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培訓體會:學無止境

培訓體會:學無止境

xx年8月13日至21日,在xx主任的帶領下我們懷着期待的心情,來到北京師範大學參加了“名師成長工程”聊城市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為期7天的學習培訓。培訓主要內容有教育部王司長對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的解讀,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及全國知名學者教授學術講座、名師名校長的示範指導、交流研討、心理測評、拓展訓練等不同板塊。這次學習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主要是對教育新課程改革政策的解讀、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方面的知識講座;第二部分主要是實地參觀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天,每天的感覺是幸福而又充實的,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專家,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在這裏,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穫的。十位專家的講座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通過這次培訓,整理筆記、盤點收穫、幾點感悟在心頭:

培訓體會:學無止境

一、學習氛圍濃

我們這次培訓全部學員虛心、誠懇地接受着培訓,態度之端正、學習之專注,彷彿又回到了曾經的校園。培訓期間,每個人都是那樣的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適時地記錄,如飢似渴地接受着新鮮的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的氣氛十分濃厚。

二、精彩紛呈的講座

著名教育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那真是目不暇接、異彩紛呈。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及管理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學校管理需努力。

三、學習永無止境

聽著名教育專家們滔滔不絕、揮灑自如的講解,心中十分佩服。佩服他們的口才,佩服他們的自信,佩服他們的敏鋭,佩服他們的淵博。如此才氣從何而來?所有教師都走着同一條道,那就是不斷的讀書學習,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歲歲,日復一日,永不停息,永無止境。讀書學習已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了他們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許窮我一生也未必能成為教育教學的專家,但我可以從現在起就行動起來,像專家一樣投入到讀書學習的活動中去,讓讀書學習也成為我生命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我們來説,每位專家都是一座豐富的寶藏。作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個性,面對不同的學生,專家們的新潮觀念、精妙方法等不一定適合我們每個人,這就要求我們用心研究分析,對照自己的實際,為我所用。通過零距離接受專家指導、啟發、對話和交流,使理論與實踐的思想再一次發生碰撞,產生新的火花,受益非淺。

四、專家講座各具特色

張梅玲,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科院心理所國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津貼專家。張梅玲教授講的是《生態課堂是童心的課堂》,講述了《泰迪的故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尊重就沒有愛,老師的行為就是學生的未來,老師要給學生帶着走的數字,告訴學生要自信,學生的自信來自老師的自信,教師平凡中含着不平凡,能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老師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生態課是師生差異發展的課堂,生態課堂是和諧的課堂,生態課堂是快樂的課堂,生態課堂是生成的課堂,生態課堂是互動的課堂,生態課堂是智慧的課堂。張教授提出21世紀孩子需要尊重、平等、公平。張教授名言“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書,做最好的自己”。

趙希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育統計與測量研究所副教授、博士。講的是《專業教師的關鍵素質與技能》,專業教師的核心素質與技能是職業態度、個人素質、專業基礎、教學組織。趙希斌博士儒雅、嚴謹、細膩、風趣、幽默他報告中指出“學校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有多好(壞)學校就有多好(壞)。“尊重學生、悦納學生的三個層次:1.不以粗魯的方式在身體和情感上攻擊學生。2.一般情況下以公平、關心、體諒等態度對待學生。3.在特殊情況下以‘專業’的方式調節、剋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照顧學生的體面和尊嚴。“關懷學生的命運而不只是分數。“如果教學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這本身就是對教師的一種壓抑和傷害。“能否將分數與學生均衡發展結合起來,與環境有關,也與教師的思想和能力有關。“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很多方面其一生都難以改變,也不需改變。所以要因材施教。“教師的個人素質包括人文精神(人性——人道主義,理性——科學精神,超越性——追問生命的意義)、人格力量(身教重於言教)和良好的師生交往與互動。“教師的專業基礎包括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學科知識的豐富程度、聯繫與整合、獨特的方法與視角、呈現的方法與技巧)、善用改變學生行為的技術、把握學生的認知與學習規律。“高效的教學組織有七個標準:1.調動氣氛,激發學生內在的好奇心和主動性;2.設置並追求層次清楚的學習目標;3.善於創設情景,讓學生有機會應用知識、聯繫知識;4.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5.為學生提供反饋、支持和鼓勵;6.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7.高效操練。”

高金英老師是中學物理特級教師,曾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章等榮譽。是北京廣渠門中學首屆、第四屆、第七屆“宏志班”班主任,被譽為“宏志媽媽”,是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特邀嘉賓,並受到過xx的親切接見。

高老師從“溝通篇”、“心態篇”、“師德篇”、“知識篇”和“魅力篇”闡釋了做一個有價值的老師的真諦,指出要想體現自身價值,就要靜氣、保持平和的心態,要具備豐厚的知識儲備,高尚的師德修養,要用心做事,做成功的事,並且還要與家長溝通、合作好。此外,高老師還分享了她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別出心裁的教育教學機智以及豁達的人生智慧。高老師以小故事展現了大智慧,於幽默中見真解,寬容中見成長,句句真經,讓老師們體會到了教師的人生價值,並激勵着每一位老師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原國家副總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原司長王文湛先生,他給我們做的報告的題目是“學習綱要,重在質量,提升內涵,推進素質教育”。 第一,要學習綱要,修改好綱要。

第二,學習綱要重在質量,關鍵是校長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第三,學習綱要重在質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

第四,學習綱要重在質量,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要位置。

第五,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綱要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事實素質教育的困難、難點,以及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單靠教育部門解決不了,要全黨、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我們的主要工作、任務是什麼?三項:一是發展。二是改革。三是保證。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6個字,“每個”、“發展”、“適合”,如果不強調“每個”,就會架空全體。如果不強調“發展”,就會喪失“目標”。如果不強調“適合”,就會欲速則不達。

北航教授張焰《中國小團體心理輔導基礎》本次課題培訓通過各類有趣的遊戲與分享,達到相識、相知、相容,融洽人際關係;通過競爭與合作,提高集體凝聚力,從而增強自我價值認識,展示和創造更和諧的集體環境。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説説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困難。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老師首先要做到接納對方,即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方,認真傾聽困擾着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瞭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泄,然後一起探討,最後解決問題。因此,要改變一下心態,無條件的積極關注着,傾聽,共情等方式,真誠地對待學生,教育學生一定要自尊、自主、自信、自控、自知、自立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

鮑傳友: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校長培訓學院,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副教授,北師大教育學“985”基地研究員。鮑傳友教授在講座中通過許多生動的實例,讓我們明白只有知己知彼,即瞭解自我,理解教師職業的專業特性,才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教師。鮑教授在最後説:“做成功的教師容易,做幸福的教師難!”,我對這句話印象十分深刻。雖然研究表明,成功與幸福受不同因素的影響,沒有必然聯繫,但我覺得教師的幸福感大多來自於教育教學工作成功的自我成就感。而要想成為一個成功、幸福的教師,必須先成為專家型、研究型教師。從研究型教師做起,這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

北京市光明國小校長,特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劉永勝《 關於有效教學的思考 》關於有效教學,劉永勝校長首先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這樣一個問題,同時從“生命的課堂、學生的課堂、幸福的課堂、智慧的課堂、簡單的課堂”這樣五個答案,並且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詮釋。

在劉永勝校長看來,生命的課堂是一種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是行為習慣靜靜的養成過程,是師生共度的生命過程;而在學生的課堂上,學生們有探索的熱情與願望,能夠通過思考、提問、發表、分享等活動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過程,最終整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幸福的課堂要求教師要具有陽光心態,用自己的激情關注、激勵、評價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能夠感受到柔和、尊重、自主、安全,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包括學困生與特長生;在智慧的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富有啟迪性,研究的問題利於創新思維,教師善於處理鮮活的生成;簡單的課堂則要求教學目標要集中,教學環節要簡單,問題要越少越好。

吳正憲,女,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北京市政協委員。現任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教學研中心國小數學室主任,國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吳正憲以高質量的研修活動引領教師成長 一、原汁原味的生態課堂 ——在自己的課堂裏認識自己

將教師的真實課堂實踐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的資源建構作為互動研修的主線。我們把目標鎖定在課堂,首先讓教師走進自己的課堂——一個沒有外界干預的原汁原味的生態課堂。

二、共同會診 集體備課 ——在互動研修中學會重新認識自己

教師要實現專業成長,必須學會在學習共同體中暢所欲言,彼此分享着成員的集體智慧,改變自己習以為常的思維方式和教學行為。教師首先就是要重新認識自己,學會反思自己;而共同會診,集體備課正是要給教師自我覺悟的機會,大家在同伴的互助中不斷糾正自己的偏差,完善自我,提升着自我的專業能力。

三、雙師同堂 ——在課堂的摸爬滾打中提高執教能力

這是一節問題叢生的“活力課堂”,巧妙的教學設計魅力就在於此——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積極主動地自主建構。

學生的錯誤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從引發衝突,激起探究需要,到最後自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從知識產生過程的體驗中,享受到探究的樂趣,獲得自信和活力,讓學生獲得高質量的課堂生活。

四、巧設再研修 ——在認識分享他人的經驗中提升自己專業能力

“雙師同堂”課後的同伴現場互動研討。讓作為教學實踐者的教師在課後互動、比較、研修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他人、認識自己的課堂教學、認識他人的課堂教學。學會有勇氣面對教學中的挫折與失敗,冷靜地思考教學中的成功與收穫,提升執教經驗。同時學會分享他人的教學經驗,提升自己對課堂教學的再認識,發現自己的不足,把優秀教師的經驗轉化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吳正憲老師送給老師四句話

1.在育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尊重個性、真誠交流更重要。

4.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什麼比養成良好的習慣更重要.

xx北京西城區教科所所長《真正走進常態的教育科研 》王教授先讓我們瞭解名師成長之路:學習型教師——研究型教師——智慧型教師——藝術型教師,這是名師成長的微笑曲線。

如何促使教師專業發展,王教授着重從兩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學習與反思,引領教師發展。抓好教師的自我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教學前反思。要求教師在課前思考如何組織教材以呈現給學生,課堂中應重視的內容等;二、教學中的反思。要求教師面對課堂上突發的問題,思考如何應對使得事先設計的課程能如期完成;三、教學後的反思。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後,對自己已經上過的課的情況進行回顧和評價。如:思考本節課原先預定的目標是否達到,如何進行下次教學的準備等。

二、研究真問題,促進教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興科研之風,走科研之路。養成長時間思考一個問題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不斷進行自我診斷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不斷進行學生調研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不斷進行嵌入式學習的專業能力和習慣,並且紮紮實實地做下去,這樣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由此,我們知道一個有事業心和使命感的教師,理當作為教育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門徑就是從深入研究和不斷反思開始,一點一滴,紮實前行。

李罡 :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專家委員會成員。互動交流:課堂教學與學校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經驗交流。

最後兩天,我們又參觀了幾處學校,聆聽了第一線教師的課改經驗,感受了先進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總之,七天的研修培訓,感到時間過的太快,開發區教育管理中心為我們提供這樣好的學習機會,聆聽了各位專家學者們精彩的報告,我深深地感到:學無止境,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和提高。此次培訓,使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後我要更加努力,為了不辜負領導和家長們的期望,更為了每一位學生能擁有美好的未來,不僅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更要成為一個幸福的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ee7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