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經驗交流材料 >

小區退休黨員管理工作經驗

小區退休黨員管理工作經驗

我們萃苑物業站黨支部目前共有黨員75名,其中非在職黨員72名,是社區非在職黨員人數最多的一個黨支部。近年來,面對油田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小區內非在職黨員日漸增多的新形勢, 我們積極探索非在職黨員社會化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注重發揮非在職黨員在小區裏的先鋒模範作用,使他們離崗不離黨、退休不退志,用實際行動在小區裏豎起了一面面旗幟。 一、構建管理網絡,為非在職黨員教育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隨着油田職工內部退養、自謀職業、協議解除勞動合同等一系列減員增效措施的推行,非在職黨員的數量在黨員隊伍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不可忽視的黨員羣體。為此,我們將支部黨建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加強對非在職黨員的教育管理上來,及時構建了組織網絡,理順了非在職黨員的組織關係,使非在職黨員重新找到了“孃家”。 一是構建組織網絡,確保黨建工作不留“盲區”。去年,我們利用社區機構整合和家委會換屆選舉的機會,對支部成員進行了重新改選,推選了2名政治素質強、黨務知識多、工作經驗豐富的非在職黨員分別擔任了支部副書記和支部委員,並按居住區域相鄰,劃分了5個黨小組,選舉了5名威信高、責任心強的同志擔任了黨小組長,將72名非在職黨員全部納入到了組織的管理之中。為全面掌握非在職黨員的基本情況,我們黨支部建立了非在職黨員花名冊,將他們的原工作單位、家庭住址、電話號碼、流動情況、思想情況,都一一進行登記,做到了“五個清楚”,使組織與黨員之間“溝通有橋樑、管理有渠道”,消除了黨建工作的“空白點”。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增強非在職黨員的組織觀念。針對非在職黨員流動性強、管理教育工作難以開展的實際,我們制定了《非在職黨員學習管理辦法》,建立健全了非在職黨員組織生活規章制度、小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聯繫走訪制度等十項黨建工作制度。每月25日,我們都組織非在職黨員過組織生活,對身體有病不能參加的,我們就將《兩個條例》和《憲法修正案》等學習資料送到家裏。今年3月,退休黨員段太禮由於腸粘連動了手術。在他養病期間,黨小組全體黨員帶着學習資料,來到他家中,一邊照顧他的生活,一邊組織政治學習,使他過了一次難忘的組織生活。在黨支部的努力下,廣大非在職黨員的黨性覺悟有了明顯增強。自新支部成立以來,我們的黨費收繳率始終保持了100%。家住清苑小區的唐承,雖然長期卧病在牀,但對交黨費的日子總是記得很清楚。每到交黨費的日子,他就催着女兒為他代繳,從沒有間斷過。今年3月底,當得知女兒要出差去外地,便幾次給女兒打電話,讓女兒在臨走前一定代他提前把黨費交上,直到女兒告訴他黨費已經交上時,他才放下心來。 二、創新管理辦法,為非在職黨員融入組織營造良好的家園氛圍 由於長期受單位體制的影響,非在職黨員在被納入小區家委會黨支部管理後,歸屬意識比較淡薄,對社區基層黨建的認同感、參與感不強。對此,我們支部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不斷豐富黨員教育管理的方法,使非在職黨員更好地融入到了社區大家庭,讓黨支部這個家園更具凝聚力和創造力。 一是寓教於“新”,讓組織生活重新煥發生機。隨着現代宣傳和教育媒體的多樣化的發展,以往那種讀報紙、念文件、“台上一人講,台下眾人聽”的教育方式,肯定不會引起非在職黨員的興趣。為增強組織生活的效果,我們採取生動的形式,設計有效的載體,通過開展“網絡教育”、“小發明”、“小建議”、知識競賽、座談討論等生動鮮活形式,力爭把學習活動辦得豐富多彩。6月12日,我們組織老黨員開展了慶“七.一”郊遊、踏青活動,70多名老同志來到老年公寓,共同回顧過去參加會戰、建設家園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共同歌唱過去那激勵他們為祖國建設奮鬥一生的革命歌曲,使這些老石油們精神抖擻、青春煥發。他們激動地説:我們雖然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了,但我們對共產黨的感情沒有變,為共產主義的信念沒有變。許多老同志自發地向黨組織上交思想彙報,還經常到小區家委會“請戰”,表示要以一名黨員的身份為小區建設獻計出力。 二是寓教於“樂”,讓支部這個“家”充滿吸引力。非在職黨員離開工作崗位後,把大部分精力轉移到了閒情逸致上,喜歡參與琴棋書畫、強身健體等文體活動。結合這一特點,我們把黨員管理教育與小區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先後在小區成立了“秧歌鑼鼓隊”、“健身操隊”、“太極劍隊”、老年藝術團等業餘文化團體,讓他們在小區文化活動中發揮骨幹作用。今年4月份,清苑小區的幾位非在職黨員想組織老年人開展健身活動,但家裏沒有錄音機,就找到黨支部請求幫助。得知這一情況後,我們立即給予了肯定的答覆,在站上費用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出錢為清苑和明苑兩個小區各購買了一台錄音機,交由老黨員負責保管,讓小區非在職黨員深受鼓舞,促進了小區文化活動的健康開展。 三是寓教於“情”,讓非在職黨員時刻感受到組織的温暖。為非在職黨員辦實事,是萃苑黨支部的“立家之本”。我們把非在職黨員的管理教育同關心服務結合起來,以服務為重點,以關懷為紐帶, 由過去請黨員出來參加活動轉變為工作“送上門”。針對非在職黨員中年老體弱的多、常年有病卧牀多的實際情況,我們建立了扶貧幫困救助小組,定期到他們家中進行走訪,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對行動不便的,支部安排水電辦的同志定期上門為他們售電,並專門邀請醫院的專家為老黨員們開展老年健康知識講座,為他們進行義務查體,還安排有業務專長的支部委員,經常到老黨員家中,為他們檢查身體狀況,講解一些日常保健常識,把組織的關懷送到了他們的心坎上。 三、發揮資源優勢,為非在職黨員發揮模範作用搭建廣闊的舞台 非在職黨員中有許多老石油、老革命,是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寶貴的財富。他們離開工作崗位之初,普遍存在着賦閒後的失落感,擔心自己會被飛速發展的社會遺忘和拋棄,希望能找到繼續發揮作用的地方,我們黨支部抓住這一優勢,積極為非在職黨員實現“老有所為”創造條件、搭建舞台。 一是合理安排,為非在職黨員發揮一技之長找到用武之地。很多非在職黨員離崗前是單位上的各級領導幹部和業務骨幹,他們各有所長,具有豐富的社會和工作經驗。我們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個人特長,安排積極性高的非在職黨員參與到小區管理工作中來。去年以

小區退休黨員管理工作經驗

來,我們先後安排了10餘名非在職黨員擔任門衞、樓棟長和單元長等工作。XX年,原電影公司書記兼經理呂發科剛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時,心情多少有些失落。小區黨支部主動找到了他,邀請他列席支部活動,並根據他愛好種樹養花的情況,特許他在綠化帶內種樹,養花,但條件是要有規劃。如今,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他在周圍幾個老夥計的幫助下,自籌資金將綠地養護得井井有條、生機盎然。 二是提供載體,使非在職黨員成為小區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針對部分非在職黨員文化層次高、實踐經驗多等特點,站黨支部聘請他們擔當了小區的“宣傳員”和“調解員”。在老黨員曲祥續的帶動下,“宣傳員”們在小區的黑板報和宣傳欄內開闢了“萃苑天地”、“文明新風贊”和“生活灰鏡頭”等欄目,及時蒐集和宣傳小區裏的好人好事,對各種不文明現象進行曝光批評,去年,非在職黨員先後在各種媒體上發表新聞稿件29篇,為小區文明建設做出了新貢獻。非在職黨員劉新利擔任家委會調解員工作以後,走東家、串西家,滿腔熱情地為居民排憂解難,成功地調解了14起各類糾紛,維護了鄰里的和睦、小區的穩定,被居民親切地稱為“小區總理”。 三是典型引路,帶動更多的非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我們認為,非在職黨員與居民長期生活在一起,朝夕相處、習性相投,有很多共同語言。發揮好非在職黨員在居民中的模範帶頭作用,將是小區文明建設中的一股不可小視的力量。為此,我們把在居民中影響大、流傳廣的事蹟及時進行總結,在黨員宣傳欄裏開闢了《黨旗飄飄》專欄,在小區內廣泛宣傳。同時,我們還將宣傳老黨員在小區文明建設中的好人好事作為黨組織活動的重要內容,努力營造一種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63歲的家屬黨員趙曉鳳,自購理髮工具,義務為居民理髮,併為年老多病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幾年如一日,隨叫隨到。清苑小區22號樓的幾名老黨員,兩年多來默默為小區孤兒張莉捐助學費XX多元,卻始終不願透露自己的姓名,每次捐款在匯款單上的署名都是“幾名老黨員”。我們把這些感人的事蹟在小區裏廣泛宣傳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颳起了一股股強勁的文明之風。小區居民由衷地感到:小區裏到處都能看到鮮紅的黨旗在高高地飄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yan/3gwq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