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精選26篇)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精選26篇)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

音樂欣賞課已然結束,在此感謝音樂老師專業知識的傳授,使我從簡單的聽歌這樣的膚淺理解,到懂得欣賞音樂元素基本欣賞方法的轉變,音樂欣賞心得。開始學習這門課程就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或許真的是這樣;我們不一定都要成為音樂家,但是懂得欣賞音樂就是我們對音樂最直接的熱愛的表現形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通過聆聽這種方式,閲讀並分析有關音樂的背景和資料,從而得到了審美的愉悦。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精選26篇)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聲音,而聲音中最不能缺少的是音樂。音樂是世界上所有聲音的詮釋,是社會生活的調味劑,沒有音樂世界將枯燥乏味,生活也將死氣沉沉,沒有活力。因此以北約豐富我們的生活,陶冶了我們的情操。

我們未懂事就已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各種各樣的兒歌經常能在耳濡目染後從我們的口中唱出。當我們真的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以後就知道音樂的好聽與否,初步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當然這種認識只能侷限在對音樂的興趣上,認為好聽就好聽,而不能對其有深刻的認識,如音樂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現了什麼樣的意境,富含什麼樣的寓意等,那是我們無法體會出來的。

如今,通過音樂常識這門課,我們學習到了有音樂的基本知識,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們懂得了如何起鑑賞,如何去欣賞,並深深的感悟到了音樂中不僅能產生讚揚,歌頌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得喜怒哀樂,對事物的敍述,激發我們的激情,對人或事物的諷刺等,都可以在音樂中完美的展現出來,但是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樂鑑賞,欣賞水平才能體會得到,現在我學會了如何去鑑賞,欣賞音樂,我想在以後的生活中,將在音樂的音符中過的更加的多姿多彩。

總的來説,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個人素質的修養,並且對音樂欣賞這一欣賞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今後的學習中,會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

忘不了第一堂課走進大教室的那種感覺。滿滿的幾百人坐在大教室內,人頭攢動;忘不了老師每一次風趣幽默的點名;忘不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忘不了„„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鑑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穫,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蹟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

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擾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裏,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絃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裏。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美。

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膚淺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機會更深層次的瞭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瞭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鑑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的收穫還在於對於音樂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與認識,對音樂認知領域更加廣闊。由於從小就沒有被音樂知識薰陶過的我,對音樂的專業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更不用説知道音樂的類型有哪些。儘管我平時經常聽歌,但聽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對其它類型的音樂的瞭解真的少得可憐,只知道一些如貝多芬的《歡樂頌》、門德爾鬆的《婚禮進行曲》這種耳熟能詳的樂曲。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 "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3

音樂無處不在,音樂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它神祕、美妙。 一直在影響着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快樂或者悲傷都離不開音樂,快樂的時候,音樂讓我更加愉悦,悲傷的時候,音樂讓我走出陰霾。

馬克思説過:“對於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這説明,如果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那麼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人所感受,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 每一首歌,每一首曲子,都有一個創作人。他都是創作者要書寫的一個故事,歌那麼多,故事那麼多,總會有幾個故事和自己重疊,和自己共鳴,可以讓自己可以停下來好好思考,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我特別喜歡聽久石讓的鋼琴曲,有寧靜,有歡快,他的鋼琴曲帶動我的情感,讓我慢慢走出悲傷。

通過對音樂鑑賞課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音樂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選音樂鑑賞課之前,我認為音樂只是用來聽的。其實不然,音樂的功能不只是這些,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

音樂藝術作品的賞析是培養大學生美感和情感的有效途徑。大學生的所學專業、興趣愛好、性格脾氣都是有差異的,但音樂以其獨有的藝術感染力,激發了我們內心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音樂鑑賞的教學和實踐,使我們獲得了音樂基本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 學習了音樂鑑賞,我們也明白了藝術的是無國界,不管是中國音樂,還是外國音樂,每一個作品能表達音樂作者的情感,那就需要我們去欣賞。首先要了解音樂的作者、創作背景、民族特徵、作者的創作個性,然後用感情逐漸的去感悟,去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特別是遇到符合自己當時情感的歌曲,更能與之產生共鳴。

我認為音樂是能夠感染人,更能夠影響幾代人的一種神奇的東西。它以其獨特的功能來淨化人的心靈,美化人的行為。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音樂的作用,用音樂塑造美、創造美的世界。

我一直熱愛着我的音樂,我喜歡音樂,我更會去用心聆聽音樂那神韻的美!

張海迪説過:“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有了音樂,生活便煥然一新。那麼美的事物總讓人回味,音樂欣賞課便如此!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4

一直以來我對音樂有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聆聽一場音樂會,會使我們陶醉其中,觀看一場歌舞晚會,會使們激動萬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

我記得國小的音樂老師是一位氣質高雅的女教師,莫名的我們都很喜歡她,記得那時候課本叫唱遊,一直都是跟着老師唱唱跳跳,後來我們還學了一學期口琴,那個時候能夠吹出一首曲子非常興奮。課堂上老師沒教什麼樂理知識,只是教我們唱,不過我的音樂老師組織了校合唱團,那個時候她説我的聲音不錯,她希望我去參加她的團,那個時候我很高興,也去上了課,在那段時間我學了些樂理知識,包括識五線譜,簡譜,不過只學了一學期就升學了,後來也就沒再學,高中回老家唸書,音樂課幾乎被那些所謂的主課佔用了,也沒上什麼課,也就荒廢了。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鑑賞課是因為學院要求修藝術類的課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這不但使我們會唱,還讓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使我們受益頗多。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聽別人説起這首曲子,可從來沒認真聽過,也沒唱過,在課堂上我不但聽了,還會唱了。還有阿柄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終於明白音樂給人帶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音樂是最能抒發人類情感的。

至於音樂鑑賞課有沒有必要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我不是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就欣賞而言,不是很重要,音樂是作曲家(當然也包括演繹者)心靈的吟唱,所以,要用心靈去感受。如果過多的用樂理知識去分析一部音樂,那其實是對音樂的肢解。我認為,其實音樂的技巧即使對於作曲家來説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內涵。就像那些世代傳頌,膾炙人口的詩詞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謹嚴的詩詞;那些精於格律的詩詞家,其作品往往是蒼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

周國平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但説到音樂鑑賞與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的聯繫時,我還是要承認他們之間是有一定聯繫的。音樂知識是音樂鑑賞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其他門類的科學知識一樣,由於高度理論,故難免顯得機械、枯燥、單調、乏味,所以我們一般特別不喜歡音樂課上講樂理。音樂知識可分為音樂常識和樂理兩類,音樂常識很容易掌握,而樂理則缺乏形象性、生動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讓我們迅速失去對它的興趣。然而,樂理又是音樂知識的核心內容,只有掌握了樂理,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欣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才能從“欣賞”音樂提升到“鑑賞”音樂,才能做音樂的主人。因為樂理提供瞭解析音樂作品的武器、打開音樂神祕大門的鑰匙。在藝術與心靈的碰撞中,激起知識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識的力量與魅力。補充與樂理完全對應的、美妙的聽賞資料,只有在動聽的音響活動過程中細細地、盡情地品味旋律特徵帶來的震撼,才能真正領略所謂“音樂的靈魂”那豐富的內涵,進而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視唱包含了豐富的音樂詞彙,有節奏、旋律音調、和聲、調式以及各種體裁,這些元素不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樂中的經典。而且在視唱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們的音樂感覺,同時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鑑賞課上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還是有必要的。

通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5

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聆聽一場音樂會,會使我們陶醉其中,觀看一場歌舞晚會,會使們激動萬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

我記得國小的音樂老師是一位氣質高雅的女教師,莫名的我們都很喜歡她,記得那時候課本叫唱遊,一直都是跟着老師唱唱跳跳,後來我們還學了一學期口琴,那個時候能夠吹出一首曲子非常興奮。課堂上老師沒教什麼樂理知識,只是教我們唱,不過我的音樂老師組織了校合唱團,那個時候她説我的聲音不錯,她希望我去參加她的團,那個時候我很高興,也去上了課,在那段時間我學了些樂理知識,包括識五線譜,簡譜,不過只學了一學期就升學了,後來也就沒再學,高中回老家唸書,音樂課幾乎被那些所謂的主課佔用了,也沒上什麼課,也就荒廢了。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鑑賞課是因為學院要求修藝術類的課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這不但使我們會唱,還讓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使我們受益頗多。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聽別人説起這首曲子,可從來沒認真聽過,也沒唱過,在課堂上我不但聽了,還會唱了。還有阿柄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終於明白音樂給人帶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音樂是最能抒發人類情感的。

至於音樂鑑賞課有沒有必要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我不是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就欣賞而言,不是很重要,音樂是作曲家(當然也包括演繹者)心靈的吟唱,所以,要用心靈去感受。如果過多的用樂理知識去分析一部音樂,那其實是對音樂的肢解。我認為,其實音樂的技巧即使對於作曲家來説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內涵。就像那些世代傳頌,膾炙人口的詩詞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謹嚴的詩詞;那些精於格律的詩詞家,其作品往往是蒼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

周國平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但説到音樂鑑賞與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的聯繫時,我還是要承認他們之間是有一定聯繫的。音樂知識是音樂鑑賞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其他門類的科學知識一樣,由於高度理論,故難免顯得機械、枯燥、單調、乏味,所以我們一般特別不喜歡音樂課上講樂理。音樂知識可分為音樂常識和樂理兩類,音樂常識很容易掌握,而樂理則缺乏形象性、生動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讓我們迅速失去對它的興趣。然而,樂理又是音樂知識的核心內容,只有掌握了樂理,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欣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才能從“欣賞”音樂提升到“鑑賞”音樂,才能做音樂的主人。因為樂理提供瞭解析音樂作品的武器、打開音樂神祕大門的鑰匙。在藝術與心靈的碰撞中,激起知識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識的力量與魅力。補充與樂理完全對應的、美妙的聽賞資料,只有在動聽的音響活動過程中細細地、盡情地品味旋律特徵帶來的震撼,才能真正領略所謂“音樂的靈魂”那豐富的內涵,進而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視唱包含了豐富的音樂詞彙,有節奏、旋律音調、和聲、調式以及各種體裁,這些元素不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樂中的經典。而且在視唱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們的音樂感覺,同時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鑑賞課上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還是有必要的。

通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6

在本學期,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作為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音樂鑑賞》課,也僅僅是因為覺得鑑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其實我本人自認為我自己是一個嚴重缺乏音樂細胞的人,甚至可以説我對音樂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在現代這個音樂無處不在的社會薰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點音樂。當然我接觸的音樂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心情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當然了,雖然我平時很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但也僅僅是停留在喜歡聽的層次方面,而不是會去欣賞或鑑賞它。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我漸漸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學會聆聽,還給我們介紹了好多經典的樂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這不但使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也使我們受益頗多。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呢!就這樣,漸漸地我對鑑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鑑賞音樂的方式方法,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實説,我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對音樂的認識更多的是在流行音樂方面,僅僅是喜歡一些歌手的聲音和一些歌詞的意藴。當然了,我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也是因為它的語言比較生活化、節奏也比較明快、更加貼近生活、易於讓我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次《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直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

同時,為了更好的使我們欣賞音樂,瞭解音樂家的故事。老師也為我們準備了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出水芙蓉》。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一直在猜測,這部片子裏面的很多演員應該都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才情和對音樂的感悟隨着旋律和表情動作揮發的淋漓盡致。他們對樂器的駕馭能力和歌唱才華讓我看的欣喜萬分。影片看起來很輕鬆,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獨奏《霍拉舞曲》、女音樂老師的雙鍵盤演奏、學生們合唱《蘇格蘭民歌》、歌舞劇《水上聖典》等場面卻讓我映象很深刻。

記得周國平先生好像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

我覺得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的話,應該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份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的吧。

另外,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那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應該是不算太重要得。個人認為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單純的依靠知識。

同時,通過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都很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有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甚至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受我們的歡迎。

如今的音樂鑑賞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是充斥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舒緩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

從另一方面來講,音樂鑑賞對人的性情也有着極大的陶冶作用,它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音樂中時,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遊在音樂中!恰當的旋律總能引起人們的歡娛感或者悲傷感,令人振奮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夠調節人們生活、工作、思維的節奏,可以提高這些人處理事務和學習的效率。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鑑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鑑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7

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音樂教學評價》一書,使我對國小音樂教學評價有了深一步的認識,音樂教育作為國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孩子,而是面向全體學生,更多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等方面,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創造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現自身的音樂潛能,建立自信,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強社會交往能力、合作能力,促進自身發展。學生由於遺傳和先天素質的影響,個體差異較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及時給予鼓勵,讓每位學生享受成功。

一、更新教育觀念鼓勵個性體驗

音樂教學已從以往培養學生能唱會跳、認識簡單的樂譜,轉變為豐富學生的音樂體驗。音樂教學中所謂的體驗,是指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唱、聽、動、看時所產生的感覺。學生由於個性特點、生活環境不同,對同一教學內容也會有着獨立的思考、獨特的見解和獨特的感受。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應允許學生個性化的提問,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回答,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表演,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實踐。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的藝術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樹立學習音樂的信心,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形成個性化的審美情趣。如聽課中感受到:教師引領學生學習歌曲《小青蛙找家》後,讓學生針對“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跳跳跳,呱呱呱!”展開想像,表現出小青蛙找家時的情形。有的學生急促地跳來跳去,腳步越來越快,叫聲越來越急,小臉都急紅了。其理由是:“小青蛙迷路了,心裏很着急。找啊找,還找不到家,就更着急了,腳步更快了,叫聲更急了。”同一種表現有的學生有着不同的理由:“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經過打聽,知道家在哪兒,心裏就更着急了。它想快點回到家,早點見到媽媽。所以腳步越來越快,叫聲越來越急。”還有的小朋友與眾不同,有着獨特的見解:“小青蛙找不到家很着急,腳步很快,可家在前面出現了,心裏一塊石頭落了地,就不着急了,心情舒暢了,腳步就放慢了,叫聲起來越美了。”不同的表現、不同的話語道出了學生自身的真實感受。教師切不可因循守舊,尋規蹈矩,盲目統一答案。要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奇思妙想,尊重學生的個性創造,鼓勵學生的個性體驗。

二、尊重個體差異

讓評價更具人性魅力眾所周知,十個手指不會一般齊,更何況是學生呢?由於先天遺傳和後天教育環境的差異,學生的音樂興趣、音樂潛能也有一些甚至很大的差異。因此不同的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上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感受、理解與表現也各不相同。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老師不能以同一標準去衡量所有學生,而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建立多元交互的評價標準,以學生的個性特點為基礎,把全體學生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參與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感,享受音樂的興趣,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形成與個性的不斷髮展,讓評價更具人性魅力。

(一)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

學生在學習上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音樂方面也是如此。對於老師的要求,有的學生可以輕鬆達到,有的則費九牛二虎之力,也未見成效。如果非要讓一個能力欠缺的學生,不折不扣地達到全班的統一要求,也許通過師生共同努力能勉強達到,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是不合理的,違背了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在評價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制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享受成功、體驗快樂、得到發展。如學習歌曲《牧場上的家》時,把第一樂句看作全曲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經過師生討論交流後製定出三個不同的評價標準:基礎好的學生,得優秀的標準是能夠準確、流暢、有感情地演唱全曲,並把弱起小節、3/4拍等音樂元素充分表達出來;大部分基礎一般,能力較弱的學生,得優秀的標準是能準確地唱完全曲;對音樂不感興趣,能力很差的學生,如能正確地演唱第一樂句,也可以給個良好的等級。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結果在演唱中個個表現得輕鬆、愉快,既獲得了成功,又增強了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二)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

對待同一現實,學生所持的態度和採取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這就是性格差異。在音樂領域中,這種差異十分明顯。音樂是一門強調體驗的藝術,如用“標準答案”去要求學生,顯然不合適。在教學評價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性格差異,採用多元的評價標準,讓音樂課堂異彩紛呈,讓學生個性得以發揮。欣賞樂曲《北京喜訊到邊寨》時,讓學生選擇出自己喜愛的段落。a、b兩部分表現的情緒和場面截然不同,有的學生選擇了熱烈奔放的a段,有的學生選擇了優美抒情的b段,並説出了相應理由。評價時,教師主觀上更傾向於a段,但對於兩種選擇都應肯定。因為學生的選擇是他們真實的內心體驗的外化,都説出了令人信服的理由,反映了他們的性格差異。

(三)尊重學生的經驗差異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經驗的改造”。我們們在教學中,在評價時,也應明確“教育只有紮根於兒童的生活與經驗,教育才能發揮自己的效能,教育才有意義。”學生生長在不同的環境,有着不同的經歷,他們的生活經驗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應得到教師的理解和尊重。不同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對同一首樂曲也會產生不同的想像,在評價時,教師都應給予充分肯定。

三、堅持鼓勵性評價

呵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勵,許多成功的課例都與教師恰當地應用激勵手段分不開”。為了保持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及時捕捉有用信息,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適當、適度的鼓勵性評價,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還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減輕學生心理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水平。在音樂課上,學生由於自己的努力,在一次成功的演唱、一段精彩的表演、一個滿意的回答後,心情會十分舒暢。這時教師要及時發現,捕捉學生智慧的火花,對學生的出色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賞,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感情和語言,而要及時、巧妙地運用鼓勵的藝術,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學生知道你在關注他、讚賞他。二年級有一名同學自控能力差,音樂學習能力一般。一次在玩音樂遊戲“尋寶”時,我們剛講解完遊戲的玩法及規則,他就高高地舉起了小手。我們像發現寶貝似的請他上台“尋寶”。遊戲開始了我們手裏捏着一把汗,睜大眼睛看着他,沒想到他是那樣自如、敏捷,隨着學生拍擊節奏強弱的變化調整方向,節奏聲強,他大步向着目標前進,節奏聲弱,他立刻調整方向最後成功地找到了“寶物”,他甜美地笑了,我們激動地迎上去,握住他的小手讚許地説:“你真了不起,真是個出色的尋寶家!”教室裏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從此以後,這名學生變了,上課專心了,發言積極了,音樂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教師的鼓勵性評價應注意把握兩個方面:一是參與態度的評價,教學中教師應用心觀察學生參與的情況,及時進行評價。表揚態度認真的學生和小組並給以獎勵——小紅花,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以此激勵每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個別態度不端正的學生,教師應有意識的在以後的活動中給予適當的幫助,從而達到全體學生提高參與水平的目的。二是參與效果的評價。學生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教學,對他們在教學活動中取得的成績,教師應給以充分的肯定和積極的鼓勵,但對參與效果的評價要因人而異,讓所有學生在參與中感受到成功的快樂。上次參與的快樂,正是下次參與的動力,如此循序漸進,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心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四、合格加特長讓每塊金子都閃光

在以往的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採用讓學生唱一首課本上的歌曲來給學生評分,一捶定乾坤。有的教師甚至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和對學生的大體印象給個分數,這樣既不科學也不全面。不但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音樂學習情況,更會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削弱他們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容易讓學生誤解音樂課就是唱幾首歌,不必學習其他知識。教師不能得到正確的教學效果反饋,對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好壞不能正確評價,不能使學生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全面評價學生。學生的素質存在差異,每位學生都有着自己的閃光點。有的歌唱得好,有的舞跳得棒,有的會演奏樂器,有的能表演音樂劇。為了讓學生展現自我們,揚長避短,教師組織學生討論確定以“班級音樂會”的形式進行學期測評。兩週前師生們討論制定出不同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每位學生積極準備,於一周前上報自己參評的內容。內容之一:必須演唱書上的歌曲,歌曲自選,演唱形式自定,可以獨唱;可以兩人或多人齊唱;也可以進行歌表演等等。內容之二:特長展示。學生根據自身愛好,發揮自身特長,演唱歌曲、表演舞蹈和演奏樂器等等均可。針對書上歌曲的演唱,制定出四個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基礎好的學生,優秀的標準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隨伴奏準確開始和結束,並能準確表達歌曲的情感;基礎中等的學生,優秀的標準是隨伴奏準確、流暢地演唱歌曲;基礎差的學生,能隨範唱完整演唱歌曲即可獲優;膽子小、基礎極差、不喜愛音樂的學生,哪怕只勇敢地走上台,演唱一句歌詞,那也是成功,會得到同學們鼓勵的掌聲,給予及格,守紀律的,可以加分升級至良好。音樂會上,學生採用了多種形式:説、唱、舞蹈、伴奏及情景設計,每個學生均以自己的特長為主,形式編排非常新穎。學生採用綜合自評、互評的方式,評出等級。每位學生既是演員,又是觀眾也是評委,他們既想當出色的演員,又想當稱職的評委,也想當熱情的觀眾,因此在音樂會上每位學生都能全神貫注地聽、仔仔細細地看、認認真真地評。

他們或唱或跳,或演或奏,其樂無窮。這樣的音樂考試,就像一個展示才藝的大舞台,學生們激情飛揚,興趣盎然,成果也令人驚歎。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生們既愉悦了身心,又陶冶了情操;既展示了特長,又增強了興趣;既體驗了成功,又促進了發展。在音樂教學中,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時時事事從學生出發,尊重個體差異,積極地、耐心地俯下身來傾聽學生的聲音,用一雙熱情、冷靜而又充滿智慧的眼睛去發現、珍視每棵富有個性的小苗,並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盡情地展現自我們、展示才華。每一棵小苗都茁壯成長,讓每塊金子都閃光。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8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音樂但不懂音樂的人,我很難想象生活中沒有各式各樣的音樂那將是什麼樣子。

到上了大學,一支叫Dream Theater的樂隊將我沉寂了的音樂細胞再度喚醒。他們的編曲經常給我一種錯覺,他們好像就是演奏前衞音樂的插電的交響樂團。更難以想象的是如此厚重有內涵、極具表現力以及充滿複雜變化的音樂竟然只是由4個人演奏的,可見他們的演奏技巧是什麼樣的水平。在他們的音樂中我彷彿看到了我之前聽過的一些交響樂的影子,那就是變化。我那時才漸漸理解了交響樂裏滲透着的作曲者的感情和想法,瞭解了為什麼在他們的作品中會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充滿了情感。

我個人比較喜歡D大調第二交響曲,原因是朋友的一再推薦,説這是一部非常冷門的曲子。 這部作品中似乎隱藏着一絲懺悔的呢喃。個人感覺富特文格勒好象並不是很在意這首曲子,他沒有象指揮貝多芬的其他交響樂作品那樣把自己對作品的解讀溶入到音樂之中去。後來聽朋友説,富特文格勒認為第二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裏最不成功的一部。而對我來説,這部作品恰恰能夠凸現出貝多芬音樂的本質。第二交響曲才是這九部作品中情緒波動最為劇烈的一部。 在第二交響曲的前兩個樂章裏,光明與黑暗始終在進行着搏鬥,黑暗似乎取得了暫時的勝利。就是在比小調強得多的大調旋律的循環重複中,音樂的主題出現了。燦爛的陽光更能反襯出痛苦的折磨,彷彿歡樂正在逐漸被頹喪淹沒。在最後兩個樂章裏,貝多芬徹底驅散了壓在我們頭頂上的陰霾。第二交響曲中的情感徹徹底底地走向了兩個極端,貝多芬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把這些情感鞣雜在一起。最後音樂在樂觀主義情緒中結束了,但你根本無法理解貝多芬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音樂中的歡樂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

有時候,從我朋友的言語中我可以感覺到,對於像我朋友這樣的音樂發燒友來説,貝多芬就是一座象徵着人性中博愛精神的豐碑,任何演奏不出這一點的指揮家都是讓人感到失望的。但對我這樣的業餘愛好者來説,我能從音樂中察覺到的就是貝多芬的音樂在藴藏着巨大沖擊力的同時還包涵着情感的突然爆發。他的音樂時刻都有可能從一個極端跳向另一個極端,這種跳躍給我帶來如此的跌宕起伏,但這種跳躍卻又讓我感到如此的恰如其分。他的音樂裏既有狂暴也有温情,既有止水般的沉靜也有難以抑制的激情,正是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決不妥協的情感衝擊贏得了我對這位偉大音樂家的無限敬意。

總之音樂是我們生活得起情緒、是我們的調節劑、是我們生活得色彩、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9

交響樂的再創作對於指揮家演奏家教授而言,是畢生的事業,對我則是享受業餘生活的最重要內容。我從1983年3月開始狂聽中央樂團的“星期音樂 會”,場場不拉。騎着自行車帶着4歲的女兒,往返於海淀影劇院,是我週末最激動的享受。中央樂團轉到北京音樂廳後,我們倆去的機會就少了。我便大量買磁 帶,現在是大量買CD。20多年一路聽下來,資料也看了亂七八糟一大堆,但腦子始終不清醒,捋不出頭緒。這次有幸能聆聽呂先生的教授,是真真兒的將我的欣 賞層次由感性向理性足足兒的推進了一大步。我萬分感謝學校領導能給我們老年大學學員這樣享用終生的關懷,並再次叩首呂先生的充滿激情的精彩教授。

我 非常喜歡德彪西和拉威爾的作品,有幾盤CD反覆聽了幾十遍,欣賞中總有許多的感受轉瞬即失無法抓住,十分遺憾,我以為自己的腦子有問題。呂先生的課驅散了 我的自責,我對印象派音樂的感受大體基本正確。在音樂中在光影下許多鮮豔的鏡頭在重新組合,組合的方式前所未有,光怪陸離的“碎片”在沒有“做作”的狀態 裏順其自然的整合,呈現的是在大自然中人與萬物的和諧。當我再聽這些作品時,腦子清涼了,潛意識中再也沒有為“抓不住什麼”而產生絲毫的忙亂。我極從容的 走進音樂,很隨意的坐在大師們身旁,全身心的觀覽風光,又全然忘記了大師們的存在,君子之交平淡如清水,來之隨意不須理由,離之自由不用揮手。印象派音樂 用另眼看世界,看到自然界比人類更有力量,這種散淡的精神視角具有無限的包容性,在意識形態紛亂的今天,意義非同一般。

我贊同音樂欣賞是 3度創作的説法,我對古典主義音樂的欣賞,自認為是可以無償享用並不斷實現這筆最珍貴的精神財富之價值的具有最現實主義意義的不可或缺的最後過程。我在聆 聽中,詮釋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合唱部分,那是全人類的聖詠,是對共產主義理想的音樂宣言;我許多次噙不住熱淚,在德沃夏克的“念故鄉”中,遙想幾萬年前人 類的故鄉,那時的地球是如何的鬱鬱葱葱;在生不如死的悲痛中,我一次次借用柴可夫斯基“悲愴”的巨浪以撞碎心中的“小小悲”;吟唱李斯特的交響詩歌,我感 受着英雄塔索的悲傷與勝利;萎靡不振時,我選擇布魯克納第一交響樂的諧謔曲,在極優美的旋律襯托下,奔放的號角在旋轉中攀升,召喚起深埋的豐富;當無聊襲 來,我聽聽盧託斯拉夫斯基的交響合唱“災難中的寧靜”,許多的大主題大命運隨即顯現;我痴迷於瓦格納的樂劇,他讓我知道了天堂在哪?尼伯龍根指環就如當今 世界的能源命脈,誰都想染指。指環的故事在全世界繼續到處上演,人類自己永遠也拉不動結束的大幕,指環將親眼見證人類的興衰。奧!我已熱血噴張,但安魂曲 一定是我最後的樂章,我遲早要聽着“彌賽亞”去渡河,這可算是我的一個願望。

我總有許多的困惑,音樂知識的貧乏還在其次,對偉大作曲家及 其作品的內心認知真是很難太難特難。當然也有例外,我在倪洪進的鋼琴旁聽肖邦,看見了肖邦鮮活的生命,自以為在瞬間能為肖邦在今天代言,此刻便是他的知 音。但是,更多的時候,我不能深入作曲家的內心,不能感受他們在創作中的瀝血過程,每每這時,我倍覺沮喪。最新的困惑是,我們幾個音樂發燒友在離退休工作 處的支持下,辦了一個面向離退休人員的“音樂欣賞”,初衷是“CD共欣賞”,但現在要求我們提供“欣賞提示”的意見比較多,這種因人而易的3度創作,我們 又能寫出多少?

古典主義音樂是我和朋友們永遠的發燒話題,她已成為精神財富而深入到我們的生活。我祝願老年大學的音樂欣賞課越辦越好!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0

走進小提琴的音樂世界

感受樂器女王的無尚魅力

我們有一個活躍交流的小提琴論壇

格里高拉斯·迪尼庫(GrigorasDinicu,1889-1949),羅馬尼亞小提琴家、作曲家,生於布加勒斯特。

1902-1906年在布加勒斯特音樂學院從名師學習小提琴。曾先後在羅馬尼亞文化部的管弦樂團、布加勒斯特

愛樂管弦樂團和布加勒斯特專業音樂演奏團擔任小提琴手。

《雲雀》羅馬尼亞作曲家迪尼庫(Dinicu)獨具特色的作品,在小提琴高音E弦上絕無僅有的顫音名曲。

樂曲巧妙地運用了小提琴上下滑指的顫音技巧,以極為明快歡騰的旋律,簡練而富於動感的鋼琴伴奏,表

現了山林中雲雀爭鳴、陽光明麗、風景如畫的一幕。在小提琴E弦亮麗清悦透明的音色表現下,高超的顫

音絕技一氣呵成。

羅馬尼亞迪尼庫的小提琴獨奏曲《雲雀》,在歡快強節奏的伴奏下,十分動聽迷人,打動了不少小提

琴愛好者,尤其是一般的聽眾,更是為之傾心。這首曲子十分適合在類似廣場宣傳,助興的場合演奏,其

效果極佳。因而眾多小提琴愛好者非常想拉好此曲,然而由於此曲旋律必須在強勁激情的伴奏下才能出彩。

並且需有清晰穩健的快弓功底,及高把位的左手基礎,準確無誤的快速換把,和快速旋律節奏弓法靈活運

用。以上原因使許多小提琴愛好者望而興歎。

其實《雲雀》的難度大概就在六七級。只要很好的解析它完全能夠拿下他的。下面就我的體會談談如

何演奏,和學習的方法。1、理解能加深記憶,記憶能有效地幫助理解。首先要把全曲分段記憶。此曲好

多句子都是四小節一句,或一個層次。起,承,轉,合的定式。而每個層次從弓法和指法都有共性。我們

可以分段的對指法和弓法研究練習。有助於掌握。

2、開始四個強音,一指保留二指奏出強音後離弦每以便第二拍的揉弦。這樣可穩定把位,在後面的十

四六分音符演奏時起效,第八小節注意升D還原D指法的快速變化。由於有一指的保留,還原D二指靠近

一指便可。5到12小節注意4指和3指的打指顆粒型,這個音是重音。3、13小節高音B我的指法和譜子

不一樣,我用二指大伸展按,拇指不動。這樣可以快而準確的回按低音B。要有預先高音的音準概念,這

一點很重要。4、接下來這一組的困難,是跨小節的同音,三連音,裝飾音,切分音,一指伸展音交織出

現。旋律音型難以把握。我的方法是變換節拍,每小節打一拍,簡化節奏。三連音可以看作前兩個為裝飾

音。節奏頓時簡化,極易掌握。這一組還有一難點。不同時值的快速弓法,在弓子的不同部位演奏,且運

動數量為奇數。要把握好弓子上部位一組,下部位一組,將用弓部位區分開便於演奏,注意上部位是上弓

開始快弓的。這部分是全曲的難點。5、22小節,換把指順弦走,到位便停。下面的滑音脆全用二指。下

來BCD三音用二指,這樣一指可方便的換把到低音A。6、下來一組,BA音弓法分兩步上移。和下移。不

至於亂了弓法陣腳,可做到清晰穩健。7、16分音符組,可分兩小節一組漸強,不可越拉越快,使音混亂

不清晰。8、高音E後換把,可一指帶出低音E,然後拉4,3,2,1指。拉AGFE,的快弓16分音符。9、

反覆回到前面時,注意銜接。後面的可結合以上方法,按照音型組,相同音型相同方法運用。練習時先

放慢節奏,一部分一部分的練,然後一點點串起來。最後整體安排提高加強美化。迪尼庫大部分作品借鑑

了羅馬尼亞民間音樂的旋律,因而他的創作風格屬典型的羅馬尼亞民族風格,節奏明快、旋律連貫,具有

較強的民間舞蹈特色。代表作品為雅俗共賞的世界名曲《霍拉舞曲》,曾被改編為爵士樂。

小提琴音樂鑑賞心得體會4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佔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

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户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

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佈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

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鐘,首先五分鐘敍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

分鐘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大約十一

分鐘。最後一段則是化蝶,是主題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絃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

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

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説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複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絃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

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絃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

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

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

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捨。在這段末尾由絃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

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裏面有三小段: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湧來的管絃樂聲代表祝父的

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説: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衝突漸漸上升,

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湧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説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

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淒厲聲調哭出:樑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

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

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絃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

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1

通過對音樂鑑賞課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音樂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選音樂鑑賞課之前,我認為音樂只是用來聽的。其實不然,音樂的功能不只是這些,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

整個學期學習下來,對我印象最深的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下面就重點來談談我對這兩種音樂的學習心得:

一)古典主義音樂

古典主義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其特點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統一;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創作技法上,繼承歐洲傳統的復調與主調音樂的成就,並確立了近代鳴奏曲曲式的結構以及交響曲、協奏曲、各類室內樂的體裁和形式,對西洋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發展在器樂方面成績比較顯著,它完善了一套純器樂的大型曲式,如獨奏奏鳴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它的主要特點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和鮮明的時代感;曲式結構規範,主題樂思發展嚴謹,功能和聲完善,配器細膩,音色力度變化豐富;作曲技法上創造了動機展開的發展手法,用旋律模進、變速度、變節奏、變調性、變和聲織體等,造成樂曲發展趨勢。並規範了奏鳴曲式和奏鳴交響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義時期還確定了交響樂隊的組織形式,形成了完整的雙管編制樂隊。而在此之前的樂隊裏,只有絃樂組是完整的。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有組織的充實到樂隊後,加強了樂曲的和聲效果,樂隊演奏時能產生渾厚、均衡、色彩豐富的音響。這種樂隊組織形式一直影響着以後的音樂發展。

在古典音樂派別中,以“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維也納古典樂派”有以下風格特徵:強調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會意義;世俗因素增強(民間音調與舞蹈節奏運用);音樂作品結構嚴謹勻稱(整齊的方整性樂句);主調和聲成熟並佔統治地位;樂思發展清晰,邏輯性強,旋律追求優美動人的氣質;情緒明朗樂觀(但由於理性精神的影響,往往比較剋制、沉着,而不是狂熱的傾訴);曲式多采用奏鳴曲和奏鳴套曲曲式(與後來的浪漫樂派形成鮮明的對比);簡單的説,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語言通俗是這一音樂時期的典型風格特點。

二)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浪漫主義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覺的表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於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為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內容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別多。

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思想內容是反對外族侵略和民族壓迫,反對封建統治和民族分裂。為了表現這些內容,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愛國主義和民族統一思想,浪漫主義音樂特別注意吸收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浪漫主義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2

對於教齡已有20多年時間的我來説,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第一次參加如此高規格的培訓,這輩子也許也是最後一次,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培訓機會,更希望通過參加此次培訓,能在教學能力、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上有較大提升。

人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在培訓期間,每天的感覺是緊張而又充實,忙碌而又愉快,感觸甚深。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我得到的不僅僅是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理念的提升,一種帶着教育改革投身於教育事業的執着信念。國培計劃帶給了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成長經歷。

在這12周的培訓中,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理論學習階段,以專家授課為主,第二階段為專業知識和技能實踐為主,第三階段以企業實踐和結業為主。

第一個給我們授課的是吳靈芬老師。她被人們稱為合唱媽媽,聽了她的講座,才真正懂得和指揮的真諦。“合唱中沒有我,只有我們。”——這是吳靈芬老師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合唱理念。吳老師説:指揮是邏輯指揮,不是打拍子。肢體語言要準確,核心字要準確,她強調動感教學。吳老師的講座,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合唱與指揮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領略了我國著名指揮家的風采,開闊了全新的視野。

另一位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陳家海老師。陳家海老師有着豐富的從事合唱指揮教學的實踐經驗,及合唱指揮經驗。他的幽默風趣感染着每一位參加培訓的老師,大家激情高漲,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漂亮的文琪老師對合唱排練的獨到見解和逐字逐句、深入細緻的合唱排練工作,讓我更加了解了一個優秀的合唱作品背後要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文老師有情感的指揮和歌唱,使大家明白評判一個合唱團是否成功,除了自然和諧的聲音之外,還有歌唱狀態、歌曲情緒、作品風格等等方面。

我最敬愛是我們的班主任劉戀老師,她和藹可親、温文爾雅、不急不躁,像一位母親。每天上課都比我們到的早,除了安排我們的學習日程,還得精心處理班級後勤上的大小事務,培訓老師提出的種種建議和意見,劉老師總也是儘量及時解決學員的困難,並滿足學員的要求,體現了一個優秀的班級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值得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學習和借鑑。

生活班主任奚堯平老師,是大家公認的重慶“暖男型”老師,為我們創造了安心學習、刻苦鑽研的良好生活環境,解決我們一切的後顧之憂。每次外出觀摩學習總是在最前排為大家保駕護航,讓學員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培大家庭的温暖有愛和諧。我愛重慶、更愛重師,就像劉老師的名字一樣,對美麗的重慶有了更多的“留戀”和依依不捨之情。

一路走來,專家、名師的講座雖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們的課程精華,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音樂骨幹型教師的信心。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3

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

音樂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審美體驗價值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藴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2.創造性發展價值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烈而清晰的個性特徵而充滿魅力。在音樂課中,生動活潑的音樂欣賞、表現和創造活動,能夠激活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衝動,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使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揮。

3.表現與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在許多情況下是羣體性的活動,如齊唱、齊奏、合唱、合奏、重唱、重奏以及歌舞表演等,這種相互配合的羣體音樂活動,同時也是一種以音樂為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羣體意識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成功的音樂教育不僅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境中進行,對社會音樂生活的關心,對班級、學校和社會音樂活動的積極參與,將使學生的羣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能力等得到鍛鍊和發展。

依據音樂教育的性質和價值,音樂教育所承擔的任務可概括為:通過提供給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並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使學生獲得音樂審美的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歡愉;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奠定其終身學習、享受音樂,發展音樂的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通過音樂教育,着力培養學生個性,創造精神以及合作意識,陶冶高尚情操,發展創造力,併為其他方面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培養對人和生活樂觀的態度。播所產生的強大凝聚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學生通過學習世界上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將會拓寬他們的審美視野,認識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增進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熱愛。

因為音樂教育承擔着上述任務,因此其教育觀念知道思想及其具體的行為方式沙鍋必須承擔以下幾個特徵。

(1)基礎性。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將不在是中國小音樂教育基礎性的全部或主要內涵,使學生熱愛音樂,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奠定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的堅實基礎,這是音樂教育基礎性的要義所在。這就要求中國小教學內容必須以是否有利於學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獲得審美愉悦體驗為主要取捨標準。

(2)民主性。音樂教育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包括弱智、殘疾兒童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有接受一虐教育的權利,承認和維護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個性差異,為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學習和自由發展,創造寬鬆的時空環境。音樂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維護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欣賞學生在音樂鑑賞和表現方面的才能,真正把學習音樂的幸福和成功的歡愉帶給每一個學生,音樂教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都必須以學生主體為主要依據,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以學習為本。

(3)開放性。學校音樂教育要把社會音樂教育環境和家庭音樂教育主動納入自己的視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日常音樂生活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在內容的選擇、要求的確立、教材的編排等方面不過分追求系統、全面和整齊劃一,為教學留有足夠的接口和創造餘地。要加強音樂課程與學校其他學科課程、特別是其他藝術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繫,使之密切配合,互相滲透,共同發展。

(4)科學性。中國小音樂課程必須建立科學地反映出中國小音樂課程為普及的、普通的、音樂基本素質特點的獨立、完整的國民音樂教育的科學體系。要科學地把握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使之切合中國小生的年齡特徵與心理需求,並能更好的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

(5)實踐性。音樂課程在國小教育中是活勞動、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因此,國小音樂教育不應該理性化、學術化,而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音樂生活化,讓學生在參與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中,有趣地、令人開心地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識技能,獲得審美愉悦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自信,即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從做中學”、“從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正因為有以上的一些特徵,因此音樂教育要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徵,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2.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繫、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應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生活的聯繫。、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繫。

3.面向全體學生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的任務,不是為了培養音樂的專門人才,而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個性發展

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5.重視音樂實踐

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6.鼓勵音樂創造

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對音樂創造活動的評價應主要着眼於創造性活動的過程。7.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

8.弘揚民族音樂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學習民族音樂,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同樣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中。

9.理解多元文化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於對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強調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還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以利於我們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10.完善評價機制

應在體現素質教育目標的前提下,以音樂課程價值和基本目標的實現為評價的出發點,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評價應包括學生、教師和課程管理三個層次,可採用自評、互評和他評等多種形式。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的不同教學領域,更應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反應、參與態度和程度,以及教師引導學生進入音樂的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應善於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評價起到促進學生髮展、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完善教學管理的作用。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4

今天,非常有幸,我們聽到了來自南京師範大學的許教授,和來自江蘇教育學院談教授的精彩講座。兩位教授各具風格,許教授談吐幽默,她的關於《構建和創新優質音樂課程》的講座,讓我們耳目一新。許教授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根據我們的問題,展開討論,並一一做了解答。讓我們對於音樂教育的概況,以及課堂教學、遊戲設計等有了一個全面深刻的瞭解。她毫不保留的,將一些實用的小遊戲傳授給我們,感覺既實用,又很有創意。為我們以後對幼兒實施特色教育活動,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許老師60出頭的模樣,但她眼神犀利,始終閃爍着教育的智慧,一種灑脱、睿智的感覺油然而生。講座中,她不時地給我們示範性的語言,那種對孩子的喜愛,對教育的熱愛讓我們不得不佩服。聽許教授的講座,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教育的智慧,明白了與孩子更加親近的好方法,明白了自己不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府下身來,瞭解孩子們的真正需要,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充分體驗遊戲的快樂,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慾望。

與許教授不同,談老師氣質優雅、她的講座始終閃耀着她較高的音樂素養。講座開始,在給我們講一音樂案例的時候,她清唱着歌曲的優美旋律,嗓音清澈,悦耳,如執教教師一般,熟悉活動內容。這充分顯示了談老師在理論導師的前提下,更是一位深入教育一線研究的研究型教授。她的講座讓我們瞭解了音樂教育中的實際障礙,由於理論加實際,對我們的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實效性。她從教具的合理運用,到教材的大膽改進,讓我們瞭解了科學運用教學具的重要性。這與園長跟我們談得“靈活使用教材”相一致。

談老師的講座,讓我充分體驗到了音樂教育的美,和諧的旋律不能打破,和諧的師幼關係可以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性的提高;要合理的運用教材、教學具,充分發揮教材、教具的作用,掌握好“有效”二字,才是提高音樂教學的前提。

感受音樂之美,體驗遊戲之快樂,近日有幸與幼教同行們相聚在杭州幼兒師範學院,聆聽了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博士生導師許卓婭教授《遊戲精神與幼兒園音樂教育遊戲研究》的專題講座,感受頗深。

感受一:敬佩許卓婭教授獨特的人格魅力

見到許教授,着實讓我有些吃驚,這哪像一個全國聞名的音樂教授?分明是一個在人羣裏最不起眼的老太太。但是許老師一開口,就顯示了她的魅力,她的聲音清亮悦耳,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她的舞蹈動作活潑可愛,沒有拘謹與做作,極具感染力。她一會兒帶着大家傾聽音樂,一會兒帶着我們做遊戲,一會兒……三個小時的講座,許老師一直站着做報告,真的讓人敬佩。

感受二:感受音樂之美,體驗遊戲之快樂

“教育追求的是結果——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遊戲注重的是過程——是快樂、積極的參與、是不斷的體驗與感受”許教授開場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新綱要》頒佈實施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教育要重視過程,可是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還是過多的追求教育的結果而忽視學習的過程、遊戲的過程。

緊接着許教授與在場教師互動進行《打鼓對舞》、《木頭人》、《喜洋洋與灰太郎》等有趣的音樂遊戲。她循序漸進的教授,從傾聽音樂學習動作表演,到邊聽音樂邊做動作表演,再到會聽音樂創編動作表演,不斷增加音樂遊戲的難度。讓我們在玩音樂遊戲的過程中,體驗安靜傾聽音樂的重要;明白只有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才能有好的學習能力;領悟動作是幼兒認識音樂的工具;懂得一個作品要讓孩子易接受,必須在愉快的情景中設置階梯一點一點讓孩子學會,不斷反覆,不斷提升。歡樂的音樂聲中,大家聽聽、玩玩,整個會場笑聲不斷。她還用自己誇張的肢體動作不斷啟發我們去創編表演,挑戰自我是發展的需要;用突如其來的點名發言讓我們感受孩子突然被迫回答的尷尬感受,只有自在安全的教育氛圍才能促進孩子好好學習,所以我們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在幹什麼”“準備幹什麼”。她不斷的啟發我們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去教孩子,少一些理性的分析,多一些感性的體驗,少一些尷尬的提問,多一些快樂的遊戲。在她的身上我感受到了遊戲的精神。

許卓婭教授的講座聽來如沐甘霖、激動人心,絲毫沒有厭倦與疲憊,是聽覺與心靈的享受,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投入深深地感染着現場400多位幼兒教師,她讓我們感受了音樂之美,體驗了遊戲的快樂。我們將好好學習,和孩子們一起天天向上。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5

一、困惑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説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可我們的學生卻這麼説:“一提到音樂課,我就頭疼。老師總是把音樂書上的內容一成不變地“傳輸”給我們,而且有的歌曲與我們的距離太遙遠了,而我們想聽想學的往往被排斥在課堂之外,只能私下學唱,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的《好漢歌》……我們需要有震撼力的音樂作品。”

“每堂音樂課都是先基本練習(節奏或練聲),接着教唱新歌,老師範唱後,就是學唱歌譜,朗讀歌詞,最後填唱歌詞,這種老套、枯燥的方法使音樂課變得無聊至極、死氣沉沉……”“有時候,老師在欣賞一首歌之前,也介紹一些背景材料或作者生平,但經常比較籠統,我們很想深入地瞭解作者當時的時代背景和創作這首歌(樂)曲時的意圖……”

“中國剛剛申奧成功、男子足球還衝出了亞洲、世博會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可老師從來沒有把這些信息與音樂課堂聯繫起來,依然教我們學唱書上的歌曲、欣賞書本上的樂曲……”

二、思考

面對這樣的感受,任何一位具有愛心與責任感的教師心中都不會平靜,我們的好心難道不能被學生所理解嗎?音樂課堂裏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帶着這樣的疑惑,我們走近了新課程……《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音樂教育必須以審美為核心,使學習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有鮮明的時代感和民族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以提高學生主動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為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音樂教育必須要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勢,對音樂教育的各種影響因素予以高度重視。”

反思傳統的教學,是把音樂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老師和學生成了被動的使用者和接受者,這種“唯教材而教”的思想觀念逐漸形成了封閉、狹隘、孤立的音樂教學格局。大大降低了學生審美的積極性,削弱了美育的功能。基於這樣的現狀,我們想以“開放型專題課”的教學研究為突破口,希望通過課改來帶動教改,通過教改來開創音樂教育的新局面。

三、設想

音樂課程標準的出台,為音樂教育指明瞭方向,標準中非常詳盡地闡述了音樂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本課題是想通過“開放型專題課”教學的研究,尋找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找到一條“老教材,新教法”的最佳途徑。

1.依據

系統論認為:課堂教學與其他系統一樣既是一個特定的系統,又是處於社會這個大系統之中,並與其他系統發生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教師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充分的系統分析,以網絡型知識結構實現開放式教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既要側重本學科,又要兼顧其他相關學科,以網絡型的知識結構教育學生。

信息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學習和實踐等途徑,無限量、無止境地吸收現代社會中一切與教學有關聯和有價值的信息,並將這些信息進行有效的處理,通過學科特有的方式融進課堂。

2.概念

開放型專題課是指:在開放性教學理念指導下,結合學生音樂經驗和基礎,結合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動態地設計教學專題,並鼓勵師生從校內外音樂資源中收集與本主題相關的音樂素材,經過合理、創新的“基因重組”,從而組織有效的音樂學習活動的新課型。

3.目標

通過“開放型專題課”的課堂教學研究,通過動態化的設計教學主題,提高教師重組教材的能力和篩選音樂素材的能力,通過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通過教材資源開發、再造,創造性地展開教學,使學生學習更輕鬆、更主動、更有興趣,培養學生感知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從而實現音樂課堂的生活化、專題化。

4.思路

依照以上的理論以及開放型專題課教學的目標,我們將音樂學習劃分為以下六個版塊,既音樂與自然、音樂與社會、音樂與人、音樂與名家名曲、音樂與生活、音樂與其他藝術。我們依據學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認知特點,設置相關的教學專題。

四、策略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決不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技能,而是學生通過驅動自己學習的動力機制積極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這種建構是學生在自身的經驗、信念和背景知識的基礎上,通過他人相互作用而實現的。開放型專題課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方法的運用策略。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認為:內容的選擇應以教材為基礎,方法的運用應強調學生的實踐參與,這是教學的關鍵。通過鏈接學生生活,整合學科資源,挖掘地方素材,讓教學回歸自然,讓音樂融入活動,讓音樂走出課堂。教師在確立專題後要考慮把內容與方法這兩方面作為實施的依託。

1.教學內容的開放

隨着現代技術的發展,音樂傳播工具和手段更加多樣,面對各種媒體不斷衝擊學校音樂教學的現實,開放課堂教學內容已成為教學發展的趨勢。教學內容的開放是指在教材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選取教材之外的具有一定審美價值的作品,來充實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1)鏈接學生生活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生活世界應該成為課程內容的範圍。《音樂課程標準》曾指出:“教學要重視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要加強音樂課與社會的聯繫。”教師在重組教學內容時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要精選一些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來補充教學,在學習音樂中感悟生活、體驗音樂的美。

①關注音樂動態,緊跟時代步伐

在快節奏的當今時代,音樂生活豐富多彩、不斷更新,學生對新鮮的事物具有很強烈的興趣,教學只有更多地關注當前的音樂動態,引入一些動畫片中的歌曲或樂曲,以及適合學生欣賞和學習的影視金曲、電腦音樂等內容,才能為學生走入社會、走進健康的音樂生活奠定基礎。

②關注重大事件,增強人文內涵

生活世界中充滿着自然事實、社會事務和人的生活行為事件,將一些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與音樂教學結合起來,有利於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例如當中國申奧成功後,教學中可安排與該主題相關的教學內容,如《相逢在奧運旗幟下》《五環旗下交朋友》《手拉手》等,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通過這類課的教學,拉近音樂課與學生生活的距離,增強教學的人文內涵。

(2)整合學科資源

音樂是人類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創造表現,他緊密聯繫人類生活、人類情感、人類文化,在詮釋各種音樂作品時,教師要有一種開放的多學科教學意識,應把音樂、美術、文學、戲劇、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相關知識、創作技能、文化背景、風格流派融於一堂,形成一個“大藝術”的概念,然後,融會貫通,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

①音樂與姊妹藝術的綜合

音樂與舞蹈、美術、戲劇、影視等姊妹藝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係,並有着許多相似的特徵。教學中要善於抓住貫穿各類藝術的主線,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性的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動作表現音樂內容等。通過內容向其他藝術門類拓展延伸,以期開闊視野,加強對音樂內涵的進一步理解與感悟。

②音樂與藝術以外的其他學科綜合

音樂同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融合對於軟化學科邊緣、增強對交叉學科的理解、拓寬人文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在開放型專題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設計音樂與語文、音樂與歷史、音樂與社會等綜合課例,同樣也可以把音樂與數學、物理、生物等自然學科整合起來,賦予音樂課新的內涵。

例如在課例《黃河的故事》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同時要讓學生了解我國抗戰的歷史背景,以及有關冼星海的生平事蹟、創作的風格特徵。在《貝多芬與華彥均》的專題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識命運與人生、光明與黑暗、正義與邪惡的哲學思想。通過相關文化的拓展與延伸,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挖掘地方資源

地方資源是指在本地區範圍內的音樂文化資源和人才人力資源。學校音樂教學要充分利用本地區的資源為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學習機會,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文化資源補充到課堂教學中,體現課程資源的開放性。

①音樂文化資源

在曲藝專題教學中,開闢本地方特色的曲藝“蓮花落”的學唱與欣賞,同時,邀請曲藝專家與學生面對面的接觸與交流,增強學生對曲藝的進一步瞭解,加深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又如在欣賞民樂作品的同時,適時向學生介紹我區樓塔鎮農民樂隊,聽他們演奏的民樂作品《細十番》,感受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學生對民間藝術文化的熱愛。

②社會文化資源

教師可以結合地方人文地理環境和民族文化傳統,利用這些素材讓課堂更具魅力。例如在《湘湖的春天》教學中,通過學唱和欣賞以春天為主題的歌(樂)曲後,將學生喜聞樂見的湘湖文化創編成歌詞,這時的學生異常積極,而成果令教師始料不及。又如在欣賞抗戰時期作品時,向學生介紹革命烈士葛雲飛、李成虎等事蹟,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同時也培養學生對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總之,教師要善於將本地區、本民族的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學校音樂教學之中,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音樂文化薰陶。

2.教學方法的開放

系統的動態性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處在一個封閉的堅固象牙塔裏,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也不應是封閉的和僵化的體系,課堂教學方法也不是某幾種固定的模式,他們都處在一個動態的發展變化中。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説:“如果使學生習慣於簡單地接受和被動地學習,任何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因此,教學方法強調各方法之間的相互開放,要善於因時、因生、因情地運用各種教法之長,為完成教學任務服務。

(1)讓音樂迴歸自然

音樂創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它是人們生活的情感體現。而孩子們最自然的學習是從生活中、自然環境中獲得的,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東西是從他們所熟悉的環境、生活中獲得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需要,實現教師、學生、教材、教具、教學環境與生活的多方面聯繫,讓音樂迴歸生活、迴歸自然。

如在國小三年級課例《雨》的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呈示一組自然界的音響(細雨聲、大雨聲、雨滴聲等),讓學生彷彿置身於美麗的自然界中,通過一段表現小朋友在雨中嬉戲、玩耍音樂的欣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想象,構架起學生音樂學習與生活的聯繫,再通過聽一段富有雨中情趣的音樂(節奏)片段,讓學生聽着音樂和着節奏自由表演,通過身體的運動、表現,使得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同時在即興創作表演過程中讓學生感受雨中“玩耍”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經自然而然地與生活經驗建立了聯繫,學生在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已與音樂融為一體,在主動地探尋、領悟、體驗音樂作品的美的同時,也學習了音樂的基本知識與音樂技能。

(2)讓音樂融入活動

中國台灣兒童音樂教育家陳惠齡説過:要“活”的教學,像中國人説的“行以求知”,西洋人的“做中學”,兒童要親自參與活動,要在各項活動中去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通過優化音樂活動的設計,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供學生探究問題、探詢知識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參與,自主活動。

如設計讓學生根據詩歌《春曉》的意境探索音樂這樣一個環節,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利用身邊的樂器或其他物品探索音響,詮釋了詩歌《春曉》的意境,同時,通過分組表現特定的音樂情景再現詩歌內容,理解了音樂與詩詞的關係,課堂氣氛活躍而充滿藝術性。通過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索能力及良好的合作意識,又發展了他們的個性。通過綜合性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全方位感受、整合藝術,體現音樂教學特有的審美愉悦性。

(3)讓音樂走出課堂

隨着社會不斷進步、科學不斷地發展,學習音樂不再是學校課堂的“壟斷行為”。要把封閉式課堂變成開放式課堂,課內外銜接,校內外互補。課堂內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多渠道地學習音樂,交流每人所攝取的音樂信息。通過互動式的音樂交流學習,大大釋放了學生學習音樂的潛在能量。同時,學校音樂教育要主動地把社會音樂教育環境和家庭音樂教育納入自己的視野,使三者形成合力,把音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機的聯繫在一起,充分利用一切可學習資源,提供學生廣闊的學習途徑。

如在戲曲的專題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越劇有更深刻地瞭解,我們與實驗學校聯繫後特意安排了系列活動:越劇常識音樂板報賽;邀請區文化館老師講座;越劇名段學唱;越劇特長學生的“專場”演出;觀看著名的越劇影片;談自己對越劇藝術的感受等。通過系列活動使越劇真正深入人心,不僅培養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豐富學生的課外音樂活動。

開放式課堂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有效地調動校園、家庭、社區課程資源,主動地將音樂教學納入大課堂教學環境。

五、成果

經過近兩年的課題實踐,教師能大膽地進行教學創新,一堂堂富有特色的音樂課猶如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構課堂結構,煥發生命活力

教師們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積極探索、努力實踐,構建音樂教學的新課堂,創建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新穎的音樂教學課例,例如:“民族花”、“愛”、“童年的旋律”、“詩詞與音樂”、“走進內蒙”等等,通過開放型專題課這樣一種有效的載體,不僅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激活了音樂課,同時讓師生感受到課堂不僅是享受音樂美的場所,更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幸福經歷。

2.重塑教學理念,提升教學水平

經過近兩年的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成員攜同全體音樂教師一起學習了許多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如:《音樂教育發展展望》、《音樂課程標準》解讀、《教育走向生本》、《開放性教學模式研究》、《開放式課堂教學法研究》等,這些先進的教育思想影響並指導教師的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在實踐研究過程中,廣大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認識到“教材只是範本,教學資源要靠師生共同去開發”,“音樂教學是培養生活中使用音樂的人,而不是舞台上使用音樂的人”,教師們在教學中能注重學情,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的激發,注重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去探尋音樂奧祕,弘揚音樂中的人文精神等嶄新的現代教育理念,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水平。

3.重開智慧大門,促進個性發展

《音樂課標》指出:“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開放型專題課為學生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重新開啟了智慧的大門。

有學生這樣説:“音樂課讓我們融入了生活,讓我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讓我難忘的是上次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時,大家共同朗誦《鄉愁》體會詩的意境,再為這首詩配上合適的音樂,在這樣的情景中引出了課題……最後老師要求我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我們有的朗誦、有的繪畫、有的演唱相關的歌曲,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是我們學習最振奮的時候,我喜歡這樣的音樂課。”

六、感想

本課題的研究只是取得一定的階段性的成果,在開放型專題課的教學實踐中,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有待深化研究:

1.開放型專題課是一種實踐新理念的載體,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感受音樂,提高音樂素養。在課堂中實施開放性教學,也不可能超越這個出發點。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重組過程中要把握好“度”,防止出現難度過大、牽強附會的現象。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也應是有“度”的,要突出以音樂為本體的教學方法的選用,而不是為形式而形式;

2.“課標”倡導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和課程內容的綜合,這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養還有許多培訓工作要做;

3.教學評價有導向和規範作用,對這種創新的課型如何制定教學評價細則和評價標準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研究;

4.開放型專題課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新課型,但教學中也要避免“模式化”的傾向,提倡音樂教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6

談到中國小音樂教育,諸如音樂素質、專業音樂教育、普通音樂教育、音樂創新教育、音樂學習興趣、音樂審美等都是高頻詞。然而,在中國小音樂教師隊伍中,確有一部分教師對這些高頻詞及內涵熟視無睹、睹而不見、見而不思、思而無獲,在工作中無的放矢、盲目施教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僅就音樂素質內涵等急待明晰的幾個熱點問題,做如下的淺釋粗議。

一.音樂素質的內涵

學生音樂素質的內涵可概括地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音樂知識素質:即有關讀譜及音樂表現要素(音高、音色、建度、力度、節奏、節拍、放律、調式、調性、曲式、和聲、體截、題材等),為保證學生參與音樂學習過程及音樂實踐活動所必須掌握的簡單的基礎知識。

2.音樂心理素質:即以音樂感受能力為核心的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記憶能力、音樂運動覺能力、音樂聯想能力、音樂想象能力。

3.音樂能力素質:即學生參與聽、唱、視、記、奏、創、動等具體音樂實踐活動的能力。

4.音樂文化素質:即音樂史、音樂常識、音樂作品的涉獵範圍,音樂與其它藝術的關係,音樂與藝術以外其它學科的關係,音樂與生活、音樂與社會的認識等方面的綜合音樂文化知識結構。音樂同其它基礎課程一樣,以其特有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才成為_種需要傳函、研究與發展的學科。音樂教育如不突出它自身的特有屬性也就不是音樂教育本身了。音樂教育所有價值,都必須以學生音樂素質的培養、發展與提高為載體、為過程、為手段才能得以實現。囚此,學生音樂素質的發展與提高,是音樂教育的本位價值。

二. “會”是興趣的根本。

古人云:“樂其道,善其事”,其含義不講自明。遷移到學生學習上來,那就是要先培養學生對所學學科及具體知識的興趣,首先實現樂其道。這樣,學生就會學得積極、主動,學得事半功倍,以便達到善其事。用辯證的思維方法再來思考這句古話,我認為反之亦然,即善其事,更能樂其道。在生活中,人們總是對自己善長的專業和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也往往是對學得好的學科再投入的更多。一個不懂球規的人不會成為球迷,一個不懂象棋的人,不會在一盤殘局前觀棋不語兩小時。學習的“知難而退”,不正是學不懂、學不會而使興趣喪失,棄“事”而逃嗎?通過調查得知,在我們的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學不懂、學不會而沒辦法學,是學生學習音樂興趣逐漸降低的一個最本質的原因。所以,學生就是在“樂其道,善其事,更樂其道”的隱性而多次的反覆中,其好強、好勝、自尊等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並實現學習興趣的激發、深化、鞏固、昇華。因此,“會”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根本。這就要求我們要始終注意並做到讓學生有一個我想學,我會學,我能學會,我能行的良好的學習心理感受,優化學生學習的“心境”。

三. 走出域屬的誤區。

音樂教育區分為兩種基本類型,即國民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中國小音樂教育域屬於國民音樂教育。可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這種隸屬關係卻偏偏走進誤區,其表現就是忽左忽右,走向極端,要麼是正規專業化,聽“效果”誰高誰低;要麼是談虎色變,敬而遠之避開“專業化”之嫌。凡此種種,都會使中國小音樂教育誤入岐途,與真正的音樂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究其原因,就是沒能科學地理解中國小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的聯繫與區別。專業音樂教育也好,中國小音樂教育也罷,所教所學的知識與能力本來就同出一脈,又都屬於教育的範疇。因此,雖然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但這種親緣關係是客觀的,這就是兩者之間的本質聯繫。兩者的區別首先在於培養的對象和目標上,專業音樂教育是面向挑選出來了少數人,培養音樂專業人,中小音樂教育是面向所有學生,提高全體國民的音樂素質。其次是表現在具體的教育過程的諸多要素上,就教學內容而言,專業音樂教育追求全面系統、高難深刻、熟練清湛、身懷絕技等。而中國小音樂教育更注重的是全體教育對象的可接受性,人才全面發展的基礎性,實現美育功能的藝術性,教育過程的愉悦性等等。相對專業音樂教育要淺顯、容易、簡單得多,但絕不是沒有必須掌握的內容,體現在過程和方法上,中國小音樂教育與專業音樂教育相比,就不是那麼機械、嚴格、枯燥、求精,而是激發興趣,輕鬆愉快,自由解決,學樂交融。基於這種認識,將專業音樂教育與中國小音樂教育等同視之,或將兩者涇渭分明地對立起來都是不科學的。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7

忘不了第一堂課走進大教室的那種感覺。滿滿的幾百人坐在大教室內,人頭攢動;忘不了老師每一次風趣幽默的點名;忘不了老師在百忙之中給我們上的每一節課;忘不了每節課都在音樂的陶冶中度過。

時間很快,轉眼我們這學期就將結束了,我們的音樂鑑賞課也快結束了。起出我選修《音樂欣賞》課,僅僅是因為覺得欣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想想這學期在這堂課上的收穫,還真是很多,我對欣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感覺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音樂是美好的,音樂是神奇的,一首動人心扉的音樂,能喚起人們甜蜜的回憶,能奇蹟般地給人以生活的勇氣和奮進的力量。它是我們的心靈之友,給我們以精神的慰藉。 音樂鑑賞課,一堂可以讓自己完全放鬆的課,很喜歡老師的講課方式,喜歡老師的平易近人以及温柔,對我們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老師有一顆不老的心,和愉悦的生活態度。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班上有學生違反紀律打擾到老師上課了,老師的處理方式,我覺得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同樣保持很投入地講課。一堂90分鐘的課,老師總能帶動大家的聽課興趣,每堂課給我們講許多有意義的內容。這也是唯一一門可以讓我聚精會神連續聽兩節的課。課堂上老師隨口的哼唱就唱出了味道,讓我彷彿看到了藝術大家的身影,不愧是音樂老師啊。老師為我們放的每一首歌曲又讓我們馳騁在音樂的世界裏,為我們介紹的每一首民樂、管絃樂,每一種樂器又讓我們徜徉在音樂的海洋裏。同時,這些都深深的培養了我們的音樂素養,提高我們心靈的感悟能力。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也欣賞到了許多著名的曲目,讓我們懂得什麼是情,什麼是美。

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更多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是因為它的語言生活化、節奏明快、貼近生活、易於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學期的《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的角色像是一個導遊,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以前我對音樂的認識是膚淺的。一直都是因為它的那種旋律和

歌詞,才喜歡上它的,很慶幸自己在選修課上有機會更深層次的瞭解到音樂的真正內涵,雖然還沒真正入門,但至少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老師的教學中我瞭解了音樂的相關知識,第一次知道原來音樂可以劃分出好多類,而且可以從不同要求去細分,從體裁大體可以分為聲樂、器樂和戲劇樂。

經過上音樂鑑賞選修課,多多少少使我瞭解了一些音樂樂理的知識,也使我領略了中外聞名的音樂樂曲,我對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在還沒有上課之前,因為對音樂沒有太多的瞭解,思想中總以為上音樂鑑賞的選修課是一種比較枯燥無味的過程.也許是我不太瞭解音樂的緣故在還沒有開始之前.就已經這樣懼怕,而且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選修課程都是一些諸如音樂美術影視等等一類的課程.在我記憶中,從高中開始就沒有音樂美術等課程,久而久之也就將它們淡忘了。而如今,感覺又回到小時候上音樂課,因為唱歌的時候總跑調,我因此一度對音樂灰心喪氣。但是在看電視搜台的時候聽到有好聽的歌曲總要停下來去聽,也許是對音樂的“另類”喜歡,我選擇了音樂鑑賞作為我的選修科目。在這一段比較曲折的過程中,在學習樂理知識的同時,也非常榮幸能夠聽到各種各樣樂器演奏的中外名曲。這也使得我在課程結束以後覺得受益匪淺。

我覺得,我的收穫還在於對於音樂我又有了一個更深層次的瞭解與認識,對音樂認知領域更加廣闊。由於從小就沒有被音樂知識薰陶過的我,對音樂的專業知識可謂是一竅不通,更不用説知道音樂的類型有哪些。儘管我平時經常聽歌,但聽的都是些流行歌曲。對其它類型的音樂的瞭解真的少得可憐,只知道一些如貝多芬的《歡樂頌》、門德爾鬆的《婚禮進行曲》這種耳熟能詳的樂曲。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 "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音樂的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音樂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欣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欣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音樂鑑賞這門課程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音樂本身,更加包括如何以一個紳士的姿態面對音樂、面對藝術,真正的靜下心來感知和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激情與安慰。音樂藝術領域中有着無數的偉大作家,他們同樣用他們的思想與精神為我們詮釋藝術的真諦,每一部作品都是作家的心血集成,都是他們在挖掘內心,挖掘社會,挖掘時代後的結晶。聽古典音樂,它的每一個音符都好像是在你的心頭跳動,每一個旋律都像是能踏入我們的內心深處,讓我們的心境與思緒也隨着音樂的起伏而變化,我想這就是音樂永遠能帶給我們奇妙的感受,也是音樂亙古不衰的道理所在。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欣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最後,感謝老師給我們上的每一節音樂鑑賞課,讓我們獲益匪淺。。。。。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8

一個學期的音樂欣賞課即將結束,通過本學期對音樂鑑賞課的學習,我對音樂的思想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現在,我認識到,音樂它是一個有靈魂的東西。它不僅藴含了豐富的思想,同時又是生活的真實反映。這些體會都是在音樂鑑賞課上了解的,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程,雖説時間很短,但是它使我在生活中對音樂的理解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通過老師的講解,體會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表達的獨特魅力,這門課程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以前我聽音樂,只是覺得好聽,也不去想其中所要表達的東西,只是單純的聽音樂,而且喜歡聽流行的音樂,不喜歡古典類的音樂。

現在才發現,只有真的理解了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才能真正的從心裏感受它所帶給你的感受。一首歡快的音樂,它的旋律,歡快跳躍,所帶給你的感覺就是快樂的,幸福的。然而一首悲傷的歌曲,只要聽到它的旋律,你就會感覺到一種壓抑,從內心中產生了一種悲的情感,一旦理解,就能感受其中的情感。這是我學到的,無論聽什麼音樂,只要旋律一響起,你就能理解作曲者在音樂中注入了怎樣的情感。這就是音樂鑑賞的所在,理解了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內涵。而且從音樂的角度去欣賞周圍的人和事物,生活態度也積極了很多。優美的旋律在耳邊滌盪,使我們感到放鬆,內心變得寬廣。

要知道音樂無時無處不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我們的心情,激昂的時候興奮,低落的時候憂傷,每次上課的時候,一聽起優美的音樂感覺時間都過的很快,不知不覺一個半小時就過去了,意猶未盡。教室裏的音響效果雖然不好,但是我們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畫面和欣賞中去了,感覺不到自己與音樂之間的差距。老師的熱情、同學們的積極性就是最好的表現。

開始學習這門課程就感覺到音樂的魅力,一個學期下來,我不僅聆聽了各種各樣的音樂,有古典派的,浪漫主義派的,還欣賞了歌劇《貓》的片段。或許真的是這樣:我們不一定都要成為音樂家,但是懂得欣賞音樂就是我們對音樂最直接的熱愛的表現形式。

音樂的魅力是巨大的,音樂的思想是無止境的。《音樂鑑賞》,它不僅是一門簡單的藝術理論課,還是一個教會我們感受高品質生活的學科。通過對這門課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對音樂的熱愛又增添了幾分,它教會了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認真領悟它所傳達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題,教會了我們面對高品質、有意義的東西是要慢慢的靜下心來去理解、品味、感受。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19

通過對音樂鑑賞課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音樂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選音樂鑑賞課之前,我認為音樂只是用來聽的。其實不然,音樂的功能不只是這些,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

整個學期學習下來,對我印象最深的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下面就重點來談談我對這兩種音樂的學習心得:

一)古典主義音樂

古典主義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其特點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統一;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創作技法上,繼承歐洲傳統的復調與主調音樂的成就,並確立了近代鳴奏曲曲式的結構以及交響曲、協奏曲、各類室內樂的體裁和形式,對西洋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發展在器樂方面成績比較顯著,它完善了一套純器樂的大型曲式,如獨奏奏鳴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它的主要特點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和鮮明的時代感;曲式結構規範,主題樂思發展嚴謹,功能和聲完善,配器細膩,音色力度變化豐富;作曲技法上創造了動機展開的發展手法,用旋律模進、變速度、變節奏、變調性、變和聲織體等,造成樂曲發展趨勢。並規範了奏鳴曲式和奏鳴交響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義時期還確定了交響樂隊的組織形式,形成了完整的雙管編制樂隊。而在此之前的樂隊裏,只有絃樂組是完整的。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有組織的充實到樂隊後,加強了樂曲的和聲效果,樂隊演奏時能產生渾厚、均衡、色彩豐富的音響。這種樂隊組織形式一直影響着以後的音樂發展。

在古典音樂派別中,以“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維也納古典樂派”有以下風格特徵:強調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會意義;世俗因素增強(民間音調與舞蹈節奏運用);音樂作品結構嚴謹勻稱(整齊的方整性樂句);主調和聲成熟並佔統治地位;樂思發展清晰,邏輯性強,旋律追求優美動人的氣質;情緒明朗樂觀(但由於理性精神的影響,往往比較剋制、沉着,而不是狂熱的傾訴);曲式多采用奏鳴曲和奏鳴套曲曲式(與後來的浪漫樂派形成鮮明的對比);簡單的説,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語言通俗是這一音樂時期的典型風格特點。

二)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浪漫主義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覺的表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於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為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內容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別多。

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思想內容是反對外族侵略和民族壓迫,反對封建統治和民族分裂。為了表現這些內容,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愛國主義和民族統一思想,浪漫主義音樂特別注意吸收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浪漫主義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0

在本學期,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作為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音樂鑑賞》課,也僅僅是因為覺得鑑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其實我本人自認為我自己是一個嚴重缺乏音樂細胞的人,甚至可以説我對音樂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在現代這個音樂無處不在的社會薰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點音樂。當然我接觸的音樂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心情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當然了,雖然我平時很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但也僅僅是停留在喜歡聽的層次方面,而不是會去欣賞或鑑賞它。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我漸漸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學會聆聽,還給我們介紹了好多經典的樂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這不但使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也使我們受益頗多。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呢!就這樣,漸漸地我對鑑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鑑賞音樂的方式方法,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實説,我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對音樂的認識更多的是在流行音樂方面,僅僅是喜歡一些歌手的聲音和一些歌詞的意藴。當然了,我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也是因為它的語言比較生活化、節奏也比較明快、更加貼近生活、易於讓我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次《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直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

同時,為了更好的使我們欣賞音樂,瞭解音樂家的故事。老師也為我們準備了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出水芙蓉》。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一直在猜測,這部片子裏面的很多演員應該都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才情和對音樂的感悟隨着旋律和表情動作揮發的淋漓盡致。他們對樂器的駕馭能力和歌唱才華讓我看的欣喜萬分。影片看起來很輕鬆,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獨奏《霍拉舞曲》、女音樂老師的雙鍵盤演奏、學生們合唱《蘇格蘭民歌》、歌舞劇《水上聖典》等場面卻讓我映象很深刻。

記得周國平先生好像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

我覺得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的話,應該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份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的吧。

另外,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那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應該是不算太重要得。個人認為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單純的依靠知識。

同時,通過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都很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有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甚至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受我們的歡迎。

如今的音樂鑑賞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是充斥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舒緩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

從另一方面來講,音樂鑑賞對人的性情也有着極大的陶冶作用,它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音樂中時,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遊在音樂中!恰當的旋律總能引起人們的歡娛感或者悲傷感,令人振奮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夠調節人們生活、工作、思維的節奏,可以提高這些人處理事務和學習的效率。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鑑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鑑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1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步。音樂鑑賞是一個人最基礎的審美能力,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對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和提升。為了提高自己對音樂與美的欣賞水平,這學期的選修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程。上課的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但足以讓我對音樂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

對於鑑賞者來説,音樂鑑賞作為一種藝術現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顯得尤為重要,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才能對音樂作品作出正確的判斷。音樂的豐富多彩來源於複雜多變的人類社會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過各種形式的音樂反映出來,形成了音樂與生活之間的辯證關係。因而音樂鑑賞的經歷與生活閲歷一樣,積累得越多,信息儲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豐富,對音樂作品就比較容易理解;反之,對音樂鑑賞經歷和生活閲歷貧乏、信息量儲存相對較少的人來説,鑑賞音樂時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無從着手。音樂作為聽覺藝術,決定了音樂鑑賞必須依靠有關的音響資料才能得以完成,這是一個基本的客觀條件。基於這一條件,人們才能對審美對象,即音樂作品進行審美活動。

在這一學期的音樂之旅中,我們欣賞到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中西方兼備。管絃樂《動物狂歡曲》,音樂劇《貓》,歌劇《卡門》,中國戲曲和中外民歌等等都是讓我非常喜歡的音樂作品與形式。在這裏不僅讓我們瞭解到了這麼多的音樂形式,同時還欣賞到了每種音樂形式下的著名作品。真是大開眼界,彷彿一次夢幻的世界音樂之旅。

《動物狂歡節》是聖-桑於1886年在奧地利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出的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絃樂組曲。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組曲由十四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行進曲;(二)公雞與母雞;

(三)野驢;(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

(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

四)終曲。其中只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表的,是本組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常被單獨演奏,甚至成為作者聖-桑的代表作品,是整部組曲中唯一一首優雅、温柔的小曲,與其他各曲形成鮮明的對比。個人認為《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的音樂,曲中豎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盪漾的微波,大提琴優美迷人的曲調,則描寫出天鵝高貴優雅的神姿。全曲由伴奏豎琴水波盪漾般的前奏開始,接着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圓滑奏的高雅旋律,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美。這部組曲是我最喜歡的管絃樂曲了。 其他的音樂形式,還有西方的音樂劇歌劇,中方的中國戲曲,二者既有聯繫相似之處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説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的。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崑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其中最有名的五大戲曲是:京劇,崑曲,黃梅戲,豫劇和評劇。音樂劇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節為支撐,以演員的戲劇性表演為根基,使音樂、舞蹈得以充分發揮其潛能,配合着服裝、舞美、現代化設備,並把這些因素融合為有機統一體的藝術。單從綜合成分和綜合形態來看,可以説中國戲曲與歐美音樂劇沒有任何區別。歌、舞、劇三者並重,是中國戲曲與音樂劇共同的綜合特徵。但是細分區別還是有的,而且兩者之間的區別極為顯豁。首先看音樂。音樂劇音樂的根本特徵在於它的原創性,戲曲音樂的根本特徵在於它的民間性。兩者之間的其他各種區別無不因此而起。 戲曲音樂是程式化的音樂,它最重要的特徵是三個:“一曲多用”,“地域特色”,“程式化展開手法”。中國戲曲用樂原則是按照人物的情感類型來決定的,即同一種情感類型(喜怒哀樂悲愁苦之類)用同一個板腔,或同一個曲牌,不可輕易越雷池一步。而音樂劇“專曲專用”,是與戲曲音樂的“一曲多用”相對的用樂原則,也即音樂劇的音樂、唱段,都是作曲家根據不同的劇本、不同的情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情感特點專門新寫的,它們一旦被演出,就只能專屬這個劇目、這個人物、這個場景了,而不能挪作他用;如果還要寫下一部戲,那就必須另行創作新的音樂和唱段。所以熟悉音樂劇的觀眾無人不知《多來咪》只屬於《音樂之聲》,《回憶》只屬於《貓》。戲曲的地域風格廣,音調對方言的依賴性極強,如京腔等;而音樂劇具有“個性原則”,它的風格面貌不受任何地域性的限制,因此是高度自由的,甚至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它的音樂語言與風格所遵循的原則只有一個,即取決於作品和人物,樂風隨劇而變,音調看人而異,劇變樂變,人

異樂隨。戲曲音樂揭示戲劇性的發展手法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中國戲曲音樂在其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形成了兩種揭示戲劇性的方法和思路,一種是“板腔體’,一種是“曲牌體”。而音樂劇採用“自由結構”,戲劇性發展手法,並無固定模式。我們再看錶演上的區別。中國戲曲在音樂和語言上千差萬別,講究唱唸坐打,生旦淨醜,但表演體系卻是一律的虛擬表演和程式化動作。歐美音樂劇同其歌劇和話劇一樣,在表演上崇尚寫實主義風格,講究演員在舞台上形體動作的放鬆自然,儘可能地接近生活原型,因而是寫實的,生活化的。在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戲曲與歐美音樂劇的重大區別之後,我們就有必要來闡述問題的另一面,即兩者相互聯繫的一面。借鑑中西方各自優缺點來提高自身的表演價值。

音樂是由人創作的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鑑賞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音樂的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牆,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於美的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於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音樂是由情而發,縱貫歷史,橫看中西,文明的發展中總有音樂這個重要的角色去推動着,從遠古的詩經的樸素到唐詩宋詞的華麗和纏綿的元曲的現實和豐富,它們不僅見證着中國文學的巨大發展,加之中國傳統古典樂器就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的繁榮發展史,我們不禁讚歎:古人用他們特有的智慧讓我們後代人體會到了穿越歷史時空的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時代風格。“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的傳世經典,一直到後來的民族音樂的盛行,中國幾千年的音樂風格在經久不衰地傳遞着華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東方文化。

西方傳統音樂以神祕浪漫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寫照,鋼琴的加盟使它越來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風格。經過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西方音樂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與中國古典音樂的空靈與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隨着時代的發展,西方音樂越來越注重樂器的協奏和聲調的組合,正如中西方意識形態一樣。處在這個時代,我們所擁有的不僅是對民族歷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還要對一定的音樂鑑賞能力。這就要求對音樂發展歷史的瞭解,音樂鑑賞能力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對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僅讓我們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圍下感受來自各方的薰陶,還讓人對各個地域的人文、物質、感情、活動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能通過音樂這面鏡子照射出更廣闊的大千世界。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2

一直以來我對音樂有種説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音樂以其獨特、美妙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聆聽一場音樂會,會使我們陶醉其中,觀看一場歌舞晚會,會使們激動萬分。演奏家精湛的表演,令我們羨慕不已,歌唱家動聽的歌聲,令我們躍躍欲試,這是因為音樂是美的藝術。追求美是人類的天性,高層次的審美追求會使人的精神得到昇華,情操受到陶冶,生活也將變得更加豐富而充實。

我記得國小的音樂老師是一位氣質高雅的女教師,莫名的我們都很喜歡她,記得那時候課本叫唱遊,一直都是跟着老師唱唱跳跳,後來我們還學了一學期口琴,那個時候能夠吹出一首曲子非常興奮。課堂上老師沒教什麼樂理知識,只是教我們唱,不過我的音樂老師組織了校合唱團,那個時候她説我的聲音不錯,她希望我去參加她的團,那個時候我很高興,也去上了課,在那段時間我學了些樂理知識,包括識五線譜,簡譜,不過只學了一學期就升學了,後來也就沒再學,高中回老家唸書,音樂課幾乎被那些所謂的主課佔用了,也沒上什麼課,也就荒廢了。

本來這次選修音樂鑑賞課是因為學院要求修藝術類的課才選的,之前也是抱着一種隨便聽聽的心態,不過漸漸地我被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視唱,還給我們能介紹樂曲和一些優秀歌唱家的作品。這不但使我們會唱,還讓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使我們受益頗多。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康定情歌》,以前一直聽別人説起這首曲子,可從來沒認真聽過,也沒唱過,在課堂上我不但聽了,還會唱了。還有阿柄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深感人心,我終於明白音樂給人帶來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鳴,音樂是最能抒發人類情感的。

至於音樂鑑賞課有沒有必要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我不是很清楚,我個人認為如果僅僅就欣賞而言,不是很重要,音樂是作曲家(當然也包括演繹者)心靈的吟唱,所以,要用心靈去感受。如果過多的用樂理知識去分析一部音樂,那其實是對音樂的肢解。我認為,其實音樂的技巧即使對於作曲家來説也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內涵。就像那些世代傳頌,膾炙人口的詩詞往往不是那些格律謹嚴的詩詞;那些精於格律的詩詞家,其作品往往是蒼白的、空洞的技巧的堆砌。音樂也是同樣的道理。

周國平先生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也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首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首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

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但是,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不是太重要。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知識。

但説到音樂鑑賞與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的聯繫時,我還是要承認他們之間是有一定聯繫的。音樂知識是音樂鑑賞的重要內容之一,和其他門類的科學知識一樣,由於高度理論,故難免顯得機械、枯燥、單調、乏味,所以我們一般特別不喜歡音樂課上講樂理。音樂知識可分為音樂常識和樂理兩類,音樂常識很容易掌握,而樂理則缺乏形象性、生動性,咬文嚼字的概念往往可以讓我們迅速失去對它的興趣。然而,樂理又是音樂知識的核心內容,只有掌握了樂理,才能使我們的音樂欣賞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才能從“欣賞”音樂提升到“鑑賞”音樂,才能做音樂的主人。

因為樂理提供瞭解析音樂作品的武器、打開音樂神祕大門的鑰匙。在藝術與心靈的碰撞中,激起知識的火花,真正感受知識的力量與魅力。補充與樂理完全對應的、美妙的聽賞資料,只有在動聽的音響活動過程中細細地、盡情地品味旋律特徵帶來的震撼,才能真正領略所謂“音樂的靈魂”那豐富的內涵,進而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視唱包含了豐富的音樂詞彙,有節奏、旋律音調、和聲、調式以及各種體裁,這些元素不僅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而且是音樂中的經典。而且在視唱的過程中培養了我們的音樂感覺,同時提高我們的學習興趣。因此音樂鑑賞課上學習一些基礎樂理知識和視唱知識還是有必要的。

通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又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樂風格上地區差異而不同,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因為只有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必定將會更受我們的歡迎。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3

每天我們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

首先,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至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記得美國有一所中學每年都會培養一大批優秀學生,而且他他們的學生最後很多都成就斐然,有個記者去調查採訪,當問及校長為何他可以培養出這麼多的人才時?校長笑道,“因為我們注意開發學生的思維。”原來在他的學校讀書,如果想要畢業的話,不僅需要各門成績都達標,還有一點額外的要求就是每個學生必須學會一門樂器,這就是他們的祕訣,很簡單,但是很科學,因為他們懂得開發學生的思維,也就是智力啊!音樂能讓人變得敏鋭,思維更加活躍,這對一個人的開拓創新的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美國心理學家勞舍爾曾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過一篇《音樂與空間作業的表現》的文章,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文章論證了聽莫扎特音樂能夠促進人的空間技巧。勞舍爾説,他邀請大學生聽音樂,然後對他們進行智商測試。某大學生在聽了10分鐘的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後,在空間推理測試中的得分有明顯的提高。比如,“與聽放鬆指令和不聽音樂時相比,聽了音樂的大學生智商得分(IQ)提高了8或9分。”這一發現激起了公眾對莫扎特音樂的熱情,雖然一些科學家對此表示懷疑,這就是後來被廣泛傳播的“莫扎特效應”。

現實中,音樂對人的智慧的開發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前任副總理李嵐清同志在他的《音樂筆談》一書中,談到在接見香港匯豐銀行總經理時,總經理向他介紹匯豐銀行招聘專業人才時,同時也招進一些音樂藝術人才,然後加以專業訓練,結果這些人在同樣工作崗位上往往比本專業的人員還出色。他還談到,愛爾蘭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國家,同時也是軟件大國。

這就是音樂,一把開啟人的智慧的鑰匙!

其次,音樂能提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雅正和諧的音聲,對教化人心有莫大的功效。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音樂就像是千年積雪融化的雪水,乾淨無暇,純潔無比,聆聽音樂就彷彿沐浴在這純淨的冰水之中一樣,它可以讓你的心靈得到淨化,精神得到昇華陶冶。當你忘我的融入到音樂中時,就彷彿身處仙境一樣,使自己變得完美,自己的境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我國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珍貴的先秦時期儒家音樂思想和音樂理論著作《樂記》,就很重視音樂的教化育人作用和道德影響力。曰:“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又説,學習“樂”可以陶冶內心,那末平易、正直、慈愛、體諒的心情,就蓬蓬勃勃地產生了……即曰:“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樂記》中對音樂能深刻感化人心,自然移風易俗也有論述,“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風移俗易,故先王著其教焉。”可見古人已經深深地體會到了音樂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返人道之正。”強調以美好和順的音樂教育人民棄惡揚善,迴歸純樸之道。我國古代思想家荀子也指出:“聲樂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肯定了音樂在人的品行、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佛教理論中特別強調聽覺對人的影響,有“六根之中耳根最利”之説。近代學者梁啟超也談到:“蓋欲改造國民之品質,則詩歌音樂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一代代的偉人都在用自己的領悟向大家闡述着音樂的魅力,音樂就像流了五千年的河,淨化了一代一代人的心靈。

一首好歌,一曲好樂,可以從政治態度、倫理道德、思想品格和情操上等對人的素質產生影響。《義勇軍進行曲》使人產生激昂鬥志;《命運》使人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我的祖國》,使人熱愛祖國之心油然而生;《走向新時代》,敦促人們快馬加鞭追趕新時代的步伐……音樂欣賞的作用在於可以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並使人從中汲取激情和前進的動力。

而且音樂還能提高人的審美認知能力。欣賞音樂是一種審美活動。高爾基説過;“照人的天性來説,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總能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在音樂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審美的觀念及其與別的藝術之間的關係。音樂審美對於西方文化來説,審美意義即主要是對美的事物的感性認識,而不是對真或善的事物的理性認識,這也就是音樂審美的功能。就像人們能接受小夜曲所賦予的思念,復調音樂創造的對話,奏鳴曲表達的矛盾、交響樂寓意的哲理一樣,大多都是這種審美功能作用下的結果。音樂教育是人類社會重要的文化教育活動,它能使人具有高尚情感和豐富內心世界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音樂藝術是一項塑造人的工程,它通過多種形式對人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挖掘和培養,從而達到人的心靈陶冶和人格塑造。音樂教育只有在對真、善、美統一,知、情、意統一的理想人格的塑造中,才能發揮其特色鮮明的教育作用,才會實現其真正的藝術價值。這種價值的體現是指被塑造的人,能夠成為具有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人,成為具有科學的審美觀,能夠辨別是非善惡的人,成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豐富的內心情感的人。所以音樂教育在完善人格、表現個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的審美情趣以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是作者凝情於筆,注情於音的結晶。但是,這僅僅是停留於樂譜上的成果,僅僅是一度創作。演唱(奏)音樂作品的過程是二度創作。聽者對音樂欣賞感受及領悟是三度創作。鑑於音樂藝術在表達方式上的特殊性,使它在“二度創作”和“三度作”的審美過程中,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即以感性認識為基礎、理性分析為引導的多種心理因素。音樂藝術既不能像文學樣直接敍述事件,也不能像美術作品那樣直接描繪生活,音樂藝術是寬泛的藝術,它不受視覺的限定,全憑聽覺的感知去展開想象的膀,在美的立體空間中盡情地翱翔。它以樂音的律動為生命,或如蜿蜒流淌的小溪,或如九曲連環的黃河,或如一瀉千里的長江。它運動中形成的審美意象,使人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它感動着人的心靈,讓人感受着音樂的輕撫,喚起人們情感和強烈激情的巨能量。它強烈地作用於人的情感領域,使人心馳神往、如醉如痴;使人的審美觀得到了發展,使人增加愛了對真善美的追求。

另外音樂在促進交流和表達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音樂具有交流、傳遞“信息”的功能,然而,音樂的“信息”是怎樣傳達的呢?是傳遞音符的高低、音色的明暗、節奏的快慢,還是傳遞音響帶給我們的聯想?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音樂並不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説音樂是一種語言是因為它具有表達的功能,無論是表達感情、思想,還是文化,這種表達的功能是深深地紮根於產生某一特定音樂語言的社會和文化土壤之中的。離開了造就它的土壤,就如語言脱離了它的語境,失去了表達、被理解和交流的可能性。

就拿電影《還上鋼琴師》來説吧!他是橫跨七大洋的最偉大的音樂家,她戰勝了爵士樂的創始人,他演奏着天籟般的音樂。主人公1900自己説過: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音樂的無限,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裏,等着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鍵盤啊!他在鍵盤上表現着音樂的無限也是表現着他的無限,鋼琴就像是他的一張嘴,講述着他的內心,透過那一個個樂符,可以看見他那跳動的心。當他看到那個心愛的女孩時,帶着淡淡的憂傷和欲説還休的無奈,他的一曲鋼琴就像是一面鏡子反應者他的一切。他用琴與其他人交流,用琴表達着他的思想,內心的感受。

高山和流水的故事更是完美的證明。高山流水的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書中記載: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若江河!”他們就是在用音樂來交流思想,用音樂來感受靈魂。音樂好似一張演講者的嘴,表達着種種思想,與人交流着種種體會。

最後音樂能很好的放鬆一個人的身心。生活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每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身心俱疲,於是休閒成為了很多人所追求的東西。音樂就像舒緩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聆聽一下,就彷彿清晨置身於廣闊的森林裏一樣,全身從外到內滲透着新鮮的氣息,人的神經即刻得到舒緩,身心得到放鬆。

最現實的就是現實,每天的長時間的學習,就會發現思維僵化,人也變得遲鈍,這是停下手頭的工作學習,來一段輕音樂,頓時會發現緊繃的神經,慢慢的放鬆了下來,人也變得更加睿智了。

很多人面對巨大的壓力時會失眠。有人就會提建議,睡前聽點音樂,無疑這是很有效果的,屢試不爽。究其原因,就是在壓力面前人回變得緊張,神經就是緊的,音樂就像一雙輕撫的手,給你按摩,把你的緊繃的思維慢慢的揉開,把你的血管軟化,讓新鮮的氧氣運轉在整個身體裏,這樣自然人就會安然入睡。

好的音樂,慢慢沉浸其中,你會發現,那樣的音符,不是可以用耳朵就能接收,用嘴巴就能吟唱的。它是那樣自然順暢的流淌在你生命的脈動中,而且,聽舒伯特的小夜曲,不論他的樂曲多麼自然清新。最後都會由心底淡淡地散出一種美麗的悲哀。無論在何種心情之下,這具有魔力的魅音都會漸漸將你拉入忘卻世間喧囂的縹緲之境。猶如這手中茶杯上裊裊升起的清煙。視線和身體的重量都會逐漸變得迷離,卻只有思想,彷彿卸下了包負。可以恣意翱翔。萬物合一獨我,亦是我為萬物的輕盈。在這醒醒醉醉下,美麗的哀傷在心底沉澱、醖釀。好像是遊走在夢幻與真實間的彷徨。渴求的是,能夠永遠停留在這音符止歇之前的縹緲中。哀傷的是,摘下耳機後,我還是要回去到,回去到那個喧囂的真實的世界中去。做一個被世事所累最終湮滅於世事的紅塵過客。如果平淡如風,倒寧願平淡地吹拂在舒伯特恬靜的音樂中,一個世紀又一個世紀地不斷奏鳴於人們的心中。即使歷史風化在了虛空中,虛空上空卻還可以飄蕩着這跨越時空的永恆天籟。

音樂彷彿酷夏的一陣微風,一陣細雨,給人以心靈的慰藉,讓人變得舒暢,清爽,使人身心放鬆!

在這喧囂的都市裏,當你被生活的壓力折磨的疲憊不堪時,放上幾首樂曲,你會頓生脱離苦海如入仙境的歡欣,放下你周遭的現實,追隨古人,你的內心如沐春光會變得明麗開朗起來。孔子聞韶樂,三月而不知肉味。音樂,只要息心靜聽,愉悦之情油然而生;清澈的泛音,活潑的節奏,猶如“淙淙流水,幽澗之寒流;清清冷冷,鬆根之細流”。讓我們手捧一杯清茶,聆聽一首音樂,鑑賞音樂,感受音樂的魅力,體驗音樂的意藴,在音樂中得到心靈的成長!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4

都説“培訓是給老師最大的福利”,今天我們所有代音樂的老師就有幸接受了這樣一個有意義的培訓,聆聽了音樂方面的專家金亞文教授的講座。下面我就談幾點自己的感受。

這樣的培訓讓我感覺很新鮮。網上聽講座,而且還可以與各地的老師們在線互動交流,享受着網絡時代帶給我們的便捷,足不出户就可以聽到教育專家對於專業的精闢解讀。短短的兩個小時能向專家學些什麼呢?只有珍惜每分每秒,能聽多少是多少,儘可能多的學習、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本來還以為自己在音樂方面還有那麼點優越感,但在聽講座的同時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對音樂知識瞭解得是多麼膚淺,很多東西只有個模糊的'印象。通過聽講座我也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如目標的制定要具體,不能模式化。金老師舉了一個案例《又見茉莉花》的教學目標進行説明,這樣一聽就很清楚了。又如合唱的姿勢,我只知道要注意坐姿才能唱好,但對於怎麼坐卻不明確,現在知道了坐姿一般採取淺坐,站姿要虛實結合。姿勢影響呼吸,呼吸影響發聲,可見唱歌姿勢的重要。

另外在二聲部合唱時通常會出現低聲部跟着高聲部唱上走了的現象,金老師説這時可以採用“輪流讓一個聲部突出些”的方法解決問題。還有指揮,左手“指”,右手“揮”,右手把握歌唱的節拍、節奏、速度,左手提示長音、力度、聲部、呼吸和換氣等等。對稱式的打拍子儘量少用。我覺得這個有難度,讓兩隻手各負其責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啊!

在聽講座的過程中,我一邊聽,一邊記筆記,有的比較淺顯易懂,有的卻不是很理解,還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去探究。我記住了一句話:“先要自己走進音樂,才能用音樂的情感力量來感動學生。”是啊,自己不能僅僅滿足於已有的可憐的音樂知識,在要求學生進步的同時,自己也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努力把握音樂教學的本真。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5

在本學期,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作為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音樂鑑賞》課,也僅僅是因為覺得鑑賞音樂時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上課時會很輕鬆。其實我本人自認為我自己是一個嚴重缺乏音樂細胞的人,甚至可以説我對音樂是一無所知的。但是在現代這個音樂無處不在的社會薰陶之下也或多或少的接觸了一點音樂。當然我接觸的音樂也只是皮毛而已。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心情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當然了,雖然我平時很喜歡聽音樂,特別是在流行音樂方面,但也僅僅是停留在喜歡聽的層次方面,而不是會去欣賞或鑑賞它。但在上過幾堂課之後,我的想法有了些變化。我漸漸地就被它吸引了,它讓我再次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課堂上老師不但教給我們一些基礎樂理知識以便我們更好的學習,還叫我們學會聆聽,還給我們介紹了好多經典的樂曲和一些非常有特色的民族樂器。這不但使我們瞭解一些民族音樂,也使我們受益頗多。甚至到現在還有一些優美的民族音樂一直縈繞在我耳邊呢!就這樣,漸漸地我對鑑賞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懂得了鑑賞音樂的方式方法,並且在通過課堂上老師的講解以及我利用業餘時間增加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之後,我的音樂文化知識增長了許多,瞭解了更多種形式的音樂。同時,我的藝術修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老實説,我在學習《音樂鑑賞》課前,對音樂的認識更多的是在流行音樂方面,僅僅是喜歡一些歌手的聲音和一些歌詞的意藴。當然了,我之所以更關注流行音樂,也是因為它的語言比較生活化、節奏也比較明快、更加貼近生活、易於讓我接受。而對於其它方面的音樂,我則是一知半解,而這次《音樂鑑賞》課使我開闊了眼界。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直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在課上,我們都欣賞了民樂、管絃樂、鋼琴曲、圓舞曲、小夜曲

同時,為了更好的使我們欣賞音樂,瞭解音樂家的故事。老師也為我們準備了一部以音樂為題材的電影:《出水芙蓉》。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一直在猜測,這部片子裏面的很多演員應該都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他們的才情和對音樂的感悟隨着旋律和表情動作揮發的淋漓盡致。他們對樂器的駕馭能力和歌唱才華讓我看的欣喜萬分。影片看起來很輕鬆,但那些甜美的男中音歌唱、由慢獨奏《霍拉舞曲》、女音樂老師的雙鍵盤演奏、學生們合唱《蘇格蘭民歌》、歌舞劇《水上聖典》等場面卻讓我映象很深刻。

記得周國平先生好像有過這樣一段話,比較有趣。他説:“音樂家用天國的語言敍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用人間的語言述説天國的事情。詩人痛苦了,因為俗人根據人間的事情來理解人間的語言,總是誤解了詩人。音樂家可以免於此患,反正俗人聽不懂天國的語言。”

我覺得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其最後一句的話,應該就是每個人對於同一份音樂作品,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很多時候,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和心境下,對於同一份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也可能會發生很大的差異的吧。

另外,適當的瞭解作品產生的時候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曲家當時的處境,對理解音樂也許有一定的幫助的。但是,那也僅僅是“適當的幫助”而已。因為我們即使知道作曲家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生活環境,我們也不可能完全瞭解作曲家當時的心境。對於音樂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能不能引起你共鳴。再退一步講,也就是能不能讓我們覺得所聽的音樂“好聽”。伯牙與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鍾子期以一介樵夫,應該也沒有什麼高深的樂理知識,但是,卻能感受伯牙琴聲中高山流水的意境。所以,我覺得,樂理知識對於欣賞(僅僅是欣賞)音樂而言,應該是不算太重要得。個人認為欣賞音樂,重要的是感悟,而不是單純的依靠知識。

同時,通過音樂鑑賞課學習,我對我國民族音樂也有了更深的認識。以前我一直覺得民族音樂不好聽,或者説是聽不懂,不瞭解。像大多數青年人一樣,我們都很喜歡當今的流行音樂,我們對港台流行音樂更是趨之若鶩,不喜歡民族音樂,對民族音樂知識可以説了解甚少,説不出幾種民族樂器的名稱、叫不出幾位中國民族音樂家的姓名。而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國民族音樂的優美、動人,我被吸引了!我國民歌浩若煙海,有內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秀麗,陝北民歌的高亢、奔放,雲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開始覺得我可以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甚至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另一方面,民族音樂也因地區的差異而有不同的風格特色,這也是它們的魅力所在,正是因為這樣,音樂的元素才會豐富起來,否則再有內涵的歌曲總有一天也會聽“膩”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還是音樂元素的多元化。

伴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音樂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生活的調和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樂的意義所在。在情緒低落時適合聽激情澎湃的音樂如交響曲與進行曲,在心情煩躁的時輕音樂是不錯的選擇能讓人平靜下來,認真的思索。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裏,音樂,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作為一種感情重要的存儲和表達方式,也越來越受我們的歡迎。

如今的音樂鑑賞已經開始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中總是充斥着各種各樣的音樂節奏,如同生命裏的行進步伐一般。伴隨着自己喜愛的音樂,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對於大多數人來説,音樂是一種消遣娛樂的表現形式。音樂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幫助人們舒緩工作中的壓力,減輕了精神上的負擔。

從另一方面來講,音樂鑑賞對人的性情也有着極大的陶冶作用,它會使人成為一個感情豐富的人,一個有格調和品位的人,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一個拒絕暴力的人。因為音樂能陶冶人的性情,當你真正沉浸在音樂中時,你會忘掉世俗中一切繁雜的事,盡情的暢遊在音樂中!恰當的旋律總能引起人們的歡娛感或者悲傷感,令人振奮或者令人如痴如醉,能夠調節人們生活、工作、思維的節奏,可以提高這些人處理事務和學習的效率。

我們每天都會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或喜或悲,或激揚或低沉,我們感受着音樂的種種,然而很多人都把音樂僅僅當做歌來聽,而並不懂得音樂的內涵、魅力、作用。音樂不僅是簡單的幾首歌,幾個曲子,它有着深刻的意藴,它包含了很多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音樂但卻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更加敏鋭。還有音樂能開發一個人的思維,啟迪一個人智慧。法國大文豪雨果有一句知理名言:“開啟人類智慧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見音樂對一個人的智力的開發有着重大的作用,很多人胎教選擇的就是用音樂,就因為音樂可以激發一個人的心理感應,從而開發一個人的思維。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學期的選修課就要結束了。雖然《音樂鑑賞》課學習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的收穫卻非常多,這門課程對我的影響也非常大,我對欣賞音樂的看法不再是那麼簡單了。通過上《音樂鑑賞》課激發了我對音樂的興趣,使我更加註意去聽、去想、去感受、去體驗音樂,使我懂得了在欣賞音樂中去陶冶性情和品格。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説: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才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音樂鑑賞心得體會論文 篇26

通過對音樂鑑賞課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音樂有了一個全新的理解,而且自己的音樂鑑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在選音樂鑑賞課之前,我認為音樂只是用來聽的。其實不然,音樂的功能不只是這些,所謂的音樂,廣義上來説就是任何一種藝術的、令人愉快的、神聖的或其他什麼方式排列起來的聲音就是音樂。它是一種符號,聲音符號,表達人的所思所想,是人們思想的載體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它能用有組織的旋律和節奏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和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

整個學期學習下來,對我印象最深的音樂是古典主義音樂和浪漫主義音樂。下面就重點來談談我對這兩種音樂的學習心得:

一)古典主義音樂

古典主義音樂是歷經歲月考驗,久盛不衰,為眾人喜愛的音樂。其特點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統一;深刻的思想內容與完美的藝術形式的高度統一。創作技法上,繼承歐洲傳統的復調與主調音樂的成就,並確立了近代鳴奏曲曲式的結構以及交響曲、協奏曲、各類室內樂的體裁和形式,對西洋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的發展在器樂方面成績比較顯著,它完善了一套純器樂的大型曲式,如獨奏奏鳴曲、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室內樂、協奏曲、交響曲。它的主要特點是:作品具有生活的真實性和鮮明的時代感;曲式結構規範,主題樂思發展嚴謹,功能和聲完善,配器細膩,音色力度變化豐富;作曲技法上創造了動機展開的發展手法,用旋律模進、變速度、變節奏、變調性、變和聲織體等,造成樂曲發展趨勢。並規範了奏鳴曲式和奏鳴交響套曲。

此外,在古典主義時期還確定了交響樂隊的組織形式,形成了完整的雙管編制樂隊。而在此之前的樂隊裏,只有絃樂組是完整的。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有組織的充實到樂隊後,加強了樂曲的和聲效果,樂隊演奏時能產生渾厚、均衡、色彩豐富的音響。這種樂隊組織形式一直影響着以後的音樂發展。

在古典音樂派別中,以“交響樂之父”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聖”貝多芬為代表的維也納古典樂派,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徵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維也納古典樂派”有以下風格特徵:強調理性、思想性和作品的社會意義;世俗因素增強(民間音調與舞蹈節奏運用);音樂作品結構嚴謹勻稱(整齊的方整性樂句);主調和聲成熟並佔統治地位;樂思發展清晰,邏輯性強,旋律追求優美動人的氣質;情緒明朗樂觀(但由於理性精神的影響,往往比較剋制、沉着,而不是狂熱的傾訴);曲式多采用奏鳴曲和奏鳴套曲曲式(與後來的浪漫樂派形成鮮明的對比);簡單的説,崇尚理性、邏輯嚴密、內容充實、形式嚴謹、含義深刻、語言通俗是這一音樂時期的典型風格特點。

二)浪漫主義音樂

浪漫主義音樂是繼維也納古典樂派後出現的一個新的流派,它產生在十九世紀初。這個時期藝術家的創作上則表現為對主觀感情的崇尚,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幻想。浪漫主義音樂強調個人主觀感覺的表現,作品常常帶有自傳的色彩;作品富於幻想性,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為大自然很平靜,沒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是繼承古典樂派,但內容上卻有很大的差異,誇張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別多。

浪漫主義音樂的主要思想內容是反對外族侵略和民族壓迫,反對封建統治和民族分裂。為了表現這些內容,為了塑造民族英雄形象,反映愛國主義和民族統一思想,浪漫主義音樂特別注意吸收民族民間音樂的精華。浪漫主義音樂以它特有的強烈、自由、奔放的風格與古典主義音樂的嚴謹、典雅、端莊的風格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p9o34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