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精選22篇)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精選22篇)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

今天是20xx年12月19日,寒流過後,天氣晴朗,很適合户外活動,我也正好趁着這個機會跟着法學院黨支部和班集體一起去參觀省博物館,瞭解學習我們廣東獨有的嶺南文化的同時也隨便放鬆一下六級考試後的心情,就暫且把其當做是一次愉快的集體旅遊活動吧。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精選22篇)

省博物館新館址位於舉辦今次亞運會的海心沙,在寬闊的廣場上還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亞運會舉辦後的情景,綠樹紅花,環境優美,博物館左手邊便是著名的“小蠻腰”。博物館西面是廣州歌劇院和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北與廣州圖書館新館相鄰,南瀕秀麗的珠江,隔江與海心沙旅遊公園相望,所處位置十分具有人文氣息。

新館建築結構新穎,設計獨特,總體來説呈現長方體,牆面用的是凝重的墨灰色,在白天裏給人一種古樸、冷靜、沉穩、久遠的感覺,就像經久不衰的歷史一樣。外牆上隨處可見霓虹的裝飾,雖然在早晨顯得不那麼的明顯,不過我可以想像其在晚上將會展現如何的一種光彩,因為有霓虹的映襯必定會使得黑色的博物館不至於隱退於黑夜之中,它依然散發着自己應有的活力,就像我們廣東文化一樣,不會因為黑夜而失去其本身應有的光華。

館內的設計寬廣而大方,預示着包容與海納百川,色澤依然選擇有色凝重、悠久的硃紅色木質顏色,也像歷史一樣莊重而沉穩。館內常設展覽分為三篇——藝術篇、歷史篇、自然篇。

藝術篇又分為一、《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展覽》二、《土火之藝——館藏曆代陶瓷展覽》三、《紫石凝英――館藏端硯精品展覽》四、《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

歷史篇又分為一、《廣東歷史文化陳列》第一篇“南粵源流”第二篇“揚帆世界” 第三篇“繼往開來”第四篇“粵海烽火”

自然篇又分為一、《自然資源展覽》 第一篇“我們的家園——地質地貌館” 第二篇“我們的寶藏——礦產資源館” 第三篇“石之精靈——寶石館” 第四篇“嶺南本草——中草藥館” 第六篇“陸生的動物居民們——陸生野生動物館” 第七篇“海洋動物世界——海洋館” 第八篇“探尋消失的生命——古生物館”

雖然藝術篇與歷史篇都讓我沉浸於我們廣東省深厚的人文氣息當中,但是真正讓我着迷的是自然篇的景象,我承認我高中時是以地理為專業科的,我對自然與地理有着濃厚的興趣,我沉浸於美麗誘人的礦產資源館以及寶石館當中,那些被精雕細琢過的抑或是最原始的石頭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也沉浸於虛擬的陸生野生動物館當中,即使那些都不是真的,甚至連標本都算不上,但是卻引來了很多人的駐足逗留,細細觀看逐一評論,其次海洋館與古生物館也同樣地吸引人,因為雖然不知道那些大型的動物骨架是真是假,但是真的有被壯觀和震撼到。

最後這次參觀真是收穫良多,獲益匪淺,以後也要多參加這些活動,開開眼界增進自己的見識。

08法學(3)班

——晨向陽光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2

一直對省博物館充滿着嚮往,於是我們宿舍三個娃準備11月8號出發去參觀省博物館,我們在網上仔細查詢了去那的公交車和地鐵路線,心中對於找對地方還算踏實。這是我們宿舍三個第一次一起去廣州,心裏還蠻高興的!當然對於這次的參觀我們還帶着一個主要目的 ,那就是在欣賞博物館時為我們的美術鑑賞課的作業——“參觀心得”做準備。

經過幾番波折,我們終於出了APM線,這算是到了目的地吧。映入眼球的是各種唯美的建築,這都是我第一次見到的,著名的小蠻腰就在我的身後,不自覺的就給她照了一張照片,這還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觀察小蠻腰呢!她很清晰,原來不是實體的,裏面很大一部分是中空,看到這些心中很是新奇。我們三一直往小蠻腰那個方向走,旁邊是省立中山圖書館,環繞在我們四周的都是一些具有現代藝術感的建築,它們高矮不一,參差不齊,但是每個建築都很具有特色,看起來一點都不覺得很突兀,倒像是建築學家特意這樣安排的,給人不同的視覺享受。走了好一會還是沒有看到博物館的影子,才發現我們早就被這美麗的建築物吸引都忘了看路標。看到路標後似乎又發現了新大陸,往前幾步然後左轉省博物館就在我們眼前了,與我想象中的樣子完全不同它像是很多個的長方體盒子鑲嵌而成,看似雜亂其實又被設計得很獨特,回來查資料才知道這整個建築運用“寶盒”了的設計理念,採用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承載巨型鋼桁架懸吊結構體系,它的巨型屋面鋼桁架整體滑移總重量達8700噸,是目前世界重量最大的鋼結構高空滑移工程。由於展館是由巨型鋼桁架懸吊出來的,中間沒有一根結構柱,為陳列展示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也給了我們參觀者一場美得視覺盛宴。

拿到免費門票後我們就進入了目的地,館內既莊嚴大氣,又顯得藝術典雅。館內參觀的人很多但是每個人都安安靜靜的生怕打擾到別人破壞了這肅穆的氛圍。我先是被踩在我們腳底的的瓷器所吸引,於是拉着她們兩去看地上的這些青瓷,“躺在”地上的瓷器雖然有的破破爛爛有的殘缺不齊,但是上面的花紋卻極其清晰,花的每一個紋路都被細緻描繪而且顏色嬌豔欲滴,不得不讓我感歎古人制作瓷器精湛的技藝。“躺在”地上的還有其它一些東西,比如説一些很漂亮的海星、貝殼等,這些都是當前在南海“撿回”回來的,每一個都很有特點很漂亮。特別是對於我這個內地的女孩子,以前從來沒有看到過大海更不用説親眼看到這些大大的海星、扇貝„„看完這些後我們準備上樓去參觀,由於不熟悉關內的陳列,我們採用看到了哪個比較感興趣的展廳就進去參觀的方法參觀這座博物館。一上樓到二樓我們就看了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廳,哈哈,雖然我的字寫得就那樣,但是我對書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這也是我第一次瞭解到星雲大師一筆字的事蹟,展廳中有星雲大師的個人簡介,沒有草隸篆,只有楷書、行草書,尺幅大多為縱2尺,橫1尺的鏡芯,少則一字,多則四字,間有對聯、橫幅,各具風神。有好多富有書生氣的長者在這裏欣賞流連。舍友問“你看得懂嗎?”我只是對她笑了一笑,個人覺得星雲大師的字很樸實、運筆自然不做作,字如其人,我覺得大師就是這樣一位樸實忠厚善良的人吧!

參觀完星雲大師書法展廳之後,我們去了“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覽,這幾個字閃着黃光高高鑲嵌在我們眼前,很富有歷史莊嚴威懾感。裏面我們看到了許多漂亮的扇子,它們有的是用象牙做成的,有的裝飾有玳瑁,有的用金屬做成,有的用各種有名的木材製作而成,不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些扇子上的圖形,它們被描摹得很精緻,有花朵有房子建築有美人,每個對象都被製作得清晰富有情感,好像會從扇子中走出來一樣。當時我還在想這些扇子難道真的是用來扇風的嗎?我覺得它們更像是藝術品作為裝飾欣賞用的吧!這個展廳有很多我很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説模型船、象牙雕、油畫„„這裏我還要説的是古代王公貴族的服飾,他們被製作的好奢華好細緻,有戰袍有龍袍有大臣朝服有皇后妃子的服裝,每一件衣服都感覺好高貴,好像是穿越到了那個時代目睹了皇宮的莊嚴一般。真是美輪美奐!

陸陸續續的我們又參觀了一些其他的地方,但大都沒有花太多時間觀摩。最後我們參觀的是 “粵山秀水,豐物嶺南——廣東省自然資源展覽”,這其中也包含有許多專題展館,如地質地貌、礦產、寶玉石、中草藥、陸生野生動物、海洋生物、古生物等展覽館。哈哈,覺得這個展覽是最貼近我們專業的,因為我們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這些展館中展示的許多東西都是我們書本上學到過的,只是我們還沒有在現實中親眼見到過。參觀這裏就彷彿進入了夢幻般的時空,各種奇珍異寶令我們目不暇接;各種從未目睹過的礦藏奇石讓我們歎為觀止。動植物展館雖只是些模型或標本,但場景佈置得十分逼真,燈光設計有種朦朧感,給人安詳舒適的感覺。後面的海洋館等全是懸掛是的線條,藍色的光感,雖不是水族館,確如真的置身其中。那些海洋動物幾乎觸手可摸。令人驚異的恐龍骨架,彷彿回到了億萬年前那蠻荒時代。其實現在又好想去那看看,因為那裏實在是太給人以享受了。

最後離開的時候其實還想去參觀書畫展廳的,但是那天剛好書畫展廳有修整並沒有對外開放,所以我們就此錯過了。參觀了3個多小時,我們於樓上樓下走走停停,因為實在是肚子太餓,腿也很乏,我們還是依依不捨的離開了這座充滿智慧的博物館,在離開前我們去了館內的小賣部,店子面積很小但是東西很多,有很多富有歷史意義的紀念品,價格大小不一,但是對於我們學生來説大部分紀念品還是很貴的,我們逛逛之後每人花了幾塊錢買了一本小書,覺得書被製作得很精緻小巧很吸引眼球,就算是用它來紀念一下這天吧!很充實的一天,其實收穫的也不僅僅只有我上面説到了視覺的盛宴和心靈的感悟,還有我們三個互相幫助、嬉戲打鬧、談天論地、悵古道今的深厚友誼!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3

玉不琢,不成器。木願雕,便成品。

繁華的都市裏,在高樓大廈、“小蠻腰”前,博物館顯如一個矮冬瓜,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卻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那灰色的莊容中顯示出與眾不同的韻味。

一入館,引入眼簾的是三面直瀉而落的白紗帷幕,一條襯着紅“扇”的黑色“天橋”橫架在大廳中央的上空。

走進潮州木雕展廳。廳內陳列着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木雕。我曾聽舅舅提及:潮州木雕以飽滿繁複、精巧細膩、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而著稱於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術更讓人讚不絕口。昔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每一件木雕都是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當你全神貫注看着木雕時,如身臨其境,木雕中的人物彷彿在向你娓娓講述着、表演着那一段段潮州歷史故事。那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術讓我不得不為之驚歎!

走着走着,不知不覺中來到木雕製作部分展廳。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先要設計起稿,再到選材、粘貼稿樣,還要打坯、修光、打磨、貼金等複雜程序才完成。我心不禁被這小小木雕竟要經如此多程序才完成而震驚!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塊,又看一下雕琢後的木雕,呀!簡直是天壤之別啊!……

時間緊迫,容不得我多花半點時間去欣賞,又得急急忙忙走進另一個展廳。先是歷史文化展廳,再是自然資源展廳,後是陶瓷展廳……匆匆而去,亦匆匆而別。珍品雖琳琅滿目,但也無暇顧及,所有美麗也僅是隨眼而過,唯有那木雕。

出館到海心沙公園吃午餐後,漫步於公園中的我仍無法忘記那潮州木雕的製作過程。漸漸領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無數次雕琢成就了這近乎奇蹟的成功。沒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自以為是“玉”,不願去“雕琢”,持有傲慢態度的人,終究不能成“器”。即使是塊寶玉、寶石,不通過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塊爛石頭;即使你是個人才,不願付出汗水,也絕不能成功。

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爛泥,也能成為價值連城的陶瓷;即使是木頭,也可成為精美絕倫的木雕;即使是白紙,也能成為聞名世界的名畫。

玉不琢,不成器。木願雕,便成品。

正如當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夢,讓七月南湖航船化作十月泱泱大國。猿人通過“雕琢”——自然災害、風雨洗禮,才有高智慧的人類;華夏曆史通過“雕琢”——朝代變遷、人事更換,才有五千年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當今美好生活也通過“雕琢”——抗敵戰爭、改革開放,才有現在幸福生活。

而身處幸福的我們,也不可忘祖先的付出,是他們用鮮血來雕琢我們如今的美好生活,十幾代人的堅持努力才有我們今天的和平國度!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接班人的我們,現在起就應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努力奮鬥。為祖國奉獻出一份力量!

是祖國給了我們和平幸福、舒適的生活,但給與天地之間的這國度,給予我們生命的是地球母親。她曾擁有一塊寶石——自然資源,並將它無私奉獻給人類,但人類通過了無數次“雕琢”讓它成“器”後卻忘記了這塊玉,渾然不知這塊“玉”是萬物之本。在為這惡果付出沉重代價後,人類終於醒悟,面對拯救“玉”的重任,我們就不能責無旁太,我們更要好好學習,將來用我們的智慧讓這塊“玉”再現昔日的生機盎然之景。

讓我們用汗水去雕琢我們的人生,用雙手去彩繪祖國的未來,用智慧讓寶玉重現生機!

我帶着快樂踏上了修學遊歸程,也帶着一片赤子情懷,踏上了人生之旅。

廣東省博物館籌建於1957後,至1959年10月建成,三層陳列樓層場面積為2300平方米,主要收藏和保存廣東歷史文物(以出土文物為主),舉辦陳列展覽,開展宣傳教育。1992年底又建造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新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有13個展廳,2個客廳和一個學術報告廳。30多年來,博物館文物藏品從4000多件增至12.4萬件,有陶瓷,字畫,端硯,金木雕,錢幣,出土這物等一級文物300件以上,圖書資料5萬餘冊,舉辦過各種陳列展覽上百次,受到國內外賓客和廣大觀眾的讚賞,在華南及海內外都享有一定的聲譽。

我們聽着解説員的講解,不禁對我們的悠久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追溯到幾千年前的中國,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

生命的足跡讓我們冥想,革命先烈讓我們自省,祖先們的智慧讓我們敬畏。遠古的生命雖已遠去,但生命的足跡卻永遠存在,在地球上永恆在存在,各種遠古的生命的化石為現代的我們留下我們那無聲去美麗,永恆的痕跡。

自然界無奇不有,一種種不同的石頭,即美麗又神奇,經過自然界這個美麗的畫筆描繪出了人間最自然,純樸的藝術品。

這就是自然界。生命一代接着一代,不斷地繁衍生息,永恆的足跡讓我們冥想,經過自然界每一分每一秒地衝試,有些事已淡去,但那最自然,最純相樸的藝術品卻永遠會停留在我們心中,永遠綻放着那美好的花朵。綻放着那美好的花朵。

博物這行,收穫挺多,唯一遺憾之處,時間倉促,很多地方都沒細勘察探,只是過了下眼睛的洗滌,心靈的一種衝擊。

這次參觀,真的收穫不少,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大學生活確實豐富多彩,星火學社真的帶給了我快樂,以後我一定會多參加類似這樣的一些活動,增加自己的見識,不斷地提升自己,同時,也希望學院能夠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給我們一個提升自我的平台。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4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客家博物館參觀。

客家博物館位於梅城東山的客家公園內,我們來到公園,看到一座雄偉、壯觀的大樓,大樓的左邊寫着幾個大字:“客家博物館”。

進入博物館,在大廳的最為顯眼處有一個巨大的“ 亻厓”字,這是客家話中的第一人稱,即“我”。從大廳進去,我們來到第一展廳,那裏正在舉辦客家風情泥塑展覽,雞公車、剃光頭、耙耳屎……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泥塑,構成一幅客家風情畫卷。

我們來到二樓展廳。二樓展廳的門前掛着一塊匾,上面用隸書寫着四個大字:“客從何來”。進去我們首先看到一個大屏幕的電視,裏面正在播放描述客家人遷徙歷史的紀錄片。旁邊有一個小屏幕,裏面正用客家方言,吟讀着客家童謠——《月光光》。

來到另一個展廳,首先讓我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橢圓狀的客家龍燈,上面寫着一幅對聯“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左邊有一條魚,右邊有一條龍提着幾個燈籠。龍燈其實是客家人祈福消災的一種表現,諺中有言“龍燈入屋,買田造屋”,這充分體現了作為漢民族一支的客家人對於龍的崇敬之情。

接着,我們來到最後一個展廳,展廳正中間擺放着一個用泥做成的私塾,裏面一個老師在聽學生讀書。私塾周圍有一些客家人的生活器具、圍龍屋和許多名人的事蹟……

通過這次參觀,讓我懂得了客家這個不朽的民系來自於中原,歷經了五次大遷徙,才輾轉來到現在的居住地。客家民系在千百年的遷徙路上,不斷磨練自己,吸收各種文化精華,進而創造出了輝煌的客家文化,我為我是一個客家人而感到自豪!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5

今天是3月1日,星期五。我們去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户外陰沉的天氣和同學們熱情高漲的氣氛形成鮮明的對比。

中午,我們驅車來到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一進門,我就被國家博物館雄偉的建築、大方的格局所吸引,真是太壯觀了。

首先我們參觀了遠古時期,從元謀人的牙齒,北京人的頭蓋骨中我們發覺了祖先們曾經生活的氣息,那麼鮮活炙熱。

接下來,我們參觀了商夏西周時期,從精美絕倫的青銅器中看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及以當時經濟的發達。青銅器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也是經濟實力及社會地位的象徵。

接着,我們進入了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局面動盪,諸侯爭霸,七雄並立。我們從精美的青銅鼎和吳越兵器中看到了手工業的發達。

然後,我們進入了秦漢時期,從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從秦始皇的琅琊刻石中看到了專制封建王朝的霸氣與秦始皇的氣宇非凡。秦漢時期統一了文字,統一了錢幣,統一了度量衡,這也讓人不得不佩服秦始皇的才幹。

隨後,我們還參觀了三國兩晉十六國南北朝時間展館;隋唐五代時期展館;夏遼宋金時期展館;明清時間——青花瓷藝術的高峯展館。期中隋唐五代時期最為繁榮昌盛。百姓和樂,國泰民安……。

這次的國博之行,讓我收穫了很多知識,也瞭解了祖國的歷史。感謝學校給與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6

湖北省博物館之行讓作為中國人的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其中的“心與音”世界民族器樂展更是讓我這個音樂初學者大開眼界,徜徉在文化與音樂交融的世界裏,感受到無限樂趣。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楚文化作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燦爛文明,八百年的歷史中,楚人以勇於進取的精神創造了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

楚國青銅器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典雅華麗的楚國漆器是楚文化最鮮明的特色之一,它以奇妙的造型,繁縟的紋樣,豐富的色調,深厚的精神內涵,顯示出楚文化的別緻風韻;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技術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楚國在哲學、文學和藝術上,都達到了先秦時期精神文明的頂峯,以老子、莊子哲學思想為代表的哲學,是構築中華文化的重要精神內涵,以屈原詩歌、莊子散文為代表的楚文學,是中國浪漫主義之源頭····音樂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隨州市曾侯已墓出土的曾侯已編鐘,它是曾侯已墓的出土文物中最為耀眼的國寶級文物。它由不同批次多組編鐘組成,共56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全部都是雙音鍾。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律齊備。

作為河南人,從小在中原文化的薰陶下長大,對中原文明也有一定的瞭解。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悠久的歷史給中原文化帶來幾分厚重,作為古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華大地湧現了大批文人學者:老子、墨子、張仲景、張衡···同樣,中原文化作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也有自身的地域特色。由於河南地處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歷經戰亂,兼以人民生活比較艱苦,逐漸形成了吃苦耐勞、樸實淳厚、堅毅剛直的民風,並養成了民間習武的風俗,陳氏太極拳、少林寺由此而來。音樂方面1986年在舞陽縣賈湖村新石器遺址中發現了至少16根骨笛,距今已有8000~9020xx年的歷史了,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的樂器。

同為華夏文明,楚文化與中原文化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楚的浪漫,中原的剛毅,都成為各自地域的文化符號,以其不同的文化特色豐富着華夏文明,使之燦爛輝煌。

文化作為一個地域的精神世界的集中體現,具體反應了本地區的人文特色,地理環境等特點。是這一地區最引以為傲最為重視繼承發展弘揚的精神財富。音樂則作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加形象生動地體現了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從而使本地區的文化廣泛流傳於世界各地,同時也隨時間永遠流傳下去。使其文化更加充分地發展與弘揚。所以一個地域必定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同樣也會有獨特的音樂文化。音樂追隨文化而發展,文化通過音樂而弘揚。

我國光輝燦爛的音樂藝術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五彩繽紛的少數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少數民族樂器,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不僅能奏出美妙動人的音樂,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蘆笙歡歌:蘆笙,葫蘆是苗,瑤,彝,拉枯,侗,壯等少數民族喜愛的自由簧樂器。在節目喜慶時邊吹邊舞,蘆笙樂隊演奏者可達一百人。特大的盛會,場面歡騰,熱烈,壯觀。

雪域聖樂:藏族是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藏族音樂作為藏族文化的重觀念和審美求。同時又反映了歷史長河的軌跡和文化發展的脈絡。藏族的傳統音樂包括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每一種音樂都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藏族的樂器廣泛分佈於西藏,青藏,四川,雲南,甘肅等省藏族聚居地區。其中很多樂器是有宗教儀式的法器演變而來。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特色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產生了風格不同的音樂。音樂的地域性反映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的地域性導致了音樂的地域性,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崇尚自然的印度人民把音樂中的七個基本音與鳥獸的叫聲對應相連,這七個基本音也被印度人民賦予了人對特殊色彩的感覺,這七個基本音成為“拉格”;俄羅斯人深沉而憂鬱的氣質,奔放的民間文化,爭強好勝的民族精神使其音樂也充滿獨特風格,巴拉萊卡俗稱‘三角琴’便是俄羅斯獨有的民族樂器;受中國文化的長期影響,日本的一些民族樂器與中國的民族樂器也有絲絲連繫,日本箏,就是8世紀由唐的十三絃箏演變而來,並分為樂箏,築箏和俗箏。薩摩琵琶,是16世紀由唐傳入的琵琶演變而來····

音樂之於文明,文明之於世界,世界的音樂把世界的文明連在一起,同時又有屬於自己的地域特色。中國的音樂為世界的音樂添磚加瓦,世界的音樂同時又影響着中國音樂的繼續發展,二者相互包容,相互承接。

世界的音樂,音樂的世界。用音樂的視角解讀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欣賞音樂。包容的歷史如陣陣鐘鳴響徹耳畔,震撼靈魂,悠長的笛聲如緩緩清流洗滌日益塵化的精神世界。無需過多言語,你看到音樂了麼,你聽到歷史了麼?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7

在我踏出首都博物館的最後一步時,不禁連想感慨:這是一個藴含着多麼璀璨文明的瑰寶呀!我很慶幸今天能與相識已久的同學們一起觀光,一起分享,一起收穫。好奇的來,驚喜的走。滿載着無限的樂趣與滿足。從一層逛到五層,映入眼簾的一切都一直在充實着一顆空虛的心。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一刻,向我展開了。

歲月流轉,幾十,幾百,甚至是幾千年的東西,今天依舊那麼清晰。看似簡單的,其實這些全都是讓人灑盡汗水的。遠處金碧輝煌,活靈活現的佛像,往近處細細斟酌,才知道這一道道的刻畫有多麼不容易。

看着那些古代玉器,看着那一道道形態不一的花紋,不同的形狀,這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條理不一的瓷器,各具風韻的京城舊事,開拓眼界的書房珍玩,輝煌的古都北京歷史……一幅幅讚不絕口的畫面在眼前出現,這是一個令人多麼難以忘卻的時刻呀,在博物館裏,玻璃架上的,立在地面上的,掛在牆上的,無不反應出了以前北京人的聰慧。

在這個非凡的境界裏呆了三小時,感受,品味,斟酌了許多非凡的東西 。心裏不禁生出了一絲羨慕,欣賞。為何上一代的人如此偉大?為何中華民族的文化如此璀璨?真希望,在將來的某一天,被稱讚的是我們。品味着這一本收穫,觸動着筆尖,記錄着這一段記憶。在千里之外,好像又聽到了讚歎。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8

6月11日上午宿遷市殘聯、市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共同組織二十多名特殊教育學校聽力殘疾學生走進宿遷博物館進行參觀學習、親身感受地方厚重歷史文化,用文物知識陶冶情操。

在宿遷博物館,學生們首先饒有興致的觀看了剛剛在這裏開展的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宿遷報業傳媒集團(報社)、宿遷廣播電視總枱主辦的“大美宿遷”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一件件墨香色潤、丹青異彩的寫意畫情趣濃厚、傳神寫意,賞心悦目。學生們仔細觀賞品味,爭相用手機拍照。

走進一樓“宿遷文明發展史陳列”室,博物館的講解員們邊引領學生參觀,邊作認真細緻的講解,手語老師及時為學生們作手語演示。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幅幅珍貴照片,一段段文字記錄,一幕幕屏幕圖像,一句句解説畫外音,讓參觀的學生們凝神注目、仔細觀看、用心思考、興趣濃厚。文明發展史陳列用“文明開篇,徐淮奠基;楚漢偉業,郡國重地;水運要衝,淮北名邑;社會轉型,地域新生”四個部分高度概括了宿遷歷史文明的發展過程,給人以豐富厚重、博大精深、特色鮮明的深刻感觸。讓大家大開眼界,深刻感受了宿遷深邃、獨特的歷史底藴。對地方歷史的演變和時代的變更有了初步的認識和基本的瞭解。

在這次組織殘疾學生走進博物館活動中,市殘聯還聘請了特殊教育學校的手語老師為宿遷博物館的講解員們進行了基本手語輔導,受到博物館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在給學生們講解時,講解員還用剛學會的幾句手語給學生們作現場講解演示。

本次活動是對市殘聯、市文廣新局關於開展“百家博物館文化助殘公益行動”的通知的具體實施,也是該市第五屆殘疾人文化周活動帷幕的拉開。旨在進一步支持基層殘疾人走出家門、開展參觀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基地的資源優勢,為殘疾人創造良好的參觀、學習和信息獲取環境,更好的滿足殘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動廣大殘疾人走出家門,就近就便走進博物館參觀學習,平等充分的參與社會生活,用知識陶冶情操,用愛心共築“中國夢”。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9

3月17日,武漢警官職業學院組織我們兵團農五師學員前去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沿途中我們還看到了其他不知其名的美景,讓我們真實地感受了湘湖文化及其悠遠歷史所沉積下來的古色古韻。

初去博物館,不禁被那裏的氣勢所震撼了。

博物館裏乾淨、寬敞,給人一種愉快和古老的感覺,讓人在參觀時不知不覺的陶醉在了歷史的長河裏。

湖北省博物館於1953年3月成立籌備處,1959年春遷至今址。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3000平方米的陳列樓建成並對外開放,此後並不斷擴大其規模。至今為止,其總佔地面積達八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佔五萬平方米,館內珍藏文物多達14萬餘件,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這些藏品大多數既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徵。反映着湖北地區古代文化的面貌。其中一部分器物在古代發展史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館內的藏品種類十分豐富,主要包括: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兵器,古樂器,金樂器,古代字畫、錢幣等。

今天講解員主要帶我們參觀了曾侯乙墓。裏面有許多珍貴的寶物與一些古代的日常生活用品。講解員告訴我們曾侯乙墓發現於1978年,也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棺木。同時出土還有15000件文物以及多種製作精細、外觀大氣的物品。

我們認為最值得一提的是曾侯乙編鐘,它被譽為“編鐘之王”。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最完整的一套青銅編鐘。更為神奇的是一般物體只能發出一個樂音,但是編鐘的每一個鐘都可以發出兩個樂音,並且互不干擾。在20xx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弘的樂隊實屬罕見。它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發展的程度,它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在湖北省博物館裏我們更是有幸聽到了跨越千年的編鐘之樂。在整個演播大廳裏都瀰漫着楚文化。微弱的燈光漸明,舞台上的樂手們都身着古裝,使用編鐘為大家演奏了一曲曲動人的樂曲。

其次讓我們大家記憶猶新的是那把青銅寶劍——越王勾踐劍。這是一把跨越千年的古劍,但見其通身未有絲毫鏽漬,依然光亮。此劍鑄造精良紋飾線條流暢,依舊鋒利無比。由此可見我國古代高超的冶煉鑄造技術和防蝕技術。它被中外專家視為我國先秦兵器中的稀世珍品。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郭沫若曾有詩讚曰:“越王勾踐破吳劍,專賴民工字錯金。銀縷玉衣今又日,千秋不朽匠人心。”

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們沒能走完所有的展廳,我們帶着一絲遺憾離開了,但是心中依然很興奮。雖然我們看到的是一件件物品,可領略到的是歷史,感悟到的是革命精神。

此次參觀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知識。歷史是屬於過去的,我們要在感受歷史奇蹟的同時也要學會如何創造奇蹟,未來的歷史樂章需要我們去書寫。因此我們應該好好把握這次來湖北學習的機會,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辜負家鄉人民對我們的重託,不辜負組織的培養,牢記自己的使命,也為自己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0

"東西南北風--中華文化之旅"報道組來到汀州客家博物館,感受客家首府的千年文化。

長汀縣博物館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莊嚴宏偉、綠草如茵、古柏鮮花、環境優美,設有"汀州客家博物館陳列展覽"、"長汀革命歷史陳列"、"瞿秋白被囚處"、"汀州試院舊址"和唐代古柏等參觀遊覽內容。

一走進博物館,面對的是"汀州試院舊址"。它位於汀州古城歷史建築的中軸線上,汀州古城建設向兩邊展開。 "汀州試院佔地一萬餘平方米,由門樓、空坪、大堂、後廳、廂房和平房組成,建築古樸、環境清雅,規模宏大,氣勢恢宏。始建於宋代,是汀州禁軍署址,元 代為汀州衞署舊址,明清兩代闢為汀州試院,是汀州所轄八縣科舉應試考秀才的場所。" 正中的大廳是試院的大堂,兩邊復原的房屋就是原來考試的號房,大堂後面的房屋是學使和募客以及上面派來的監考人員住宿的場所。是古代汀州作為閩西八縣文化中心的代表性建築。 在試院的前面是兩棵鬱鬱葱葱、生機勃勃的柏樹,這是種植於唐代的古柏,據專家測定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樹齡正好是汀州城同年,可以斷定這兩株柏樹是植於唐大曆初年,是汀州古城的歷史見證。樹幹粗大,要三個人才能合抱,樹高約12米,是長汀縣極其珍貴的古柏。 汀州試院的兩側是汀州客家博物館和長汀革命歷史陳列展覽。汀州客家博物館整個展館佔地700平方米,共分四個展室,展覽分為五個部份,第一部份"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第二部份"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屬一家親";"崛起奮進的長汀"。

試院兩側分別是汀州客家博物館和長汀革命歷史陳列展覽。汀州客家博物館佔地700平方米,共分"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世界客屬一家親"和"崛起奮進的長汀"五個部份展覽。

享譽中華的客家首府"展室掛着一首反映這傳統的民謠:"要問客家哪裏來?客家來自黃河邊。要問客家哪裏住?逢山有客客住山。男子出門闖天下,女子持家又耕田。山裏山外一條心,共建美好新家園。"展室裏掛着中原漢人五次南遷的示意圖,清楚地標出了長汀客家人的來龍去脈,引得我們佇立圖前追根溯源。導遊説:"從這圖上可以看出,長汀的客家先民主要是中原漢人第二、第三次南遷時遷來的。大量客家人的南遷,推動了汀州政治中心的形成,最終促進了汀州商貿的發展。宋代汀州至廣東潮州航運的開通,使汀江成為溝通閩粵水路運輸的大動脈,成為萬商雲集的商貿重鎮。

"燦爛繽紛的人文景觀"展室展示了長汀多姿多彩、令人歎為觀止的名勝古蹟,如汀江龍門、朝鬥巖、雲驤閣、雙陰塔等。還有客家圍屋等客家獨特建築。圍屋主要是府第式建築,周圍由一圈圍屋圍攏起來,裏面池塘、水井一應俱全,可以供一個家族幾十户人家居住。它體現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團結精 神,在古代也有利於抵抗外族的侵犯。

"源遠流長的客家文化"展室展有一組反映長汀傳統文化的照片,如舞龍燈、踩船燈、採馬燈、鬧元宵、民樂演奏、頂轎比賽、木偶、抬閣、九連環、百壺宴和花燈等。還展有被稱長汀客家女三件寶的涼笠、圍裙、布草鞋,以及犁、石磨、礱、洗臉架、供桌、各式竹編制品等客家人生產、生活代表性的用具實物。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1

上個星期的星期日上午有點事,很累,本來是打算中午好好休息一下,睡個好覺的。但是卻被通知下午要去參觀省博物館,心想反正也沒去過省博物館,就跟同學們一起去看看吧。

好在省博物館離我們學校也不是很遠,坐了一會車之後就到了。剛剛下車,三座宏偉的帶着古代風格的建築映入我的眼簾,我當時就覺得今天這次參觀肯定不會讓我失望。

我們這次來正好趕上“那不勒斯的黃金時代”的油畫展,讓我也感受到了除了荊楚文化之外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氣息,也是一次視覺的盛宴。

看湖北省省博物館主要還是要感受一下本地的荊楚文化。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楚文化作為華夏文明的一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燦爛文明,八百年的歷史中,楚人以勇於進取的精神創造了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我們參觀了“古代瓷器專題展”、“秦漢漆器藝術”、“荊楚百年英傑”等,其中重點參觀了荊楚百年英傑。通過參觀我瞭解到湖北自古以來人才薈萃,享有“惟楚有才”的美譽。近代以來,荊山楚水更是英傑輩出。其中有指點江山的國家元首,有救國救民的革命先烈,有領兵殺敵的軍旅名將,還有建功立業的科技精英、學術大師、藝術泰斗 他們從不同方面為國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貢獻,值得緬懷或尊敬。在這麼多的藏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曾侯乙編鐘和越王勾踐劍了。這兩件文物一件是代表荊楚音樂文化的代表文物,一件是代表荊楚軍事工藝的代表文物。曾侯乙編鐘保存之完整,氣勢之磅礴都令我震撼。越王勾踐劍飽經歲月犀利,劍鋒完好,劍身猶存,實屬難得。

一個地區的博物館是反映當地文化的重要窗口,是當地歷史沉澱的集中展現,是十分豐富而生動的歷史講堂。這次省博物館之旅把我從課堂拉到了現實中,通過對歷史遺物對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它告訴我們,我們的先人是怎樣在這片熱土上揮灑汗水,以勤勞的智慧,奮勇抗爭精神,創造出無數的奇蹟。作為一名大學生,一名共青團員,我們要繼承先人的優良品質,學習他們的精神,努力學習好文化知識,做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才,這才不會辜負了父母,社會,祖國的培育。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2

6月30日上午,機關服務中心組織黨員活動參觀首都博物館,看到一對對的國小生在館前合影留念。多麼熟悉的一幕,不禁喚起兒時的回憶,中心的全體參展人員也展開黨旗在首博館前合影。此刻我感覺到時間變得之快,幾十年前參觀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情形,歷歷在目,有生第一次參觀博物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也是“七一”前夕,只記得站在紅旗下,舉起手臂攥着小拳頭,幼嫩的喊出“時刻準備着,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然後參觀,回來老師讓我們寫“觀後感”,只記得其中一句話,看了一堆石頭、 瓦片、破盒、破罐,特沒勁,手槍大刀可是真傢伙。

幾十年後的“七一”又參觀博物館,也許還是現在學生時代,每次參加什麼活動,老師都要佈置作業寫“觀後感”的習慣,此時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讓我又想寫點什麼。

本人酷愛參觀展覽館和博物館,不論出差旅遊每到一地,只要有時間條件許可,都把參觀當地博物館作為首選,他是你瞭解當地的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回顧多年來參觀博物館的經歷與感受,讓我感受到祖國曆史的脈搏與改革開放的腳步。

記得國小時代,第一次參觀天安門側的中國革命博物館,那時對那些古人類創造的石器工具、陶罐、瓦片、不知其意義所在,只對刀槍感興趣,也激發了我動手的能力,參觀後就動手用木頭,削刻了一支形駁殼槍,在以後的觀展中看了中國的印章,他讓我萌發了學習篆刻的興趣。而今在進入博物館,又是一種不同的心態與感受了。

當你步入博物館就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把你帶入了那遠古的洪荒時代,我站在那古樸、泛着鋼繡的青銅器前我欣賞已不是它的器形與上面雕刻的文字。我只感受到一股夠重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它似一種氣場,凝縮了中華幾千年前的信息向你釋着。

當我仰視着那些精美的字畫,我已不再解談其中的內容,站在遠處看,你似感覺到畫中的人物飛翩翩得向你走來,那字裏行間,急似飛流瀑布,緩似行芸,感覺妙不可言。

當我俯視那一件件美輪美奐的玉器,我腦海裏浮現的是古人琢玉的場面,過去人們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這些精美絕倫的藝術品,你就理解了什麼事巧奪天工了。

在瀏覽神采各異的瓷器時,想得更多是不可思議,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讓一種物質變成另一種物質,你不得不感造物主的神奇。

北京風俗展又讓我聯想去探討,為什麼祖先會把皇城建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走馬匆匆時進午,走出博物館還在回味,似知道了很多又似一片模糊。

晚臨睡前有習慣的拿起枕邊的一本《禪悟》翻悉看到中國古代有一個禪宗和尚青源惟信禪師得到以後説:老僧三十年前來參加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到個休歇處,依然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是一段充滿禪機的話,看到此語頓覺感悟,今天的感受不就是“悉山不是山,秀水不是水的意境嗎?

其實我們的人生,還有藝術不都是要經歷這三種境界嗎?人生三境界,説的是人生不同年齡段的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過程。今天參觀的過程,好像把這一過程濃縮在了一天,讓我有了獨特的感受,起牀即刻將這感悟記在這張博物館的創刊號上,以為記:

於西城三里河悟堂南窗下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3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的五週年紀念日,也是天下所有母親的節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我們北京科技大學第201期學生業餘黨校黨校四班的47位同學一起去參觀了國家博物館,一起回顧我們偉大祖國母親幾千年風雨磨練的艱辛歷程,感受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給新中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站在國家博物館的門前,一種宏偉、莊嚴的氣氛就籠罩在我身上。國家博物館的莊嚴肅穆與整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築和諧輝映着,彷彿與比鄰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訴説着中國復興的辛酸歷程。走進國家博物館,首先闖入我們視線的便是復興之路主題展館。“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眼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 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通過各種文物及其資料,再現了自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戰爭,為實現民族復興上下求索,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奮鬥歷程,也讓我們明白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才能真正走向獨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成為大國、強國。

觀看了展現中國從改革開放時期一窮二白的面貌到現在繁榮昌盛的歷程,讓我們深刻了解了中國實現復興所走的路的不易與艱難,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時無懼無畏勇往只前的精神,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如何一步一步實現的復興,增強了我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我從首廳到尾廳,認真觀看每一個階段的陳列,認真閲讀展覽中流動的沉重而恢弘的歷史。我仔細閲讀着每一件珍貴文物背後的含義,仔細聆聽着每一個講解背後的深遠意義。從鴉片戰爭到黨的成立,從黨的成立,到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到實現小康社會,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我們黨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篳路藍縷,終於取得現在的偉大的成就,這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的復興的偉大、艱苦而豪邁的過程。

在復興的道路上,祖國走的漫長而艱難,但依舊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驕傲而自豪的同時,也深深的意識到肩頭責任的重大。“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好本職工作、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力爭最優,不斷創新。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形勢和國際環境面前,要堅定不移的承擔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延續先輩們強國富民的偉大夢想,努力為中國民族的發展史續寫新的篇章。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4

5月18日早上,我和小組成員一同乘車前往中國客家博物館進行參觀考察。到達客家博物館,從外面可以看到博物館的外圍建築,博物館是半圓型的建築風格,右側側有幾棟傳統的建築,左側是通往黃遵憲故居的一座古橋。我們走進客家博物館,映入眼前的第一景象是一個大字“?”,它在客家話的意思是“我”。

一樓展廳放置的是一些客家人傳統制作的工藝品服飾等,參觀完一樓,一樓去二樓主展覽室的樓梯掛了一些描述客家民俗文化的水墨畫和油畫。二樓主展覽室的固定主題是《?客家》,以“客從何來”、“客家風情”、“地標圍屋”、“人文秀區”、“客家騰飛”五部分展陳客家淵源、客家風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內容,向世人傳播、展示客家積澱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藴。在客從何處來的展廳內有一幅客家人遷徙路線圖,從圖中

可以看出客家人其實是原先的中原漢族,由於戰亂饑荒等原因,兩千多年來一直從中原前往南方各省並定居下來形成了今天的客家人。遷徙圖向我們展示了客家人歷史上的五次大遷徙,從圖中可以看出客家人的命運的坎坷。該展覽室還有播放着“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這首客家人傳統的童謠。此外還看見了一本特殊的數碼影冊族譜,大家不需要與這本“族譜”近距離接觸,只須用手在懸空的上方做翻書的動作,輕輕揮動一下手臂,“族譜”就會乖巧地一頁一頁翻開,幫助參觀者找到自己姓氏的由來和淵源,獲得認同感與滿足感。

客家風情主要展示通過民間收集的生活用品向我們客家人的生活習慣、耕作、婚姻等各方各面的信息,傳遞出客家人勤勞樸實、任勞任怨的客家精神。地標圍龍則通過一個高度模仿客家人特有的建築圍龍屋而做出來的模型,向我們展示客家建築的特點依山而建,易守難攻。圍龍屋展廳還有各種各樣的客家人建築的橫樑,展示了一部全面的客家人自己的建築史。人文秀區和客家騰飛兩個展區主要通過圖冊介紹過去歷史上為在各方面做出成就的客家人,和客家人自己的輝煌前景。

隨後我們參觀了黃遵憲紀念館,黃遵憲紀念館黃遵憲書齋人境廬以及故居榮祿第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居恩元第三處相連組成,它是收藏、陳列、研究近代中國卓越的外交家、啟蒙思想家、變法先驅、愛國詩人黃遵憲的專題館,在民居古建築恩元第內設有《黃遵憲生平事蹟陳列》及《黃遵憲藏書陳列》,展陳黃遵憲“明於識、練於事、忠於國”的崇高品質。古建築文化積澱深厚的人境廬、榮祿第、恩元第各具特色,展現了晚清客家人生活的歷史風貌。

通過此次考察,讓我對客家人的歷史淵源有了更深的瞭解,進行了一次全面的客家文化的薰陶,感受到獨具特色的客家風情,開闊自己的視野,同時作為家客人更應該發揚和繼承客家人的文化和精神,不要讓這些優秀的文化精神隨時間流失。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5

近日,奇台縣奇台鎮東關社區組織居民在奇台縣農業局一樓展廳參加了“流動博物館”巡展活動,巡展共有五大主題,分別是“新疆古代服飾的記憶”、“新疆地方史、民族史、宗教史發展演變的珍貴印跡”、“新疆多元宗教演變的歷史軌跡”、“千年舞樂、經典傳承、新疆舞樂藝術”和“遠離宗教極端思想”。巡展采用展板的形式,內容通俗易懂,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生活,畫面豐富清晰。兩名講解員耐心細緻的講解引人入勝。

參加巡展活動的居民紛紛表示:“此次巡展活動舉辦的非常好,給我們老百姓上了一堂生動的歷史課,使我們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新疆歷史、新疆宗教演變史、新疆傳統民族服飾、以及新疆千年的舞樂文化,真正實現了‘讓歷史不再遙遠,讓文明變得親近,讓文化陶冶情操’。”

舉辦“流動博物館”巡展活動是為了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的總要求,由奇台縣“訪惠聚”活動小組辦聯合縣文物局、縣民宗局等多家單位協辦,是一次面向最基層文化傳播、旨在增強廣大羣眾的“五個認同”感,夯實各族羣眾共同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為“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添磚加瓦。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6

上週週末,我們班的黨員、預備黨員和積極分子一塊兒參觀了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國家博物館,感觸很深。國家博物館是原歷史博物館向四周擴建後重新命名的。站在國家博物館的門前,一種宏偉、莊嚴的氣氛就籠罩在我身上。國家博物館的莊嚴肅穆與整個天安門廣場周圍的建築和諧輝映着,彷彿與比鄰的毛主席紀念堂共同訴説着中國復興的辛酸歷程。 走進國家博物館,我的心陡然沉靜下來,長安街上喧囂的車流彷彿都化成了無聲的歲月之河。

首先參觀的便是復興之路主題館。主題館通過展出“復興之路”大型圖片、雕塑,結合聲光電,藉助珍貴歷史文物,向人們闡述了鴉片戰爭以來一百多年的時代變遷,表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國家才真正走向獨立,改革開放走向世界,成為大國、強國。 在《復興之路》展覽中,我從首廳到尾廳,認真聽取專家的講解,認真觀看每一個階段的陳列,認真閲讀展覽中流動的沉重而恢弘的歷史。我仔細閲讀着每一件珍貴文物背後的含義,仔細聆聽着每一個講解背後的深遠意義。從鴉片戰爭到黨的成立,從黨的成立,到推翻三座大山,到建立新中國,到改革開放,到實現小康社會,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篳路藍縷,終於取得現在的偉大成就,這是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艱苦而又豪邁的過程。

中國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從一百多年前帝國主義入侵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民一直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飽經滄桑的歷史至今想起來仍讓人感到沉重.可中國人民最後還是站起來了,勇敢無畏地應對着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按自己制定的目標,一步一步認真而踏實地走着,慢慢實現着復興之路。

由於清朝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國家衰退,積貧積弱。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叩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我國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國家四分五裂,不斷被割地賠款,國之不國,人民苦不堪言。1920xx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挽救落後的中國,中國被北洋軍閥分割得四分五裂。就在中國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1920xx年五四運動的爆發為新的理論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道路。1920xx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進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從此,歷史的巨大重擔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為實現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而奮鬥。1949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新中國的勝利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普遍規律,分析了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無法克服的固有矛盾,指社會主義社會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社會、最後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社會。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我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在建國以後,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從改革開放偉大構想的提出到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確立,從一國兩制方針的構想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提出,中國根據國情的需要一步一步地提出方針策略,為民族復興做出了不懈努力。在當時沒有先例,沒有經驗的情況下,中國摸着石頭過河,勇敢而理智地應對一切。 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到科學發展觀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時刻都清醒地意識到該朝哪裏奮鬥,用正確的航標指引着中國人民的前行之路。

時至今日,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由原來的温飽到現在達到小康,追求更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的享受,中國載人飛船的成功發射,中國第一個芯片的誕生,中國在科技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功。香港,澳門的迴歸,越來越多的國家願意與中國合作,中國成功舉辦了奧運會和世博會,都表現出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經融危機,局部戰爭,恐怖主義,世界形勢複雜多變。然而中國在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時,表現出了不懼困難沉着應對的精神,這種民族精神使中國渡過了難關,走到了最後的勝利。 在取得了如此多成功之後,中國共產黨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提出了要戒驕戒躁,保持事實求是、認真務實的作風,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中國人民用清醒的頭腦向着民族的偉大復興繼續沉着而穩重地前行。

中國的歷史象一個幻燈,它在一片黑暗的背景上,放映出明亮的片子,展示那些造福的善人和天才的勇士們在怎樣走着荊棘路。這些閃光的圖片把各個時代、各個階層都展示給我們看。每張片子只映幾秒鐘,但是它卻代表中華民族的一段漫長曆程——充滿了鬥爭和勝利的歷程。中華民族曾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國人民經歷了太多的屈辱和苦難,然而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中國必將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繁盛。

這次參觀國家博物館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實現復興所走的路的不易與艱難,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在面對困難和考驗時無懼無畏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們瞭解了中國如何一步一步實現的復興,增強了我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讓我們對我們的國家充滿了信心,我們相信祖國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

偉大的祖國讓我充滿了自信與自豪,與此同時,我也感到了自己身上沉甸甸的責任。我要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養,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7

參觀宿遷博物館,感受宿遷歷史文化

——記宿遷學院14級產品設計2班參觀宿遷博物館之行

20xx年11月22日,宿遷學院14級產品設計2班來到了宿遷市博物館。感受宿遷歷史文化及文明發展史。

同學們一進館,就被宿遷歷史文明 深深吸引,在泗洪縣下草灣地區出土的距今有五萬年的舊石器時代的下草灣股骨;在沭陽 縣出土的距今八千三百年的新石器時代的動物、骨骼鹿角及石斧、在宿城區鳳凰墩出土的 春秋晚期的系列玉璧及青銅編鐘;三國時期的鏡 子以及西漢的玉佩、玉璧等藝術精品都能盡收眼底,大家不免有些激動。一邊不斷地與身邊的同學進行探討,一邊忍不住掏出手機將自己心愛的展品瞬間定格,以便日後再次欣賞。

藝術精品永遠會讓人覺得百看不厭 ,宿遷市博物館古樸而典雅的裝潢 和歷經歷史洗滌的珍貴文物所傳遞出的歷史氣息,足以令到場的每一位同學感到無時無刻不被這種充滿歷史感與滄桑感的氛圍所環繞,不免為之傾倒,深深地陶醉其中,不能自已。

本次 參觀活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取到了圓滿成功。同學們通過本次宿遷市博物館之行,感受到宿遷悠久的歷史,以及歷史賦予她的文化氣息。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8

10月24日,奇台縣赴閩人才培訓班全體學員參觀了位於福州馬尾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大量珍貴的船政文物、歷史圖片、模型、圖表等,展示了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製造等方面的豐碩成果,在中國近代海軍史、造船史、教育史、工業史、思想文化史等方面都留下深刻的印棘其歷史地位是不可磨滅或替代的。

福建船政文化不僅是福州人的驕傲,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馬江海戰紀念館位於馬限山上的中坡炮台,由馬江海戰炮台、烈士墓、昭忠祠等歷史古蹟組成,昭忠祠是當時為了紀念海戰所犧牲的將士而由國家興建的祠堂,其中供奉着中法馬江海戰中犧牲的七百多位先烈的遺骨。在馬限山上,還保存着梅園監獄、英國領事館、聖教醫院院長住所舊址等古建築。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全體學員進一步瞭解了中國船政文化和海西文化的發展和以“愛國自強、改革創新、科教人本和海權意識”為核心的船政文化內涵。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19

曾經在國小時去過歷史博物館,博物館裏歷史悠久的精美瓷器、不同國家的歷史文明以及蠟像館中幾可亂真的蠟像人物都令我記憶猶新。曾經也想過多去幾次,但想法總是被許多事情沖淡了,直到看到博物館開始裝修才感歎已經來不及再去欣賞了。國家博物館裝修的時間很長,以至於當它重新接待遊客時我已忘記了它原來的模樣。但是我記憶猶新的是進門時那寬闊的台階,走上去感覺到一種神聖和莊嚴。但是當我再行至博物館門前,台階卻再也無法踏足。由於國家博物館免費開放排隊的人太多,博物館不得不在側門讓遊客排起蜿蜒的長隊。在經歷了將近四個小時的排隊後,我終於走進了國家博物館的大廳。

明亮宏偉的大廳使我的精神為之一震,開始參觀欣賞。走進《復興之路》展區,牆壁上精美的雕刻、逼真的圖畫再加上一幅幅照片使我猶如置身於歷史的長河。回顧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的中國各階層人民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了各種探索。泱泱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多少的滄桑歲月,才得來今朝幸福生活。油畫《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畫面上皇帝居高臨下,羣臣卑躬屈膝,金殿上的金碧輝煌在陽光的照射下卻顯得虛無縹緲。閉關鎖國的政策把中國人民推進了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封建的統治者在西方列強的壓力之下變本加厲的壓迫着百姓。畫中那不可一世的清王朝搖搖欲摧。

最讓人感到心痛的是隻有副本的展品:1860年被法軍掠走的部分《圓明園四十景圖》,原件藏於法國國家圖書館;《金剛經》是世界上最早有明確刊印日期的書籍,原藏於敦煌藏經洞,1920xx年被斯坦因盜取,現存於大英圖書館。落後的中國在經濟、生產甚至文化上都被西方列強毫無節制的侵略和掠奪!這是中國人民的悲哀,也是中國人民頑強奮鬥的動力!那些承載了中國屈辱歷史的物證,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傷,更是中國不斷成長崛起的激勵。當看到新中國成立時的照片以及禮炮時,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終於開始了。

參觀完《復興之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中華民族必須自強自立站在世界的前列,我們再也不能被西方列強壓迫,要與他們站在平等的立場上為我們共同的世界的發展做貢獻。博物館內還有瓷器、玉器、佛像等展區,都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藴,我們擁有如此豐厚的資源,更應自強不息蒸蒸日上。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20

今天我去參觀了國家博物館,真的是感慨萬千。

展覽分幾個部單元。“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外國列強欺負中國人民和人本侵略中國的這兩部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了,帝國主義國家往我國大量的運送鴉片,使社會變的腐敗,使中國人民失去健康。後來林則徐雖然消滅了鴉片,但帝國主義仍不放過中國,跟中國打仗。而中國輸了,就跟帝國主義簽定了很多不平多條約,讓中國的土地不再完整,況且中國每年都要賠錢給帝國主義。中國人變得非常窮,滿大街都是餓死的人。而中國人民並沒有放棄希望,而是站起來反抗。1939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但國民黨並沒有站起來反抗。國土大面積淪陷,日本人佔了中國的很多部分。隨只中國人民也開始受欺凌。日本帝國主義大面積屠殺中國人。而中國人則沒有放棄,而是舉起武器去打敗日本帝國主義。1945年日本投降,澳門和香港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以前一直以為現在的所有都是利索應當的。但是這次觀看中過的復興之路後,我的想法完全變了。中國人民真的很偉大!當帝國主義來欺負中國,人們都沒有飽飯吃,但沒有人低頭!而是掀起革命,讓帝國主義知道中國人民是不能欺負的!當日本來臨時,中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危機,不光是政府,人民也沒有放棄!日本人大四的屠殺中國人民,想磨滅大家的意志!但是我們的意志不但沒有被抹殺,而是變得更堅固!我們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趕走了帝國主義。中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站起來了!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着廣大人民羣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着、奮鬥着、發展着、前進着……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齊哀悼,一齊歡呼,一齊奮鬥,一齊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中華民族終於能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中國中人民終於能抬起頭來面對帝國主義了!那些崢嶸歲月我們並沒有白過。中人民可以不再受欺凌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受的恥辱,應該用自己的努力讓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現在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以前的人用鮮血和意志還來得!

隨着時間的洗禮,中國已經穿越了幾千年,那些曾經的事件也早已成為歷史。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21世紀,總讓人感到繁華的街區後有一種莫名的空虛。而今天參觀了博物館後讓我意識到了肩上的責任。

清朝末年,是一個讓中國人感到心痛的時期,外國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用鴉片這樣的毒物來買斷中國市場。中國苦難的命運就此上演。我看到了陳列在玻璃櫃中的一份份厚厚的不平等條約時,我的心中有着巨大的哀痛,當我看到泥塑的苦難者臉上那一雙雙無助的眼睛是,有給予了我無數震撼,我從哪眼神中讀出了一種希望的渺茫,生活的苦難,但同時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里千山只等閒。”這是一種怎樣的豪邁。在這個展館裏,到處都響着激昂的紅色歌曲,看着革命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照片,我也覺得熱血沸騰了。彷彿看到了星星之火,燒到整個中國。終於,在毛主席的領導下祖國站了起來,中國人民站了起來。我感到無比的驕傲,不只是為了不再受屈辱而自豪,更是為了一個個面對亡國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中華兒女驕傲自豪。

在建國初期,我國經濟科技等方面都相對落後。正是有了像錢學森一樣的一批愛國人才,不畏艱辛萬難,堅持研究,這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輝煌。他們的精神讓我感動,那種“志在強國,淡泊名利”的獻身精神更是讓我感受到了一種高尚的品德。

現在21世紀的中國早已不是人人可欺的弱國,曾經那一段段刻骨銘心的國恥訓誡我們“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直至如今,我國仍在努力,為了給百姓一個安定快樂的生活。

走出博物館,幾句話湧上心頭,只要心中有希望,面對名利坦然對待,就總會有迎來曙光的那一天。而,還是中學生的我們,唯有此刻立志,努力學習,在不久的將來也為祖國貢獻出一份力量!在這裏,我衷心的祝願祖國能夠越來越昌盛。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21

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楚文化是華夏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湖北省博物館是這種歷史文化的記錄者,,記錄着歷史在這片土地留下的每一個痕跡。閒步其堂,與歷史氣息拂面,品位屢屢文化清香。

20xx年9月25日,在考古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全班同學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來到這裏,第一次來的時候我還是大一,帶着新奇,像觀看奇物珍玩一樣在裏面走了一圈,根本沒心思來追溯這些古物的歷史根源,兩年後,現在我已經是大三的學生了,我又回到了這裏,經過兩年的歷史學習和歷史薰陶,我對歷史的興趣更濃了,帶着沉澱過的心情,我認認真真地參觀了省博,收穫很多,感受也很深。這一天天空下着淅淅瀝瀝的雨,我們到的時候博物館還沒開門,於是我們站在門口等了一小會兒,雖然站在外面有點冷,但是看着過往行行色色的行人.車輛和周圍的高樓大廈,感受着現代大都市的生活,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這個年。

想着想着思緒飄過了時間隧道,在那道門後面卻是另外的世界,古物古人,它們在地下沉睡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上萬年才又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在它們的那個年代到底發生了多少我們不可知的事,在它們沉睡的漫長歲月裏世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它們一定想不到在多少年後還會重現在世人面前,所有的所有都是那麼神奇,腦中突然出現了穿越劇的情景,嘿嘿,如果我也能穿越就好了,哈哈。不一會兒,九點整開館了,我們排好隊進去了。 館內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館藏的鄖縣人頭骨化石、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元青花四愛圖梅瓶舉世聞名。新石器時代京山屈家嶺文化的蛋殼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鷹;盤龍城商代遺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銅鼎、銅鉞;隨縣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青銅器羣及16節透雕龍鳳玉佩、28宿天文圖像衣箱;雲夢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書竹簡等,都具有極高和極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屬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是戰國時期曾侯乙的一座墓葬,呈“卜”字形,展覽廳內還原了墓葬的原始形狀。整個曾侯乙墓很有特色。整個墓葬分作東、中、北、西四室。東室置曾侯乙木棺,雙重,外棺有青銅框架,外有的類似窗户的圖案,那是因為當時的人相信人死後靈魂依然會在墓中生活,故他們也要通風。內棺外面彩繪門窗及守衞的神獸武士。中室放置隨葬的禮樂器。北室放置兵器及車馬器等。西室置殉葬人木棺13具,殉葬者為13~26歲的女性。曾侯乙墓主棺的外棺重7.5噸,由銅與木巧妙組合而成,內棺重2.5噸,總共十噸,光從棺槨的規模來看就可以窺探整個墓葬的恢弘。據説在挖掘的過程中,,因為太重,繩子斷掉了,考古工作者不得不把內外棺分開,而古時沒有先進的科技,下葬如此重的棺木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完全想象不出來。

墓中大小、顏色各異的陪棺無不體現出封建禮教,與等級的嚴格。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為耀眼的國寶級文物。它共64件,(計鈕鍾19件,甬鍾45件),分三層懸掛在滿飾彩繪花紋的銅木結構的鐘架上,每層的立柱是一個青銅佩劍武士。它們的形體和重量是上層最小,中層次之,下層最大。最小的一件重2.4公斤,高20.2釐米;最大的一件重203.6公斤,高153.4釐米。它們的總重量在2500公斤以上。鍾架通長11.83米;高達2.73米。氣魄宏大,場面相當壯觀。曾侯乙編鐘出土後,還有過三次演奏,足見曾侯乙編鐘保存之完好,可惜我無幸聽到。一同出土的還有青銅尊盤,尊是盛酒器,盤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為一器,尊內盛摻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時酌以獻屍,賓禮時酌以飲客。整套器物紋飾繁縟,窮極富麗,其精巧達到先秦青銅器的極點。尤其是器上鏤空裝飾,透視有若干層次,系用失蠟法鑄造,即先用蠟做模,模外做範,加熱烘烤使蠟模融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一個空殼,再將青銅溶液澆灌至空殼內,就可鑄成所需的器物。這一發現,證實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戰國早期,中國的失蠟法鑄造技術已經達到極高的水準。尊和盤均鑄有“曾候乙作持用終”銘文。

我們看到的是作品,領略到的是歷史,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藴是無限的。此行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歷史如一條長河,涓涓的從古流到今,永遠沒有止盡。歷史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去傳承與發展。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心得體會_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篇22

今天下午,我們參觀了中國國家博物館,收穫了知識,得到了成長。 12點半,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坐上了大巴車。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到達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剛一下車,我就被這宏偉的建築深深地震撼了。一踏進大門,我就被它濃厚的文化底藴所打動了。 中國國家博物館始建於1920xx年,20xx年開始翻新,20xx年竣工。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築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我們先到博物館的劇場,聽講解員的講座:如何合理地參觀博物館。然後,我們又去了4層的展廳,參觀了瓷器展廳。瓷器瓷器是一種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組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温(約1280℃-1400℃)燒製,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温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燒結的瓷器胎一般僅含3%不到的鐵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較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廣為世界各地的民眾所使用,是漢文明展示的瑰寶

第一部分是顏色釉,顏色釉始於商代,在元代一度失傳,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重新發揚光大。商代時,人們發明了以鐵為着色劑的青釉。到了隋朝,人們發明了不使用着色劑的白瓷。隨後,又發明了以銅紅,鐵青,鈷藍,鉻綠和錳棕等着色劑。

這次博物館之行令我難忘,因為它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還讓我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dvey6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