型班活動上,我教他們學手語,學唱歌,玩遊戲,大家都玩的很開心。總的來説,這個班的同學都懂得講禮貌,守紀律,就算有事不能到校也會打電話,發短信或者寫請假條託同學轉交給我説明情況。農村的孩子畢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有時要幫家裏幹農活也是情有可原的,所以我每次都會很和藹地叮囑他們自己注意安全,照顧好自己,幹完活有時間再來學校上課。

日子一天一天過,我們的相處越來越多,之間的故事越來越豐富多彩,感情也就慢慢積澱在心中。在最後一節班會課上,我和搭檔把花了幾個晚上才完成的一封封信發給他們,還給每個人準備了一本日記本,一支筆,算是對他們的鼓勵吧。之後,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回信,他們都説我們是好老師,我們的教學方法很好,他們捨不得我們離開,明年還會不會再來教他們,真希望我們能一直在這裏教他們……看到那些稚嫩的字眼,心中充滿了感動,很多話,他們沒有親口對我們説出來,尤其是一些男孩,他們平時都是很調皮搗蛋的,但是在信中都表達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對我們表示了深深的感謝。

終於到了閉幕式那一天,我是主持人,一直都很開心地在主持,欣賞隊員和同學們苦苦排練了很多天的精彩節目,但是到了全體夢飛翔隊員大合唱《愛,因為在心中》時,我卻忍不住哭了,一直以來在孩子們面前堅強的形象在那一刻都破滅了,我一直看着七(1)班同學們的位置,遠遠望着他們,淚水一滴滴滑落,泣不成聲。我們合唱完以後,就到了全體學生為老師唱那首最煽情的《祝你一路順風》了,我逼自己平靜下來,對他們説:“最後一次唱給我們聽,好麼》”他們大聲地回答:“好!”,一曲憂傷的歌就這樣久久迴盪在四九中學的上空,隊員們再也忍不住,釋放自己的淚水,表達對孩子們深深的不捨,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閉幕式結束以後,我和搭檔回到班上,和每個孩子拍照,全班一起合影,未來,不知道還不會和你們見面,那就讓老師用照片記錄下我們在一起的時光吧,讓老師記住你們最燦爛的笑臉。

坐上車離開四九中學時,一些孩子還在拼命追車,希望留下我們,看到他們一邊哭一邊拼命往前追的樣子,連男隊友都感到心酸,那些天真的孩子,擁有最純潔的心靈,世界在他們眼中是如此純潔無暇,只要是對他們好的人,他們都會記在心裏,加倍回報。很難再遇到這麼純真的孩子了吧,我們也會記住他們的,寫信,寄照片,寄禮物,期待日後聽到他們更多好消息。四九中學的校長説,當老師不當班主任是最大的遺憾。我很榮幸地當了十天的班主任,體會到那份責任,未來我會更加努力,畢業以後一定要當一個稱職的,優秀的班主任。

這個夏天,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更堅定了我未來要走的路。第一次踏上講台,第一次當班主任,第一次到學生家裏調研,第一次經歷了十天清貧的生活,第一次備課到深夜才回宿舍洗冷水澡休息,第一次為了準備一個幕布跪在地上工作了一個晚上,第一次熬幾個晚上來寫信給班上的每個孩子,第一次收到學生寫的信,送給自己的禮物,最重要的是,第一次聽到那麼多學生稱讚自己是個好老師。我深知,未來的路,遠遠沒有想象中平坦,我還會經歷更多現實的困難,但,這是我的一個最重要的起點,從這裏,我知道了未來的路該如何前進,這裏,讓我有了更大的動力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6

為了充實自己的暑假,也是為了鍛鍊一下自己。我參加了化學與環境團委組織的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作為我自己來講,非常榮幸能得到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能讓無聊的假期變的更加豐富而有意義。前期我們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因為是在考試期間,大家也都很辛苦。七月十四日我們正式開始下鄉,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希望能給南澳小島帶來一些積極的東西,也不讓自己的努力白費了。

來到南澳島之後,我們就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作為宣傳組的一員,我們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前期,所以我也可以每天跟着支教組的同學參加支教工作。南澳的孩子就像南澳的天空一樣沒有過多的雜質,我們也很容易的就可以跟他們相互熟悉。我們不希望我們之間的內容不僅僅是熟悉,我們跟希望能給他們傳達一些有用的信息。就像我的趣味物理課,其實課上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學生們以後也會接觸物理課,要教會他們很多知識是不大可能也是很不現實的。。所以我把主要想讓孩子們認識物理的奇妙,讓他們愛上物理這門學科。我們為他們帶去知識,這當然是我們去支教的首要目的,但我更希望給他們打開一道門,讓他們看到另一片天空。

來到這邊,遇到困難,我們就只能相互幫助了。我們二十三個隊友就像一家人一樣,有快了一起分享,有困難一起解決,洗衣粉一起使用,開飯就站成一排靠着陽台吃。下鄉期間,如果講知識,我們可以學到的並不很多,真正可以學到的是怎麼與隊友交流,怎麼與學生交流,怎麼與當地的陌生人交流。我們從大城市來到一個陌生的小地方,我們需要更努力的去交流,才可以更快的適應這裏的環境。我清楚的認識到,只有當我能跟隊友相互協作,能跟當地的學生打成一片,我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在協作互動的環境下,我也收穫了很寶貴的友誼。其實來到這裏就是要吃吃苦,遠離家裏的空調電視。我也絲毫不會抱怨住宿環境差,飯菜不好吃或者其他什麼的。我很清楚我是來三下鄉的,學會吃苦耐勞也是一種成功。本文選自

來到這邊,我們是頂着學校的名字來的,所以我的一言一行也不忘自己的身份,為學校爭榮譽,宣傳自己的學校。隊伍裏面有很多未來要做老師的同學們,在他們的身上我也可以學會很多。每個隊友的身上都有很好的個人品質,我能做的是儘量去學習。下鄉的日子確實很短,我們在短短十天裏收穫到的也遠遠不止這些。告別了南澳天空乾淨明亮的那些星星,告別了南澳土地上那些海的兒女,真正留給我的是他們對生活熱情認真的態度。無論在怎麼樣的環境裏生活,我們都應該努力去工作,認真的享受我們身邊的一切。每當我想起下鄉的日子,我腦子裏都會浮現孩子們合唱“大海啊故鄉”的場景,在大城市生活了那麼久,希望海島小鎮的那些美好和純淨,能伴隨我更久更久。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7

今年夏天,我有幸參與了學院組織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這場為期5天的石子口村之行中,我對鄉村經濟發展之路有了新的認識,對大學生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可以説收穫頗豐。

我在活動中主要負責與本村民宿企業的負責人對接,瞭解本村民宿旅遊發展狀況和基本經濟發展情況,充分挖掘村落自然、人文資源優勢,結合鄉村旅遊發展的趨勢探討本村能推出哪些新的旅遊亮點吸引更多的遊客。

民宿老闆是一位充滿幹勁的年輕人,他對於本村民宿產業和企業下一步發展有着很明確的規劃,並給予我和其他隊員很多創新性的啟發。他給了我一種嶄新的形象。形象不是一個流於表面、浮於形式的自誇者,而是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創業者。他翻修村屋、鋪平村路、砌好村牆,讓一個曾經荒涼的村落被重新喚起生機活力,讓山地以外的人們看見山村、來到山村、喜愛山村。以他為首的創業者是這個留守山村最需要的鮮活血液。

三下鄉活動對於大一的我來説,就是一項學校下發的強制性作業,每個團員都要做,而且還要整理各種複雜繁瑣的材料。但是經歷了這次石子口村之旅,讓我對三下鄉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三下鄉,需要的不僅是大學生的身段深入下鄉,更是大學生思想的沉浸入鄉。只有當我們接觸到不同於平時的生活環境,真正認識和理解地區間不同的優勢與差距,親力親為做出實際行動,才能發揮三下鄉社會實踐的真正作用。大學生正值成長和成熟的人生節點,擁有一生中最充沛的精力,這樣美好的年華不走進鄉村更待何時?

希望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能一直記得這次活動帶給我的啟發,帶着積極向上、永不退縮的精神信念勇往直前。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8

為了順應全國大學生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潮流,響應學校追尋中國夢的號召。我們一行18個人。一位老師,十七位學生,來自各個學院的學生成員組成了傳媒學院(新媒體學院)重慶師範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逐夢者實踐團隊。赴往巫溪縣文峯鎮的三寶村。

我們因為擁有相同的夢想相聚於重慶,又因為懷揣同一個目標我們從重慶來到三寶,我們分工合作心手相連,我們凝聚力量攜手相行,我們深知:一個優秀的團隊與其中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大家必須團結協作,共克難關,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在此次三下鄉實踐中,我們的逐夢者實踐團隊將圍繞“兩依託”展開系列活動:一是依託重慶市鄉村市民學校建設、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市民學校和巫溪樂和家園模式,實地觀察瞭解調查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發展現狀,關愛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藝術興趣培養及體育健康狀況及農村文化藝術科普;二是依託重慶市鄉村市民學建設和高山生態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市民學校進行攝影創作,用影像展現基層教育改革新局面。以“兩依託”為基礎,“逐夢者”也將深入社會調研,觀察農村基礎教育領域變遷發展的歷史和現實,為新農村建設、推動社會管理創新、留守兒童教育發展建言獻策。今年恰逢重慶師範大學建校60週年,我們以‘影像記錄中國夢,獻禮重師60年’為主題,用鏡頭記錄三峽庫區20年來的輝煌成果,展現三峽移民20年來的中國夢,用實際行動獻禮重師甲子校慶。

文峯鎮三寶村位於渝巫路主幹線上,東距巫溪縣城40公里,西距文峯鎮政府2公里。海拔在780米至1400米之間,年平均氣温17℃,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煙、馬鈴薯等農作物。先後被重慶市委市政府評委“文明村”“先進集體”等稱號。XX年被確定為重慶市級“新農村示範村”。XX年被評為“全國民主法制村”。但是當我們到了那個地方的時候才知道聽聞不如親看,這個村莊四周多環山,馬路幹道筆直,天氣比較陰涼,在我們採集素材的時候,路過了很多村民家,也有進行深入的交流以便於活動的進展,很多農户都有養豬,每家農户的門前就是他們自己的土地,水稻,玉米,一眼望去映入眼簾的全是水稻,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感。這裏的村民民風淳樸,都比較好客,知道了我們是學生來此的目的都會很熱情的獻上板凳和茶水,在深入的交流中我們瞭解到,多數的農户都是隻有老人在家,兒女都外出打工。

幾次的探訪,我們和這些村民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關係,一次我們早早在大本營吃了午飯,懷着瞭解村民吃飯的生活水平的目的再次進行了材料的收集,熱情的村民都邀請我們和他們一起吃,其中我觀察到了一些東西,最後總結出來,每户的村民幾乎頓頓都有馬鈴薯,這估計和在一旁不遠的馬鈴薯脱毒基地有關。不是馬鈴薯片就是玉米羹加土豆,或者涼拌土豆,很少有看到吃肉的。據觀察和了解,我看到每户村民的家裏面都有大堆的土豆,破了的壞了的,比較小個的都是用來餵豬的,大個的賣相好的土豆都是自己吃的。

其實來到這個村莊時對什麼都充滿了好奇,個人最好奇的就是這個村子的名字的由來,在經過探訪村民的過程中,我從一個耄耄之年的老人瞭解到,這個村子之所以叫做三寶村,是因為在康熙年間,和珅路過了這個小村莊看到了這小村的三條河,古語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三河取名為三寶,由此而來,聽完這個簡短的故事頓時有點失望,一直覺得這個這個村莊的名字由來應該具備一點傳奇色彩,後來抱着不放棄的心態繼續問了幾個老人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也許是年代久遠了,真實的歷史早已無從考證,不過不管怎麼樣,這也只是我們來到這裏的一個小小的目的,我們應該要以大局為主。

在這次三下鄉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論是做什麼工作或者事情,團隊精神是最重要的,奧斯特洛夫斯基説過,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雖然在這次“三下鄉”挺苦的,但是我們是一個整體,還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忙的不亦樂乎。

在一個團隊的運行中,溝通與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在實踐中,有時候溝通不夠,導致我們走了一些不必要的彎路。所以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覺得應該及時和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及時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將思想傳遞他人,共同做好每一件事。團隊精神是高績效團隊的靈魂,是團隊成員為了實現團隊利益和目標而互相協作,盡心盡力的意願和作風。

所以,只要大家努力,凝聚力就能產生高績效團隊的靈魂。整個活動中,我們一路遇見的問題困難多不勝數,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我們的隊伍始終站在同一陣線,團結的力量讓我們相互包容,給我們勇氣直面困境。我們執着於我們的信念,從啟程之日起,就已做好乘風破浪的準備,我們堅信,沒有跨不過的坎,沒有攻不克的難題,因為我們有青春的激情,有不滅的意志。在這個團結的隊伍中,在隊員的相互協調和幫助下,最終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順利的完成了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那些艱難的過往讓我知道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想和做有着本質的差別,同時也讓我見證了並肩作戰的巨大力量,意識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這是論語中的一句話,説的是一個人整夜不食不寢去思考鑽研一個問題,沒有什麼好處,不如親自去學習研究。實踐的過程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必經之路,在這個路上,你不在是個孩子,在鍛鍊,在成長,跌跌撞撞,且歌且行。青春的光陰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奮進的號角與激昂的樂譜,也許每天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回來,也許每天都要為了完成當天的任務而焦頭爛額,也許每天都要為了明日的採訪做着準備,但我們是快樂的。不再是不為浮雲遮眼之勢,更在一覽眾山之軀。

令我記憶深刻的是跟當地留守兒童的交流,由於父母外出打工或者離異,孩子只能留在農村讀書,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沒人能聽到他們對父母的思念,沒人能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沒人能看到他們對學習的渴望。跟他們接觸的這短短的一段時間,卻感受到了他們的無助,如今國家還在發展,制度還不夠完善,需要更多的人去關注留守兒童,父母也應該在賺錢養家的同時關注孩子的成長問題。

實踐活動結束了,每個人在思考着這幾天發生在我們身上全部,少了那些青春的張狂,多了些青春的踏實,少了那些青春的迷茫,多了些青春的奮鬥。當遠離喧囂,來到村鎮的時候,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奮鬥,什麼是團結,什麼是一個團隊。

這次的暑期實踐活動給我自己好好地上了一節思想教育課。還是大學生的我們很年輕,出生在90後,沒有經歷過艱苦的時代,無法通過切身感受去體會人生的道理,然而這卻不是我們可以不懂事不成熟的藉口,瞭解歷史,在心中銘記教訓,也可以讓我們懂得很多的道理,讓我們更加成熟。在年輕的心上留下年代的印記,以史為鑑,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更好地把握未來。懂得付出與奉獻,懂得感恩,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對家鄉和祖國的建設有用之人。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9

作為一個大學生,在學好理論知識的同時應更重視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暑期社會實踐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正符合我們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複合型、外向型創新人才的目標。在大學生涯的第一個暑假,我就滿懷激情地報名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絢麗青春並就着智慧揮灑着汗水書寫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車子滿載着我們十二分的熱情和憧憬緩緩駛向目的地。2個小時的車程,難免走神,我就會開始想象和那麼多孩子呆在一起,一定會很幸福。到了目的地,保持着那份熱情和激情,我們開始了我們的行動。在輔導員的帶領下,與區團委書記、社區書記以及婦女主任等領導在鎮政府會議室商討了此次暑期社會實踐的相關情況。之後安排我們入住當地中心國小會議室,雖然隊友要在這間會議室一起打地鋪擁擠15天,但我們毫無怨言,毫不猶豫地開始着手實踐活動的準備工作。

支教是我們此次實踐的一大塊內容。第一天上午舉行了“快樂學習班”開班儀式,團委書記、社區書記以及婦女主任等領導出席了,並表示了對學習班的支持,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當天下午,我們就進行了開課,據統計只有30幾位小朋友來快樂學習班上課。雖然有部分隊友要進行調研,但考慮到我們還有人力物力等資源,小朋友的人數不甚理想,當天我們就進行了走家串户發放宣傳單和學習班安排表進行宣傳,不少家長表示我們的活動挺好的,會鼓勵自己的子女參與其中,不少小朋友也圍着我們紛紛説要報名參加。隨着學習班的快樂學習火熱開展,小朋友還拉上了自己的同學朋友一起來,人數一天天增多,最終有一百餘人蔘與了此次快樂學習班的學習。

支教的時間是短暫的,更是難忘的。短短十幾天的支教生活,在我們的心中都紮下了一個個深深的烙印,我們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當代大學生對時代的莊嚴承諾。為了達到讓小朋友快樂學習的目標,又怕備課不充分誤人子弟,加之每天要奮鬥通訊稿,我們都經常要忙到晚上12點多。切合小朋友的喜好與需要,我們要及時適當調整課程安排,每天都是豐富有趣的內容——書法繪畫,詩歌朗誦,唱歌舞蹈,武術健美操,剪摺紙,易拉罐環保小製作,沙袋、福娃製作,安全環保小知識學習,趣味英語、地理學習,24點計算,猜謎、腦筋急轉彎,“三心”(愛心孝心責任心)教育,瞭解30年改革開放,參觀寧波愛普環保有限公司,發放環保宣傳單和環保袋等。

小朋友比我們想像中的積極得多,定好8點開始上課,7點半我們去開門時,就有好多小朋友在教室外面探頭探腦,唧唧喳喳,熱鬧開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會始終如此興奮活躍,或許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給他們單調的生活注入了新鮮空氣。當一張張稚嫩可愛的小臉蛋闖入我眼簾時,噹一聲聲親切的“雲霄姐姐”在不經意間跑入耳朵時,我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愛上了這羣有着淳樸的臉龐,撲閃的眼睛和靦腆的笑容的孩子。孩子們深深地吸引了我,從他們的眼神言語中我知道他們有多歡迎我們,和這些孩子在一起不需要高高在上,不需要大學學歷,需要的僅僅是一顆愛他們的心。我一直崇尚愛的教育,帶着一顆“愛心”去上課。

我想愛的教育就是融入到學生當中去,要讓他們認為你不只是老師,更是他們可靠的哥哥或姐姐,更多的是知心朋友。到學生當中去,讓他們體會到師生關係的平等,不帶着壓力進課堂,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快樂。很有衝動想深入瞭解他們,拉他們坐下,我們一起談天説地,真誠對待他們,孩子也都實事求是地告訴了我他們所知道的。他們也很淘氣,經常和我鬧成一片,甚至“欺負”我,但我不會感到委屈,反而更加開心,因為我們給彼此都帶來了快樂,這就夠了。其實如何與孩子溝通是一門學問。孩子們之間也會鬧矛盾,吵架打架的事也會突然發生,記得一次課上,我在上面正講着折百合的步驟,突然有個小朋友哭了,和隊友粗略瞭解了下情況,然後把她們分開,哄她們先不要哭,再想方設法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把課上完。課下,我們再去具體瞭解,互相溝通交流,最後看着她們兩個握手言歡,和歸與好,我們也都很欣慰。

我們看到了很多很有靈氣的孩子,他們的認真讓我感動,他們具備無可估量的發展潛力。有個小女孩,能歌善舞,而且活潑可愛,和其他孩子關係也都很好,自然特討人喜歡。我和她交了個朋友,講開心與不開心的事,她對我的信任、尊敬,使我明白,當你用一種愛去關心別人時,你會收穫另一份回饋。還有個小男孩,一直是他奶奶來接送的,每次她都要問孫子的情況,臨走時總不忘説謝謝老師,再見。那感謝的話語,讓我感到一種責任,一個使命,一分動力,支撐着我堅持要把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做下去。雖然這裏條件並不是很好,但是有我早已久違了的那種快樂與久違了的思考。

實踐期間開展的一系列大型活動,如温馨一家人,奧運系列活動(火炬傳遞、百米塗鴉、奧運小遊戲等),改革開放圖片展,以及結束晚會都深受小朋友和家長以及當地老百姓的喜愛和認可。很多孩子在結束後送我們到住宿處看我們進去後才肯離去,他們熱淚盈眶,我們也是淚花閃閃,是依戀,是不捨。

短暫而又漫長,勞苦而又快樂的15天暑期社會實踐終於結束了。累、苦,但很滿足,因為我知道這就是考驗,這就是體驗,這就是奉獻,這很有價值,我無怨無悔。這次實踐的開展,更讓我們瞭解到了團隊的重要性。我們通過溝通交流協助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包容,互相幫助。這次實踐拓寬了我們的發展空間,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服務意識和使命感、責任感以及奉獻精神。

用實踐感受社會,用實踐關愛社會,用實踐鍛鍊自我。這次活動帶給我的不僅僅是一種視覺上的新鮮,更是一種在精神和心靈上的震撼。我不會忘記志同道合、互幫互助、共同努力的隊友,還有那羣可愛聰明的孩子。實踐就這樣悄然結束,但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就像是一塊小石子投入水中泛起的陣陣漣漪,盪漾開去。這次親身體驗讓我感觸深刻,這不僅是一次實踐,還是一次人生經歷,更是我一生寶貴的財富。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10

維持了三天左右的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結束了,辛苦而充實,沉重卻又充滿欣慰。幾天的奔走,受益匪淺。我們團隊十二人前往坐落在北郫縣縣城西南部的望叢祠,盡情享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盡情去感受了屬於這個夏天的一份充滿繾綣書香氣息的三天。

望叢祠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藴。據遠古的傳説,在古蜀郫縣,望帝教民務農,叢帝鑿山治水,為成都平原的早期開發作出了突出貢獻。二帝遺愛於民,後人尊祀。原來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與叢帝合祀,建望叢祠。下車的那一刻我們立馬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

亭台小榭,蜿蜒的石子路,幽謐的樹林,無一不向我們彰顯着這座古老的建築的深厚內涵底藴。我們去的時候天氣並不是很好,下着淅瀝瀝的小雨,在這迷迷濛濛的雨簾之中,望叢祠就像一個帶着面紗的江南女子,一雙笑意盈盈的眼睛吸引着你去揭開她神祕的面紗。

短短三天,我們領略瞭望叢祠的美麗、莊重、神祕、温婉,因為時間的緣故,我們去的時候名滿成都的荷塘的荷花已經謝了,只留下一片青翠的荷葉,仍能看出滿池荷花盛開是美麗。

美景固然吸引人,但在那裏的三天,和當地的居民進行深入交流之後,我們更覺得望叢祠以及他背後所代表的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多麼的美好。打太極的老人,充滿活力的小孩,隨手給你來一段文化故事的叔叔,這一切給望叢祠增添了更美的標籤,也更讓人覺得其可愛。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11

這是一個應該被記住的夏天,也是一段應該被長存的記憶!在這個原本有點悶熱的七月,隨着我們開展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突然熱鬧起來,也帶來更多的温暖與詩意。滿懷的信心與激情,我們跨步走進了從化市鰲頭鎮嶺南村,正是這個村,才有了我們接下來的故事。

暑假三下鄉實踐活動對於現代大學生來説是一個使人經歷磨練不斷進步、不斷成熟的過程。這次作為軌道交通學院三大組織的三下鄉暑假實踐活動的一份子,我一路都是帶着激情,帶着體驗不同生活的渴望之情。如我所願,這次活動,這個夏天,我很豐滿。

這次三下鄉的活動也已經結束了,細心體會,能夠讓我感謝的人實在太多太多。首先感謝村委領導對我們這羣看似還未長大的大學生的關心與幫助,為我們提供儘可能好的住宿。其次要特別感謝一位大叔的一路幫助與貼心,正因為有他的幫助讓我們的工作開展的非常順利,在他的指引下,我們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人的幫助。我們知道到各個角落能瞭解到更多關於農村的相關情況和我們想去的目的地的大體位置。在他盡心的幫助下,我們解決了一些原本很操心的問題。最後要感謝參加這次活動所有同學和兩位帶隊老師的一起努力,相互配合。正是我們一直保持高昂的鬥志和一種不離不棄的團結精神,才讓我們最後留下了那麼多的感動與歡喜!

“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當我們揮舞着暑期社會實踐和軌道交通學院的旗幟到達嶺南村時,一大片綠油油荷塘打破了這夏日的喧囂,隨風擺動的枝幹似乎和我們友好地打着招呼。在相關負責同學的帶領下,我們到達目的地後,明細分工。我們主要以幫扶當地農户,關注留守兒童,宣傳,義教,調研,保潔,文藝等一系列活動,盡我們最大努力開展“三下鄉”實踐活動,並通過講、傳,問,做等形式讓更多的村民去了解我們。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們進行了明確分工,我被分到了保潔組,我們保潔組的所有同學總是那麼認真,那麼有活力,雖然工作有苦有累,但有歡笑也有滿足。當一次又一次地望過我們所清潔過的路道,一次又一次想起我們被肯定後的表情,心裏盡是滋味!

説實話,所有的工作,都是很辛苦的!但沒有一個同學叫苦叫累,聽到更多是很有意義,很值!因為我們知道,開展的各項活動,不僅讓自己對當地的一些生活條件有所瞭解,也讓我們更加明白自己身上所肩負的責任。

從農村中來,走農村中去! 5天,太短!但很豐滿!收穫了友誼,收穫了一份份感動!收穫了驚喜,也收穫了一陣陣歡笑!這5天,必將成為一種記憶,激勵着我去加速成長!讓我不經意間再去歡笑!

個人三下鄉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篇12

近日,我參加了學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為期九天的社會志願服務工作中,我收穫了很多,有心酸也有快樂,有憤怒也有無奈。

一、在學校,收穫了很多

7月18日,我們經過將近五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了此次志願服務的目的地——六枝特區梭戛鄉梭戛中學。這裏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學校比我曾經上過的任何一所學校都好,這裏的經濟狀況應該不會很差吧。但是後來發生的事卻讓我改變了自己最初的這種想法。

接下來的幾天就是我們這次活動中的主要部分——教學,我們都知道,短短的九天,我們根本改變不了學生的成績狀況,但是我們每個隊員都很努力,爭取教會學生怎樣去提高學習成績、怎樣去改變生活現狀。最讓我感動的是我分到了一個很乖、很聽話的班級,我給他們當班主任,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對學習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

我上的是歷史課和體育課。每次上課我們都很認真地備課,甚至在出發前我們就已經做好了九天的教案,為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我們所有的隊員都會在上課的時候很努力地把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傳授給學生們,每個隊員都很愛自己的學生。

當我第一次走上講台的時候,我心裏是很激動的。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會走上那三尺講台,那已經塵封了的曾經的當一名教師的夢想又在心裏澎湃着。站在講台上,看到下面一雙雙對知識如此渴望的眼神,我知道自己的責任很重,我知道我必須得對得起學生們對我的信任。幾次課上下來,我發現自己似乎越來越喜歡教師這份職業,因為我覺得傳授學生知識真的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那種和學生亦師亦友,那種從上課中學會更多東西的感覺深深地吸引着我;特別是知道我那些學生中最遠的每天早上都要走兩個多小時來上課時,我更是被這種堅持給深深震撼着。我對自己説,如果可以,我真的寧願選擇當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而不是穿梭於喧鬧的都市為生活四處奔波。

其實,在下鄉的九天之中,我做得最多的是炒菜,我個人覺得這是一份很光榮的工作,如果不是還在上課的話,我都覺得自己像個廚師,不過每當看到隊友們吃着我做的飯菜讚不絕口時,我覺得很滿足。

二、走訪,為誰歡喜為誰憂

如果説這次三下鄉能夠有什麼東西讓我無法忘懷的話,那就是給學生做家訪了。7月23日,由我、何月、範琳琳、王廷昌、徐灝、龍廖健組成的家訪小隊開赴梭戛鄉平寨村對學生進行家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跋涉,我們拖着沉重的腳步終於到達了平寨村——一個依山傍水的美麗村寨。

我們走了一個一個的學生家,除了瞭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外,我們還給學生帶去了一些學習用品。我們把自己對學生的期望和愛傳達給每個學生的家長,同時也表達我們希望家長支持學生認真唸書的美好願望。我們真的希望能夠看到他們走的更遠,甚至是超越我們。

一個叫做汪海的學生,一個生活在大山深處的男孩子,一個與妹妹和爺爺相依為命的男孩,他用他的生活經歷、他對學習的堅持和對生活的不妥協,震撼着我們從每一個下去做家訪的隊友。

我們踏着泥濘的小路,冒着漫天紛飛的額雨滴,翻過一座大山到達一個叫做“灣子頭”的地方,因為那裏有一個我們都很掛念、期待很高的學生——汪海。當我們在嚮導學生段菊的帶領下到達汪海家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副只能用慘淡來形容的景象:屋子裏一片冷清,房子後面的牆壁已被坍塌的土石壓垮,屋裏到處都是泥巴。我們在出發前就已經瞭解到了汪海家的困難,但當一切真實的擺在眼前時,我們的心很不是滋味。

汪海的媽媽在他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了,父親也出門打工,基本上不回家看他們,從小家庭教育不是很到位的汪海卻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班上名列前茅。我們所有隊員都被他的事蹟深深的感動着,除了捐贈給他一些學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shijian/3dd06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