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13篇)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13篇)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

合上了散發着悲傷的氣息與淚水的《包法利夫人》。美麗、多情的少婦愛瑪在虛榮心的支配下,在不甘平庸的享樂中,在無比的絕望中,在萬般的悔恨中,痛苦地掙扎着死在了自己的牀上,耶和華的天堂裏,又多了一隻温順的羔羊。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通用13篇)

在入春以來的閲讀、寫作中,我之所以從痴迷的詩歌意象、意境中走出,步入充滿愛恨情仇和生命傳奇故事、情節、人物中,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要放下無邊的虛無和幻想,重新撿拾起生活的真實,體驗日子裏的美好及快樂。因為我相信謝有順那句話,小説就是對生活場景的還原和複製。因為我所崇拜的王小波説,小説是可以這樣寫的。因為我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喜歡聽故事講故事的小老頭。

當每一個生命,每一個飲食男女,從呱呱墜地來到塵世那一刻,兩隻光亮,水晶一般的眼睛就對人間充滿了好奇和驚訝,力圖把空無一物的肚皮,填飽塞滿;力圖在一張白紙似的腦袋上,描繪出最為精彩的圖畫;人生不過百年,慾望卻無邊,人們總是企圖趕走內心的無知、淺薄、直白,讓自己變得強大、淵博、威猛起來。美麗多情、衣食無憂的包法利夫人愛瑪也不過是凡人一個,享樂主義在她的身上顯露無遺,她的墮落她的死亡與她那不安於現狀的心密不可分。她是一朵鮮豔、誘惑的虞美人,悲哀的命運在前方等待着。

愛瑪出生在富裕的莊園,自由受到修道院的教育,幽閉的生活一旦被打開,浪漫的情調就會像塞納河水奔騰不止。

分析包法利夫人墮落的原因,我這個行政管理系畢業的學生想從社會學的角度來驗證一下。試想我們每一個人在從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有用人的漫長過程中,不外乎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等等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追求,與此同時,在滿足基本的生理生活需求之外,人們開始了精神層面的追求,讀書、學習、交流等等。加之人是能夠思考高級動物,在加上出身、血型、性格、生長環境、教育程度的存在,角色體現、角色互動,為自身的社會化豐富了許多,譬如是在當今這個二十一世紀,互聯網極為發達的地球村,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遍地是低頭蟻族,扣扣聊、微信聊、公眾號、頭條玩、抖音玩、火山小視頻等手機娛樂至死的時代,傳統的紙質媒體、讀物交流、學習,已經退居到幽暗偏僻的角落,自己卻如一位民國社會的藍袍先生,獨坐斗室,耐得住萬般的寂寞與孤獨,嚼菜根、啃“磚頭”,苦辣酸甜、悲歡鹹淡,自我感知。宋朝皇帝説: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入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回過頭來再談談包法利夫人,這位可悲的美少婦的命運。愛瑪生長在十九世紀的法國鄉村貝爾託,父親魯俄老爹是位莊園的主人,殷實的家庭為天真浪漫、美麗多情的女兒提供了衣食無憂、富於幻想的童年少年生活。

一次魯俄莊主病了,於是身着飄逸藍袍的愛瑪姑娘有幸被年輕的鄉醫包法利邂逅。愛瑪姑娘纖細的指甲,明亮的眼睛,烏黑的睫毛,瀑布般的頭髮,紅撲撲的臉蛋兒,給已婚的包法利留下了驚鴻一瞥。好事成巧,又過了沒多久,包法利的第一位老婆,二手女人,四十多歲的寡婦愛洛伊絲在家被公婆氣死了。年輕、漂亮、單純的愛瑪姑娘便在父親魯俄老爹的的極力撮合下(魯俄老爹對包法利醫生能夠治好自己的病,非常感謝,對年輕的鄉醫十分看好、器重),成為了真正的包法利夫人(這是一樁標準包辦的婚姻)。

婚後的愛瑪應該是幸福,美滿的,怎奈丈夫包法利是個老實本分、沉默寡言、不會哄自己女人的男人,他早出晚歸不斷出診給患者治病,時間長了便冷落了家中的小美人。愛情需要不斷保鮮,二婚男人包法利的欠缺讓心比天高、愛慕虛榮、不甘平庸的妻子愛瑪感到生活的孤獨、乏味,整日一副抑鬱寡歡的樣子,叫人見了十分心痛。為了滿足妻子嚮往美好生活的慾望,包法利醫生便離開居住的道斯特搬到了較為熱鬧繁華、熱鬧的永維鎮。

以上這些是小説的第一部分,故事的開端。接下來福樓拜進入了故事的發展、高潮部分的敍述。

包法利夫人在永維鎮在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先後認識了藥店老闆奧梅、布商件高利貸商勒樂、見習生萊昂、有錢的主兒羅多爾夫,就是這幾位小鎮上的頭面人物徹底改變了愛瑪的生活,萊昂是大學生風流倜儻、羅多爾夫是情場老手、獵豔專家,沒有多久愛瑪就背丈夫包法利先後與他們在自己的家庭後院頻頻幽會,幾番外出私奔,愛瑪風流成性、夜不歸宿、淫慾、揮霍無度,商人勒樂有機可乘,主動上門送衣服、布料、胭脂、梳粧枱、沙發、帷帳等等一切生活用品。最後愛瑪手頭虧空甚至賣了自己家的土地,勒樂的自私、奸詐、多謀,唯利是圖,步步為愛瑪設圈套,甚至讓她把整個房產做了抵押,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羅多爾夫是個裙釵堆裏的老搶手老司機,是個喜新厭舊、無情無義的傢伙,最後擯棄了愛瑪,萊昂是個外邊斯文,內心虛偽懦弱的傢伙,迫於自己的名聲迫於家庭的阻擾,斷然離開了愛瑪,包法利夫人最終被他倆推上了債台高築、走投無路的地步。

故事的高潮和結尾,愛瑪面對上門的公證人,無奈之餘只好重新求救於萊昂和羅多爾夫,一個避而不見,一個冷酷無情、見死不救,絕望之餘的愛瑪、包法利夫人跑到藥店老闆奧梅的儲藏間,吞食了白色的粉末砒霜後,回到家中,躺在自己的牀上,悔恨之餘,只有等待死亡。

尤其在對服毒後的包法利夫人愛瑪最後死亡過程的描寫中,作者細膩、真實的文筆深深觸痛了閲讀的神經,死亡是多麼的可怕,多麼地恐懼。譬如,書在第三百零一頁寫道:

她的胸脯立即開始急劇起伏,舌頭完全伸到嘴外,眼珠子亂轉。像兩盞玻璃燈,漸漸變暗,最終熄滅。

朗朗晴天吆暖洋洋,

小妞兒相思心癢癢。

愛瑪像一具中了電的屍體,一下子坐了起來,頭髮散亂,兩眼發直,嘴巴張開。

鐮刀割麥喲忙又忙,

麥穗穗散落田壟上。

我的小蘭喲彎下腰,

拾麥穗一個不漏掉。

“瞎子”愛瑪叫道。

她笑起來。那是一種兇惡、瘋狂、絕望的笑。她似乎看見乞丐那張醜陋的臉,像一個嚇人的怪物,揚起在永恆的黑暗中。

這天起喲起了大風,

她的短裙沒了蹤影!

一陣抽搐,愛瑪倒在褥墊上,大家圍攏過來,她已經嚥了氣。

這就是包法利夫人的死亡。一絲惋惜、哀傷襲上心頭。我不得不佩服一代文學大師的絕妙文筆,場景、人物、民謠相互襯托,象徵、寓意不言自明。

最為讓人惋惜而感到驚訝的是作者福樓拜在處理故事的結尾時,讓包法利醫生遇到了自己的情敵、殺死自己可愛妻子的羅多爾夫,尷尬之餘,懦弱的鄉村醫生沒有與之搏命,為妻子復仇,而是説出了這樣的話,

我不怨恨你!

錯在命運!

一篇舉世矚目的文學作品就這樣結束了,讀者在看到愛瑪墮落、死亡的同時,也看到了一位法國男人遲鈍懦弱、委曲求全的性格。

讀罷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我佩服居斯塔夫細膩的敍事語言天才,文筆流暢、簡潔凝練、意境唯美富有詩意,環境烘托、故事情節、人物心理的描寫刻畫逼真到位,富有個性、人性,在純自然純客觀主義基礎上,福樓拜通過自己獨特的敍述角度、敍事方法,伏筆、銜接等藝術技巧,無情地揭露了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現狀,批判了貴族、教會的冷漠、無情,是對法國社會真實生活的很好複製與再現,讓讀者在閲讀中認知、辨明瞭愛情的本質、家庭的內涵,檢驗了善良與虛偽的人性,其文學藝術價值和社會道德價值,歷史、讀者將會作出公正的評判。

文學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説的創作是一門綜合性的高超手藝,是一項十分艱辛、費神的腦力勞作,它涉及、檢驗着作者的學識、修養、生活積累和思想、藝術價值觀,而福樓拜的這部長篇小説《包法利夫人》,開啟了新小説創作的先河,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司湯達(心理分析小説《紅與黑》的作者)、喬伊斯(《尤利西斯》意識流小説的開創者)的文學創作風格,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個人認為是至今為止寫的最好小説。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2

我有一套羅爾德達爾的書,共有十二本,故事的情節都很精彩,我非常喜歡他們,全部都看完了。作者羅爾德達爾曾在23歲參加皇家空軍,他熱愛寫作,在當兵的間隙,寫了這一套書。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一個多世紀,但是全世界還有千百萬的兒童是他的崇拜者,我就是其中的一個。

這個假期,我又重新看了《查理和大玻璃升降機》,本書的主人公叫查理。巴克特。這本書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續集。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裏,查理靠智慧接管了旺卡先生的巧克力工廠,他們乘大玻璃升降機回家,準備將爸爸媽媽和爸爸媽媽的爸爸媽媽們接到工廠,在升降機飛回工廠的途中,升降機越飛越高,竟然進入了太空軌道。在太空中,他們遭遇了外星人,那是宇宙間最殘暴的外星蠕蟲克尼德。他們還遇到了美國的太空旅館,最後他們用升降機把”太空旅館“拉回了地球。

故事的情節真驚險啊!有時還很離奇,看得出作者驚人的想象力。我最喜歡的是查理的姥姥喬治娜吃了旺卡先生做的旺卡維他丸的事。她很貪心,吃了四粒,一粒能年輕20歲,但是她才78歲,所以成了負2歲,人自然就不見了。後來經過查理和旺卡先生的拯救,她又變成了世界上最老的老人358歲,姥姥那個生氣呀!最後又經過周折,她才算恢復了原樣!

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作者的想象了太神奇了——78歲的姥姥,變小變大,;升降機飛到太空,遭遇危險,又克服難題;遭遇蠕蟲,還那麼大,那麼恐怖……情節的每一次變化都牽動着我的心。讀了這一系列的書,我還喜歡上了查理,他是聰明勇敢友善的小男孩,最後成為了英國最大的巧克力工廠的主人。真羨慕他的這番離奇的經歷。看這套書,我像進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離奇的”觀光“,時而到巧克力工廠,時而到宇宙,時而到……如今,這一套書就在我的書架上靜靜地立着,我還會不斷地拿起,放下,跟着他們去一次次地旅行……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3

人,這個矛盾的高級動物認識帕斯卡,自然是從中學時代學過的“帕斯卡定律”開始。在讀“順應自然”系列叢書的時候看到了這本書,第一感覺是:咦,這不是一個物理學家麼?怎麼還是社會人文方面的專家?讀完書以後的感覺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便是哲學、社會科學。西方的笛卡爾、牛頓等大名鼎鼎的自然科學家,同時也是狂熱的哲學分子,如果不能成為哲學家的話。《思想錄》記錄了帕斯卡的哲學思想、社會科學的認知:人是崇高的,也是可悲的;在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人的存在便是一種悖論;在無窮大的空間、永恆的寂寞中,作為人的作者也感到了無比的恐懼;而在追求快樂的過程中人看到了虛無,在承受痛苦的磨難時人得到了錘鍊;觸及人,就像觸及風琴,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音律是什麼?人既尊重自己,又鄙視自己……人啊,你這個矛盾的高級動物。因為思想,你與動物有所區別;也因為思想,你將自己與別人隔開,認識了自己的獨立存在。與蒙田一樣久病纏身,也和蒙田一樣在這種極為不利的條件下積極地思考。人是會思考的蘆葦。而作者的思想充滿了二律背反,康德認為,由於人類理性認識的辯證性力圖超越自己的經驗界限去認識物自體,誤把宇宙理念當作認識對象,用説明現象的東西去説明它,這就必然產生二律背反。於是,上帝存在是不可思議的,上帝不存在也是不可思議的;靈魂和肉體同在,以及我們沒有靈魂;世界是被創造的,以及它不是被創造的;有原罪,沒有原罪。作為一名自然科學家,他將蒙田的《隨筆集》和拉羅時福柯的《箴言錄》有機地結合起來了,特別是蒙田的思想幾乎是批判地吸收了:這是本書的一個看點。全書讀起來不是十分流暢,但是俯下身來,總是能發現作者的智慧……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4

重讀了多年前閲讀過的中國當代長篇小説《林海雪原》,發覺此次重讀經典所看所想的和原先所讀到的有了很大的不一樣。之前的我閲讀這部書完全是出於電視劇《林海雪原》播出,很多評論説和原著如何不符,所以當時就想看看原著。

我想也許正是這樣的閲讀初衷使我在第一次閲讀《林海雪原》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書中所描述的傳奇曲折的故事情節,而並非是故事思想和內涵本身。而此次我作為一名即將正式跨入黨組織大門的一員去重新拜讀這部經典,似乎受益斐然,也決不一樣於前。下頭我就對於我此次閲讀印象比較深的地方,略談下個人心得:

一、歷史的感動永不泯滅

“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這是全書的第一句,也是作者懷念戰友赤誠的一顆心。看到此句,一種莫名的感動立馬湧上心頭。一九四六年解放戰爭初期,我軍的一支精悍小分隊,在嚴寒的冬天深入廣大深山密林,在皚皚的東北雪原,憑藉自我的大智大勇,與狡猾兇殘的敵人搏鬥、與惡劣的天氣拼爭,最終乾淨徹底地消滅了長期為霸一方、嚴重干擾我後方的土匪武裝,這是這部小説的故事梗概。合上書卷,細細沉思,腦海中生動地展現的是一羣驍勇善戰而又不缺乏生動可愛的人物形象——即少劍波、楊子榮、孫達得等革命軍人的英雄形象。他們為了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不畏層層險阻,“征服林海,踏透雪原”,應對流血犧牲毫不畏懼,只為了那一個心中執着的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拼搏至極,單純而簡單,卻又艱難而偉大——我覺得我的感動源於此。

我想這其中體現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氣節是我們不能難以忘懷的,而他們執着於信念、不懈奮鬥的精神及勇氣我想也同樣值得我們反省深思。在我們緬懷革命先輩的同時,更應當思考如何去向他們學習,如何能更好地實現其中進取的現實意義。尤其在物慾橫流光怪陸離的現實社會生活中,還有多少人能夠拒絕各種誘惑專心於自我最初的夢想,只為一個信念堅持到最終,付出再多辛苦也在所不惜呢

二、懷揣夢想,拼搏奮鬥

透過書本,你會發現浮現於腦海的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鮮明特點——心中懷揣着高尚的夢想,執着地追求着自我人生的目標。無論是年青英勇的少劍波、足智多謀的楊子榮、攀登能手欒超家,還是身高力大的“坦克”劉勛蒼,夜行千里的“長腿”孫達得、忘我拼殺的高波,小白鴿白茹等,他們都能夠執着於信念,始終如一地堅持下去。這份動力來源於什麼呢我想就是在於他們心中懷揣着高尚的夢想,有了夢想才有目標,有了目標就能看到期望。也正是如此,讓無數浴血拼搏的革命戰士能夠看到勝利的曙光,讓他們擁有了勝利的期望,才使得他們能夠堅持戰鬥,十幾年如一日,為了心中的夢想不斷前進。

是呀,懷揣高尚的夢想是人前進的動力,我相信每個人在進入大學之初都懷抱着早日成才的夢想。不一樣的是有些人的夢想隨時間和環境慢慢消逝,甚至走向墮落的深淵。所以,我們應當多閲讀紅色經典書籍,看看革命戰士是如何長期以往堅持着夢想的,並且要去學習他們那種精神,那份執着,那股勇氣。

三、融入團體,學會團結

此次的重讀腦海中還經常會縈繞着一個詞的含義,那便是“團體”。故事中的每一個革命軍人,如少劍波、楊子榮等,團體已經完全深入他們的骨髓,同他們的生命融為—體了。對於他們來説“團體”已經完全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字眼、詞彙、概念,而是一股力量,一種戰鬥武器,一種生命靈魂。頭可斷,血可流,永遠把團體利益擺在第—位,此志不可改。正是他們將“團體”進行了最好的詮釋。

不論什麼年代,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團體裏的。大家在一齊共同工作、共同學習,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克服自身的缺點,要正視自我身上有損人格魅力的弱點並不斷加以改正,惟此,才能融人這個團體。把自我融人團體,成為其中的一員,學會團結,並把團體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樣才能發揮出團體的作用。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5

英國曆史學家尼耶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未曾發生的歷史》(Visual History)一書中讓偶然性在歷史進程中翩翩起舞,他設想了一系列人類在某些重大時刻可能進入的歷史分叉小徑,比如沒有克倫威爾的英國,獨立戰爭遭遇失敗的美國和愛爾蘭,二戰中向希特勒投降的英國以及最終被納粹全盤納入統治範圍的歐洲等等,這類問題我們通常用一句諺語來引出:假如克婁帕特拉(Cleopatra)的鼻子短半寸... ...

但正如羅伯特.佛羅斯特(Robert Frost)在《林中路》(The Road Not Taken)中所説的,黃色的樹林裏分出兩條道路,可惜我不能同時涉足,歷史也在這些無數個有着無數條分叉的路口單向度地延伸着。雖然所有這些我們沒有走的路,按照量子力學中的平行宇宙理論,其實已經在另外的一些宇宙中被人踏得寸草不生了,但我們所考慮的仍舊是那唯一 的、已經發生過的歷史。

《隨機致富的傻瓜》(Fooled By Randomness)一書的作者納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認為,正是這種特點,讓人類幾乎天生就是概率盲。如果我們不參考那些未曾發生的歷史,那就無法真正看懂那些已經實現的歷史,藉助物理學家費曼的説法,塔勒布稱這種做法為在歷史之下求和(summing under histories)。塔勒布寫作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給概率盲上點兒眼藥水。但即使是他本人也認為不會收到太多效果,因為概率法則與人們的直覺是相悖的,我們在面臨選擇時一般只在潛意識中構建兩種場景:A發生,或者A不發生,而沒有以73.45%的概率A發生這一選項,隨機性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説有些太過於抽象。更多的時候,我們對於未來只構造一種場景:最有可能實現的結果,或者最期待的結果,當人們闖紅燈穿過車流洶湧的馬路時,他們想到的是方便快捷地通過,當人們花錢購買彩票時,他們想到的是價值上千萬的大獎。

儘管對於隨機性的無視與誤解隨處可見,但證券市場是塔勒布觀察得最多、感觸也最深的地方在紐約大學數學教授和暢銷書作者的身份之外,他更是一名混得不錯的交易員。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塔勒布看到那些他身邊的明星交易員們起起伏伏,總有一些人會因為一段時間的不錯業績而認為自己眼光過人,無往不勝,然後,他們幾乎無一例外地炸燬(因為鉅額虧損而被清算辭退)在某次黑天鵝的現身之中。

這裏的黑天鵝不是指巴塞羅那隊的主教練裏傑卡爾徳。根據塔勒布的梳理,概率論的哲學根源是懷疑學派。蘇格蘭哲學家休謨曾在他的《人性論》中以著名的黑天鵝問題表達了對於經驗主義者的懷疑:我們看到的白天鵝數目再多,也無法推論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因為只要有一隻黑天鵝,就足以推翻這個猜想(後來,人們在澳大利亞真的發現了黑天鵝)。

時間會消除隨機性,黑天鵝終有一天會出現,這在概率論中被稱為遍歷性(ergodicity)。常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就是人民羣眾對於這一原理樸素而準確的表達,一個聽上去更加玄乎的例子是,如果你讓一隻猴子在一台打字機前無限期地敲打鍵盤,那麼總有一段時間內,這隻猴子能一字不差地敲出《奧德賽》。

一個交易員一生要做成千上萬次交易決策,所以證券市場是一個讓人們體驗遍歷性的好地方。在塔勒布的眼中,如果上帝一直是在擲骰子,那麼那些所謂的明星交易員跟亂敲出《奧德賽》的猴子並沒有什麼兩樣:如果你不會讓一隻偶然敲出了《奧德賽》的猴子繼續去敲《伊利亞特》,那麼為什麼要把你的錢交給一個歷史業績不錯的明星交易員?

更重要的是,黑天鵝之所以重要就在於它與白天鵝的強烈不對稱性:一隻黑天鵝就能推翻成千上萬只白天鵝累成的證據大山。在概率論中,如果結果與概率強烈不對稱,這被稱為分佈的偏態(skewness),它的意味很簡單:如果失敗的結果太過於慘重,那麼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有多高根本無關緊要,你的對策就是傳説中永不輸錢的賭博祕笈不賭。

在蒙特卡洛轉盤和黑天鵝之上,塔勒布建立了自己的交易信念。他選擇了一種跟大多數交易員不一樣的方式進行投機:看分佈形態而不僅僅看概率,因此他會做出看好後市的同時卻大量放空這種令許多交易員不理解的事情,他的交易風格是不斷地賠小錢,以等待黑天鵝的出現而大賺一筆。在這本位列《財富》雜誌評選的75本商務人士必讀書之一的小書中,也許塔勒布能給現在的股民們帶來的最重要提醒是:不到胖女人唱歌時(歌劇往往以女高音飆高音結束),一切未定,投資其實只是在拋骰子,報酬也總有一天會來報仇。

凡是學過一些粗淺概率論的讀者,比如事前概率和條件概率,聯合概率和獨立分佈等等,都會發現《隨機致富的傻瓜》的內容很容易理解,但這並不會讓閲讀本書變得多餘。因為即使是一位精通概率論的數學教授,也未必會在生活中真正用從概率論的觀點考慮事情,正如作者在他的觀察中發現,數學是後天學的,但懂數學卻是天生的。這讓我想起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徳.凱恩斯,他也曾寫過一本《概率論》(Treatise on Probability),顯示出對於這一數學領域的精深研究,可這也攔不住他在外匯市場上慘遭破產,顯然凱恩斯並沒有按照偏態原理去操作。後來凱恩斯又在股市上再次陷入了瀕臨破產的窘境,考慮到第二次破產可能會極大地損害他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經濟學家的聲譽(也許是世界上全體經濟學家的聲譽),這一次他終於吸取了教訓,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割肉止損。

除了能獲取一些有用的概率知識之外,也許這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透露出的與概率法則非常一致的人生態度。塔勒布本人的人生經歷充滿了戲劇性,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擔任黎巴嫩的副總理,可謂官宦世家,但他卻遭遇了家族從鉅富到赤貧的鉅變。後來塔勒布成為紐約大學的數學教授,在剛剛進入股票市場時他就成功地避免了一場股災,並因此而引起了一些華爾街操盤手的側目。經過半年的研究,塔勒布把這一切歸咎於運氣他並不比別人高明,也不比別人愚蠢,只是和其他所有人一起在命運的轉盤上被隨意拋擲。

塔勒布信奉隨機性,但這世界卻喜歡非黑即白。在塔勒布創立投資基金和出版此書的過程中,他發現兩極分化無處不在:要麼是吸引所有的資金,要麼一分錢拿不到,或者要麼每家出版社都搶着要出版,要麼就沒有任何答覆。這種兩極化令塔勒布非常不安,太成功容易樹敵,太失敗則叫人氣餒。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兩者我都不要,他的感歎讓人想起尼采的箴言: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站在中間,風景最美。塔勒布的人生觀並非是一種中庸之道,而是對於數學規律的一種篤信,甚至可以説,信仰。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6

今年暑假老師給我們佈置了六個暑假作業,其中一個作業是閲讀一部名著,另一個作業是觀看一部反映建國60週年的電影或電視。現在我們生活在沒有風雨的世界裏,在父母的關心愛護下,每天過着幸福的生活。可這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先輩經歷了多少戰爭,用了多少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啊!爸爸為了讓我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於是給我買了《兩個小八路》這本書,還讓我看了《兩個小八路》的電影。看完小説和電影,我被革命英雄的事蹟深深地感動了。

《兩個小八路》這本書描述的是1942年八路軍某部三團的小通訊員孫大興和小衞生員武建華的故事。孫大興的爸爸在一次戰爭中光榮犧牲了,孫大興在一次行軍中只顧的想他爸爸,不小心腳下一滑掉下懸崖摔傷了,組織上決定由小衞生員武建華護理他到老靳家去養傷。孫大興要為爸爸報仇,團長教育他要化悲痛為力量,繼承爸爸的革命遺志,為全中國受盡了苦難的人們去鬥爭。黨的培養和教育,戰爭中的鍛鍊讓孫大興和武建華這兩個小八路很快地成長起來。最後,孫大興為了把敵人引到自己部隊的埋伏圈裏,光榮犧牲了。

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孫大興、武建華和他們的班長馬寶玉。孫大興是個勇敢機智的小八路,有一次,孫大興讓武建華引開看守炮樓的偽軍,偷偷摸進炮樓裏,把炸藥、地雷放進裏面,點燃了火藥捻,很快鑽了出來,把敵人的炮樓炸了,為部隊進攻清除了障礙。還有一次孫大興為了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自己光榮犧牲了,馬寶玉子彈穿進肺裏還堅持打仗,孫大興受傷了是由武建華護理,慢慢地傷口癒合了。

看到敵人被消滅,我心裏特別高興,當我看到孫大興光榮犧牲,我心裏特別難過,這兩個小八路的勇敢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我要學習孫大興、武建華這兩個小八路的機智勇敢,為別人着想的精神,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為祖國爭光,我要努力把國家建設地更加繁榮富強。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7

我每次乘飛機習慣帶本書以便無聊時打發時間,一天出差前向同事借書,他隨手拿起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感覺薄薄的一本小冊子倒方便攜帶。閲讀本書如身邊一位長者語重心長的對我講解人生的真諦。曾經我也為哲學老師講人生觀價值觀如何重要而覺得可笑,可如今隨着年齡的增長,遇到一些人遇到一些事,愈發覺得自己年幼的無知和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而本書每一標題的內容都值得我們深思,反省。

稻盛和夫的哲學就是要我們懂得,人類活着的意義和人生的價值就是提高身心修養,磨練靈魂,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為艱苦的人生,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遵守努力、誠實、認真、正直的道德觀和倫理觀,學會“知足”,以利他之心生活,不斷積累善行,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和人生哲學並貫徹始終,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走向成功和輝煌,同時也是人類走向和平幸福的王道。

追求正確人生態度和人類應有的狀態已經不是我們個人問題了,稻盛和夫的哲學為了把人類引向正確的方向,要求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們有義務認識自己的責任,終其一生去努力磨練靈魂,使靈魂更高尚,一點點反覆精進。努力勤奮地工作、心懷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誠懇地反省並約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續磨練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這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才是真正的人生意義,才是稻盛和夫哲學闡述的真實的“活法”

稻盛和夫提出“以原則思考,化繁就簡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則”,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認為作為個體我們做人做事都要有一把尺子,超出了自己所能承受的“度”,就要明確告訴自己不能做。

真理是一根線織成的布。所以,所有事情越單純越接近它本來的狀態,也就是説越接近真理。於是用簡單的方法去對待複雜的事情,這種思維方式很重要。其實用最樸素的原理卻能解決大問題,很多問題是我們想複雜了。人生的原則如此,工作的原則亦相通,很多看似複雜的問題認真分解,然後找到相互之間的聯繫,從整體—局部—整體的方式去思考問題,往往遇到的難題也能解決。

該書以稻盛和夫本人的成長曆程來給予勸告,當我們用他的哲學觀來看待事情時,所有的困難都會突然出現簡單有效的解決之道。他認為:工作現場有“神靈之聲”。當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無論怎麼想辦法、反覆試驗不斷摸索、處處碰壁,無計可施,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時,此時事情才剛剛開始,此時,應該恢復冷靜,然後面對現實對產品和現場,重新審視、體察、傾聽,才能聽到“產品對我們的私語”,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

其實我工作亦經常遇到困難,面對困難百思不得其解,而此時我一貫的做法也是不“作為”,認真反省自己,把思路方法過濾一遍,如有可能儘量去現場,在現場中仔細觀察、善於分析,以現場發生的現象及收集的數據來分析問題,難題往往也能解決。當我們遇到困難僅憑想象和經驗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尤其當我們面對的“產品”有其獨特性時,這種面對 “產品”,親臨現場掌握該“產品”的特性變得尤為重要。20xx年,我負責太倉電廠600MW超臨界機組鍋爐燃燒調整試驗,在提供試驗大綱時心理很害怕,因為以前沒有做過類似的試驗且對該類型超臨界機組不瞭解,但項目立了總要做吧,多方查資料並向前輩學習還是心理沒底。在做試驗前一個禮拜我去電廠熟悉情況,每天對着IP系統看,與運行人員交流機組運行情況,慢慢的瞭解了該機組的特性,到做試驗時也就有信心了,項目可以順利進展。

通過本書的閲讀,感覺與智者進行了一番長談,對此受益頗多。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8

畫,一副殘畫……破碎的,凝結着濃濃的鮮血的趾爪;破碎的,被鋼鋸鋸掉的牙齒......

虎,不是一直被人類人為是威武兇猛的動物嗎?為何如此'破碎'呢?不,不是的.那只是它的外表.

一隻看似懦弱無能的華南虎之所以身陷囹圄,這不就是人類的傑作嗎?不過,值得我們反思的是:這隻華南虎雖然身陷囹圄,但骨子裏藴藏着湧動的尊嚴。它面對可笑而可憐的觀眾時,它背對着,安詳地卧在一個角落。“卧”?“安詳”?它一定飽經風霜了!作為一隻華南虎,它不是應該顯示它的威風嗎?為何如此“安詳” 呢?不,它明明就是對觀眾乃至全人類的輕蔑。有人有石頭砸它,冷漠粗暴;有人向它厲聲呵斥,自大;有人還苦苦誘惑,庸俗無聊......可笑而可憐的觀眾!但,它都一概不理。

可笑而可憐的人類還以為自己征服了世界,征服了自然.人類的'力量'大自然早就領會了:使物種滅絕;禁錮動物們的自由;虐待動物們.....在剛剛開始的 21世紀裏,物種滅絕的數量可能就增加10倍.到2100年地球上1/3到2/3的植物、動物以及其他有機生物將會消失。人類的“力量”太厲害了吧!

這隻華南虎嚮往自由,追求獨立然而卻被可惡的鐵籠不就是禁錮自由,邪惡的代表嗎?我們人類應該明白,我們人類有尊嚴、思想。同樣,動物們也有。華南虎代表的正是一個不屈的生命,執着的靈魂!我們應該尊重它們。它們就是我們的朋友。世界之所以這麼美好,它們也是一個亮點。華南虎是一個不苟活的生命。在這個不羈的靈魂面前,人類是多麼的庸俗,無知。人類應該學會尊重動物,也要努力地獲得動物們的尊重!

火焰似的斑紋,火焰似的眼睛,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好一個不羈的靈魂!這個不屈的靈魂也一步一步倒向了趾爪下的血泊裏。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9

在我的印象中,和尚——守着孤燈寡影,清規嚴律,敲度一生,和尚的世界裏,萬物皆空。 雖説落地生根,逢根生源,但何嘗不是如浮萍般漂浮於空暝之中,生於塵世之間,卻又苦苦追尋 境界,是真忘我還是假忘我?真亦假 時假亦真,吃齋唸佛,豈不是虛度光陰?

《受戒》並不是傾訴和尚苦行的載體,也不是道明受戒苦旅的讀本。明海已經出家四年了,使我不禁以為這唄世人推崇的名篇不過是和尚枯乏生活的絮絮唸叨。我懷着閒讀的心情往下看,不知不覺被其中的字眼所吸引。恬靜閒適的村莊,樸實憨厚的村民,美麗純樸的英子,助人為樂的明子,構成了一幅最為和諧的景圖。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美的故事,是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是孔子眼中的大同世界,是唐玄奘心中的極樂世界。在這個小小的村莊裏,我們看到的是一畝畝良田,一座座青山,一個個人家,而不是險惡的人心,利益薰心的村民。這兒有一座小小的寺廟,和尚不用受清規戒律,可以喝酒吃肉,可以娶妻生子,活似神仙。彷彿到現在,我還能看到舟山的英子和明子,聽見山間英子優美的歌聲。村民之間相處融洽,而不是如今的近鄰不識;人們互相幫助,而不是如今的冷眼旁觀別人的悲慘;人們之間無私奉獻,而不是如今的追名逐利。在這裏,我看到了人性,久違的人性之美,陌生的人性光輝。

其作者汪曾祺將這個愛情故事譜寫得淋漓盡致。他的文字並不華麗,卻盡顯文致。他的語言美,但不是矯飾。他寫的愛情純,乾淨的如溪水一般,並不像外國多數作家那樣露骨,明子與英子並沒有經歷什麼風吹雨打,卻讓人刻骨銘心。他們的愛情不像是張愛玲説的,經得起挫折卻經不起平凡。他們的故事是那些在一起以及不在一起的時光,他們的故事在我們的眼裏,在他們的心裏。那份淡淡的卻又濃厚的愛,沉澱在文中的每個字裏,在那小舟上方昇華。

再看現在,人與人之間隔着一層紗,彼此看不清,識不透。再看社會,處處宣傳構造和諧社會,可是食物毒加工,貪官污吏,打砸搶燒的現象屢見不鮮。社會不和諧,是人心亂啊!正如韓寒所説,社會不和諧就是兩種人給鬧的,一種是吃不飽餓的,一種是吃飽撐的。人人都在道和諧,但還有多少人不明白和諧也是需要從身邊做起的道理。政府時時倡導和諧,人民盼着和諧。政府出台政策,是靠人民去構造和諧的,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只能盡微薄之力,真正的力量在於人民。和諧也是一種人性美。

人性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人類能夠超越功利與得失,懂得悲憫、敬重和寬容。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0

第一次是在大一的時候,從圖書館借來書。這是第二次看了。正如別人講的,顧城的詩隔段時間看就會有不同的感覺,這次看完想起了很多從前的片段。想起姐姐,想起姐姐當年送給我會下雪的水晶球,想起捧着水晶球傻傻發呆的我,那個還讀一年級的我。想起姐姐當年手抄的詩集,想起當年牛皮紙包的書籍透着淡淡的書香,想起姐姐的英文歌磁帶第一首我記住的歌名是”sealed with a kiss",還記得當年的最愛的是“ tonight I celebrate my love". 記得國小時候的我最愛躺在牀上看月亮,記得當年還能看到星星,滿天的星星,而如今全不見了。正如顧城詩中寫的:

一直走,就有家了

那個人沒走

鐵獅子巷沒了

二十歲的地方沒了

--《然若》1992.8

看《顧城的詩 顧城的畫》,隨着年月的增長,看着顧城越發吃力地拼湊已摔碎的純真,淌血的手指捧着支離的碎片,困惑。曾經的詩為顧城保有不受玷污的純真。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一代人》

雲,灰灰的,

再也洗不乾淨。

我們打開布傘,

索性塗黑了天空。

在緩緩飄動的夜裏,

有兩對雙星,

似乎沒有定軌

只是時遠時近……

--《雨行》

鳥兒在疾風中

迅速轉向

少年去撿拾

一枚分幣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觸絲

海浪因退縮

而聳起的背脊

--《弧線》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1

我們這兩天學的文章都跟母親有關,這讓我想起《瘋娘》的故事了。她只是一個瘋子,是一個人人討厭,被人遺棄的瘋子,是一個連豬草和稻草都分不清的瘋子,她只是這樣的一個瘋子,她什麼都不明白。但在他生完孩子後,就變了。她是母親。一個深愛着自己的兒子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母親。在被婆家趕出之後的5年來,她始終沒忘記自己的孩子,沒忘記在5年後相遇的一天把找到的氣球送給她只抱過不到三分鐘的孩子,沒忘記愛他,沒忘記在他受人欺負的時候,站出來保護他,哪怕得罪了別人。

雖然,她只是一個瘋子,跟正常人有些區別,雖然,她讓兒子喊她一聲發自內心的“娘”,付出了許多代價,但她至始至終都愛着她的孩子,深深地愛着,毫無怨恨地愛着。就連這樣的一個瘋子也有如此真摯,偉大的感情,而我們的母親不也是這樣愛着我們嗎?讓我感動的是,那瘋娘為了兒子可以不顧一切,可以每天走上20多公里的羊腸山路,風雨無阻。可以為了孩子喜歡吃野鮮桃,而失去了生命。讀到“娘靜靜地躺在谷底,周邊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裏還緊緊攥着一個,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許多同學都哭了,趴在桌子上紅着眼睛哭了。瘋娘死了,帶着滿足和幸福死了,手裏,還緊緊攥着一個,她為兒子死了。當作者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回報母親的時候,娘卻永遠地離去了……

母愛,聖潔的母愛,母愛,純真的母愛,母愛,偉大的母愛,母愛,無處不在。媽媽,我愛你!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2

這幾天,我重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寫戰爭筆觸雄偉,描寫日常家庭生活細膩感人。

什麼是戰爭?德國的卡爾。馮。克勞塞維茨指出,戰爭就是一場大規模的決鬥;它是一種暴力行為,意在強迫對手服從己方意志;它是嚴肅的手段,為達成嚴肅的結果。在我看來,很少有什麼正義的戰爭。戰爭是殘酷的,表現在一個方面就是會有大量的人員傷亡,包括士兵和平民。

安得烈公爵在第一次受傷後,幸運地活了下來;但是幸運沒有光顧他第二次,他拋下七歲的獨子,死去了。安德烈公爵的死很令人難過,他的兒子本已在出生時失去母親,然後又失去父親。雖然有姑姑照管他,但那姑姑在心底承認,對他沒有對自己孩子那樣的感情,雖然她也為此感到抱歉,並且想要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一個曾經那麼依戀和愛戴哥哥的妹妹,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後,還是要把重心放在自己家裏。這也許就是人之常情?

索菲婭是另一個令我同情的人物。她是一個孤女,自幼寄養在姑媽家。她愛她的表哥尼古拉,愛得堅定不移、毫不動搖。然而她沒有財產,不能挽救已現頹勢的貴族家庭,因此她的姑媽始終堅決反對。尼古拉的感情變化莫測,從來不能給她一個,而她還是不計後果地拒絕了另一個追求者。索菲婭美麗、堅韌、通情達理,她為這個家庭做了很多犧牲,這是她的優點還是她的弱點?她知恩圖報,阻攔了想要和人私奔的娜塔莎,保護和挽救了那個險些自毀一生的丫頭。這個輕浮的娜塔莎不斷地陷入戀愛,她為了一個面孔漂亮、頭腦愚蠢的傢伙放棄了和安德烈公爵的婚約,前者根本沒有打算對她負責,後者為她再受打擊。安德烈公爵在妻子難產死後一直心情冰冷抑鬱,他因為娜塔莎而再次萌生的柔情和對生活的希望又破滅了。

娜塔莎最後嫁給了安德烈的朋友皮埃爾,一個性情温和寬厚的富翁,生了一堆孩子。尼古拉娶了安德烈的妹妹,一個有錢的伯爵小姐。索菲婭一直未嫁,她儘自己所能為家裏每一個人出力,卻從得不到感謝。而娜塔莎對嫂子説,索菲婭是一朵謊花,不會結果。她忘了和索菲婭從童年時代開始的情誼,對她的陪伴和好處,顯得無情無意。這很令我傷感。

一部《戰爭與和平》寫盡眾多人物的悲歡離合,托爾斯泰作為一名文學巨匠,對人物的描寫十分細膩準確,使人宛如親見。我認為是托爾斯泰的作品使他偉大,而非他的人品。他曾和女農奴生下一名私生子,還把他的私密日記拿給妻子看,使妻子想要“燒了他的日記和過去”。他曾經嫉妒陀思妥耶夫斯基娶了一個好妻子,因為後者的妻子對後者的寫作事業幫助巨大;他令妻子不斷生孩子,卻拿這事來責怪她“只會生孩子”。和這樣的男人相處,一定很不容易。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讀後感 篇13

炎炎夏日,坐在沙發上的我靜靜翻開書頁,讀《那個騎輪箱來的蜜兒》。在楊紅櫻的筆下,我和主人公一起歡笑,一起傷心。書中的故事好像都發生在我的眼前,同時也告訴我一些道理。

本書講述了了一個五年級的女生孟小喬,在充滿神祕感的仙女湖畔,遇見了一個願意到她家當保姆的神祕女人,名字叫蜜兒。意想不到的是,蜜兒卻是仙女。在蜜兒的幫助下,孟小喬找回了自信和自己的童年。

在這本書中,讓我最感動的段落是:班裏要舉行一聲場晚會,同學們各自分組,只有孟小喬沒有人要,她流下了悲傷的淚水。就在這個時候,班上的幾位同學接受了孟小喬的邀請,在她們的共同努力和蜜兒的鼓勵下,她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獲得了成功。

此外,看到被功課所累的孟小喬,就像看到了我自己。這邊公公在喊:“快來把數學做完!”那邊是小姨在喊:“快點把外語背了。”不一會兒,婆婆又喊:“作文還沒寫呢!”我都不知道怎麼辦好,最後還是對付一個是一個。

其實,跳、笑、玩、鬧都是孩子的天性,但大多數孩子都因為學習上的壓力而丟失了本來的天性。而許多家長卻認為孩子們應該每天好好學習,不應該整天想着玩,忽略了孩子的成長是與天生的“貪玩”分不開的。

《那個騎輪箱來的蜜兒》之成功處,在於寫出了我們孩子渴望快樂、渴望自由的夢想。其實,我們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信任和支持,有了它們,我們就可以在夢想的天地中翱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vqkk3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