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經驗交流材料 >

教學經驗介紹

教學經驗介紹

做好教學工作,教師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及其邏輯順序展開,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的邏輯順序認識、理解教材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教學經驗介紹的範文,歡迎閲讀!

教學經驗介紹
教學經驗介紹篇一

國小數學教學,作為一種以國小數學教材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與學的共同活動,它既是一種動態的多維結構,更是一個有序的連續過程。探明這個過程的本質和特點、要素與結構、實施程序與步驟,不僅是國小數學學科教學理論研究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也是國小數學教學實踐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一、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構成

(一)教學目的

國小數學教學過程是一種有着特定的教學對象和具體的教學內容的學科教學過程,它是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活動過程。因此,整個過程及其過程中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都必然有其明確的目的,沒有目的或目的不明確的師生活動既不能稱之為教學活動,更不能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國小數學教學目的是構成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必不可少的一個基本要素,它不像教師、學生、教材等要素那樣客觀具體,它是以觀念的形式預先存在於師生頭腦裏的活動結果和追求目標。由於教師和學生頭腦裏有了這種追求的目標,才保證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沿着既定的方向向前發展。國小數學教學目的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具有統帥全局的作用,它不僅決定着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影響着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同時還制約着教學活動結構的安排和教學進程的發展。再從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諸要素來看,如果離開了學生這個主體,教學目的的導向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教材內容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價值,不僅無法體現出來,而且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由此可見,教學過程中各種要素的功能和作用,最終都要通過學生的變化和發展體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小生的學習活動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構成。

(二)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一個完整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還應包括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狹義的教學手段通常是指除教材以外的教學媒體,包括實物、模型、投影、錄像、電影、計算機等。從本質上講,我們可以把教學手段理解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工具。教學方法是指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所採用的工作和學習方式。從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聯繫來看,教師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教學媒體的使用。如果把教學手段視為教學工具,那麼教學方法就包括對教學工具的運用。正是基於這種認識,筆者認為可以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合起來作為構成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要素。

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對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來説,雖然不是起決定作用的要素,但是它們對教學過程及其效果的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實踐證明,完備的教學手段和科學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上述五個要素集中概括了構成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五大主要組成部分。在這些組成部分中,教師、學生、教材是構成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主要成分,特別是教師和學生更是兩個最活躍的基本要素,這兩大要素對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構成及其效果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二、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

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階段是指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基本程序,通常表現為一些相對固定的教學環節。由於國小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共同的雙邊活動過程,在其階段的劃分上既要考慮教師教的過程又要考慮學生學的過程,更要考慮兩者的相互適應。根據教的過程與學的過程必須相互適應、協調統一的原則,筆者將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劃分為以下四個基本階段。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學準備,在這裏概指教師教的準備和學生學的準備,這一階段既是教師教的過程的起始環節,同時也是學生學的過程的起始環節。

教師教的準備過程,就其表現形式而言,主要是一個學習國小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的要求,熟悉教材內容,瞭解學生情況,設計教學任務,選擇教學手段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的過程。這個過程既是一個教學工作的準備過程,同時也是一個教學心理準備過程。首先,在制定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給整個教學過程設計具體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一旦確定下來就會以觀念的形式存在於教師的頭腦中併成為教學中追求的目標。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要實現什麼目的以及如何去實現這個目的,教師一開始就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由於教學方案要預先設計整個教學過程,所以教學中採用哪些手段和方法,如何組織和調控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胸中有數,早有思想準備。顯而易見,這一階段對教師教的活動來説,具有心理定向和心理動力作用。

學生的學習準備,也包括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兩方面。前者是指在開始新課學習以前,有意識地複習與新知識有緊密聯繫的舊知識,喚起對舊知識的積極回憶,並以此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矗後者主要是指教學前通過教師告訴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其在今後學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怎樣學習這些知識,讓學生初步明確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產生學習需要,並自覺預習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不過,學生學習準備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啟發、激勵的方法和技巧。如果方法得當,對學生的學習就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圓的周長”前啟發學生:“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大家都會算了,你們會計算圓的周長嗎?其實,圓的周長和它的直徑之間始終存在着一個固定不變的倍數關係,只要找到了這個倍數關係計算圓的周長就不難了。怎樣去發現這個倍數關係和用這個倍數關係計算圓的周長呢?在明天的學習中大家就會明白的。”結果學生的求知慾空前高漲,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前還自覺地作了預習,可見學習準備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相互作用階段

這是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它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系統地提示、講解教材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全面感知、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從而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成數學認知結構。這既是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發生相互作用的階段,又是新的數學知識同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建立實質性聯繫的階段。這一階段對於學生內化數學知識,擴充原有數學認知結構或建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表面看,在這一階段只是教師和學生兩大要素髮生相互作用,實際上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其它各構成要素都對該階段產生制約作用。首先,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都必須以國小數學教材內容為依據和對象,國小數學教材是師生相互作用賴以發生的中介;其次,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都不能離開教學目的去漫無邊際地發散,只能按照國小數學教學目的指引的方向展開;再次,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理解都要藉助一定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可見,這一階段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制約的複雜過程。

根據實踐經驗,在具體實施這一步驟時要重點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充分發揮教材的中介作用。

首先,教師的講解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及其邏輯順序展開,引導學生根據教材的邏輯順序認識、理解教材內容。其次,在講解中不要什麼問題都合盤托出,應給學生留有看書學習的餘地;學生在接受教師2、教師的講解要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充分展現教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了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理解新知識,教師在講解中一定要緊緊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導學生利用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去實現新的數學知識結構同原有認知結構的聯繫。在這方面,教材已經給我們作了很好的安排。因此,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更好理解。

3、用直觀手段為學生的理解提供必要的幫助。國小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在數學學習中的抽象邏輯思維活動要有必要的感性材料作支持才能順利進行。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除了努力提高講解水平外,還要加強實際操作和直觀教學,利用動作和感知來密切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理解之間的聯繫,促進學生對教師講授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鞏固運用階段

引導學生對已經理解的知識加以鞏固和運用,使其真正掌握,這既是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步驟,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基本階段。這一階段對於學生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強化知識的保持、訓練技能和發展能力都具有其它階段無法替代的作用。嚴格地講,鞏固和運用是兩種不同的活動,前者是指在理解的基礎上將所學知識牢牢地記住,後者是指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但在教學實踐中兩者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通常很難作出嚴格的劃分,因此將兩者綜合成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基本階段。從活動過程的構成來看,這一階段雖然主要是學生的練習,但由於學生的練習始終離不開教師的必要指導,因此鞏固運用階段仍然是一個教師教的過程和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調統一的活動過程。這一階段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組織學生有效地練習。

練習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已學知識的更高層次的重新認識。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搞好兩種形式的練習:一是新授課教學中的鞏固練習,通過這種練習及時強化新知識;二是2、搞好數學知識的整理與複習。

首先,複習要及時、經常,既要重視階段性複習,也要重視平時的經常性複習;其次,要注意教給學生科學的複習方法,並讓他們養成自覺複習所學數學知識的習慣。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加強數3、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強化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促進知識的進一步鞏固。

(四)總結評價階段

總結評價是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要對前三個階段的展開情況以及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效果進行必要的檢查總結,並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為下一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提供科學的依據。總結評價,不僅是宏觀上的單元、學期以及整個國小階段教學過程的一個基本環節,而且也是微觀上的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必要步驟,它是構成國小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這一階段在具體實施中要注意處理好三個問題:一要確立好總結評價的標準,其標準既要全面反映知識掌握、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內容,又要具體規定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的層次要求;二要重視師生的自我總結與評價;三要突出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

上述四個基本階段,是根據國小數學教學過程進行的一般程序和普遍規律而劃分的,它只反映了國小數學教學過程順序結構的基本框架,至於每一階段中的具體內容和實施辦法,則有賴於廣大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具體情況去靈活處理。

教學經驗介紹篇二

新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應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活動。因此,教師要從“以學論教”的理念出發,精心設計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在活動中發展”,真正體現以學生主體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有效課堂教學。

第一,結合實際。《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而數學同時又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並最終服務於生活。可以説生活中到處都充滿着數學,所以,我們所創設的情境要貼近實際生活、結合實際生活進行教學,即數學生活化,那樣學生學習數學時就會倍感親切,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會迅速高漲,學習氣氛也自然輕鬆、活躍。

第二,注重實踐。《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實踐活動是實踐性、探索性和應用性較強的一類學習活動,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特點。由此可見,實踐活動在數學教學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實踐活動課”也越來越普遍地出現在我們的教材中,出現在我們的教學中。“實踐活動課”是國小數學新教材中的一種新課型。教材增設“實踐活動”是課程標準新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也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徑。

第三、講究實用。伴隨着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中的使用,我們的教學又迎來了新的階段。其中,生動的畫面、悦耳的聲音、優美的文字無不清晰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充分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説,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根據實際需要,適當使用一些多媒體技術組織教學,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當然,多媒體課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時,精美的課件往往使學生過多的關注於其中的優美畫面而忽視教學本身。並且,當教學中遇到偶發情況時,課件本身往往缺少應變,顯得比較呆板,等等。所以説,媒體本身並無好、壞之分,只要對教學有幫助,只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幫助,那就是好的媒體。總之一句話:適合自己的教學媒體就是最好的媒體,實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實效。所謂“實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一節課乃至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評價一節課成功與否乃至一位老師教學教學水平高與低的惟一指標。不管是應用什麼教學方法、採用什麼教學手段、利用什麼教學媒體,一切都是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

所以説,只要我們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數學課就再也不會給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覺,數學課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學生就一定能學得輕鬆,學得牢固。

教學經驗介紹篇三

時間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又告以段落,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經驗總結。這一學期我主要承擔二年級一班的數學課教學任務。這一切對於我來説又是一個新的開始,面對不同的羣體,性格迥異的新學生,我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思路和教育手段,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各位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思緒萬千、感慨多多,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經驗總結:

一、注重課前教材的認真研讀,做到了解全面、分析透徹。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並製作各種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學期前我對整冊書做了全面的瞭解和分析,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注意結合我所教的二年級同學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習慣制訂了詳細的教學工作計劃。做到上好每一節課,搞清每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注重和平行班的老師就教學難點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做到充分駕馭課堂。留意從教學輔導材料中取經,吸取好的教育教學方法為我所用,注意寫好每一節課的教學反思。力求一節課比另一節課精彩,力求將我所知所想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我的課堂中來,力求讓我的學生能在寓教寓樂中輕鬆學數學,讓孩子們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最佳受益者。

二、注意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引導學生饒有興趣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中來尤為重要。本學期我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利用鐘面實物教具,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時間的匆匆流逝。在一些數學活動中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製作觀察物體所需的小正方體模型,注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觀察物體的實踐中來。為學生提供超市購物等場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等等。為學生提供了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平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引導更多的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參與到數學課的學習活動中來,以逐步形成學生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出發點,以形成學生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為精髓。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現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數學課,就連以前極討厭數學的學生都樂於上課了。

三、注重反饋,加強課後的練習與鞏固。

所學知識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節課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課後的聯繫與鞏固才能檢驗出來。我在練習鞏固時注重個別輔導,尋找特定羣體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的開展練習。佈置的作業不求多、雜,而力求精、細,要求學生能按質按量的完成,對於沒有很好掌握的同學及時輔導,找出不足與疏漏,及時補救。注意佈置分層作業,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難易不同的作業。注重調動多方資源,開展轟轟烈烈的家長助學生、好學生幫助差學生的活動,使得課後的練習與鞏固得以有效的實施。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徵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並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徵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並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後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

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並認真細緻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後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後進生轉化過程中的絆腳石,在做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鬆,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慾也會隨之增加。課後我認真批改作業: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

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標籤: 教學 經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yan/mrxkd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