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設計專業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設計專業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設計專業心得體會範文 篇1

為期一個月的畢業設計即將結束,也就意味着我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但在這一個學期的時間裏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

設計專業心得體會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本科生,我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系統地學習了電子及其相關專業的個門課程。我們的課程以數電、模電為基礎,進一步又學習了高頻、微波、電磁嘗電子線路以及雷達等專業課程。為了更深入的理解並掌握大學所學內容,我的畢業設計課題選擇了由郭陳江老師指導的多波束反射面天線的設計與分析。

多波束反射面天線能夠以高增益來覆蓋較大的地面區域,而且又能根據需要調整波束形狀,它不僅可以有限的頻譜資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可以促使地面站的設備小型化,由於陣列饋電反射面多波束天線形成多波束天線相對結構比較簡單,質量較輕,加工製造和衞星發射方面的費用較低。在前輩的努力下,多波束天線已經取得了廣泛的應用,但仍舊存在諸如反射面、饋源等多方面的問題。而我選擇的課題的正是在總結了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多波束反射面進行分析。

通過這次畢業設計使我掌握了做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現將感受總結如下:

首先,我學會了對相關科技文獻的檢索,一切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對於相關文獻資料的檢索顯得尤為重要。在現代社會中,隨着計算機的普及以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對於文獻的檢索已經從圖書館的紙質資料轉移到網絡平台下的電子文檔。通過畢業設計,我詳細的學習並掌握了ieee、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數據庫的檢索與使用。

其次,對於外文資料的翻譯與理解。由於我國科技水平的限制以及英語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前沿的科技文獻都是用英語給出的,給我們非英語國家造成了一定的不便。這就要求我們在科研工作中必須能夠快速準確的閲讀理解並翻譯英文文獻資料。在這次畢業設計中,我所接觸的文獻資料主要是由英文給出的,這在很大程度上鍛鍊了我對外文資料的閲讀理解水平,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對外文資料的翻譯能力。

第三,科學研究中的創新式建立在對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的熟練掌握的基礎之上的。我的畢業設計的課題就是對麥克斯韋方程的分析以及對高斯波束等的近似的基礎之上得到多波束反射面天線的簡化計算的。而這恰恰是建立在我對電磁嘗反射面天線、天線饋源的基本問題的深入理解的基礎之上的。通過這次畢業設計強化了我對大學期間所學的基礎課以及專業課的認識和理解,鞏固了我的知識體系結構,為今後的工作打下了理論基矗。

第四,對於各種工具軟件的熟練使用也是科學研究中所必不可少的。在這次畢業設計中,我主要使用的是matlab6。5這一工具軟件,該軟件可用於概念設計,算法開發,建模仿真,實時實現的理想的集成環境。由於其完整的專業體系和先進的設計開發思路,使得matlab在多種領域都有廣闊的應用空間,特別是在matlab的主要應用方向—科學計算、建模仿真以及信息工程系統的設計開發上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首選設計工具,廣泛的分佈在航空航天,金融財務,機械化工,電信,教育等各個行業。成為這些行業進行科學研究所必備的軟件。這次畢業設計我認真地學習了matlab的`使用,並利用該軟件進行仿真與繪圖。為今後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矗

最後,通過這次畢業設計還使我瞭解了科技論文的寫作規範,熟悉了offic系列軟件在文字處理與排版等方面的使用。

總之,這次畢業設計不是簡簡單單的完成了一個課題,而是使我初步的掌握了科學研究的步驟與方法,鞏固了我的專業知識,練習了我的實際操作能力,鍛鍊了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後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設計專業心得體會範文 篇2

設計基本資料:

我的畢業設計做的是框架剪力牆方向,5層,抗震設防8度,0.3g,有地下室。

建築設計階段:

前兩週是建築設計階段,這段時間大家都比較懶散,第一週教室裏的人比較少,第二週開始,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當我剛開始要進行建築設計時,有的只是李老師給定的一張“日月綜合樓”的平面圖以及設計的基本資料,感覺無從下手,對着資料空想了半天,也沒有好的設計方案。俗話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覺得無從下手的根本原因在於很多以前學過的房屋建築學的知識都遺忘了,腦子裏沒有東西怎麼做設計,於是,我去圖書館借了《民用建築設計與構造》,大體翻閲了其中的內容,心裏稍微有了些底,就可以開始着手了。我發現李老師給定的“日月綜合樓”的平面圖柱距有9米多,綜合考慮了一下我感覺需要把柱距調小,我在保證平面面積大體不變的情況下,對結構做了一些調整,後來把方案確定了一下,縱向5跨,柱距7xx年的工作經驗的,理論重要,實踐同樣重要。

關於剪力牆的佈置的問題,其實還是比較關鍵的,我們大家對此問題都比較生疏,都紛紛拿着自己的圖紙去請教李老師,老師給我們大體講解了一下剪力牆佈置的注意事項,大體就是要橫縱向剛度分佈均勻,避免太長的剪力牆,最後,他讓我們現在不太過分深究這個問題,先電算,到時候在調整。我由此受到一定啟發:當我們面對一項比較棘手的問題,由於自己的理論基礎的不足以及經驗的缺乏,無法對當前問題想出很好的解決方案時,一定要藉助身邊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快更好的達成目標。

結構佈置完後,就計算樓屋面板及樑上恆荷載和活荷載值。我覺得這一部分的工作其實還是比較繁瑣的,我用了好幾天才完成這些計算。要計算荷載,首先要弄清楚一些概念,不然在計算的時候很容易出錯,比如樓屋面上的荷載是面荷載,樑上的荷載是線荷載,荷載規範中給定的一些材料的荷載是體荷載,這三者之間的轉化一定要十分熟練。比如,在計算樓屋面板的荷載時,需要把體荷載轉化成面荷載,就要用體荷載乘以相應材料的厚度,比較麻煩的是在計算樑間荷載的時候,由於需要的是線荷載,而砌塊的荷載時體荷載,之前算得的牆面的做法是面荷載,門窗的荷載是面荷載,這時如果為了求方便,統一用面荷載進行計算,把砌塊的體荷載乘以相應的厚度那麼大錯特錯了,因為把門窗洞口挖去後,求得的這個面荷載就不是在一定的樑段上的砌塊的面荷載了,因為它不是均質的砌塊牆。

正確的算法是用砌塊牆的體荷載乘以這段樑間挖去門窗洞口後的體積,加上牆體做法的面荷載乘以相應的挖去門窗洞口後的面積,再加上門窗洞口的面荷載乘以相應的面積的和除以這段樑間的距離。多於樓面活荷載的計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功能的房間面荷載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比如走廊2.5KNM2,配電室4KNM2,儲物室5KNM2,展覽室3.5KNM2。

剛開始進行這一步的時候,我們都無從下手,感覺計算量太大,因為要計算的板既有雙向板又有單向板,次樑更是各式各樣,後來李老師説只用選擇其中一塊板,一根次樑進行計算,這下大家才鬆了一口氣。我選擇一塊雙向板進行計算,計算之前先把混凝土下冊關於雙向板計算這一部分的內容先看了看,對其計算原理做了一定了解,但在計算的過程中卻遇到一個問題:對於板在牆,樑上的支撐,什麼時候視為固結,什麼時候作為鉸接,因為這個影響到查表計算的問題,後來請教老師,他説搭在磚牆上的視為鉸接,與樑整澆的視為固接。次樑的計算首先要明確是按彈性理論計算還是塑形理論計算,這個根據次樑的佈置情況而定,然後需要注意的就是跨中按T型截面進行計算,剛開始我是按矩形截面算得,後來才知道不對,不夠貼近實際。

設計專業心得體會範文 篇3

當你們正在《數學分析》5261課程時,同時又要學《高4102等代數》課程。1653覺得高等代數與數學分析不太一樣,比較“另類”。不一樣在於它研究的方法與數學分析相差太大,數學分析是中學數學的延續,其內容主要是中學的內容加極限的思想而已,同學們接受起來比較容易。高等代數則不同,它在中學基本上沒有“根”。其思維方式與以前學的數學迥然不同,概念更加抽象,偏重思辨與證明。尤其是下學期,證明是主要部分,雖然學時不少,但是理解起來仍困難。它分兩個學期。我們上學期學的內容,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和“兩個工具”。一個問題是指解線性方程組的問題,兩個工具指的是矩陣和向量。你可能會想:線性方程組我們學過,而且解它用得着講一門課嗎?大家一定要明白,首先我們的方程組不像中學所學僅含2到3個方程,它只要用消元法即可容易地求出,這裏的研究的是所有方程組的規律,也就是所必須找到4個以上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的規律,這樣就比較難了,需要對方程組有個整體的認識;再者,數學的宗旨是將看似不同的事物或問題將它們聯繫起來,抽象出它們在數學上的本質,然後用數學的工具來解決問題。實際上,向量、矩陣、線性方程組都是基本數學工具。三者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它們可以互為工具,在今後的學習中,你們只要緊緊抓住三者之間的聯繫,學習就有了主線了。向量我們在中學學過一些,物理課也講。

中學學的是三維向量,在幾何中用有向線段表示,代數上用三個數的有序數組表示。那麼我們線性代數中的向量呢,是將中學所學的向量進行推廣,由三維到n維(n是任意正整數),由三個數的有序數組推廣到n維有序數組,中學的向量的性質儘可能推廣到n維,這樣,可以解決更多的問題;矩陣呢?就是一個方形的數表,有若干行、列構成,這樣看起來,概念上很好理解啊。可是研究起來可不那麼簡單,我們以前的運算是兩個數的運算,而現在的運算涉及的可是整個數表的運算!可以想象,整個數表的運算必然比兩個數的運算難。但是我們不必怕,先記住並掌握運算,運算再難,多練幾遍必然就會了。關鍵是要理解概念與概念間的聯繫。再進一步説吧:中學解方程組,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個方程解一個未知量。對於線性代數的線性方程組,方程的個數不一定等於未知量的個數。比如4個方程5個未知量,這樣就不可能有唯一的解,需要將一個未知量提出來作為“自由未知量”,也就是將之當做參數(可以任意取值的常數);還有,即使是方程個數與未知量個數相同,也未必有唯一的解,因為有可能出現方程“多餘”的情況。(比如第三個方程是前兩個方程相加,那麼第三個方程可以視為“多餘”)

總之,解方程可以先歸納出以下三大問題:第一,有無多餘方程;第二,解決了這三大問題,方程組的解迎刃而解。我們結合矩陣、向量可以提出完全對應的問題。剛才講了,三者聯繫緊密,比如一個方程將運算符號和等號除去,就是一個向量;方程組將等號和運算除去,就是一個矩陣!你們説它們是不是聯繫緊密?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三問,我認為它們可以作為學習上學期高代的提綱挈領。下學期主要講“線性空間”和“線性變換”。所謂線性空間,就是將上學期所學的數域上的向量空間加以推廣,很玄是吧?首先數域上的向量空間,是將向量作為整體來研究,這就是我們大學所學的第一個“代數結構”。所謂代數結構,就是由一個集合、若干種運算構成的數學的“大廈”,運算使得集合中的元素有了聯繫。中學有沒有涉及代數結構啊?有的,比如實數域、複數域中的“域”就是含有四則運算的代數結構。

而向量空間的集合是向量,運算就兩個:加法和數乘。起初向量及其運算和上學期學的一樣。可是,它的形式有侷限啊,數學家就想到,將其概念的本質抽取出來,他們發現,向量空間的本質就是八條運算律,因此將它作為線性空間(也稱向量空間)的公理化定義,作為原始的向量、加法、數乘未必再有原來的形式了。比如上學期學的數域上的多項式構成的線性空間。繼而,我們將數學中的“映射”用在線性空間上,於是有了“線性變換”的概念。説到底,線性變換就是線性空間保持線性運算關係不變的自身到自身的“映射”。正因為保持線性關係不變,所以線性空間的許多性質在映射後得以保持。研究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的關鍵就是找到線性空間的“基”,只要通過基,可以將無數個向量的運算通過基線性表示,也可以將線性變換通過基的變換線性表示!於是,線性空間的元素真正可以用上學期的“向量”表示了!線性變換可以用上學期的“矩陣”表示了!這是代數中著名的“同構”的思想!通過這樣,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了,這也就是我們前邊説的“矩陣”和“向量”是兩大工具的原因。同學們要記住,做線性空間與線性變換的題時這樣的轉化是主方向!進一步:既然線性變換可以通過取基用矩陣表示,不同的基呢,對應不同的矩陣。我們自然想到,能否適當的取基,使得矩陣的表示儘可能簡單。簡單到極致,就是對角型。經研究,發現若能轉成對角型的話,那麼對角型上的元素是這樣變換(稱相似變換)的不變量,這個不變量很重要,稱為變換的“特徵值”。矩陣相似變換成對角型是個很實用的問題,結果,不是所有都能化對角,那麼退一步,於是有了“若當標準型“的概念,只要特徵多項式能夠完全分解,就可以化若當標準型,有一章的內容專門研究它。這樣的對角型與若當標準型有什麼用呢?我們利用它是同一個變換在不同基下的矩陣表示,可以通過改變基使得研究線性變換變得簡單。最後的“歐氏空間”許多人不理解,一句話,就是仿照我們可見的三維空間,對線性空間引進度量,向量有長度、有夾角、有內積。歐氏空間有了度量後,線性空間的許多性質變得很直觀且奇妙。我們要比較兩者的聯繫與差別。此章主要講了兩種變換:對稱變換與正交變換,正交變換是保持度量關係不變,對稱變換在正交基下為對稱陣。相似變換對角化問題到了這裏變成正交變換對角化問題,在涉及對角化問題時,能用正交變換的儘量用正交變換,可以使得問題更加的容易解決。説到這裏,大家對高代有了宏觀的認識了。最後總結出高代的特點,一是結構緊密,整個課程的知識點互相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切入,都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課程就是鐵板一塊。二是它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再是像中學那樣的重視技巧,以“點”為主,而是從代數的“結構”上,從宏觀上把握解決問題的方案。這對大家是比較抽象,但是,沒有宏觀的理解,對此課程必然學不透徹!建議同學們邊比較變學習,上學期的向量用中學的向量比較,下學期的向量用上學期的比較。在計算上理解概念,證明時注重整體結構。關於證明,這裏一時無法盡言,請看我的《證明題的證法之高代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0w3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