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通用17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通用17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

《語文課程標準》在習作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體現。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新定位習作教學的目標和要求,要不斷轉變習作教學的觀念,改進習作教學的方法,從而提高習作教學的實效性。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通用17篇)

大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一到作文課就愁眉苦臉,他們常常抱怨沒有什麼好寫。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害怕習作的根本原因是無內容可寫。作文要有一定的步驟,我按照作文教學"四步走":"看"、"説"、"寫"、"評"四步進行。

一、看,即觀察事物,獲取寫作材料。

觀察是學生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一種主動形式,它是靠視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實現的。由於國小生智力水平有限,加之缺乏自控力,觀察時很容易被一些無足輕重的事物所吸引,而對那些應該仔細觀察的事物反倒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致使觀察流於形式,收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要使學生學會觀察,教師必須善於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根據習作要求,在觀察前和觀察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同時注意做好立意、選材等方面的有意識的啟發、引導。

生活中的習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中的人、事和物。本來國小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可是有的學生平時對周圍的環境、事物沒有留心,缺乏細緻的觀察,以致"身在此山中"卻"不識真面目"。學生每時每刻都在接觸一些人和事,關鍵在於教師要引導他們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和感受生活,教給學生一些觀察的方法,如觀察人物,可抓住肖像、衣着、神態和言談舉止進行觀察,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等;如觀察植物,可通過視覺瞭解形狀、顏色、姿態等,可通過嗅覺聞它的氣味等等。

學生的課堂除了語文課堂,更多的是各具特色的其它學科課堂,只要稍加留意,課堂中的美無時不在,激情無時不有,我們要善於發現,用心捕捉,巧妙引導,就會自然地捕捉到寫作素材,激發起寫作激情。比如,從音樂欣賞課上捕捉孩子們那張開想像的翅膀盡情馳騁的情景;從快樂體育課中捕捉孩子們那忘我活動的場面;從美術課上捕捉孩子們的妙筆生花;從品德與社會課上捕捉孩子們撞擊出的一個個思維火花;從科學課上的一個個小製作、一個個小發明、一次次養蠶經歷、一次次播種過程、一次次觀察發現中獲取習作材料。讓學生盡情享受其中,同時不斷積累寫作素材,並及時引導讓學生在激情滿懷中快樂作文。

二、説,即寫前指導學生構思文章、口頭表述。

新教材每組都安排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説"的訓練,要求教師首先依據習作要求複習課文的有關章節,從讀學寫,強化訓練重點。然後,讓學生口頭敍述觀察到的事物,並談出對所敍事物的看法或見解。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觀察後的反饋,啟發、引導學生依據各自掌握的材料和對事物的認識,從命題、立意、選材、組材等方面着手構思文章。最後,訓練學生口頭表達。教學的每個環節應注意羣體作用的發揮,視具體情況組織學生進行評論。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指明瞭"雙向互動"是口語交際的主要特點。"雙向互動"是指人與人之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這是指學生在生與生、生與師的口語交流實踐中,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動態過程。所以在雙向互動的語言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就是口語交際的主要方法。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儘量創造雙向互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口語交際實踐。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起話題,點撥引導,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的指點。課堂上,教師要全身心地投入,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觀察和傾聽,既要善於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及時予以點撥糾正,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造生機勃勃、極富動態性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三、寫,即書面作文,指起草文章。

引導學生將所説內容列提綱,按一定的順序寫出來。要求學生寫完後,至少要讀兩遍,注意改改正錯別字和用錯的標點,仔細斟酌詞語的運用,修改不通順的句子,刪去可有可無的字、詞、句、段。

作文是技能,不是知識,不能空講做法,應該是寫中悟法,寫中用法,習作能力的根在於閲讀教學,在閲讀能力的高低,是在閲讀教學中悟到寫作的方法和技巧。在上課過程中,我讓學生回顧本組課文的習作方法(環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用兩個片段盡力把本次習作與本組課文的寫作方法緊密相結合,突出本次寫作的難點。出示片段讓學生在閲讀過程,通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悟法,在寫作過程中用寫作方法。使學生做到每次習作有一得。同時在學生展示寫作片段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學過的方法進行點評,形成寫作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四、評,即評改作文。

評改作文要在教師掌握全班學生作文總體情況並在課堂上做出總結的基礎上進行。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一般教師只重視習作前的指導,而輕視甚至忽視習作後的講評、批改。其實,講評、批改也是習作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對習作後的講評、批改也同樣要重視。作文講評是對本次習作的分析和評價。它是習作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既是習作指導的繼續和加深,又是習作講評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習作情況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訓練的指導,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所以,必須要認真抓好講評這一環節,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從而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習作進行批改,也是習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師通過批改,對學生進行習作的指導,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教師也可以瞭解學生習作的實際情況,便於總結習作教學的經驗教訓,及時改進教學,也可以蒐集素材,為習作講評作好準備。當然,對於學生的習作,除了老師批改,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過相互批改來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在批改時,要先教給學生批改方法和符號,有時可師生共評,有時可學生之間互評,營造良好的評改氛圍。每次習作草稿或讓學生自己批改,或同學相互批改,老師查看,有時選擇有代表性的集體批改,形式可多樣,學生會饒有興趣,自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在評價學生習作時,主要可採取激勵性評語,即使水平很低的學生習作也有值得教師肯定和鼓勵的地方。在評改習作時,可以分小組由學習小組長負責組織互相批改,然後在全班交流,由學習小組長推薦有特色的習作,並説明推薦理由,針對推薦的幾篇習作師生共同評改、賞析,最後將這些習作張貼在"新秀舞台"欄目裏供大家學習。這樣,極大地調動學生習作評改的積極性。

其實,作文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做人的一種歷練,是他們心智的反映,是人格的體現,是他們內部深藏着的情感的衝動。他們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撻假、惡、醜,能夠在作文過程中不斷審視自己,把握好自己的精神航向。習作中要有學生真實的生活,讓學生用正確的眼光去審視生活,去體驗生活的滋味,抒發自己的情感。

作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就是靠一點一點扎紮實實的累積,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又有紮實的教學,相信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愛上寫作文,能用筆書寫屬於自己的東西,在廣闊的生活中放飛心靈。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2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參加工作這幾年了,我堅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業務能力,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不斷努力,現對近年來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思想彙報

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在學校工作中,注重政治理論的學習,能夠積極參加教職工大會和組內教研活動。每週按時參加升旗儀式,從不缺席。熱愛集體,服從分配,團結同志,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作風上樸實、正直、大器;在工作上愛崗、敬業、創新;在業務上求真、求善、求美;在風格上謙虛、謹慎、平和。

二、教學工作

1、備好課,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工作:

①認真鑽研教材

②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③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

2、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

作為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最注重的當然還是任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廣泛大量的閲讀是基礎,我常感到學生的作文不能令人滿意,即便是優秀作文,也給人有炫技之感,其精神內涵和情感包容,相對説來總覺得要平淡一些。這當然和學生的生活閲歷有關。但這種不足,可以通過吸取前人的生活經驗、心路歷程、精神成果等來彌補,而閲讀正是獲得這種滋養的重要的途徑之一。文學名著,當然是青少年最適宜的讀物。

現在,語文教育界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豐富其底藴,已經比較注意。所謂的人文精神,不僅是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僅是對人文社科知識的瞭解,文化素養的提高,力求塑造一個完整的“人”。面對浩翰的宇宙,無盡的時空,熙熙攘攘的人生,人存在的理由的是什麼,精神家園在哪裏?這當然不是一門語文課所能解決的。但在對人類精神作品的大量閲讀之後,在激情的撞擊下,在理智的思考中,青春心靈必將有一種內在飛躍,生命也會達到一種圓融自在的境界。這種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提高,無疑將會有巨大作用,而且這種作用,可能更多地體現在豐富學生情感和精神層面上。

3、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高中生直接面臨大學聯考的壓力,因此既要關注學生精神層面的提升,又要加強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所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對於課堂教學來説,讀,寫是中心環節。

首先是讀的教學,讀是重點,就語文性質而言,學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閲讀。讀也是其它學科取得好成績的基礎,不多讀則無以廣識,而要多讀就是要學會速讀,尋求一個有效的速讀方法對提高教學效率很重要,而我們的學生所缺乏的就是這種快速攝取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我在閲讀教學中把訓練速讀能力作為一個重點來抓。

其次是寫。對教師來説,教讀是手段,教寫是目的;對學生來説,讀就是學,寫就是用,就是實際操作。而技能必須經過實際操作才能獲得的。只有在寫的反覆實踐中,才能夠使學生在寫作中學會寫作,達到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目的。基於此,我佈置給學生的作業基本上是以寫為主,兩週一篇大作文,每週一至二篇日記。另外,我還搞了一套二次作文的教學法,就是一個題目學生做兩次:第一次學生自由做,第二次在教師指點下修改再做,然後學生比較前後所做作文必將大有所獲。 當然,以讀為重點,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必須從思想教育入手,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瞭解它的歷史和豐富的表現力。美好的情感和道德情操是讀寫的基礎,沒有美好的情操,讀會使人索然寡味,寫也會使語言面目可憎。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平時的言傳身教。

4、不斷拓展學生寫作素質的途徑

讀寫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而寫作更是一門較獨立的學問。在教學中我借鑑前人發明的“六環節”作文教學法,深得其味,我認為這是一條提高學生寫作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六環節”教學法即是“講知識——讀課文——練技能——用規律——評效果——修改提高”,簡稱“講、讀、練、用、評、改”。 以上教學法是在學習他人的基礎上,我補充完善的一點心得,在實踐中效果明顯,學生也較歡迎。

5、堅持培養創新精神,訓練“不拘一格”的人才 在每次備課時我都堅持做到先熟讀課文,確有必要再看教參,因為只有經過自己用心閲讀,才能知道一篇文章會麼地方需要作者有“弦外之音”等等,只有經過自己用心思考,才能體會文章更深的內涵,而不是照搬教參,經過認真思考開拓創新出來的課才是講出了自己的心得的屬於自己的課,才能講到學生的心裏去。

而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靈性的舒展,教師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創新、超越,讓他們多思、善思,促進學生形成創作激情,迸發創新靈感。對課堂中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倍加呵護,積極引導。另外,教師要利用教材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精神轉化為自我創造、自我發展。鼓勵學生思維的發散求異,對學習內容的質疑,求新異思,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造學習的形成。要多給學生一些思考討論的時間、實踐活動空間,對學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問題,要善於聽取不同的建義和意見,即使是“稀奇古怪”的冥想,“莫名其妙”的問題,都應寬容並加以認真對待,與學生共享探究的樂趣。在民主,寬鬆的環境中,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探索精神,才得以發揚光大。

6、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羣書,不斷擴展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以上是我的幾點教學體會,教海無涯,我深知自己僅是一個初涉者,今後的路還很漫長。我將繼續努力,使自己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3

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使命、履行職責的手段,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是接通師生心靈的橋樑。因此,教師的語言修養直接決定着教學效果和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到教育事業的成敗。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一般包括講解語言、問題語言、評價語言。講解語言主要是指教師在知識傳授中使用的語言;問題語言是課堂教學中特有的語言,主要是指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精心設計的課堂問題;評價語言是教師針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而給予的即時評價語言。教師教學語言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教學效果,關係到學生成長。因此,教師應重視錘鍊教學語言,使教學用語規範、生動,富有吸引力,讓課堂教學富有成效。本文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談談提高課堂教學語言的魅力。

一、運用生動精煉的講解語言,寓教於樂

教師的講解語言應富有美感。古人説:“語鬚生動方傳遠,語必關風始動人。”只有生動真切的語言才能給學生逼真的印象,教學語言越生動,越有利於信息的傳輸,越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維,越能使學生產生深刻而良好的情感活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語言表達得準確、生動、具有美的感染力,應是教師的基本功力。

教師的講解語言還應做到“三精”。主要是指語言上的精煉,講授上的精當,知識上的精要。而語言上的精煉,是指課堂上不説空話、不講套話、閒話,字斟句酌,“惜字如金”,以一當十。精心設計課堂,反覆修改課堂語言,變深奧為淺易,化平淡為有趣,使呆板變生動,視抽象為具體,用風趣、幽默、準確、簡約的語言講述有較大容量的知識,使之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此,教師要反覆修改教案,抓住精華,突出重點,講授要精當,知識上要精要,讓學生易懂、好記。近則如校園中粘貼的格言、警句,遠則如近幾年“感動中國”節目中的頒獎辭,都可以視為經典、精華之作。

二、設計適切有效的提問語言,啟迪思維

要實現有效教學,必先從實現“有效提問”開始。那麼,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本人認為,課堂提問不能隨心所欲,應講究一定的策略。

提問要難易適中,應提“跳一跳,夠得着”的問題。提問過易,學生不需要經過思考便能對答如流。這樣的課堂,看似熱熱鬧鬧,其實毫無意義,説白了就是浪費時間;提問過難,超出了學生的思維水平,會使學生有高不可攀的感覺,易造成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思維僵滯。有效提問應以學生原有知識基礎為起點,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縮短現有知識水平與預定目標之間的距離,使多數學生通過認真思考能夠做出回答,使學生的思維強度達到“狀態”。教師在課堂上應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多用疑問性提問、疏導性提問、鋪墊性提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啟迪,探求新知識,掌握新內容。如此一來,難度較大的問題採取鋪墊遞進式,化整為零,先易後難,能使學生始終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從而始終保持活躍的思維,主動而積極地學習。

提問要集中有效,應提富有探究性的核心問題。備課時,教師要對課堂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使所提問題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減少提問的隨意性,減少無意義的提問,同時要注意控制提問的頻率和節奏。教師的課堂問題要富有啟發性,能夠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如,我在教學《猴王出世》一課時,在學生整體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內容,品讀了關鍵語句後,提出了一個學生極感興趣的問題:“請問,你能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體會到石猴是當之無愧的美猴王,可以成為眾猴的領導?請從文中找到關鍵信息,為他寫一寫‘引薦稿’。”學生在經過默讀思考後,緊扣文本內容得出了一系列令人稱奇的答案:出身不凡、社交能力強、敢為人先、關心羣眾、沉着冷靜……思維異常活躍,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三、實施巧妙靈動的評價語言,激勵進取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方式為主,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由此可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即時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激勵功能,通過多元的評價,就能夠喚醒學生的參與熱情,激發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從而把他們帶入瑰麗的知識殿堂。

教師的評價語言應關注學生思維過程的深化,並不斷引向深入。由於受學生認知水平的侷限,學生對材料和問題的理解往往是表層或者單一的,有時候學生的回答只答對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幾個方面需要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有時學生的思考遊離了主題,偏離了材料,教師應充分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根據情況對學生進行適時的點撥和引導,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於全盤授予,而在於相機誘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是一個旁聽者,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傾聽者,應該是一個有效的提升者。教師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敏於從學生的積極思維中捕捉有效信息,並及時提示、啟發、引導,優化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理解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教師的評價語言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提煉,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還擔當着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重任,這也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當學生髮言時,我們不妨靜下心來傾聽,從學生的精彩發言中總結出良好的思維方式和值得借鑑的優秀方法,並且推而廣之,引導學生自覺運用,從而達到引領學生學會學習的目的。例如,我校一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合適的方法使表達更生動、形象、具體”時,在學生課堂練筆後交流的環節,注重從學生精彩的表達中總結寫法:“你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春天的景物描繪得如此形象,值得我們學習!”“我聽出你寫這段話時運用了先概括寫再具體寫的方法,真不錯,同學們也要學會運用哦!”“瞧,這一組排比句使你的習作增色不少!”通過這樣的點撥提煉,漸漸達成了“授之以漁”的目的。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擬定教育性談話內容的時候,你時刻也不能忘記,你施加影響的主要手段是語言,你是通過語言去打動學生的理智與心靈。然而,語言可以是強有力的、鋭利的、火熱的,也可以是軟弱無力的。”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打動學生的理智與心靈,必須悉心琢磨自己的語言,堅持不懈地錘鍊自己的語言,使教學語言能對學生產生吸引力、感染力,產生春風化雨般的魅力,從而成就富有生命活力的高效課堂。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4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三班的語文教學工作,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謹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我做到了因材施教,精心備課,重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力求體現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切實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潛力和觀察,思維潛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同時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重視培養學生的識字潛力,自學潛力,觀察和思維潛力,重視聽説讀寫的訓練.

我深知: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工作中,我以此為宗旨,順利地完成了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大膽創新,鋭意改革,深入學習,使語文教學的小課堂生動起來,同時拓展中課堂,進軍社會這個廣闊的大課堂.一期的教學中,我努力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現將本學期的一點點收穫和體會總結如下:

自身在學習中創新.

我虛心學習,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全期擠時間聽課學習28節,不僅僅要求自己寫好評課,還要求自己説説:如果我上這節課,又怎樣上效果會更好.如:在燕山國小常規課開放活動中,執教者教《爬山虎的腳》一課,解釋課題"腳"後,按課文寫作順序,便學習寫爬山虎的葉的部分,我覺得引出不自然.回校後,我用變序法變通教材,教這一課,即:解釋課題"腳"後,便學習寫爬山虎的腳的部分.這樣,順理成章,學生學習興趣濃,教學效果好.

二,課前預習有創新.

為了使教學效果更好,我改變了讀課文,寫生字的常規預習.我與學生一道,廣泛查閲資料,課內交流.不僅僅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我們也瞭解到了一些自己需要改善的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改善教學.如:教學古詩《早發白帝城》和《山行》時,課前,我讓學生查找資料,(或查書,或上網,或詢問家長)瞭解唐代詩人李白,杜牧,並摘抄他們的學生喜歡的一,兩首詩.結果,學生生動地説出了關於李白,杜牧的許多故事,自主地學到了知識;但摘抄的大多是學過的詩,可見一部分同學缺乏學習上的"鑽"勁.

三,課堂教學的創新.

1,教學中以讀為本.我清楚地認識道:學生學習語文,主要是為了掌握語文這個學習工具,即積累語言,即語感,憑藉語感,運用語言.而語言,語感,和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工具一樣,首先的擁有.車子能夠花錢買,語文呢語文靠讀和背.一期來,我個性注視朗讀,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閲讀教學時,我帶領學生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我的講解,點撥,激勵只起"催化"作用.事實證明:學生讀得多,背得多,自然就會寫了.

本學期在引導學生寫的方面,我進行了突破.全冊26篇課文,有13篇課文設計了説話寫話練習.如:教完《頤和園》,我讓學生仿照課文抓住景物的特點的寫法,按必須的順序,介紹自家院中的景物;又如:一文,資料貼近寫生的生活,學生個性喜歡這篇文章,我便讓學生做改寫課文的練習,要求把課文中詳寫的部分略寫,略寫的部分詳寫.為了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教完《小珊迪》後,我讓學生續寫故事,説説小珊迪的弟弟往後的生活……

作業佈置的創新.

我把多媒體教學帶入了語文課堂,精心設計課件.(全期設計課件80多個)這樣做,不僅僅生動了課堂,而且提高了效率.教學時,我加大了課堂容量,把練習引入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生字等基礎知識,完成讀,背課文的任務,課餘佈置的作業,多數是讓學生做動手動腦的養成型作業,實踐型作業和積累性作業.如:我要求學生每一天學習一個成語,把解釋寫在作業本上;每週週二,週四抽20分鐘讀課外書,摘抄並背誦三個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週末與爸爸媽媽一道參加活動,事後寫一寫觀察日記,談談自己的感受.有時也做一做聽記訓練的作業,即學生先選一段或一篇喜歡的文章,讓家長讀,學生寫,看誰在適當的時間內,資料寫得全,字跡工整.

課外閲讀的創新.

我深刻體會大綱精神,在教學中加大課外閲讀的力度.不僅僅向學生推薦好書,佈置學生回家自己閲讀課外書,摘抄背誦好詞佳句;同時,壓縮講讀課文的教學課時,擠出課時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並且還能把講讀課文與課外閲讀有機地緊密地結合在一齊,透過課內交流,知識樂園,比賽等多種形式使課外閲讀落到實處.每週五,我班拿出一節語文課進行課外閲讀,或組織學生談談讀書體會,或讓學生向同學推薦好的書目,或請學生讀一讀書中的精彩片段……

總之,我這樣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學生學得搞笑,學得簡單,樂於動口動手;家長給予肯定與支持.(後附家長作業反饋留言)目前,本人感到疑惑的是:在課文中怎樣準確地找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突破口.這一點也是我下個學期將探索解決的問題.當然,教學當中或許還存在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我將不斷求索.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5

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已有一學期了,初次擔任抵年級,我壓力很大,因為一年級教學不同於高年級。作為一位教師,總要對得起孩子,“路慢慢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於是我踏上了一條求索之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感受頗多,收穫匪淺。

要上好一年級的每一節課的確很難,自擔任一年級以來,許多老師向我傳授了不少寶貴的經驗,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説,要想上好一堂一年級語文,首先,老師要至多耐心,做一名愛生的老師,心中有愛,那麼在課堂上,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聲問寒問暖,都會體現出濃濃的愛意。心中有愛,才會有更多的愛心去教育學生,教育每一個學生,其次,就要能吸引每位孩子的注意力。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注意力不易持久,要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徵,採取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這樣,可啟發並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學習,再者,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必須首先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另外,還要有適當的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在肯定中充滿自信。

總之,一年級教學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需要我進一步去摸索、去探討,我們的擔子不輕,責任不小,因為我們老師的工作是基礎,是基礎中的基礎,我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6

又到了向舊歲月告別的門檻,辭舊迎新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收穫,有人收穫了嬰兒的微笑,有人收穫了老人的歡顏,我們不禁捫心自問,我們收穫了什麼?

教學工作是一項看似簡單,又充滿挑戰和創新的事業,也許你會遇見自己曾經講過無數次的課文,你會送走一批學生又迎來新的一批,你會每天重複着曾經做過的事情,改作業、寫反思、。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成長型的老師,你會發現,重複中藴藏着實踐過後經驗和教訓。

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沉沉的收穫,有鬱郁不得解得疑問,有嶄新嶄新的希望和夢想,也有溢滿胸懷的欣喜。

(一)我的教學收穫

1、常規工作常抓不懈,培養學習習慣事無鉅細。

(1)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五年級的學生,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開學初,我建議學生早晨早到校大聲誦讀經典詩文,安排專人檢查督促,表揚能按要求做到的學生。中午到校,安靜默讀。這樣每天二十分鐘的晨誦和午讀被我們加長了近一倍時間,而且學生到校後的紀律有了很大的改善。

(2)有效讀書的習慣。面對學生讀書多,寫作難;不愛讀書、讀書走馬觀花等等許多種當前存在的讀書問題,我嚴格執行學校讓學生寫讀書筆記的學習方式,認真指導,仔細批閲,及時評價,做到紮實有效。另外結合班中學生的特點,我們還推行了,同讀一個內容,每天指定同學交流讀書感受。每讀完一本書,老師統一出題進行閲讀競賽等方法。多方面提高學生讀書興趣。

(3)預習的習慣。本學期我們就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這一大目標,進行了預習習慣培養的訓練。為生字組詞,鍛鍊學生勤查字典的習慣,根據課後題在文中做批註,查閲資料瞭解文章創作背景和作者信息。

(4)自由表達的習慣。班中學生總體比較內向,運用豐富多彩的評價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訓練學生就頭給一個問題發表不同的意見。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都提前準備,專門用一節課來交流討論。

(5)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作業可以説是每個老師都很重視又都很頭疼的問題。班級人數多,檢查時間緊迫,都成為作業檢查有可趁之機的軟肋。在本學期中,我們學習並實施了縣教育局統一指導的檢查方法,大組長查小組長,小組長查組員,老師查大組長,並對組員隨時抽查,只用五分鐘時間,班中作業一目瞭然,有效防止了一些學生偷懶。

2、認真鑽研,站穩講台,讓課堂活色生香。

本學期課時不太多,所以每節課的課堂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1)大膽創新,讓每節課都新鮮生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主要的是讓教學設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第六單元,全部圍繞名人故事組織課文時,我們利用幾天時間進行預習,將四篇課文對比着學習,圍繞“講名人故事”“打動我的情節”“值得學習的品質”“課文精彩片段朗讀等幾個環節,用兩到三節課進行讀書交流;在學習課文《少年王冕》時,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問題中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意。各種形式的上課風格讓學生興致盎然。

(2)主動聽課,在傾聽中思考。

時間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有些想法,有些做法也許當時不太明白,甚至有牴觸情緒,可是堅持做下來,在某一天你終歸會明白它其中的妙處,聽課就是這樣。本學期中,我不禁聽語文課,還試着去聽了科學、數學、品德、美術等課,在聽課中發現,老師的語言調動,情景創設,激勵評價,問題提問,課堂組織竟然在不同中顯示着驚人的相似之處。我們學習美術課上老師對於學生想象力的啟發,學習數學老師的言語嚴謹,學習科學課上的動手實踐和小組合作,學習品德課上的情感薰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結合決定了語文獨特的功能,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博採眾人之長,同時,在別人的課堂中發現自己曾經存在的問題。

(二)我的下一個教學目標

1、 這學期中,習作教學雖然關注了,但是講評和修改還不太紮實。

2、 日記寫作堅持不夠。還要引導和督促,爭取讓寫日記成為學生終身的好習慣。

3、 讀書筆記講評不夠,呈現兩極分化現象,要想辦法引導。

4、 磨課受益匪淺,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思考。

5、 教師反思要堅持寫,以寫促進自身素質提高。

(三) 我的成長反思

在本學期的教育過程中,比較好的一點是堅持讀書並做讀書筆記,另外能隨時將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天天進步一點,加油!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7

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一個十分正確的理念,這個理念當今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的共識。因為,對話“對參與者來説,它涉及到一個單一的視覺與認知注意的焦點;一種相互間願意進行語言交流的明朗態度;一種強化了的相互行動的關聯性;一種眼對眼的生態學意義上的意見交換”一種又一種新的見解在互動互啟中的不斷生成,所以教學對話已成了我國語文教育的一種生存狀態和普遍現象。

語文教學對話的起點,有人認為是“問題”,筆者則認為是“差異”。因為“問題”只是文章寫作的起點,比如“春天的腳步近了”,這既是文章寫作的起點,又是作者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説春天的腳步近了?”既然文章有這個開頭就必然寓含這個問題,並且還要作出自己的解答:因為“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假如沒有讀者閲讀,這個問題及解答只能是文本的一種客觀存在,表明作者的一種感悟和思考,根本無“對話”可言;如果讀者讀了並作出了自己的解答:“文章説‘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説明春姑娘的腳步已經跨進了春天的門檻,正在熱熱鬧鬧地裝扮着春天的美麗,怎麼説只是‘春天的腳步近了’呢?”這時,讀者和作者才開始了對話。可見,差異才是對話的起點肯定了差異是語文教學對話的起點,融合自然就成了語文教學對話的過程。因為這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個視域差異的問題。人們帶着不同的視域和理解進入對話,在伽達默爾看來,“是使自己的視域與其他的視域相接觸和交流,從而實現視域的融合。在視域融合的條件下,理解者和理解對象都會超越原先的視域,到達新的更高更豐富的新視域。從而為進一步的理解提供基礎。”可見,一個對話過程,實際就是一個視域融合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多重視域會表現出多種差異,視域融合不是消除這些差異,更不是疊加與重合,而是通過對話,各自敞開自己的視域,將自己的理解融入對方的視域,從對方的傾聽與應對裏反觀自己的視域,並修正與擴充自己的視域。這樣,對話就成了各方視域融合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彼此揚棄、取長補短、成果共享,“你”、“我”的視域不再是原來的視域,而是在多種理解中融合而成的一種新視域。

語文教學對話是為了獲取意義,但意義並不是文本固有而一成不變的,而是在對話中動態生成的;既然意義是動態生成的,説明有生成讀者才有可能獲取意義,無生成讀者就無從獲取意義,存在的只有文本與文本作者的原意;而作者的原意與生成意義是不等同的,它是作者的,只有讀者親自參與對話而生成的意義,才可能成為讀者獲取的意義;我們有些讀者平時的確也讀了不少書,但讀過了就過了,沒有和作者、文本對話,更沒有生成任何意義,讀過了自然就沒有任何印象與收穫。説明閲讀必須對話,對話才有生成,生成意義才可能獲取意義;可見,“生成”是語文教學對話的目標。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8

我學習了崔巒教授的《深化國小語文教學改革之我見》這篇文章,讀完文章之後使我明白:寫作絕不是脱離生活實際的純技術訓練,而應是現代社會人所應當必備的一種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而必須應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為真情而寫作,為興趣而寫作,為交際而寫作,為實用而寫作。因此我非常贊同崔教授説的“習作教學必須走向開放”的觀點。

葉聖陶先生曾説,“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裏產生出來”,“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文教學要樹立“大語文”教育觀,要引導學生到社會這個大環境中去認識生活,體驗生活,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生活有多廣闊,作文教學的天地就應當有多廣闊。例如:

1、喜歡的遊戲,做了寫。遊戲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兒童精神是歡樂的,思維是敏捷的,語言是流暢的。遊戲過後寫作文,學生就不會感到沒事可寫。

2、平時的觀察,記了寫。國小生還不善於觀察,特別是仔細觀察的習慣尚未形成,導致“可寫的事兒滿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寫作時又覺未看好”。因此,在作文前,給學生“任務”,讓學生帶着“觀察”的目光去尋覓,去探索,去參與,就一定能擷取到許多新穎的寫作材料。

3、生動的敍述,聽了寫。國小生的生活猶如萬花筒,五彩繽紛。在學校裏與同學交往,在市場上看人買賣,在公交上聽別人説笑話等等,這些都不失為作文的好材料。

4、奇妙的想法,想着寫。兒童的好奇心強烈,求知慾迫切,想象豐富。他們生活在五彩繽紛的世界裏,充滿奇思妙想。鼓勵學生提起筆來,描寫自己美好的憧憬與幻想,就會形成一篇篇構思獨特的好文章。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9

作為剛剛擔任六年級語文教師的我,面臨的問題就是: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一節好的語文課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重視情境創設,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任務引導學習,激發學生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語文教學離不開情境,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把學生帶入一個有聲、有色、有情、有形的情境世界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讓學生自由“展示自己”

課堂上,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每學習一篇新課文,我都鼓勵學生儘可能地蒐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知識,上課時,大家都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引領孩子去讀書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我經常上網蒐集課外閲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閲讀。另外,我還結合教材所涉及到的內容,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閲讀,使學生儘量領悟不同類型的文章的寫作技巧;同時,鼓勵學生閲讀中外兒童名著,領略書中的精妙所在。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回顧我聽過的語文課堂教學以及自己兩年語文教學經歷,特別是在整體批閲了學生的第一篇作文之後,我真正地意識到:國小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只有學生把在課本中學到的知識用到對周圍生活的觀察、描寫中,才能真正地學好語文、用好語文。因此,我不斷鼓勵我學生堅持觀察周圍的'一切,要養成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的好習慣,並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

二、在情境中學習語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0

又是一個階段的學習結束了,這也意味着我的語文教學工作也可以短暫的歇一歇了。這一個學期是教的高三年級的語文,一共帶了兩個班,高三__班和__班,這兩個班的基礎情況都差不多,經過我這一個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這個學期的教學,可以説是十分緊張繁忙的,但是也是十分地充實的,所以對於這個學期的語文工作,我也是充滿了感慨,現在我就我個人的工作談一談我這個學期,作為一名普通語文教師的得體會。

這個學期,我是臨時接任的語文教師,我最開始應該是帶的高一的語文課,但是這個學期有一位老教師退休了,學校覺得我的教學經歷算是比較豐富的,所以將我調到了這兩個班級,繼續教高三的語文課。前面我就是剛剛結束一屆的語文教學,所以對於再一次教高三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我知道高三的孩子前面剛剛結束學業水平考試,他們很可能會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在學習上面輕視起來,而他們還有兩個學期(加上這個學期)就要參加大學聯考,所以我知道我這個學期的工作就是要讓他們繼續重視起學習來,至少在我語文的科目上面不能夠掉以輕心。大學聯考要考的東西是比較全面的,是針對的整個高三的學習,所以把所有的複習工作放在下一個學期是不現實的,所以我知道,在這一個學期裏面,我就要在一邊上新課的同時,教他們考試複習好以前幾個學期的語文。

教語文這麼多年,我對語文工作還是有一點認識的,我們教學生們學語文的目的是什麼——是考出一個好的語文分數?是也不是!短期的目的肯定是考一個好成績,但是更加長遠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上的思維能力和文化氣質,所以我在教自己學生語文的時候,是非常重視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所以這一個學期的語文課就是這樣子做的,每上一節新課之前都會提前跟他們説好,讓他麼自己去學習這篇課文,然後上課的時候抽選同學上來給大家講課,之後再給同學評價,分析優缺點。這樣子做可以然他們自己去學習,可以增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這些,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一些感想,因為這學期這樣的做法得到的成績還是不錯的,所以在下一學期我會再接再勵,繼續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1

語文,作為一門學科,是一門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聯繫日常生活中許多方面知識的課程。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堂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分辯分析日常事物的真,善,美,使他們逐步形成美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諮詢小組提出,要“重新考慮未來教育的重點”。各國在重新確定教育的重點時,都紛紛注重“人”的發展,注重人的素質全面提高。我國的基礎教育也正處於一個轉型期----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人格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和諧發展的個性、健全的人格是素質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而語文的傳統教學課堂的提問權掌握在老師手中,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現代教學觀認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我嘗試把提問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閲讀課文的基礎上由被動思考者轉變為積極提問者,教師走下講台和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要引導學生多思、愛思,深思,使其“於無疑處生疑”是教學成功的標誌。對於學生的質疑,教師的態度應該是:提倡、鼓勵、引導。通過提倡、鼓勵學生從不敢問到“敢於”提問;通過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善於”提問。在引導時,教師要作出恰當的處理:是因讀書馬虎而產生的疑問,要引導學生反覆閲讀課文去釋疑;是自己經過學習、經過努力可以解決的疑問,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是遊離於學習任務以外的疑問,要適當冷處理;具有導向性、啟發性的疑問,要表揚提問的學生,並組織討論研究。

我在語文教學中還培養質疑能力,要堅持正面引導,以表揚為主。對提出高質量問題的學生固然要加以表揚,對提出質量不高的問題的學生,也要加以鼓勵,肯定他們的積極態度。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提出了使自己不滿意的問題就批評甚至訓斥。要知道,一旦挫傷。壓抑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質疑能力將會成為一句空話。

我把學生的質疑問難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課內必須留有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質疑,無論講課過程中或在講課之後,都可以提問,使學生逐漸養成“好問”的習慣。問題提出來了,教師要組織學生討論、爭論,靠集體的智慧解決難題,使學生體驗到集體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師要加強學生自評和互評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敢於標新立異發表獨創性意見,勇於自我評價,使競爭與合作,個人與集體的自主構建巧妙地統一起來,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導”將起大作用,導説,導辯,最後教師還要適時小結,去粗存精,統一認識,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到長足發展。

學生回答不完整或有錯,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重新思維,重新認識,由不懂到懂,這就是展現訓練過程。展現訓練過程是每一堂課必不可少的環節,素質教育的“面向全體”性原則要求教師不能遺漏了那些差生,教師就要設計方法,比如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降低問題的坡度(即前所提及的“架梯”)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逐步弄清楚。

所以我在語文教學中,還重視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積極探索的精神,同時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去學習,去探究,去索取,去提高。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2

20xx年10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十堰市教育學會國小語文專業委員會第四屆暨第十屆國小語文閲讀教學觀摩活動》。這次活動中的參賽教師都是非常優秀的一線教師,這些老師的精彩講課讓我深切的感受到教學魅力所在。

我聆聽了低年級的十二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教學,使我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他們的課堂都圍繞着“高效”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特別是學生的學習效率。老師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以及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啟迪。

張琴老師那嫻熟的課堂組織能力,高愛瓊老師和李梅老師那務實求真的精神,馬婷婷和黃瓊老師那富有兒童化的語言,張曉霞老師那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親和力,張豔麗老師那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都是值得我好好去學習,認真去研究。

通過學習,我明確了“優質高效課堂“的理念,學到了方法,也切身體會到了“優質高效課堂”研究的必要性,我認識到課堂要實現高效,作為教師:

一是要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二是要注重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老師的引領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三是

教師要認真編寫教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通過小組互助合作、生教生,充分發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確自己的目標,找準了自己的方向。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

首先,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温暖,獲得一種支持;要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要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要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

其次,重視學生的朗讀教學,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利用閲讀擴展思維,從而加強學生的閲讀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預感能力和思維能力。當學生讀完課文時,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和有深度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成為知識的主人,引導學生大膽的質疑,對於問題求異創新,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每一節課都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穫和感悟。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觀摩活動,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會放開手腳,大膽探索,不斷體會、不斷反思、不斷感悟,讓自己的課堂充滿“自主、互助、優質、高效”的旋律,努力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使自己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自己的國小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3

透過《國小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明白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一、正確理解課堂教學有效性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樣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就應明確好的課堂不僅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狀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繫教材等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

二、提前佈置學生預習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潛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此刻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透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閲讀與思考,能夠獲得與文本相關的超多信息,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超多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能夠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三、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文章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其實,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能夠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此刻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

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的20分鐘出此刻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潛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裏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心得體會。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就應注重設置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潛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4

眾所周知,朗讀是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活動。自古以來,人們都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象白居易則是讀書以至“口舌成瘡”方有大成;韓愈是“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始成大家。

在教學實踐中,我對朗讀有切身的體會,假如不讀,學生就無法熟悉文章;假如不讀,學生就無從感悟文章;假如不讀,學生就難以理解文章。一個沒有朗朗讀書聲的語文課是不可想象的。XX市教研部門曾經在20xx年對課堂教學做過一系列的調查,其中結果發現學生在課堂上閲讀的時間在五分鐘以下,這個問題很嚴重。蘇教授認為關於訓練的理解和操作實在問題太多,需要我們繼續研究。1979年XX市組織教研員學習的時候,有一位教研員發言説他通過觀察發現順XX縣某山村學校的學生考試成績特別好,他想必定有一位不為人知的高水平教師。所以他打算到該校調研,以總結經驗。結果倆位教研員騎了自行車跑好多山路到了那所中學,跟校長説明來意後,校長叫來了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教師。這個老師很緊張,還以為出了什麼事情。兩位教研員説明來意後,這個老師特別不好意思,他説沒什麼教學經驗,也沒有教參,不知道該怎麼教,就讓學生一遍遍朗讀。最後這個教研員無不風趣的説:“在教參到了那位老師手裏之後,那個班的成績再也沒有這麼突出過了。”的確朗讀是語文學科知識中最本體的知識之一。她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是關於分析句子結構的基本技能: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改成長句子“她一手提着一個內中裝着一個空的破碗的竹籃”拋開字詞的結合能力來説,就是朗讀上我感覺第一個句子,長句向短句過渡,聲音有了延宕的效果,更有利於表現人物形象、意義和情感。

一、調查課堂教學現狀,梳理我在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

3.學生朗讀的面窄。

4.教師朗讀指導機械匱乏。

二、在教學中面對問題實施的做法:

(一)潛心朗讀,整體感知。

初步感知階段,是深入閲讀所應該着力扶持、鋪墊的過程,是訓練語言的熱身運動。現代意義的感知除了讀通順、初步知道文章之大概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文章的脈絡,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瞭解文章的主要句段之所在,初步感受文章思想境界之內核。現在的閲讀教學已擯棄了逐詞、逐句、逐段、逐篇講讀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意願,使其自主選擇,自主交流,自主評價,教學上往往打破教學常規。

(二)朗讀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個性,激發朗讀的興趣。

要激發朗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不願開口,忽視朗讀的同學而言,培養其朗讀興趣無疑是提高他們朗讀水平的“催化劑”。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只要我們善於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又何愁孩子們對文章中情感的領悟呢?

要做到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教學中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避免人云亦云,按老師的要求把學生訓練成一個統一的朗讀模式。朗讀形式應以個別讀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個體獨立性。默讀、齊讀、範讀、引讀、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理解讀、欣賞讀等多種方法都是語文日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手段。為體現文章中心思想服務,為深刻理解課文表達的感情服務,依據教材特點和教學需要,靈活,科學地安排讀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生讀的興趣,又可起到激活語感的作用。可以採取以下朗讀形式來進行朗讀教學。自由讀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按照自己的理解讀。這種形式不管從時間還是表達方式上都給學生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有利於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指名讀,分角色讀,上台表演讀、誦讀,美讀等。在外學習聽課時,很多老師在讀上開動腦筋,比如有一個男老師講《安塞腰鼓》時他讓學生抓住“衝破”這個詞進行梯度式反覆閲讀,儘管那位老師講的不是很多,可那節課確實讓學生感受到了奔騰的力量和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再如有一個女老師講授譚歌《絕品》時,那樣長篇幅的文章,又有傳奇色彩,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讀呢?她摘錄了體現人物個性最為明顯的對話,讓學生分角色讀,當有一個小男孩讀的怯怯的,沒把人物個性讀出來時,她靈機一動説讓學生可以嘗試反串閲讀,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課堂也達到了預期效果。在教授巴金《日》和《月》時我讓男生讀《日》,想讓學生感受升騰和壯闊,讓女生讀出《月》的柔媚和冷清。學生中有要求換位讀的,我故意説聲音條件有限制,結果學生不服氣,有的學生換位讀效果更好,氣氛也很活躍,大家分別在下面讀,我想我就達到想要的效果了。朗讀還可以採用美讀,即表情朗讀。這種朗讀方式往往要求我們創設情境,對於語言和意境較優美的詩歌和散文較適合。可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比照感悟。首先放錄音,要求學生對照課文,邊聽邊領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後請學生朗讀,比照兩者的朗讀情況,可以讓學生明白該如何讀,從而領悟文章的內涵。多種方式的朗讀中,學生最感興趣,取得效果最好的要算是分角色朗讀。學生總是選定自己喜歡的角色,配之以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其中最能體現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人物感情的把握,因為他們真正地做到了設身處地地去讀,去想,去參與,這時的孩子已在不知不覺中成了文章中的人物。由此我想直接讓孩子先選定自己的角色,根據自己的角色再去選文章中相應段落進行理解,內化,讀出來的語句必然趣味橫生,更有高明的孩子將文章語言演變成自己的語言,感情更是油然而生,這才是朗讀的昇華。例如最近教授《范進中舉》時,學生爭先恐後想要分角色朗讀,有的學生本來是個性格張揚的孩子,讀文章向來情緒高昂,可讀到“高鄰,你曉得我今日沒有米,要賣這雞去救命,我又不同你頑,”卻把握了人物的身份及個性,窮酸書生的無奈及忍氣吞聲也通過這個孩子的朗讀傳遞下去了。的確,語言文字中藴涵的語境、語意不是光做技術性的指導和操作就能夠領悟的,它重在一個“悟”字。只有經常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充分讀悟的過程中進行闡析,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表情達意能力等語文素養才能得以有效的提升。朗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在指導的設計上多花一些時間,就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感情,提高朗讀技巧,發展朗讀能力。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範圍。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能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做到以讀代講,以讀激情,以問帶讀,以讀促思。過去傳統的朗讀教學中,一節課重點朗讀哪幾個句子,往往都是由教師所定。教師通常會説:“同學們,這幾個句子很重要,讓我們來讀一讀!”至於為什麼重要?為什麼要讀?學生卻一頭霧水。這樣做學生只是被動地跟老師讀,不利於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把“要我讀”轉變成“我要讀?呢?應由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來讀。我們可問學生“你最喜歡哪幾句?”“你覺得哪幾句寫得最美?”“你最想讀哪能幾句,哪幾段?”“你想怎麼讀?”然後讓學生利用一些時間找出自己最想讀的部分來練習,最後讀給大家聽,由其他學生一起來評評,再比比,誰能讀得更好。那麼這段時間是學生讀書讀得最認真、最帶勁、最動情、最仔細的時候。他們或許會把整篇文章翻來覆去地讀上好幾遍,以找出待會兒最能展示自己朗讀水平的片段來;也許會把所有感情都用上,以期讀得感人肺腑;也許會動用所有感官認真練習,企圖征服全場觀眾。這時的場面對學生來説可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接下來,趕緊讓胸有成竹的學生們都來比試一番!那麼可想而知,學生們肯定會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剛才準備好的那兩下子統統表現出來。這個朗讀的過程就達到了我們預期的目的。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自選、自練、自讀、自悟,寓教於樂,融會貫通,讀得輕鬆愉快,讀得酣暢淋漓。這一讀,體現了學生們的主體性、獨立性,同時也讓孩子們讀出了更多的創新空間。

(三)教師示範朗讀,教給學生適當的朗讀的技巧。

教師的範讀往往具有真實感、情境感,現場的範讀不僅讓學生聽到了美的聲音,還能通過手勢、表情、眼神,將美的形象、美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比錄音更直接、更有感染力。朗讀最需要的是激情,即使朗讀技巧不是太高明,但能融入了自己感受的聲情並茂的範讀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最能引領學生走進作品。為了真正發揮朗讀教學的效果,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可從朗讀速度的快慢、朗讀的停連、讀音的輕重和語調的抑揚等幾個方面,對學生作切實的指導,從而讓學生掌握朗讀的一般規律。不同體裁的作品在朗讀時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抒情性短文的朗讀,很多學生不認真閲讀,不去理解分析,哪一個固定的腔調,毫無目的的把聲音或提高、或放低、或拉長、或縮短,以為這就是抒情了。比如前些天教授《沁園春.雪》時,學生精神飽滿,滿懷激情的朗讀,聲調始終高昂。但是我在感覺詩歌豪邁氣魄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人看到大好河山心中湧動的詩情和讚歎,哪一種成功前的韜光養晦,所以有的地方體現蟄伏的心緒,不宜全部用激昂的語調。像詩歌是激情的產兒,朗讀時着重於指導學生如何表達出各章節思想感情的變化,和詩人一些潛藏的感情。如李白的詩大都豪放飄逸,所以人們在朗讀處理時,多是激情奔放的。但是據《唐詩別裁》所述,“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我們常常只注意雄快之表,而不考慮深遠宕逸之神。所以朗讀時,高亢的同時,更多的是深沉和傷感。像抒情為主的短文都有一個所歌頌、所感歎的對象。只是為了抒情而抒情,成為一種浮在表面的華麗語言形式。敍事性短文的朗讀要注意讀敍述的句子要舒展,句子處理不好就會出現緊緊巴巴的語流,敍述的事實都無法表達清楚。描寫的句子在敍事類作品中屢見不鮮。朗讀描寫語句,關鍵是以“身臨其境”的心態和語感,把握現實景色的真實再現。像講授《故鄉》時,描寫閏土的一段“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朗讀這段時用一種懷舊的平和的色彩,表現少時故友的形象就可以了,“紫色”“明晃晃”如果過分強調,不但不能喚起温情的回憶,反而會有突兀的感覺,令人心中失望。議論性短文以形象化的筆法揭示其本質,或歌頌,或批判。脈絡清晰,感情傾向明顯,讀的時候要感情飽滿,語調自然、舒緩、連貫、流暢;咬字力度適中,聲音虛實結合才好。説明性短文有真實性的特點,決定了説明文朗讀的質樸性,一般是採用樸實、平和的情感和語氣。

(四)利用多媒體渲染朗讀氣氛,讓學生享受藝術的薰陶

多媒體具有特殊的形象性和感染力,如果在閲讀教學中能恰當地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氣氛,就能喚起學生的想象,撥動學生的情感,從而使他們的朗讀更具有表現力,也更能使學生享受到朗讀的愉悦。因為文學作品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有時是難以用文字準確地描繪出來,這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有了音樂,有了聲情並茂的朗讀,它就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再現。歌曲有着優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樂曲來朗讀,可以營造情境,能使學生儘快進入角色,活躍課堂氣氛,愉悦學生的心情,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理解課文內容。進行配樂朗讀時,應注意樂曲的意境、格調和旋律,它們應與課文內容相協調。歡快的樂曲應與喜劇性的內容相配,低沉的樂曲應與悲劇性的內容相配。例如從前語文版教材我講授過席慕容的《長城謠》,那首詩是她依託夢境流露深沉的相思,並且藉助長城,傾訴滿腔熱忱。其實她的家鄉在草原,她並沒有見過草原,早年也沒有見過有歷史滄桑感的文化古蹟,她的詩很多都是緣於她的想象,思鄉詩比較豪邁,我當時放了一首用席慕容的詩寫得《出塞曲》,學生在音樂的感染下更深刻的理解那種壯闊下的蒼涼。前一段教學外國詩《夜》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夜的安寧靜謐,配上鋼琴曲《秋的喁語》,突出體現這裏環境寂靜清幽而又煥發出無限生命力的特點,陶醉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天籟之聲中,學生閲讀熱情很高。學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5

2月25日在縣教委組織下,我有幸到固隆國小觀摩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李沁陽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只撿兒童多處行》,並參與評課交流,課改研討。下午聽了張江霞老師《讓評價與課改齊飛》的講座,經過一天的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感受甚深,不虛此行,收穫很大。非常感謝縣教委給我們提供的此次學習機會。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激情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一節語文課,這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這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着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

精彩的講座,引發無盡的思考。張江霞老師由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及成績進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説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和誤區,究其根源,我個人認為,還

是對課標精神不瞭解,對階段性目標不明確。“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應該好好研究思考的。

總之,此次去聽觀摩課讓我收穫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去做,讓課改真正融入課堂,讓課堂從此變得真、善、美。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6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臨行前耳邊再次響起了這首熟悉的歌,如今兒時的夢想已實現,聽來也有了不一樣的感覺。20__年9月,我踏上教育這方熱土,像其他青年一樣滿懷激情的擁抱即將到來的工作和生活,一學期下來,途中有汗水,有淚水,苦樂參半。下面就我的工作做個小結。

我對自己的工作做了認真的思考,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和下面的一些措施分不開的。

第一,和學生保持距離。本校的學生成績差,行為習慣也較差,大多數學生比較調皮,性格比較外向,喜歡和老師閒聊,搭話,如果和他們走得太近,學生會得寸進尺,影響教師工作的展開,因此,我儘量和他們保持一定距離,樹立老師的威性,以利於教學工作。

第三,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好的課堂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我認真備課,教學工作總結,認真上課,課前深入的專研教材,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情編寫適合的教案,上課不遲到,不早退,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動手動腦。比如:在上文言文時,文言的基礎知識,課文的翻譯,全部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引導,改變了以前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效果還理想。

第四,因材施教。大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差,基礎差,不愛學習,我根據學生的情況安排較簡單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放慢教學節奏,落實基礎,力求穩步上升。新課改後,教學內容增多了,教學時間非常緊,儘管如此,我還是力求根據學生的承受能力來教學,而沒有一味的抓教學進度,趕時間,一些不重要的篇目沒有講。期末複習時,也不是搞題海戰術,而是抓基礎,學生課後不愛看書,基本的知識都沒有掌握,怎麼練題,做那麼多題也沒有什麼用處,因此我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複習文言知識、字詞,默寫、作文,希望在這些容易得分的題上多得分。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大的成績,只是在一片茫然中隱隱約約找到了前進的方向,大概知道該怎樣備課,上課,管理學生,熟悉了教學的日常工作和學校的管理,為以後進一步的提升打下了基礎。在工作中,也發現了許多的問題,下面談談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第一,開學初,沒有指定一個合理、詳細的教學計劃。剛到學校,教學工作很不熟悉,不知道怎樣安排自己的教學進度,怎樣編排教學內容,以至後面時間不夠,內容安排凌亂,沒有讓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發展。

第三,不會管理學生和課堂。高中生的心理狀況,成長階段不瞭解,不能根據他們的特點有效的促進教學,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學習上存在困難,心理上有困惑,課堂上精力不集中,作業不認真完成,不聽老師指揮,還有很多很多教學管理上的問題,這些都一直困擾着我,亟待解決。

第四,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工作馬虎。從進校那天起,我雖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但在很多方面都打了折扣。教學反思是改進教學的一個很好的方法,我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沒有堅持到底,對學生也不嚴格,有時候聽之任之,失去了耐心,平時也沒怎麼多看書,更沒想過搞教研。我知道我身邊有很多教學問題,但由於惰性,疏忽了它們。

第五,缺乏耐心,愛心,恆心。教育是項良知工程,孩子的教育牽動着千萬家的心,作為人民教師肩上的責任重大,對於農村家庭來説,與其説孩子是全家的希望還不如説教師是他們的希望。我很想盡我最大努力改變他們,但現實的打磨讓我有些失去耐心和恆心,有時更缺少了愛心,深感慚愧。

第六,學生不想學習,教學工作總結,對自己的人生也沒有希望。我有時無意之中會在課上罵他們,"你們到學校來幹什麼的,你們還想不想讀書,你爸媽要你都學校來幹什麼的?",他們的回答是"我到學校來耍的,過一天算一天,爸媽也叫我把這三年混過去就行了"。聽了這些話,我沉默了,無言以對,我感到我所有的教育都是白費力氣。這是個大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巴爾扎克説過,挫折是成功者的墊腳石,是失敗者的絆腳石。只有迎難而上,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我將採取以下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

首先,相信自己,樹立信心。在困惑的時候,努力尋找方向;在失望的時候,告訴自己還有希望;在失敗的時候,警醒自己要堅強。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不要對學生失去信心,相信他們是可以改變的。

其次,提前擬定工作計劃,熟悉教材內容。開學初制定一份詳細的工作計劃,把自己的教學內容安排恰當,時間安排好,做到有的放矢。熟悉教材,提前備好課,給自己留下更多的教學時間,學習的時間。

第三,制定讀書計劃,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多讀一些專業書籍,和教育學、心理學書,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教育。

最後,認真對待工作,把教書當作一份事業。把工作融入生活,享受工作帶給你的樂趣,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負擔。認真備課,上課,堅持寫教育反思,選擇一個科研課題,進行研究,爭取一學期之後教學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認真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向理想進發。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7

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是一位引導者、一位幫助者。我們如何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明確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通過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以任務驅動法促進學生知識的學習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在課堂中積極營造寬鬆、快樂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習變得輕鬆、有趣、有新意。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學會學習、有效學習,我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想法和體會:

一、激趣課堂,增強課堂活力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就是説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興趣對學習有着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學習中發揮的作用。

在本節課中,我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西遊記》來融入課堂,以爭做西遊小使者為主線。在課堂導入環節,我播放了《西遊記》讓學生感受很親近、很輕鬆、很有趣,使學生快樂的、輕鬆的進入到學習中去,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二、故事貫穿,提高課堂實效

四年級的學生充滿了好奇與渴望,根據這個年齡段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是以故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首先,以解開密碼鎖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表格的行、列及單元格。行是水平方向的格子組成的。列是垂直方向的格子組成的。行和列相交的格子叫做單元格。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簡單的數學規律解開密碼鎖,不僅讓信息技術整合其他學科,更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趣的掌握了表格的基本知識。

其次,以設計一張名片卡及救災申請表為由,讓學生進一步掌握表格設計方法和實踐技巧。對於簡單的表格,學生只要知道是幾行幾列的表格。但是對於一些複雜的表格,讓學生學會數清是一張幾行幾列的表格。在這個環節中,有合併單元格、繪製表頭等重要知識點。我採取讓學生自主實踐、小組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小組協作完成課堂布置的任務。從中積極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最後,以設計一張個人小檔案為任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這個環節,教師不宜多講,應該以提示、引導為主,讓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創新設計活動。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該主動傾聽各小組的討論進展,如果有困難可以及時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完美的角度去設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ozmpg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