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通用14篇)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通用14篇)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1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暑假,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通用14篇)

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八年了,在這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斷衝擊着站在課改浪尖上的教師們。我們曾經困惑,不知所措,但通過學習,我們又以新的姿態站在教育前沿。最近,我又認真的學習了一遍《數學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更加使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鑽研教材,學習新理念、新方法,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生,切實地完成好教學任務,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

一、教師必須要對教材重新認識,改變原有的教學觀念

生活即數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強調了大眾數學學習的內容的應用價值——能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須的

知識與技能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如過去我們數學內容中計算有些難,而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計算器、計算機的全面普及,計算難度有所降低,更注重計算的必要性和算理。改變了課程過去“繁、難、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二、教師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照本宣科。課堂往往成為教師唱獨角戲的舞台,不管學生有無興趣,仍按陳舊的教學手段、思想強求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教師往往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夥伴。教學結構也發生相應變化。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為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總之,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體驗整個數學過程,實現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

三、教師必須改變舊的評價體系

以往的應試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學業成績的好壞,以考試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手段,新的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對學生的評價,而且還提出了對教師和學校的評價,不以學期和學年的一次性考試來評定學生,強調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展情況的評價,強調對學生能力與自信心的建立,參與活動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精神進行評價。

總之,對新課標的學習和實施確實給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在一次次的動手實踐中、在一次次的探索與交流中,我們的學生越發的活潑與可愛,同時也使我和我的學生們在渾然不覺之中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通過寒假對《數學課程標準》進一步的深入學習,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會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2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數學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源於生活。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3

《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一、更新觀念、改變教法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而教學的本質是教與學的對立統一關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所以要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方法指導,首先必須從教師的“教”開始。

1、備課: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備教的方法很多,備學生的學習方法少。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2、上課: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具變化發展的動態生成的過程,要讓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氣,師生關係一定要開放,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課堂提問注意開放性,學生回答完全是根據自已的理解回答。教師根據這些答案給予肯定、或給予引導,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在教師的肯定或引導中得到提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智慧,教師對教育過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對這種動態生成的把握。

二、活躍思維、改變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而拙劣的學習方法(如死記硬背)學習效率低,學生的智慧得不到發揮。

1、要有好的學習習慣

避免機械性學習,實現有意義的學習。現代教學論強調要實現有意義學習,強調理解對知識保持和應用的作用,即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而是為了應用而學習,不是為了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而學習,而是為了實現對知識點間的貫通性理解而學習,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是實現有意義學習的關鍵。

2、要多説

教學中數學教師要鼓勵、指導學生髮表見解,並有順序地講述自己的思維過程,並讓儘量多的學生能有講的機會,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尤其在低年級教學中,寓教學於遊戲、娛樂之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另外,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如,比較法、線段圖法、分析法、歸類法等等。指導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除了上課的潛移默化外,還有如,講授式、交流式、輔導式等等。

總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4

本人看了《國小數學新課標》之後,感覺它在舊版的課標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原來是一些基礎性的內容,主要是向學生們傳授知識,讓學生們能夠掌握好就可以了,現在並不只是這樣,而是重視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讓他們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感受數學,數學學以致用,而且是快樂地學習數學。我膚淺地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原來國小數學中的“兩基”變成了現在的“四基”。多出的兩個方面是“基礎思想,基本活動經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在以前要求的僅僅是國小數學基礎性的掌握,而現在卻是把國小數學的要求提高了層次,要求把數學的基本思想也要貫穿於數學教學中,同時要讓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的學習,這樣也就從國小階段開始培養學生們的數學素養,並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學習數學,確實這樣一種的教學方式可以給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的環境,對於學生們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深厚的獨立探究潛在習慣,也體現了新課標在指導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精益求精的態度。

其次,對比新舊課標的基本理念,我發現兩者都強調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但是新版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和數學思想的培養。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羣體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差不多是“因材施教”的意思,但是並不是個別教學法,而是根據班級來衡量,這樣我們就可以讓不同的學習能力的學生在數學上有着不同的發展;另外,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應該把數學上一下數學思想融於學習數學之中,這樣從學生的國小階段就開始瞭解一些經典的數學思想,那麼對於學生今後數學的學習會有莫大的幫助。

再次,新課標中的應用意識,讓我們看到在數學教學應該去引導學生通過一些實踐活動來發現數學、應用數學,培養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因為大家都知道,不要做書呆子,應該儘可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既可以為生活提供便利,也可以讓自己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積累知識,那麼對於學生來説,這樣的一種通過在生活中來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是很好的掌握數學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也可以培養他們的通過實際生活來探索數學的興趣,對於以後的數學學習有着更好地獨立思考素養,更能在將來數學學習和進入社會都有着有益的助力。

以上,就是本人學習國小數學新課標的一些淺薄的心得體會,我想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應該把這些體會浸潤其中。當然,無論如何,作為教師要不斷探究數學教學,讓學生在高效學習數學過程中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5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6

面對課程改革,我們怎樣能讓學生從小就喜歡數學,不怕數學,親近數學,進而願意研究數學呢?新課程標準中提到:有效的數學學習來自於學生對數學活動的參與,而參與的程度與學生學習時產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關。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的數學學習環境,創設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課堂情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數學理解,並通過相互合作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讓學生喜歡數學”是新課標所倡導的目標之一。這麼一句很樸素的話,卻是我夢寐以求的境界。如何讓學生喜歡數學呢?以下是我對新課標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讓學生享受生動有趣的數學

國小生自控能力差,上課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思緒還在“閒逛”,靠純粹的課堂組織效果不理想。因此,新課設計是非常重要的。有意義的、富有情趣的引入能馬上吸引學生的目光,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理,扣住學生的求知心絃,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之很自然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教學於遊戲活動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在遊戲活動中,學生不知不覺學會了新知,鞏固了新知識。在這裏,學生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交流,經驗得到了很好的豐富,思維得到了更大的拓展。這樣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

也使學生越學越有趣,更使學生越學越聰明。

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數學

成功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上的成功,能夠滿足學生成就動機中的自我提高的需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產生強烈的新的內驅力,給學習帶來興趣和動力。因此,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嘗試、探索,體驗成功。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善於發現和鼓勵每一個學生進步。讓學生人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人

人都能體驗到不同層次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三、在多元化的評價中體驗成功

新課標指出:“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的學習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全面、多元,多用激勵性評語。要多一些寬容,少一些指責,允許學生犯錯。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基礎是有差異的,學習數學的進程也會有差別,如果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評價學生的學習,必然要製造出許多的失敗者。因此,評價要因人而異,不要用“同一把尺”,要注重評價

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幫其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記得有人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我們時時刻刻把學生放在首位,努力充實自己,讓學生愛學、樂學,必定會獲得教學上的進步。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7

通過對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20xx版的學習,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感觸最深的是20xx版國小數學新課標的突出特點就是將“雙基”修改為“四基”,由原來過多地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形成轉變為在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學習完新課標,我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8

5月14日和15日,我參加了數學新課標的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有了更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新課程突出數學學習的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真正認識到了新課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會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上好每節課,選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益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中來。下面就根據自己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談點體會: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階段,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髮覺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我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圖,讓學生充分觀察每一幅插圖,充分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讓學生在領會理解的基礎上充分地説,可以單獨説、同座説、集體説,讓學生在充分的看説基礎上培養數感。克服以往在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作為教師確實有必要轉變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順應新課標的要求,把放飛心靈的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種輕鬆的氛圍裏真正地引導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一來,學生有了較自由的學習空間,有了與老師平等對話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大膽,在課堂上踴躍發言,積極地表現自我。使每個學生的潛能都得到充分挖掘,素質得到全面提高,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正如課標指出的: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國小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察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培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自主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基本技能、知識的掌握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數學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數學基礎;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

通過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再次學習新課標的學習,我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9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複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係。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説”為“學生多説”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説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説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儘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10

最近幾天,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我們全體數學教師再次認真學習了《國小數學新課標》的解讀,並且聆聽了多位專家的講座,真是受益匪淺。通過學習讓我再次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美與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

第一: 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台上自説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因此教師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減少對學生的時空佔領,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那麼,數學就不在僅僅是書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數學題,數學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活力。提高數學素養,使之用數學的思想、方法、知識去解決問題。

第三、 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對於學生的不同想法,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表揚,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創造性活動的信心。如新教材在編排“9加幾”的計算時,注意體現新的教學理念,設計的情境有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這樣既培養學生從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台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11

通過學習,讓我感受到了新課程標準制定的完善,課標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核心概念、課程內容、實施建議等方面都進行了修訂。下面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第一、學習新課標,正確定位教師角色

從新的課標來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數學活動不是老師在台上自説自演,而是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發展。

第二、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學生是由活生生、有個性的個體組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學生正在成長的過程中,可塑性極大,教師應注重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多一些自由的體驗。

2.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3.給孩子一雙數學的眼睛,讓他們以數學的意識,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世界,體驗生活。

第三、創設求異情境,感悟計算方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新教材體現的是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用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讓學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問題的過程,發表獨特地見解。

總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實施,對我們每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們能更好的踐行課標新理念,我們的教學舞台將是精彩的,我們教育成果將是豐碩的。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12

學習《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解讀》,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下面談一談本次學習的收穫:

一、聯繫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數感

國小一至三年級,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係。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繫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本學段,學生語言是思維的外在表現,語言的發展和思維的發展密切相關,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能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説,首先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説,並且不作統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説出來,接着再同桌互相説,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了一步。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新課標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並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閲歷淺,無意注意佔主導,觀察能力有限。他們最初的觀是無目的、無順序的,只是對教材中的插圖、人物、顏色等感興趣,不能領悟其中藴藏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興趣,先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看,接着,再一步一步引導他們觀察,將他們的注意引入正題,按一定的規律去觀察,從而認識簡單的幾何體和平面圖形,感受簡單的幾何現象,進行簡單的測量,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三、做中學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力求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並用,養技能、技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摸一摸、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做一做等活動使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在操作中激起智慧的火花,進行發現和創造。因此我教學時必須緊密聯繫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我將在課標的指引下,儘自己最大所能,完成好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13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對如何讓學生學好數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育人要有新理念, 新課程標準把全面發展放在首位,強調國小生學習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到首先關注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的培養,創造一個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持續發展的教育環境。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其次,教學要有新方法

1、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變“聽數學”為“做數學”。學生對數學的體驗主要是通過動手操作,動手操作能促進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體會數學學習的過程與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它是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學生操作活動的設計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師要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的認識規律來設計、組織操作活動,並擔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不能把操作流於形式,要讓每個學生都必須經歷每一個操作活動。還要引導學生把直觀形象與抽象概括相結合,採取邊説邊操作,邊討論邊操作等方式,讓手、腦、口並用,在操作和直觀教學的基礎上及時對概念、規律等的本質屬性進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從形式走向實質。教師要有目的地選擇這些重演或再現的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等數學活動。自主探索是在教師引導下的探索,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關注學生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學之道在於“悟”,教之道在於“度”,教師要處理好自主與引導、放與收、過程與結果之間的辨證關係。對於那些估計學生通過努力能探索求得解決的問題,應大膽地放,放得真心、實在,收要收得及時、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熱鬧,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師有價值的引導,學生的主體性也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

3、注意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因為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三、學習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説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為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繫。

第四、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

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會動腦筋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轉變學習方式,培養實踐操作能力。我們體會到要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要注意做到:既重視科學精神,又充滿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紮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熟練,還要關注每一個孩子,尊重學生人格,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鋭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新課程對教師提出了教育專業工作者的要求,我們只有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才會在教學中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經歷"與人合作,並與同伴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使學生善於傾聽他人發言,樂於陳述自己的想法,敢於修正他人的觀點,勇於接受他人的意見;這些都有利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利於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能力,才會使他們感到無限快樂,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長,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的發展。

國小數學新課標心得 篇14

近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教師政治業務學習,其中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使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次課改絕對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傳統的教學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忽視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制約學生多方面的發展:新課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着眼於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發展。我們廣大的教師也應該徹底地洗腦,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下面我就談一下學習後的感受:

一、教學素材源於生活、用於生活

1、從現實中取得學習資源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入手。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事物,用數學的概念與語言去反映和描述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中。如《噸的認識》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況中感受並認識噸,建立噸這一概念。

2、從具體事實中理解、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國小生都有比較強的好奇心和好勝心,他們渴望在學習中自己去發現。教師要善於保護並善於激發學生的這種慾望。這些發現和慾望都是基於對現實的理解和發現。這些實踐活動課都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它實際上是一種探究性的學習,教師是探究性學習的組織者,在學習中對學生提供經驗和幫助,做好組織協調工作。教師要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啟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老師要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提醒他們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困難,要深思熟慮地、周全地統籌學生活動。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例如《三角形的面積》這節課我就採用了先猜想~論證~歸納教學過程。這樣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培養合作精神,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教學活動注重實效

1、教學活動必須有明確的目的,有效的教學活動必須目的明確,盲目的活動往往是低效的、無效的。課堂教學活動能否落實到位,最關鍵的是看是否制定了明確的目的。我們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首先考慮的應是教學目的,而不是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因為方式和手段都是圍繞目的來實施的。

2、教學活動必須是學生的自主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把動手和動腦有機的結合起來。啟發學生的多種感觀。自主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體會活動中的數學成分。如《連加、連減》一課。學生利用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己説情景、自己説想法、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問題。學生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主動的、創造性的學。這樣的學習有利於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力,有利於學生潛能的開發,有利於知識的掌握。

3、教學活動必須倡導有效地合作學習現階段,合作學習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課改課堂上。合作與交流能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自我反思,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精神,初步學會基本的合作方法。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何時合作,我覺得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必須合作:(1)所學的知識是難點,學生感到有難度,有困惑。(2)所學的知識是重點,學生需強化該知識點。(3)所學的任務較重,較難,需要大家分工。如果只把合作學習當做形式而放任自流,那時無效的合作 。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作為教師,一定要解放思想,改變舊的教學觀念,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實現課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xnr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