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關於聲樂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聲樂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關於聲樂培訓心得體會 篇1

11月19到23日我很榮幸能獲得了這次我鎮文化站與學校推薦,前來我縣參加融水苗族自治縣第三屆聲樂培訓班學習的機會。這次培訓學習中教授我們聲樂的是柳州市藝術學院聲樂專家馬麗娟老師,一位對聲樂和發聲非常有研究的資深教師;還要柳州市羣眾文化藝術館館長嚴尚之老師,教授了我們如何教會學員合唱的基本藝術;還有我縣文化館的龍配寧老師教授了我們音樂的基礎理論。通過這次聲樂培訓令我受益匪淺。特別是在聲樂學習方面有所突破。對於每一節聲樂課我都是全神貫注。通過張老師的教學,我更進一步掌握了聲樂的一些基本技巧和基本概念,但還有待實踐,加強練習。有的人説,這個老講理論沒啥用,但我認為作為一位音樂教師是必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當我們能用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來講解會更好的

關於聲樂培訓心得體會(精選3篇)

引導學生去科學實踐和正確感知,從而促進我們教學的效果。

11月20日上午馬麗娟老師的第一講,講述的是學習聲樂歌唱的呼吸,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三點:聲樂歌唱時必須注意的1、首先是從呼吸開始的;2、以腹室呼吸的控制,保持吸氣的方式並保持給、歎氣息的狀態;3、吸氣保持腹部丹田充氣鼓起,呼氣要慢慢把氣呼完。並結合打嘟的方式練習唱1 2 3 4 5......下午第二講教授的內容是歌唱的呼吸與發聲。其中使我體會最深的是,歌唱時發聲的關鍵在於1、必須以正確的狀態,可加強腹部肌肉力;2、以音腔與哼鳴的聲音狀態。音腔方面注意喉嚨狀態打開、充分打呵欠的狀態;哼鳴方面要注意氣息的支撐。並進行了哼鳴的練習:小聲呼氣哼鳴,哼鳴聲於頭部。並以“母、母、母......”音練習哼鳴,瞭解到“咪、嗎”mi、ma......音從低到高音練習,找到聲音的支撐點。接着讓個別學員上台試唱,老師點評並且輔導歌唱。在老師對學員的試唱點評與輔導中,我瞭解到了歌唱時1、要注意處於正確的狀態,不要亂動;2、男中音該注意腹部與胸部的力度,氣息與部位氣息的控制。;3、高、中音的轉變,是着力以氣息的控制,以及力度的支撐點;4、注意聲音的統一,氣流的迴盪於轉變;5、注意咬音要準確。通過老師示範,以及對我們發聲指導,我似乎有那麼點感覺了,由於時間關係,剩下的課馬老師給我們當中的個別有代表性的學員做了指導和分析。讓我們更加直觀了

解聲樂教學。

21日下午是我縣文化館龍配寧老師,給我們教授音樂基礎理論。其中講述的內容包括1、為什麼要學習簡譜?2、介紹了聲樂的七個基礎歌調c d e f g a b的調號,以及拍子號2∕4、1/4、4∕4等。3、介紹了全分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4、講述了歌譜中的倚音號、升號、還原號、降號。22日上午龍老師給我們講述了小節線與結束線與顫音符號和頓、強音符號的認識。使我們的樂理知識得到了鞏固。

下午是柳州市羣眾文化藝術館嚴尚之老師,給我們教授了音樂基礎理論與作品的分析。首先結合譜子作品分析給我們理解作品拍子,以及介紹連音符號的意義,它是音樂的旋律線。23日上午結合作品分析體驗歌曲的高潮在於副歌部分,並且以“1 3 5 i”來練習循環音。並且還給我們介紹了節奏結構,即把相同的音用⌒連起來表示延音線,把不相同的音用⌒連起來表示旋律線。嚴老師在以作品分析之中教會了我們如何合唱效果才是最理想的。從中給我體會到了,要想使自己歌唱得好,“聽、想、唱”尤其重要。嚴老師所説的這個“聽”是指我們要多聽優秀的聲樂作品,聽那些歌唱藝術家是如何利用熟練的發聲技巧,如何控制氣息,去表達作品的內涵,去感染聽眾。不斷的聽,然後不斷的模仿,大家都知道模仿是最好的老師。在聽的同時,我們要想,要思考,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再通過自己唱來檢驗自己想的做到是否正確。將這三者結合,且不斷實踐練習,我想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聲樂學習不是一朝一夕的過程,不僅需要我們不斷的找老師上課,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刻苦訓練。無論學到什麼程度,都不能忽略每日練習,在練習中鞏固發聲方法,掌握歌唱器官的構造和機能,才能更好的調動其能動作用,使其更好的為表達歌曲的內容服務。我深深的明白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做到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素養,不僅需要自己有較為高超的歌唱技藝,能為學生做最為直觀的示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能很好的指導我們的學生用科學的發聲方法發出優美嘹亮

的歌聲,用歌聲透過音樂化了的文學語言表達其思想感情的音樂藝術。

非常感謝我鎮文化站和學校給我這次前來培訓學習的機會,更加感謝我縣文化和體育局、教育局、文化館能夠給予我們提供這樣的一個聲樂學習深造的機會。如果以後還有機會我會更加的珍惜的。

關於聲樂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唱歌是人的一種本能活動,越自然越好,我感覺最好的聲音是在自然中歌唱,歌唱的方法與習慣,也應當依賴於身體的自然動作,歌唱也應該是全身的歌唱,並不是某個部位的歌唱。

一、好的聲音需要有正確的呼吸來支持

很多歌唱者總感覺吸不進去氣或者吸得太滿,或者一吸把整個身體都吸僵了,造成氣息不流動。我感覺吸氣沒有那麼困難?,每一個身體正常的人都會有良好的呼吸。如果,你觀察嬰兒或者當你躺在牀上睡覺時那種自然的呼吸,你會覺得那是最好的呼吸方式。把這種呼吸加上強有力的腹部肌肉加以幫助,就得到了深而富有彈性呼吸。嬰兒本能和躺在牀上自然的呼吸,到後來會出現不自然的改變,主要是我們人為的各種因素所導致,變成了不那麼深而滿的上胸來呼吸。不要把氣息當成一個很難的問題,當你唱歌時感覺氣不夠用了,由於本能的反應,一放鬆就吸進氣了。

依靠氣息是對的,用氣吸是不準確的,我認為要與自然呼吸相一致而且唱歌時不需要用太多的氣息,一定要尋找一種用極小的氣息置放聲音的方法。所有氣短的人都是用氣過多的人,而且唱歌時看起來還很累,聲音出來也是蒼白無力的。凡是懂得唱歌的人,都只會用少量的氣息,但卻能獲得很好的聲音。

二、打開喉嚨的關鍵

喉嚨是聲音發出的必經之路,如果開的不夠大還企圖發出一個豐滿又圓暈的聲音是不可能的。同時,喉嚨又是氣息呼出呼進之處,如果緊閉着,聲音就會去尋找另外的出路,要不就會悶在裏面。我們不應該認為嘴張大了喉嚨也會同樣打開,有時候看起來你外口張得很大,其實內口沒打開,你把它張僵了,而且下巴也被弄僵了。歌唱時要感覺好像別人一拳把你的下巴打脱臼一樣或者感覺唱歌時沒了下巴。一位優秀的歌唱家,只需依靠呼吸的一點力度,而不需要人察覺到張大着嘴,喉嚨就很自然的打開了。打開喉嚨的同時面部表情必須鬆弛,嘴的兩邊也必須鬆開,同時使下巴自然的放鬆。我認為喉嚨的打開很簡單,就是一吸氣就張開了,然後就順着開始唱,一直保持着這種狀態,它就一直張開着,用了這種方法,你説話也可以,唱歌從頭唱到尾都行,只要你裏面的狀態保持不動。

三、擁有好的説話方式是學好聲樂必不可缺少的條件

我們應該把説話作為歌唱的基本前提,擁有一種好的説話方式,我感覺也是學好聲樂必可缺少的條件。我去上海學習時,老師就説我的説話方式不好,方言太重,直接影響到我的唱歌。在那時,我才意識到説話方式也會影響到歌唱,我勸大家一定要改掉不好的説話習慣,好的説話方式是學好聲樂的前提。

説話和歌唱是兩種形式的聲音,它們雖然不一樣,但兩個的感覺卻一樣,它們是緊密相連的,如果忽略其中之一就意味着廢去了另一個正確的發聲和優點。語言的純正,是正確歌唱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歌唱總是保持着説話語言的特點,不論它是悦耳的還是刺耳的。要建立用一種語言作為訓練嗓子的方法,“意大利語言是最有旋律性和最適合歌唱的,由於意大利文具有豐富的元音,他是最好唱的語言,或者説對初學者更為有利。意大利文由於具有豐富的元音,無疑要比富於輔音的德文,或別國語言好唱得多,發生結構和發聲器官在意大利語中,很少有大的變

動。”無數的元音保證歌唱者方便的連接到聲音上去。所以,我建議大家首先要把五個元音發純正,這是最基本的,輔音只是一帶而過,元音是最最重要的。

四、自然音區的音在整個歌唱中的作用

自然音區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每個音都是有聲帶用最低限的張力和最少量的呼吸產生的。它是最容易而且不費力氣輕鬆能唱出來的。

大部分學生高音唱不好,我感覺都是自然聲區沒有唱好、沒有唱對,在自然聲區唱歌就用很大的力氣,以至到高聲區用更大的力氣,“造成發聲器官越拉緊、越收縮,他們的腔體空間就越小,從而發出的音量也就更小;越是用大量過分壓縮的氣息;音高就越不準確,而且原來的音質也會越少、越不自然。”大家如果細心聽卡魯索的唱片了,你就根本聽不出有什麼音區的變化,他唱的高音我們聽起來一點也不覺得它像高音,好像和自然聲區一樣而且一點也不費力,很輕鬆;其實就是和自然聲區的感覺一樣,前提是自然聲區必須非常輕鬆的唱對。大家也可能練過,當你唱高音不舒服的時候,老師會讓你先唱一個低八度的音,然後用這個音的感覺再唱高音,這樣就能唱好。可見自然聲區是多麼的重要,我希望大家都能對自然聲區有個新的認識,多唱自然聲區,多想自然聲區,不要急着唱高音,自然聲區唱好高音隨之就有了,這也就是水到渠成。

關於聲樂培訓心得體會 篇3

聲樂藝術是一門集藝術性、知識性、技術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特殊科學,是人身自己製造“樂器”的過程,絕大多數問題是看不見摸不着抽象不易理解的,只能説一個梗概和一般原則,更具體的是需要聽覺來完成的。因此,聲樂教師的聽覺好與否,直接影響着教學的順利進行。有經驗的教師會藉助自身敏鋭的聽覺去準確地判別學生髮聲和演唱時的音準、節奏、音質、音色、共鳴、氣息、讀字等情況,並及時對學生的錯誤發聲和演唱作出相應的調整。假如教師的耳朵不靈,辨別不清,就不知道方法往哪裏用,甚至可能引導到錯的方向上去。因此,好的教師不僅要有好的聽覺還要有辨別聲音的正誤能力。“好的教師的優勢主要在於耳朵的精確分辨力和請醒的的頭腦。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始終要貫穿者審美上和技術上的比較、鑑別能力的提高。沒有這種能力,學生的練習就會盲目的。沒有這種能力的建立和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的進步無從談起,即使在教師的把持下當時有了改變,事後還是茫然無邊,好的方法蕩然無存”。聲樂教學是歌唱藝術的教學,學生是通過教師的歌聲來達到對聲音的直接感官認識,從而樹立正確的聲音理念。優秀的聲樂教師通過範唱可以使“言傳”與“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歌唱慾望,學生通過聆聽教師的範唱,直接感受教師的歌唱方法、語言、速度和力度變化,同時,體會教師對歌曲的理解和藝術表現,達到對作品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因此,範唱可以稱之謂是最傳統與最古老、最普遍的教學方法。舞蹈《千手觀音》的藝術魅力,不知使多少觀眾魂牽夢繞,一羣兩耳失聰的殘疾少女,飛舞着靈動婀娜的身姿,舞步精準,千萬觀眾情不自禁為之感動!殊不知,這就是教師邰麗華示範教學最好的典範。

二、高師聲樂教學能力培養的多方位輔助環節

從以往的舊模式“教會學生會唱歌”轉變為“學生會教唱歌”的新模式,這是新時期新形式下的新要求。“會教”與“會唱”之間既有密切的關聯又有很大的區別。“會唱”只需瞭解聲樂的發聲技巧,逐步樹立正確的歌唱狀態,不斷的發現自我,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歌唱。“會教”則需要在這些基礎上,把歌唱的內在感受,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形象比喻豐富自己的聯想,從而樹立正確的發聲狀態。更重要的是教師要懂得發現自己的學生在發聲中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應採取何種的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這就是“會唱”與“會教”的本質區別。著名的聲樂教育家沈湘老師曾説“不要把發聲的結果當做手段來運用。”事實上,在現行的聲樂教學中,還是有許多教師拿結果當手段來訓練學生,而不注重過程的講解,其結果是可想而知了。那麼在“會唱”的基礎上如何實現學生的“會教”的能力。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人聲之不同各如其面,歌唱的方法也就帶有個別性,歌唱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採取的手段可以是不同的,“正如‘如果兩種不同的方法都能取得成果,它們之間就必定會有一些有價值的共同之點。’(巴爾則諾麥夫)‘只能得出這樣的一條訓練原則,那就是當我們朝着同樣目標前進的時候,我們走的是哪一條路並不重要的。不論用的是什麼方法,只要是和我們聲音訓練的總目的不相矛盾的,都是好的方法。’(莫威)‘有多少歌唱者,就有多少種歌唱方法。’”(卡魯索)。從以上聲樂大師們的言語中得出,每個歌唱者和聲樂教育者都有自己的歌唱經驗和體會,那麼,每個教師也應該都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因此,從入校之日起,就要求學生養成愛聽課的好習慣。在聽課的過程中,對不同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經驗、教學心得都要認真學習和研究,領會聲樂中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事物,樹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及學會解決問題的辦法,以此來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不斷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為以後的教學打下較好的基礎。在聽課的過程中,又要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為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作好鋪墊。學生通過這種聽課方式,會獲得許多教學經驗,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通過聽課還能激發學生的歌唱慾望。由於聲樂存在共性與個性的事物,共性的知識可以採用大課的授課方式,避免知識的重複講解及資源的浪費。個性是針對學生的嗓音不同,加以正確的引導,形成自身獨特的演唱個性,即要有自己的演唱風格。因此,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小組課與個別課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對於嗓音特別優秀的學生,可以採用個別課的授課方式,以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k0ek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