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精選9篇)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精選9篇)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新定位習作教學的目標和要求,要不斷轉變習作教學的觀念,改進習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性。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精選9篇)

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一到作文課就愁眉苦臉,他們常常抱怨沒有什麼好寫。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害怕習作的根本原因是無內容可寫。作文要有一定的步驟,我按照作文教學“四步走”:“看”、“説”、“寫”、“評”四步進行。

一、看,即觀察事物,獲取寫作材料。

觀察是學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種主動形式,它是靠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實現的。由於國小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觀察時很容易被一些無足輕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對那些應該仔細觀察的事物反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致使觀察流於形式,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根據習作要求,在觀察前和觀察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同時注意做好立意、選材等方面的有意識的啟發、引導。

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來國小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環境、事物沒有留心,缺乏細緻的觀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卻“不識真面目”。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些人和事,關鍵在於教師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態和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等;如觀察植物,可通過視覺瞭解形狀、顏色、姿態等,可通過嗅覺聞它的氣味等等。

學生的課堂除了語文課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學科課堂,只要稍加留意,課堂中的美無時不在,激情無時不有,我們要善於發現,用心捕捉,巧妙引導,就會自然地捕捉到寫作素材,激發起寫作激情。比如,從音樂欣賞課上捕捉孩子們那張開想像的翅膀盡情馳騁的情景;從快樂體育課中捕捉孩子們那忘我活動的場面;從美術課上捕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從品德與社會課上捕捉孩子們撞擊出的一個個思維火花;從科學課上的一個個小製作、一個個小發明、一次次養蠶經歷、一次次播種過程、一次次觀察發現中獲取習作材料。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同時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並及時引導讓學生在激情滿懷中快樂作文。

二、説,即寫前指導學生構思文章、口頭表述。

新教材每組都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説”的訓練,要求教師首先依據習作要求複習課文的有關章節,從讀學寫,強化訓練重點。然後,讓學生口頭敍述觀察到的事物,並談出對所敍事物的看法或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觀察後的反饋,啟發、引導學生依據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對事物的認識,從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等方面着手構思文章。最後,訓練學生口頭表達。教學的每個環節應注意羣體作用的發揮,視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評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指明瞭“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雙向互動”是指人與人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這是指學生在生與生、生與師的口語交流實踐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動態過程。所以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就是口語交際的主要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造雙向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話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的指點。課堂上,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觀察和傾聽,既要善於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及時予以點撥糾正,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造生機勃勃、極富動態性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三、寫,即書面作文,指起草文章。

引導學生將所説內容列提綱,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來。要求學生寫完後,至少要讀兩遍,注意改改正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仔細斟酌詞語的運用,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不能空講做法,應該是寫中悟法,寫中用法,習作能力的根在於閲讀教學,在閲讀能力的高低,是在閲讀教學中悟到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回顧本組課文的習作方法(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用兩個片段盡力把本次習作與本組課文的寫作方法緊密相結合,突出本次寫作的難點。出示片段讓學生在閲讀過程,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悟法,在寫作過程中用寫作方法。使學生做到每次習作有一得。同時在學生展示寫作片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進行點評,形成寫作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四、評,即評改作文。

評改作文要在教師掌握全班學生作文總體情況並在課堂上做出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一般教師只重視習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習作後的講評、批改。其實,講評、批改也是習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習作後的講評、批改也同樣要重視。作文講評是對本次習作的分析和評價。它是習作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既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加深,又是習作講評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習作情況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訓練的指導,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必須要認真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改,也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通過批改,對學生進行習作的指導,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教師也可以瞭解學生習作的實際情況,便於總結習作教學的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教學,也可以蒐集素材,為習作講評作好準備。當然,對於學生的習作,除了老師批改,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過相互批改來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在批改時,要先教給學生批改方法和符號,有時可師生共評,有時可學生之間互評,營造良好的評改氛圍。每次習作草稿或讓學生自己批改,或同學相互批改,老師查看,有時選擇有代表性的集體批改,形式可多樣,學生會饒有興趣,自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在評價學生習作時,主要可採取激勵性評語,即使水平很低的學生習作也有值得教師肯定和鼓勵的地方。在評改習作時,可以分小組由學習小組長負責組織互相批改,然後在全班交流,由學習小組長推薦有特色的習作,並説明推薦理由,針對推薦的幾篇習作師生共同評改、賞析,最後將這些習作張貼在“新秀舞台”欄目裏供大家學習。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習作評改的積極性。

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把握好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靠一點一點扎紮實實的累積,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有紮實的教學,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寫作文,能用筆書寫屬於自己的東西,在廣闊的生活中放飛心靈。我們期待着。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2

陽春三月,我有幸觀摩了區國小語文習作評優的整個過程,平日是自己在上課,今日卻能跳出課堂鑑賞別人的課,似乎印證了“旁觀者清”之説,收穫匪淺,思考也頗多。各位老師用他們的智慧詮釋着對課堂的理解,他們精心的設計,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我們深深地為之折服。短短三天的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這幾節課的學段目標總體把握還是比較準確、恰當,重點突出,能創造性開發、處理和運用教材,着力激發、點撥、誘導學生,重視習作的過程和方法,良好習作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體現了指導—習作—講評的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教學設計體現了老師很好的語文功底,無論是課的引入,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都能感受到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魅力所在。值得學習的是,老師捨得放時間讓學生明確要求,再層層深入,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描述田園風光,並有意識地提示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和積累的詞句,教給方法,真正發揮了文本的示範引領作用,做到了一課一得。

一、課堂訓練紮實有效。

注重激趣,創設良好的寫話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因素的優化,重點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願意寫作,熱愛寫作的情趣,巧妙實現“要我寫”向我要寫的昇華與過渡。有了好的氛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寫話激情,最終迸撞出思維的火花。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心實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如桂嶺國小賴老師執教的《為別人畫張像》,她課前親切的語言,深情地描述,通過讓學生觀察模特,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明確要求,習得寫法後,又出示孩子暢所欲言,一步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關注,認真感受,從生活出發,擦亮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眼睛,也打開了學生觀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很多用於習作的素材。

二、引領清晰,點撥得法。

利用範文的引領和示範,引領學生讀、賞析、悟、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組織成文,從例文中借鑑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這樣的方式基於學生現實生活,又指導學生的習作,學生樂於接受。如:防城港第四中學國小部黎老師執教的《人物描寫》,黎老師巧妙地分階段指導,先看人物圖片抓特點,整體感知人物的外貌,明確要求後,老師重點把寫話內容縮小到寫人物的樣子,通過猜職業讓學生初步感知如何抓人物的外形特點寫話,再具體指導孩子觀察,先抓部分,引領孩子從詞到句,——的眼睛,——的眼睛像——,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展開想象把特點説清楚,再抓整體,讓學生完整地説説樣子,教師適當點撥,告訴孩子可以先總的説,再細細地説,也可以先細細地説,再總的説,不知不覺滲透觀察、寫話的方法。這樣先説後寫,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體現了作文指導的梯度。再比如桂林市回民國小的劉老師在指導孩子學寫人物對話時,教師在孩子們發言中穿插進行的隨機評價,指向的不只是學生的語言,同時還在潛移默化地評價歸納中提煉出表達的方法,讓我明白了潤物無聲的真諦。這其實就在告訴孩子們應抓住動作把事寫清楚;又如:“你能用上”一邊……一邊”把人們高興的樣子

説出來了”這又在告訴孩子如何連詞成句……我覺得這樣的訓練是紮實有效的,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提高自主,培養修改能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是學生習作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次老師們都能捨得留下出時間給學生進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評賞。比如:賀州市建設路國小的鄒老師在指導孩子修改時先讓孩子自評找優點,再同桌互改,讓同桌幫忙用上好詞好句,使內容更優美,最後再全班推薦評改,這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評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老師們的課堂表現亮點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細細品味。下面就談談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習作教學要把準課標要求,不隨意拔高、降低

《語文課程標準》對觀察的要求在第一學段僅僅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同於《語文教學大綱》的“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不難看出,課程標準更側重學生觀察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學生對周圍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觀察,不在觀察的順序方面過多要求。直到第二學段,仍然堅持“觀察周圍世界”,第三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始終沒有觀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順序,條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應僅僅是認識而已,是否一定要讓孩子掌握呢?

2、習作教學要指導到位,增強語感的訓練。

國小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生活”,而是“不會用筆表現生活”。教會學生如何用筆將自己現有的生活“説出來”,並儘可能説得好些,才是國小教師寫作教學的任務。而習作教學難,難在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我想習作教學教師應主要從習作和修改這兩方面入手,習作就要求我們要打開學生的'思路,做到一課一得。比如,在讓學生悟得寫法後,暢談自己敬佩的一個人時,我們不應簡單地停留在你準備採用什麼方法把事例寫具體,應該指導學生怎麼把事例説具體。當孩子在説某種物體樣子時,除了找出外形特點相似的,我們又應如何引導孩子説出其中的不同之處呢?還有,在修改習作時,我們除賞識學生的習作外,我覺得還應重在指導學生修改。如:學生在習作中寫道:“在菜園裏,一個個蘋果也不甘示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都展示給我們看,香蕉也登台了,彎彎的像個月亮”雖然學生寫得很美,但這不符合實際,還有孩子在回答問題時説到:“愛戴學生、熊貓長着黑白相間的羽毛”“耳朵可以聽到很遠很遠”兔子長着火紅的眼睛(應該是紫紅色的眼睛)……這些顯而易見的錯誤我們也應該及時給孩子指出。

作為老師,,無論外界如何,真是浮躁不得,我們還是要多讀書,多思考,靜下心來做教學。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國小作文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國小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國小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作文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的教學?

1、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國小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緻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説,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閲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

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4、及時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讚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閲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敍見聞、寫景狀物、説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説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4

現在,習作教學是我們絕大多數語文教師的“頭疼”之事,課餘之時免不了在埋怨孩子:語句不通順,不會運用詞語,或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了習作時便覺得無從下筆等等。以上現象,我們農村教師更是屢見不鮮。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經過幾年的思考、摸索,現在終於有了點眉目——採取簡便有效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解決作文無話寫的問題

1、每天一個“精美”【詞語、名言、片段】摘抄(在教室後面黑板牆開闢“今日語言積累”專欄,展示班上習作精彩語段或學生摘抄的美段,並利用放學時間進行美文朗誦)

2、訓練學生寫“每週一文

3、每週一篇美文摘抄、評點,寫感受。

堅持不斷地訓練,一年來,絕大部分同學完成了4本讀書筆記,寫了近40篇課外習作。積累了豐富詞彙,增強了語言的魅力,提升了作文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思想境界,激發了學生的潛能。

(二)激發興趣,解決不願寫的問題

學習興趣可以調動學習積極性,當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時,總是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是學生取得學習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我主要採取了一下措施,激發學生作文興趣,調動積極性,使學生願寫作文。

1、以尖子生激發興趣。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尖子學生做到促進潛能生。對尖子生多下工夫、多指導,鼓勵拔尖,用尖子生領路從而激起全體學生的作文興趣。

2、開發潛能生激發興趣。多潛能生往往會被我們忽視,潛能未及時被髮掘。一次習作教學讓我恍然大悟,小帥的表現讓我發現了潛能生的潛能發掘的必要性、及時性。即:在我進行《掰手腕比賽》習作教學課堂上,我通過開展精彩的掰手腕活動,讓學生紀實習作,我們班59人,兩人一組,剛好缺一個搭檔,我這老師只好上陣了,為了活動更好地開展,我選一位高個子男生((小帥)為對手。活動順利進行着,誰都知道,對手小帥同學絕對不是我的對手。第一局,我贏了,可是小帥他並不服輸,可看出,他在暗暗下決心下一局把我打敗。於是第二局,我稍微收點力,讓他艱苦地贏了,他興奮不已。第三局怎辦呢?我贏,小帥會失落,會遺憾;而我輸,學生們又會怎樣?最終我做出決定——我找藉口:老師手痛了,贏不了小帥同學了,最後一局為小帥同學贏。而後我沒顧慮那麼多,繼續進行習作指導,誰知,當我讓同學們自定文章題目時,小帥同學的題目讓我以及同學們意想不到——委屈的贏。這是同學們認為最好的一個題目。潛能所在,令人驚訝。(小帥是班上平時習作最差的學生之一)因此,對於潛能生,我非常注意他們的點滴進步,多表揚、多指導,鼓勵進步,從而激起全體學生的作文興趣。

3、挑選範文激發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對優秀作文講評之後就教室後牆壁上搞一個專欄展示出來,還定期把學生作文編印成一個小冊子讓大家學習借鑑。當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得到肯定及展示,都非常高興和激動,從而激發起了寫好作文的興趣。

(三)注重作文的評改,解決寫不美的問題

1、批改過程中要善於發現美。交上來的不是每一篇都是美文,但是每一篇中都有“美”所在。即:一個用的恰當的成語、用的恰當的比喻句或擬人句、或是一個精美的片段等等,我都會用紅筆清清楚楚的圈畫出來,並在旁邊寫上一兩句讚美的批語,從而促進同學們在下一篇習作中出現更多的此類“美”,這樣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培養每一位學生學會批改別人的習作。對於學生的習作批改,我不是每一次都是自己全批全改,而是挑選一些恰當的安排在課堂上讓學生互改。我們必須交給學生批改的方法,我給學生們的路子是:首先尋找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接着尋找不通順的語句,給改通順;再次就是尋找“精美”——恰當的成語、用的恰當的比喻句或擬人句、或是一個精美的片段,寫得美的開頭或結尾等等,最後指導學生給習作寫上評語。讓學生學會批改習作,能更好的讓學生髮現習作中的不足和優點,相互學習,從而更有效地提高習作水平。

3、我注重給學生寫上激發性的評語。學生寫作文有時説出自己的心裏話,訴説自己的煩惱和困惑或不滿,我根據各個學生的情況勉勵之,開導之。其中一位男生因病休學一學期,最後還得重讀一年五年級(留級),而他是那麼不願意,於是,他在習作中述説自己的煩惱及不滿(因為是老師及父母要求他留級的,他本來是尖子生),為了轉變他情緒,調動他興趣,我給他寫上這樣的批語:“新的環境磨練新的意志,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會給你更多的開心、幸福,請你盡情享受幸福吧!夢想就在腳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又看到了他燦爛的笑臉。此時,又讓我發現:關注學生的思想情感,給予激發性的評語,對於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是至關重要的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5

王麗霞國小作文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國小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國小生最不願意完成的功課。作文經常是下筆無話可寫,或者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吐不出。即使是東湊西拼勉強完成一篇習作,也是內容空洞,條理分不清,或者是詞不表意.馬頭牛嘴對不上。讓教師無法修改,苦不堪言。那麼,如何進行國小語文作文的教學?

1、作文與生活相結合

“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這就告訴我們在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時,“思維”十分重要,大量地背範文、套模式,期望通過模仿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這是因為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略了思維訓練,沒有開拓思路。只有在“思維”中獲取靈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湧、下筆有神、筆奕生輝。例如,教師要帶領我們的國小生走入廣闊的生活,以拓展思維領域法國雕塑家羅丹語曾説:“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一些學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樣,寫不出新意來,就是因為缺少細緻的觀察、發現,觀察本身就是一種“沉默”的思維。由於生活面比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門就進校門,缺少社會實踐,視野不開闊,活動領域不寬廣,導致對周圍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據目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帶領學生走入生活,不僅是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廣泛接觸社會,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社會、觀察生活、認識事物的方法。事實證明,往往是參加了社會生活實踐活動後,寫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顯生動、有形。以就是説,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維的起點。

2、閲讀訓練與作文教學相結合

閲讀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閲讀能力是指學生積極涉獵書海,不斷接受文化薰陶,主動培養審美情趣,為作文大量儲備知識的能力。一個學生缺乏閲讀能力或者説這種能力低下,知識心理就發育不全,很難激發作文興趣。大文學家杜甫曾深有體會地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一個人如果生活經驗欠缺,書本知識貧乏,寫作時必然腹空筆澀。茅盾先生曾説:“一個作家閲讀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領會其構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處,並且每

讀一遍會有新的心得,這就意味着他的欣賞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賞力的步步提高反過來會提高表現能力。”。實踐告訴我們,大量閲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閲讀其他相關書籍。既可以繼續擴大學生的生活視野,擴寬知識面,又可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慾望,提高鑑賞能力,還可以逐步豐富他們的語言、詞彙、寫作素材,領會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規律。“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國小生閲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項時間長,見效相對緩慢的工作,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我們的學生。

3、注重平時積累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句、精彩片段等。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

通過寫日記來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昕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柬地表達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

4、及時修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學生辛辛苦苦寫好作文後,總喜歡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讚許,在很短的時間內,印象很深,應給予及時的評價,並提出修改意見,學生很容易接受,讓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別人的,或輪流交換互閲等。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修改作文的目標,要求學生能寫出他們的真情實感,用通順的語句、清楚的層次、鮮明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記敍見聞、寫景狀物、説明事物、發表意見,此時,若再重新習作一次,就能上一個等級,這無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養學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國小語文教材是以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中心,以培養自學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為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大面積提高國小生聽説讀寫的能力為目的。這是新時期素質教育的體現,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訓的一條途徑。“自改”作文,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國小語文作文教學中,筆者一直嘗試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學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幾遍,通讀幾遍後,看它是否順口,以發現錯漏之處,並自己進行修改,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6、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頭痛於作文的學生,則是作文還提不起他們的興趣。興趣是寫好作文的起點。作文教學要取得一定成效,語文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寫為主動學寫,逐步使他們樂寫。

以上幾點,既相對獨立,又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只要我們切實抓好各個環節,努力創造條件,在實踐中加強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早上,聽了兩節作文課。分別是台城二小的伍瑤娟老師上的《父母的愛》、深圳平洲國小的葉素珊老師上的《水的聯想》。兩節課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伍老師的課讓我們看到了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利用短片、歌曲和信等形式引導學生與之產生共鳴。而葉老師的課讓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她能在短短的幾十分鐘把孩子貯存在大腦的知識釋放出來。而且我們還看到孩子們隨着自己的想法去發揮。

下午,張校長的講座就更精彩了,張校長説:“習作,閲讀是基礎,興趣是動力,思維是關鍵,表達是難點。“的理念”、“開放的思維”、“開放的情感”、“開放的內容”、“開放的表達”、“開放的文體”,形成了以“開放”為特徵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國小習作教學模式。”開放習作表達方法的教學應由重形式該為重內容指導,由重課堂指導改為重課前指導,由重套路指導改為重思路開拓。在習作教學的重課前指導方面,在以往自己的習作教學中,我也注重課前指導。經常讓學生把學校的活動作為習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學校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校運會、電影觀後感。有了課前的生活積累和真實體驗,學生都樂於習作,樂於表達。就是張校長所説的:“有了生活積累,有了真實體驗,誰説學生表達無物,抒發無情?”

這次習作培訓,既有精闢而創新的理論,也有實質性的課堂案例,深入淺出,給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寶貴的習作教學經驗,避免我們誤入習作教學的歧途,避免我們走彎路,引導我們走習作教學的陽光大道。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7

一、注重平時積累,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閲讀一樣需要積累,比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據課文內容來積累,

“重視文本”也是新課標的要求,而且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摘抄中積累材料。如果學生能掌握一些好詞佳句就為寫作做好了鋪墊,能夠讓他們有詞可用、有話可説。比如:在教完《頤和園》這課後,就讓學生以後寫熟悉的景物作鋪墊。

2、通過寫日記來積累,

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練筆的最途徑,由於日記的內容很廣,可寫聽到的、可寫看到的、也可寫想到的。總之,自己的喜怒哀樂都可無拘無束地表現出來。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自由表達的空間,也能夠寫真實的事情。比如:每組織學生看完一場電影,搞完一次大掃除,都可讓學生把當時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記的形式寫出來。

二、注重學以致用,結合實際及時指導。

國小生的知識有一定的侷限性,教師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及時指導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長街送總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這篇課文後,舉行了一次“我思念的”為主題班會活動。要求學生把自己最思念的親人(不管是生離的,還是死別的)用幾句話描述出來。(同學們踴躍發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學是這樣説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轉眼間一年的中秋節又到了,半年前與媽媽分別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記得媽媽要去廣東的前一天夜晚,我總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覺我伴着,而且我還緊緊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將離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牀了,發現媽媽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門,我連頭也沒梳,散着發就在後面追,我邊追邊喊,媽媽也邊跑邊抹淚。到了夜晚,我覺得房子裏空蕩蕩的,怎麼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媽媽睡過的枕頭聞聞她留下的體味)這樣的描寫最感人,學生也能説真話、實話。

三、注重作文的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得啟發,不斷總結經驗,才能於學生有所裨益。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4月22日至4月24日,我有幸參加廣西第xx屆國小習作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目睹了老師們別具一格的風采,各位老師用他們的智慧詮釋着對課堂的理解,他們精心的設計,靈動的課堂,精彩的互動,智慧的語言,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我們深深地為之折服。短短兩天的學習,開闊了我的視野,也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我覺得這幾節課的學段目標總體把握還是比較準確、恰當,重點突出,能創造性開發、處理和運用教材,着力激發、點撥、誘導學生,重視習作的過程和方法,良好習作興趣和習慣的培養,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體現了指導—習作—講評的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比如:《場面描寫》這節課,教學設計體現了老師很好的語文功底,無論是課的引入,還是教學過程中的引導,都能感受到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的魅力所在。值得學習的是,老師捨得放時間讓學生明確要求,並有意識地提示學生運用學過的方法和積累的詞句,教給方法,真正發揮了文本的示範引領作用,做到了一課一得。

二、課堂訓練紮實有效。

1、注重激趣,創設良好的寫話環境。

《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寫作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因素的優化,重點強調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激發學生願意寫作,熱愛寫作的情趣,巧妙實現“要我寫”向我要寫的昇華與過渡。有了好的氛圍,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學生的寫話激情,最終迸撞出思維的火花。如《魔盒裏的祕密》,潘老師把魔盒引入課堂,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了情境中激起學生的興趣。貴港市的張展明老師寫人物外貌特點時又以自己的外貌導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快樂表達;陸金蓮老師在知道勁舞描寫時,以桂林山水的象鼻山貫穿全文,讓學生體會到家鄉的美麗,也體會到景物的描寫方法。

(二)、尋找生活中的習作素材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心實感。”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生活處處”是作文。如黃冬老師執教的《一個印象深刻的人》,以《燈光》這篇課文為例,激起學生的記憶。學生明確要求,習得寫法後,又出示孩子暢所欲言,一步一步打開學生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深入關注,認真感受,從生活出發,擦亮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眼睛,也打開了學生觀察生活的思路,使得學生從自己的生活中提煉出很多用於習作的素材。再比如李銀花老師執教的《我喜歡的一個人》,能創設勞動的情景,讓學生一邊感受語言的魅力,一邊學到寫作的方法。

(三)、引領清晰,點撥得法。

利用範文的引領和示範,引領學生讀、賞析、悟、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如何加工材料組織成文,從例文中借鑑有用的方法,由扶到放,這樣的方式基於學生現實生活,又指導學生的習作,學生樂於接受。如:黃冬老師執教的《一個印象深刻的人》,通過巧妙地分階段指導,利用《背影》這篇課文,讓學生理解動作分解法,用上平時積累的詞句,展開想象把特點説清楚,再抓整體,教師適當點撥,告訴孩子可以先總的説,再細細地説,也可以先細細地説,再總的説,不知不覺滲透觀察、寫話的方法。這樣先説後寫,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體現了作文指導的梯度。

(四)提高自主,培養修改能力

“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是學生習作實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對作文修改的評價。要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強調寫作教學”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次老師們都能捨得留下出時間給學生進行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評賞。比如:南寧市楊老師指導的《願望》,就讓學生先按照評比的要求修改,然後展示,全班同學再修改,這樣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評議,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之,老師們的課堂表現亮點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更多,需要我在以後的教學中細細品味。下面就談談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習作教學要把準課標要求,不隨意拔高、降低

《語文課程標準》對觀察的要求在第一學段僅僅是“留心觀察周圍事物”,不同於《語文教學大綱》的“學習按一定順序觀察圖畫和簡單事物”。不難看出,課程標準更側重學生觀察的興趣和態度,關注學生對周圍事物即生活本身的觀察,不在觀察的順序方面過多要求。直到第二學段,仍然堅持“觀察周圍世界”,第三學段“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始終沒有觀察技法方面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在低段提出按一定順序,條理清楚是否拔高了要求。再如,排比句式在中段應僅僅是認識而已,是否一定要讓孩子掌握呢?

2、習作教學要指導到位,增強語感的訓練。國小生怕寫作文的根本原因不是“沒有生活”,而是“不會用筆表現生活”。教會學生如何用筆將自己現有的生活“説出來”,並儘可能説得好些,才是國小教師寫作教學的任務。而習作教學難,難在課堂生成的捕捉和處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靈活處理課堂生成,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有效程度。這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我想習作教學教師應主要從習作和修改這兩方面入手,習作就要求我們要打開學生的思路,做到一課一得。

習作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在國小的習作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好寫、愛寫是寫作的關鍵,而且還要懂得激發國小生對寫作的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習作的興趣,教師在訓練過程中,應始終注意通過多種方式,着力培養學生觀察生活、表達見聞感受的興趣和積極的情感,使他們愛觀察愛寫作。

由於國小兒童的年齡特點,在接觸新鮮事物或自己感到有趣的事情時,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説出來。教師要利用孩子的這些特點加以引導來培養興趣。為了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運用“引導”規律,努力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觀察、寫作上來。

我們要懂得打破思維定勢的常規,培養學生習作的創新意識,由於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所致,長期以來,我們寫作教學運用同向思維的思維方式,使學生思維僵化,不敢創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創新意識強的總能從不尋常的獨特視角研究問題,這種獨特的視角就是求異思維。求異思維要求作者在審題、立意構思的整個思維過程中,要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擴散,得出不同一般的結論。

擴大閲讀視野,豐富知識為學生創作奠定基礎,作文是各種知識的綜合運用,沒有豐富的知識,很難寫出思想深刻、內容豐富、新穎別緻的好文章來。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閲讀和寫作,教師可組織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如:講故事、開讀書會等形式來鍛鍊學生的口才,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加強思維方式訓練,培養學生寫作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思維方法,訓練國小生思維,需要老師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探索以小見大、由淺入深的思維方式。或結合課文,或結合範文,或結合學生生活實例,讓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聯想思考,能使學生學會逆向思維、多向思維、外向思維等多種方法寫作文,寫出的作文別出心裁,耳目一新,充滿童趣,又透出理性思維的光芒。

所以説,只要我們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採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學生的創新思維一定能激活,創作能力一定能提高,獨特個性一定能夠得到好的發展,那麼他們的寫作水平也會得到很好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egz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