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經驗交流材料 >

高中化學教學經驗

高中化學教學經驗

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我國正在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化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深化基礎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素質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高中化學教學經驗的範文,歡迎閲讀!

高中化學教學經驗

高中化學教學經驗篇一

在化學教學中進步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我們要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採用新的教學方法,適應新形勢的教學,要不斷總結學習, 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現將我個人教學過程中的感悟總結如下:

一、教學觀念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知識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學生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麼”、也不知道要問“為什麼”的麻木習慣。要變學生被動地學習為積極主動的學習,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決定着採用什麼教學方法,達到什麼教學效果,教師教學觀念對課堂教學起着舉足輕重作用。

二、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方式。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動畫、視頻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温故而知新。藉助於視頻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苯與液溴在鐵粉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由於液溴取用過程中會有溴蒸汽揮發出來,可採用實驗視頻進行演示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學過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課本步驟操作,可以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例如:在做濃 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我們可做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後,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 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 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需要説明的問題簡單明瞭。關於“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為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為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

四、教學經驗積累

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條途徑。我們可以通過聽名師專家講課,觀看優質課例,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發展點。特別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通過聽課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在課後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教師應該通過與同事、同行交流,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中化學教學經驗篇二

1、 對化學必修1的淺析

化學必修1是人教版系列化學教材之一,(該套課本共八冊,兩冊必修,六冊選修),實驗區使用的教材有3種版本(即:人教版、魯教版、滬教版),本文是以人教版的化學必修1為載體來展開。它與人教社,20xx年版高中化學課本相對照,其特色是顯而易見的:它在現行高中化學課本基礎上,有質的飛躍,符合新課標的思想、內容要求„„具體而言,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説明其凸現的特色:

1.1 課本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性與人文性

該課本中多次出現了與現代生活相關的圖片,如:海水淡化工廠、檢測尿糖用的試紙、煤氣灶火焰、壯觀的煙花、微機與手機芯片、三峽大壩、火箭升空、光纖、記憶合金等;體現人文性的如:危險化學品標誌、沙裏淘金原理、”白馬非馬”論、青銅奔馬(馬踏飛燕)、司母戊鼎、各種礦物、人面魚紋條陶、萬里長城、網絡搜索、英漢對照等等,這些讓學生能在耳濡目染中無形的潛移默化。同時都能很好的體現出編者的初衷——體現時代性與人文性。

1.2 突出”着眼於提高21世紀公民的科學素養”這一主題

本冊課本所涉及的內容是作為21世紀中國公民所必備的化學知識的部分,是將原來高中三冊化學課本里的部分知識有機的融為一體,顯得貼切而自然,但其要求不高,與後續模塊之間形成一定的梯度,如:”第一章:《從實驗學化學》,介紹的一些實驗基本方法、物質的量相關的知識等是貫穿於整個化學學科的一條主線,承上啟下,拋磚引玉的作用,在後續課程中會加深與鞏固的,不求一步到位。

2、 “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如何傳授知識而不是教材?”這是多數老師思考的問題,我就兩年教學生涯對高中化學教學談談我的拙見。

2.1 自己身體力行,做好表率

從新課本不難看出,作為化學教師光具備化學專業相關的知識,只囿於化學領域,沒有與任教學科相關的科學有較寬廣的知識與技能,則很難高屋建瓴,厚積薄發,只能窮於一時的應付,難免會捉襟見肘,更不用説駕馭教材了!因此,化學教師必須積極進取,不斷的充實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時刻把自己擺在課改的行動架構之中,努力構建自己的教學風格。對於那些營造寬鬆的教學環境、自由的討論、畫龍點睛、恰到好處的點撥等,看似是妙手偶得,實際上這些都是優秀教師綜合素質的自然流露和體現。當有了學識、風格、經驗、思想,具備了親和力、感染力、影響力,有一種氣質和魅力,自然會是當之無愧的好教師了。

2.2 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繫實際(教師平時積累的教學素材這時能夠派上用場!),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塊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塊的內容特點,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化學教師要認真學習化學新課標,理解其實質!並多參加各種新課改的研討會議,多與其他教師討論、交流)。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利用當地各種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討論、觀看影像、聽報告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技術問題(靈活處理,體現教師的個性與風格)。在實踐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情操;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對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影響,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3 重視實驗教學和探究學習活動的功能

關於化學實驗教學的功能在此不多贅述,這裏主要談談實驗探究活動:教師要根據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以有的探究能力的基礎上,制訂高中階段學生探究能力培養的具體方案,並認真加以實施。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法讓他們主動參與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閲讀、討論、辯論等多種方式,在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中,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以上所列舉的種種只是我作為一個新教師初次使用《化學必修1》的一家之言,在實際的操作中當然會有很多不確定因素,這些要靠奮戰在一線的廣大同仁去創造性的解決。但是,有一個先決條件必需滿足——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功能與方向得改變。否則,編得再好的課本實施起來都會變質,編者的編書指導思想得不到實質性體現。大學聯考的改革和新教材的推廣將有何歸宿,我們還是讓事實説話吧! 遊戲化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採用遊戲化的方式進行學習。而在大部分師生心目中,“遊戲”的含義還侷限在電腦遊戲等數碼娛樂工具方面,認為遊戲與學習背道而馳,沉迷遊戲更是家長眼中大忌。但是我們從《高級漢語大詞典》中羅列的多種“遊戲”含義中總結出遊戲的三大特徵:

遊戲具有學習的特徵——學習、投入、反覆體會„„

遊戲具有社會的特徵——結交„„

遊戲具有娛樂的特徵——遊樂、玩耍、欣賞、角力„„

3.蘇聯教育家説過:“遊戲對孩子來説就是學習,而學習對孩子來説就是勞動”,我們忍心讓孩子終日勞動嗎?所以遊戲一定是最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下面是我在化學教學中的若干遊戲化學習實例。

3.1 化學遊戲在課堂中的開展

在課堂上開展各種形式的化學遊戲,既可以作為檢測知識的手段,也可以作為技能培養方式,可以讓廣大學生在遊戲玩樂中輕輕鬆鬆得到提高。根據運用的手段不同可以分為趣味實驗遊戲、多媒體演示遊戲、合作型動手遊戲、頭腦風暴遊戲等等。化學作為一門實驗的科學,來自實驗現象觀察、實驗結果探究的吸引力自然不必多説。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們所使用的遊戲手段:

第一種是多媒體演示遊戲,比如在“垃圾”的選修課教學中,我們採用網上下載的Flash動畫“垃圾分類遊戲”,檢測學生是否能根據所學知識分辨主畫面羅列出的各種垃圾屬於哪種類別。垃圾包括一次性飯盒(可降解)、塑料袋、電池、紙文件夾、剩飯菜、報紙、廢舊文具、炭粉墨盒、果皮、金屬易拉罐和用過的茶葉袋,垃圾箱種類包括“不可回收垃圾”、“廚餘”、“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學生可以拖動鼠標拉着某種垃圾放入相對應的垃圾箱。如果你做錯了,那麼垃圾箱就會做出提示,直到你完成所有正確的操作。

“環境保護”涉及知識面廣,我們沿用電視遊戲節目中的一種流行形式——極限聯想。比如針對“大氣污染”設置了二十個聯想題,每題分別給出四個提示語和聯想結果的字數,讓學生分組競賽,讓他們能根據這些提示積極展開聯想,看看誰能先提出正確答案。這種競爭性的遊戲形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遊戲熱情,讓他們開動腦筋挖掘已有知識加以應用。

我們還採用遊戲卡片的形式開展教學,比如《元素週期表》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記錄有不同元素原子結構和性質的卡片,讓學生重温門捷列夫的發現歷程,探究元素週期表的排列規律;還可以利用這些卡片元素相互之間的化學反應創設遊戲牌的規則,讓學生好好地利用自己的知識“玩一玩”!

3.2 通俗媒體作為遊戲化情境素材的開發

情境創設在教學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學生在真實或虛擬的情境中更加易於將知識活學活用,獲得切身感受。這裏提到的通俗媒體指的是小説、電影、電視等,它們也可以作為化學教學情境的重要素材。它們相對於學習而言都是屬於休閒消遣的形式,廣義言之稱為“遊戲”也未嘗不可,在激烈競爭的學習生活期間,它們在教師和家長眼中的地位恐怕只比電玩遊戲略好,但是普及程度卻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是學生樂衷的對象,我們如果從中提煉出與教學聯繫的內容加以利用,學生接受起來更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呢?

武俠小説是不少教師所不屑的通俗文學形式,但金庸小説以其博大精深獨樹一幟,在國人中尤其是學生中間廣泛流傳。金庸小説文理包容,數理化知識亦有所體現,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筆者在閲讀過程中不自覺地關注起其中化學知識,並在化學教學中靈活運用。武俠小説中要涉及兵刃——必然可以聯繫上金屬的性質和冶煉。我為了提醒大家金屬雖然堅硬但是有其延展性,就提到了《書劍恩仇錄》中這麼一段:鏢頭韓文衝的鐵琵琶被紅花會的高手先捏成鐵板,然後捲成鐵筒,再捏成鐵棍„„雖然描寫誇張,但是足以説明金屬的延展性。 再如膾炙人口的《倚天屠龍記》其實就是圍繞一刀一劍——特殊的合金展開的故事。我向學生展示這麼一段打鬥描寫:“謝遜屠龍刀一轉,兩朵金花都粘在刀上。原來金花以純鋼打造,外鍍黃金,鑄造屠龍刀的玄鐵卻具極強的磁性,遇鐵即吸。”學生們馬上捕捉到這段描寫中的關鍵化學信息——玄鐵的磁性,我繼續提供“屠龍刀”的顏色——黑沉沉,學生不禁想:會不會是磁鐵礦四氧化三鐵啊?該書中還涉及金屬冶煉、加工等知識,比如我給學生安排了這麼一個問題:連倚天劍和屠龍刀都無法折損的聖火令上的花紋文字是究竟如何刻上去的?有的學生通過查閲原書,瞭解到聖火令是用白金玄鐵混合金剛砂(SiC)等物鑄就,“在聖火令上遍塗白蠟,在蠟上雕以花紋文字,然後注以烈性酸液,以數月功夫,慢慢腐蝕。待到颳去白蠟,花紋文字便刻成了”。這種方法還可以和化學教材中玻璃刻字方法加以對比。 化學知識在影視作品之中的體現也可以隨手拈來,轉為己用。我在講磷及其化合物時播放了《笑傲江湖》電視劇選段:令狐沖依靠死人骨頭中形成的鬼火在黑暗中擊敗強敵——從而聯繫磷化氫的自燃;講硫和氧氣反應時播放了視頻——武俠電影中常見的暗器蛇焰箭;講氮氣的性質時帶大家回顧了《滿漢全席》中用液氮注射進熊掌製作佳餚的片斷並請大家分析原理„„

以上的想法做法並不是匪夷所思,其實當前也已經有教育工作者這麼做了,而且做得很好。作為和生活密切相關的電視廣告詞,也是通俗媒體形式之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被用作解釋炭的穩定性,“小護士”的SPF值也在生活化學課上廣泛介紹。所以,遊戲化學習也應該具有生活化的本質,成為STS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筆者的教學實踐就努力的去做到這一點。比如對廣告宣傳中某品牌牙膏抗酸性不相信,來,大家一起找來雞蛋、牙膏、醋或可樂,親手做做這個實驗,然後進行討論;又如剛剛獲贈一包“男士活性炭洗面奶”,我就借題發揮,與學生一起探討活性炭的吸附性。

3.3化學教學曲藝形式的表現

曲藝形式如相聲、小品等都是一般文娛活動中常見的節目,對語言藝術、表演功力等有較高要求,從這點上説,和老師教學是相通的!凡是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從事教學和學習活動的,我們都將其稱之為“玩”,都是遊戲化的學習方式。所以將化學教學用曲藝形式來表現,也是遊戲化學習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主要包括下面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在課外活動、聯歡晚會中的化學相聲、化學小品。相聲、小品多以諷刺為主,可以選擇化學學習中的常見誤區、環境污染重大事件、當前社會上食品衞生等醜惡現象等;也可以歌頌當前科技發展。筆者曾經編寫並演出過一個化學相聲,選擇了侯氏制鹼法與侯寶林先生、元素週期表稀有元素讀音、可樂和黑醋的比較、假酒的製造等幾個笑料串聯起來作為包袱,讓各位同學在莞爾之際也瞭解到化學史、生活化學、實驗室安全等多方面知識。當然,這些曲藝形式也不見得一定要在活動、晚會中出現,當前人教版高中化學第一冊(必修)第六章就設置了有關環境保護的小品。正常的教學進度中,安排這麼一兩節課,在學生預習相關背景知識的基礎上,由兩名或多名化學教師(學生也可以)依據現成的或原創的相聲小品劇本加以簡單排練,最終在課堂上表演給大家欣賞。相信知識的如此呈現比傳統課堂的單調傳授要鮮活得多、有趣得多,學生記憶、理解得更深,自然應用得更加得心應手。當然,學生和教師平時學習工作緊張,不可能花費太多時間在腳本創作和排練上,這就有待現成的優秀劇本不斷湧現!雖然這樣的形式在當前中學一線似乎很難實現,但是這是一代遊戲化學習研究者的夢想,我相信也是廣大學生快樂學習的需要。

另外一種是將曲藝形式轉接到教學藝術中,寓教於樂,而教學效果一樣出色。相聲語言的幽默、小品表現的形象以及評書的有聲有色都值得教學借鑑。許多優秀教師常將閃爍着智慧思維的幽默滲透於教學,含而不露地引發學生的聯想,出神入化地推動對知識的領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講“碘的性質”時忍不住提及自己當年的糗事:“告訴大家一個生活小常識,碘酒和紅藥水是家庭常用消毒外用藥,但是它們不能混用,因為它們會發生反應生成有毒的碘化汞。

當年我上中學時候,一位同學因為受傷到我家處理傷口,我起先為他塗上碘酒消毒,後來又自作聰明地為他傷口塗抹紅藥水以增加效果,(很沉重地説)結果害得他傷口糜爛,幾天都沒有好轉,讓我到現在一直愧疚於心„„”(學生大笑)——自嘲自諷本是相聲中常用的表現形式,我在這裏使用當然不只是為了博得大家一笑,而是通過展示自己的錯誤觀念、錯誤操作提醒學生注意,不要再犯!

筆者還曾經使用傳統評書的手法作為自己課堂的開頭,比如經典的開場白“上回説道„„;花開兩朵,各表一支;今天我們這堂課„„”,或者是自編和本課有關的打油詩;也曾將網絡上流傳的化學笑話、化學謎語取來在課上與學生調侃一番,卻也能讓學生在笑聲中理解某個概念、記住幾個名詞。當然,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第二種方式本質上是從教學風格上考慮的,稍用不當,就容易誤入無厘頭純搞笑的怪圈,不但不能起到增進學習興趣的效果,反而分散學生注意力。

將曲藝形式納入廣義的“遊戲化學習”範疇是因為它們的目的都是讓學習與快樂同行,真正的學習是快樂的,它不僅是指學有所獲及學會某事的成就感,而且還指學習過程本身是令人感到快樂的,曲藝正是一種令人快樂的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力求做到語言詼諧幽默,形式輕鬆新穎,讓學生覺得一點也不壓抑,緊張時似乎是做遊戲,悠閒處好像又是在聽相聲,於消遣中學到很多知識。

上面小結了我開展遊戲化學習的經驗,可能顯得比較主觀化,教學效果也有待進一步證實,不一定容易被正統課堂所接受,但是我們還是希望遊戲化學習在化學教育研究領域能被推廣開來。要知道化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有趣的科學,無論是觀察到的多彩的實驗現象,還是不斷探索神祕的微觀世界;無論是和生活千絲萬縷的聯繫點,還是層出不窮的創新物質——無一不是趣味盎然!各位教師可以在學習遊戲化觀念的指導下,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就培養目標與發展、評價手段方面,就學生年齡心理特徵與教學策略等.

高中化學教學經驗篇三

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學,國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入手,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課時少、任務重、內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極易混淆等矛盾,幫助他們過好基本概念關,實驗操作關等,使他們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培養他們靈活運用化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覺學習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巨大動力,發明創造的源泉。興趣的培養在於誘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因勢利導,引導他們及時排除不利於發展認識興趣的因素。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喚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主動自覺地學。

學生剛接觸化學,開始會對化學頗有些興趣,尤其對化學實驗更會感到有意思。但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無味,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引導學生突破國中化學知識的分化,使原有的、暫時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持久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講化學的發展和形成,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化學用語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國際上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規律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並感到學好化學知識是多麼重要,他將直接關係到祖國的發展和建設。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國中化學需識記的知識比較多,有時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二單元裏一下就出現了二十七種元素符號,讓學生很難記住,為此我們從上化學課開始,將需記住的元素符號分批分期地佈置給學生,並經常提問檢查。

二、精講精練,提高效率

提高教學效率是現代教學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共同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必須是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學中形成滿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師放任自流,這樣就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就國中化學課來説,我們主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鬆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師自身極淵博的知識,較強的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還要在課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並且還應瞭解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瞄準學習目標,深入準確、畫龍點睛地講。要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思維,擴大視野.使他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思維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儘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

國中化學知識主要分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學計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來説,知識內容龐雜,涉及到三十多種元素,七十多種化合物和眾多的化學方程式,如若把這些知識孤立地講,往往會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們的內在聯繫,區別異同,進行歸納對比,形成網絡,抓住其實質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舉動以及接受效果,針對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知識聯繫的轉折點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結合思考題給學生以點撥、啟發和疏通。

另外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教師可設計某一實驗、檢驗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設計完成實驗。也可把部分課堂演示實驗直接改為學生實驗,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有利於化學概念的形成,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實驗和自學能力。教師通過精講精練,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他們的主觀性和自覺性,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這樣就能大面積提高學生成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yan/m7rr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