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

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

在這次的開展的國小科學培訓可中,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閲讀。

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
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篇1

經過了這次培訓活動,我在各個方面收穫甚大,體會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常山縣教研室——江根祥提出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這是新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開展有效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掌握探究的基本方法,用科學思維方式獲取知識,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地球科學是國小科學領域比較難的一塊內容。在太陽系組成中,各個行星的大小和與太陽的距離空間感較強,對於同學們理解困難。但是中山國小的姜老師給與我們一個很好的體會。讓在座的科學教師模擬太陽系空間,構造一種空間模型,讓我們形象直觀的認識到空間的距離和大小問題。由此可見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創新性學習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期與前瞻的意識。

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我們還應該多從身邊的事物尋找。江山市教研室徐老師的《認識身邊的植物》仔細描述了我們周圍的植物,便於研究。這也在提醒我們,科學即生活。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這種意識的作用,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三、科學課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培養科學課的課堂常規,如有條不紊的開展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時地記錄觀察到的現象,能長期堅持觀察記錄,能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提出自己的見解等。

四、科學教師要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

科學課的內容繁多,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對教師的知識要求很高,因此教師要及時補充知識儲備,同時要學會科學探究的技能,具備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這樣科學教學質量會更高。

經歷了這次培訓,我深刻體會到有太多的知識需要我去學習,有太多的問題值得我去探究。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工作和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做好國小生的科學啟蒙教育。

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篇2

XX年8月15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黔東南州國小科學學科培訓活動,在這10天的培訓活動中收穫很多,獲益匪淺。回首培訓的足跡,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感悟,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許多疑問得到了啟發解決……

作為一位科學老師和實驗管理員,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使我對心目中的理想課堂又有了新的認識,激發了我以後學習的動力。

在這次科學學科課程培訓過程中經授課專家形象而又深入的解析,讓我對科學課的特點、理念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的,更深入的認識,授課專家豐富的知識經驗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質的變化,曾經在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決。

通過培訓使我感受到對科學研究的理解是漸進的,需要我們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具有科學意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才能逐漸獲得發展。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樹立敢想、敢説、敢做的“三敢”精神。

一、要樹立“三敢”的意識

“敢想”是要求學生敢於推測、敢於設計、敢於懷疑、敢於想象;“敢説”是要求學生敢於探究、敢於實踐、敢於示眾、敢於創造。這裏突出的一個“敢”字,因為只有“敢”才有可能創新。我認為兒童在上學前敢想、敢問,提出的問題最多,上學後提的問題就越來越少,甚至不問或不敢問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專家們分析: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慢慢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教師所扮演的“權威”角色使學生逐漸習慣於“認真聽講”了!這種狀況,決不是素質教育所期望的,更不是創新教育所期望的,必須徹底予以改變!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首先必須竭盡全力幫助學生樹立“三敢意識。

二、要營造發展“三敢”的環境

學習需要寬鬆、民主的環境,這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堂科學課,要使學生活躍在寬鬆、民主的環境裏,使他們有“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 教師與“權威”角色決裂,像學生一樣參與他們學習的全過程。

(2)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有結構”的實驗材料。

(3)保障學生自行探究的時間。

(4)傾聽、觀察並鼓勵,決不輕視任何一個學生。

(5)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能根據學生活動情況靈活調整教學。

用心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環境,學生們無拘無束,大膽發言。如果把每個學生的創新精神比作種子的話,那麼這樣寬鬆的環境便是它們破土而出的條件。

三、要給予表現“三敢”的機會

只要教師鼓勵學生或推測、或設計、或懷疑、或想象、或發問、或辯論,進而引導他們去探究、去發現,他們一定能在探究、研討中恍然大悟,從而實現或表達、或舉例、或示眾的願望。

四、要突出落實“三敢”的環節

例如教《磁鐵的性質》,設計競賽活動讓學生探究磁鐵的 (文章轉貼自實用工作文檔欄目) 性質,鼓勵學生利用器材(小磁鐵、小汽車等)大膽地設計實驗,動手玩磁鐵,比一比誰玩得最開心、玩法最新穎、探究的知識(性質)最準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無拘無束地玩磁鐵。活動中的現象緊緊地吸引着學生反覆做、仔細看、認真想,最後學生從探究中歸納出“磁鐵能指南北方向;同極互相排斥,異極互相吸引”的性質,實踐證明:“指導學生自行探究”是個性發揮、思維發散、創新表現的重要環節。開放教學、讓學生大膽探究,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又能使他們主動獲取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而且能增強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

國小科學培訓心得體會篇3

今年8月5日——6日,我參加了壽光市國小科學科的培訓活動,深感榮幸。因為這次科學科的培訓,讓我在本學科的領域有了很在的發展。科學課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內容,所以,作為科學課老師要讓知識自然地流進學生的意識世界,這就為我們的教學工作增加了難度。

一、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這意味着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課程、教材、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使兒童在自然生活中有所進取,感到成功。

二、 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面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髮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比單純的講授訓練更有效。現在的孩子見得多,聽得多,接觸的也多。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提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尖鋭。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教師也是凡人,但礙於情面卻不願承認自己的不懂不會。其實這是一種對學生極其的不尊重,也是對自身的不信任。因此,在教學中要儘量滿足兒童的要求,並真誠坦白平等地與孩子們形成共同學習的氛圍。

三、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的能力基礎上,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在科學課的學習過程中,要使兒童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唯一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四、 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

這種開放性表現為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與練習、評價等方面應該給教師、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使得課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不同智力思維發展水平、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每個孩子生活的環境都不同,因此他們的經驗、感受、及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和情感都會有所差異,強迫這些學生同樣的內容,而且還要達到相同的理解水平,這是不現實的。這種開放性還表現為,要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的科學學習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並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學生生存在整體的、發展的社會中,就要適應社會這個大環境。因此我們的教學要放眼於讓兒童在社會中學習、成長。對於科學課的認識還僅僅是粗淺的,不全面的,因此仍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學習與磨練,來加深自己對這門新課程的理解並進一步指導實際教學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gveyq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