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是第五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的各項宣傳工作,為了更好的幫助家長對“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工作全面的瞭解和正確的認識,正確的引導家長做好孩子入國小的準備工作,x年6月25日上午,我園組織大班幼兒家長在東山中學隆重召開“有效協同,科學銜接”家長會,邀請了海口市中心幼兒園翁瑜園長做“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精選18篇)

講座過程中,翁瑜園長給我們介紹《3~6歲兒童發展指南》,明確的指出遊戲是兒童最基本的學習方式,遊戲是學習。讓我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任何學習都可以在玩遊戲中體現,還讓我知道遊戲還可以拉近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讓我們與孩子更好的溝通,更加的親密。

讓我們家長也深刻明白遊戲的重要性,遊戲可以能幫助孩子發泄情緒,增進彼此的感情,遊戲還能更好的激發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

讓我感觸最深,印象最深刻的是,觀看視頻《爸爸媽媽再不陪陪我,我就要長大了》,教育我們家長們如何做一個合格、稱職的家長,首先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做一個會陪孩子玩的家長。

2、陪伴孩子玩時不要心存抱怨、不要形象。

3、陪孩子玩時要懂得利用遊戲,玩出境界,玩出品質。

我相信通過這次“幼小協同,科學銜接”專題講座,讓家長們更進一步感受“幼小銜接”的重要性,有了幼兒園、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孩子們的明天會更加的美好。

讓我明白作為一位老師的重要性,肩上不僅僅只是引導者的角色,更是孩子們心目中的好老師、好玩伴。今後不管工作多忙,我一定努力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努力爭取做孩子們心目中的好媽媽。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2

9月5日和12日,全局集中組織學習了餘世維博士主講的《贏在執行》專題講座。他利用麥當勞、三星、海爾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生動事例,詳細講解了“執行”的重要。餘博士精彩的演講中對我觸動最大就是:“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環節都力求完美,一絲不苟地貫徹執行。團隊合作對最終成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使我認識到要想做好每一項工作都應該從細微之處入手,高度重視細節問題。安置辦的工作直接面向退役士兵,怎樣從細微小事入手,提高工作水平,樹立良好的民政窗口形象,服務是第一要素。

搞好服務首先要從理順關係着手,要建立和完善工作程序、標準和規範,因為完善的工作程序讓我們掌握每個環節;統一的工作標準讓我們公平對待每個人系統的工作規範讓我們正確處理每件事。所以形成統一協調的工作程序,就會使每件事都能夠做到責任明確,每項工作都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安置工作事關社會穩定的大局,事關每名退役士兵的切身利益,不能出現一點紕漏和閃失,在工作過程中我們要始終堅持一絲不苟的態度,細心謹慎的處理每一件事;要始終堅持“親民、為民、利民”的宗旨,把退役士兵的事當作自己的事,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每項工作;要始終堅持換位思考,踐行“五個一”的服務標準,把退役士兵當作自己的親人,熱情接待,耐心解釋,讓他們懷着怨氣來,帶着微笑走;裝着疑問來,帶着滿意回。

幹工作就要熱愛工作,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會充滿激情,才會全身心的投入。當然,光有一顆熱誠的心是不夠的,還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要提高自己工作水平就要從提高自身素質上下功夫,而學習就是最好的途徑。作為一名民政工作者,必須要加強學習,首先要學習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民政工作的政策法規,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同時要向領導學,不斷提高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向困難、錯誤學,從中學到調整意識偏差的經驗,時刻改進自己,以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更要向身邊老同志學,學習他們嚴謹、敬業的工作態度,學習他們在單位就如同在家一般的精打細算,象他們一樣把重視細節、將小事做細培養成自己的一種習慣。

民政局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集體,也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名工作人員就是這集體中的一份子,家庭中的一員。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團結協作的精神,不光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做好,不是自己分管的也應該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只要是民政的事都應當作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樣才能體現出民政局這個大集體、大家庭、大團隊的協作精神。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閲歷、分工不同,工作中難免也會出現矛盾和摩擦,這就需要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在處理一些細節問題上,多商量、多溝通,廣泛聽取他人的意見,求同存異,形成一個同舟共濟、開拓進取、拼搏向上的團隊。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誰不想成就一番事業,每個人都曾幻想一蹴而就,跨入時代精英的行列,但那畢竟是幻想。只有腳踏實地得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以誠信友愛之心與同事和諧相處、團結協作,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的成就。因為,團結協作是成功的保證,而細節鑄造輝煌。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3

這段時間我認真學習了《國中數學中函數課堂教學設計》這節專題講座,我覺得收穫比較大,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在函數的教學中,應突出“類比”的思想和“數形結合”的思想。這也是我平時教學時常忽略的方法。採用類比的教學方法不但省時、省力,還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老師的講解非常的緊湊,各環節緊扣,這也是我今後教學要努力的方向。

一直以來都覺得函數這部分不好講。函數教學是整個中學數學教學的難點,也是重點,更是每年會考的考點。所以老師們都想盡一切方法去教學,但教學效果並不是非常理想。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最怕函數,特別是二次函數,而做為老師的我也認可這種觀點。因為函數從客觀現實中抽象出來,又超越了千變萬化的客體的個性,內涵深刻,外延廣泛,上課感到特難教。聽了專家的講座,才使我意識到在函數的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從“數”與“形”兩方面體現函數與方程(組)、不等式的聯繫

2.抓住數與形的轉換點理解函數與方程(組)、不等式的聯繫

教學中抓住這一轉換點,能有效的促進對函數與方程(組)、不等式的關係的理解。那就是,函數圖象就是點的集合,函數圖象上的每一個點的座標,就是一組自變量與函數值的對應值,因此數與形的轉換點就是圖象上的點及其座標。

3.使學生明確學習函數與方程(組)、不等式的意義。有些學生可能覺得,用函數的方法求方程(組)與不等式解的方法一點也不簡單,比以前的方法複雜、繁瑣多了,那為什麼還要學習呢?如果學生意識不到所學數學知識的價值與意義,勢必影響學習效率。

在函數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學生經歷繪製函數圖象的具體過程並認真觀察。

(2)切莫急於呈現畫函數圖象的簡單畫法。

(3)注意讓學生體會研究具體函數圖象規律的方法。

另外我還學習瞭如何處理函數中的一些難點處理,比如:反比例函數的增減性問題;用函數來求解方程(組)、不等式問題;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實際應用問題。

經過這次培訓,讓我充分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今後我一定會努力的去完善,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教學設計,能讓我的學生輕鬆愉快的學好函數。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4

在接到學校處通知關於聽取《“十二五”專題講座》主題講座時,心中是充滿好奇的,一直在猜測和打量這樣的內容老師們會以什麼角度和方式來給我們講述。在例會當天,瓊台師專附屬幼兒園丁園長和海口市中心幼兒園園長通過她精心準備的歷年文件、精準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生動的例子等等給我們娓娓道來她關於十二五規劃的理解和運用。

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講座讓我在對規劃有深刻認識的同時更增長和普及許多知識。就瓊台師專附屬幼兒園丁園長主題講座的具體內容來看,我們瞭解到《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側重於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人才培養、管理體制,其總戰略包括“兩個基本一個進入”,即進入人力資源發展強國。要想達到這點要求,我們就必須更加有責任感的肩負起幼兒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和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遵守“三個堅持”,即堅持德育為先,堅持全面發展,堅持能力為重。在具體的實施方面,要重視等教育質量及評價,產學研用結合,注重實踐能力。師德=人格+學術魅力,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必須在人格魅力上加以深塑和拓展。老師講座中尤其提到了修老師曾説過的一句“怎麼講學生才願意聽,怎麼聽學生才願意講”這一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也是深有感觸,怎樣把有益的信息以最大效率效用傳達給學生,以怎樣的姿態和方式傾聽學生才願意與你袒露心聲,用什麼樣心態和角度去關注不同層面的學生等等這些問題一直是我們不斷探索和追求鑽研的。

教師的成長,實際上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思考、改進自己教學行為,即通過自我反思提高教學水平的過程。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給廣大教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同時也帶來了動力。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見解。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5

據報導,20xx年XX年XX日,某地一九年級學生王某在遊戲機廳連玩一天一夜,後因沒錢繼續玩而與店員發生爭執,之後被趕了出來。王某懷恨在心,次日夜裏一把火燒進了遊戲機廳……又有報導,20xx年第一季度青少年誤入歧途導致犯罪的人數比率比上年增加了不少……

這一筆筆帶着血猩的案件在不斷髮生,發生在這個古老而又不斷髮展的中國大地上,着實令人感到傷痛。其實導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就是法制觀念淡薄。而法制觀是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今天我就來談談法制。

我們生活在法制的國度,處處需有法,處處需遵法,而作為青少年,我們要應該讓法律在心間長駐。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以“法律”作為開端的,沒有了法律,我們的社會將會變得一片狼藉、不堪入目。

古云“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社會主義化的中國要長治久安必然要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管理並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有序地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法制代表着權威與約束力。任何人都要被這權威影響,任何人都在法制的約束力下生活。然而,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法制存在,又會是怎樣一番情景呢?沒有交通法的約束,馬路上的車輛肆意行駛,車禍遍生;沒有刑法的約束,大街上壞人恣意偷搶,爭執滿是;沒有工商的約束,市場上廠家任意造假,糾紛到處……多混亂,多可怕,湛藍的天空也都因此變得渾濁。由此可見法制之重要性。國家有法制,對於我們青少年也尤為重要。在安定和諧的環境裏,我們能好好學習,幸福成長。

法制如此重要,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顯得極其突出。那麼,應如何進行呢?我想有以下幾點:

其一,要普及法制知識。目前中國有不少地方還相對較落後,一些教育部門對普法宣傳的力度還不夠,甚至有些偏遠山區對此是一片空白,這即是導致青少年法制觀念淡薄而誘發犯罪的因素之一。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法制宣傳活動,像每年12月4日是中國的法制宣傳日,也可以邀請一些執法人員進行講座組織法制演講等。

其二,學校、家長、學生之間應多溝通。通過有關部門的調查統計,近三分之一的校園民事糾紛是來源於學校執行政策時,各方理解不一致此。溝通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部分。時常和老師溝通,才能更好地瞭解自己不明白的東西。除了單獨溝通外,家長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家長會不僅是告訴家長學生成績,還能交流心得,提出意見建議,使雙方意志統一,青少年也就能更好地成長。

其三,是摒棄舊教學觀,樹立新理念。過去,大多數人都認為學好語數英理化就行,只重視“智育”,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德育”。現代化的教育離不開德育,而法制教育是德育的一種,是重中之重。師長們也就要加強宣傳,給我們多傳授些普法知識。這又是第一點所説的普及法制了。

法制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要學會利用,也要學會掌握,才能成為真正的懂法,守法,學法的好公民。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維護者、開拓者,都需具備法制觀,這又需要學校這個培育人才的地方開展法制教育。其實,法制教育,即是一種法治精神,是尊崇和維護法制的勇力和毅力!願大家,願這個社會,都能具備法制觀,不斷髮展,變得更優秀!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6

20xx年x月xx日,xx教師進修學校特地邀請了“中華吟誦廣東中心”的吳教授,為我們講授《吟誦與國學教育》。

在講座上,吳教授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矛盾能夠把《紅樓夢》倒背如流,魯迅幼小時期就能背下《綱鑑》,而楊振寧在初入中學時背誦過整本《孟子》……事實證明誦讀中國經典會使腦子變聰明。

帶着好奇之心,我認真地聽吳教授講課。吳教授先把吟誦的入門法則發給了我們,讓我們認真領會。然後依着法則,吳教授帶着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吟誦《登鸛雀樓》和《清明》。老師們在吳教授的帶領下由拘謹地讀到放開來讀,由原來的朗讀也變為依字行腔地誦讀,教室裏吟誦之聲此起彼伏,老師們興味盎然。對於如何找入聲字,吳教授告訴我們:我們先用台山方言把詩句讀一次,那個讀得又短促又用力的就是入聲字。根據吳教授説的辦法我們都試着找入聲字,結果基本上都能把詩句中的入聲字找出來。

下午是最開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分小組進行練習吟誦。各個小組根據吳教授教的吟誦方法,再加上手勢來吟誦古詩文,教室裏氣氛熱烈,同學們各抒己見,討論聲不斷。輪到表演吟誦的時候,有兩個小組竟然能夠以唱的形式來吟誦古詩文,令我佩服不已。

通過培訓,我知道了吟誦是中國唯一的誦讀方法。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我一定會把所學到的吟誦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讓我的學生也能感受到吟誦的魅力!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7

有一個五年級的同學,看上了他同桌的筆盒就趁他同桌不主義就把他同桌的筆盒給偷了。以法律的角度來看這雖然上一不算犯法,但是,做這些偷偷摸摸的事,是一種不良習慣,從小就有這些習慣,等長大了,就會成為盜竊行為的。

還有另一個例子:故意傷害他人:

就講,在一個學校裏,有兩個同學是死對頭,其中一個同學就很喜愛欺負另一個同學,那個同學受不了了,就回去告訴了他的哥哥聽,他哥哥就説:“他打你幾下,你就雙倍的打回他。”第二天他來到學校,剛好在樓梯口,看到欺負他的那個同學,就用力的把他踹了下去,那個同學就滾了下去,手就斷掉了。正因,那個同學是故意的,因此他務必要付醫藥費、精神損失費、車費……

經過這次的法律課我學到了很多法律知識,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法律,怎樣才不會走上“不正之道”。

代他人懷孕是指代他人懷孕是指將受精卵子植入孕母—子宮,由孕母替他人完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的過程”。被代他人懷孕着與代他人懷孕人沒有進行性行為。在本案中,李志遠和胡豔萍是經過性行為生育的笨笨。這根本不貼合所謂代他人懷孕的含義。他們所簽訂的代他人懷孕協議也是違背了公序良俗原則,因此這份協議是無效的。

但是,我卻對法官的判決有點質疑了。法院判決孩子由胡豔萍來撫養,李志遠每月付給胡豔萍生活費。先前付給胡豔萍的7萬元算是給笨笨的撫養費。理由是孩子在哺乳期由母親撫養更宜。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此刻笨笨就有一個單親家庭,得到的是不完整的愛。若要判決,最好就是從最有利笨笨健康成長的方法解決,李志遠有穩定的家庭,固定的收入,還有一個好妻子王靜對笨笨就像是親身的,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判給李志遠能讓笨笨更好的生活。

夫妻之間確實就應坦誠相待,但是有時候的欺騙不是善意的嗎?李志遠也很難做啊,一個他很愛他的妻子王靜,不想與她離婚。一方面他又難以應對父母。現實就是如此的殘酷,熊掌與魚永遠都不能兼得。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8

四月份,我有幸聽了牡丹江師範學院孫朝霞教授的有關國小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講座,受益匪淺。為了預防和減少學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保障學生健康成長,教育部特制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我仔細閲讀,知道可能引發校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課間學生追逐、打鬧,學生自行到校外活動或者放學後滯留學校活動;體育活動中不慎碰撞、摔倒;學校使用的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和本市的安全標準;學校的場地、房屋和設備等維護、管理不當;學校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未採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等,都會引發學生不可避免的傷害。因此,如何應對校園傷害事故、妥善解決和處理此類糾紛,明確法律責任已經迫在眉睫。通過學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我有以下體會。

學習《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體會到,對於在校老師、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予以妥善、正確處理,這不僅有利於維護老師、學生和學校的合法權益,也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促進老師、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它不僅避免了家長和學校之間不必要的扯皮,讓我們老師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嚴抓教育管理和校園建設上。《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的出台,以法律的形式劃定了學生事故傷害的責任範圍及其責任人,將學校、老師、學生及其監護人所負的責任明確,將有助於更妥善、更準確地解決處理學生在校期間遇到的人身事故傷害,兼顧學校和學生兩方面的合法權益。

我認為,國小生在校期間發生一些傷害事故是在所難免的,但在事故的解決過程中往往要牽扯學校、老師太多精力和財力,並且學校往往要成為事故的主要責任人而被推上被告席。不管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學校擔大頭,這對學校而言是不公平的,因為學校成了事實上的“弱勢羣體”。

仔細閲讀《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後,體會到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維護教育事業的正常發展,是為了保護“弱勢羣體”的利益,而不是幫學校擺脱責任找一個合理的藉口。但是《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也在教育我們學校老師在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作為老師、班主任,一定要盡責盡力教育好學生安全防範措施,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當然學生也必須遵守學校紀律和學校的規章制度,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在學校期間聽從老師的教導,不得從事危及自身或者他人安全的活動。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還提醒我們,如果發生傷害事故,學生或其監護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完全推給學校,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如不能協商解決,可依法起訴。每位教師都要牢記:當學生髮生傷害事故時,要及時通知家長並緊急救助。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係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避免了老師、家長和學校之間不必要的扯皮。也讓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9

聽了兩位教授對《國小教師專業標準》的解讀,使我受益匪淺,首先我瞭解了《國小教師專業標準》的背景,對研製《國小教師專業標準》有了必要性的認識:1,規範教師專業行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2,設立教師合格標準,促進教育公平。3,為職前培養,職後培訓提供目標參照。4,符合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發展趨勢。5,國小教師錄用,評價,考核,註冊的依據。6,是制定《中國教師標準》的基礎性文本。並對研製《國小教師專業標準》的原則有了一定的認識:1,體現教育發展規律,特別是教師專業化的時代要求。2,針對性,國際視野與本土實際相結合。3,可操作性,具體可行。4,通用性,具有普遍指導意義。5,發展性與引領性。

其次,我理解了內容:一,基本理念1,學生為本。國小兒童是主動發展的,享有基本權益的個體。國小教師要尊重兒童的主體地位和平等權益。國小兒童具有好奇好問,天真活潑,規則意識強等鮮明特點,國小教師要尊重和遵循國小兒童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國小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學校學習生活促進國小兒童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國小教師應對國小兒童的身心健康和教育工作全面負責,堅持科學教育方法,因人施教,促進國小兒童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2,師德為先。國小教師的教育對象是身心發展迅速可塑性大,理性認識萌芽並快速發展,對成人又相對依賴的兒童,國小教育階段也是兒童進入穿越家庭範圍的社會化起始階段,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既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與幫助又是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因此,國小教育是需要高度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事業,國小教師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要富有愛心,耐心和細心,熱愛兒童,為人師表,給予兒童精心的教育培養,保證兒童快樂,健康地成長。3,能力為重。國小教育教學工作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工作,國小各學科和各種教育活動都需要科學設計與合理組織。在不同的情境和條件下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國小兒童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行為表現,,國小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才能提供具有發展適宜性的教育策略。國小教師要主動把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不斷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提升專業能力,形成教育智慧。4,終身學習。國小教師既是國小教育工作者,又是與國小兒童,與教育改革以及社會共同成長的學習者。國小教師要形成終生學習和持續發展的意識,瞭解社會變化和教育變革,瞭解初等教育和國小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不斷追求新知識和吸納新的研究成果,不斷提高師德修養和提升教育智慧。

最後,學習了這些之後,留給我一些反思: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0

20__年5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的頒佈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有力保障。

民法典是時代標杆,我們需積極主動學習並宣傳民法典的相關內容和意義。民法典系統整合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長期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汲取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優秀法律文化,借鑑了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除此之外,民法典還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作為共產黨人,我們應深刻領會民法典的內涵,履行主動學習、終生學習的職責。

民法典是時代標杆,我們應加強日常生活的普法宣傳,以推進人人懂法、人人知法、人人守法的實效。民法典設計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羣眾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業發展息息相關。民法典的有效實施不僅能夠保障人民羣眾權益,更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有序性,提升社會的和諧度。

民法典是時代標杆,我們需做黨的聲音的傳播者,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民法典有效實施需要得到羣眾的認可與信任。這就離不開開展民法典普法工作,這樣既能引導羣眾認識到民法典既是保護自身權益的法典,同時也是敦促全體社會成員都必須遵循民法典,做知法、守法、信法的公民。

相信民法典的頒佈必將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和認可,我國依法治國的理念也將得以繼承和發揚,人民生活水平也定會在民法典頒佈的浪潮中穩步提升!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1

5月21日,本人積極參加了由學校組織舉行的師德師風專題講座活動。講座會上,王家豐、王琳晶、羅堅還有周有健校長等在會上做了講座發言。通過這次聆聽講座活動,本人對師德的體會更加深刻了,感觸頗多。

台上的同事在講座中都提到了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一顆愛崗敬業的心,更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陣地,而教師則是教書育人的工程師。教師不僅要教好書,更要育好人。教師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説過:“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作為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師德修養。教師只有在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為人師表,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真正做好學生的靈魂工程師。我覺得教師在師德方面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愛”。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説過“愛是美德的種子”。確實,愛就像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陽光,使貧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温暖;愛就像一泓出現在沙漠裏的泉水,使瀕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就像黑夜裏的星光,照亮了黯淡的生命。有了“愛”的種子,就能有良好的收穫。一個教師應該愛崗敬業,更要關愛學生。愛崗敬業是師德修養的出發點,關愛學生則是師德修養的靈魂。

説到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又讓我想起了那些“最美鄉村教師”。王金花就是這樣一個好老師,她被評為“海南省最美鄉村教師”。王金花工作在離海南儋州市藍洋鎮50公里遠的番打國小,是民族邊遠山區,交通非常不便,很多人都不想在這樣的環境中教書。開始時,王金花只是代課老師,工資待遇很低,但王金花在那一干就是34年。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2

聽力是學生考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學生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提高學生的.聽力,教給學生做聽力題的技巧。

聽力的提高對於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自己確實是一個棘手的任務,由於沒有經驗,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這方面的課程或者講座,所以很困惑。在沒有學習這個講座以前,自己一直用的都是不科學的方法教學生聽力。學習了趙書梅老師的講座後,真的是恍然大悟,而且覺得有一種如獲珍寶的感覺,這些理論和科學的做法對自己教學能力的提高和轉變簡直就是一副良藥,雪中送炭,及時解決了困惑我多時的問題。

走上工作崗位到現在,一直對聽力的教學方法都很茫然,不知道什麼方法是科學的正確的。平時因為怕落下課,很少給學生放聽力,只是考試前突擊練一下,而且練得時候也不注意方法。錄音機放在教室前面,放一個小題檢查一個答案,學生有問題了就重新讓學生再聽一遍,給學生解釋解釋,學習之後,才知道科學的方法是這樣的。

要想提高學生的聽力,必須從七年級開始,堅持至少每週都要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要堅持給學生上聽説課,上語音課,培養學生讀句子的語調,讓學生掌握説話人的語氣,還要抽出時間給學生貫穿文化背景知識。此外,最重要的是聽説教學的方法,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否事倍功半。

在教學方法上,首先要教給學生在聽聽力的時候一定要放鬆,保持平常心態,解決心理問題很情緒問題是第一步,然後再教給學生科學的做題方法。其中,對我感觸最深的是聽説策略的第四個方面:即聽前聽中聽後要求。教師在聽力教學中要做到以下三點:

1、聽前一定要做熱身活動,讓學生熟悉話題,熟悉相關的詞語和句型,討論背景文化,告訴學生聽的具體任務和要求。當聽力中有生詞的時候教師要提前幫學生進行科學處理。

2、聽中要做到:聽信息,排順序;聽信息,列項目;聽信息,補全文字;聽並畫圖;聽並製作;聽並填空;聽寫;聽並記筆記;聽指令,完成系列動作;聽並選擇;聽並匹配。

3、 聽後要做到:口頭回答問題;小組討論;模擬對話;複述或轉述所聽內容;作出書面迴應;總結要點;改變所聽內容;表達個人感受和觀點。

這三點從趙書梅老師的講座裏摘抄出來的,也是對我幫助最大,最受益的三點,我把他們摘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3

這週三,我參加了一場以“知感恩,講誠信,守規則。”的道德講座。我聽了這場講座之後,感慨萬千,心中風起雲湧,久久難以平復。

講座中,我最難忘的是一段關於尼克.胡哲的視頻,他是著名的演講大師,但他卻和別人很不一樣——他沒有胳膊,也沒有腿。卻立在演講桌上,為全世界的青少年演講。看了他的經歷,我覺得我以前遇到的困難都不算困難。有什麼比這位殘疾人登上演講的舞台更困難?他這種無與倫比的自強,深深地觸動了我。但更讓我敬佩的是他那一種感恩一切的.精神。他雖然沒有四肢,但他沒有怨天由人,而是懷着真誠的心去感恩身邊的一切。這不僅僅是自強,而是一個真正偉大的人用自己的豪情,書寫的感恩之詩。

令我永世難忘的,還有中國屈辱的近代史。中國在漢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都是天朝上邦,萬國來朝,雄立於東方,笑傲於民族之林。但在清朝末年,我們落後了,我們的國土和同胞被外國人蹂躪,被外國人譏諷為“東亞病夫”,直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站起來了!著名的企業家李嘉誠有一本書叫做《學習改變命運》。是啊,學習改變命運,落後就要捱打。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實現我們的夢,中國夢。讓全世界的人都聽到中國這頭雄獅的怒吼。

最後一個題目,我的心情最沉重,那是關於父母的。這麼多年來,父母為我操碎了心,而我又為父母做過什麼呢?他們供我上學,供我吃穿,無微不至的照顧我,但我那一樣不挑三揀四?他們也許很嘮叨,也許會吵我,甚至會打我。但那一樣不是他們對我的愛和用心良苦?我做的太少太少,我以後要感恩他們報答他們,來彌補我這麼多年來的過失。

這次講座,對我受益匪淺,感觸極深。我以後一定要做一個知恩圖報,自強,孝親敬長的人。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千萬不可忽視了自己的安全問題。安全工作不可麻痺大意,它關係着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也關係着我們的健康和生命。為了讓大家都能在安全中度過,我在此跟大家簡單講一些安全法制常識,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注意活動安全。

同學們生活在幸福、温暖的環境裏,家裏受到父母的關心,校園受到老師愛護,似乎並不存在什麼危險。但是家庭和校園生活、學習活動中仍然有許多事情需要倍加註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生危險,釀成事故。

1 .防磕碰。目前大多數家庭的居室空間不是很大,又放置了許多傢俱等生活用品,所以不應在居室中追逐、打鬧,做劇烈的運動和遊戲,防止磕碰受傷。

2 .防滑、防摔。居室地板比較光滑,要注意防止滑倒受傷;有些居室鋪上地磚,滑倒受傷很危險,上幾年就有户人家小孩室內吵鬧滑倒,後腦碰撞在地磚上,而致死;特別是學校上下樓道、走廊都是堅硬的水泥或磚石,如果追逐、奔跑很容易跌倒受傷,發生安全事故。

3 .防墜落。住樓房,特別是住在樓房高層的,不要將身體探出陽台或者窗外,謹防不慎發生墜樓的危險。特別在清掃教室衞生時,同學們擦玻璃一定要注意安全。

4 .防火災。居室和教室內的易燃品很多,例如木製傢俱、被褥窗簾、課桌、書籍等等,因此要注意防火。不要在室內玩火,更不能在室內燃放爆竹。使用燃氣器具(如煤氣爐、燃氣熱水器等)時,應充分保證室內的通風,保持足夠的氧氣,防止煤氣中毒。有關煤氣中毒事件時有發生。

5 .防意外傷害。錐、刀、剪等鋒利、尖鋭的工具,圖釘、大頭針等文具,用後應妥善存放起來,不能隨意亂放,防止有人受到意外傷害。

二、注意飲食安全。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衞生,否則就會傳染疾病,危害健康,“病從口入”這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注意:

1 、養成吃東西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幹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淨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2 .生吃瓜果要洗淨。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乾淨,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3 .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味道就會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4 .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衞生質量往往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5 .不喝生水。水是否乾淨,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三、注意交通安全。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中最基本的內容,其中的“行”,要涉及交通問題。同學們平日裏上學、放學,節假日出、旅遊,除了步行以外,還要騎自行車、乘公共汽車,交通安全問題是我們必須重視的,要從小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掌握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識,確保交通安全。

同學們上學和放學的時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擁擠的時候,人多車輛多,必須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沒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邊行走。

2 .集體外出時,最好有組織、有秩序地列隊行走;結伴外出時,不要相互追逐、打鬧、嬉戲;行走時要專心,注意周圍情況,不要東張西望、邊走邊看書報或做其他事情。

3 .我們沒有交通民警指揮路段,要學會避讓機動車輛,不與機動車輛爭道搶行。橫穿馬路,可能遇到的危險因素會大大增加,應特別注意安全。穿越馬路時,要走直線,不可迂迴穿行;在沒有人行橫道的路段,應先看左邊,再看右邊,在確認沒有機動車通過時才可以穿越馬路。不要突然橫穿馬路,特別是馬路對面有熟人、朋友呼喚,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車已經進站,千萬不能貿然行事,以免發生意外。

4 、不要乘坐柴三機,車況不好、超載的車輛,容易發生安全事故。

從保證交通安全出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而當你已經達到法定的騎車年齡,準備騎車時,則必須認真地學一學有關騎自行車的規定,要掌握騎自行車的基本要領。要在非機動車車道內順序行駛,嚴禁駛入機動車道。騎車至路口時,應主動地讓機動車先行。騎車轉變,要伸手示意。騎自行車不準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曲折競駛、扶身並行,更不準一手扶把,一手撐物騎車。

四、注意社會生活安全。

國小生雖然年齡尚小,但已經不同程度地接觸了社會。目前社會治安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社會上還存在違法犯罪現象,國小生遭到不法分子侵害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提高預防各種侵害的警惕性,消除對危險的麻痺和僥倖心理。同時也要樹立自我防範意識,掌握一定的安全防範方法,增強自身的防範能力,使自己在遇到異常情況時,能夠冷靜、機智、勇敢地去應付。

1 .獨自在家,要鎖好院門、防盜門等。

2 .如果有人敲門,千萬不可盲目開門,應首先從門鏡觀察或隔門問清楚來人的身份,如果是陌生人,不應開門。

3 .不邀請不熟悉的人到家中做客,以防給壞人可乘之機。

4 .外出或在公共場所,同學們遇到的社會情況會比較複雜,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加強自我防範意識。

如遇到特殊情況受到違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脅和侵害,僅憑同學們自身的力量很難防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門報告。

( 1 )報警電話的號碼是110 。這個號碼應當牢記,以便發生異常情況時及時撥打。

( 2 )撥打110電話,要簡明、準確地向公安部門報告案件發生的地點、時間、當事人、案情等內容,以便公安部門及時派員處理。

( 3 )打報警電話是事關社會治安管理的大事,千萬不要隨意撥打或以此開玩笑。

同學們,安全工作事關我們家庭幸福和健康生命,希望大家處處留意,事事小心,無論何時何地,都應對安全問題保持高度警惕。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日上午參加了北海中心校20xx年數學專題講座,講座由市教研室苗東軍老師主講。從上午約八點四十開始,到十二點結束,大約用了三個多小時。苗老師所講的題目是:“從命題導向談國小數學教學”,苗老師利用去年暑假前期末試卷和寒假前期末試卷,有所側重的分析了部分試題的出題意圖以及測試內容,告誡老師們在教學中如何教學例題,如何處理練習題,如何對待涉及的數學知識。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如何制定出最高的教學目標。苗老師從個人對新教改的理念的感悟,到和與會的老師互動研究,確實起到了“反思研討,引領成長”的效果。下面就我感觸頗深的幾點記述於後。

一、“三維目標”再認識。

苗老師講的三維目標,強調了知識與技能兩個目標,只是素材,應注意最終的目標是:“培養思維”,最高目標是:“促進人的發展”,苗老師列舉了生活中出現的一些現象:也就是老師們心目中的“差生”到社會上有不少人發展的很好,老師們心目中的“好生”即很聽話的小綿羊,卻到社會上沒什麼大的發展。説明我們教學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教育教學的最高目標:“促進人的發展”。

二、複習的重要任務是知識框架的建立。

複習不是重複學習,不是大量做題,而是老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框架和知識結構。這裏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很能説明問題。“平面內兩條

直線的關係不是就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知識結構,板書平面內兩直線的關係成為:

知識結構:

平行

相交——(分兩種情況:垂直與不垂直)

這樣,學生就不會出現“平行”和“垂直”並列的錯誤了。

三、“估算”運用

在平時教學中,關於應用題中什麼情況下用估算,什麼情況下用精確計算,我真的不怎麼清楚,在跟學生解説這方面問題時,也是告訴學生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不要一見到題中出現“大約”兩字,就使用,但是沒有跟學生列舉例子,説清楚。今天苗老師也談到這個問題了,什麼時候用估算呢?估算不是“大約”字的要求,而是實際需要。

四、“類推”能力的培養

苗老師通過二年級試卷中一道考題,講明瞭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類推能力。“讀數和寫數都從起。A、萬位,B、最高位,C、個位,D、千位”這樣一道選擇題,這時二年級學生只學過千以內的數,所以學生中有不少人填D,這就是老師在教學中,沒有注重學生的發展。至少沒有注意學生以後三年級、四年級的學習,更不要説注重學生終身發展了。學生只認識到數位中的千是最高位,哪以後還要認識萬、億哪,怎麼填這個空呢?這就要求老師要根據現有的知識,引導學生歸納出讀數的方法。讓學生在一系列的數字讀法中,得出結論,從而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五、教學中,注重圖片拼圖,畫示意圖,讓學生體會感悟

苗老師通過四年級試卷上一題,説明了教學中,通過學生利用圖片,去拼圖,動手畫示意圖,促進學生養成自學運用操作研究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以上我僅從五個方面記述了自己的心得,其實還有幾個方面,如對“例題”的教學,對一些判斷題、選擇題的解答,如何引領學生去感知,感悟,我都有不少的收穫,限於篇幅,就不一一記述了。我相信,在新的學期裏,我會比以前更高一層次從事教學的。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6

學校組織觀看了常麗華老師的專題閲讀教學講座《晨誦午讀暮省——一種迴歸樸素的兒童生活方式》,自此,我就被常老師的個人魅力深深的迷住了。

以前也聽了竇桂梅老師的讀書講座,竇桂梅老師強調的是《閲讀經典》,探討的更多的是作為教師如果讀書,讀什麼書以及怎樣讀書的問題。而常麗華老師強調的更多的是怎樣引領孩子讀書,給孩子讀什麼書。我覺得常老師最了不起的是喚醒家長開始推進親子閲讀,邀請家長參與到閲讀中來。而且還每天都用便箋和家長進行交流。常老師和學生、家長一起讀童話,寫童話,和學生生活在美妙的童話世界裏,過的是一種幸福的生活。我當時就在想:如果我的女兒能碰到這樣的老師該有多好啊。

聽了常老師的報告之後,我給女兒買了一些適合孩子看的繪本,在家也進行了親子共讀。每天我和老公都會抽時間陪着女兒讀書。我那坐不住的小丫頭也漸漸喜歡上了讀書。每天都會纏着我和他爸爸給她讀書。而且好多繪本她自己都能完整的講下來。在陪着孩子讀書的同時,我也喜歡上了曾經被我不屑一顧的童書,那精美的繪圖,豐富的想象力以及生動有趣的故事,都深深吸引了我,會使我不禁落淚或是忍不住笑出聲來。網上有同仁曾説,不管是作為教師還是家長,都要讀孩子喜愛的書,和孩子讀同一本書,這樣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我覺得確實如此,在和孩子共讀的過程中,我們又回到了童真的年代,多了些童真的樂趣。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7

20xx年4月27日,我很榮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三名”教師培訓,有幸聽了塗煥應副局長的專題講座《把上好每一節課作為自己從事教育事業一生的使命》,使我對教育的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我認真聽課,勤記筆記,積極思考,受益匪淺。塗老師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於教育規律的深入探索,對於工作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以及他那淵博的知識、和藹的態度、謙虛謹慎的作風,給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我一直在思考,我什麼時候才能達到像塗老師那樣的高度。他的見解是那麼的深邃,他的想法是那樣的恰到好處,他的課給我很大的啟發。

一、教師要優秀,就必須注重細節。

塗老師在講座時強調:老師要講好每一節課,因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就是課堂。在課堂上要注意每個細節的把握,譬如:上課板書的位置、板書所寫的內容等。今後,我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多讀書、多請教,爭取不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細節上出問題。

二、教師是主主導、學生是主體。

在課堂教學中,要準確定位教師和學生的地位,老師要充分發揮起主導作用,不能放任學生自由學習,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代替學生學習,也不能進行填鴨式的滿堂灌。

三、師生人格的平等。

雖然師生在學識、年齡、經驗等上存在不對等,但他們的人格是對等的,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絕不能做出有損學生人格的事情,譬如:體罰、侮辱學生。教師一定要謹言身行,別傷害他們幼小的脆弱的心靈。

四、對教育的態度要端正。

塗老師説,現在教師對教育存在着三種態度,即把教育當作事業做,就能做出成績,是成為專家、學者型教師的必備條件;把教育當作職業來做,可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還有一種把教育當作產業來做的,那就是對學生的一種犯罪,是對教育的褻瀆。我一定要把事業當作自己一生的事業,認真對待學生,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對教育始終抱有一種敬畏之心。

專題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18

我和孩子爸爸認真觀看了王老師做的專題講座:讓孩子的閲讀行為真正發生。看了以後很有感觸和共鳴,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對高品質的閲讀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我和孩子爸爸都屬於研究生學歷,也都喜歡閲讀,在人生的過程中,曾深刻感受到閲讀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意義。如今我們都為人父母,在網絡時代的誘惑下,也曾經放棄過高品質的閲讀。可是隨着時間推移,現在我們反而更加重新認識到高品質閲讀的意義,尤其是對孩子,可以降低孩子日後的成長落差,減少孩子因家庭、經濟、地域等先天因素影響而產生的差異,我和孩子爸爸也達成一致意見,要用高品質的閲讀來讓努力讓孩子擁有一個芳香四溢的幸福人生。

2、充分體會到親子共讀是讓孩子愛上閲讀的方式。人都説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每當我們帶孩子去西西弗書店一起閲讀或晚上睡前講故事時,孩子發自內心的渴望便噴湧而出。孩子喜歡父母給她講故事,從書中,她感受到快樂、希望、幸福、勇氣、熱情和信心。聽完故事以後,孩子會談論她的想法和感受,讓父母感受到一個不一樣的孩子。循序漸進,我們的孩子越來越愛閲讀,愛故事,愛分享。

通過講座,讓我們更好的學習了引領孩子親子共讀的方法,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一起和孩子親子共讀的決心,感謝幼兒園給我們這麼一個好的平台一起分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v7yd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