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精選17篇)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精選17篇)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

今天,晴空萬里,天空飄着朵朵白雲。奶奶對我説:“快到端午節,我們今天包粽子。”我聽後高興地手舞足蹈,因為我最愛吃粽子了。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精選17篇)

我們準備好了糯米、花生、葡萄、粽葉、繩子,搬來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了。

奶奶拿了兩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兩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還把粽葉弄爛了。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不知浪費了多少粽子葉,終於卷好了粽葉。然後拿勺子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用手把糯米壓的緊緊的,再用粽葉把口封上,最後拿來繩子五花八門地把粽子給捆綁住了。看着奶奶包的有稜有角的粽子,再看看我包的粽子卻像個“歪嘴老頭”,東倒西歪,還漏着米。奶奶看了不禁捧腹大笑。但我不氣餒,繼續包。終於,我和奶奶把粽子包完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裏煮。

我聞着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發出的陣陣清香,品嚐着粽子的美味,心中比吃了蜜還要甜。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2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我們今天今天要包粽子

包粽子的材料我們昨晚就準備好了,昨天我們到超市裏買了粽葉、紅豆、紅棗、糯米、花生還有一些繩子。這些材料在水中泡一夜就可以用了。今天下午,我正在寫作業,爺爺突然叫我一聲,我過去一看,原來材料都泡好了已經可以包粽子了,爺爺教我:“包粽子要先把總也捲成漏斗狀,然後往漏斗裏裝米、豬肉和其他材料,裝滿後就他口合住然後把剩下的粽葉包到粽子的外邊。最後,再把繩子綁在外面就可以了。”我學着爺爺的樣子把粽葉圍成漏斗狀,爺爺説我拿的粽葉太小了要再拿一片,然後把兩片疊在一起。我把它疊在一起後,往中間一卷,就捲成了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後拿着勺子,小心地舀了一勺,放在粽葉裏,然後把“漏斗”的口和上再把外面露出來的粽葉包上,最後,我拿來一根繩子把它像綁木乃伊一樣繞了個遍,才剪斷了繩子,然後綁了個結就可以了。

我包完這個後,又包了幾個。沒想到在第三個就出了問題。我在包第三個時由於漏斗底沒封好,裏面包的餡一下子就漏了出來。爺爺説:“粽子的底一定要封好”我趕緊把底封上,果然再也漏不出來了。原來包粽子也要這麼技巧啊。

我們把粽子包好後就放進了鍋裏,真希望明天能吃到自己包的粽子。

今天是端午節,通過實踐活動我瞭解到包粽子的習俗,我決定和奶奶一起在家裏包粽子。

上午我起得很早,先和奶奶把昨天買好的粽葉洗乾淨,又把肉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塊塊,放在拌好的調料裏,接着舀了一盆子糯米放進幾滴油拌勻,我們就開工了。

我學着奶奶拿一張粽葉放在手心裏,彎出一個三角形,把口子對着自己。先放進一點米,然後放一塊浸得變紅了的肉,再放一點米把肉蓋住,這樣就把肉藏在了米中間。接着開始系線,我拿着一根長長的線在粽子上繞來繞去,就是包不好,急得我額頭上冒出了汗珠。最後在奶奶的指點下我才包好了一個奇形怪狀的粽子。一個小時後我們完成了包粽子的任務,奶奶把它們放在鍋裏煮起來,一會兒粽子發出了咕嚕咕嚕的聲音,散發出一陣陣誘人的香味。

經過耐心的等待,粽子終於熟了,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享用自己的勞動果實。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以後我一定要多參加這樣的民俗活動。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3

轉眼間,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了。每當想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己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後來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為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蹟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建立了這個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裏,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建湖,這裏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前夕,就包好了粽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

端午節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着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粽子,特別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粽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粽子讓人吃了讚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説,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投粽子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為什麼要賽龍舟、投粽子了。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4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我最喜歡唱端午節的兒歌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有很多習俗。每年端午節,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和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防止毒蟲孳生。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最喜歡過的節日,莫過於是端午節了。這一天,爸爸媽媽都會早早起來給我包香噴噴的粽子。他們會採來荷葉,把糯米洗乾淨,把各種材料如糖、棗、肉等準備好,做成餡;然後用荷葉把粽子包起來,用繩緊緊地捆住;最後放到鍋裏蒸。美味的粽子就是這樣做出來的。粽子分為素粽子和肉粽子,最常見的就是糯米粽子。對於這兩種粽子,我都比較喜歡,但更偏愛肉粽子。它多汁、美味可口、入口則化、油而不膩,還有一股荷葉的清香,實在是太好吃了。每到這時,媽媽總是指指我:“你這個小饞蟲!”

端午節展示了我國豐富的文化,也給我家帶來了許多歡樂,我愛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5

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説一説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6

一陣陣艾的奇異香味飄來,是那麼香,那麼誘人。家家户户的門前都掛着艾,不知不覺間,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每到這個時候,我那慈祥的奶奶都會給包粽子吃。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提前做準備,做我最愛吃的豆沙粽子。奶奶總是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去做餡兒料,煮熟、過濾、翻炒。時間很漫長,但奶奶做這些的時候依然是那麼開心,而我則是在一旁手忙腳亂的給奶奶打下手。奶奶總是一邊給我講着端午節的來歷和>故事,一邊包着粽子。小粽子在奶奶的手中是那麼的聽話,而我包出的粽子卻總是張着大嘴巴,一個接着一個的嘲笑我,沒有任何一個能勉強的算上合格。直到這些粽子一個個的被奶奶請下鍋,我才開始了漫長的

等待。時間很漫長,不知道過了多少個小時,粽子還是沒有出鍋。此時的我就像等待千層麪出爐的加菲貓一樣,恨不得立馬就能吃到粽子。突然,我聽到一聲,粽子出鍋了,話音未落,我就立刻去看粽子了。粽子被奶奶一個個的夾出來,泡到了涼水當中。隨後,奶奶不緊不慢的將粽子夾到碗裏。我並沒有像奶奶一樣不緊不慢,而是伸手就去抓,結果,我被燙得嗷嗷叫,手紅得不得了,差一點就腫了。看樣子,我還是得拿筷子去夾呀。我從粽子裏挑了一個夾到我碗裏,剝開一嘗,一股甜甜的味道頓時停留在我的舌尖上。這使我立刻明白了,粽子裏不單單有着糯米和豆沙,還有着奶奶滿滿的愛。奶奶做的粽子是超市裏買不到的,是獨一無二的。我愛過端午節,也愛吃奶奶做的粽子。希望奶奶每次都能為我做出這麼好吃的粽子。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7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8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説:“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為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户户包粽子,然後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爸爸説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着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媽媽説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我按照媽媽説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説我會包粽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媽媽邊説邊包地説:“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粽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粽子也煮熟了,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9

走着走着,草綠了。走着走着,花開了。走着走着,走到了端午節。

這個端午節註定不一樣,因為我和天成作文學堂的老師、同學們一起去西公園“找夏天”,我們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着微笑,都期待着這次“濃情端午”活動的開始。

天剛下完雨,空氣無比清新,走着走着,我們來到第一個目的地——植物園,只見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樹木就像剛洗完澡,一身清清爽爽的。花兒經過一夜的沐浴,顯得格外嬌豔,那花瓣上的點點雨露,宛如一層透明的外衣。我們走在路上,聚集在樹葉上的雨滴不時落在我們頭上,引得我們不時抬頭往上看。突然,不知誰喊了一聲“快看,蝸牛”,頓時所有的人都被那羣蝸牛隊伍所吸引,由於剛下過雨,它們都迫不及待地從土裏爬到嫩綠的草葉上呼吸新鮮空氣,它們個個揹着小房子,悠閒地在葉子上散步。每當看見它們在路面上慢慢行走時,我的心也不由抽搐一下,擔心它們的生命,看見我的小夥伴們有的把它們放在手心揉捏,有的放在紙上讓它們爬行,有的裝在瓶子裏想帶回家,甚至有的小朋友不小心踩到了小蝸牛,頓時,小蝸牛就變得粉身碎骨,看見這一幕我非常傷心,它們會多痛啊!

走着走着,我們會見了幾位神祕嘉賓——十二生肖雕像,我們紛紛跑到自己的屬相跟前合影留念,接着聽同學們講述了十二生肖的來歷,我知道了貓為什麼不在十二生肖裏,原來是貓睡懶覺,被小老鼠搶先一步到了終點。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魚米水鄉,在那裏,我們舉行了以端午節為主題的朗誦比賽,同學們積極踴躍地上台朗誦,我也拿出我的狀態,有感情地朗誦了《浣溪沙·端午》,最終我獲得了一等獎,媽媽説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看來真是這樣。

走着走着,我們來到了作家王莉老師的簽名會,王莉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她的寫作歷程,給我們講述了寫作的方法,她還朗誦了她寫的關於端午節的文章,我聽的都入了迷。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莉老師居然認識我,哦!原來我的作文曾經和她在同一版發表啊!聽完王莉老師的講座,我牢牢記住了王莉老師在寫作路上的三個關鍵詞“感恩,熱愛,堅持”。是啊!正是這份感恩的心,這份對寫作的熱愛和堅持,王莉老師才會寫出《風煙俱淨·歲月安好》這麼好的作品。

就這樣,我渡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一個非常開心而充實的端午,真喜歡這次有意義的活動。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0

端午節包粽子是中國的習俗。每到端午節前幾天,外婆都會包粽子。

每年端午前幾天,外婆就在街上買來棕葉、糯米和蜜棗。外婆先燒水煮棕葉,然後洗一洗糯米和蜜棗。中午,外婆開始包粽子了。她從盤裏拿出三張棕葉,捲成漏斗狀。先放上一半米,放蜜棗,再放上米。當外婆把粽子裹好好,再用棉線把它固定。

我看包粽子很簡單,也跟着學了起來。我拿起三張棕葉開始卷。可那三張棕葉完全不聽我的命令!它們就像頑皮的孩子,剛捲起來就散開了。我可急了。再拿三張粽子包,可還是沒有卷好。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終於,我把粽葉捲成了漏斗狀!我太開心了!手忙腳亂地放上了糯米,下面卻漏米了。外婆説:“慢慢來。”我聽了外婆的話,慢慢地包,雖然我包的粽子不好看,但是我敢説我包的粽子是最大的!外婆開始煮粽子了,外婆説要煮好幾個小時。我等啊等,兩個小時後,粽子開始散發出香味。我問外婆:“外婆,粽子好了嗎?”“沒好,還要火燜。”我又等了好一會兒,粽子才可以吃。

只見它們青色的外衣變成了墨綠色的。剝開一個,濃濃的粽子香瀰漫了開來,軟軟的糯米、甜甜的蜜棗,看着都讓人流口水呢!

每年,媽媽同事都會送粽子給媽媽。可我更喜歡自家的粽子,因為粽子裏有家的味道。爸爸喜歡吃糯米粽子,媽媽什麼粽子都喜歡。我更喜歡吃蜜棗粽子。

互送粽子也是一種祝福!祝大家端午節快樂!多吃粽子。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1

端午節,是我國民族傳統節日中影響最為深遠,禮儀最為隆重,人們最為重視的節日。因其時適值隆冬將盡,新春界臨,故又稱端午節。

過端午節,糕和饅頭是一定要蒸的,糕諧音“高”表示高升發財、蒸蒸日上的意思,;饅頭象徵“滿”、“發”。寓意這一年中能有個好彩頭。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端午節來臨,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掃塵過後,家家户户紛紛上街購買粽子等,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户裝點一新。它們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更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端午節來之前,大地被一種和諧的氣氛籠罩,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共敍天倫。隨着陣陣的歡聲笑語,一個個煙花爭先恐後地飛向空中,在空中開出各種美麗的形狀,有花朵狀的,有柳條狀的,有圓形的,數不勝數,把整個夜空映得五彩斑斕。孔明燈點綴着夜空,隨風四處飄散着。爆竹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午夜,新年鐘聲的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這聲聲爆竹寄託了人們的美好願望。

人們都穿着新衣服,打扮整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共祝新年大吉大利。端午節最高興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孩了,因為過年了,我們不僅都有新衣服穿,還有吃不完的好東西。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長輩們的壓歲錢,它寄託了長輩們對晚輩的關愛和希望。

端午節是新的開始,是播種希望的季節。它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象徵着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憧憬。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2

一、端午節活動背景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端午節是如何起源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呢?這些風俗習慣是怎樣形成的?我們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圍繞“端午節”主題,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問題走進書店、走進機房、走進社區。通過課內學習、閲讀交流讓學生了解中華悠久的傳統文化,通過組織開展實踐活動使其從中體驗端午文化的深厚意藴。

二、端午節活動目標

圍繞“我們的節日-端午節”這個主題,從“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今年,你想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這三個部分入手,為學生提供活動方向,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個個參與,自主探究,培養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切實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慶文化的認同感。

活動目標可歸納為:

1、通過各種渠道開展活動讓學生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及風俗,知曉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增強對傳統節慶文化的認同感。

2、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獲取信息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奉獻精神,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價值觀。

三、端午節活動時間

端午節前一週(國家法定休息日的前一週)

四、端午節活動準備

1、遊戲輔助用品(模擬龍舟的滑板等);

2、製作粽子材料(荷葉,用醬油醃製好的糯米及五花肉或者紅豆、棗子等,繩子,剪刀)準備。工具:盆、碟、匙、筷子、剪刀、一次性手套等;

3、美術課教案及作畫材料準備;

五、端午節活動具體要求

1、結合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詢問、網上瀏覽等方法蒐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及一些有趣的風俗習慣,如:瞭解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人們為什麼要給小孩子掛香包、戴手鍊和五彩線等有關情況製作成小報,讓學生感受到節日的快樂,體驗傳統節慶的深厚文化內涵。

2、瞭解粽子的製作過程和工藝,體會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

3、通過模擬“賽龍舟”的活動,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勇武、堅韌、團結一致的精神力量,讓學生在競技的過程中實現精神的昇華。

六、端午節具體活動安排

系列一:製作小報

1、端午節的來歷;

2、端午節的典故;

3、端午節的活動;

4、今年我想如何過端午節。

系列二:手工作

製作粽子

系列三:美術作品

我畫下的端午節(每個班選出5個較好的作品展示)

系列四:快樂遊戲

在活動課上,進行模擬賽龍舟比賽

七、端午節活動步驟

1、組織籌備階段——召開組織籌備會議

訂立活動目標並制定詳細的計劃,準備活動所需資料和物品;

2、活動實施階段——活動計劃落實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3

古往今來,關於“端午”的傳説很多。我翻了一下書,大約有紀念伍子胥的,有紀念屈原的,有紀念孝女曹娥的,有紀念女詩人秋瑾的,但主要還是紀念屈原的。

屈原何許人也?屈平(約前340年-約前278年),字原,通常稱為屈原;羋姓屈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大大增強。後來,屈原因政治鬥爭,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的傳説,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的《荊楚歲時記》。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屍體。他投江時,正是農曆5月5日,其後人們每年都在這一天煮粽子來紀念他,這就有了端午的來歷。關於這一傳説,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詩為證,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對於屈原的遭遇,歷代文人感慨萬千,寫了不少詩詞歌賦。如唐朝盧肇的《競渡詩》、宋朝梅堯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蘇軾的《浣溪沙》、宋朝歐陽修的《漁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於今,或憑弔,或追思,或喟歎,都是難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個無名氏做的《滿江紅·端陽前作》。這闋詞的原文是:“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萬户家中纏米粽,三閭廟外吟君賦。祭聖賢,忠義蕩乾坤,傷君去。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歎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淫,何其苦。”這闋詞既寫景,也寫人,情景交融,如訴如泣,是一闋膾炙人口的佳作。

其實,無論抱負,無論秉性,無論才華,無論修為,屈大夫都是我們所追尋的目標。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與幾個朋友遊覽三峽,到了屈原的故里秭歸,探訪了屈原的遺蹟,傾聽了屈原的傳説,加入了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感受了紀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臨其境,才感覺“神矣絕矣,歎為觀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寫下這些文字。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4

現在,一要到端午節,大街小巷裏也能看見賣香包的,他們手裏拿着一個大棍子,上面掛滿了大大小小五顏六色的香包,有心形的,還有娃娃形的,讓們看的眼花繚亂,在各個市場裏都會賣粽子葉和粘米,有很多人會圍在那裏搶購着,其實超市裏有賣現成的粽子,一些人認為賣的粽子不如自己包的好,姥姥就自己包粽子,每次姥姥買回粘米,都會把它們泡上兩天,在泡之前不能撮,撮完的米就不好以前香了,米可以加點別的米,如:小黃米,還可以放上一顆棗,那樣的粽子吃起來會更好吃,粽子煮熟時會有一種香味兒,把葉子撥開,放點糖,咬上一口,又甜又酸又香又黏,好吃極了。

姥姥不光粽子做的好,雞蛋鴨蛋也醃的好,雖然姥姥的鹹鴨蛋比不上高郵的鹹鴨蛋,但姥姥醃的鴨蛋的蛋青嫩嫩的,蛋黃都冒油了呢!我最愛吃姥姥醃的鴨蛋,我每天早上,都會吃上一個呢!

每年端午節,姥姥都會教媽媽與舅舅們包粽子,醃雞蛋鴨蛋,可他們做的就是沒有姥姥做的好吃。姥姥常説:“現在的生活好了,每個節日的風俗都變了!”姥姥説的話雖然過於肯定,但有些風俗真的已經不講究了,不知道未來的端午節會是什麼樣的,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更愛我的家鄉。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5

牛佬牛雜湯

20xx年堅持只做一件事。

詳情 ↓

推薦理由:從94年到現在,這裏只做牛羊雜和牛三星,從八十歲的阿婆到十八歲的後生仔,都喜歡在這裏吃一碗熱辣辣的三星湯取暖,濃厚的湯水、暖胃的胡椒、霸道的韭菜,除了滋補,完全就是一道街頭即場演奏的牛羊雜狂想曲。

牛佬每天6點就起牀購買食材,將牛羊雜處理後加入私家祕製滷料,燜上幾個小時。

一碗牛三星能確保每啖都有酸鮮辣三味,牛心、牛肚、牛腰的鮮美味道,配上濃郁的胡椒辛辣湯底,有層次地逐漸展開,對於不太習慣吃辣的廣東人來説,確實是個挑戰。

推薦:濃湯牛雜、醬汁燜牛雜、牛三星

地址:越秀區西華路金花直街135號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6

大街上,人人都在慶賀;市場上,還有人在買粽葉;房子裏,一個個巧奪天工的粽子正在誕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顯示端午節來了

今天,媽媽和奶奶也包起了粽子。我學着她們的樣子拿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粽葉,學着她們的樣子把粽葉鋪在手上,再在鋪好的粽葉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幾顆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 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 ,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粽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個粽子 ,把猛吞下去,結果被燙的臉就紅了。媽媽在旁邊笑我:“你的紅臉蛋好可愛啊!”我聽後“無語凝噎”,只得陪笑。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藴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 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有關端午節見聞的感受 篇17

端午節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吃。你會包粽子嗎?如果你不會,那麼請我當老師吧!首先拿一個粽葉折成鬥形,然後往裏面塞一些糯米,再放一塊醬肉,塞一些糯米,把剩餘的粽葉包上,最後繞上帶子,一個肉粽就飛快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當然粽子還有很多的包法和口味哦!

我從小特別喜歡划船。直到現在,每個週末都還要纏着媽媽去西湖划船。所以我也很喜歡端午節的賽龍舟。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一陣陣歡聲笑語中,還有一陣陣吶喊中,選手們身穿五顏六色的節日盛裝,齊心協力快速地往前劃。瞧,紅隊暫時領先!綠隊也不甘示弱,奮起直追。綠隊趕上紅隊了……就這樣你追我趕,熱鬧非凡。

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五黃”(五種黃顏色的食物,如黃魚、黃鱔、蛋黃、黃瓜、雄黃酒等等)啦,戴香袋啦。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説,香袋是避邪的,帶着百毒不侵。哦,不信,你試試。

我愛過端午節,我們民族的傳統節日。

標籤: 端午節 見聞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xje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