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9篇)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9篇)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位於華池縣南部的城壕鎮,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這裏山大溝深,產業單一,有建檔立卡貧困村8個,貧困人口1310户5243人,貧困發生率41%。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但這樣一塊看似貧瘠的土地裏,邱軍硬是看到了希望。經過充分的考察和論證,邱軍認為城壕鎮有大面積的天然草場,優質的水源和空氣,十分適合發展奶牛飼養產業。

於是,邱軍主動請戰包抓,他要帶着羣眾發一筆“牛財”。

他利用央企幫扶資金作補貼,確定了“企帶户養”的產業發展模式,和鄉村幹部挨家挨户走訪,動員160多户羣眾養殖奶牛800多頭。為解決養牛羣眾的後顧之憂,他對接正大集團,讓養殖企業與農户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構建起抱團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牛產業”成為帶動羣眾脱貧致富的“發動機”。

只發“牛財”不夠,邱軍還想讓這裏的“荒山”變“金山”。邱軍積極協調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投資建設鋼架大棚,實施沙棘扦插苗培育,在城壕鎮莊科村範台組流轉土地55畝,新建配套棚灌設備鋼架大棚62座,項目育沙棘苗620萬株,實現44户貧困户年穩定增收15000元以上。

“邱縣長這兩年到城壕鎮調研脱貧攻堅52次,走遍了全鎮1310户貧困户,真正與廣大羣眾結成了‘親戚’。羣眾只要聽説邱縣長來到城壕,總是爭相邀請他‘串親戚’‘嘮家常’。”城壕鎮黨委書記李偉説。

“他對羣眾很大方,就是對自己摳”

“他對羣眾很大方,就是對自己摳。”認識邱軍3年來,華池縣政府幹部魏建飛這樣評價自己這位朋友。

在華池,許多羣眾都深深地記着邱軍的慷慨幫助。城壕鎮餘家砭村的王文正記得,兒子王志彤時常收到邱軍囑託妻子從安徽寄來的衣服、文具和玩具。南樑鎮高台村的劉玉金記得,自己女兒讀高三時一度心理壓力很大,邱軍經常來進行心理疏導,女兒上大學前還特意來看望,送了一部手機和一個行李箱。被幫扶户燕麗記得,一次邱軍看到自己家裏的電飯鍋太老舊,第二天就買了一個,還親自送了過來。

“每次買了東西,邱縣長都親自送過來。”王文正説,“一個大城市來的人,一個副縣長,一點不嫌農村人,沒有一點架子。”只有魏建飛知道,這位對羣眾大方的副縣長,卻把自己喜歡的皮鞋保存在手機相冊裏,一直不捨得買。腳上的皮鞋穿壞了,也只是花了10元錢,將開膠的'鞋底紮了一圈。

20__年10月23日,邱軍一大早就帶着同事給深山裏的孩子送去羽絨服和保温杯,隨後走訪調研,一直忙到天擦黑。回到鄉鎮吃飯時,邱軍接到母親打來的視頻電話,問兒子生日怎麼過的,這時大家才知道,這天是邱軍39歲生日。當天,吃着師傅趕製出來的長壽麪,邱軍動情地説:“在家裏有母親念着,在華池有同志們想着,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一次生日。”

而這,也是他過的最後一個生日。在距離掛職期滿的最後40天裏,邱軍病倒在扶貧工作崗位上。

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邱軍惦念的依然是工作。在重症監護室中,他曾用發抖的手寫下:把我寫的自評報告交給集團,工作總結的數據完善到11月30日,明年的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鄉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強,對明年資金使用要有個大概規劃,縣上要加強與中國化學溝通,做好老百姓的動員……

邱軍不幸病逝後,被追授為“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央企楷模”“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他在扶貧一線奉獻青春的事蹟,感動、激勵了許多人,就如網友“大李”寫道:“他把生命獻給了異鄉的人民和土地。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位高尚的人,一位真正的黨員。”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興教扶智,斬斷窮根。邱軍每年從中國扶貧基金會引進華池縣10餘萬元助學基金,為貧困學子開展助學活動,主動協調中國志願服務基金會為華池縣鄉村學校安裝路燈150盞,發揮自身優勢引進社會幫扶資金26萬元為學校修操場、為學生捐校服、為老師添桌椅,將現代化教學環境帶給到華池縣。結合中國化學工程開展“黨建+扶貧”活動,邱軍利用黨員幹部到華池縣學習“南樑精神”的同時,開展扶貧項目調研、走訪慰問建檔立卡貧困户等扶貧活動;此外,協調中國化學黨員幹部與873户華池貧困羣眾結成對子,把助學作為作為幫扶重點,每年組織開展“金秋助學”活動,資助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

同時,邱軍先後組織在華池縣舉辦金絲黃菊種植技術培訓班,舉辦幹部能力提升培訓班等多項具有特色培訓活動,培訓受益建檔立卡貧困户1000餘人。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自掛職以來,邱軍始終按照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領導的`要求和囑託,帶着感情、帶着温度、帶着忠誠投入定點扶貧工作。20__年底,華池縣實現了整縣脱貧,邱軍包抓的城壕鎮也如期實現了脱貧摘帽。20__年,邱軍被評為“甘肅省脱貧攻堅幫扶先進個人”。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日前,中共中央宣傳部追授邱軍同志“時代楷模”稱號。這位優秀基層黨員幹部,踐行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深刻詮釋了人民公僕的時代內涵,是全省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20__年12月,響應中央企業定點扶貧工作的號召,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東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管理部黨支部書記、副主任邱軍,主動請纓奔赴脱貧攻堅主戰場,任慶陽市華池縣掛職副縣長。從千里之外的安徽省合肥市,到孕育了南樑精神的革命老區,短短兩年時間,他幾乎走遍了這裏的每一道山川樑峁,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扶貧工作中。從推動奶牛養殖到發展沙棘產業,從帶頭直播帶貨到打開產品銷路,從組織技能培訓到改善鄉村教育……邱軍帶領當地黨員幹部羣眾,堅持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千方百計引進扶貧項目,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華池縣整體脱貧,受到社會各界廣泛讚譽。20__年1月8日,邱軍同志不幸病逝在工作崗位上,把生命獻給了華池這片紅色熱土,年僅39歲。被追授為“全國脱貧攻堅先進個人”“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

燃盡芳華踐使命,終將熱血證初心。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然牽掛着縣裏的.工作,在重症監護室還寫下紙條:“明年牛產業要做大,菊花產業要做強……”這是最深情的囑託,也是最深沉的牽掛。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他舍小家、顧大家,把生命的光熱化作希望的種子,無私奉獻給了他鄉的這方熱土。從邱軍同志的身上,我們真切看到一名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折射出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藴含着牢記宗旨、服務羣眾的為民情懷,見證了勇挑重擔、開拓創新的奮鬥意志,充分彰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境界。邱軍同志曾説,發揚好南樑精神,就沒有什麼困難是戰勝不了的。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續紅色血脈,無私奮戰在脱貧攻堅、鄉村振興一線,是忠實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榜樣,是服務基層、奉獻基層,勇擔使命、奮發有為的優秀黨員幹部代表。

邱軍同志的身影,銘記在我們心中難以忘懷,邱軍同志的精神,迸發出無窮的力量催人奮進。全省黨員幹部都要向邱軍同志學習,用偉大建黨精神滋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築牢初心使命,把黨和人民的事業作為自己的畢生追求,把學習黨史和推動工作結合起來,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羣眾“急難愁盼”問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懈奮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徵程中奮力擔當作為,努力做出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新業績。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在中國化工集團的同事眼裏,他是塊頭大、嗓門也大的“大邱”。無論在新疆大黃山還是內蒙古康乃爾,無論是技術崗位還是管理崗位,工程現場總能聽到“大邱”洪亮的嗓音,有條不紊地安排着各項工作。

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的百姓眼裏,他是“不是華池人、勝似華池人”的親人。爭取項目、直播帶貨、入户解難……這位掛職副縣長不是個擺架子的'“大官兒”,倒像個踏實肯幹的鄉親。

他是邱軍,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青年幹部。在華池掛職副縣長的兩年間,他辭家別親、捨身忘我,把一腔熱血獻給了老區羣眾,助力華池縣20__年如期實現脱貧摘帽。

而他,也把青春熱血和寶貴生命永遠留在了華池。20__年1月8日下午,因搶救無效,邱軍帶着無限遺憾離開了他熱愛的土地和親人,年僅39歲。

“我來自農村,所以要倍加珍惜這樣一次回饋土地和鄉親們的機會”

1981年,邱軍出生於安徽省淮北市一個普通家庭。20__年,他考入安徽建築大學,20__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畢業後,邱軍入職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所屬的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__年成為東華公司項目管理部副主任。

20__年12月,在脱貧攻堅的關鍵時刻,37歲的邱軍主動請纓來到華池縣。彼時的華池,既是國家級貧困縣,又是六盤山特困片區縣,還是甘肅省18個乾旱困難縣之一。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279户35596人,貧困發生率26%。

從八皖大地到黃土高原,離開了熟悉的工作環境和親人朋友,面對着艱鉅的脱貧攻堅任務,邱軍卻沒想過退縮。他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來自農村,所以要倍加珍惜這樣一次回饋土地和鄉親們的機會。”

華池的一草一木,見證着邱軍服務鄉村的信念。剛到華池的那些日子,邱軍幾乎每天都奔波在大山裏,只為摸清把準貧困現狀。每到一個鄉鎮,他都要與鄉村幹部座談交流;每到一個村子,他都要看住房、看飲水、看產業發展;每到農户家裏,他都要問收入、問教育、問醫療、問困難。

若是車輛難以到達的地方,他就步行前往。很多時候吃完早餐,吃下一頓飯已是夜幕降臨。白皙的臉被曬黑了,嘴上幹起了一層又一層皮,衣服上經常沾着土,黑皮鞋到了晚上就變成了“灰皮鞋”……一個多月時間裏,他走訪調研了華池縣15個鄉鎮、75個行政村。手裏的扶貧筆記記得密密麻麻,他還學會了華池方言。

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紮實的走訪調研,邱軍不僅掌握了扶貧的第一手資料,還和羣眾打成了一片。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如何幫助貧困羣眾脱貧致富,如何建立脱貧的長效機制?”這是邱軍定點扶貧工作思考的第一個問題。

結合縣域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龍頭企業的佈局,在深入瞭解羣眾產業發展意願和本地實際的基礎上,邱軍用好管好388.8萬元幫扶資金,主導發展了奶牛養殖業,確定了“企帶户養”的產業發展模式:農户與龍頭企業簽訂協議,育肥後按每公斤25元保底回收。以此帶動城壕鎮162户貧困户養殖奶牛810頭。這種產業發展模式構建了企業與農户共同的利益連接機制,“牛產業”成為帶動村民脱貧致富“發動機”。

與此同時,邱軍的'目光被華池一座座荒山吸引,如何把荒山變成綠水青山,又能帶動貧困户增收?這是邱軍思考的第二個問題。通過實地走訪調研,沙棘產業生態扶貧項目應運而生。在邱軍的努力協調下,中國化學工程投入138萬元的產業發展資金,在城壕鎮莊科村範台組流轉土地55畝,新建配套棚灌設備鋼架大棚62座、冷庫及灌溉機井1座,實施沙棘扦插苗培育然後移栽到荒山。該項目育沙棘苗620萬株,帶動實現44户貧困户年穩定增收15000元以上。同時輻射帶動周邊4個鄉鎮150多人實現勞務增收。

讓綠色天然的農特產品走出革命老區,是邱軍要實現的第三個夙願,他指導完成了縣域十佳企業和十佳網店電子化資料,用於信息推廣,並利用中國化學電商平台為華池農產品量身定製了銷售平台。協調華池農產品進駐中國建設銀行善融商務平台央企扶貧館,中國農業銀行扶貧商城,參加中石化易捷展銷會,在中國化學工程及所屬企業開辦專場展銷會,通過各種幫銷模式幫助華池縣綠色天然的農特產品走出革命老區,走向全國。

華池縣農村勞動力富餘,但“守土”思想根深蒂固,外出務工顧慮多、意願不強。在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領導的大力支持和親自部署下,中國化學工程所屬東華公司與華池縣建築企業簽訂幫扶項目2個,合同額合計2100萬元,採取“央企+民企+貧困户”的模式,本着“就近、集中”的原則,通過企業合作實現帶貧勞務集中輸轉。帶動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近百人(次),進一步拓寬了當地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渠道。

同時,邱軍主動向中國化學工程請示彙報並積極協調華池縣勞動力定向就業。截至目前,已有175名大學生、23名“兩後生”在中國化學工程所屬企業穩定就業,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脱貧”。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從合肥到華池,從項目到扶貧,邱軍一路走來,每一個腳印都踏踏實實。

那種踏實源自生養他的土地,最終也留在了他熱愛的土地上。39歲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心裏牽掛的還是羣眾。

“邱軍是我們的`驕傲,他的故事讓每一個‘東華人’充滿自豪感。”

這段時間,東華科技的職工朋友圈裏,全都是員工自發為邱軍寫的送別詞,有惋惜、有追思,但更多是前進的動力。

“作為老大哥,邱軍在球場和生活上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東華科技工程室員工張漫漫説,他身上那種無畏困難的勇氣和豁達開朗的精神值得我們一直傳承下去。

“邱軍的事蹟,像一支火炬,燃起東華科技職工幹事創業的熱情。”東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立新説,邱軍同志短暫卻光輝的一生,盡顯共產黨人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對人民羣眾真正的熱愛。

“‘時代楷模’出自東華,這是我們全體職工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激勵全體員工向邱軍同志學習,把邱軍同志的精神傳承下去,用更好的業績服務社會、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李立新説,“鞏固脱貧成果,是邱軍未竟的事業。我們將繼續堅持對華池縣的幫扶,從產業、技術、勞務、工程等各個方面給予全力支持,用我們的技術和資金優勢,幫助華池縣走好鄉村振興之路。”

“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用生命詮釋初心。”東華科技工程室員工邵欽漣説,“大邱雖然離開了,但他的精神激勵着每一個東華人,立足崗位傾力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壁立千仞,羣山合圍。翻幾座大山,盤過108道“之字拐”,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便映入眼簾。這裏地處巫山深處,如“深井”一般,“井底”緩坡上,小樓星羅棋佈,大片柑橘林連綿起伏。

毛相林是下莊村村委會主任,也是老村支書,當地人稱他當代“愚公”。

成為“愚公”,是被窮逼出來的。“鎖”在深山裏的下莊村,以前是巫山縣最窮的地方。村民外出只能徒步翻過絕壁,到縣城得花兩天時間。

不能讓大山“困”住下莊!1997年開始,“愚公”毛相林帶領鄉親們“移山”,用了整整7年時間,在絕壁上鑿出一條“天路”。

路通了,產業也活了。在毛相林帶動下,鄉親們種起了臍橙等水果,發展生態旅遊。隨之,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輛輛小轎車來來往往,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20__年,曾經最窮的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__年,村民人均收入達12670元,是修路前的40倍。

“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小時候,毛相林就常聽長輩們唸叨。坐“井”觀天,村民們有時也開玩笑説要修路,可沒人敢下決心。

直到1997年的一天,38歲的毛相林去縣裏開會,發現鄰村村民家裏有電視機,還有車子來收購蔬菜。“沒想到山裏還能這麼生活!”回到村裏,毛相林馬上召集村民們商量修路的事。

“你看這山,鳥都飛不過去。”“錢從哪裏來?”“要不搬出去算了?”

大夥你一句我一句。村裏有幾百畝地,鄉親們不想離開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可想到修路之難也是特別打怵。

“不能坐等,要自己動手,劈山開路!”毛相林給村民們算了一筆賬:公路預計七八公里,計劃20年修完,每天修1米即可,全村將近400人,只要一起努力,修路是可行的。

不修路,沒出路!幾經周折,全村人終於下定決心。

男女老少齊上陣,冬去春來都不停。大家用最原始的辦法,一塊塊石頭鑿。絕壁上,一個個“空中飛人”綁着繩索鑿開炮眼、放上炸藥……鞋子磨破就赤腳,夜裏不便回家就住山洞。

可是,壞消息還是傳來了。村民黃會元被巨石砸中,滾落下山,悲痛萬分的毛相林一度動搖了修路的決心……此時,黃會元的父親站出來説,“為了子孫後代,我兒子死得光榮!繼續修!”頓時,大家齊刷刷地舉手,擦掉眼淚,繼續走向工地……

終於,20__年春天,一條“玉帶”出現在山腰上,下莊人終於打通康莊大道!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胸中有大愛,凡人亦英雄

江西九江消防救援支隊一茬茬指戰員捨生忘死接續奮鬥的事蹟,彰顯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勇挑重擔的博大情懷。

這是心繫羣眾、赤誠奉獻的為民情懷。水火無情,大災大難面前,年輕的消防隊員們何嘗不是家人的牽掛,又何嘗不牽掛自己的家人,但他們更懂得職責在身、重任在肩,千千萬萬的家人都是親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讓他們在危難之際化身一面面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在人民心中。

這是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的熱血擔當。為緊急轉移被洪水圍困的471名師生,消防隊員在5個多小時裏40餘次涉水逆行,結束時才發現手背被扯爛一層皮,正所謂胸中有大愛,凡人亦英雄。從一個個向險逆行的消防指戰員身上,人們看到的是共產黨人一以貫之的責任擔當。

這是苦練本領、戰之必勝的鋼鐵作風。“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奪”“扛起揹包就出發,放下揹包就戰鬥”……這支隊伍雖經改革轉隸,卻不改鋼鐵作風,不減英雄本色。誠如一位消防隊員所言:傳承好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保持敢打必勝的英雄氣概,前進路上就能永葆攻堅克難、開拓奮進的鋭氣和能力。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讀懂這一抹“火焰藍”平凡而又非凡的奮鬥故事,就不難理解忠誠與擔當、傳承與奉獻的豐富內涵,就能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勇毅篤行,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多年一線救援的“火裏來水裏去“,讓肖文儒患上了關節炎。從事應急救援指揮工作後,又因生活作息不規律、壓力大,造成了他心臟血管95%堵塞,因而進行了心臟支架手術。家人跟他説要注意身體,他卻比以前更拼了。

為了不讓家人擔憂,肖文儒總是將前往現場救援説成去地方出差、調研幾天。做完心臟手術不久,肖文儒又衝到一線。在電視上看到他憔悴疲憊的面孔,姐姐立馬撥通肖文儒的電話,近乎咆哮地問:“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辦公室裏,有一個行李箱,便於他接到救援任務後“説走就走“。他説:“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一切都值得。“輕描淡寫的一席話,卻讓人看到人民在他心裏的分量。

20xx年6月,四川茂縣突發山體垮塌。肖文儒帶着工作組攜邊坡雷達趕赴現場,保障救援環境平安。他沉着冷靜、精準研判,帶着工作組和當地政府部門人員進入作業區。很多人並不知道,由於過度疲勞,加之烈日暴曬,他出現了血壓升高、頭暈等病症,就着涼水服下藥片後,才撐了下去。

“這些年,我最難以忘記的.是驚心動魄的事故現場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歷盡千辛萬苦把人救出來。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來,一切都值了。“對於這份事業,他永遠保持着衝鋒的那股勁兒。

像肖文儒這樣連續從事應急救援一線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見。當年參加全國救護大隊長培訓的同期隊友大多已改行換業,但他還是捨不得自己的專業。他説:“其他行業有很多人幹,但礦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這30多年的實戰經驗,我的工作有價值,我願意傾盡全力。“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朱有勇,手裏抓一顆碩大的土豆,現身人民大會堂“代表通道”,向中外媒體講起科技扶貧故事:普通土豆不過鴨蛋大小,而他指導村民種的土豆比鴕鳥蛋還大,重的一顆就有5斤。靠種冬季土豆,邊陲村寨裏村民的冬閒田變成了高產田、脱貧田。

這顆“神奇土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雲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鑽研農業科技、投身科技扶貧的縮影——

30多年來,朱有勇研發的作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技術,大面積應用累計3億餘畝,成為國際上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典範;

5年來,朱有勇帶領團隊紮根深度貧困的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用科技力量改變當地貧困面貌,成為全國科技扶貧的典範。

在《Nature》等學術期刊發表科技論文200餘篇,獲發明專利20餘項、重大獎勵18項,朱有勇始終心繫農民、不忘初心,一如他的口頭禪:“我就是一個會種莊稼的農民。”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1

新年前夕,在鞏固脱貧成果、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株洲市政協副主席、炎陵縣委書記黃詩燕卻倒下了,把生命融入到炎陵這片山河之間。

注視黃詩燕的人生年輪,眼前會躍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義,耳邊會縈繞“脱貧功成、務必在我”的誓言。“一夜驚憐絲吐盡,三鄉切盼燕歸來”,人們用它來表達對黃詩燕的深切悼念和無盡追思。是什麼,令黨員幹部肅然起敬,讓百姓羣眾心心念念?

人們懷念他的赤子初心、忘我奉獻。他是共產黨員,如釘子般“釘”在脱貧攻堅的陣地。“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羅霄山脈,這片灑下無數英烈鮮血的英雄土地,如今又矗立起一位共產黨人的豐碑。黃詩燕雖倒在決勝全面小康的黎明時分,卻把莊嚴承諾鐫刻在百年夢想的征途上。

人們懷念他的實幹有成、鋭意創新。作為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黃詩燕耗盡最後一分心力,換來了炎陵大變樣。從市委大院到邊陲山區,拿慣了筆桿子的温潤書生,為富民興縣殫精竭慮:謀劃“四老四地”,佈局綠色農業、生態工業、文化旅遊,壯大黃桃產業……樁樁件件,都是打底子、夯基礎的“潛績”;點點滴滴,相伴着那個不知疲倦的身影。

人們懷念他的公僕情懷、俯仰無愧。他是農民之子,燕子銜泥般壘起老百姓的“幸福窩”。黃桃熟了,一句“為脱貧站台,我怕什麼”,彰顯這位書記的民本情懷;人心暖了,一首“大黃抓小黃,抓出金黃黃”的順口溜,是炎陵百姓對這位扶貧書記的最美頌揚。心中裝有人民,做事為了羣眾,正因堅定這樣的信念,多大的苦都能撐着,多大的難都能闖過。

人們懷念他的簡單樸素、一身正氣。清白之人,自有一股清正之氣。縣委書記任上,不接受任何私人宴請。身為幹部,為人清廉,如江水般清澈;性格堅毅,如大山般沉穩。家人心中,他善良有愛,亦如陽光般温暖。修身又齊家,正己亦正人,黃詩燕不只濯清自我,更涵養着炎陵的政治生態。

政聲人去後,山花爛漫時。追憶黃詩燕,既是對他本人壯志無違的緬懷,也是致敬那些與黃詩燕一樣,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踐行使命的扶貧幹部。自脱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國280萬扶貧幹部奔赴戰場,其中700多人倒在衝鋒路上。在這份沉甸甸的名單中,有縣委書記、縣長、大學教授,也有鄉鎮幹部、駐村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退伍老兵……

“有奮鬥,就會有犧牲。”雖説和平時期的犧牲誰也不願發生,但英雄的脱貧攻堅將士,以自己的奮不顧身,鑄就了新時代共產黨人和中華健兒的精神豐碑。完勝脱貧攻堅戰之時,我們當奉上一杯慶功酒,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羅霄山下,炎帝陵前,凝聚着中華民族的奮鬥精神,薪傳着永不熄滅的紅色“火種”。遠山巍巍,思念綿綿,由星星點點的微芒,聚合為燃燒生命的熊熊之光。山風習習,只爭朝夕的扶貧身影,閃耀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花火,凝結為決勝全面小康的不竭動力。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2

91歲高齡的陳俊武每天都會準時來辦公室,收看郵件、研究課題、指導項目,風雨無阻。“你是咱國家的‘寶貝’,要注意保重身體。”好友送他枸杞,他説:“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着。”(20__.9.24中國青年報)

陳俊武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石化洛陽工程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名譽主任,被譽為我國催化裂化工程技術的奠基人。曾在在1956年撫順石油設計院創立之前,他已在人造油領域展現了出眾的才華,耄耋之年又指導攻克了煤制烯烴的世界性難題。直到現在,91歲高齡的陳院士依舊不肯鬆懈,奉獻在工作崗位上,這才有了“沒必要保命,我不能靠枸杞活着”這句話,看到這裏筆者不禁想起了鍾揚教授、李德威教授等,他們是多麼的相似啊!一樣的精神、一樣的做法,做着同一件事!陳俊武説:“不能覺得自己不錯了、得到了很多榮譽,就該歇一歇了,回顧自己的經歷,我一直在前進,創新的思想沒有停頓。”陳俊武院士那“不敢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成果已經足夠豐碩,榮譽已經足夠多,但是陳俊武仍然每天勤勉工作、努力思索。他説:“繼續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和退休後應該享受的瀟灑生活相比,確實形成反差,但我在工作中尋找到了樂趣、得到了補償。”九十歲高齡的老者嘴裏尚能説出這種激勵人心之語,那些已經開始“枸杞養生”青年人情何以堪。社會越來越和諧、生活越來越幸福不是青年人越來越安逸的理由。從革命年代到建國初期再到改革開放直到如今,一輩又一輩人在為着社會主義革命、改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當時前輩們的願景,是的,他們的付出得到了收穫,他們的願望也逐漸實現。但是中國夢還在不斷前行,作為新生代力量,我們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中國不斷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做出自己的貢獻,一如我們的前輩們。

借用梁啟超先生的話:“少年強則國強”。中國夢的實現需要青年一代的繼續奮鬥,而這種“不敢歇”的精神則是我們向前奮進的有利法寶,須謹記於心、起而行之。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3

盧永根院士,將畢生的存款8809446元悉數捐給了華南農業大學,他沒有給自己唯一的女兒留下一分錢,尤為感人的是盧老説“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後的貢獻”,這是多麼無私的精神啊,要知道説句話的時候,盧永根院士已經87歲高齡,而這也不是他心血來潮的決定,盧永根院士的一生中,一直堅定為國奉獻,他用實際行動詮釋着一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每一名《感動中國》的觀眾,點燃了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他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踐行初心的生動示範。

在水稻遺傳研究領域,盧永根做出過突出貢獻。他提出的水稻“特異親和基因”新學術觀點,對水稻育種實踐產出了重要作用。但是,讓我們敬佩的是他的選擇,作為一名香港律師行高級職員的兒子,盧永根的生活是衣食無憂的,在1949年,他從避難者夢寐以求的香港來到了嶺南大學農學院,並從此紮根廣州,再也沒有離開祖國的大地,作為一名老黨員,他的一腔熱血,也從未有過絲毫動搖,他的家國情懷影響了很多人,很多年輕人也正是在盧永根的感召下,學成歸國,這種愛國精神將持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盧永根對黨和國家的發展非常關心,特別是農業領域的糧食問題,他尤為在意,在他的心中,對我國的農業發展一直保有一種憂患意識,那就是糧食作為根本,農業作為基礎,不能丟,不能大意,並且在每次的黨支部會議上,盧永根也會根據自己對黨和國家最新政策的學習和對國內國外的大事要事的見解發言,始終堅持一名共產黨員對自己的嚴標準、高要求,即時躺在病牀上的盧永根也沒有忘記組織生活,經校黨委批准,病房臨時黨支部成立了,一個月開一次會,盧永根院士一直沒有離開黨,他始終堅守着一名共產黨員的信念,

就在20__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因為身體原因,盧永根院士無法來到現場,現場連線了他的夫人徐雪賓老師,徐老師向現場觀眾展示了盧永根院士的一張卡——遺體捐贈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在傾其所有之後他仍然想着對祖國再做一點貢獻,生動體現了什麼是“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真正是春蟬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國家之幸,民族之幸。

對於盧老,科學是他將自身命運與民族復興結合在一起的最好方式,而我們普羅大眾,對比盧老,從事着普通工作的人們,唯有立足崗位做貢獻,積極作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十九大精神上,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推動工作再上新台階,以實際行動為祖國強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4

1983年,21歲的肖文儒從山西省雁北地區煤礦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原大同礦務局礦山救護大隊工作。那時候,煤礦井下生產條件艱苦,大小事故時有發生。肖文儒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同地區上千個煤礦,幾乎每一天都有事故。當時老隊員常説,什麼叫救護隊就是‘身背呼吸器,手拿斧和鋸,井下着了火,只有打密閉’,這四句話充分反映了當時我們國家礦山應急救援的整體水平和處置能力。“

戴上呼吸器,就要與外界隔絕,耳朵裏全是自己呼氣和吸氣的聲音。披着澆透了涼水的草袋子,到接近人體極限的高温火區打密閉,忍受常人難忍的高温與高濕的“折磨“。肖文儒説,這讓他感到,這份“水深熾熱“的救援工作不僅與青年人的美好憧憬有着很大的差距,而且隨時可能面對極端情況和生死考驗,但一次次“挽救生命“的救援行動,讓他慢慢消除了心理上的落差和壓力。肖文儒説:“如果我們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那麼背後就有幾個家庭和許多人能減少痛苦,所以這就更加堅決了我繼續從事應急救援工作,也就是堅決了我‘擇一事、終一生’的決心。“從基層礦山救護隊到國家平安生產應急救援中心,多年來雖然工作崗位在變化,但肖文儒有一個習慣從未改變,只要參與救援就會實地下井勘察情況,因為只有下井掌握第一手資料,救援方案才更有針對性,救援行動才更有效。

今年1月10日,山東煙台棲霞市笏山金礦發生井下爆炸事故,擁有豐富礦山救援經驗的肖文儒再度出征。

救援過程中,在打通從地面至被困人員的鑽孔後,被困人員從600多米深的'地下深處,通過直徑10釐米的鑽孔傳遞上來2張紙條,上面寫着:“望救援不停,我們就有希望““麻煩再送一部電話作為備用,聯繫不到你們,我們就找不到黨了“。當這兩張紙條從井下傳遞上來時,肖文儒在為倖存礦工感到欣喜的同時也感到了從業以來從未有過的責任與壓力。肖文儒説:“這兩張紙條,就説明人還活着。那已經是發生事故的七天七夜了,這些活着的人必須要救出來,感覺責任更加重大。鑽孔只是維持着他們生命,但是還要有個逃生通道,也就是救援通道,我們就主要圍繞着清理井筒。當時井筒也塌落堵塞得很嚴重,説實話壓力也很大,但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你把握住這個怎麼做都不過。我們就要想盡一切方法,窮盡一切手段,千方百計把被困人員救出來。“

14個日夜,肖文儒帶着專家團隊和救援隊伍,吃住在一線,反覆研究救援方案,多種技術路線同時推進並創新應用世界領先的鑽機救援技術,為救援爭

取了珍貴時間,成功救出11名被困礦工。這次救援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堪稱教科書式的典型案例。肖文儒説:“能把人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我們的一切付出都值了,所以這是非常榮耀的職業。“

肖文儒曾説,“睡覺時做夢,夢見最多的是在井下搶險救援的場景“。20xx年山西王家嶺煤礦特別重大透水事故,20xx年吉林通化八寶煤礦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20xx年遼寧阜新萬達煤礦透水事故,20xx年四川宜賓杉木樹煤礦透水事故。參加工作38年,肖文儒參與、指揮和指導事故災難救援700多起,記錄救援事故的本子有40多本,年均出差100余天,最多的時候一年200多天。肖文儒説,他所做的工作,只是在盡一個應急人的天職,只要黨和人民需要,他就無怨無悔,衝鋒在前。“我從事了30多年的應急救援,最讓我難以忘記的就是事故現場險象環生、驚心動魄的場面,同時讓我難以忘記的還有每當我們付出艱辛,最後把被困人員成功救出之後那種幸福和喜悦,所以這個工作讓我覺得值!什麼叫黨和人民的‘守夜人’‘守夜人’就是我們要站好崗、值好班,守護百姓的平安。“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5

20__年5月11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青島港誕生,開港作業便達到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之後這個世界紀錄被6次刷新。2020__年底,單機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時。

20__年11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二期“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開港運營,再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世界航運界。

“我們從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和羣策羣力的團隊協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銘記。”張連鋼説:“世界紀錄不是任何人施捨給我們的,是全體隊員不斷超越自我、拼命幹出來的!”

“僅流程測試案例就編寫了5000多個,反覆測試十幾萬次。”“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經理竇亮説。在一次測試中,他們發現某處系統功能出現異常,但疑點有數百個,大家按流程一點點回溯,連續一週每天干到凌晨,最終找到了問題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段時間,AGV(自動導引車)“死鎖”情況頻繁出現,李永翠和同事們用了幾個月,分析了上萬條工作日誌,從中歸納了十幾種“死鎖”類型,最終成功“解鎖”;負責操作的朱文峯、王吉升、隋曉等對100多個流程反覆修改十幾稿;負責作業的李波、管廷敬、耿衞寧等做了40多個閘口方案……

開港至今,“連鋼創新團隊”推出了一連串耀眼的“全球首創”:全球首次研製成功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全球首次研製成功軌道吊防風“一鍵錨定”裝置;全球首創自動導引車循環充電技術;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而且,經過173次的動態優化,自動化碼頭管控系統已經越來越“聰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業組負責人李波清楚地記得,自動化碼頭運行後不久,鹿特丹世界門户碼頭的考察團來到青島港,提出要到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看看,並且要求拍照、錄像,很明顯就是想檢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成色”。

“給他們拍,讓他們看!我們的技術,僅憑拍照和計算是學不走的。”李波向張連鋼彙報後得到了這樣的答覆,自動化碼頭行雲流水般的作業征服了曾經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受理和授權專利124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70餘篇,核心技術掌握在團隊自己手中,這就是張連鋼自信從容地讓國外同行隨意拍照的底氣所在。

20__年,從不邀請亞洲港口參加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峯會主動邀請“連鋼創新團隊”分享建設經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同時獲評“全球自動化碼頭最佳效率獎”。自碼頭運營以來,已接待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餘人次,成為展現中國智慧的亮麗名片。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6

1953年,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勛章,並受到金日成將軍的接見。同年,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回國英雄報告團成員,孫景坤受到了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這樣一位英雄,本可以留在城市,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享受優渥的待遇,過安逸的生活,但想到家中父母年邁,當兵7年只與父母和妻子見過寥寥幾面,1955年復員後,孫景坤選擇回到家鄉山城村務農。

村民們當時並不知道眼前的孫景坤是戰功赫赫的英雄,但他們覺得,他上過戰場,又是黨員,一定能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在這樣的期許下,孫景坤當了村裏的生產隊隊長,在這個崗位上,孫景坤要為全村謀劃,據他的大兒子孫福貴回憶,小時候他們很少能夠見到父親,他總是早出晚歸,奔波忙碌,很少有閒下來的時候。

子女們幼時覺得有些陌生的父親,卻是村民們的“老熟人”,每一户貧困户的冷暖他都牽掛在心。那些年,他帶領村民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還種下了數萬棵松樹和板栗樹;洪水侵蝕農田,他就帶領村民建起簡易大壩,擋水造田。那時,機械化還遠遠沒有普及,這些工作,都是用着極其簡陋的設備,靠着孫景坤和村民們的雙手一點一點幹出來的!如果説,村民們一開始相信他是因為他政治過硬,那麼後來村民們愛他敬他,是因為他真的給大家帶來了紮紮實實的好日子!1983年不再擔任村幹部後,他仍然是村裏最受敬重的老人之一。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7

一段簡介,書寫了一段一名共產黨人不凡的人生,展現了一名老黨員堅持為人民的幸福不懈奮鬥的光輝歷程。是為民的奮鬥,讓毛相林瘦小的身軀頂天立地起來,是為民的奮鬥,讓毛相林內心的精神光輝偉大起來,是為民的奮鬥,讓毛相林成為廣大黨員幹部心中學習的榜樣。

要學習他,樹牢為民情懷。1997年,毛相林帶領村民,以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蕩,壁上爬,用鋼釺撬,用雷管炸,用兩腳蹬,歷時7年,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長8公里的“天路”。

要學習他,為民勇敢奮鬥。有了這條路,下莊與竹賢場鎮的距離由過去的一天縮短為1小時車程。隨着與外界交流的逐漸頻繁,下莊人發現,鄰近的村莊早已依託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把下莊村遠遠甩在了身後。

出山公路修通後,他又帶領村民披荊斬棘、攻堅克難,歷經13年時間探索培育出“三色”經濟,並於20__年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

要學習他,甘於講求奉獻。多年的奮鬥,在毛相林的帶領下,形成了以奮鬥為核心的下莊精神,他説,他退休後還要把下莊精神傳承下去,讓來到下莊的人們懂得珍惜黨和國家的好政策,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建設和諧富足的美麗鄉村。有了老支書帶頭示範,村民們積極性高漲。令人欣喜的是,今年初,縣裏也決定投入資金,幫助下莊村民實施民宿改造計劃。目前,下莊村已改造19棟34户民宿,二期72棟88户民宿改造也已納入規劃,很快將啟動建設。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8

63年黨齡、70年奮鬥不息。在我國煉油催化裂化工程技術奠基人、92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陳俊武身上,自力更生、勇於創新,公而忘私、淡泊名利的品格熠熠閃光。“時代楷模”陳俊武同志堅持把個人理想融入黨和國家事業,取得了非凡的技術成就,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傑出開拓者。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像陳俊武那樣,始終踐行愛國奮鬥奉獻精神,以關愛之心對人,以無私之心對事,以平和之心對名,以淡泊之心對位,以知足之心對利,用信仰、擔當、奮鬥的力量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磅礴之力。

像陳俊武那樣幹一行就要愛一行、精一行。“從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那一天起,我就做好以身許國、一生獻科學的準備了,無怨無悔。”“石油”是陳俊武的初心,煉油也是煉“心”。陳俊武能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取得一項又一項科技成果,不僅在於心懷夢想的開始,更在於年復一年的堅持。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像陳俊武那樣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始終堅持從實踐中求知,從理論中求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像陳俊武那樣堅持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在陳俊武心中,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是不變信條,祖國需要是最高需要,服務國家是最好歸宿。新時代的黨員幹部要自覺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始終堅守正道、追求真理,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身體力行帶動全社會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像陳俊武那樣弘揚創新擔當精神。陳俊武認為: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應該不斷地在科技前沿奮鬥,努力創新,目標就是要做一個受人民歡迎的科學家。他説到做到,敢為人先,勇於登攀,推動我國催化裂化技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為我國煉油工業進步作出開創性的貢獻。擔當精神是黨員幹部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品格。陳俊武同志淡泊名利、甘為人梯,為國家培養一大批高水平石化專家,資助多名貧困學生和優秀青年。黨員幹部作為人民羣眾的服務者,當然需要解決人民羣眾的各種難題,特別是對於攻堅脱貧和鄉村振興事業,更需要黨員幹部提供一些常規服務,遇到棘手的困難,還需要提供一些非常規服務。這些無不考驗着幹部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擔當精神。

歲月見證初心,榜樣引領時代。陳俊武院士70年矢志報國的決心、獻身科學的追求、著書育人的熱情、無私奉獻的品格,感人至深,催人奮進。讓我們深入持久學習陳俊武院士靈魂裏的忠誠、骨子裏的擔當,把“小我”融入“大我”,堅定信念、勇於登攀,立足崗位,苦幹實幹,在奮進新徵程的路上努力讓人生更精彩,成為與祖國同行的人。

2023關於時代楷模邱軍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9

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制式遠洋醫院船,20xx年12月入列,舷號866。船長178米、寬24米、高35.5米,共有8層甲板,排水量14300噸。

“和平方舟”醫院船設有傷病員換乘、檢傷分類、門診、住院、後送撤離五大醫療區,總面積4000平方米。醫院船戰時負責海上傷病員醫療救護,平時為我駐島礁居民和部隊官兵巡診,執行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重大災難應急救援和對外軍事醫學交流與合作等任務,被譽為海上“生命之舟”。

在到訪國民眾心中,遠遠駛來的中國“大白船”是“希望之船”,也是“健康之船”。

“長大了,我想到中國跳一支芭蕾舞,來感謝你們!”6歲的斐濟小女孩戴安娜在和平方舟接受了2個小時的全麻手術後,手足畸形得到成功矯治。

“感謝和平方舟,這是中國送來的福祉!”戴安娜的母親熱淚盈眶,連聲道謝。

為戴安娜實施手術的醫護人員來自海軍軍醫大學,這次任務是該校轉隸海軍後,首次成建制抽組人員組建海上醫院。為了儘可能惠及更多民眾,120名醫護人員白天診療、晚上加班、接力奮戰。

為多米尼克患者帕特里克實施其國內首例全麻下輸尿管鏡檢+鈥激光碎石手術,他的腰腹部不再劇烈疼痛;為多米尼加女患者阿布萊烏實施右耳巨大瘢痕疙瘩切除整形修復術,她重拾美麗與自信;為瓦努阿圖患者埃爾沙·凱西實施白內障摘除術,他的世界重現光明;為湯加患者伊卡湯佳實施微創胸腔閉式引流術,他術中沒有痛苦,術後也沒有疤痕……

從南太平洋到加勒比海、從莫爾茲比到瓜亞基爾、從一座座城市到一個個島嶼,中國軍醫用真誠的愛心、周到的服務和精湛的醫術,把中國關愛實實在在送到了外國民眾心坎上。

“這雖然是一張舊的就診卡,但它就像格林納達的香料一樣,散發芳香,因為這是中國人民送來的健康大禮。”55歲的威廉是格林納達首都聖喬治的一名普通工人,和平方舟時隔三年再次到訪,他特地帶着當年的就診卡登船致謝。

“真沒想到,中國軍醫從天而降!”瓦圖萊萊島酋長拉徒激動地説。在斐濟,和平方舟派出救護直升機,前往距離靠泊的蘇瓦港100公里的瓦圖萊萊島,把來自中國的健康關愛送上小島。

入列20xx年來,“和平方舟”醫院船先後完成“醫療服務萬里海疆行”、7次“和諧使命”醫療服務、20xx年赴菲律賓人道主義救援等20多項重大任務,榮立集體一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2次、集體三等功1次,累計航程24萬多海里,醫療服務國內外民眾23萬餘人次,成為新時代人民海軍的閃亮“名片”。​

和平方舟任務航線圖。何魏巍 製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y0oy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