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老師暑假培訓心得範本

老師暑假培訓心得範本

這個暑假的培訓,真讓我耳目一新。沒想到,四位專家的報告風格各異,讓我從視覺和聽覺上得以領略他們的風采。他們所講的每一方面都是我們一線教師面臨着的現實問題,讓我不停地對照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重新審視自己的數學課堂。教科所劉所長的一句話:“你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發展是否有效?”激起我的深思。迴歸生活是教育的本質要求。教育與生活的關係是教育的基本關係,教育所面對的不僅僅是純粹的“科學世界”,還有人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在“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之間構築一個貫通的橋樑,就賦予了科學知識的教學價值性,充分體現了尊重人的生命地位、人格和尊嚴,關懷人的生命成長。反思自己的數學課堂,應該更多地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用數學的眼光來看生活,瞭解學數學的價值。因此,我要努力構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橋樑,引領學生奔向美好的未來。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幾點想法。

老師暑假培訓心得範本

一、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整合所教教材內容,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學習數學。

數學學習要關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活生生的生活經驗,要成為學生生命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擴大學生的知識接觸面,讓學生在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完善和發展,兒童生活在現實世界之中,每時每刻都與自然界、社會、他人發生聯繫,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產生許許多多的問號,從而產生進一步瞭解的慾望。他們並不是一張白紙,可以讓成人隨意圖畫,他們有着自己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的感性認識,在學校所學的新知識需要藉助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才容易被學生接受,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數學學習不應當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應當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完成自己有意義的認知建構,並發展探索和創新的意識。

例如:《百分數的意義》這一內容,我在十幾年前上的和前兩個月上的,處理就大不一樣。

十幾年前教《百分數的意義》:1、我為學生提供許多百分數的材料讓學生閲讀來獲得有關百分數的知識。2、我提出比較某國小六年級哪個班的三好學生多來誘發學生研究百分數。

在那個年代,我重在我的主導作用的研究,忽略了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生活經驗的沉澱,讓學生在我的指引下,步步被我牽着。

前兩個月教《百分數的意義》:1、讓學生課前收集大量有關百分數的信息。2、通過比較、交流、整理等學習活動,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學會正確的讀寫百分數,感受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3、通過解釋百分數的實際意義,體會百分數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和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4、經歷材料收集、交流和表達的過程,促進個性化的數學理解和表達。

教學片段:

師:百分數同學們在哪還見過?

生1:在商店看過。生2:在衣服的標籤上看過。……

師:看來百分數在生活中用的非常廣泛,同學們在蒐集這些資料的過程中,已瞭解了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呢?

生1:我知道百分數怎麼讀。生2:我會寫百分數。

師:有關百分數的知識你們還想知道哪些呢?

生1:什麼是百分數?生2:百分數有什麼用?生3:百分數和分數有什麼區別?

生4:百分數是怎樣產生的?

在課前,每位學生都蒐集了生活中百分數的例子。在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分析,讓他們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給他們創造充分研討的機會,不僅分析百分數的意義,而且談一談自己對某個百分數的情感。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認識,而且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看來,在指導學生學習之前,我們應當先對學生的認知基礎、生活經驗、學習進度、學習方式方法等都作一番研究,再設計出貼切的生活情境和在生活中研究數學的活動。

二、向美國學習,讓學生經常切實參加數學的實踐研究,增強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實踐的能力。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6歲—12歲的國小生心理髮展的重要特點是,對新鮮的具體事物感興趣,善於記憶具體的事實,而不善於記憶抽象的內容。”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而國小生的思維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實踐活動,操作學具既可以開發利用右腦,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又能讓學生智力的內部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的內化,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學習技能的提高,從而達到智慧的生長和創造力的凸現。動手操作活動正是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學生思維的形象性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樑”。暑假培訓過程中,專家們不約而同地舉了“大學聯考天才,生活蠢材---張非”的例子,還談到:“要是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項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它的原因每一位老師都清楚:就是中國學生的學習中,真正動手實踐的時間太少了。想到這,我更要堅定自己的決心:向美國學習,讓我的學生經常切實參加數學的實踐研究,增強我的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合作實踐的能力。

例如:《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在八年前的教學與今年上半年的教學也是大不一樣。

八年前的教學《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那時的教壇上特別流行用多媒體的課件來上課。我也順應潮流,做了表現甲和乙學生分別從家到學校,在學校門口相遇的課件。課堂上,學生看着課件,一下就明白了相遇路程=(甲速度+乙速度)x相遇時間。當時,我認為,這是一節很成功的課。可是不久,我發現,部分學生不會靈活解決有關的相遇問題,部分成績較差的學生居然經常忘記怎樣解決一般的相遇問題。我與好些數學教師交流,他們發現也有學生與我的學生很相似,我們當時都認為這是學生本身的智力的問題。現在想來,其實是當時的課件替代了學生們的親身經歷相遇問題的過程,從視覺上是給學生了一定的刺激,所以,學生在當時是理解的,但久了,學生忘得也快。

今年上半年的教學《行程問題中的相遇問題》:1、我沒有用課件來上課,卻把學生帶到了樓下的大操場。2、我用體育的終點和起點標杆給學生設定為a、b兩地,讓兩位學生扮演甲、乙兩人由我發出指令,學生同時面對面地行走,同時讓位學生用秒錶為他們計時。這樣反覆讓兩組這樣的演示後,我又讓同桌學生分別扮演甲、乙兩人的相遇演示。學生們通過自己的真正實踐已經基本瞭解出發地點、出發時間、運動方向、運動時間、運動結果等相遇問題的要素。接下來,我讓學生們再思考他們行程中的各個要素的變化,並用線段圖表示。由於每個學生都親自參與了甲、乙兩人的相遇演示,線段圖很快就繪製成功了,緊接着,等量關係式子就水到渠成。在後幾天要研究的追擊問題,學生居然能自己發現解決的辦法了。由於,平時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親身經歷了相遇問題的實踐過程,學過幾個單元后,他們依然記得相遇問題的基本解法。

反思着自己二十年的數學教學,在課堂上,試圖讓學生動手操作的做法好象不少,但仔細想想,能夠真正讓我的學生切實參加數學的實踐研究的卻不多。因此,在今後的數學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我一定要適當、充分地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同時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讓學生學會運用學得的數學知識的眼光來看世界,發現數學的價值所在。

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而今的生活與數學存在密切的聯繫,小到電子數碼產品,大到航天飛機升空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每一樣能促進社會發展的事物,多少都與數學有一點關係。更何況數學的基礎知識是人們必須的生活能力,數學的思維方式又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供方法。數學正在逐漸成為人類生存所必須的一種技能。

既然數學與生活有如此千絲萬縷的關係,隨着時代的進步人類的生活也就越來越依賴數學。那麼我們的數學教育就應該為學生將來的生活服務,傳授給他們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傳授給他們數學的思維的方式,培養他的意識,讓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世界。

例如:教學《扇形統計圖》之後,我給學生的思考題:如果你是體育委員,準備組織全班同學去觀看一場球類比賽,為了吸引儘可能多的同學參與,你會組織觀看什麼比賽?

像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必須先調查收集喜歡看籃球賽或足球賽或排球賽數據,然後用數學工具(如統計圖)對數據做出分析,最後才能做出決策。在這個問題中,我們能看到數學幫助人們分析數據,並對最後決策做出貢獻。

又例如:教學《粉刷教室的牆壁》中,我故意出現兩種規格的包裝的塗料:大桶(6千克57元/桶)和小桶(4千克40元/桶)每平方米約用塗料0.5千克,如果刷兩遍,怎麼買塗料是最省錢的呢?

提出這樣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面向真實生活,用學會的數學知識觀察解釋現實世界的延續,是促使學生了解、體會數學價值的一種數學教育功能的體現。

既然數學是服務於生活的,就該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我們的數學教育也應該努力構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橋樑,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分析、感受、擁有、想象美好的現實生活和未來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38knk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