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培訓心得體會 >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篇)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篇)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江蘇省特級教師於永正的“三本五重教學法”在很早我就曾經拜讀過,感覺受益匪淺。可以感覺於老師是一個潛心教學、務實求真的人,我曾聽人這樣説過:當教師做的是良心工。讀了於老師的作品,我更願意相信:教育是一門值得人辛勤耕耘的職業,有多少人樂此不疲。雖然總有那麼一些頑皮的學生讓你深刻領會“恨鐵不成鋼”的滋味,但這也正説明你這個教師還未入佳境,你看於老師,在他眼裏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沒有煩心的事,有的只是跟孩子打成一片的快樂。何時我也能進入這樣的佳境,人生也該是有價值的吧。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精選4篇)

“三本五重教學法”即: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為本;重情趣,重感悟,重遷移,重積累,重習慣。教育的對象是人,這區別於工業勞動的產品,育人是教育的核心,也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五重教學法”是1999年12月4日先生在教育部舉辦的“於永正教學方法研討會”上的發言。於永正先生教了近四十年的書,積澱了五句話: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簡稱“五重教學”。

一、重情趣

先生把“重情趣”擺在“五重教學法”的首位,可見先生對其教學中“情趣”的重視程度,他認為“情”字包括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對學生有請,二是對語文教學有請,上課有請。先生關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關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們最需要老師的同情、理解。他從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學生,因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學生,量出來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憤怒。所以,於永正先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從不企圖把全班學生培養成“一個人”。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學中,對於某些差生的表現,我們為什麼生氣、憤怒,甚至出現了不理智的行為,就是因為忽略了學生個性之間的差異,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結果。

作為語文教師,不愛語文教學就教不好語文,更要緊的是上課要有情,只有關注了教材和學生才能體現一個“情”字,課堂教學,是老師、學生和教材三者之間的對話。課前,先生總是找準文章的感情基調,一遍又一遍地練讀,不把課文讀得聲情並茂決不罷休。

二、重感悟

什麼是感悟?先生認為,就是把學習的權利交給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讀書,自己領會。怎麼悟呢?一個字:讀,一邊讀一邊想。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抓住了一個“讀”字,什麼語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

先生在這一部分的講述中着重講解了他在教學中是怎樣體現一個“讀”字的。於永正先生備課先備讀,拿到一篇課文他總是反覆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語感,讀出遣詞造句謀篇佈局的妙處,一直讀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心”為止。

三、重積累

國小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是記憶的最佳期,在孩子記憶的高峯期不讓他們讀、背,我們是有愧的,而且對每個學生來説是無法挽回的。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積累呢?第一,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讀和背,要按照學習語文的規律教學,對那些“不必解”的東西,堅決做到“不饒舌”;對那些國小生目前還“不可解”的。常強調的.是“粗知大意”,先“吞嚥”後“反芻”;對那些學生一生都用得着的東西,不但要求熟記,而且還想辦法讓他們記得快、記得牢。説到這裏,我在想,常聽到老師們説上課上不動,推不下去,甚至一節課就上一段內容,是否把“不必解”“不可解”的東西強調、細化了呢?第二,重視課外閲讀,只有當學生的閲讀量達到課本的4.5倍時,才有可能形成語文的自學能力。在於永正先生所帶的實驗班裏,學生人均背古詩100多首,還有能背300首的,不少人到中學、大學都是班級裏的佼佼者。自從知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三字經》列為世界兒童道德教育叢書後,就趕緊和學生一起學習背誦〈三字經〉,還有《百家姓》、《千字文》等優秀古詩文。

另外,於永正先生還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積累,他認為現在學生生活單調,感受不多,情感不豐富,在加上讀書少,這樣一定會影響他們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影響他們良好情感的形成。他常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博物館、軍營、工廠,常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讓城裏的孩子們瞭解農村,讓農村的孩子們瞭解城市.....

四、重遷移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和“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的理論,強調的就是一個“用”字,在教學中,要邊學邊用學過的語言,先生認為語文教學中的遷移主要指的是讀的遷移和寫的遷移。讀的遷移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用在語文課上學到的讀書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讀課外書,去讀報紙、雜誌。先生特別重視課外閲讀,他想方設法地對學生進行號召、示範、檢查、鼓勵,引導學生看課外書,要求讀過的書要留有痕跡,鼓勵學生做讀書筆記。

怎樣由讀到寫的遷移呢?先生十分重視作文訓練,他先從模仿開始,根據學習的課文,進行片段仿寫,如寫一段對話,寫人物的外貌,寫一段場景,寫與課文結構相同的一段話,用幾句話把課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筆答課後的某個問題等等。

總之,語文教師要有積累意識,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而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如古人所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五、重習慣

先生所談的習慣包括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二是運用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他特別重視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為激發學生的興趣,養成良好的習慣,是教學最大的成功。

學生的學習習慣只要是指:愛讀書報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遇到生字查字典的習慣。而運用語言的習慣則要靠反覆的練習和實踐才能逐漸養成。

先生還特別重視“身教”,他常把自己買的書帶到學校裏讀,故意把自己的讀書筆記落在講台上讓學生看。

人們常説,小時候,人是習慣的主人,長大後,人是習慣的奴隸。從小培養好習慣,可以受用一生。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 篇2

大寨鄉草坡中心國小?

七月如火,七月如歌,但絲毫阻擋不了我們大寨人積極學習的熱情。20xx年7月24日下午,在中心校張紅森校長的帶領下,我們一行19人到林州大峽谷參加了為期5天的第三期"思維導圖教學法"高級講師班的培訓。

這幾日,楊知言講師、劉助理帶領學員們進行了思維導圖各種專項訓練。有中心圖的製作,有關鍵詞的提煉,有空間感的訓練。還讓思維導圖與各個學科各種知識相融合,包括在數學上的應用,在論語和古詩詞中的有效體現,都充分説明了思維導圖真是一種高效思維、高效學習的工具。它不僅使知識學習結構化、系統化、邏輯化,而且將思維過程用圖畫形象展示,引爆思維,牢固記憶。

我們個個求知若渴、謙虛認真,在學習中表現出了極高的熱情與執着。很多時候,培訓下課結束的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是還在會場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作業,力求盡善盡美,達到優秀作業水平,以求獲得下一場展示的機會!思維導圖讓學員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學員們的潛能被陸續激發,神奇的創造力展現無遺。連我們自己都驚歎,原來自己也可以如此優秀!真是一圖勝萬字,想盡早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去。

每天的培訓都留有相應的作業,是緊密聯繫培訓內容,也是培訓的'延伸和拓展。通過作業才能檢驗本次培訓的生成,才能發現培訓的不足之處,也是檢驗所學內容的實際運用。如果前面講師的培訓是隔衣撓癢,那麼作業反饋就是真正的自我展示。在每場作業展示環節,學員們主動提問,楊老師一一作答,實現不同的思維碰撞。

實踐出真知。第四天特意安排了學員進行思維導圖體驗式教學,這真是一場視聽盛宴!學員們個個踴躍上台,用思維導圖在各自學科中的應用加以展示,讓大腦耳目一新。思維導圖就像一個神奇的魔棒,激發了學員的學習潛能,培養着學員的創造思維。學員們相互學習,現場點評,既提升了自己的教學功底,又在交流研討中加深友誼,共同發展!

大寨鄉中心校張紅森校長的重要講話,他對思維導圖教學法的獨到見解,給每位學員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強調了思維導圖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的重要性,為大家指明瞭課堂教學研究的方向。不斷迎來學員們的陣陣掌聲!

5天的培訓,在不知不覺、愉快的氣氛中度過,大家都收穫滿滿。

我認為:1.思維導圖是個非常好的讀書學習工具。讀書時,你要明白作者的原因、意圖、結論等,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不僅能滿足對作者觀點的羅列,還可以分析各觀點間的邏輯關係,分析作者的邏輯推理,通過思維導圖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梳理。我們讀書和做思維導圖的目的,是要思考書中的觀點對我們有什麼幫助?我由此想到了什麼?如果需要我去實踐的話我該怎麼做?最後在思維導圖上完成的是自己思考的結果,這樣最終形成的思維導圖才是"自己的"思維導圖,而不是代表"作者的"思維導圖。2.要形成自己的符號語義標識,就是説要建立自己的常用符號體系,並賦予其意義。例如説不同顏色對你代表什麼意義,如紅、黃、藍、綠、黑,不同的線條有什麼意義,如線條的粗細、直線、波浪線、箭頭等,不同的圖形又代表什麼意義,如三角形、圓圈、正方形、心形、笑臉、對錯號等。要建立自己的符號標識體系,並熟悉使用它。3.在思維導圖中強調圖像化表達,對於這個我的理解有兩點,首先是"圖像思維",就像我們平常看圖畫時的思維,全面的、整體的、聯繫的去看、去思考、去想象;其次是用可以引發自己想象的圖像符號來表達心中想法,激發想象。4.對於畫圖可能有很多人苦惱自己不會畫畫,我覺得沒關係,不影響你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平常多畫多積累多練習即可。

學員們來自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因思維導圖結識,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因思維導圖相聚太行大峽谷交流研討,深入學習。每個人都心存敬意,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期待下次再相逢!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 篇3

開學前,我初步學習了奧爾夫音樂教學。在聽馬老師的奧爾夫音樂培訓活動中可以看到,她所呈現出來的東西不是單一的,而平時我們的活動就只有一個目標,讓孩子唱會歌,填鴨式的教孩子唱歌。聆聽這次活動,使我有機會領略到:作為音樂而言,它的材料也應是多樣的,畫面中有節奏,節奏中有律動,律動中有欣賞,在有機整合中,讓幼兒在音樂中記憶、感知、注意、體驗等,這將會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下午馬老師和我們做了一些遊戲,比如律動小跳蚤、找羽毛、還有上海的一個方言兒歌蚊子咬等,接着又跟我們做了妞妞找毽子、胖廚師的故事遊戲等。做遊戲期間馬老師用了很多的'手勢、樂器、小道具、一些感歎詞的提示等,而且馬老師的表情很誇張,但是做的很自然,在整個過程老師也很享受。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還可以這樣上課。

奧爾夫教學非常的生活化,讓人有一種輕鬆、快樂的感覺。我越來越覺得這種教學可以把比較枯燥的音樂知識,通過精心的設計運用舞蹈,遊戲、情景教學等方式使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這些音樂知識。。

通過馬老師培訓學習的奧爾夫音樂我有以下幾點感受和體會:

1.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奧爾夫音樂帶有自娛的特性,這就吸引了兒童參加進來,讓孩子在玩樂中懂得音樂,不是為了學音樂而學音樂,而是為了讓孩子在還不懂得什麼是音樂的年齡,就開始音樂的實地演習。

2.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和協調能力。由於在上課時,幼兒耳朵要聽、眼睛要看、嘴中要學唱、還要配合各種動作,調動了幼兒各個器官都要參與音樂的表現,從而使幼兒注意力集中,學習得非常快。同時也鍛鍊了各器官的協調能力。

3.培養幼兒的情感。由於這種活動輕鬆、愉快,幼兒一學就會,不給幼兒帶來壓力,因此幼兒情緒飽滿、興奮,有利於幼兒通過這種途徑使情緒得到抒發。

總之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藝術教育的綜合性。它把語言、律動和音樂教學相結合,通過節奏朗誦、拍手跺腳等人體樂器、音樂遊戲、歌唱、舞蹈、繪畫、演小劇、演奏奧爾夫樂器等多種形式,使孩子不僅興致勃勃地參與音樂活動,而且綜合提高語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今後我在教學上要積極學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帶領孩子學習探索,積極進取。

參與式教學法培訓心得體會 篇4

最近,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教學技能視頻,我被其中那些真實的案例深深感染,被先進的理念深深折服,感觸頗深,下面就與大家進行一下交流。

通過學習使我知道了課堂提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有目的的設疑,以引起學生積極的定向的思考。它是師生的教學過程中進行信息反饋,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一個重要手段。課堂提問要講究新穎有趣。同樣一個問題,老是“舊調重彈”將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變換一個角度使之新穎奇特,那麼學生就會興趣盎然,思維活躍。課堂提問要靈活多樣,不同方式的提問,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師在提問時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直問與曲問相結合,正問與反問相結合,明問與暗問相結。課堂提問要及時調控。對問題提出後學生不同的反應實施問題調控:如學生一聲不吭時就要來點啟發、點拔;學生回答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時就要撥亂反正,回答的雖沒有錯,但與預想的答案還有一段距離時就要進一步誘導。

課堂提問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必須做到精心設計,耐心聽取,正確評價,使每個學生具有積極的參與意識,保持高漲的學習情緒。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能緊密配合,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以充分發揮,使課堂氣氛活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導入技能與提問技能有密切的關係。通過提出問題的形式進行導入,是導入的常用方法之一。導入經常和提問結合在一起,導入時的提問有時不需要學生進行即時的回答,而是讓問題伴隨着學生的學習過程,逐步明瞭。

教師要明確導入技能教學的目的,無論採用何種導入方式都要明確教學目標,服從於教學任務和目的,圍繞教學和訓練的.重點。使導入成為學生實現教學目標一個必要和有機的組成部分。

導入在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導入技能。

講解技能的鋪開展述,讓我明白它們幾個要素間的聯繫,以及在課堂上哪個地方適宜用講解技巧。視頻中運用了不少的教學案例,每一則都給我很大的啟發。案例生動闡述了教學技能。引導我在課堂教學。通過對案例分析的學習探討,讓我從課堂上找到自己的不足,指明教學方法、恰當選擇、提高教學能力。學生參與講解過程,並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閲讀、練習、討論、探究、實踐 ,回答問題,發表意見等,課堂生動而熱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教學語言技能的學習,使我明白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時候,語言要生動,表情要親切自然,精神要飽滿,聲音要洪亮,能用肯定的語言激勵學生,表現出的是態度認真,真誠,是善於與學生交流的積極情緒表現。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用這樣的溝通語言作用於學生,學生則精神振奮,積極學習,求知慾強,喜歡接近教師並提問,並善於聯想、想象,表現出思維的活躍。教學必然有好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peixun/0vqd4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