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23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23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

x年12月,加入了“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課題組,併成為課題主研教師。為期四年的課題研究,我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付出了辛勞與汗水,也收穫了歡笑與喜悦。現寫下自己的研究心得,再次回顧難忘的四年的時光,聊以自勉。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通用23篇)

課題研究,敦促我不斷地讀書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作為一名有十多年教齡的教師,肯定知道對學生進行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重要性。但是,究竟該怎樣着手進行系統的有意識的培養?我的大腦一片茫然。因此,我開始閲讀關於習慣培養的相關書籍。《大師談兒童習慣培養》、《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怎樣糾正壞習慣》……我似一名沙漠中的行者,如飢似渴地閲讀着一本又一本書籍。名家大師們對於習慣培養的著名言論,讓我對於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也更堅定了習慣研究的信心。通過閲讀,我也接觸到了名家大師們進行習慣培養的具體做法和策略,這對我的課題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借鑑作用。閲讀書籍,增添了我的課題研究的底氣;而閲讀期刊雜誌和上網閲讀相關文章,則幫助我與時代同步,時時接受新鮮信息。《少年兒童研究》、《班主任》等期刊雜誌上面的文章,有不少與習慣培養有關。因此,我也定期閲讀。此外,還經常上網閲讀同行們撰寫的習慣培養的經驗文章,也同樣讓我受益匪淺。在大量閲讀的同時,我還認真地進行了摘錄,並結合自己的習慣培養寫出了自己的心得體會。

課題研究,讓我學會做一個思想型的教師。通過廣泛的閲讀和與同事們的交流,我學到了習慣培養的一些好方法。但是,這些方法適合於我的學生嗎?應該怎樣調整,才更適合班上的學生並且達到更好的培養效果呢?作為課題的主研教師,在注重兼收幷蓄的同時,我也非常注重結合班級學生實際,制訂具體的切實可行的培養方案。同樣的培養方案,對於有的學生來説,效果頗佳;而對於有的學生,卻收效甚微。這又是何故?對於這樣的學生,培養方案又該做出怎樣的調整?這些,都是需要我不斷思考的。而就是在這樣不斷實踐和不斷的思考中,我逐漸積累了習慣培養的經驗,比如,怎樣進行良好預習習慣的培養,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課題研究,讓我認識到習慣培養的持久性。習慣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研究人員研究發現,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至少需要二十一天時間,並且還需要一定時間的鞏固與強化。因此,在習慣培養過程中,我就經常提醒學生,反覆強調具體要求,時時講,處處講,爭取將習慣培養的意識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骨子裏。在習慣培養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反覆。比如,前一段時間都還認真書寫的學生,開始書寫潦草了;一向都是舉手發言的課堂上,開始有學生不舉手就搶着説話了……出現類似的情況,其實都比較正常。作為教師,生氣也好,發火也罷,都無濟於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要立即予以批評和糾正,並持之以恆地督促學生改正,直至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教師一旦懈怠,一旦放棄,則習慣培養就又回到了原點,真的是前功盡棄了。

課題研究,讓我“累並快樂着”。參加了課題組,承擔了課題研究,肩上的擔子自然就比其他的老師多少重了一些。學期初和學期末,要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課題研究總結。每個月,課題組都會有那麼幾項常規任務要完成:學生個案分析、教育教學隨筆、推薦資料……有時候,的確也會感到辛苦,感到累。怨天尤人不是明智的做法,只有咬牙挺過。經過四年的習慣培養,我收穫了不少。首先,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有了一定的課題研究的經驗。此外,所教班級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養成較好。曾多次參加校級和區級展示課,學生們所表現出的良好習慣,獲得了老師和領導們的一致好評。這,讓我甚感欣慰,讓我嚐到了習慣培養的甜頭。

“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研究”課題成功結題,我又加入了新的課題組。在今後的課題研究工作中,我仍將踏踏實實地潛心鑽研,提高課題研究水平,更好地促進自身的教育教學工作。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能力,我參加了“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導入的課題研究”課題實驗。我在同組的同事指導下,通過研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的成績。現體會如下:

一、嚴格要求,務實開展。

自我申報“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導入的課題研究”課題立項後,為保證課題研究能在科學有序的工作狀態下順利開展,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管理細則。要求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聽課,瞭解實驗的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必須準時參加課題小組學習活動。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做實驗記錄,每學期上一節實驗彙報課,寫一份實驗論文或實驗心得體會、教學反思等,做到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科研水平。

要想順利的實施本課題,我清楚的認識到必須轉變教師“角色”意識。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在改革教育同時,必須從居高臨下的主宰課堂的局面中解放出來,淡化自己的意識,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我非常明確: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合作、愉悦和融洽的學習環境,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積極思維,任意表達,敢於標新立異。

三、積極探索導課的方案。

師生談話導入。對於某個新知識,學生接觸最頻繁卻又處於一知半解的狀態,可以採取師生談話來導入。比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可這樣談話來導入:(師)同學們通過學習三角形面積,知到可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下面就請大家來回顧一下,介紹一下如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的。

實踐操作導入。動手操作符合國小生好動的特點,可吸引國小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意義的教學活動中來。“實踐是創新的源泉”,學生具有活動實踐的天性和創造成功的慾望,教師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多動”,儘量讓他們在“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歷各種探索活動。在充分準備的前提下,教師精心組織學生憑藉已有知識操作學具來導入新課。

巧設遊戲導入。愛做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將遊戲有機地運用於課堂教學,利用遊戲的無意注意的特性,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化難為易和減輕學生的負擔,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講述故事導入。抓住學生好奇、好勝、好動的特點,教師可根據實際來講述相關的小故事,以生動、風趣的語言和飽滿的激情描繪出一個生動、曲折的情景,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

藉助媒體導入。課堂中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使聲、色、形、動、靜發生交替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屏材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課堂導入法。

四、課題研究的成果

在近段的實驗中,我們在導課的方法和技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培養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學校組織的統考中,尤其是有關創新能力的命題,我班學生答的準確,有創新。

2、提高了參研教師的素質。近段的實驗探索,也使我校教師自覺地加強學習,提高了理論水平、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對於學校教師隊伍建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雖然我在實驗中取得了點滴成績,但由於實驗時間不長,在以後的實驗中我們還有許多解決的問題。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3

20xx年我參加了關於《案例教學在國中思想品德課的應用》這一課題的研究,參加課題研究以來,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它不僅拓寬我的視野,還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更讓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更加熱衷於教育事業。

通過本次研究學習,我認識到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是教研工作者的首要環節,也是關鍵的一步,因為教育研究課題的選擇引導着研究方向,並制約着整個研究工作的進行及研究的價值,在學習以前曾經一直認為我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一名教師,我的任務就是教好我的課,教育好我的學生,完成我的教學任務就可以了,至於教學研究,那是教育專家的事或者説是各級教研員的工作,與我的教學生活很遙遠,但自從參加了小課題研究以後使我轉變了看法,教育教學研究就在我們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作為普通的一線教師照樣可以寫出研究性的東西。我們教師的研究取材就應當取材於我們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例如在我們的平常教學課堂上,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就具有一定的教研價值,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可以深思之後用文字寫下來,和同行同事交流也許會取得更好的解決辦法,在生活中更要做一名有心人,善於積累還應當及時掌握教育信息、教育動態,提高從實際工作中發現科研課題的能力。

總之,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4

3月11日我參加了鄉組織的課題研究培訓,感受頗多。在培訓會上,縣教研室範主任,周主任作了精彩的報告,我鄉王校長也做了報告。現在將心得體會寫出來。

範主任的《以課題研究為平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使我知道了課題就是一個問題、願景、主題,課題研究是科學研究最常見最基本的方式。課題研究的過程包括課題的選擇與論證、制定研究計劃、查閲文獻資料等。

我們就行課題研究是學校發展的需要,教師成長的需要。課題的.原則一共有8個,那就是:方向性原則、科學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合作性原則、推廣性原則。課題研究的一般流程有選題、論證、成立課題組、申請立項、開題、制定課題實施方案、按計劃實施研究、結題鑑定。

課題的來源有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選題一共有四個方面:

1、從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

2、從教育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提出問題。

3、從先進的經驗和方法中提出問題。

4、從有關部門發佈的課題指南中得到問題。選題注意事項一是從實際出發,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研究。二是不攀高、不求大、不貪多,提倡小課題。課題論證是對已初步確定的課題進行分析、評價和預測,是課題確定的深化。

我認為搞一個課題研究真不容易,要有一個業務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團隊,踏踏實實幹事的人。現在,我們鄉就缺少這樣一個團隊、一個核心人物,、組織者誰會是這個人呢?我也同樣堅信認識比行動更重要,我們要進行課題研究,一定要首先認識到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改變自己,然後落實到行動上。我們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斷思考,不斷嘗試新的挑戰。我們要見了一個規範的團隊,不斷學習,要科學、有一定的策略。

周主任的《把教研做在課堂上》的報告使我知道了教育應該是一種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我們要然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課,一共有五個基本要求,那就是: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型、常態性(為學生為孩子上課)、有待完善,紮實、充實、豐實、平時、真實,組成了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

我認為不要教給學生現成答案,一定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要讓學生愛上課堂。我們要給孩子學習的動力,我們教師自身就是一種教學資源,一定要挖掘好。我們要面帶微笑、滿懷激情的上好每一堂課。我認為我們課堂現在存在的問題主要是重結果輕過程。

我們教學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一定讓學生去經歷、探究,我們當老師一定要的幫助學生去學習、探究,而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我們要尊重學生讓學生學得愉快。環境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人我們不能改變,但是我們能改變自己。從想在開始我要接納我不能改變,努力改變我能改變的做一個合格的人民教師

我們鄉校長的《課題研究貴在持之以恆》的報告,使我懂得了我們要不斷思考、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立足課堂致力於課堂改革讓自己的課堂越來越精彩。我們要像王校長一樣進行課題研究,尋找合適的切入點,選擇適合的課題進行研究。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最後把簡單的事做好,持之以恆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我們正在上路……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5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對課題研究可謂是一無所知,總認為教育調查研究工作是沒有必要的,不搞課題研究一樣可以把教學工作做好,特別是工作在一線的老師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做。但事實證明,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習,我發現其實課題研究是與我們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通過做課題,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課題研究也是把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總結、歸納成有一定理論依據的經驗,然後再指導具體的工作,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近段時間的理論研究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我總結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直觀式啟發式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智慧的源泉,培養學生對英語產生興趣是啟發他們進行積極思維的第一步。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採用直觀的啟發式教學法,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感性認識,減少學習中的困難,幫助學生取得鮮明的感知印象,從而進入積極的觀察與思維。

教學中創設一定的場景,運用多媒體教學、單詞卡片、錄音機等直觀教具,讓學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圍中學習,有利於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red、yellow、green、blue”這幾個單詞的時候,我拿出不同顏色的粉筆,讓學生直觀形象的去感知,當我拿出紅色粉筆時教學生認讀“red”,使學生看到紅色的物品馬上脱口而出“red”這一單詞,藉助情景加深印象不易忘記。

二、討論式啟發性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大膽張口、互相討論,從而積極開展思維活動,增強語言表達能力。例如,我在講“Ways to go to school”這一課時,課前先和學生進行“free talk”,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並選出代表發言,説出自己平時的出行方式以及上學時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學生討論激烈,各小組代表積極發言,這樣的課堂設計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精心設計問題,承前啟後,通過啟發學生的積極性思維活動,使其獲得新知識。

三、設疑式啟發式教學

“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支點。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巧設懸念,啟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例如,在講解“must 和have to”兩者間的區別時,先分別給出“We must go at once。”和“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now。”兩個例句讓學生觀察,然後生疑、質疑,激發他們解疑的興趣,通過觀察兩個句子的意思從而發現“must”更側重於説話人的主觀看法,認為有必要或有義務去做某事,而“have to”則重於客觀需要,有不得不或被迫的意思。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及培養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

啟發式教學是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自己思考問題的答案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強調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旨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確的理解,系統的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教學工作中,我們應儘可能最大限度地創設各種教學情境,發掘和依靠課堂教學中的各種積極因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自覺性和創造性,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獨立思考,發展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啟發性原則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深遠的影響和積極的作用。

通過這段時間做課題研究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還增強了教學實踐能力。研究課題要有理論支撐,因此我們必須查閲、收集、學習大量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資料、書籍。這樣就會有意無意地促進了我們多看書,多瞭解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當我們閲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後,就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反思教學。如果長期參與課題研究,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6

學習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一書,我受益匪淺,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刻領會,我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明顯提高,但培養國小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需要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要求和訓練,讓習慣成為自然,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增強自學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還要在大量的具體實驗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教育理論、觀念,提煉出一整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廣出去。現就學習此書,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1、在教學中,教師的工作對象不同於一般的工作,他們面對的是一些有思想、有生命的學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需要老師有一種冷靜的頭腦和處事不驚的態度,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是必須的,還要具備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調控課堂的能力要強,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課堂事態的發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2、由於我平時工作比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課題研究的成果不是盡善盡美。今後在課題研究中要邀請一些理論基礎雄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來參與、指導我的課題研究工作。

3、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症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4、要對教材充分理解。對教材進行深入細緻的鑽研與分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怎麼上,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

5、要對所教的學生有一定的瞭解。我們説教師教的是一羣活生生的人,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感受到我們新教師擁有激情,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並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7

課題研究講究科學,嚴密性,而這種特性有利於教師養成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從而促進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原先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對於一些我認為簡單的問題,只要簡單的講解、演示給學生看,學生就能夠理解、掌握該知識了,但是當學生真正做起習題或考試的時候才發現情況並非如此,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非常糟糕,當時便歸責於學生的能力差。但是,現在想來實際責任在我,我沒有給學生表現能力的機會,課堂沒能以學生為主體,沒有努力培養他們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實驗操作能力,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自從開展課題研究之後,課堂上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所有的教師課堂演示實驗由學生代替完成,利用學校現有的條件,完成學生“活動與探究”實驗,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增加了學生對學習化學的興趣;不僅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更提高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不僅易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長時間記憶;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拉近了我們師生的距離。

通過一年的研究,我尋找時間閲讀了大量相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從而不斷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

經過一年的研究與實踐,我所任教的班級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20xx年秋季學期期末考試中,我我所任教的班級達A率、達C率、平均成績均居全縣前列

總之,我覺得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能夠在教學的同時積極參與課題的研究,開展教科研的實踐對於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是不無禆益的。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8

我們五年級組開展了《國小數學生態課堂環境開發的研究》這個課題,收穫不小,本人心得如下:

首先,我很喜歡我們的組長趙老師組織的這個團隊。趙老師博學、嚴謹、風趣、對我們又和藹可親,沒有一點架子,總是對老師充滿了肯定與鼓勵。課題組的其他老師們,個個都很能幹,上課、評課、做調查、寫文章……樣樣都拿手。而自己卻有那麼多的不足。但是,與壓力相比,有機會向趙老師及其它的優秀老師學習,我更多的是感到榮幸。

其次,我喜歡我們的活動形式。每次活動,我們都是在課例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討交流,然後趙老師對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輔導,不僅如此,還輔導我們寫調查報告、寫論文、寫案例、賽課,以及參與數學生態課堂的活動。一年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我開了眼界,逐漸轉變了教育理念。

再次,我喜歡《國小數學生態課堂環境開發的研究》這個課題。通過每次活動的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老師教育學生,就像栽培植物那樣,是讓植物自然生長,而不是像工業那樣用模具去鑄造成批的產品或機械零件。面對植物的種子,你只要準備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陽光和水分,順其內在的生長規律,相信種子內在的力量,它們一定能順利的發芽、開花、結果!

在數學生態課堂上,不僅要強調知識與技能,更應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情感意志及健全人格的培養;既要重視預設性目標,更要關注課堂生成,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新的思路、方法,教師的任務不只是完成預設的方案,而應和學生一同探討、分享、創造美好的生命經歷。

在這一年中,在聽課學習時,我也會不自覺地從生態課堂環境的角度去觀察,觀察課堂的物質環境,觀察師生、生生的交流,觀察師生的評價與情感交流。優質的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在如朋友般的合作與交流中,在經歷了一次次思想的交鋒、一次次原汁原味的爭論後,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識的收穫、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滿足,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熱情,感受着學習的快樂,品嚐着成功的喜悦。我特別喜歡這樣的課堂氛圍,哪怕作為聽課教師,也吸引着我的思維快樂和積極地參與,我想,我正是身處於數學生態課堂環境之中,所以才有這樣的感受,它的魅力影響的也許不止我一個人。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我也在嘗試着營造生態的課堂環境,除了課件、板書設計等要簡潔美觀,我在傳授新知的環節,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學生喜歡和容易接受的方式。課堂中保證小組合作交流的次數與時間,教師注意傾聽、對學生的評價多了鼓勵與期待等。自己的教學觀念隨着課題研究的參與逐漸發生着轉變,但是轉變的程度還算不上理想,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引導”,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和學生的情感交流等,一直是讓自己困惑的地方。什麼時候,自己的課堂環境也能 “生態”呢?

是呀,教育是“農業”,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自己在教學與研究的領域真正地投入,學生才會送給自己一個滿意的課堂。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9

這學期以來我積極投入了學校的課題研究。回顧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有實效。“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

課題研究重在過程,這是我校參與課題研究老師的共識。而我更是努力經歷真正的研究過程,體味研究的酸甜苦辣。為了瞭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理念思想,努力提高自我的研究修養。積極吸收。通過閲讀,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層次,必須深入地瞭解學生,研究學生,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接受能力進行分層設組。用動態、發展的觀點對待學生,隨時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作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後規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各類學生各有所獲,使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在各自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後都有一種成功感在激勵着自己,在不斷獲取成功和遞進中得到一種輕鬆、愉悦、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成功的慾望。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勇於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能認真及時完成課題組佈置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的問題研究,我總是進行深入地學習與思考,力求在實踐摸索中找到答案。學習反思內容也都是我在認真學習相關文章之後的真切感受。在研究中,我發現班上同學基礎差異特別大,我在設計問題時有意識地把它分成A、B、C三層,其中基礎性問題以複習類、基本類的問題,面向暫困生學生;中檔題則面向中等生學生;難度大的問題,通過用比較、分析等思維方法才能解決的問題,面向優等生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課上學習不同的數學。同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我也在情感激勵上給予分層對待,當學生作出圓滿的、富有創造性的、有獨到見解的回答時,我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常用“很好”、“真棒”、“好極了”、“很有創見”等言語;對於質量不高的回答則用“好的”、“嗯”、等詞語來表明還不完全正確,尚有討論的餘地;對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錯誤的,我則投出期待的眼神,説:“你先坐下,聽聽別人的意見,好嗎?”其他同學回答後,再次請前者重複一遍,大家加深印象。這樣做使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學大膽地答問,增強了他們主動參與的自信心。另外,完成作業也分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從中,我也真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於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學校為教師創設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讓教師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調動了教師科研的積極性。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活動,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同時,我更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着用新的理念和方法上好隨堂課。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慢慢地成長着,進步着。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尤其是理論知識的匱乏,制約着我研究進一步的深入開展,影響着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着我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獲得更大進步。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科學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去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國小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於老師來説,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閲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閲了一些關於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感言: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1

去年,我校申請了泰州市中國小教學研究課題——《農村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研究》,我有幸參與其中,可以説是受益匪淺。一年以來,理論學習、培訓及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使我更深地理解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及思路,也使我對特殊家庭學生有了新的認識,給予更多的關注,促使我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盡力去關愛這些學生,分析他們的學習現狀,尋找相應的對策。下面就談一談一年多來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開題會議令我豁然開朗

開題會議上由課題負責人作課題開題報告後,市級、縣級各位專家提出了一些精準的問題給我們討論,而後又提出很有指導意義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議。我清晰明確了我們課題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覺心中有底了。

在我們的學生中有這樣一個羣體:特殊家庭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常常是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學生”,總是被單獨教育的對象。到底他們的學習現狀如何?思想、生活、家庭情況怎樣?我們很需要去多加關注這些問題。可是我們注意到也有個別特殊家庭學生各方面表現非常優秀,令老師也暗暗欽佩。這些表現優秀的特殊家庭學生是如何做到的呢?能否借鑑他們的優點去幫助那些學習困惑的特殊家庭學生呢?我想這就是我們課題研究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理論水平

課題組定期召開會議,組織理論學習。經常性閲讀各類教育教學雜誌,認真做好讀書摘記。充分利用網絡拓展理論學習,及時瞭解當今社會發展趨勢,關注特殊家庭學生的概況,學習他人好的經驗。開展課題研究過程中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撰寫特殊家庭學生教育個案。我每一次在總結自己的教育案例時,都得到一次較深的反思,其中有一些令人欣慰,但也不乏感到遺憾。每每過後,我都會不斷督促自己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做得更好。

三、農村特殊家庭中學生的教育任重道遠

當我越深入瞭解這些學生,我的心情越複雜。他們的境遇令人擔憂,他們是社會上最孤獨無助的羣體,他們的心中渴望理解和關愛。有些特殊家庭學生因為愛的缺失,成績下降;有些學生由於教育不當而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學生由於沒有正確的父母導向而成為問題學生。這些特殊家庭的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作為學校老師,我們應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愛。關心一下特殊家庭學生一日三餐是否吃飽;天氣寒冷了,他們有沒有添加衣物。他們學習上有困難時,多給予幫助和支持,遇到挫折時多與他們談心溝通。還可以教育其他同學多幫助他們。讓這些中學生感覺到雖然遠離父母親,卻沒有遠離父母般的愛,從而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渴望。

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農村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更是任重道遠。需要學校、家長和社會共同關注,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讓他們笑對人生,健康成長!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2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科學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只是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因此,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

去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國小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於老師來説,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閲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進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閲了一些關於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後的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紮實工作,不斷探索,不斷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感言: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3

20xx-20xx年我校開展了國家級子課題《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實驗研究》的研究活動,經過兩年的不斷思索、反覆實踐和及時的分析總結,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從中獲益匪淺,既加深了對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認識,同時也親身感受到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和魅力。以下我主要從五個方面談一下我對課題研究的體會。

一、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一些老師認為搞課題研究既苦又累,很難搞出名堂,一些老師為了名利在課題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 “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閲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家長,並請教了專家,最終我們選擇了《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以如何在歷史與社會作業內容、形式、功能、評價進行革新為主要研究問題。依託歷史與社會教材這個載體,積極調整和優化課堂作業策略,賦予歷史與社會作業更多的創造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拓延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時空,讓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訓練學生創新的思維方法,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為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課題成果中的一些創新舉措切實解決學校實施新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先進性、深遠的實踐意義及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們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們首先成立了課題組,對我校的歷史與社會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實驗研究"的課題,擬定了課題研究方案,並討論確定了課題的內涵和研究目標。

2、查閲大量資料文獻,並集中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創新教育和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內容,使課題組人員更新了觀念,提高了思想認識,明確了實驗的目的、意義和操作過程。

3確定實驗研究對象,每個年級分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師也進行了明確分工,並責任到人

4每學期初根據自己的教學班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課題組確定一個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再進行了進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點。

5、課題組每學期定期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對於歷史與社會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

6、課題組成員每週研討一次,共同探討遇到的困惑,集體設計歷史與社會作業,相互交流經驗教訓,在不斷的反思與借鑑中,拓展作業革新的新思維新空間。設置作業時特別注意了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延伸性、挑戰性、層次性特點,而且形式多樣。如:聽新聞、聽報告、聽歌曲;説故事、説感想、説一句話;讀書;編劇本、編謎語;畫畫、畫板報;猜結果、猜謎語;寫啟示、寫前言、寫倡議書;演講、演歷史人物等等。

例如九年級的葉維老師在講述《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時.內容較多、較難、枯燥且理論性強,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專業學術性較強,相對於學生來説較難理解。經過課題組集體探討,我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預習作業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準備了一個歷史短劇,學生扮演希特勒、羅斯福、銀行家、工人和農民,

這一歷史短劇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劇情的理解和演練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把握。在該劇的排練演出過程中,同學們都體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表現出了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所缺乏的。短劇的演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寶貴機會,使同學們增強了自信。這次作業的設置也使我們相信:作業的設計的確為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善於積累、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1、積累資料

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都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研究留下軌跡。原始資料既是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資料,也是將來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

課題研究開始的時候,我都會在電腦上新建一個此課題過程資料的文件夾,所有與此課題有關的電子資料都署上名稱、日期歸併到這個文件夾中,另外,我還準備一個檔案盒,存放與課題有關的紙質資料、音像資料等。我收集的各種資料包括學習資料、聽課記錄、研究記錄、訪談記錄、觀察記錄、個案研究、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教案、教學日誌、教育隨筆、教育敍事、課例報告、經驗總結以及學生的調查問卷、作業設計、活動資料、學生日誌等。

我經常從網上搜索下載最新資料,學習整理,記錄在資料學習卡,將最有價值的資料保留進檔案盒。

每次聽完課後,及時寫下聽課記錄,並特別關注課堂內外的作業設計,保留所聽課的作業習題紙,並在旁邊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進檔案盒。

每一次參加集體或個人課題研究活動時,都認真做好研究記錄。

每次對學生進行訪談後,認真分析,將訪談記錄和分析結果保留進資料盒。 時時刻刻有意識地撰寫相關個案研究、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教案、教學日誌、教育隨筆、教育敍事、課例報告等,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2、不斷反思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

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我常常進行反思。

我們注重細節反思,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反思,處處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傑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

我們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階段性論證中我們發現,如何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是我們後期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業設想-反饋-再設置-再反饋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逐漸把握了歷史與社會創新作業“放”與“收”的關係。

放,要放而有據即在學生分析理解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明確的目標和思維導向,否則,學生就會可能誤入歧途,甚至南轅北轍,與要到達的目標背道而馳。放而有度,作業應考慮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認識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課作業內容的設計與安排,都應該是一條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知識鏈。收,要收得及時。估計學生將知識領會得差不多的時候,便及時進行綜合和歸納。收得如果及時,對於那些思維敏捷、理解速度快學生是一種及時的肯定、鼓勵,而對於那些思維較為遲鈍,理解速度慢的的學生來説也是一種及時的解惑。收得要準確。教師的歸納綜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識要點,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課文有關內容。

放與收實際也是一門藝術,是由知識與方法綜合而成的藝術。它要求教師專業知識要精深,教學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從容,收得瀟灑,從而達到出神入化的地

3、在不斷的反思中取得了突破

首先,建立“作業超市”――讓學生去選擇。

(1)設計豐富多彩的作業。根據學生特長、興趣、愛好、家庭條件的不同設計能讓學生一展所長的作業,並以“超市”的形式展現,學生可在所羅列的作業中選擇一種或幾種自己所喜歡的而且認為有能力完成的作業。一般分為必做區、選做區(選擇區是多種形式的可以講歷史故事、可以寫歷史小論文、可以畫服飾、可以唱經典老歌等)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4

我的子課題《國小數學優質生態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也在會議上接受專家的評審。經過兩年多的不斷探索、反覆實踐和及時的分析總結,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從中獲益匪淺。我不僅對練習設計有了一定的方法,而且也親身感受到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和魅力。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課題研究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所以我們必須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必須用心去做課題。對於老師來説,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我們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翻閲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並請教了專家,最終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課題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如果不去用心做我們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質有效。

二、做課題的意義

一是評聘職稱的需要,二是教學的需要。通過這個課題研究活動,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課題”,就是研究教學中探究的問題。課題工作的展開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進行問題聚焦的過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嘗試去分析,去摸索解決,積累一些教學的經驗,最終沉澱為自己的東西。殊不知,這個過程中我們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過在分析、摸索中我們便善於去提煉,總結,形成文字。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很有必要通過課題研究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時通過課題研究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通過《國小數學優質生態課堂練習設計的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我真正認識到了練習的有效設計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性,學習挖掘利於學習發展的練習設計策略,並通過實踐證明真正有效的練習設計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達到優質生態的效果,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策略一:出讓練習作業設計權,激發作業自主性。

自主設計練習作業,即在一課時、一單元或者某一模塊知識學習完畢之後,學生自己根據知識的重難點、聯繫點、關鍵點、易錯點等進行作業題目的設計,再利用平台進行相互作答相互評價,以達到對知識技能的自主鞏固、融會貫通。

這種師生角色互換的學習活動方式,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新鮮感與挑戰感,帶動其學習的參與性。教師通過觀察能比較容易瞭解到學生喜歡的作業題目內容、形式等,甚至他們對知識理解的出錯點也能間接反映出來,教師可以從中積累今後的作業設計素材,找對設計方向。在作業題目設計的過程中,學生經歷對知識的重難點、關鍵點、易錯點等的排查與確定過程,有助於他們養成整理複習、查漏補缺的習慣與能力。

策略二:留出小小空白處,留住自主評價反思能力

學生的作業本上每頁都有一塊用線條隔離出的空白部分,這一小塊空白處是留給學生進行自主評價與反思的,如同作業隨筆一樣。如對錯題的即時分析,在錯題旁邊的空白處註釋錯誤原因、錯誤訂正、預防措施;同時也可標註自我提醒強調、自我勉勵的話語。蓋一個自我鼓勵孩子的符號,也可寫上自己在做題過程中額外的收穫等等。隨學生自身的需要對這塊空白處進行充分、個性化的利用。而教師隨時對這塊寶貴的“園地”進行跟蹤瞭解,以更好地把握學情。這一小小空白處看似不起眼,卻是我們經歷了諸多摸索幸得的“寶地”。

策略三:藉助學科整合,提高數學練習興趣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似乎對科學、美術等課程的活動更感興趣,一些經常在數學學科不能及時完成作業的學生能堅持去完成一個美術學科佈置的橡皮泥塑,對比中,我們也在反思,也希望着數學作業能充滿這樣的魅力。於是我們儘量使數學作業的設計也能朝着趣味性、實踐性、生活化等方向發展。比如,在學習了平移、旋轉、對稱等數學知識後,要求學生在美術學科的剪紙、摺紙活動中完成平移、旋轉、對稱等知識的實踐。學生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形式,興趣盎然。

策略四:將數學練習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

數學練習如果脱離實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更談不上學生有意義地學習數學和獲得有意義的數學知識的目的。《課程標準》也指出:數學學習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為了使學生的數學作業更富於生活化、趣味性,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培養學生對生活數學的認識能力。我們引入了語文學科常用的練筆方式一一日記,進行了學科整合,嘗試改變練習形式,讓學生編寫數學小日記,寫下生活中發現的有趣的數學問題,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找數。

三、科研能力提升了,同時教學能力也得到提高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閲讀了大量的關於練習作業設計的資料,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的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我們的課題雖將結題,但探究無止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5

20xx年9月在縣教研室李振剛老師的帶領下,由奇台三小、四小牽頭,與其他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課題組的各位成員,克服了地域、時間等重重困難,積極開展各項課題實驗活動。一年來的課題研究工作,使我對課題研究確是有了一些感悟,並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下面就自己的實踐工作,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參與課題研究使我成為學習者。

一年來,通過定期開展的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誌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

二、課題研究論文的撰寫使我成為觀察者。

通過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慢慢地學會了記觀察日記,經過一年來的課題研究,讓我知道根據課題去記錄學生的成長、變化,以及老師在課題研究過程當中的成長感言,從剛開始的不知道寫什麼到後來可以就課題寫出一篇論文,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學會了觀察,觀察學生的活動,觀察學生的行為,而這些記錄下來的自己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就成為我論文的很好的論據,同時我也學會了根據自己活動的開展情況定期寫下評價記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仔細去分析,認真地記錄,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會用我們的筆,生動地再現師生互動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從多角度觀察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使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針對自己開展活動認真進行反思,總結哪裏做得正確,哪裏還有待改進,一年來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題研討活動,如課題教學觀摩、課題論文交流、錄像課等。活動前,我會根據自己班級的研究主題,圍繞課題的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並針對推敲每個活動的環節,儘量把活動開展地更完美。活動後,我會圍繞研究目的開展的活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改進。從而增強了自己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能力。同時,通過自己不斷反思和實踐獲得的經驗,撰寫了多篇論文和教學案例並獲得了自治區及國家獎項,獲獎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四、課題研究使我成為成長者。

一年來,在參加《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我認真參與課題組的各項活動,並在活動中不斷成長,由原來不敢參加大賽,到現在應經在兩次錄像課評比中榮獲自治區二等獎、一等獎,課題研究為我的成長牽線搭橋,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後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體驗着課題研究帶來的的成功快樂,促進我們繼續搞課題研究的熱情。

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鍊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6

時間如馬駒過隙,彷彿在不經意的回首間,時光老人又即將偷走從教生涯中的一年,這是忙碌的一年,也是充實的一年,因為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改探索,亦有課題開展下的孜孜不倦的付出,當然更有叫安國小英語課題成員的共同協作。現在課題即將完工出爐之際談談心裏的一些體會:

一、端正心態 用心做課題

年初,我們在叫安中心國小的學校領導和縣教研室專家的指導下,在課題負責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提高國小生英語口語能力研究》這一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從最初的無所適從到欣然接受;從相互推諉到勇於承擔;從看熱鬧到進門道,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真實的優化成長過程。正所謂:態度決定結果。對 於 老師來説,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並非易事,由於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閲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有時為了找到更好更有説服力的觀點,我們經常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加班加點的查資料,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擺好位置 強團隊合作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不乾涸,一個人只有融入集體才能更優秀,此次的課題研究成員除了幾個負責人在中心校外,大多都在村國小任教,各自的工作量都不輕鬆,平時的工作更多的是依靠電話、信息聯繫,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負責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三、積極參與,收穫新希望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閲了一些關於國小生英語口語能力研究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瞭解,這一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樂於去深入瞭解學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今天雖然我們的課題即將畫上圓滿的句號,但是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還很艱鉅,但我堅信,有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有課改探索下的成果借鑑,有教育教學工作者的真心付出;課改工作定能紮實有效的實施,中國的國小英語教育定會迎來新的春天。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7

調查報告成功地完成並在全年級交流,我感到無比欣慰。特別讓我受益非淺的是對這次調查的過程,更多讓我體會到成功的祕訣。

調查過程中,許多事都不能如願。找到了目標,卻總是不見人,東一會兒西一會兒就耽誤了時間,因此失去了機會。得到教訓後,我們開始努力工作,確定目標後,大家開始收集材料,整理數據,時時想着要抓住機會,要抓住時機大幹一場。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便進行採訪,採訪了學校的領導,從他們那裏瞭解到具體內容,然後記好,整理成資料備用,逐漸的,我們的調查報告就撰寫出來了,這讓我們很高興,於是把這些全部收好,開始修改、整理,一份完整的調查報告就呈現在我們眼前,接着我們就開始打印了,然後交給老師,提出修改意見,我們的任務也總算完成了。御下重擔以後,迎接我們的又是“心得體會”,認真仔細地回顧整個調查過程,感慨頗多,收穫頗多,深刻體會到了實踐的好處。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這個組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鼓勵,從來不傷和氣,這使得我們進步。我覺得團結的力量是強大的,讓我受益非淺,這麼多人合作起來做一件事是多麼地不容易呀。

這次活動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懂得做事的重要途徑——重在實踐,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才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得到回報,才能得到收穫。只有自己勤動腦勤動手,才能真正感到成功之喜悦,即使失敗了,也不要灰心,因為有失敗才會有成功,有奮鬥才會有結果。不過最重要的是精誠團結,一個人的成功,需要其他人來幫助、支持、鼓勵,所以説團結是成功的保證!

“堅持就會勝利!”我們憑着團隊精神做到了這點。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8

我們步入研究生生活已經一個多月了,這一個多月可以説是適應期,也是我們的鍛鍊期。相信我們從一開始的浮躁、陌生、失落、孤獨等不良情緒也已慢慢步入正軌,熟悉了環境、面孔、生活方式及學習模式,然而,畢竟我們剛剛步入研究生階段,對一些本科階段沒有涉及或者只是蜻蜓點水式涉及到的一些事情,如寫文章、做項目、大量閲讀文獻等等比較專業的學習還是比較朦朧的,所以,我覺得喬老師組織的這次科研培訓計劃可謂恰到好處,師兄師姐們的發言對我們很有引導作用,使我們能夠在研究生的學習中少走一些彎路,少浪費一些時光,使自己的研究生生活過得更加充實、更加圓滿,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加平坦,更加精彩!

在期初的這一個多月中,捫心自問地説,是沒有利用好時間的。通過11號的科研培訓講述階段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轉變思維觀念。劉卓師兄講的第一點就是要讓我們儘快從本科生的觀念轉入研究生的觀念,改變以前以上課為中心的學習模式。研究生不再像本科那樣課程排的滿滿的,有種遞延高中生式的授課方式,而是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做研究能力、文字處理能力等,而作為學生的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些能力的培養就像譚燁學姐説的那樣,不像考證考試那樣有個清晰的界定及穩定的預期,而是在無形中提升的,在不斷的磨鍊、激勵、思索中慢慢提升的,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嚴於律己,端正學習態度,提高自我要求,在平時的知識積累中循序漸進的自我提升。

2.合理安排時間。我覺得譚燁學姐對我們講的話很實在“一定要合理安排時間”,認識新同學、新老師,考取一系列證書,聽課,做項目,娛樂都需要時間,分配不當就會顯得捉襟見肘、搞得頭昏腦脹,揀了芝麻丟了西瓜。不知大家是否有這樣的感覺,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自己現在就處於這樣一個階段,也許是大四遺留下來的通病,什麼事情都是一拖再拖,拖到最後時刻才開始磨磨蹭蹭的做,後來就會因為時間不夠用而匆匆忙忙結束,而且沒有學會擠時間的意識,比如早上三四節有課,我就會覺得之前的時間短暫也不能完成什麼事情,拖拖拉拉忙活一陣就去上課,於是就會浪費掉大量的時間。另外,自我控制能力不夠,看到有人在休閒娛樂時自己就會跟着湊熱鬧,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也不能全權集中,從而浪費掉大量可以利用的時間。

聽了學姐的告誡,我想自己應該靜下心來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就像魯迅的名言“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使自己有目的的忙碌起來,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方法,讓研究生生活達到效用最大化。

3.大量閲讀文獻。我覺得沈淑娟學姐説的做學問一塊給我很大的啟發,娟姐説首先要全面覆蓋地積累知識,通過泛讀、精讀等多種形式閲讀大量文獻,在閲讀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有挖掘潛力的、有新角度的文章;要形成閲讀文章思維的轉換,從以前只注重文章內容的閲讀轉為不僅注重內容,更側重於文章的邏輯思維、論證方法、文章脈絡的閲讀。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很不足,似乎是老師安排什麼任務就回去看些什麼文章,缺乏主動性的學習,沒有很好的利用現有資源庫,知識儲備有限,寫文章時的思維就會被限制,有無從下筆之感,更不用説什麼創新之點了。

所以,聽完文葵、淑娟學姐的總結,我想應該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經常瀏覽的網站也不應再是淘寶、QQ等娛樂網頁,應進入專業化的金融網站、金融實事報道,像新浪財經、鳳凰財經、金融界、中金在線等網站,關注經濟熱點、難點問題,多看各大專業人士的分析報道,多做筆記,積累素材。

4.有關做文章的經驗總結。淑娟學姐從較細緻的方面給我們講了在做論文時的選題問題和邏輯問題。大方向應從經濟熱點、難點問題或老師的研究方向來考慮,而小方向就是自己的切入點問題,這要求在平時積累的素材中發現創新點。論文最重要的是邏輯關係,讓人一看就覺得有條有理、邏輯嚴謹,就是淑娟學姐説得要有向心性和依據性。文葵學姐和淑娟學姐都談到文章是改出來的,相信我們的畢業論文也是一遍一遍修改過來的,大家都知道到最後初稿可能已經面目全非了,但是會越看越覺得條理更加清晰了。卓哥的七種思維是在做文章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目前我們還沒有進行實質性的寫作,我們在以後的行文中可以借鑑採用一些方法,或許可以給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提供一個新的角度。

在聽完師兄師姐的意見及建議後,覺得自己依舊面臨着一些困惑。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覺,就我個人而言,感覺自己對期刊、學報、論壇上的論文興趣不是很濃厚,或者説覺得對文字的消化速度過慢,淑娟學姐説要找自己的興趣點,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我希望師兄師姐們能夠對如何培養濃厚的興趣這個問題提出自己的經驗及建議,讓我們得以借鑑。師兄師姐都強調要大量閲讀文獻,我希望師兄師姐們能夠給我們提及自己平時都關注哪些文獻、期刊、論壇等等,在沒有課題的情況下,為積累素材我們應該多讀那些刊物等等,這樣多我們的指引作用就會越發強大。其次,我覺得我們八個來自不同的專業,金融專業的人頗少,而且就算以前學金融的,很多知識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只剩下零星的記憶,所以我覺得作為金融專業的我們可以在業餘時間多看看金融類教材,或者可以組織集體性學習,比如我們可以提前學習計量經濟學、高級微觀等基礎性學科,提高對金融專業知識及金融英語的重視程度,讓我們的團隊在各個方面都爭取成為研一的精英團隊。

中級微觀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説過,如果你在研究生階段找到一個可以讓你忙碌的導師,那將是你的一筆財富。聽到師兄師姐們的回報,看到他們在研究生階段出色的成果,我覺得自己很慶幸能夠擁有和大家一起學習鍛鍊的機會。我們團隊一度成為大夥所高度讚揚的團隊,是值得一誇的事情。我覺得因為大家住的比較零散,平時聯絡並不是很多,所以希望以後能夠經常組織活動,這個活動並不一定非得是休閒娛樂活動,可以是共同學習、研討、交流等,通過這種形式將大家的心凝聚在一起。這一個多月以來,我覺得自己沒有對團隊做什麼貢獻,沒有形成卓哥作為的服務意識,總是停留在接任務完成任務的邊緣地帶,很是遺憾,那次喬老師也説了,每個人都應該有為團隊服務的意識,不能説不是班長、主席抑或是負責人,什麼事都與自己無關似的,在這一點上,我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通過這次經驗交流,我相信以後會有不一樣的行動,也相信我們的團隊會越來越出色。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19

當今社會,吸煙的人數日趨增長,而吸煙的危害不言而喻。而大學生中吸煙者也有相當一部分,不僅危害自身身體健康,還影響周邊同學的身體健康。就此問題,我們老師的指導下,在課題組長的帶領下,開始有關《有關大學生吸煙狀況的調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從剛開始的去向模糊,經過不斷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漸漸清晰,並在實踐中不斷地修正我們的方案。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兩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開展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組長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組內討論時,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次討論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不斷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二、實踐出真知。

進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閲了一些關於吸煙危害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感言:進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最優化的成長過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0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於“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繫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九年級(15)班,我發現這個班的學生,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就比較認真,而且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甚至還能舉一反三。但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就只是坐在教室裏,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係,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乾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後就又是老樣子。

於是我改變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迴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捕捉生活素材——源於生活——數學內容生活化”的原則,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 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乾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採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着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 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徵,更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變化規律,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平移的內容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報刊雜誌、電視廣播、計算機網絡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着眼於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更好地認識現實世界。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於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説,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着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如在講授幾何中旋轉的性質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敍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讓學生在實踐中激活思維 從實際出發讓學生體會數學從生活中來,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八年級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麼樣?為什麼?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用平等對話構建師生關係 美國課程專家多爾説得好:“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説,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着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願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願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15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1

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研究中,我輔導了《語文自主學習法》課題的研究成功取得了課題計劃的預期結果,現將我個人輔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法課題的體會 總結出來,以便與其他研究課題的輔導教師共同探討。

一、明確“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

如果輔導教師連“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是什麼都不清楚的話,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就可能變成一種“形式運動”。我是這麼認為的,“研究性學習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觀察、社會 實踐、科學研究等方法而獲取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利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獨立思考、信息分析處理等多項能力。研究性學習法的研究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定課題

定課題與寫論文可以説是同出一轍,課題定得好就可以説你的課題研究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任教科目結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或本學科與其它邊緣學科的結合等多種方法來議出一個課題,在明確本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後再定出課題名稱。例如我們計算機學科就可以定出一些諸如:利用玩遊戲進行學習,破壞學習法等一系列的充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學習法。

三、分階段有條不絮的完成課題研究一個課題一般可以自己劃分以下幾個階段:

1、 議題階段

定課題、做計劃,設計出有關統計資料的表格,課題進展情況登記表等。

2、 開題階段

讓課題組成員明確課題目的,研究方法,佈置以時間細化的計劃課題任務,必須完成的階段性成果,負責人等。

3、 研究階段

課題組成員按階段,按時間完成階段性課題任務,形成有關(信息)數據處理報告,填寫有關表格。進行階段性課題總結。

4、 結題階段

收集整理開題以來的各項成果和資料,進行有關的數據統計處理,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自我 評價形成結題報告。邀請有關權威部門,有關專家組成員召開結題會,並由權威部門或專家組對本課題作出科學的評價。

初次進行研究性學習法的課題研究,以上的體會純屬個人在摸着石頭過河中總結出的不成經驗的所謂經驗。不足之處有請多多指導。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2

參與國中思想品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培養的課題研究近一年來,自己的工作忙碌而充實。可謂:在研究中成長、在辛苦中收穫、在學習中提高。

最直接的感覺是忙碌。一是忙於讀書。開展課題研究,首先就要尋找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進行理論奠基;在研究過程中,更要自始至終以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研究活動和實踐活動,並通過研究和實踐,驗證、補充或發展他人的理論。課題研究的全過程,是學習理論、運用理論、提升理論的過程。這就必須讓閲讀成為習慣。閲讀經典雖然益處多多,但遠沒有功利性閲讀、消遣性閲讀來的快樂,所以我常常在經抵制誘惑的艱苦的思想鬥爭中手忙腳亂。二是忙於寫。由於自己的文學功底實在太薄,寫作時失語現象特別多,話到嘴邊吐不出,出來的也總是詞不達意,所以寫作對我來説耗時耗力,反反覆覆,很苦悶。

但是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一是課題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學理念。由於課題研究注重了研究學生,又特別關注細節,這加深了自己對教學的感悟與體驗,使自己的經驗得以豐富,課堂教訓得到修正,教學的理念也不斷更新與優化。比如原來備課多是站在教師立場上去設計與策劃,想方設法的讓自己的課變得花枝招展,而現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的需求作為載體,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讓自己的課堂變得簡潔有力,易於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原來聽課注重課堂教學活動與教學表現,現在知道要將教學活動與教學情境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即“怎麼教”是服務於“教什麼”的等等。

二是課題研究規範了自己的教學行為。自從參加課題研究之後,伴隨着理論的學習及研究的深入,上課過程中不斷地規範自己的教學行為。比如,對照由全區老師們研討形成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環節的要求,我在原來的授課中,對於諸如“複習舊課、評價激勵、導入新課、明確目標、歸納總結”等環節並不重視,也就常常給忽略掉。但現在由於所擔任的子課題“課前預習、課堂參與、課後歸納總結”的研究,這些環節都成為不可或缺的內容。我把複習與預習相結合,先檢查後評價激勵,通過創設情景及例題解析促使學生參與課堂等等。歸納總結習慣的養成則經歷了“由課上到課後”的過程,這些做法使我的課堂教學不再隨意、隨便,得以規範,也促進了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三是課題研究促進了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每進行一個步驟都需要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只有對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真的反思、審視自己的工作,才能發現解決課題的方法。通過回顧、診斷自己的行為,或肯定、強化,或否定、修正。“反思”由被迫到自覺再到成為習慣。通過反思修正了自己研究的方向與策略,調整了自己的教學的行為。

四是課題研究使我敢於、樂於嘗試新的教與學的模式。這主要是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合作學習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但以前的時候一説小組合作,我總感覺它不適用于思想品德學科,因為我們沒有英語、數學學科那麼多瑣碎的知識點和巨大的練習量,而且使用起來那麼麻煩,如科學分組、指導合作、培養組長、合理評價等等。可當我的“課堂參與”子課題的研究進入到這樣一種階段:創設情境、評價激勵等手段都不能促使學生大範圍尤其是學困生參與課堂的時候,我不得不着手使用小組合作了。而事實證明,合作學習的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充滿人性的光輝。學生在小組內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見解、拓寬思路,能力強的主動幫助其他同學,幫他們理解,教他們表達,在合作學習中增加了學困生參與課堂的信心,創造了全員參與的條件,學習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快樂。課題研究讓我的教學進入了全新的領域。

總之,課題研究對我而言是一個新的起點。它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機遇,讓我產生了危機感和緊迫感,要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我還要繼續耕耘,繼續收穫。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篇23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瞭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於事務,忙於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麼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説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麼課題從哪裏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對象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着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裏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羣策羣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數據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儘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閲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瞭解,我以後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rnjz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