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課改心得體會(通用24篇)

2023課改心得體會(通用24篇)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

過去我們的傳統教育,就是典型的應試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也抹平了學生的個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質教育,原因在於教師需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全面和諧地發展學生的素質,教學過程切忌整齊劃一、統一教學,教師應該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實施分層次教學,努力把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而且,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產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平等地關注和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展能力的機會,尤其對於外語教學來説,在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時,要多予以鼓勵、肯定,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品嚐到成功的滋味。

2023課改心得體會(通用24篇)

在備課過程中,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參,而且還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以及具體要實施的教學內容,來設計課堂教學,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簡練的語言,調動學生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並且在教學過程後,要及時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反思,找出教學中存在哪些缺點與不足,從中悟出道理,總結經驗,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能夠高屋建瓴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分析學生的學情,尤其教師要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智力差異,心理差異和人格差異,實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提問以及佈置課後作業等環節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學生,提出相關一些難易不同的問題,讓他們基本都能回答上,從而體驗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課前預習,課後輔導以及作業批改中存在的問題都要從層次性出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信心,這是至關重要的。使他們能夠充分參與教學活動中來,真正體現出他們的主體地位。

教師除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教師在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使之能夠積極主動地加以思考,並適時加以啟發、引導,使學生最終能夠積極進行思維活動,並且能夠觸類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師角色不同,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要轉變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用的轉變。也就是説,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作用是導,啟發,幫助,指引學生學習,使學生樂學,會學,肯學。教師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開啟學生心靈之門,幫助學生建構一生受用無窮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創造能力。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2

學校踐行語文的教學模式,已經三年有餘了。在這三年裏,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改實踐中,有了一些收穫,也有了一些體會。

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擴大學生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實踐中,我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點做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拓寬學習和運用知識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我努力實現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素質教育的空間。

2、我還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備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難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經過一番閲讀分析,我總結出二年級教材主要是以識字為主,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來識記生字詞。在教學語文時,我注意每組教材在內容上的聯繫,從整體上先把握教材內容,然後來設計教學方案。在閲讀教學中,首先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利用多種形式來讀,並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我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採用了遊戲、唱歌、猜謎語等方式,引進課堂教學,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4、新課改改變了以往的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居高臨下地問,學生規規矩矩地聽,小心翼翼地學的課堂呈現狀態。當學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滿足時,才會輕鬆、愉快地投入學習,才會主動探究,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台,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係“理解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間的衝突,對、尊嚴的威脅”,讓學生在率真、坦誠、互尊的環境裏一起學習。這個過程使學生處於一種心理放鬆、精力集中的狀態,思維活躍,敢想敢問,敢説敢做。在佈置討論的時候我明確要求,設置一至兩個問題,讓每個學生知道這個主題,必須圍繞主題進行討論,讓他們有準備的時間。在實踐工作中,我不斷總結反思,努力把課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課堂教學呈現出民主、和諧、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新面貌。

教師不是萬能之人。作為教師應該放下架子向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不管是誰都要學習,不管是誰,只要會就能成為別人的老師。給學生以自信,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小組合作學習也是平等對話,老師參與學生的合作中,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説話,學會合作,增強自信。有時,那些發言不積極的學生,並非他們的思維不活躍,只是他們不擅長口頭表達而已,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勵他們積極思維,勇於發言,避免置身於課堂學習之外的“看客”出現。從現在實施課改的課堂教學實際來看,學生的學習方式由過去那種被動接受式轉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不僅使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知和領悟得到了落實,還讓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進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和增強。

5、評價探究結果,具有共享學習成果,激勵後繼學習的意義。由於學生在探究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小組成員之間對探究的成果也進行了小範圍交流討論,對探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質疑,對來自各方的觀點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探究的問題有了較全面、深刻、獨特的見解,我們要設置豐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來彙報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從探究閲讀中獲得收益。善於表演的同學,可將文中的精彩片斷改編成課本劇;心思細膩,不善言辭的同學可寫寫心得體會;善於辭令的同學可以進行辯論,以展示思想……

6、新課程的教育理念,使我們認識到“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們的視野開放了,觀念更新了,從書本延伸到書外,從學校拓展到社會,學生的閲讀範圍,也不僅限於教科書,課外書、報刊、雜誌,都是學習語言的材料。因此應該鼓勵學生自主閲讀,蒐集信息,隨時掌握最新的知識,吸取最鮮活的語言。生活是一本開放的大書,是知識的源泉。在教學中,我竭力引導學生睜開雙眼,用心感受,教導他們“兩耳多聞窗外事,一心要讀有用書”,多從生活中吸收信息充實自己,啟發他們的想像與創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大到時事政治,小到家庭生活、社區活動、校園生活,都要學生留心觀察,細細體味,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本學期在語文教學中,我努力改進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順利地完成了語文教學任務,今後還要取長補短,學習新的教學經驗,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為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而努力奮鬥。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3

歷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門必修課。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領域最為深刻的思想變革,也是歷史教育領域的重大任務。

由於在實施新課程教學之前,我們進行了集中培訓,課程改革的目的、意義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層的瞭解。雖然只有幾天的課改培訓,但我的教學思想已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國中歷史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課,但並不是培養史學專家的。而我們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對知識點的學習,過分強調深入研究,過分強調歷史的系統化,卻並不重視學習過程,而當學生結束國中學習後,歷史知識忘光了,就等於白學了三年。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東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和習慣,倡導學生勇於質疑、敢於爭先,積極競爭,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一、歷史新課改使教學具有開放性

將歷史教學變成開放的體系,重要的是以課程標準為核心,更自由地發揮教師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習知識提高能力而展開教學。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將發展的空間留給學生.教師不要越俎代庖,教師的角色僅僅是引導和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教學注重三維的歷史教學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堂成為關注學生實際體驗的課堂,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應該讓學生參與學習歷史的活動。例如“大變革”這一課,教材知識要點如果讓教師講述,是用不了多少時間的。課堂教學完全可以調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學生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獲取了知識,又有了對歷史的親身體驗和感受。

二、歷史新課改下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的教學方式應該不要求有模式的東西,而只根據知識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學,尋求多種教學方式和途徑,打破教學活動中教師"以講為主,單向授受"的傳統作法。像對話,討論,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教學方式,這些方法的運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動:就是選擇教材中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事件,讓學生站在歷史人物的立場上,結合當時的歷史情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如以寧為戰死鬼,不為亡國奴為例,讓學生扮演29軍將士,激起學生的愛國熱忱。角色扮演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三、歷史新課改使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之一是學生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合作性”,也是學生歷史學習方式變革的重要途徑。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建立主動探究式學習,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團隊的合作精神。把教學的過程變成一個合作,互動,民主,開放的過程.如講授“紅軍不怕遠征難”時,我提前將學生分成小紅軍、地理專家等小組,確立不同的學習探究目標,指導他們分頭去搜集資料。然後,各小組根據自己的學習探究目標,完成相關發言。讓學生在自主探討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特長和能力,鼓勵以多種形式表述歷史問題

以往的歷史課堂,總是以語言文字貫穿始終,頂多再有一副歷史地圖。而不善言辭的學生在這裏只會更加沉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也僅限於一張大卷。學生的個性受到了禁錮,他們特有的專長無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歷史課堂,因其枯燥無趣而在歷史課上做其他科作業。

而這次的課改,恰恰要求教師要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長,為其主動適應未來社會打好基礎。於是,在歷史課堂上出現了許多旁人認為是“不務正業”的現象。

如,有些學生在畫房屋,這是學生根據書中文字介紹進行再創造所描繪的半坡聚落的村莊,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課上,學生們發揮想象,設計歷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紀年數軸方式的,還有的完全以圖畫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歷史。學生們在用他們擅長的方式敍述着歷史口演話劇、講故事、撰寫小論文、繪畫,等等,都是他們施展特長的渠道。在歷史課堂中,更加註重的,是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全程評價,是探索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4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教師不斷追求的目標。本學期,我校全體教師參加了構建高效課堂的課改活動,回顧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和實踐,簡單談幾點體會和感悟。

一、通過學習,更新理念

教書20多年,執教地理也有十幾年,自我感覺教學經驗還算豐富,教學效果也還不錯。通過學習《高效課堂22條》,我發現自己的一些觀念已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時間交給學生,我們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新課改的目標。

二、通過反思,找出不足

高效課堂要求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主體。一個教師,不管他的專業知識多麼豐富,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他的課堂終究是一潭死水。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雖然不全是滿堂灌,但對學生總是不放心,講得過多。因此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被動地做筆記,機械地記憶,以致部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心理較強,懶惰思想加重,對照《高效課堂22條》,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不再滿足於已有的經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學會放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既重知識傳授,又重能力培養。

三、通過實踐,不斷提高

運用新課程理念,結合地理學科特點,本學期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實踐,也初見成效:

1.精心備課,提升課堂有效度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教師的任務更重了,課前精心備好課,準備好導學案,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把學生帶入一種想學,能學,搶着學的氛圍,讓學生有效的參與課堂學習,讓課堂精彩起來。

2.重視合作,激發學生參與度

地理課程內容豐富多彩,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全員參與,探究展示,教師設計多種活動,如:拼圖、猜謎、競賽等,通過合作探究,學生不再袖手旁觀,而是積極參與其中。

3.聯繫實際,發掘學生熟悉度

生活中處處有地理。教學中從學生熟悉的生活體驗、所見所聞入手,發掘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聯繫時事熱點問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地圖,提高學生認知度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地圖的運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讀圖方法與技巧,藉助地圖讓學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特點,更好地比較分析歸納事物的因果關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總之,通過課改學習與實踐,我感悟到: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勇於實踐,才能不斷提高。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5

上個月中旬,我們學校英語組組織了一次為期二天的英語新課改培訓,這次培訓主要是學習《英語課程標準》,通過聽課和學習,我的心得體會是在新課改中首先需要轉變的就是觀念,教學目的上要轉變觀念。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於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範疇、重點、難點反覆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但是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其次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也就是常説的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新課改理念要求學生的英語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麼變成怎麼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於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於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然而大學聯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着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並不是每節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教學設備的制約,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願意去學、感興趣去學。第三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侷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英語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於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侷限,立足於英語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這就是新課改精髓所在。通過這幾天的英語新課改培訓,我將心得體會總結成這篇文字,與各位老師共同討論,為跟好的實施新課改而努力。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6

農村學校的學生家長往往只注重孩子的學業成績,但從事課改的一線老師千萬不能只顧跟着家長的言論走,僅僅關注孩子一般性的學習,而要確立對孩子終身負責的理念,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為學生今後的生存和適應競爭作準備;不僅要重視知識和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不僅要使學生具有學習知識的能力,更要培養他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不僅要使學生有良好的智力水平,更要幫助他們的形成強健的體魄。讓每一個農村孩子都享有同等的教育,都能得到健全的發展,為他們今後能立足於社會、具備服務社會的本領打好基礎。

(二)、大力倡導民主平等的師生觀。

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平等,學生才能真正得到發展。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愛、尊重,更需要盡最大可能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農村教師同樣要搬掉講台,走進孩子,真正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既要傳授知識,又要激勵學生的思考、發現和創新。與學生共同探討新知識,共同得到進步,逐步使課堂成為學生髮現問題、質疑問題的場所,成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渠道、主陣地,成為引發師生共振的磁場。

(三)、科學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

在課改中,教師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學實踐者,學校要引導教師在研究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學校的教學存在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教師付出很多,學生卻沒有得到所期望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的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更多的內容”。教師自己可以上“文山”進“題海”,決不能讓學生負擔過重。只有把思考的時間、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

(四)、切切實實加強課改督導檢查。

學校每學期要對課改進行全面的檢查和評估,評選出一批課改的先進個人,為全校的課改樹立典型。同時也要及時地發現掌握課改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階段的課改提供決策的依據。

課堂教學改革任重道遠,但這是一條教育必由之路,我們惟有堅定信念、充滿信心、明確方向,堅持不懈地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行走在愉悦的追尋中,成長在課改的詩篇裏。總之,我們學校會積極創新工作舉措,繼續齊心協力紮實推進課改。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7

課改的號角喚起了老師們勇於拼搏的幹勁,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課堂。使學生改變接受性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進行的一種較高層次的學習方式,其作用在於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校經過一年多的教學改革,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如今探討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五步新課堂。下面談談在教學中五步新課堂的方式定位。

《動手做做看》是一篇很有趣的課文,通過小朋友伊琳娜在科學家朗萬志的引導啟發下,動手做做看,悟出了"科學家講的不一定都是對的,動手做做看."在孩子讀完課問題目後,我讓孩子帶着兩個問題自由讀課文,“動手做做看是誰説的?課文講了哪些人?你喜歡誰?為什麼?”孩子們讀開了,有孩子邊讀邊和同桌談論着。三五分鐘後很多孩子舉手了,第一個問題很好回答,大多數孩子説出“動手做做看”是朗志萬説的,個別孩子説是媽媽説的。我讓孩子們在書上找答案,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重要學習朗志萬的話。他為什麼這樣説?你讀懂了什麼?讓孩子自己再讀全文,在四人小組中議論交流。這篇課文講了兩個道理,第一個道理是:凡事都不能光想,還要動手做做看。第二個道理是:科學家的話,不一定全是對的。課堂上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教學:

(一)情境導入,設身體驗

課堂上,教師相對於學生而言可算作一種知識權威。學生與文中小朋友的年齡相仿,有着相類似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和心理活動與文中有着極強的雷同性。這樣,就利於學生設身處地的體驗文中人物的內心活動,為下一步課文的理解與感悟和感情朗讀打好基礎。

(二)學習課文,深入探究

情境之後,教師由權威搖身變為學生的學習夥伴,笑問:“剛才老師提的問題,你們不覺得熟悉麼?在哪見過?”在學生恍然大悟間,教學戲劇性的進入第二程序。學生此時學習習興趣倍增,而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閲讀理解和體驗,正是新課改理念所倡導的。

第二程序是全課的重點部分,教學的三維目標要在這裏實施體現,教學重、難點也要在這一程序中解決。諸多目標若想做到“剪不斷,理不亂”,就得像蜘蛛結網那樣——圍繞一箇中心,有序地連線,恰當的打結,將教學的過程組成有機整體。基於此,我確立了“邏輯推進,各個擊破”的教學策略。將三維目標和教學重點分散到兩大環節中,如:第一大環節(1——5自然段)圍繞朗志萬提出的問題,從幾個小朋友不同的表現着手。第二大環節(6、7自然段)抓住伊琳娜的情緒變化,以人物對話為切入點。如此,每個環節都圍繞課文內容這個中心,有序地引導學生自主讀書、主動探究、朗讀感悟,並恰當的運用討論、交流、實驗、評價、點撥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讀等手段,隨着課文情節的發展,相機落實各項目標,解決教學重點,並在入情入境的閲讀實踐過程中完成難點的突破。

(三)學生展示,角色朗讀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依據上述理念,這一程序中,我讓學生進入角色,再次感受、體驗,將領悟內化,再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同時啟用多形式的教學評價,促進學生髮展,鞏固教學重點,落實能力目標。小組內推薦代表,進行比賽,看哪個小組讀的好。其他學生認真聆聽,指出朗讀中的錯誤和不足,必要時可以尋求老師給予指導。

(四)歸納訓練,回味昇華

這一程序設計旨在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台,展示其在角色朗讀中的個性化感悟,回味教學難點,在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點拔,並在自我評價、他人評價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樹立學習自信心,不讓學生留下疑難問題,促進學習興趣的可持續發展。

(五)佈置作業,積累延伸

最後一環節,我佈置學生在課外書收集名人名言,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空間,鍛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8

4天時間裏,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課堂教學。

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證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參與的深度與廣度,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效果。每一個學生都發言就是參與嗎?專家的觀點是:“應該説,站起來發言是參與,但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學生所回答的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建立在第一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每一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要看參與是不是主動、積極,是不是學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學生交往的狀態,思維的狀態,不能滿足於學生都在發言,而要看學生有沒有獨立的思考。”

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學生好像忙得不亦樂乎,但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重複;一些課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但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用提問的方式“灌”,直到讓學生認同教師事先設計好的答案。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那麼,怎樣調動學生的“思維參與”呢?專家認為,應當創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心理上的認知衝突,使學生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狀態。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説的機會,讓他們討論、質疑、交流,圍繞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教師應當給學生時間和權利,讓學生充分進行思考,給學生充分表達自己思維的機會,讓學生放開説,並且讓儘可能多的學生説。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展。

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當好組織者。

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把機會交給學生。俯下身子看學生的生活,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學習的過程,教師也就可以自如地開展教學活動。新課程實施的靈活性大,讓教師覺得難以駕馭教學行為,課堂教學中表現為過多的焦慮和不安。原因是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精彩紛呈的學習活動,還不習慣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觀察和探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及時瞭解他們的認知情況,學生的需要沒有真正地被關注。

三、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成功的引路人

一堂新課開始,教師可通過新課導入的設計、學習氛圍的創設,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課堂內外的各種資源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意願和動力。然後,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會探索、會發現。教師除了必須把學生自學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步驟外,還需精心設計每一次自學的目標、內容,同時加強自學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學校的教育改革中,作為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我們應積極投身於新課改的發展之中,成為新課標實施的引領者,與全體教師共同致力於新課標的研究與探索中,共同尋求適應現代教學改革的心路,切實以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學,適應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切實發揮新課標在新時期教學改革中的科學性、引領性,使學生在新課改中獲得能力的提高。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9

3月8日,我們赴陽城一中參加了“中國小課堂教學改革展示會”。聆聽了實小、二小、三小三位教師執教的《鄭和遠航》讓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和思考。原先聽説導學案的時候,我覺得猶如鏡裏看花、水中望月,覺得遙不可及,難以實現。通過今天的觀摩,令我耳目一新,大開眼界,這確實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給我帶來了新鮮的血液,讓我受益匪淺。

一、目標引領明確方向。

以往教學中,我們教師就像耕地時牽牛的人一樣,牢牢地拉緊韁繩,生怕牛兒跑了,使自己的教學偏離軌道。今天的課堂徹底改變了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每位教師都在導入新課伊始,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學案上的學習目標,或者課件出示目標,確定本課學習的重點。學生們明確了目標後,有抓手,有方向,學習起來目的明確,目標清楚。導學案尤如一盞前照燈,引導學生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二、自主學習培養習慣。

在這個環節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對子互學,組內羣學,每個學生忙的不亦樂乎。能在自學提示的幫助下進行圈點勾畫式的學習,能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知識與方法,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得以落實,還培養了良好的助人習慣和不恥下問的學習習慣。

三、課堂展示挖掘潛能。

“展示”部分給我們的觸動很深。改變了過去教師的“單口相聲”教學法,轉變成師生“三句半”的教學法,由教師主體轉化成以學生為主體。“展示”是課堂上學生“我參與我快樂”的集中體現,只有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輕鬆地“説、談、演、寫、吟、唱”,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激情釋放、思維擴散、個性張揚。在這裏,學生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在這裏,學生活動的時空與老師干預的時空達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每一個學生的表現都令我們驚訝,原來我們的學生潛能是如此巨大,是我們小看了自己的學生,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師我們也應該放權,讓學生參與教學。

四、人人蔘與提高效率。

學生的“展示 ”“評價”“挑戰”激發了學生參與意識,每個學生都在學習的舞台上演繹着自己的節目,尊重與被尊重使每個學生都樂於進取,心靈得以滿足。這樣寬鬆和諧的氛圍何愁學生不學呢?

今天的觀摩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不斷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自己的角色,將新課改的理念儘快滲透到教學當中,在實踐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0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複雜而又細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下面筆者根據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這一模式的學習和實踐體會,談談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注意的幾點,以幫助教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氣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 我的認識

1、新教學觀念。

通過學習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我逐漸認識到教學的本質不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的灌輸和講解,而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學是交流的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是師生合作,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關注的是以學生形成積極進取樂觀的人生態度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不僅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更要強調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新課程觀念。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認識到課程是體驗和感受,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的整合。教材不是教學內容的唯一載體,課堂也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場所,教師更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指導。教師要懂得只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3、新學生觀念。

通過實踐,我領悟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尊重學生,承認不同學生具有獨特性,併為其創造成功的機會,教師要樹立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相信學生,熱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二、我的嘗試

1、挖掘教材,精心編寫導學案。

大家都知道,在新課改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體作用首先體現在導學案的編寫上。課改以來,我認真鑽研,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知識鏈,構成知識網。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散亂的知識,語言,語法變為簡單有序的知識系統,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導學案,為上好不同類型的課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2、充分展示,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改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學會自學至關重要。一直以來,我堅持使用課堂模式來進行英語教學,儘可能的將課堂交給每一位學生。主要方法如下:

第一,大膽放手,耐心指導。學生接觸課改,好奇而又陌生。第一堂課改實驗課真可謂笑料十足,漏洞百出。面對失敗,我沒有氣餒,而是用平和的心態和學生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然後鼓勵他們繼續大膽的向前邁進。在展示環節中,我一改過去每節課都是優等生在發言的狀況,規定每個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必須輪流上台展示,主講或當小老師。放手讓他們用各自喜愛的方式來嘗試,來體會,然後耐心地指導他們用更全面的方法來改進,來創造。在展示過程中,有表現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現得特別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學生,我也會靜靜地等待他們展示完,絕不會中途打斷他們。因為一旦被完全否決,他們的信心將倍受打擊,其他的後進生也會因此產生恐懼的心理,教學又會回到由優生主宰課堂的原路上。“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我堅信,只要我耐心的指導,放手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去嘗試,去探索,去總結,不用着急教學內容是否能及時完成,不必擔心教學質量暫時是否受到影響,只要讓所有的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成功便指日可待。

第二,多點獎勵,少點批評。在教學中,應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態度,儘可能較多的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的真好!你懂得真不少!語音語調相當漂亮!真有創意!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記得有一位叫陳閃的學生,學習成績是全班最落後的。由於基礎太差,他那笨拙的口語引得其他同學鬨堂大笑。窘迫的他一時滿臉通紅,不知所措。我立刻示意大家安靜下來,並微笑着對他説:“不錯,聲音非常響亮,講解也很有個性,繼續努力。”果真,接下來的時間裏,他越説越流暢,越講越精彩,其他同學也被他深深地打動了,尤其是那些後進生,倍受鼓舞,信心大增。為了更好的激勵大家,我又設立了獎勵機制,如積分量化制度,奪紅旗制度等,在這濃厚的競爭氛圍中,絕大多數學生不甘落後,處處爭當學習的主人翁。

3、反饋檢測,落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課改過程中,反饋檢測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是檢測學生對知識的落實情況和學生通過學習體驗成功,享受快樂的有效環節。內容主要以口語檢測和筆試相結合,形式可以多樣。時間充足的話,可對學生進行當堂檢測;也可利用早自習或晚自習對部分學生進行綜合抽測;還可在課餘時間,讓每組的小組長對本組的學生進行簡單的測試;每天的導學案檢查也是一種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在知識掌握或口語表達方面的不足,並及時進行補充講解,不讓一個學生因此而掉隊。

三.我的收穫

在經歷了這一個多月的風雨歷程之後,我們的課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上充滿笑語,氣氛非常活躍,真正做到了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快樂;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增強了,從單詞到句子,再從句子到短文,從對話表演到知識點講解,同學們個個都能朗朗上口,輕鬆應付;學生的集

體協作能力培養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協作,如何團結友愛;真正讓學生體會到課堂是他們獲取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四、我的反思

在感受成績的同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中也存在着許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如課堂秩序較難維持,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學內容難以完成,教學進度緩慢;課堂用語母語使用過多,語音語調不夠準確;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不能持久,積極性出現差異等等。面對以上問題,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把課改工作做得細之又細,每一個環節都要穩紮穩打,落到實處,要把課改作為一項持久的工作,不厭其煩地去做,同時還要求我們善於總結得失,及時修正,及時完善,讓我們的課改工作更上一個新的台階!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1

我校進行新課改,推行高效課堂以來,學生座位的排列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於自己課堂掌控能力不夠,在組織課堂教學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對教學方式的採用也有過一段很迷茫的時期。隨着時間推移,慢慢的對各種課型的教學方式有了一些想法。國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重點主要在於語法,詞彙和對話的教學上。因為課型的不同,所採用的小組合作教學的具體方法也要適當的改變。

(1) 語法課

英語語法教學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一般是以傳統的講解課,練習課的形式存在,學生在這樣的課上被動接受知識多,主動思考得出新知機會少,掌握語法新知的效率較低。所以在語法課中,我較多的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和歸納語法項目,結合《高效課堂》來理解掌握檢測和運用所學知識點,學生的積極性更高,學習的效果也提高了。

具體做法是選用能比較完整的呈現一個語法項目的基本構成的幾個典型例子讓學生去觀察歸納, 內容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讓學生能興致盎然地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這些例子最好能較全面的體現該語法的時態變化和肯定句、否定句以及疑問句的句型變化,讓學生在學習時不會遺漏語法點。

(2)詞彙課

在教授詞彙前讓學生小組合作預習生詞,在課上以檢查拼讀的方式進行檢測。另外,在完成任務中運用和鞏固詞彙也是一種處理詞彙的教學方式。比如在學習一些表示動物的名詞之後,讓學生馬上小組合作完成以下任務:介紹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園。在這個任務中,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把所有教過的動物名詞的意義、讀音和用途都確認了一遍,還能盡情發揮想象力和表現力,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快樂。

教一系列動詞時,教師先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分小組去思考在這種情境下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會做的事,然後去運用所學動詞描述自己的想法。舉個例子,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時,可以給學生一個時間點,比如週日的上午7點,人們正在做什麼。這種方法在複習時態和教學動詞時比較有效。

再比如在教授形容詞和副詞時,通常情況下我會定下一個名詞,讓學生分小組去學習用來修飾該名詞的形容詞。(或是定一個動詞,讓學生去學習用來修飾該動詞的副詞)

(3)對話課

對話課是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最多的課型,讓學生儘量多開口説英語,並設計很多課堂活動項目讓學生充分參與並練習,學生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相應地提高。

但是因為課本上所提供的對話有限,大部分學生編出來的對話大同小異。可以通過課前佈置查找相關語言項目來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前通過網絡或書籍尋找更多答案,小組內合作交流編寫對話,同時可以促進小組間的互通有無。這樣能促使學生平時主動積極地閲讀大量課外讀物並吸取新詞新句,增加知識

面,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的對話各有特點,不會千篇一律,既展示了個性,又展示了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為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如何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還需要我們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有對合作學習有了正確的認識,並對每一次活動設計做好精心準備,才能真正減少小組合作低效現象,提高教學效率。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2

3月24日,中心校在我校組織了課改課觀課議課活動,通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課改課、小組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面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隨着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深化,我們廣大數學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一樣,在課程改革的浪潮中,一路走來,接受着諸多的衝擊與洗禮。在此期間,我們有過成功的體驗,也有頗多問題的困惑。幾年來,教師的知識觀、質量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原來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轉到注重學生態度、情感、人格、能力的發展,由過分追求學科的嚴密性轉到注重數學教育的育人性;由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到注重學生實踐探索和交流的主動學習。互動、和諧、教學相長的師生關係逐步形成,學生已基本形成探索性學習方式,養成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與他人合作、交流,還學會了評價、質疑與反思;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新課程改革下的數學課堂也存在一些問題。所有的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深刻的反思,下面就具體談談課改幾年來的收穫和困惑。

一、課改中的收穫

(一)教師素質整體提高

在課改過程中,教師自覺地進行新理念的學習,不僅理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課堂教學中的理性思考逐漸增多,並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體現用教科書教學生,而不是教教科書的理念。新課程的實驗促進了教師的成長,為教師個性化教學提供發展的空間,提高了教師的素質,使我們從普通的教書匠成為研究者,設計者。

(二)課堂教學發生可喜變化

教師在課堂上放下了教師的尊嚴,以平等、民主、和藹的態度引領學生開展學習,教室內從以往的“教”堂變成了“學”堂,教師在教學中以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也普遍喜歡學習數學,善於提出問題,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是課改前的學生遠不及的。課改使學生開闊了思維,豐富了語言,課堂上再不是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情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課堂真正成了孩子們的天地。課堂教學凸顯。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課改中的數學教師為課程實施所付出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學生能學習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要的數學,在數學上得到儘可能充分的發展。幾年的課改表明,孩子們身上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我們的願望逐步得到實現。學生們逐漸形成了樂學、愛學、興趣濃厚、善於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並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以及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獲得成功體驗。

二、問題與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題策略的多樣性與教學中個別學生知識掌握不紮實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現形式多樣且有可選擇性,解決問題的策略多樣性,強調思維的多層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開放性。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發現,思維能力強的學生,課堂學習中能掌握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對學困生可能是一種方法也沒有掌握。久而久之兩級分化的現象出現。

2、新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題策略多樣化,但對於純計算題的練習相對少,以至產生學生算得慢,容易錯,計算能力較薄弱的問題不可忽視。

3、新教材有的內容編排較難,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認知規律。對於學生是難點,課時又少,難掌握。

4、教學班規模大,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許多商榷的問題。要給學生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但有限的45分鐘時間若留給學生足夠的合作與討論的時間又與課時進度發生矛盾,如何把握給予“時間”的度?是我們值得商榷的問題。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3

通過學習和實踐使我知道 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原來的課程,有着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幾點心得。

一、學生更願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並茂,色彩鮮豔,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三國鼎立》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三國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着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二、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麼,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着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瞭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三、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麼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於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麼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收益非淺,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學習與教學實驗,慢慢理出一點頭緒,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今日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務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並使學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有個性的發展.生物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在當代科學技術領域中,生物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尤為迅速,成果顯著,影響廣泛而深遠.它不僅影響人類的生活,社會文明和經濟活動,還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高中生物課程應當與時俱進,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課改讓我感受到了它所帶來的勃勃生機。在這樣一種契機下,在不斷地摸索探求之中,使我無論是在教學行為上還是在教學意識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課程改革以來,我參加了幾次培訓,通過學習,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獲得了一些寶貴經驗。其中感觸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別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成為學生的朋友和榜樣。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要建立合理的倫理關係和情感關係。建立充分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的師生倫理關係,要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係。師生倫理關係是師生關係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應面向新時代,努力創建民、平等和促進個性發展的師生倫理關係,真正使師生關係煥發出迷人的光彩。這將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高亮麗的風景線。

師生情感關係,從整體上説,目前的狀況仍難以另人滿意,師生之間的情感冷漠缺乏溝通的現象比比皆是,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關係,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的源泉。優化師生關係,重建温馨感人的師生情誼,是師生關係改革的現實要求。新型的良好的師生情感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師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情感關係。創造新型的師生情感關係,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教師需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第二,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悦。第三,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為此,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人。

二、上好課堂教學,最大限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就在每個學生的身邊,如熱點新聞,醫療健康,個人生活,當地資源,環境保護等,都含有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我們在教學中適當加入這些內容,會開闊學生的思路,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並能夠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多方面性.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説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課改要求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拔?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於把握學生的心裏,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對於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考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3、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教師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4、靈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許多教師不適應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與實際聯繫起來。實際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

5、追求形式和效果統一的課堂

現在,一些課堂濫用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不給學生足夠的機會和科學的指導,使課堂流於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組織有效的、科學的活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問題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活動內容必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讓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過程,讓他們帶着自己的觀點去充分地討論研究,發現自己的不足,構建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還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觀點,讓學生在交流、探究、比較的過程中將知識優化組合,完成篩選,做出正確判斷。

阿基米德説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撬起地球。"那麼,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我做起,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改進,力求將中國的教育事業推向一個更新的台階!

幾天的培訓,我的腦海裏充斥着新的教學理念及以人為本的教學態度。關注全體學生,放下架子把學生當作朋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教學資源共享成為本次培訓的一大收穫。通過培訓對新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與體會。但對具體實施仍有一定的困惑,還須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和反思,希望今後能有機會參加類似的活動。

新課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課程理念,如關注學生個性化發展,倡導課程的綜合化,及以課程管理的“去集權化”等。這些理念對廣大教師來説是全新的,在教學實踐中沒有遵循過的,因此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教師應積極對其做出迴應以推動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傳統教育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忽視表現在很多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長期以來我國的學校課程曾經是必修課程一統天下,學生沒有迭擇的餘地,傳統的學校管理的觀念和方式有利於控制和效率,但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與傳統的課程與教學相比,新課程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關鍵一點,就是新課程能夠保障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生權力的實現,保障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就是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求得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種全新的理念對傳統學校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國曆來有精英主義教育的傳統,追求學業成績的優秀,追求在考試競爭中打敗同伴,脱穎而出,這是一種精英主義的教育,它是以犧牲很多學生的發展為代價的,新課程就是從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權力,求得每一個學發展的角度來對學校文化進行重建的,在基礎教育新課程體系中,為了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有個性的發展。在課程結構上開設大量的選修課,讓學生在普遍達到基本標準的前提下獲得更多的自由發展的機會。從而實現個性發展。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5

我認為作為國中英語教學工作者應做到:新教法以學生為主體,就必須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語音訓練,打好語音基礎;重視單元檢測,保證新 教材的教學質量。

聽、説、讀、寫是英語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這套新教材要求達到四會的目標——培養出具有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能力的一批新人。這是本套教材的突出特點,也是我國英語教學歷程中的一個顯著轉折點。如何適應並且能教好這套新教材,是擺在我們國中英語老師面前的一大課題。對如何教好這套教材筆者認為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明確學習目的,在運用中增強學習興趣。中學生年齡小,閲歷少,對學習英語的目的往往不十分清楚。他們把英語只看作升學考試中要通過的一個考試科目,對於難記的單詞、語法和發音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除了從道理上宣傳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外,還要積極創造條件和環境使學生儘可能多地使用英語,讓他們在運用中嚐到樂趣。如開展一些情景對話,值日生每天用英語彙報情況,在學習中組織一些英語遊戲等。還要儘量組織好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朗誦會,各種英語競賽,學唱英文歌曲,閲讀簡易英文書報。辨認日常生活用品上持有的英語説明等。

2、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並獲得知識,它有利於培養學生 的學習興趣。創造輕鬆愉快氛圍的關鍵是使學生對教師有親切感。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係,同時也是師生雙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師生關係直接制約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

3、不斷變換教學形式,改進教學方式有利於保持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整節課學生大多當錄音機,而教師講的內容多,都是語法,很少讓學生自己動口(除了提問),恨不得一下子全倒給學生,這樣學生一節課都在忙着記筆記,教師又講得很累,課堂上學生收穫就是一本本筆記,課內消化不了,課後怎能吸收? 一種好的教學形式連續不斷地使用也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從生理上講,單一的形式容易導至大腦刺激的單調,使興奮轉化為抑制,降低學習效率。而從心理上講,中學生正處幹活潑好動、喜歡變換的時期,再好的教學形式和練習形式,如簡單重複太多,學生也會興趣鋭減。因此,中學英語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好奇、好動、好玩、好勝等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採用多種形式,如做遊戲、講故事、觀看幻燈、錄相、聽錄音、進行有趣的比賽和角色扮演、唱歌曲等。

(二)重視語音,打好語音基礎。如果能夠打下堅實的語音基礎,也就拿到了英語入門的鑰匙,也是練好聽、説、讀、寫的基本功的基礎。

教科書一開始就十分重視語音教學,緊密結合字母單詞和句子的教學,系統地安排了語音練習。因此,我們教師要正確把握要求,把語音教學貫穿於始終。把語音教學作為七年級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做到長期訓練階段側重,綜合提高。在語音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自身語音,充分發揮課本錄音的作用。聽音是語音教學的根本方法,要堅持先聽音後開口,做到聽清發準。讓學生在學語音的過程中儘可能地受到正確的語言薰陶。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交際能力是通過交際活動培養起來的。交際活動指用所學語言真實地、自由地交流思想,共同完成某項任務。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要精心組織和精心設計,否則學生就動不起來,或動而無效 。交際能力的培養可按照下列幾方面進行由淺入深的訓練。

(1)一般打招呼和簡單的客套話。如: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2)交流信息,介紹自己的好朋友,I have a good friend. He is in Class Two ;介紹自己的 住處,We live in ZhongShan Road; 介紹過去的經歷,I went shopping Last Sunday;介紹個人的 一個打算,I'm going to visit Uncle Li。

(3)討論共識。

(4)解決問題。

(四)要重視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可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比上課多講一個語法點更重要,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一門工具課。因此,英語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習慣養成的過程。良好習慣的養成,一方面靠教師的示範,榜樣作用。另一方面靠嚴格訓練,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的習慣。諸如

1、培養學生自覺預習新課的習慣。

教師可以對新課的主要內容擬幾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看課文,邊看邊思考,不懂的作個記號,上課各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難點、疑點,這樣久而久之學生自己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知識來學習新知識,就懂得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在教師來教新課之前,學生對教材就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和掌握。

2 、培養學生用自己語言複述課文,可以給學生 keywords 或自編與課文相關的對話,或是對於課文提出問題來討論。

3、鼓勵學生獨立學習時,試做還沒教的例題練習,先做一遍,不怕錯,讓學生自己摸索和掌握解題方法和規律,也許不會做的,就是課文新的語法點,這樣學習新語法點時,就更專心、認真,更得心應手。

4 、鼓勵學生多閲讀英語報刊、英語課外書,擴大知識面,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目的達到。“教是為了不教”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能做到這點教師自身必須有一定的素質水平,

(五)要重視單元檢測,保證新教材的教學質量。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每一教學單元進行教學檢測,通過這種手段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的真實和綜合應用程度。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應對測試提出具體的知識、技能、技巧和能力各方面的 要求。

知識方面,要求學生全面地、系統地掌握該單元的基礎知識,尤其是課本中的“四會”內容。

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詞彙、語法知識在聽、説、讀、寫方面體現出來。技巧方面,要求學生在技能基礎上,循環往復,達到對技能的熟練掌握,使技能的運用自動化。能力方面,要求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技巧的基礎上,要有綜合能力,即能把三者結合起來,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

要做好單元檢測,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依據《大綱》,明確知識、語言範圍。注意傳授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讓學生知道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並準確地講解和反覆地操練。教師要精心設計或選用檢測試題。試題要力求符合《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點,難易要適中,能夠較全面地檢測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和初步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要做好檢測後的講評工作。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6

我對新課標的最大的體會是:新課標體現了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展的新理念,擯棄了過去的教學大綱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的落後觀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

現代課程價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正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國小英語教學的整體目標上不僅僅是關注國小生知識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國小生能夠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要讓國小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換句話説國小英語教師一定要關注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既要從事教學活動,又要從事教育活動。

2、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就是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教材選用和教法設計時,密切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國小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髮展水平,考慮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要求與個體差異。以學習為中心,就是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國小英語課一定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去學習英語,通過説説、聽聽、唱唱、玩玩等形式,讓國小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習英語的興趣。

3、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有時教法更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國小生的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特別是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儘可能多地為國小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

英語課程標準是採用通用的分級方式,將英語課程目標按照能力水平分成9個級別。同時,英語課程標準又將課程目標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描述。也就是每個級別都要以學生在上述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作為發展目標。

在談到操作的靈活性時,首先得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分級要求不等於分年級要求,英語課程標準中的級與我們通常説的年級不是對等的關係。以前的英語教學大綱中對各年級的教學要求規定得非常清楚,但現在的英語課程標準採用的是分段管理的方式,即提出每個學段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如二級、五級、八級,而其他級別則作為過渡級別,這樣的設置有利於對各層次教學的指導,又為課程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提供了依據。國小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確定各年級的教學要求,教學研究部門和學校管理層也應該用一種開放的心態支持國小英語教學為此所作的努力。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

國小英語教學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的實施和課程資源的開發上都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就目前國小英語教學的現狀來看,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主要應該都考慮以下幾點:一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國小英語教學一定不要變成教師滿堂灌的知識課,不要讓國小生在課堂上被動地學習。“玩”是兒童的天性,“遊戲”是兒童的重要的學習方式,從這種認識出發,“活動”就應該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動中兒童的天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釋放,只有在活動中兒童才會獲得學習的成就感,才會鞏固學習興趣。二重新定位師生關係。在國小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的作用是指導國小生在活動中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練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強調師生互動。國小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小生的學習會更加主動,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三是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滿足國小生英語學習的需要。

尊重個體差異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尊重個體差異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要認識到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另一層含義是我們應該做到針對不同差異的孩子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獲。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7

課改使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全新的階段。讓每一個困惑中的語文教師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給語文教學帶來的希望的亮光。新一輪的語文基礎教育課程要求教師確立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多年來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教師要對多年習以為常的課堂模式要進行新的探索和嘗試,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生了極大的轉變,隨着課改的深入,我們將發現學生的語文素養呈現出顯著的提高。在課改進行的這些年中,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堅定不一地走新改之路,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 既穩紮穩打,又大膽開拓,勇於嘗試。幾年的課改,可謂幾多的艱辛,幾多的欣喜,雖説付出了無數的汗水,但也有頗豐的收穫和感受。現將課改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如下。

一、堅持在“改中學,學中改”,轉變教學觀,走進新課改。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改革要求: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為了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目標。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努力做到:

1、教師觀念的轉變。變課堂的管理者為組織者,改過去獨霸課堂的佔有者為參與者。新課改使教師真正地覺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講”壇,走進了學生學習知識的引領者的角色,還時間於學生,學生會的不講,書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講。真正落實“精講精練”,使教師從“累”而不討好中走了出來,真正地融洽了師生關係,開語文教學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學方式的轉變。新課改使教師們的教學方式也悄然發生着變化,老師們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研究教學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學生學法的鑽研。一改過去上課“一隻粉筆,一張嘴”的只注重講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變重知識傳授為重學生的發展變化,變重教師“教”為重學生的“學”,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統一規格教育為重差異性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上課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過去傳統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聽;老師講,學生記;老師講,學生做”的老套路,課堂氣氛變得生動活躍,學生踴躍參與進課堂中來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學習的主人,表現在:或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學習,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教學形式上,力圖改變把學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堂裏、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枯燥的教學狀況,採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而課堂教學中的亮點應該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生掌握了些許學習方法,並運用它延伸到課外的學習當中去。最可喜的是學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圍,教師們又有“教研”的動力,尤其是我校與重慶巴蜀中學捆綁發展後,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語文老師到巴蜀中學學習,借鑑巴蜀中學國中語文組對新課改的做法,學習了他們集體備課的先進方法,同一年級的語文教師集體先備課,再上課.這樣使得教師資源共享,形成了師資的優勢,教學備課時思維的優勢,教學方法進行了一個集體的大討論和切磋.教師教研的氣氛濃烈,教學方式的交流熱烈,教師的教學熱情再次被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被激發,語文教學生機重現。

3、新課改下,激勵教師對教材正確的解讀。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決定: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強調“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視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對語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國中語文教師在課改中,經過備課組集體討論,一致認為在教學中,應注意了處理三個方面與教材的關係:①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能力的關係。②文本的閲讀和課外延伸的關係。 ③語文知識的傳授和學生思想情感教育的關係。

4、在新課改下,教師行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於學習,善於積累,善於借鑑,是我校國中語文教師進行新課改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於學習,取他人之長,使老師們新課改的理念更新;善於積累,使老師們推行新課改的方法更圓熟。善於借鑑,使老師們在進行課改時,猶如插上一雙飛翔的翅膀。老師們深信:引領學生走進語文天地,不是靠發號施令;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能力,更不是靠題海戰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亦不是靠蒼白無力的説教。要讓學生愛上語文,學好語文,靠的是教師自身豐富的學識及嫻熟的教學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學底藴,課堂語言將空洞貧乏,學生的胃口調不起來,對語文毫無興趣。新課改,使老師們明白在當今現代化的教學中,不僅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而且要善於積累,善於借鑑。現代社會的教學決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課堂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由單一變為多樣化,更為多姿多彩,生動活潑。

1、課改前,我校語文教師大多采用傳統的講授課的模式,一講就是整節課,是典型的“滿堂灌”的方式。課改後,都在注重學情,注重班情,因勢利情,因勢利導上下足了功夫。變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學形式為注重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因此,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增強了,興趣激發了,積極性被調動了,學習熱情空前高漲。使我校近幾年來的會考語文成績有了質的提升,連續幾年都位於我區的前茅。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上課時更注意方法的傳授,注重學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運用。講讀課、閲讀課、自主學習課、探究課等課型相繼走進課堂。

2、新課改,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改前,學生課堂學習的模式是單一的聽、記、做,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基本手段是走單兵作戰式的題海戰術。而現在,在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方式變得豐富多彩。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進一步的形成。如規規矩矩寫字,清清楚楚説話,仔仔細細讀書,認認真真寫文,踏踏實實練習。不動筆墨不讀書。懷疑善問。時時處處學語文等。

三、在百花開放、繁榮似錦的新課改的大好局面的背景之下,也有語文教學的迷失。1、是“形而上學”。新課改,追求創新,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了讓學生動起來,於是有不同於傳統的層出不窮的教法,花樣迭出的課型。於是不乏有歪曲語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美其名曰的多媒體現代化教學,熱鬧非凡的活動課,脱離教學實際,追求形式,花裏胡哨,誤導學生。這是沒有真正領會新課改的初衷。2、是否定傳統。認為新課改就是敢於打破一切“罈罈罐罐”,推倒舊的從來。不重視讀書、寫字,不重視學法,忽視習慣的培養,忽視語言的訓練。基本功不紮實,基礎知識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氣充溢於教學中。這是有悖於語文的教學規律的。3、教師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應,甚至把新課必當作一種出名的手段。針對上述現象,我們作為一名真正的語文教學者,應正視語文教學中出現的迷失。真正領會新課改的真諦,一切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為了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為了追求語文教學之道的真、善、美。我們應從新審視自己的語文課堂,從而真正地走進新課改。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8

一、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行為

首先,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必須適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基礎上,創設“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參與合作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使人人體驗成功的喜悦,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

其次,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傳統的“講數學”、“聽數學”、“練數學”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鼓勵學生用眼觀察、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發現和掌握數學知識。

最後,轉變教學評價標準。傳統的教學評價重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注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多用激勵性評價”,“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同學生不同的需要應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係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如某教師在教學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10的認識”時,通過課件演示教材P64主題圖,老師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數出10人、10只鴿子,通過比一比、填一填等數學實踐活動,學生經歷抽象10的過程,感受10的組成,培養10的數感,形成和建立數10的概念,讓學生在充分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完成數學抽象,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發現,有所認識與提高,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美、數的抽象美。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國小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國小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造良好的課程環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如教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科書數學第一冊P96—97“9加幾”時,“有幾瓶牛奶”(9加幾),教材給出兩筐牛奶實物圖(一筐9瓶,一筐4瓶),通過學生提問題,得出算式9+4。在計算9+4時得多少時,學生可以通過直接數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數小棒得出9+4=13;或者將4分成1和3,先算數9+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到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減去1得13,即:9+4=13……總之,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討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在鼓勵計算方法多樣化時,實現計算方法化.練習題型設計上也充分考慮了一些開放題型,為了使學生喜歡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教材引入了國小生特別喜歡的卡通人,“智慧老爺爺”、“笑笑”、“淘氣”,教材中很多問題的設計都富有彈性,使不同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產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19

新課程改革浪潮猶如一縷春風吹遍了祖國神州大地,給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嶄新的活力。通過學習和實踐使我知道 新課程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有較原來的課程,有着重大的創新和突破。 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的幾點心得。

一、學生更願意上歷史課了 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並茂,色彩鮮豔,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在《三國鼎立》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三國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着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二、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麼,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在課改實踐中,我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這一課又要忙着準備下一課的內容,有時為了一個探索性的問題的設計而絞盡腦汗,還總覺得不盡如人意,總覺得自己知識太貧乏,迫切地需要去學習、去充實自己。渴望瞭解更多課改的知識,渴望指導,渴望交流,不斷地豐富和提高自己。

三、教研活動水平更高了 在歷史課程改革過程中,面對新課標、新教材,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怎樣設計好每一個教案,每一堂課?怎樣處理好教材?設計什麼樣的探究問題,才能激發學生們積極的情感,有利於他們的終身發展?為什麼自己的課堂效果不理想,達不到預期的目的?還有對教材的驗證及反思是否正確等等,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溝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教研活動水平要求更高了。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20

國中英語新課改進行幾年了,作為一線的課改教師,我發現新課改確實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上越來越普及。但是新課改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惑,如:有的學生在聽、説、讀、寫等各方面的水平都較以前同級的學生高出許多,但差生所佔的比例也比以往高,學生的兩極分化從七年級就開始凸顯。這樣學生水平高低差距大,使教師在授課中難以兼顧,無疑增大了授課的難度。儘管新課改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新課改仍困難重重,面臨着嚴峻的挑戰。其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教材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些脱節

新課標英語的目的之一是想讓新教材更加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之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繫,從而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激發其學習英語的動力。而教材中有些內容對農村學生來説好似是紙上談兵,例如pizza等等,學生對他們毫不熟悉,失去了興趣,因而也得不到鞏固,面向全體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新教材的操作難度大,加大了教師的備課與授課難度

新課標英語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教師在備課時需要自己精心編排方能授課,可是教師手頭又沒有現成的資料或教學輔導材料可以利用,而且很多話題較新,教師處理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增加了教師的備課難度。而且每個單元相對獨立,不象以往那樣知識成體系,許多教師一時還不能完全適應。更何況,我們現在每人教兩個班,最多的有六十多人,除正式課節外還要上早午自習,每週有近二十節課。除了上課,其餘的時間要備課、批改作業,要應付上面的各種檢查、聽課等等。

三、國小與國中的英語教學嚴重脱節,是英語新課改的又一障礙

在國小,只有語文和數學是主科,而英語只是副科。國小從三年級開設英語課程,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方面,雙方已經脱節。加上許多人認為,國小英語學好與否沒有關係,反正上國中以後仍要從頭開始學。因此,英語教學的所有壓力都留給了國中英語教師,使國小英語教育形同虛設。新課標英語詞彙量大而難,話題範圍廣,且國中開設的科目多,各科的壓力大,時間緊,因此許多學生一接觸英語就有畏難情緒;面對大班額,教師精力又有限,如果配合不好,有些學生往往會落伍,以後再想彌補真是難於上青天。給很多學生帶來了很大損失,造成了許多遺憾。

四、新教材的詞彙量太大,不少單詞拼寫難,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影響了教師的授課質量。

新課標英語的詞彙量超出以往教材的好幾倍,因而對學生僅是英語詞彙量方面,就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抱有畏難情緒。再加上不少單詞的拼寫太難,記憶起來實在太費勁,有將近一半的學生難以記憶,面對這麼多令人望而生畏的單詞,即使孩子的求知慾再強,也不會對自己絲毫不感興趣的東西牢固記憶吧,畢竟他們還只是孩子。如果教師逼着學生記,勢必使學生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乃至產生厭惡,稍有不慎就會使學生徹底放棄英語學習,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前途,這無形之中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新的壓力。

五、評價體系陳舊落後,使教師在新課改中缺乏積極性、創造性與主動性

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評價理念主要的是要“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而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學校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評價,都以其所教班級的考試成績作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標準。由於評價教師只看學生筆頭考試的成績,只重考試結果,甚至把這作為教師評先選優的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敢完全放開手腳採用新課標,而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提高學生的筆頭考試成績。上面評價教師的尺度又直接影響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由於存在上述的原因,新課改的實施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與矛盾,要保障英語新課改的順利實施,還應多站在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這一角度看問題。

總之,要想真正獲得全體英語教師積極參與英語新課改,的確還有一段路要走。同時也需要我們全體英語教師做出很多努力。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21

不同的教育思想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以綱為綱,以本為本”,是這類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類理念下,教師崇尚研究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類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經常超出教學進程本身,脱離學生的現實。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特點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創造性、不確定性。新課程更加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實施進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解放自己的思想,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由數學課程的忠實執行者向課程決策者轉變,創造性地開發數學教學資源,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完全改變教學方法,多給學生髮揮的機會,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探索數學規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要善於創設數學題目情形,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結論的探究進程,讓學天生為“跳起了摘桃子的人”,而不是“盛桃子的筐”,給他們講得應儘可能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應儘可能多些,學生自己能夠自主解決的,教師決不和盤托出。這樣才有益於創新人才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由於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煩悶,缺少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造的喜悦無緣,師生都沒法在課堂上煥發生命的活力。

教學進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進程,是為學而教,以學定教,互教互學,教學相長的進程。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通過教學模式的優化,改變教師獨佔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信息傳遞方式,促進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互動和教學關係的構成。

一、教師不但是數學知識的傳授者、解惑者,更是知識的增進者、引導者;學生不但是知識的接受者、複製者,更是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教師的作用主要在於“導”,就是通過精心設計教學進程,善於對學生進行啟發引誘,點燃其思惟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結論的構成進程,體會科學家走的路,充分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和學生之間不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對象性的主客體關係,而是一種主體間性的意義關係。師生之間的交往是作為主體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具有民主、同等的特性,通過相互作用、相互協商,建構學生多樣化的主體活動,完成認知和發展的任務,從而增進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展。

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豐富的學習資源,有益於進步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有效性,增進認知進程、情感進程和意志進程的同一,使學生的身心得到發展。固然我轉變這些還不夠,更正確的應當是我們在對新課改的理解基礎之上所做的所有轉變。明顯這對我們教師本身進步了要求,可能增加了教師的壓力;但我相信主要的壓力來源於我們傳統的教育與新課改後教育之間的逾越!還來源於各個地方文化背景、經濟、家長觀念等。面對壓力,我們一定要充分理解新課程精神,才能因地制宜的弄好新課改。

總之,新課程,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思想都應當建立在學生愛學,想學,樂學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我們要始終建立:培養學生要從學生的長遠角度動身,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動身,讓他們學到的不單單是使書本上的知識,更是增養去學習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為他們將來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22

做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的教學。新課改是一種新理念,新思想。這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種挑戰,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進行各種嘗試,不要瞻前顧後,要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下面就課改教學實踐情況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我儘可能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活力。引導學生變單調的被動學習為活潑的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地走上講台,讓他們講,讓他們討論,使講台成為每個學生表現自己的舞台,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二、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結構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進行數學教學時自然應考慮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思維能力及智力品質都隨着青少年年齡的遞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水平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是不相同的.因此,要使數學教學成為數學活動的教學必須瞭解學生的思維水平。

三、充分考慮教材的邏輯結構

課改後的新教材是屬於“螺旋式上升”的知識構架,有利於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能力。我們覺得新教材中知識的“螺旋式上升”的方法非常適合學生。使學生對新知識不用一下接受,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理解融會貫通的過程,學生學起來也越有興趣。

四、考慮積極的教學方法

目前關於教學方法的研究呈現出一派興旺的局面,種類之多、提法之廣。我們主張,採用積極的教學法,因課、因人、因時、因地而異。比方説,對於教材內容多數是邏輯上分散的數學定義和公理等採用自學輔導法較為適宜;對於教材中的一般公式、定理等採用問題探索法較好;對於教材中理論性較強的難點,一般採用講解法較好。教師要靈活掌握。

從學習方法上看,隨着學科多樣化和深刻化,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比國小生更自覺,更具有獨立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注意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

五、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教學問題

問題是教學的心臟,是教學思維的動力,且是思維的方向;數學思維的過程也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學生提出新的數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使數學思維活動持續不斷的向前發展。合適的數學問題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① 問題要有方向性。這是指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要使學生的思維趨向於教學目標。

② 問題的難度要適中。這是指問題不宜太難和太易,難易之間要有一定的坡度。

③問題要有啟發性。有的教師往往把啟發式誤認為提問式,認為問題提得越多越好,其實,問題並不在多少,而在於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是關鍵性的問題,是否能夠觸及問題的本質,並引導學生深入思考。

六、對學生教學評價的轉變

學生學習過程中充滿老師的讚揚和激勵,過去的數學教學評價,為了追求升學率,一味注重其甄別和選拔功能,教師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始終處在一種緊張的單調的成績競賽中,以成績論英雄;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從關注人的發展着想,重視課程評價的教育功能,從而促進教師由成績結果的單一評價轉向課程學習過程的管理與激勵。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23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國小語文公開課聽課活動。對於我這位快 要退休的老教師來説,收穫很多。

特別是老師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一句教育名 言説得好

“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 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 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 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 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 的能力, 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 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李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李老師的 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 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 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 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 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李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 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她的評價方式更新穎,用落葉 作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 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眾長,充分 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 為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普通中國小“1751”改革創新工程第二片區第五次研討會 於 11 月 22 日在東平街道中學舉行。

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 3 節的聽課 活動。在這一天的聽課活動中,三位講課老師的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他們同講一課,各具特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談談個人 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各位老師注重師生互動,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各種形 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問題提出後, 前後位互相討論交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 中探討,在探討中共進,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 自學探究是基礎, 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 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 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

二、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説到:學生的自讀感 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 閲讀教學 ,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 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各位老師富於激情,高超的評價、引領能力給人 以美感、享受。

三、具體説三節《記承天寺夜遊》的精彩。臨淄區張豔霞老師的課放 手激勵學生去思考、展示,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如“朗 讀出韻味” ,老師親自示範領讀,讀的很美妙,很有激情,學生經指 導立竿見影,顯示了語文優秀語文老師令人羨慕的功底! 東平街道中學的卜慶振老師總給人心得驚喜,例如對古文節奏的 劃分用音樂擊節的方式給學生新鮮深刻的印象。對課文難點“閒人” 的理解,卜老師在讓學生充分發表見解,理解仍不到位的情況下自己 配樂獨白式描述,讓人入情入境,如沐春風,真正理解了“閒人”的 複雜況味。在語文課談“講”色變的今天,卜老師敢講、會講,講的 讓人拍手叫絕。

四、 劉老師講的是家常課, 但又高於一般老師的處理水平。

她講古文, 敢於把一般老師在公開課處理的輕描淡寫古文詞彙講的細緻到位, 讓 人感覺這樣學了,學生才能讀懂課外古文!

2023課改心得體會 篇24

以前,體育課都是一個樣子,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而且也習慣了學習的方式—我認識到,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精神是我們國中體育課今後的課改方向。下面,我談一下對體育新課程改革的淺薄認識。

一、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新課程對體育課進行了進一步完整的科學化的定義和闡釋: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構建了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領域,真正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並將增進學生健康貫穿於課程實施的全過程。鮮明的指導思想在給我們體育教師指明方向的同時,對傳統的重競技的單一的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談到學生的運動興趣,我們以前較少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問題,只是想把要教的內容迅速地教給學生,自已過癮了,但是也很累,可是學生真正學到了多少,感興趣嗎?我沒有考慮過。現在想想,學生們的學習效率一定不高,因為他們總是盼着自由活動。這説明,上課的內容根本沒有吸引住他們,他們不感興趣,我覺得,教師應該通過一些新穎的教學組織方法激發起學生運動積極性,在學習到體育知識的同時也對體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且使其做為自己終生的習慣。

三、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體育新課程標準始終把學生主動,全面的發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這一點,我也是深有體會的,發掘學生的優點,讓學生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翁”。

體育教學改革改到現在,改革思想不斷地落到實處,開始注意到學生的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開始真正注重學生的差異性,開始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日趨完善的體育課程標準使學生見到了矚光,也使我們體育教師的工作方向日益明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mg0v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