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改革開放30週年講話稿:改革開放30年黨的建設回顧與思考

改革開放30週年講話稿:改革開放30年黨的建設回顧與思考

今年是改革開放30週年。這30年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很不尋常的30年,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輝煌,黨的建設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值得大書特書。在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回顧總結黨的建設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對於我們全面深刻地認識這30年的歷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30週年講話稿:改革開放30年黨的建設回顧與思考

30年黨的建設成果豐碩,亮點紛呈。結合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我們國家走過的光輝歷程,我們從30年黨的建設中可以得到許多重要啟示。

(一)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推動全黨同志不斷增強學習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對於馬克思主義政黨來説,旗幟問題至關重要。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形象。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人高舉的旗幟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30年來社會主義在中國開創的嶄新局面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黨的十七大對此作出了科學總結,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應當看到,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進道路上,還存在着這樣那樣的風險,也可能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要保證黨和人民的事業健康發展,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關鍵是要做到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堅定不移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引領偉大事業、推進偉大工程。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緊緊圍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這個根本要求,推動全黨堅持不懈地學習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保黨的各方面建設更好地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了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根本。

(二)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緊密聯繫黨的中心任務建設黨,尤其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歷史任務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黨的建設緊密聯繫黨的中心任務來進行,必須緊密聯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來進行,説到底要緊密聯繫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來進行。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這30年我們黨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位的任務,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動搖。我們所追求的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是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站在完成黨的執政興國使命的高度來謀劃黨建工作,努力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成果轉化為發展成果,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三)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核心價值,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黨是靠宣傳羣眾、組織羣眾、依靠羣眾起家,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繼承和發揚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羣眾工作經驗和優良傳統,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馬克思主義根本觀點,充分尊重人民羣眾的首創精神,不斷改進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羣眾工作,學會在經濟體制深刻變革中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係,充分激發各方面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利益格局深刻調整中兼顧不同羣體的利益訴求,妥善協調和處理不同方面羣眾的利益關切;在思想觀念深刻變化中尋找與羣眾交流溝通^的共同語言,拉近與羣眾的思想感情距離,努力做到親民有真感情,愛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效。所有這些,使我們黨從人民羣眾中吸取了巨大的物質精神力量。這是30年來我們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一條根本經驗。實踐再一次證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組織和動員全黨同志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始終不渝地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堅持這個根本政治立場,把這個立場一以貫之地落實和體現到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之中,我們黨就無往而不勝。

(四)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在實踐中形成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必須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以確保黨的決策正確和有效實施。國際和國內、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一定要最充分地發揮人民羣眾的歷史主動精神和偉大創造力,同時又要最明確地維護黨的領導集體的權威和作用。列寧指出:“造就一批有經驗、有極高威望的黨的領袖是一件長期的艱難的事情。但是做不到這一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的‘意志統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話。”特別是對我們這樣的大黨、大國來説,有一個在實踐中形成的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至關重要。回顧30年的歷程我們看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由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是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併成功推向21世紀的,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向前進的。如果沒有堅強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沒有黨同人民的團結奮鬥,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可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引導和確保全黨同志堅定不移地沿着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探索的、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開拓的、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始終堅持的、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續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奮勇前進,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局面。

(五)30年黨的建設啟示我們,必須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發展變化,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建設,不斷為黨的肌體注入新活力。堅持用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和完善自己,這是我們黨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永不脱離羣眾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證,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領導的事業和黨的建設不斷取得成就和進步的關鍵所在。這30年,我們黨緊密結合新的歷史條件和新的歷史任務,大力弘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精神,不斷研究黨的建設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進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工作創新和方法:創新,使黨的建設不斷適應黨的事業的發展要求。黨的事業的發展沒有止境,黨的建設的創新也沒有止境。必須清醒地看到,任何一個政黨,無論實力多強、資格多老、執政時間多長,如果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保守僵化、不思進取,其創造力就會衰竭,生命力就要停止。我們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就要根據新世紀新階段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深入思考關係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的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問題,不斷深化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以新的舉措、新的經驗、新的認識和新的成效推進黨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工作水平。

這裏我要特別提到的是,改革開放30年來黨的各方面建設,是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成功開創的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基業上展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結合起來,集中全黨智慧,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在舊中國小生產十分廣大、經濟文化十分落後的社會裏,在長期被敵人分割的農村根據地和白色恐怖下的城市,建設起一支團結統一、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工人階級先鋒隊。這在世界政治史上是罕見的壯舉,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工程”。正是有了這個偉大工程,正是有了一個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中國共產黨,才領導人民建立了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回顧歷史,我們深切地感到,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果是來之不易的。80多年來,中國人民的無數英烈,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後繼、不怕犧牲,艱苦奮鬥、鋭意進取,才奠定了中國今天的局面。正如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的:“我們黨正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偉大事業的繼承和發展。”撫今追昔,展望未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的使命神聖而光榮。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祝全體學員在黨校期間學習好、生活好、身體好,祝全校教職員工教學、科研、管理取得新進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6y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