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是一個參加活動的好日子。我要去參加邯鄲晚報小記者的活動——參觀博物館。坐在車上,小草對我彎彎腰,花兒對我點點頭,空氣異常新鮮,一陣微風迎面撲來,像慈母一樣撫摸着我的臉。一路上歡歌笑語,因為又有了一次學習知識和吸取生活經驗的機會。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精選30篇)

到了博物館,早到的小記者們已經等候多時了,看來大家還真是熱情十足啊!又過了幾分鐘,陸續來了幾名小記者,等人到齊後,老師便把我們帶進去參觀。

邯鄲市博物館現為河北省文物保護單位,佈置有磁山文化、趙文化、茹茹公主墓、邯鄲古代石刻藝術以及中國磁州窯瓷器等專題的陳列展品。磁山文化歷史悠久,因發現於邯鄲的磁山而得名。東魏茹茹公主墓出土的長22米、高6米的彩繪壁畫填補了東魏美術史的空白。另外,“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自北宋至今綿延千年而沒有斷燒,在中國陶瓷史上實為罕見,現代磁州窯仍躋身中國八大瓷產區之列。

進去之後,講解員便向我們介紹了,磁山文化是我國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的代表;趙文化,戰國時期邯鄲是趙國的都城,陳列集中反映了趙國政治上開拓進取、經濟上冶鐵中心地位、軍事上胡服騎射改革和以音樂舞

蹈為特色的文化風韻;北朝墓,鄴城為“六朝故都”,茹茹公主墓是北朝文化的一個縮影,反映了那個時代文化藝術的最高水平;磁州窯,展品陳列大量出土精品,再現了磁州窯的輝煌歷史。除此之外,百年滄桑主題陳列了大量的資料,反映了邯鄲近代工商業的興起。邯鄲城市規劃建設成就展,展示了邯鄲經過50多年的規劃建設,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的巨大成就。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對於南京博物院從來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接觸它、瞭解它,確是一直到大學一年級,參選南博志願講解員才開始。而在這個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學院“博物金陵·愛在奉獻”南京博物院暑期志願服務活動,再次以一名服務者的身份走進了南博。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的記得,在大一上學期第一次作為志願講解員進入南京博物院時的我,是抱着怎樣的一種既期待又忐忑、既自豪又緊張的複雜心情。看着館藏的或古樸大氣、或玲瓏妙絕的古代珍寶,沒人能不為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及繁榮文明讚歎、驕傲。在瓷器館、漆器館為遊客講解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不少問題,例如文物的信息記憶偏差、相關知識嚴重不足等等。但是無論是館內的工作人員還是觀眾們,都沒有特別嚴厲責備或是批評我,而是細心的糾正我的錯誤、熱情的鼓勵我繼續講下去。我想也是因為如此,我對南博的回憶始終夾雜着一股暖暖的親切。

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我在南博的志願講解也已經逐漸駕輕就熟,也正是這一份對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讓我決心再次加入暑期的志願服務。而鑑於我在學生會新聞中心工作的經驗,此次我主要負責的並不是志願講解,而是本次社會實踐的新聞與宣傳任務。新聞任務聽起來似乎輕鬆,實則零碎而嚴謹,很多地方不能出一點差錯。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幾位負責此項的同學就開小會討論決定了活動橫幅和展板的製作細節,並初步敲定了整個活動中需要新聞、攝影配合的具體安排。

人們常説:“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活動中途對日程進行過調整,可幸運的是我們的計劃都還是大致上按部就班的順利實施了。從最初的“開幕儀式”,到實踐活動中期的“志願講解大賽”、“關愛殘障人士——福利院講解之行”等子活動,再到最後的“閉幕儀式”,我們的整個活動策劃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實展現。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也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時在南博的官方網站上也發佈了很多我們的活動照片和新聞稿件。

當然,萬事俱備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在這次的活動裏同樣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活動開展過半的時候,由於資料轉接、上傳不及時,再加上我個人電腦出現問題,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動圖片遺失(萬幸,在我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南博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們,他們那裏尚有一份照片備份)。經歷此役的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什麼叫“早作準備、臨時不慌”、什麼叫“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在後半程的活動中,大家也不由得更加謹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這也是一種算是因禍得福吧。

其實屈指算算,這次南博的暑期志願服務實踐活動並不算長,卻真的為以後留下了一段不錯的回憶和談資。自較得失,也覺饜足。我真心希望、並且堅信,下次還會有機會再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微笑着走進南京博物院、以及更多類似的、敞開的門。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3

作文導讀: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但這次社會實踐給我帶來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幹。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但這次社會實踐給我帶來的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自然,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自然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增長才幹,在實踐中為自己的知識庫儲備更多的能量。

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很無聊,很乏味,現在細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對自然的新奇與渴望。

參觀博物館實踐活動給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提供了很好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自然,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增長了很多知識,是在增長中成長,但在實踐過程中,我也表現出了知識大量缺乏,只會書本運用而不會實踐運用等。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幹”。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瞭解了自然,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幹,並在知識的海洋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

我回到家後會更加珍惜在家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豐富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為今後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4

今天星期五,我和媽媽一起去參觀了“國博”。

一進大門,我就驚呆了!大廳非常寬廣明亮,上面是亮晶晶的珠寶和瓦礫,下面是光滑的大理石。我們先去了北廳,是“路易威登”的時光之旅,裏面有好多名牌的皮包、大衣和鞋。最早的皮包非常笨重,出行時很不方便,所以,人們又做出了進一步的改進,變小了,也輕便了!可萬一被人偷了怎麼辦啊?最後人們又安裝了鎖,這樣就成了像我們今天這樣的皮包了。

我們還去參觀了陶瓷展和佛像展,陶瓷的精美讓人讚不絕口,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光彩奪目,這可都是咱們中國的寶貝啊!我心裏琢磨着。有唐代的、有宋代的、還有明朝的等等。我問媽媽:“你最就喜歡哪種樣子的?”媽媽興高采烈地説:“我最喜歡那個鈞窯的。”果然,非常美麗,既不像別的那麼華麗,也不像別的那麼通俗,真可以叫做先人給我們的禮物啊!參觀完了陶瓷,我們又去了佛像館,一進門,好像有一股古代濃厚的氣息迎面撲來。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的是一尊佛像的頭,雖然它不是保存的很完整,但是還是能看出來那種復古的氣息,它的眼睛炯炯有神,彷彿在看着我説:“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品質的人”。

在這次參觀中,我獲得了許多意外的收穫,以後,我一定多參觀博物館,增長更多的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5

博物館的建築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在博物館內,我們參觀了八個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徵集的全國名人字畫。有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瓷器等,通過參觀這些服飾、居室、生活用品、戰爭用品及喪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瞭解了中國優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與工匠們的偉大智慧。也讓我們更好的瞭解了淮北的過去和現在。

通過這些陳列品,我們知道了淮北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存。早在6020xx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爾後,春秋宋國的別都,秦之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設於相城。現已在相城地區發現、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數百處,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世人所矚目。隋唐兩宋時期,由於大運河通濟渠的開挖,淮北柳孜成為我國當時溝通南北經濟的重鎮。這都是通過這些實物我所瞭解到的。翔實的資料、生動的實物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領略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也激發我的愛國熱情。也可以看出,黨的優良作風是在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藴上,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直觀的實踐和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此次實踐讓我的到了一定的鍛鍊。我很高興能夠在這次實踐中獲得在專業的知識領域進行拓展和創新的寶貴機會。

我認為此次博物館實踐對於歷史學專業的我來説特別有意義。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以後的學習、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嚴謹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此次實踐活動使我們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使命感,我們一定要繼承先人們的精神,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6

秋風又肆虐地,像極了哀怨的棄婦在山崖上極力呼喊她那早已遠去的丈夫一般吹颳着,用他那打磨了千萬遍的利刃削切着大地上一切的一切,漫天皆無一點雲彩,泛起的都是魚肚白的顏色。只有初生的一輪紅日在點綴着,發散出微弱卻暖和的一抹温暖。天氣愈加寒冷,良鳥均已棲息,再難見蹤影。

就是在這樣的陣陣寒意中,我們卻懷着一顆無比熾熱的心跟隨着博通社來到被譽為“華夏寶庫,古都明珠”的陝西曆史博物館。不愧是文物大省,西漢建章宮太液池中的奇石竟作為景觀石靜靜地躺在水池中,如同耄耋老者端詳着風雲變幻,低聲訴説着它的前世今生,歷經千年風雨沖刷洗禮,時過境遷,愈加質樸,愈加滄桑,愈加厚重。歷史的車輪無休止的不假思索的循環往復旋轉着,太液湖奇石積澱了厚重的千年底藴,長安城沉積澱了厚重的千年底藴,陝西省積澱了千年的厚重底藴。

一進大門,只見一隻體型巨大威猛無比的走獅。在志願者哥哥的講解後,我們才明白,原來這是武則天母親的陵墓-順陵的走獅,千年前的匠人將一塊平庸無華的石頭,雕刻成威猛凌雲的走獅,三庭栩栩如生,頭頂祥雲紋樣,鬃毛順滑舒展,恰似一隻崛起的雄獅在鎮守着國之疆土,如同貞觀遺風時期那個如日方東的李唐王朝,正在冉冉升起,光被四海八荒。

緩緩走來的陝西古代文明展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璀璨光華的陝西。滻河邊上紅光乍現,文明曙光在東方顯露出別樣的絢麗。藍田人伴着疾風與驟雨,從泥濘中走來,其後的以大荔人、半坡人、姜寨人為代表的早期人類,為我國早期文明歷史發展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農耕捕魚打獵成為他們的主要物資來源,一塊塊石斧石鉞便是佐證,早期製陶業也是頗為成熟,陶的造型花紋顏色讓人歎為觀止,實難相信這是距今六千年的作品。

赫赫宗周,萬邦之方。先周的古民們在周原上揮灑汗水,播種夢想。鳳柱斝就是先民們在青銅製造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表現,三足菱形,腹側有一獸形扳手,腹身下有乳釘,大方穩重,肅穆祥瑞。以兩隻高冠鳳鳥作為裝飾,也以兩隻高冠鳳鳥而得名鳳鳥斝,鳳鳥以立體圓雕雕就,十分罕見。而斝,用以温酒也,侈口為主,腹下有足,更利於加熱。

多年的耕耘終於讓周族先民崛起。大名鼎鼎的利簋便為佐證。簋上銘文就是武王徵商實證,“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正應了《尚書·牧誓》中所載“時甲子日昧爽,王至於商郊牧野”。牧野洋洋,檀車煌煌。肆代大商,會朝清明。

秦人牧馬於野,終於等來了機會,他們有了落腳點,一路東進。秦公鎛,秦公鍾遍講述了襄、文、靜、憲四公世系,為武公祭祖所用,以瘦金體刻字於上,剛健婀娜,造型新穎。鎛之側有兩道飛稜,上有九條蟠曲飛龍,上下各有一條,帶狀花紋,由變蟬紋,竊曲紋組成,使人耳目一新。西秦通過商君變法,攻滅關東六國。六王畢,四海一。始皇為守衞驪山地宮,便築俑以守之,面朝東方,欲開疆拓土,皆嚴陣以待。秦者成於法,而亡於法。

鎏金鎏銀銅竹節薰爐着實是讓我大開眼界,漢武盛世果真名不虛傳,九龍點綴,博山之型,表現出西漢時人們對於成仙的追求,博山也是在此時形成的,為海上三仙山之化身,上下各有銘文,精緻至極,可見西漢時期手工業的高度發達,能工巧匠的高超才思。

漢朝的瓦當有以前的各式紋樣變為祈求美好的祝詞,“與華無極”“千秋萬歲”“永受嘉福”“長樂未央”寄託着西漢的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

古代中國向來崇尚美玉,可也有例外,那就是盛唐,中國歷史上最為鼎盛,最為開放的時期,何以見得?摩詰詩曰“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子美曾雲“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金銀在那個時代使用十分頻繁。“摩羯紋金長杯”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海棠形,內壁有摩羯戲寶珠形象,朵朵金花綻放,嬌媚異常,妖豔多姿,杯內底部有一圈寶珠,更顯獨特,點點線線均泛金光,細膩絕倫。

更加值得一説的便是“鴛鴦蓮瓣紋金碗”,造型大方端莊,是唐代藝術風格典型代表,屬於1970年何家村遺寶之一,碗內外均有大瓣蓮花紋樣,花瓣中雕有鴛鴦,雕刻細緻入微,花之飄逸動感躍然碗上,生機盎然,儼然一幅鴛鴦戲水,蓮花盛放之美景,目不暇接,美輪美奐。

在歡聲笑語中我們結束了該次遊學,半天的遊覽只得窺見遠去歷史的點點縮影,歷史還在不斷推進,等着我們去上下求索,不斷挖掘,“讓文物活起來,讓國寶會説話”應作為我們不懈的追求,我也十分感謝陝西曆史博物館為公眾提供了這樣一個完美的觀賞學習場所,感謝博通社老師同學們的辛勤付出,給我提供這樣一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得以感受歷史的無限魅力。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7

首先做為一名藝術系的學生,本來就是抱着對藝術品鑑賞濃厚的興趣來參加此次選修,原本以為是關於現代藝術品的鑑賞,不料此門課是對我國古代的一些書畫印章等物件的鑑賞,不過好在平時也喜歡一些古玩古畫,也算是誤打誤撞就選對了一門課吧。

對於此次選修課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博物館我是非常興奮的,對於我來説坐在冷冰冰的教室裏聽些理論知識還不如去博物館走個幾圈,百聞不如一見嘛。雖然平日裏自己和朋友也有去參觀一些博物館,可是卻無人在旁邊講解,喜歡是喜歡,卻不是很瞭解這些,實屬遺憾。好在這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踏入了杭州博物館,逛了一下午後總覺得沒有逛夠,出來也是最晚的,可是還是想留在那多逛些時日,可惜要發車回校了,也只能下次再有機會重新過來看看了。

這次去博物館參觀主要是參觀漢字文化的源流,可能是小時候練字時老是被父母教育,對漢字並無太感興趣之處,但是對漢字的源流倒是經過這一次參觀有了深刻的瞭解。

我對古書畫了解的並不多,平日裏也只是喜歡隨便的看看,並沒有深入的瞭解,這次的參觀讓我看到了許多古時名家的作品,實在讓我震驚。現代藝術插畫很少有給人那種一看就能讓人靜心下來的感覺,雖然現在的藝術也並不是不好,只是可能回不到古時的那種韻味感了。

比起書法,我更加喜歡看那些古畫印章,這也可能與我專業有關,我的專業就是畫畫,加上平時喜歡一些小玩物,所以對這些特別的感興趣,參觀的時候為了想看仔細玻璃內的物件,差點撞到玻璃上了,真的是有些慚愧。

有塊清代的象牙雕人物臂擱讓我尤為的喜歡,説實話現在真的少有看到如此精細的藝術品了,這塊擱總共也只有長17.4釐米,寬7.4裏面,高1.2釐米,雖然小卻雕刻的栩栩如生,與現代用機械冷冰冰製作的工藝品比起來真的是好得太多太多了,真切的希望在當下也能看到有人能做出如此精湛的雕刻藝術。現代藝術仍需努力啊。

當初在博物館感觸是很多的,回來後由於工作學業繁忙也顧不上整理這些體會,丟失了部分略感遺憾,不過倒是拍下了許多我喜歡的古字畫等物件的照片,就在這篇心得後貼上吧。希望有朝一日抽空能再去博物館看一看。還有我覺得這門課就去一次博物館不夠啊完全不夠,最理想的狀態是每堂課老師都在博物館能邊參觀邊講課,雖然可行度不高,但覺得還是這樣最有成效。既然不能次次課如此,還是希望能向學校多爭取幾次這樣去各大博物館的機會。謝謝學校對這門課程的支持,也謝謝老師帶領着我們去博物館參觀,讓我們學到了平日裏課堂上不會學到的一些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8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京人,我對於南京博物院從來都不陌生。可是真正深入接觸它、瞭解它,確是一直到大學一年級,參選南博志願講解員才開始。而在這個大一的暑假,我有幸加入了文學院“博物金陵·愛在奉獻”南京博物院暑期志願服務活動,再次以一名服務者的身份走進了南博。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的記得,在大一上學期第一次作為志願講解員進入南京博物院時的我,是抱着怎樣的一種既期待又忐忑、既自豪又緊張的複雜心情。看着館藏的或古樸大氣、或玲瓏妙絕的古代珍寶,沒人能不為我國古代輝煌的藝術成就以及繁榮文明讚歎、驕傲。在瓷器館、漆器館為遊客講解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不少問題,例如文物的信息記憶偏差、相關知識嚴重不足等等。但是無論是館內的工作人員還是觀眾們,都沒有特別嚴厲責備或是批評我,而是細心的糾正我的錯誤、熱情的鼓勵我繼續講下去。我想也是因為如此,我對南博的回憶始終夾雜着一股暖暖的親切。

轉眼間一年時間過去了,我在南博的志願講解也已經逐漸駕輕就熟,也正是這一份對南博的熟悉和自信,讓我決心再次加入暑期的志願服務。而鑑於我在學生會新聞中心工作的經驗,此次我主要負責的並不是志願講解,而是本次社會實踐的新聞與宣傳任務。新聞任務聽起來似乎輕鬆,實則零碎而嚴謹,很多地方不能出一點差錯。在活動開始前,我們幾位負責此項的同學就開小會討論決定了活動橫幅和展板的製作細節,並初步敲定了整個活動中需要新聞、攝影配合的具體安排。

人們常説:“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活動中途對日程進行過調整,可幸運的是我們的計劃都還是大致上按部就班的順利實施了。從最初的“開幕儀式”,到實踐活動中期的“志願講解大賽”、“關愛殘障人士——福利院講解之行”等子活動,再到最後的“閉幕儀式”,我們的整個活動策劃基本上得到了完美的真實展現。南京博物院的工作人員也對我們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同時在南博的官方上也發佈了很多我們的活動照片和新聞稿件。

當然,萬事俱備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在這次的活動裏同樣也暴露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活動開展過半的時候,由於資料轉接、上傳不及時,再加上我個人電腦出現問題,致使很大一部分活動圖片遺失(萬幸,在我們急得團團轉的時候,南博的工作人員告知我們,他們那裏尚有一份照片備份)。經歷此役的我們更加深刻理解了什麼叫“早作準備、臨時不慌”、什麼叫“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在後半程的活動中,大家也不由得更加謹慎小心、周全思量,可能這也是一種算是因禍得福吧。

其實屈指算算,這次南博的暑期志願服務實踐活動並不算長,卻真的為以後留下了一段不錯的回憶和談資。自較得失,也覺饜足。我真心希望、並且堅信,下次還會有機會再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微笑着走進南京博物院、以及更多類似的、敞開的門。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9

海南省博物館的前身是1984年開始籌建的海南博物館,1990年海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海南省博物館”,1996年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掛牌成立,兩者合署辦公。因為當時海南剛建省,百廢待興,政府資金不足,籌建中的博物館遲遲沒有開工。

20xx年11月15日開館的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省文化公園東部,是我省重點文化基礎設施。省博物館工程佔地面積60餘畝,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約18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陳列展廳、文物庫房、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正在規劃設計的二期工程建設面積約7000平方米,將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與南海歷史、海上絲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館內設有基本陳列4個,《海南館藏文物陳列》、《海南歷史陳列》、《海南少數民族陳列》及《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遺存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目前已有館藏文物2萬多件。通過琳琅滿目的文物、形象逼真的佈景及多媒體手段的展示,觀眾可以全方位、多層次、身臨其境地瞭解和感受海南獨特的歷史傳承和文化氛圍。

館內還先後舉辦了《開拓二十年(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週年成就展)》、《20世紀中國文學大師風采》、《亞洲藝術水彩博物館館藏精品展》、《國家寶藏展》、《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高新科技成果展》等近20場專題展覽。

近年來,我館各部門的業務骨幹對我省的文物資源進行了大量系統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學術成果:由館長丘同志擔任主編的《海南歷史文化大系文博卷》已於20xx年4月正式出版,該卷彙集了大學著名教授、文博研究學者及我館多位業務骨幹,向讀者展現了海南古遺址、海南古建築、海南古墓葬、海南古陶瓷、海南古村落等文物考古的各個領域。此外,我館擬編輯出版《中國文物地圖集海南分冊》、《西沙羣島文物普查報告》等;個人學術專著有:《三亞落筆洞》、《古書畫仿製研究》等;參與編寫《中國黎族傳統文化》、《中國黎族》、《海南民族風情》、《黎族傳統織錦》等;發表考古發掘報告、論文及黎族傳統文化研究文章等數十篇。這些學術活動的開展為研究海南省的歷史、文物、民族,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作出了貢獻。

海南省博物館的建成開館,不僅是我省重要的社會文明標誌,對建設國際旅遊島和促進我省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必將對全面推動我省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0

本週末我們大骨四班全班人員冒着小雨組織了本學期第一次的實踐活動,到 青少年實踐基地江西省博物館進行社會實踐學習。

江西省博物館遇20xx年籌建歷經八年,終於在20xx年正式開館。博物館將歷史、自然、革命三個博物館合在一起,組成一座大型綜合性博物館。

進入館中印入眼簾的是,館內中心廣場矗立大型青銅雕塑《時空》,它是由3根仿商代青銅器上的扉稜提樑、仿國寶級文物商代立鹿四足青銅甗和伏鳥雙尾虎以及火炬4個部分組成,寓意燦爛文明,源遠流長;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讓我想起了我黨先輩在反動派圍剿的情況下依然堅持着自己的信仰併為之鬥爭,這難道不是在他們心中燃燒着那解救廣大人民的星星之火嗎?他們堅信者這星星之火終有一天會形成燎原之勢。事實證明,正是這些先輩堅信着,燃燒着,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國。

右邊的為自然館,館內成列這近百件動植物化石和礦石,如鐵杉,甲龍,鐵,銅等。望着這些石頭,向遠看,我看到了遠古時的江西一片生機勃勃,各種植物動物在這片土地上生長;仔細聽,我好像聽到了各種礦脈在我的腳下自由的呼吸,呼喊、等待着人們的發現。

右邊的是歷史館,這裏的文化更具有價值,看着那隻“黑釉虎斑紋盞”不得不驚歎江西先民的技巧。那一件件精緻的雕塑,一幅幅精美的壁畫,那樂器,那鐵器,銅器無不向我們們講述着他們的歷史,他們偉大的功勛,它要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歷史,記住伴隨我們進步的文化。我們的祖先是偉大是他們讓我們的腳步變的如此的矯捷。

中間的是革命館,這裏的氣氛也變的更加的凝重,因為這裏的展品是血的教訓,讓人銘記於心的歷史。這裏正是抗戰,土地革命時期的縮影。那一個個櫥窗裏向我們述説着它們的歷程,它們的所見所聞。那一幅幅感人的抗戰畫卷,一具具逼真而讓人熱血的戰士模型,這一切都在向我們表明為保衞國土而戰,他們不辱他們的使命,用一切向祖國和人民證明着他們的赤膽忠心。

走出博物館,吹來的是來自撫河的涼風和美景。但此刻無人去欣賞這一切,大家的眼神都是凝重而又久遠。我們知道以後我們的責任和使命,以後我們的路會很長,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遠眺坐落在滕王閣邊的博物館,雖然沒有滕王閣那麼的華麗。但它閃爍着耀 眼的光芒。因為這正向世人展示着那些被世人所遺忘的歷史。它要讓我們所有的人都牢記這一歷史階段。

在此次實踐中,給我印象中最深的是。在歷史館下樓梯的時候,我班成員發現樓梯的一個角落有個煙頭,立馬把它撿起來放進了最近的垃圾桶。這一幕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在今天這個重商利的時代,很少有人會在大庭廣眾下彎下腰撿起一個煙頭,但我們大骨班彎下了腰。也許,這就是大骨班的意義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7月份,我參加了旅協赴許昌博物館社會實踐隊,在這15天的社會實踐生活中,我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也有了很多的感悟。

我們到達博物館後就開始進行工作的分工。經過簡單的分組,我負責的講解的展廳是夏都之源,之前我自己也來過博物館,但再次走進我負責的展廳時,自己用一種更加認真的態度來欣賞和了解這些文物,我們的工作內容也包括寫講解詞。所以對博物館的文物有了大概瞭解之後,我就開始着手寫我的講解詞,通過查閲資料所以來到博物館之後,我們就進入了自己的展廳,對自己的文物進行進一步的熟悉,拿着手裏的講解詞,感覺自己的責任很大,因為很擔心自己講解不到位或是因為自己準備不足而不能準確的解答遊客的疑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在背稿子的空閒時間,都會進行模擬的講解,通過彼此間提問各種問題,來使自己的講解詞更加完善和具體。我覺的這是我們在準備期間必須要做好的功課,俗話説,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正是因為我們在平常的不斷努力與練習,所以我們在講解時才能給遊客一個更加深刻的一個感受,通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參觀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説,通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次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很失敗,我們希望我們的志願者講解員的價值就是在於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觀感受,我們是一個媒介,通過我們讓一些不瞭解許昌歷史的人們知道,原來許昌是有這麼悠久的一個歷史,這些感受都只有是參觀後才能感受到的,當在給人們講解的時候,聽到他們説的那一句謝謝,我覺的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

準備講解詞,修改講解詞,背稿子,熟悉展廳,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因為在博物館實踐的時間很短,所以我們更加註重對時間的把握。經過前幾天的準備與訓練,我們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再是簡單的要求自己能夠把博物館的文物講出來,而是更加註意以怎樣的語言和表達形式讓遊客來更好的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講解的最終目的就是讓遊客來更好的認識和了解文物的內涵和它的歷史意義,我覺得這就是講解的真正價值所在。在這幾天的社會實踐生活中,我們每一天都在進步,雖然進步很小,或許是肉眼看不到的,但是當我們靜下來回想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從一開始對文物的一無所知到有所瞭解到逐漸掌握。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進步,當我們真正努力做一件事情時,很小的進步都會使我們歡呼雀躍很久。我們在付出的過程中,會有一種很特別的感受。當你真正的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究竟是有多大,所以當我們在付出的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挑戰,各種困難,但是因為你想把它做好,所以你會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去做好它,或許你從來都不喜歡和陌生人打交道,但因為你想做,所以你就會克服你所認為的困難,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所説的成長的過程。所以在這段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很開心,因為自己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而且還收穫了友情與歡樂,我覺得這就是參加活動的價值意義所在。

通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是參觀的感受很好,而不是説,通過我們的講解,會讓他們覺得這次參觀博物館的經歷很失敗,我們希望我們的志願講解的價值就是在於給人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參觀感受,我們是一個媒介,通過我們讓一些不瞭解許昌歷史的人們知道,原來許昌有這麼悠久的歷史,這些感受都只有是參觀後才能感受到的,當在給人們講解的時候,聽到他們説的那一句謝謝,我覺的就是對我們最好的肯定。所以我也會繼續努力,希望能講的更好。不過看着自己呆了十幾天的展廳,還是感覺有一點不捨,不過生活就是這樣,有得也會有舍,希望下次有機會還能來到這裏,和大家一起進行實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收穫了歡樂和友情,也付出了汗水和努力,這些都都是對等的,在付出的同時得到回報,可能有時候是一種情感上的回報,但我們還會感到十分的開心與快樂。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2

1955年,錢學森發來兩封書信,邀請郭永懷回國。郭永懷毅然放棄了在國外的優越條件與待遇,與夫人李佩於1956年11月回到闊別20xx年的祖國。“作為新中國的一個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懷説。

1960年7月,蘇聯政府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在華的核工業系統的全部專家,隨後又停止供應一切技術設備和資料。中國決定自行研製核武器,郭永懷擔任九院的副院長。當時九院的首要任務就是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迅速掌握原子彈的構造原理,開展原子彈的理論探索和研製工作。

1963年,他與科研隊伍遷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郭永懷的倡議和指導下,我國第一個有關爆炸力學的科學規劃迅速制定出台,從而引導力學走上了與核武器試驗相結合的道路。同時,郭永懷還負責指導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和水洞力學等相關技術的研究工作。在對核裝置引爆方式的採用上,他提出了“爭取高的,準備低的,以先進的內爆法為主攻研究方向”。為確立核武器裝置的結構設計,郭永懷提出了“兩路並進,最後擇優”的辦法,為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確定最佳方案,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一方案不僅為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投爆所採用,而且為整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製投爆一直沿用。

郭永懷每天一大早便趕到現場,瞭解裝配工作進展和系統聯試結果,一旦發現問題便及時研究處理。在將要進入正式試驗階段的那些日子裏,郭永懷每天都要忙十幾個小時,有時是通宵達旦,吃飯也是席地而坐邊研究邊吃。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當閃光火球和蘑菇狀煙雲冉冉升起時,全體測試人員一片沸騰,郭永懷卻癱軟在試驗現場,身邊工作人員把他架到臨時帳篷裏的鐵皮牀上,郭永懷太累了。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3

12月16號,旭日的陽光映射大地,我與舍友決定一同前往位於清秀山森林公園南側的廣西民族博物館。據介紹,廣西民族博物館是以廣西民族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博物館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廣西12個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工作任務,同時兼顧對廣西周邊省份各民族以及東南亞各民族的文化研究、文物資料收藏和宣傳展示。所以我們懷揣着憧憬一起去見證歷史遺留下來的珍貴的作品。

我們乘坐97路公交車到青山菜市,然後再轉乘w8路公交車到廣西民族博物館。儘管路程稍稍長遠,但是一路上風景優美,路途還經過具有文化氣息韻味的孔廟。當我來到民族博物館的時候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遠遠觀望民族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古銅狀的主題大樓,就如同一顆鑲嵌在美麗青秀山上巨大的明珠,散發着莊重大氣的祥瑞氣息。整個建築如一隻展翅的鯤鵬,遨遊於青山綠水之間。進館可憑身份證或者學生證即可領票進入,主展廳是一棟銅鼓型的建築給人一種厚重的歷史感,參觀者紛紛合照留影。展廳有三層,分為壯族,多民族,和諧中華等等展廳。展示了民族服飾、樂器、住宅等,還有仿真場景和影像展示。其中,二層展廳內有着出自北流的雷紋大銅鼓,它是民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銅鼓。然而最吸引我的是五彩八桂——介紹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在照顧整體性的基礎上,注重突出廣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該陳列包括“序廳”和“家園”、“霓裳羽衣”、“匠心神韻”、“和諧樂章”四個展區,分別介紹和展示廣西各民族基本情況、居住與環境、生產生活方式、染織與服飾、民間工藝、節日、人生禮儀、歌舞戲劇、宗教信仰等。

此次參觀讓我不禁感歎到我國的歷史悠久、我國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大廣西的民族特色以及廣西少數民族的歷史和人文風情。也讓我真正意識到了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的重要性。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更有義務去學習、傳承和發揚中國文化!我熱愛我的祖國,我愛廣西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4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着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裏,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藴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6

我的寒假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但是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是那次去博物館參觀。

那天早上,天氣很糟糕,我們坐上公共汽車,經過幾個小時的顛簸,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兩座高大而又堅固的建築物出現在我眼前,一個是關於地理的博物館,而另一個是關於古代的博物館。因為我特別喜歡恐龍,所以便走進了地理博物館。

一到裏面,立刻便傳來了幾聲“嗷嗷”的恐龍叫聲,我不由地打了個哆嗦。我輕輕地走着貓步,偷偷摸摸地走進一個玻璃房間,幾隻高大的恐龍出現在我眼前,其中一隻恐龍的名字叫做“山西山西鱷”,它的骨頭和石頭連在一起,有兩米多長,牙齒又粗又壯,其實和現在的鱷魚沒有多大區別。

旁邊有兩個大塊頭恐龍,都有十幾米長,七八米高,脖子微微上揚,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聽媽媽説,恐龍很久以前也是生活在海洋裏,後來才慢慢轉移至陸地生活。

走到博物館的四層,裏面有很多的寶石,還有一些金、銀、銅和成千上萬不知名的玉石。五顏六色的寶石,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反射出各種顏色的光芒。但是當把周圍的燈關閉以後,原先那些發着七彩光芒的寶石,一瞬間便好像沒有了光彩,變得和普通的石頭差不多。

再往上走,到了五層,這裏有很多關於鐵和煤的形成方法的介紹,這讓我大開眼界。

此次參觀讓我受益匪淺,原本我以為我的知識已經很淵博了,但現在才知道,我其實就像是剛上國小,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一樣。以後我要更加努力,多讀書,多瞭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7

走在校園的大道上,陣陣涼風吹來,帶走我身旁的熱意,這時我正帶着高興不已的新消息回家--明天的校外教學,是要去聽聞以久的博物館。

到了學校,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搭上安排好的校車,在和同學的談天聲中,車子很快就到達目的地。車子慢慢開進隧道,原以為只會是灰白色普通的隧道,我卻聽到了同學連連的驚呼聲,我好奇地往外看,原本應該是無色的隧道牆上,用馬賽克磚拼出了不同的圖案,彷彿是一個歡迎式,歡迎我們來參加這一場藝術盛宴!進到館中,裏面人山人海,我想大家都是來觀賞博物館的三大寶貝吧!在解説員的帶領下,我和同學們一起前去參觀三寶之一--翠玉白菜。一到展示的地方,同學們全部一擁而上,終於換我看了,整個翠玉白菜在展示燈的照耀下晶瑩剔透,閃着光,十分雅緻,仔細看上面還有三隻昆蟲,栩栩如生。

接着,解説員又帶着我們去看了些展物,其中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分別是:象牙雕成的小塔,和古代的武器;象牙雕成的小塔,小巧玲瓏,塔中的各個細節都被一一呈現,整座塔從裏白到外,彷彿透着光;古代的武器大多用銅製,看着用來殺戮的武器上的各式花紋,美麗中帶着危險,使我着迷,華麗無比。

在繁忙的日子中,解説員帶着我們參加了一場藝術的盛宴,在要和博物館道別之際,原應疲累的身軀,卻因為這場盛宴帶給我的悸動中,不曾疲倦。

大人在工作,小孩在上學,在這忙碌的城市裏,不妨停一下手邊的工作,去參加一場藝術的盛宴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8

星期日上午,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我和家人驅車前往自然博物館,進行參觀。

我們參觀了恐龍展,物種起源展和海洋生物展。最令我感興趣的就屬恐龍展了。

當我們進入恐龍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紅銅色圓球,圓球上凹凸不平,仔細辨認,才發現那原來是遠古時代的地球,上面一大片連在一起的凸起是大陸,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哥白尼的“大陸漂移説”。遠古時代的大陸經過了數億年地殼變動,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從地球旁邊穿過,放眼望去,正前方是一幅巨大的恐龍骨架,四周是繪有恐龍的圖片和文字説明。巨大的恐龍骨架周圍和下面都是大小各不相同的恐龍骨架化石。那個巨大的恐龍,脖子長長的,在大廳裏盤了起來,最前端有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馬門溪龍。在馬門溪龍的腳下趴着的有原角龍、馳龍等,緊挨着它們的有一隻禽龍,它的兩隻前爪伸出,翹着那鋒利的大拇指,好象在説:“你們如果有誰敢來侵犯我的話,這對大拇指會毫不留情地扎穿你們的脖子。”

從恐龍發展史的介紹上,我知道了恐龍從三疊紀晚期出現,到侏羅紀時期的繁榮昌盛,再到白堊紀晚期的滅絕。它們的滅絕,有的説是因為行星撞擊地球,有的説是火山爆發恐龍的食物沒有了,有的説是大陸漂移。恐龍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

這個展廳也很奇妙,走着走着,旁邊就會突然出現一個門,門裏總能有一些奇妙的東西。穿過一個小門,裏面露出一個洞口,我們還沒進去,就聽見一陣陣低沉的叫囂聲,進去一看,原來裏邊是一個恐龍公園,有一些仿真的機器恐龍。我最先看到的,是一隻暴龍,嘴裏叼着一隻小恐龍,頭左右晃着,嘴一張一合,彷彿在耀武揚威。在這塊恐龍“戰場”的旁邊,有一隻三角龍,不停地轉着脖子,晃着頭上三個利劍一般的長角,很平靜的觀看着這場爭鬥,雖然仿真的恐龍做得很粗糙,但是仍然很有意思。

恐龍公園裏還有一個小平台,上面有兩個恐龍頭,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小遊樂項目,名字叫“以恐龍的眼睛看世界”,我湊上去,眼睛貼在恐龍頭後面的觀察孔,哇噻,太有意思了,兩隻眼睛看到的是兩邊不同的景色。在這個小平台上還有一個製作恐龍紀念幣的地方,我也做了一個三角龍的紀念幣。我先把一枚沒有圖案的橢圓形硬幣擲進機器,然後轉動機器旁邊的手柄,轉了幾下,只聽“當”一聲脆響,三角龍的紀念幣就出來了,圖案真的很逼真,我很喜歡。

參觀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浮想聯翩,想到了恐龍滅絕是由生存環境變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經經歷了六次物種大滅絕,無一不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可見環境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我們正處在第七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平均每天有一種生物滅絕,很多都是人類的行為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國小生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19

今天天氣有點陰沉,我們蘭西小屋的新浪博友們一起前往安仁鎮參觀建川博物館。對於博物館,我自認為看得比較多了,可今天這次建川博物館之行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在中流砥柱館,我欣喜地看到有一處複製的地道戰的場景,大夥都高興地前去體驗,呵呵,從狹窄的洞口鑽出來,居然是一個衣櫃。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年華北抗日根據地軍民,根據實際創造出挖掘地道的方式在敵人包圍村莊或進駐村莊時神出鬼沒的打擊敵人。我們耳邊彷彿響起了激昂的游擊隊隊歌。快看,“海娃送雞毛信,那是我們學過的課文。”我高興地指着牆壁上的一座浮雕告訴媽媽。媽媽説:“這些少年兒童都是當時的抗日英雄,你們要好好學習他們。”牆上的周恩來憤筆急書的題詞引起了我的關注:“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揭露了當時皖南事變的真相。

在正面戰場館前面,門口一座雕塑映入我的眼簾,那是“哀兵”,是一位國軍戰士的形象。有道是“哀兵必勝”。我想,這裏用“哀兵”來形容當時面對野蠻日軍侵略的國軍將士,將奮起反擊,必將打敗侵略者,取得這場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吧。

當導遊告訴:“抗戰中,偽軍有118萬時”時,這讓我很不理解,一個人為什麼會當漢奸,背叛是卑鄙的,更何況背叛的是一個民族!又偏偏是在抗戰進行之中,出了百萬人的漢奸!如今,有些人也是崇洋媚外,哈日哈韓,應該讓他們到這裏來看看,讓我們牢記歷史,千萬別忘了切膚之痛。

我們步行了幾座博物館,天色已暗了,我的腳已經走得很痛了,但還有幾個館還沒看完,然而我的心裏卻是激動不已,心裏充滿了歷史責任感,“同學們,大家起來,一起擔負天下的興旺吧!”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0

去年開始陝博的門票是免費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規定的開館時間來參觀。門票免費的政策,不光節省了外地遊客的費用,提高了陝西在遊客心目中的形象,同時更提高了本地居民參觀的熱情,從而使得每一個市民都可以見證三秦大地的輝煌歷史。

辦理好門票,我順着噴泉徑直走入陝博的大門,來到了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展覽館面前。從門口的介紹詞得知,陝博的展覽館展出面積5051.64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分三個展廳,集中展示了陝西古代文明孕育、產生、發展的過程及其對中華文明的奉獻。

第一單元——《人猿揖別》,以距今115萬年前的藍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臨潼姜寨等先民遺存,再現了中華民族生機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

第二單元——《鳳鳴岐山》,以陝西作為西周王都擁有的豐富遺蹟、遺物,展示了中國早期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形態尤其是倫理精神以及青銅鑄造技術。

第三單元——《東方帝國》,重點展示以兵馬俑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氣勢和鮮明的軍事特徵,表現了秦帝國垂範後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積極進取、一統河山的時代精神。

第四單元——《大漢雄風》,以漢都長安、漢家陵闕和典型漢代文物,展示了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第一個高峯——漢代繁榮的經濟、文化、對外開放與交往,彰顯其開放進取、開拓強盛的時代風貌。

第五單元——《衝突融合》,以陝西豐富精美的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文化遺存及宗教文物,表現了民族大融合、佛教東漸以及文化藝術的繁榮與特徵。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通過隋唐時代典型遺存,展示了中國古代最鼎盛時期的文化風貌,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會長安,和溝通東西方交流的絲綢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幷蓄、創新發展而達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七單元——《告別帝都》,展示了唐以後,作為西部重鎮和西北區域中心的陝西,依然獨具魅力的文化創造和精神傳承。

三個小時轉眼間過去,陝博也快到閉館的時間了。雖然這麼匆匆一轉,沒有來得及仔細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我感覺就像時空穿梭一樣,領略到了中華大地幾千年的發展變遷。正如陝博門票上的宣傳語一樣“給我一天時間,還你一萬年曆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西安又作為十三朝古都,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豐富的文物遺產。我為古人們所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驚歎,驚歎古人們在各個領域裏的智慧和成果,也為自己生活在這樣一個久負盛名的古城而感到自豪。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1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2

11月29日,天氣晴好,我們一行人起得很早,相約從出發去參觀國家博物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展覽。

到達國家博物館是九點多,不算晚,不過人已經很多,排了很長的隊伍。

我和小夥伴一起按照導覽圖一個展廳一個展廳全都走了一遍,政治改革、經濟飛速發展、神舟系列飛船、交通運輸技術的大跨越,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注重實現綠色發展,重視生態文化的建設。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交通技術的提升,因為我的家在祖國南方,每回假期,放假回家和開學回校都需要坐很久的火車,我個人也經常往返京津,因此對於火車和城際高鐵的發展感受比較深。我國從最開始從蘇聯引進技術建造鐵路,到如今自己研發核心技術,高鐵製造已經比較成熟,北京和之間,之前的和諧號列車一般需要34分鐘,現在的復興號列車只需要30分鐘,且每間隔五到十分鐘就會發一次車,十分方便了兩地人們的出行。

看了這次的展覽,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中國在40年的時間裏,卧薪嚐膽,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次出行讓我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了祖國的日益強大,不僅僅是綜合國力的增強,還體現在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各個小的方面。

觀改革開放四十年展,驟然發覺,原來“偉大”並不只是一個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轉型闡釋。四十年來,國家通過一系列方針政策,引導社會和人民不懈奮鬥,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以展覽的形式具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採用小細節小物什來書寫宏大變革,通過視覺衝擊而直達心靈。四十年來的變化不僅體現在人民的衣食住行中,更體現在國家科技國防的探索與發展中,展覽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可上九天攬月”的載人航天飛船以及“可下五洋捉鼈”的蛟龍一號載人深潛器的模型展覽,那曾經是無數中國人的夢想,如今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而化為現實,盡顯大國氣象與浪漫。

從小物件看大變化,在參觀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展覽中,的感受就是科技成為了改革的動力,鄧小平同志説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無論是航天器的高端,還是人工智能的實用,亦或是VR虛擬現實的夢幻,都體現了在科技的巨大推動下,我們的生活正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收音機到智能語音交互系統,從自行車到新能源汽車,所有的變化都是科技的巨大的力量的體現,改革開放四十年,從一個科技實力相對薄弱的國家,到現如今的科技強國,科技推動中國昂首挺胸地前進。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3

我出生於孝感,關心孝感的發展。曾在網上見:孝感已成現代化城市,傳統的孝文化已經淡化。回鄉看了,確覺心寒,老城幾近拆完。問詢老人,也都搖頭,有人説:還有“董永公園”,非也,那是1984年建成的現代公園,還未長“老”。

當然,城市要發展,孝感建設現代化,樓高路寬,也應點贊,但在建設發展中卻忘了孝感的特色,即以傳承孝文化而聞名。如果老城全部消失,猶摘去了“古老孝感”的桂冠,可能讓後人忘記“孝行感天”美好念想。

在報上曾報道有座有名的古老城市,領導們為了建設現代化城市,將老屋舊宅全拆了,建成了高樓大廈林立,很是氣派。後,古城的子孫從國外回鄉,看了,搖頭、歎息、指責,因為他們留戀的是老家古城,他們覺得光榮的是古城中傳頌的美好的古老故事,要看高樓大廈,國外的比這更好更多。從那以後,古城在外的後人以及受後人影響的人,就失去了對古城的留戀,至此,領導們才後悔莫及。

後來報上報道,中國第一家孝文化博物館在四川邛崍建成,讓人大吃一驚,因為孝文化展館本應先出在孝感啊!即前往參觀,該館規模不大,投資700萬元,約3000平方米,三層樓房,展出的內容卻很豐富。牆上掛圖片、文字,室內擺滿現代大孝子孝敬老人用過的物件。展示內容有傳統二十四孝,現代二十四孝,偉人名人的孝行事蹟和國家領導人對孝道孝行的論述,整館展現的故事很是感人,該館已成省、國家傳承孝道的教育基地。給孝感人臉上有點光彩的是該博物館創始人的祖先是孝感人。

孝感是座很古老的城市,從史料分析,孝感古城在公元前1046年的西周就很繁華了,才有公元前770年前東周列國時的秦楚相爭,也才有公元25年東漢時期董永父子從山東逃荒至孝感的故事。傳統二十四孝是從中華民族發展中,從堯舜時代到宋朝的幾千年中出現的二十四位大孝子孝道孝敬孝行的故事。其中有三個大孝子出於孝感: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温衾,孟宗哭竹生筍。所以孝感才光彩奪目,揚名天下。

孝感應永保孝文化傳承地的殊榮,孝感人應是弘揚孝文化的室傳員,所以建議在孝感老城區建孝文化展覽館,可借鑑四川邛崍固驛鎮公義村中國首家孝文化博物館的建館方法:政府給政策,領導支持,羣眾籌資,合力完成。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4

徐州博物館創建於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風景秀麗的雲龍山北麓,是一座現代化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進入大門,沿着一條長橋往前走,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陳列樓了。進入一樓,便來到了“徐淮初曦”展區。“徐淮初曦”,意思是“徐州地區的人類文明的曙光”,這裏陳列着徐淮大地從新石器時代到秦朝三千年間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銅器。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兩把戰國時期的青銅劍了。雖然已經過了幾千年,但是這兩把劍仍然保存完好,絲毫沒有鏽蝕的痕跡。聽導遊説,這兩把劍裏含有合金的成分,這種製作工藝在當時是極為精湛的。我不由地佩服起當時的勞動人民,真不知道他們是用了怎樣的智慧才設計製作出如此精巧的東西。此外,這裏展出的秦朝的“空心磚”也很有特色。人們常用“秦磚漢瓦”來泛指古代的文物,秦人燒磚也確實別有奇功。這塊秦朝的空心磚,作為建築材料不僅堅固耐用,而且具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順着樓梯走上二樓北廳,便來到了“天工漢玉”展廳。這裏展出了徐州出土的玉器珍品130餘件,代表我國已出土漢玉的最高水平。進入展廳後,我們便被靜靜地躺在櫥窗裏的“金縷玉衣”所吸引。這件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玉衣長約175釐米,用金線串綴着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玉片組成。這是目前國內出土的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玉質最好、製作工藝最精細的玉衣。雖已歷經三千年風霜,這件玉衣仍然光鮮亮麗,絲毫看不出歲月留下的痕跡。玉衣上每一片玉片的製作工藝都非常精細,而且保存完整。玉片表面光潔度很高,打孔非常規範、整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鎮館之寶。

博物館的三樓是“俑偶華採”展區。這裏陳列着徐州出土的陶俑精品210餘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漢俑樸拙凝重,北朝俑清秀端莊,隋唐俑豐滿雍容,展現了不同的時代特徵和藝術風尚。在眾多的俑偶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西漢時期的陶舞俑。他們的身體隨着舞步呈現出s形,聽説這種舞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翹袖折腰舞”呢!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被吸引了呢?“百聞不如一見”,那就請你親自來看一下。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5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參觀。裏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樣,四周獨特的燈光與一聲聲亮麗婉轉的鳥叫彷彿給館內又披上了一層清幽,連遊人們的説話聲也輕了,生怕蓋過了這美麗的聲音。

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樣,都用水靈靈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個森林之王。許多地方,都是完全仿真的!連白天和黑夜都會加上。白天,鳥叫聲一點也不間斷,而晚上也不是毫無生氣的,青蛙呱呱地叫,時而還有一兩聲貓頭鷹的大叫。一個個展館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樓是鯨鯊、海龜、翻車魚、灰鯨幾個動物的模型。講解員給我們講了一塊掛在牆上的長方形海百合,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動物,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紮根在深海底的,而另一種是在大海里飄浮的,所以它不是植物而是動物。

第二層講了生命的演變過程,讓我們做了一次生命的旅行。我們從宇宙大爆炸説起,地球已經有了海洋,但是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説由於地下有海底煙囱,周圍温底很高,微生物眾多,很可能出現生命;另外的人則認為地球的生命是來自外星的隕石。這至今也是個謎。我也思考這這個問題,可不知不覺就出現了生命。第一個發現的動物是埃迪卡拉動物羣。隨後,澄江動物羣也陸續出現,這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典型代表,有三葉蟲等甲殼類動物。奧陶紀,海螺繁盛,角石、菊石等海螺出現,它們是鸚鵡螺等軟體動物的祖先。泥盆紀,是魚類繁盛時期,泥盆紀晚期,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在陸地上繁衍後代。石炭紀,大片大片地出現了蕨類的森林。二疊紀,最早的爬行動物出出,異齒龍,基龍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別看它們名字後面跟了一個“龍”,就把它們歸到恐龍那一類,它們只不過是大蜥蜴罷了。三疊紀到白惡紀,是恐龍的天堂,有了恐龍,這可是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越哦!漸漸地,我們步入了新生代,哺乳動物出現了。我們也結束了生命之旅。

第三層就是最有意思的模擬野外,在一條條幽徑的深處,有幾個解説器,有一台機器最有趣了,它可以放出各種鳥叫的聲音了!上面有一個類似雷達的東西,四隻小鳥在屏幕上,我點了第一隻小鳥,嗚——雷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聲清脆明亮地鳥叫聲傳出來,咕嚕......克哩,最有趣的是那隻大角的聲音:咕嘟嘟嘟嘟......讓人不禁發出笑聲。

繼續向前走,我們走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土洞,裏面黑黑的,什麼出看不見,裏面發出時斷時續的蝙蝠叫,我感到背後一陣涼,最後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四周一片黑乎乎,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走近一看,哎!不是出口啊!我歎了一口氣,是一個展台的光,那是五步蛇的產房!裏面有隻五步蛇標本虎視眈眈地瞪着我,雖是標本,但我也感到了害怕,它為什麼那麼兇狠呢?原來,它是在保護自己的蛋寶寶啊!雖然是蛇,但也有深深的母愛啊!

這次實踐活動給我的收穫真大,讓我明白了許多動物的習性和出現的時間,使我受益非淺!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6

在經歷了緊張而多采的學年之後,暑假來臨了。響應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學校特組織了十七支社會實踐隊伍,奔赴各個不同的崗位。我所在的經濟系組織的濟南市博物館講解員隊。

濟南市博物館座落在美麗的千佛山腳下,始建於1595年,八十年代遷到此處。內有館藏文物萬餘件。分上下兩層,下層是曾經轟動一時的“洛莊漢墓精品展”,內有“龍馬當盧”,“西漢編鐘”等國寶級文物。上層是“古城輝煌”文物展,所有濟南市代表性的文物。

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實踐中要體味過程,更重的是要從中問題,解決問題。次活動中我一直注意着博物館的工作,從中也發覺了不少的問題,比如:(一)經濟效益太差

博物館是很特殊的組織,每年都會撥專款來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文物的費、日常開支等。博物館之,主要目的是展示文明史,培養公民愛國主義情操。場經濟的,還抱着計劃經濟下的落後思想,不會讓餓死,那可以説是完全與時代脱節了。萬一失去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恐怕都要喝西北風去了。這麼好的博物館,有時甚至一整天都人來,這簡直太可怕了。原本是主營收入的門票,竟然可以忽略不記,這使不去思考如何招攬顧客,如何經濟效益。

(二)工作人員問題嚴重

博物館裏的警衞,大受過專業訓練,警衞年紀十幾歲,像的孩童警衞怎能擔負起保衞文化遺產的重任呢?而管理人員對古文物一知半解,人是計算機系畢業的,兩種格格不入的專業,怎能激發他在博物館工作的熱情呢?

除了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偏低之外,人員的整體調配也有。警衞和管理員人數太多,值勤的警衞每次有五、六名,管理員也有四、五名。而講解員一名,不成比例。

(三)開館、門票價格不理想。

濟南市博物館一年四季使用着的8:30―17:00(週一休館)這段正是大多數市民上班、上學的。很少人會去博物館而請假、曠課。這就了矛盾。

門票價格是的,平時成人10元,學生5元,節假日成人5元,家庭套票10元。的票價了的市場細分,但完全可以再細一點。比如對外國人的和人的可以不同,重大節日和平時時可以不同,集和個人可以不同。

當然了!只是一小問題。我往往一件事的問題就像一塊大玻璃,只要一點被擊碎,其餘的地方也很容易就碎了。博物館中的問題這塊大玻璃,要被擊碎,也要抓住一點――增收。

我特建議:

(一)精兵簡政

人員過多,過雜。無疑是落後體制下的老毛病了。多而無用,雜而亂,了管理系統不暢,人們懶惰的心態。要想,跟隨時代潮流,精兵簡政,使多餘得人下崗,在崗人員也會競爭意識,塌實工作,既了,又可節省一筆開支。但也可以以公開招聘的,招收量本專業,愛好歷史的人員。補充了新鮮血液,也可帶來新的生機。

(二)加大宣傳,門票收入

增收,主要是參觀人數太少,有些人想參觀洛莊漢墓,可不知道在哪裏,大人連洛莊漢墓是都不知道。這就暴(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祕書不求人”)露出問題――宣傳。可以登報紙,發傳單等來知名度。登的文字也要有策略,多寫文物的轟動效應,和對孩子的教育意義,那些文物的出土,形狀完全可以忽略。也可以去找旅行社,學校之類的組織,把推銷出去,有大團來參觀,就可以有穩定的收入。

(三)和票價

要想解決剛才提到的上的矛盾,指望參觀者,只能對開館作,可以考慮把閉館延長至晚上8:30對上班、上學族是吸引,可以到一想來而問題而來的那參觀者。

來博物館參觀的人中,外國人有比例。來的目的是想文化,對門票的價格並不太在意,完全可以把節假日對外國人的成人票在10元。對學生,或是組團的參觀者,則可以把價格再降,使雙方而持續的關係。

(四)多途徑組織收入

據我所知,除了撥款和門票收入以外,博物館竟然毫無收入。可在我看來可以增收之處卻不少。比如博物館旁邊有好多空置的庫房,可以庫房組織,書法展、繪畫展之類與周圍濃郁文化氣息相的展覽,的房間可以改老年人活動中心。購置象棋,撲克之類的娛樂用品,可以起服務、奉獻社會的形象,吸引客源。至於經費,可以以股份制,在工作人員中籌集,待將來回報再按比例反還。

(五)在職人員素質,形象

警衞要必要的安全訓練,值勤時站有站樣,服裝要,利索。有人沒人樣,要從心中提醒,知道擔負的重任,萬不可懈怠。管理員和講解員的文化素質要過硬,要對館藏文物的知識一清二楚。歷史知識考核,以督促專業知識的。

(六)體現市博,靈活應變市場

濟南市博物館裏的展品,自去年至今從未更換過,要知道古文物並的生活有用品,參觀一次,在很長一段內不會再來了。這就要求,文物要更換,偌大的洛莊漢墓,幾千年的濟南文化,應該是有東西可換的。

市博物館旁邊的省博物館是不提到的,憑這它十餘萬件的館藏,和“省”字的開頭,確實搶走了市博物館的不少客源,但並不規模大就肯定有優勢。市博可以它小而靈,小而專的。要“靈”活迎合市場的需求,把人們關注的文物租借展覽;“專”門展示地域的文物,不與省博衝突。

我對博物館的不成熟的建議,學經濟的我次這類看法,有些還欠考慮,但我了一次鍛鍊的機會。其實這次社會實踐我的還不止,我覺得張大了,懂得了家長工作的艱辛,了交際能力,我真慶幸有機會參加這次實踐,希望以後還有機會,有機會在的,為社會微薄的力量!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7

通過對於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社會各方面的偉大變革的展覽,我看到了40年來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人民生活發生鉅變,看到了泱泱中華是如何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並且成為全世界的榜樣,我更堅定了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決心。歷史在展覽裏展出,未來在我們的腳下,需要用堅定的步伐一步一步踏出。

我覺得這個展覽仔細看還是會有很多感慨的,無論是國家層面的宏大敍事,還是個人生活方面的個人敍事,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每一方面的變化感覺還是挺大的,別説七零後,我父母那代人,見證,經歷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四十年;我覺得咱們九零後感受到小時候和現在的變化都相差甚遠,還好我們都有着各自温暖的回憶。希望祖國越來越強盛的同時,人民生活能越來越美好,這樣才能真正使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人民,否則,無論現代生活多麼便利快捷,也只能是“望洋興歎”。

展覽見證了中國人民40年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大幅提升,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我們對生活的憧憬和美好向往伴隨着改革的步伐正在逐步成為現實:從老三件到新三件,從大哥大到智能手機……通過參觀展覽,我充滿信心,在黨的領導下,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很榮幸和南開大學文學院黨支部的同學們一起參觀了“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在參觀過程中,我係統地瞭解了改革開放40週年以來在神州大地上發生的鉅變,為祖國的強大而歡欣雀躍,更堅定了要跟着中國共產黨走的決心。這40年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但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説卻是濃墨重彩的一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已經步入新時代的我們,應繼續,砥礪前行,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滋養人心、滋養社會,一步一個腳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我堅信!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8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教化,而在於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宏偉、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於它的思想、它的視野、它的價值觀、它帶給觀眾的啟迪和它所傳遞的精神。"——大花豬

中國國家博物館裝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今年春節後終於開館,又適逢德國的啟蒙藝術展也在那兒開幕,於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進去之後感覺這博物館被整得很巨大很現代,但半天看下來,德國人的啟蒙藝術展非常好,我們自己的東西卻很令人失望。

啟蒙藝術展分為9個部分:啟蒙時代的宮廷生活、科學的視野、歷史的誕生、他鄉與故鄉、愛與感傷、迴歸自然、陰暗面、自我解放與公共領域、藝術的革命。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許多名家名作,是迄今為止國外博物館在中國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我個人感受是:與其説這是一次讓人陶醉的藝術展覽,不如説是一次給人以啟迪的歷史重現。這個展覽從以上9個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對人的價值、人的權利的發現和迴歸,對理性的追求,對科技的熱衷,對世界探索的狂熱,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觀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世界觀的改變等等。內容豐富而不凌亂,條理清晰而富有創造力,讓人印象深刻。期間我偷拍了幾張pp與大家共享,因為沒用閃光燈,又是偷拍,難免有點虛,將就着看吧。

這是柏林街景的畫,明快的色彩,休閒的行人,讓人深切地體會到18世紀那種光明、自信社會心態,也反映出當時各階層相處融洽、各得其所的社會氛圍。

這幅畫既表現出和諧生活的場景,又表達了當時歐洲人對大洋遠處未知世界的憧憬,對世界探索的激情。

這幅畫描繪的是英國人第一次熱氣球試驗成功時的情景,觀眾們歡呼雀躍,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整個歐洲社會對科學、對航天、對創新的探索的無比高漲的熱情和勇氣。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29

5月3日,我院開展了“踐行核心價值勇擔青年責任”主題活動,組織青年幹警前往中國航空博物館進行了參觀學習。一路上,我想大家都是和我一樣:帶着一份沉重,懷着一份忐忑,揣着敬重,來到了這一神祕的地方。

上午九時許,我們趕到目的地,首先參觀了運輸機、直升機、特種飛機、偉人座機、轟炸機和高炮等系列展區。通過參觀,大家加深了對中國空軍和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的瞭解,強化了國防意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接着,在航天碑刻前,面對鮮紅的團旗,進行了集體宣誓,重温了入團誓詞。

這次參觀加深了我對中國航空歷史的瞭解,我要用航空精神築牢“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根本。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知與行的關係。青年檢察幹警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不斷用科學的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理論素養。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青年檢察幹警要注重把理論學習與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要着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注重檢察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把大膽創新的勇氣和科學求實的精神緊密地結合起來,致力於研究檢察工作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性的開展檢察工作,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到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的實際工作中,體現到推進昌平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創先進位上。

二、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奉獻是一種境界,在檢察機關奉獻是一種常態。為事業、為他人我們常常要付出比其他社會成員更多的責任、愛心和義務。因為為公平正義奮鬥的事業是崇高的,選擇了崇高就選擇了奉獻,檢察機關是行使國家法律監督權的機關,工作在這個機關內的人都掌握而不是擁有一定的國家權力,權力是人民的,我們不過是代表他們在行使而已,權力的不正當使用可以帶來利益,如果以索取心態,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利益,就不僅僅是對權力宗旨的背離,而且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為社會主義法治而奉獻”,不僅僅是口號,是理念,需要我們為之付出汗水、心智,甚至熱血。我們的付出換回的不僅是薪酬,還有公信和崇高,這其實是我們最希望得到的回報。

三、組織需要與個人理想的關係。青年檢察幹警要在服從組織需要中實現個人價值。牢固樹立“以檢察事業為上、以長遠利益為重”的思想,使個人的志向服務、服從於檢察事業的需要,與檢察事業共成長,充分發揮自身的專長、優勢和聰明才智,出色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把組織上的工作安排,當作是多崗位鍛鍊自己的機會,去努力實踐提高;當作是對自己黨性修養的考驗,去正確對待和把握,尤其是當個人志願與檢察事業需要發生矛盾時,要有舍小我,顧大局的氣魄,勇於犧牲自己的個人喜好,以寬廣的胸懷,超然的態度,服從組織的安排,紮紮實實把本職工作做好,以檢察事業的成功贏得理解和尊重,實現人生的價值。

四、志存高遠與腳踏實地的關係。遠大的目標是一個人不斷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作為青年檢察幹警應該確立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目標,否則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但能否正確把握目標和現實的關係,既是一個青年檢察幹警成長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青年檢察幹警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青年檢察幹警既要確立宏偉的人生目標,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去追求,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陷於“空想主義”而無所作為。要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幹一行成就一行。要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是對自己一次難得的礪練,一次難得的機遇,一次人生的積累,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用勤奮和智慧築起通往理想的康莊大道。

作為檢察戰線上的一名新兵,我會進一步加強學習,在工作中鍛鍊自己,在成長中完善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檢察官。

參觀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篇30

北京的四月天,乍暖還寒,尤以風大為特色,彷彿要將所有渴望接觸春天的人們都趕回屋去。然而國家博物館重新開放的消息讓我有些心裏發癢,早想去一睹為快。於是不顧那一天狂風呼號(吹得剛發芽的嫩柳都為之瘋狂),我一頭鑽進地鐵,趕往國博!

新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在原“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基址上擴展和改進起來的,於20__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為於天安門廣場的東邊,和人大會堂相對,是一座暖灰色、帶有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初建時期特色的宏偉建築(它是建國十週年“中國十大建築”之一)。那一天下午,當我鑽出地鐵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還是它的“宏偉”:它依舊是帶着沉穩的淺黃顏色,佇立在陽光燦爛的藍天下,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

由於很久沒有參觀過長安街上的任何建築了,我光是找尋從哪裏能走進這座宏偉巨大的博物館,就花費了至少二十分鐘時間!由於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但我不知道,就直接奔正門而去——由於這個錯誤,我見識到了長龍一般排隊等票的人羣(裏面不乏各色外國人),也領教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面像”帶給人的那種難言的震撼力:12根立柱威嚴聳立;前面是高度近兩層樓的台階,其長度更是要走將近一分鐘的距離!閃着金色光芒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幾個題字鑲嵌在高高的立柱右側……

我帶着還沒參觀裏面就已經有些疲憊的雙腳(為了找入口,我幾乎圍着國博走了半圈!)心裏卻被一種莫名的自豪感帶動的有些微微顫抖:這座建築不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象徵嗎?

我在服務人員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外面有一尊9.5米的青銅孔子像,在我看來,他似乎帶着一絲來自遠古的微笑,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這座建築和裏面珍寶的人們。

一系列安檢過後,我得以進入博物館的內部,心頭還想着剛剛那種莫名的自豪感,卻旋即被眼前開闊、明亮的廣闊廳堂給迷住了:

那是一個和建築外觀幾乎一樣高、一樣長的大廳,百米左右寬,乳白色的基調,間或有淺咖啡色的牆壁裝飾,整體感覺非常明亮、優雅,卻又讓人意外的感覺到安靜——這在一個人多又大而封閉的建築內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環顧四周,我看清了各個展覽的導引圖,移步向前,我並沒怎麼留意左邊買紀念品的櫃枱,就左轉去尋覓“中國古代佛造像藝術”和“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館。

大多數展館都在三層。巨大、寬敞的台階直通建築的高處,上行和下行兩條扶梯把台階分隔開。沿扶梯上去右轉進入一條敞開式走廊,然後是一個被走廊分成兩半的展廳——比較大,而且初看之下,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發着點點亮黃色的光芒——那是這個展廳左側的佛造像在燈光下的視覺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連於魏晉、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間,那殘留在石造像上的華麗色彩、巨大然而缺損或者裂隙的“背光”,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神態,都讓我深深為之感歎。

造像館對面是青銅館。隔着昏暗的走廊,一方巨大、顏色深邃的商代青銅鼎正對着一尊兩米高的宋代菩薩造像!也許只有在那種環境的感染下,你才能直接的感受到中國古代的人民是多麼富有造詣,他們對神的敬仰,對安定生活的渴望,都活靈活現的通過石像、青銅傳達的淋漓盡致!

我站在這青銅鼎和造像之間時,我突然感受到課本中“中華五千年”的具體意義:一個宋代,一個商代,都放在當代中國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裏!文化,跨越了時間、空間,毫無保留的向每一個願意去了解和讚歎她的人散發着她們各自獨特的魅力!

帶着對石造像和青銅器那種質樸的感懷,我進入了下一處國博的長設館:中國古代瓷器藝術館。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瓷器館不大,玻璃展櫃裏陳列着從漢代到清朝,每個時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顏六色的明代五彩瓷,有紋飾帶着西洋味兒的外銷瓷,有世界聞名的法門寺祕色瓷;從起初顏色灰暗、厚重的漢代瓷壺,到近百年之內官窯製作的晶瑩、精緻的杯盤……

一個八零後爸爸抱着他三五歲的兒子,正諄諄教導着:“這是龍泉窯…….;這是釉裏紅……;這是耀州窯的……”孩子的小手輕輕指點着玻璃櫃裏瓶瓶罐罐,似懂非懂的重複着那些詞彙——這一幕令我深受觸動,彷彿看見文化化身成真實的血脈,代代相傳。

離開三樓,沿階而下,到二樓往左一轉就是一張四米高的油畫招貼:德國畫家希克的作品《海因裏希.丹內克》,畫中年輕婦人單純的眼神和紅白藍三色的衣裙十分有視覺衝擊力。

這個館是德國柏林、德累斯頓及慕尼黑三家國家博物館與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合作的產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續活動之一。整個展廳轉下來,除了十八、十九世紀的油畫風景、人物還算見過,其它的東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搖的長頸鹿模型、19世紀的歐洲婦女服飾(工藝及其複雜!)、18世紀的鋼筆插畫等等,感覺展品種類豐富、獨特,好像每轉過一個拐角都有一個驚喜!

説實在的,轉了這麼久之後,説身體不累是假的——但是我的好奇心被所見所聞調動起來了,身體的疲憊都暫時被忘掉。帶着一種興致勃勃的感覺,我回到一層,又輾轉上了一個隱祕的半層高的台階,尋覓到了“李可染、黃胄和潘天壽藝術大展”展館。

這三個館是獨立的,館外照例有大師們的畫冊出售,價格不菲。黃胄和潘天壽兩個館我只是粗粗轉過,之後就把目光停在了李可染館中的多媒體屏幕上:那是李可染之子李小可先生為父親製作的生平簡介,以及一段大師的繪畫錄像。

在這面幕牆前,我逗留了一個小時,慢慢的把它看完——李可染的畫作非常吸引我,對我自己的繪畫也有很大的啟發。他是所有近代國畫家中,少數能把畫面做的氣勢磅礴而又細如髮絲的一位人物。看過展廳裏他的真跡,再細細品味大師的生平,及創造這些畫作的過程,讓我體會到一點:“認真對畫,認真做人”。對待喜歡的事物,真的需要潛心研習,並且在承繼傳統的過程中追求創新、不斷探索。

我印象最深的一張畫,是他的代表作《萬山紅遍》。那宣紙上的紅,面積那麼大,卻一點也沒讓人感到“堵”。紅顏色無論在國畫還是西畫裏都是很難控制的,他卻能運用的這麼自然,絲毫沒有造作之感,真令人歎為觀止!

其它的作品裏,我喜歡有一張畫教堂的,那些建築的邊線用水墨表現的是那樣有趣;還有他畫的最熟練的牧童:悠閒,傳神;還有他中年時期的山水,水面上點點的風帆,山峽間的奇峯古剎…….

國家博物館真是一個彙集各方精華的地方!無論從歷史、文化,古代還是現代,都有能打動你的內容。我帶着這樣的感慨走進了國博最著名的展館:復興之路館。

那是一個讓每個中國人重温建國曆史的地方,走在展館的一張張老照片、一件件沾滿先烈鮮血的遺物之間,我忽然想起了國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我們萬眾一心,……前進!前進!”——是啊!我們的民族從愚昧、被動捱打,到革命、建立獨立的國家,再到覺醒、建設富強的中國——整個過程,兩百年,歷盡艱辛,多少人為追求真理失去了生命,又有多少人正在為當代中國百姓的生計和幸福而恪盡職守,默默奉獻。看着安靜的展館,看着悠然的觀看展品的人,我心裏暗自感恩,感謝先輩的犧牲換來的中國的獨立和和平,也感謝當今那些為中國社會的和平、安定、進步作出自己貢獻的千千萬萬的人們!

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心裏帶着這種種的感慨,回想古代中華燦爛的文明,回想國外美術的趣味以及與中國的不同,回想中國的近代歷史——走出國博的時候,我回頭看了看那依舊宏偉的建築,突然又想起初見它時心裏的那種種莫名的自豪感。

這自豪感從何而來?因為這座建築:中國國家博物館,是我們中國的象徵,但不僅是當代的,更是從久遠走到今天,那全部的歲月的象徵。它象徵着中華文化、中華民族;象徵着中國政府、中國的人民迴歸自我、面向世界的風貌;它象徵着過去,更象徵了未來!

我想,在中國的首都有這樣的一座建築,可以説真的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9q6d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