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精選17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精選17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

俗話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能夠參加第一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我覺得非常的榮幸。自己先前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不是很瞭解,通過這二十多天的學習和交流,在聽了名師們獨到的見解和參加了一些實踐後,受益匪淺,每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對自己在平時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也找到了一些解決策略。尤其是聽了李明軍老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綱要》的分析之後,知道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義重大。對於問題頻出的中職生來説,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想就此淺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精選17篇)

一、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職業教育的學生處在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轉折期,像我校中有一部分學生是孤兒,父母離異,家庭貧困,加強對這些學生的心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認識到健康不僅指身體上的,而且是能正確的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感受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能平衡過去,最終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作為一名中職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到:

(1)在教學中,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的環境,一個和平,積極,温暖的`學習環境,避免不利因素的出現。

(2)在教學中,有效的使用“成功教育”原則。使學生從被動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從他律走向自律,使學生由自卑自棄走向自強與自信,讓學生參與活動,讓學生感到學會,讓學生今後用得上,讓學生有成功的喜悦。

(3)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職業教育輔導。中職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就業,所以,平時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職業觀,創業觀。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實踐吃苦能力,增強迎接職業挑戰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學會應對壓力挫折。

二、作為教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是否健康,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通過這次培訓,豐富了我的實踐經驗,知道了要用一顆博愛的心去關愛每位學生,從關心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出發,嚴格要求自己,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成為學生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通過對個別典型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也瞭解了一些解決策略。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教學活動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言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所以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他們會在教師的感召下,表現出興趣,體驗到愉悦,充分的展現自我,並表現出對教師的愛戴和尊敬。教師也從而實現了“教書育人”的目標。

(2)樂於為工作奉獻,培養自己的多種興趣與愛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要善於調節自身對工作的倦怠。在面對學生時要關愛學生,真誠自然,多聽少説,不要無故打斷學生的話,,站在學生立場,捨身處地瞭解學生。在面對同事時,要給予別人真誠的讚美,重視互動關係,彈性處理問題,控制與疏導情緒。

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感受到的是情感,真實的自我,留下更多的是感悟與思考,只能在以後的工作中,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使學生了解自我,欣賞自我,在自我賞識的環境下生活,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2

説實話,學習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之前,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很膚淺,甚至有許多誤區。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讓我收益匪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的定位與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

就教師而言:

其一: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每天在學校與教師的有效接觸時間長達六、七個小時。在學校教師的一個皺眉,一個微笑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深刻而長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師能很好地創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心理環境。學生喜歡教師,喜歡學校,善於學習。師生關係,生生關係和諧。

其二: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知識學習。

心境不好的教師,很難營造愉快、輕鬆的課堂教學環境,他們常表現得煩躁、易怒、容易衝突、喜怒無常、情緒不穩定。教師情緒不穩、常煩躁,學生也會受影響,如學生常處於緊張和焦慮之中,學習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長此以往,會導致心理問題,甚至疾病。相反,教師心態健康向上,生活態度積極,教學積極,就會想方設法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生也會同樣積極,積極的學,積極的思考。因為教師積極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會誘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對良好師生關係的建立,營造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及學生接受與理解知識均有直接的、積極的影響。

其三: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師生關係。

如教師心理不健康,就難以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與行為,會採取不合常理的態度、方法來對待問題,會使師生間產生矛盾與衝突。現在,有的教師常常抱怨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教師苦口婆心,竭盡全力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可學生要麼我行我素,把教師的話當耳邊風;要麼陽奉陰違,使教師難以下台。這裏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師心理素質不高,沒有形成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裏克森曾指出過:不良的師生關係會導致學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師生關係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師,學生由於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變。教師和學生對立的狀態絕不利於學生學習,而是否產生師生對立關係,及對立關係能否妥善解決,學生能否得到正確引導和轉化,最終決定於教師的心理狀況。

其四: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個性的發展。

學生的性格正在形成過程中,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教師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參照,是榜樣。教師情緒好不好,喜不喜歡工作,都會影響學生;教師若體罰學生,學生會形成敵視和對抗的習慣,形成心理障礙;教師處事不公、亂用權利,會影響學生對整個社會的看法。

如何解決:

一、提高認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易容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如果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能對此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覺得在當下,我們應該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須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三、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在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

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予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四、抓課題探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優化學生情感、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五、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通過本次心理學習,我明白了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做基墊,自如的交往能力為橋樑,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以充分的知識儲備為先導,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為理念,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3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造成人們心理壓力重,學生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生存,面臨升學壓力,心理脆弱,心理壓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特別是因為疫情,學生在家上網課,沒有了課堂上教師的約束,學習不像在校時那麼高效,開學後心理產生了巨大的落差,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展。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對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如下體會。

一、名人為榜樣認識自我培養自信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是偉大的科學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他在上國小時卻是一個“笨小孩”。有一次老師叫每個學生做一個小板凳,當他拿出自己做的板凳時,同學們都大聲嘲笑起來。他告訴大家,這個不像樣的板凳,是他做的第五個,前幾個比這個還要差。很顯然,小愛因斯坦有一種自信心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板凳,事實上也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正是有這樣一種自信心,才使得他在科學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最終取得豐碩成果。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學生,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會獲得成功。

二、在鍛鍊中挑戰自我培養自信心

交給學生辦的事,老師最好不要插手。我們常常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打掃衞生時,有的老師往往幫學生甚至替學生掃地、抹桌、擦窗。我在工作中力戒這種做法,結果是,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去擺桌椅,有的去掃地。有的拖地,有的倒水,打掃得特別乾淨。實踐證明,只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他們會越做越好,學生在鍛鍊中不斷增強了自信心。

三、在集體生活中感受自我培養的自信

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我是集體中的一員,那麼他們就會自覺地愛護這個集體,時時刻刻想着為這個班集體爭光。要不失時機地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每當班上在學校組織的活動中獲得一點榮譽,我都會讓學生知道,這個榮譽來之不易,都凝聚着全班每個學生的心血和汗水。

還要開展經常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學生從小就熱愛自己的祖國,給學生講清楚,我們班是祖國的一個小小的分子,愛國就得愛我們班集體。平時從一點一滴的小事抓起,強化集體榮譽感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4

想上好一節心理課,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探討問題一定要符合學生年齡段的發展。以溝通為主,在設置問題時要使用的語言一定不能偏激,不使用封閉性的語言。要保持價值中立等等。我們不能以平時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被小事激怒。要做到公平公正,要學會尊重學生。要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能因為學習成績差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儘量把自己放在以學生身心發展健康為主題的情況下去考慮問題。去尋找問題學生背後的故事。如果他們一旦學習或生活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勢必會對學習和生活產生消極的影響。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從而達到心與心的交流,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真誠感化學生,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從而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一直在路上,我相信,我們以後通過多種方式,會使自己更加充實,更加提高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5

來到新小掰指算算已有兩個年頭了,本學期中我校建立了“陽光心語室”,我光榮的成為了心語室的一位志願者,孩子們心中的“知心姐姐”。這意味着,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從此以後對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不由的留心注意起來了。

我們的宗旨是為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適應與發展帶給心理輔導服務,使學生能適應學習、生活、人際關係環境,認識和發揮自身優勢,緩解情緒困擾,消除心理危機,增強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潛力。個性是我們學校的寄宿生,在校時光長,家庭生活環境複雜。造成了很多孩子心理的危機和困惑。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收到了很多同學的來信,針對孩子們的問題我們進行了分類回信,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心靈的幫忙。

本學期3月26日,我很榮幸的同李主任參加了太原市中國小心理教育教學的年會,聽了名師們的示範課。下方是我對此次活動的一些感想和大家來分享交流。對我影響最深刻的是那節由尖草坪一中朱洪傑老師講的“嘮叨、暴躁的表現”課堂中圍繞學生在家都發生多被父母嘮叨的事情,在這過程中孩子是如何應對的?為什麼會造成家長嘮叨以至於暴躁的表現呢?老師設計了這麼幾個大問題來進行的。其中又在小環節中有一個個性精彩的部分讓我至今難忘,學生經過討論老師提出的在傢什麼時候會讓家長嘮叨發脾氣,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變現的淋漓盡致。當時場下也是掌聲不斷啊!這足以證明學生是能夠理解體會到家長的心理角度的。

在此老師也進行了總結分析:

1、此刻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期望值過高;

2、父母的工作壓力大;後面又透過播放老師對家長的一次採訪錄音,學生在課堂中聽到了家長的心聲。

家長對孩子嘮叨、發脾氣的那份無奈;家長擔心孩子的理由。學生透過課件上的父母是如何為自我的孩子時,那份真摯的愛時,聯繫實際你又是如何用自我的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的?能為父母做些什麼?要求眼前就能做到的,要具體,有可行性。這時孩子們動手寫出了自我的行動計劃。在課後老師還留了作業,那就是“給父母的一份信”。學會用感恩的心去感恩父母用實際行動來感恩父母。課後的總結那就是:讓學生理解父母,讓父母理解學生,讓理解搭起孩子與父母的橋樑。

那麼具體自我的工作中又該怎樣做呢?自我也在不斷的查找資料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以下是自我的一些片面見解僅供參考。期望也能讓老師們進行嘗試和體會。

一、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

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教室是國小生主要的活動空間,我們力爭使室內寬敞明亮,温馨舒適。所佈置的資料隨着教育目標、季節變化而變化。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國小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國小生情操,充實了國小生生活,激發了國小生的求知慾,培養了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二、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

校園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是指校園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及校園校風、氛圍等,它包括國小生生活、學習和遊戲的人文因素和活動空間。

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對認知與情感的關係,作了這樣一個生動而貼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個土地上。”反過來講,如果離開“情感”這塊“肥沃的土地”,也就結不出“良好的發展”的果實。

1、平等相待學生,跨越陳舊的“代溝”。

在課程改革環境下,要求教師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流,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為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我潛在的創造能量,毫無顧慮地表達自我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我的困惑疑問,首先就是創設和諧簡單愉快的學習環境。

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是高質量教學的有力保證。心理學研究證明:和諧、愉悦的氛圍有助於學生用心參與課堂活動,而緊張、冷漠的氣氛會大大抑制學生學習的熱情。如何減輕消除學生學習上的心理壓力,培養學生對學習的一種良好心態?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一名引導者、組織者、協作者的主角,創造最佳的心理氛圍,使學生情感得到體驗,心靈得到溝通,理念得到認同,情緒得到調節,行為得到訓練,讓學生充分地展示自我,從而使學生能學得懂、學得好、學得簡單。這樣不僅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勇氣,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協作,共同探究的精神。當學生的思維、情趣、愛好都有了張揚的空間時,就會走進老師和老師攀談併成為朋友,為學生的心理能夠健全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師生真誠相對,理解鑄就成長。

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務必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蒙台梭利説:“教師不僅僅是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心理學家,因為他要指導兒童的生活和心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許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訴我們:不理解何來教育。我們只有透過各種途徑,深入地理解我們的學生,才能到達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為一名老師,一名心理輔導員,如果不理解兒童的心理情感,不與他們真誠的相處,他是難以順利開展工作的。

現代的教育觀認為,教師不就應是教育的主宰,不就應再有權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強迫的教育方式其實是把軟刀子,不但否定了學生的權利和尊嚴,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而且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創設寬鬆、和諧的氛圍,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用真誠換真誠,讓學生切實感覺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使他們從心裏理解你善意的意見與推薦。

3、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並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必須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瞭解學生,善於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情緒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我必須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6

聽了株洲市心理諮詢教育專家張正中、丁光木、曹偉勇三位教授主講的這次講座,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在日常的生活我們往只關注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羣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的工作壓力比較大。教師時刻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名學生需要耗費大量情感和精力,加上考試壓力大,工作負擔重。其次,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過高且複雜多樣,教師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社會日趨功利性,師生關係日漸淡薄。由此可見,教師職業在辛苦之餘,還必須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長期積累下來,就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的心理健康,那麼怎樣才能保持心理的健康呢?

一、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師的價值觀取向直接影響教學行為與效果。教師應為“人師”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教學心態和自我心理健康調空。樹立甘為人梯,樂於奉獻,愛護學生的價值觀,用積極樂觀的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從而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二、正確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

教師不是聖人,對自己要求不要過高,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專家、學者,不一定要做最好的老師,但一定要做最快樂的老師。只有坦誠地承認自己的不足與缺點,只有完全的肯定和尊重自己的長處和優點,才能獲得別人的認同和尊重。

三 加強學習,提高自我修養

教師的社會作用主要是承前啟後,但更在於啟後,要讓“青出於藍勝於藍”。俗話説“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水從哪裏來,就是不斷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不與社會發展相脱離,有了淵博的知識,才不會與學生產生代溝,才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工作才不會太辛苦,無趣。

四培養經積極的、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

有時候我們應該有“啊Q”精神,生活中難免事事順心如意,總有困難和挫折,煩惱、憂愁伴隨着。教師應努力培養自己的愛好、興趣,不斷加強意志鍛鍊。

五 建立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教師所從事的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我們要學會寬容,學會善待別人當然也包括學生,與同事和睦相處,互學互助、尊重領導,彼此理解,與學生民主平等,教學中,教師更應放下權威身份,對學生要求不過高也就是對自己不苛刻。

總之,教師要愛自己,對自己不要過分苛刻,對他人要能寬容、理解、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良好心態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個人身心健康的必要條件。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7

10月28日下午,實驗國小明德樓能容納三四百人的大會議室裏座無虛席。家長們有幸受學校邀請,聆聽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培訓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張志剛老師的“做真正會愛孩子的家長”家庭教育講座,各位家長專注聆聽、積極互動、認真筆記,獲益頗豐。

講座中,張老師以幽默風趣、接地氣的語言、親子溝通的真實案例,向各位家長傳遞家庭教育的經驗。在兩個小時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讓我有以下感悟:

1、家長的成長比孩子的學習更重要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所以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關注孩子的成績、關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正因為過度的關注造成了很多意識不到的問題,而我們的用心良苦,往往達不到想要的結果。聽了張老師的講座,我茅塞頓開,其實孩子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優秀,我們是忽視了自己的成長和學習,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焦慮。

2、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受挫能力更重要

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樹立良好的家風和榜樣。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做一做。善於學習,懂得孩子發展的規律,滲透正向的能量。家庭和睦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愛自己、愛家人,在孩子面前維護配偶的正面形象,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幸福感。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杜絕過度溺愛,教會孩子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傷害自己,不破壞環境,不傷害他人。讓孩子知道出現錯誤就要接受懲罰。

3、學會真正的愛孩子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是我們的方式是否正確?要做到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和孩子做同一件事,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改變自己的觀念,改掉焦躁的習慣,改變語言模式,努力培養擁有有趣的靈魂、健康的身體、會探索的孩子,而不是聽話的孩子。

短短兩個小時的講座,家長們聽的津津有味,許多經驗之談讓我如醍醐灌頂,感慨良多。借用張志剛老師的話“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我們從愛自己、快樂自己開始,做一名願意學習、願意成長的家長,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改善家庭環境、呵護孩子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8

今天我校要舉行一次心裏健康活動,規定每個班只能玩四個項目,如果四個項目都贏得了一張獎票的話,就可以換一個獎品。心裏健康活動開始了,我們玩的第一個遊戲是翻布遊戲,它是訓練我們的團體合作的,遊戲規則是這樣的:7個人站在一塊布上,要想辦法把這塊布翻過來,但是不許把腳伸到布外面去,哪一個組最先把布翻過來,那一個組就可以拿一張獎票。我們開始遊戲了,但是我們的協調性不好,所以我們就輸了。第2個人遊戲是幫助盲人指路。

遊戲規則是:盲人揹着瘸子,瘸子幫盲人指路,盲人要用黑眼罩蒙上眼睛如果見到氣球,就得踩爆,如果見到小熊,就得撿起,哪一個隊最先到終點,揀得最多,就可以拿一張獎票。我們開始玩第二個遊戲了,我是盲人,我背的是鍾珺媚,比賽開始了,鍾珺媚指路指的不好,我又不敢踩氣球,所以我們又輸了。第三個遊戲也是團體遊戲,遊戲規則是:每人拿一個球,放在胸前,一個接一個走,手不能拿球,哪一個隊最先到終點,就可以拿一張獎票。

我們女生1隊變2隊,每人拿一個球放在胸前,比賽開始了,因為我們隊的熊雙掉了一個球,我們隊又輸了。第四個項目是頂乒乓球,它也是團體遊戲,和前面是一樣的隊形。遊戲規則是:最前面的一個人拿一個紙杯,把它倒過來,拿杯底頂一個乒乓球,一直這樣頂六個球,哪一隊最先把它運到終點,就可以拿一張獎票。我們女生2個隊分別站成兩豎排,最前面的一個人拿一個紙杯,把它倒過來,拿杯底頂一個乒乓球,最後,我們終於拿了一張獎票。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知道了:只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就沒做不到的事情。

拓展閲讀

説明:以下內容為本文主關鍵詞的百科內容,一詞可能多意,僅作為參考閲讀內容,下載的文檔不包含此內容。每個關鍵詞後面會隨機推薦一個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從多個垂直領域瞭解更多與本文相似的內容。

1、感悟:感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gǎnwù,是指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歷所產生的感想與體會,出自漢劉向《列女傳·張湯母》。感動使之醒悟、覺悟。漢劉向《列女傳·張湯母》:“君子謂張湯母能克己感悟時主。”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奏疏不必繁多,為文但取其明白,足以盡事理感悟人主而已。”明車任遠《蕉鹿夢》第六折:“此事夢覺相尋,真妄互見,倒可以感悟人也。”《三國演義》第一○六回:“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受感動而醒悟、覺悟。《史記·管晏列傳》:“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新唐書·奸臣傳下·崔胤》:“德昭感寤,乃告以胤謀,德昭許諾,胤斬帶為誓。”《明史·胡世寧傳》:“每重獄,別白為帝言之,帝輒感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二回:“襄公感悟。乃拜其弟十一人皆為大夫,並知鄭政。”錢鍾書《圍城》四:“結果兒子‘為之悚然感悟,愧悔無已’。”這是極為特殊的歷史轉折期,物質文明發展到這一步註定了精神(信仰)...頭條搜索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受到遺傳和環境的雙重影響,尤其是幼年時期的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對心理健康的發展影響甚大。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能良好地處理生活中發生的各種情況。個體能夠適應發展着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徵;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於積極狀態,並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在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從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徵。心理健康的基本含義是指心理的各個方面及活動過程處於一種良好或正常的狀態。心理健康的理想狀態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認知正確、情感適當、意志合理、態度積極、行為恰當、適應良好的狀態。與心理健康相對應的是心理亞健康以及心理病態。心理健康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神馬搜索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3、教育:教育(Education)狹義上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指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一詞來源於孟子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拉丁語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詞的來源,意思是“引出”。教育者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根據學校條件和職稱,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授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提高實踐能力,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事物。人在其中,慢慢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到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着自我意識思維,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神馬搜索更多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感悟

4、一個人:《一個人》是由韓紅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收錄在其20__年發行的專輯《我愛故我在》中。20__年1月6日,該歌曲獲得第38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全國最佳中文歌曲獎。一個人(3張)《一個人》是韓紅自認的“最喜歡的歌曲”,韓紅在歌曲中袒露了她自己內心對過往的理解和回憶。這首歌源自韓紅在某個忙裏偷閒的休息日裏,一個人在房間裏聽歌、收拾、看書、做飯,突然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一種再多熱鬧環繞和朋友陪伴都無法釋懷的“一個人的孤獨”,但她卻想在一個人的時候和自己對話,於是一氣呵成完成了詞曲的創作。韓紅希望歌迷在每一次“一個人”的瞬間都有這首歌陪伴,不要怕一個人面對寂寞和孤獨。一個人再委屈難過,最終也要學會堅強,用笑容去面對一切,因為多年以後會發現這些都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我一個人喝酒一個人踱步一個人面對這世界的殘酷我把手插在兜裏握緊拳頭揮向那無情的夜空無數過往的歲月有温暖的跋涉也有冰冷的苟且在回憶的滾燙中歸去來兮現實狠狠擊打着我的胸口我...神馬搜索更多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9

首先,通過本次學習,結合我的工作實際,使我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鬱、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境不適應等等,並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可是,不正確的關注,反而引發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其次是對教師的重要性.作為教育者我們要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以身作責,所以具有卓越的專業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具有健全的人格魅力與健康心態也勢在必行。的確,有的教師患上“職業倦怠症”。影響了身心健康也波及了學生,真應該重新校正一下心裏運行航向,有利於自身發展更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教師常常要做學生的心理工作,給學生排憂解難,而教師的心理壓力又怎樣解決呢?聽了這次心理健康培訓,這個問題已經迎刃而解。我們總教育孩子興趣是的老師,那我們就把自己的興趣培養起來吧。你看那些靠出苦力搞裝卸工作的人們,他們要付出多少汗水,才賺到並不可觀薪水。而且我們是坐在辦公室、站在班級裏,風吹不着雨淋不着,多麼幸福!這就叫知足者常樂!看一看我們每日的工作,雖備講批輔考,看似緊張忙碌點。但樂趣太多了!教學相長使我們知識愈加淵博。教師是這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的羣體,由於自身的社會角色和所承擔的社會任務和對自己身份的認同,及社會的認可的不同程度等,也許會給自己帶來一些困惑和壓力。但只要我們盡力了,凡事都問心沒愧了。保持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有正確的人生觀就會締造連城的人生價值……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0

首先,非常感謝邱老師每週發在QQ羣的家庭教育視頻。每次我都會抽空認真觀看,並自我檢視反思,受益匪淺。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嘮叨讓孩子情緒化;威脅使孩子學會撒謊;過分聽話不會變得自律;強迫孩子聽話、過度控制,會讓孩子沒有思想自由。

尤其是,孩子上國中進入青春期後,更有自己的主見,討厭被操控。我們要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及有效溝通呢?分享一下我的教育心得:

一、從權威型父母轉換成民主型父母:

記得國小中低年級時,我對孩子要求較嚴格,規定,晚上八點半後不可以做作業。有一次,孩子沒按時做完,我讓他停下反思為什麼沒做完,孩子當時會有些牴觸,雙方當時很不愉快。然而,第二天早上5點多,孩子自己起來做完了。慢慢的,他也養成了回家先完成作業的習慣。

隨着孩子的長大,用強迫命令的方式孩子不一定接受。到了高年級,需要轉換成“教練”的角色,並做好榜樣。因此,我時常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示範。

當孩子有錯時,給他一些空間,更多的是理解、包容。先與孩子溝通商量,定期開家庭會議,一起制定規則,互相監督提醒並遵守。

當自己有錯時及時跟孩子道歉,讓孩子知道父母有時也會犯錯。

我和孩子一起成長,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當遇到事情會想幸好沒有更糟,用積極心態去看待每件事,每天睡前感恩總結,並自我反思,面對孩子謹言慎行,用行動去影響孩子。

二、有效陪伴:

孩子上國小後,我基本取消了應酬,每天晚上和週末都儘量在家陪孩子。

剛開始的陪伴只是在家看電視,後因太太愛學習,在她的影響下,我家沒交電視費,也就不看電視了。我開始看家庭教育的書,並在喜馬拉雅聽了近五年的教育相關音頻。這讓我知道高效陪伴的重要性,並在睡前和孩子一起親子閲讀,讓孩子養成閲讀的習慣。

晚上孩子完成作業後,我們一起在小區散步,和他一起聊聊時事,聽他説天馬行空的想法等,週末儘量帶孩子們一起去郊外遊玩。

現在回想起來,這真是一段快樂的親子時光。

三、有效溝通:

以前孩子做錯事時,我的情緒有時會控制不住打罵孩子。自從學習瞭如何有效溝通,瞭解ABC理論(A。表示事件,B。對此事件的看法,C。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決定C的,是A還是B呢?事件A只是引起情緒及行為反應的間接原因,而我們對事件的看法B才是引起行為反應結果C。),讓我學會遇到事情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傾聽,用心聽孩子説話。80%時間用於傾聽,20%用於引導,不敷衍孩子,讓孩子感覺受重視。每次和孩子在一起基本是他説我聽,我會用提問的方式多問,不否定他的觀點。有時也會跟孩子分享自己工作、心情感受,或新聞等,讓孩子感受真實的社會。

這次考試,孩子有科成績不理想。我跟他説,我理解你,你頂着壓力,我相信你也想考好,只是暫時沒找到方法或興趣,沒調動起來。你找出原因調整好,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他自己心態好,説,下次有更大的進步空間。但我感覺到他也有壓力。在國慶期間不願出去玩,在家用心學習。雖然我希望他能多出去走走,但想起講座中説的過份聽話不會變得自律,所以還是尊重他自己的決定。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樣讓他養成自律的習慣。

溝通的前提是尊重,非暴力溝通是一種生活態度,會讓尊重、理解、欣賞、慈悲融入生活中。讓我們理解、尊重他人和自己。

四、和諧的家庭:

家是孩子温暖的避風港,和諧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我和太太都很重視家庭,若有不開心的事,會通過寫信的方式來溝通,儘量給孩子創造有愛的家庭,並經常會把學習的收穫一起交流。

其中《愛的五種語言》讓我很有感觸,它們分別是:

1、肯定的言詞(多認可和讚美)。

2、精心的時刻(雙方共享的美妙時刻,在這段時間裏面,放下手機,把你的全部注意力都給予對方)。

3、接受禮物(重要的節日交換禮物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情)。

4、服務的行動(做對方想讓你做的事,通過生活中的服務使對方高興)。

5、身體的接觸(擁抱)。

以前覺得家人生日時簡單的祝福就可以,現在我會訂蛋糕、買花、寫祝福卡等,讓家人有儀式感。

正如,我常和孩子交流説到:“無論您學習如何,我們都愛你,家永遠為你留門。”

這就是我的一些心得與見解——用愛陪伴、仔細聆聽、為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關係,這在家庭教育中尤為重要。同時,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沐浴在有愛的家庭環境中,並能成為一位温暖、積極、向上的陽光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1

近期,通過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受益匪淺,感想頗多。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沒有嚴格的界限,由於內外因素的影響,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礙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所以對任何一個人來説,都有可能出現某些不夠健康的心理狀態。許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狀。例如荷蘭畫家凡高生前是一個畫壇無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孤獨中生活,是一個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鍾愛的女人,最後不能忍受貧困和疾病的折磨,開槍自殺;蘇聯著名詩人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變,易激動,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於他的戀人急着要去上班,沒有聽從他的意願留下來陪他談話而開槍自殺;美國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鬱症,由於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壓也是開槍自殺的。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這充分説明常態心理與變態心理之間沒有絕對的鴻溝。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礙,只是嚴重程度和影響學習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師也不例外。尤其是現代高速發展的充滿競爭的社會,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教師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更可能產生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2

生活與中學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説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己展示的平台,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生的生活,而且為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己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己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己,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3

今天學習了《中國小班主任心理健康》,季秀珍老師結合自己實踐中得到的豐富的心理輔導經驗,將相關的理論知識由淺入深地闡述講解,讓我學到了很多心理輔導理念和研究心理問題的方法,受益匪淺。下面我談談我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因為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

二、指明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的方法與途徑。

通過學習,改變了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從而對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一個重新的定位,以前都是給學生念一點理論知識,沒有顧慮到學生的各方面發展,更沒有開展什麼心理活動。通過學習,我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學校的重要性,意識到現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增強了自身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專家的教育總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成長的。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的責任真的很重大!通過學習,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穫很多。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4

第一次發現在班會上還能學到這麼多東西。

對於心理健康,不的不説,現在的大學生們對於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表層意義上來講,我們錯誤的認為有心理疾病是類似於有精神病一樣的。但是這一次,我有幸坐在操場上,感受一次全新的心理班會。大家圍成圓圈,席地而坐,一起來聆聽心理部部員講解有關心理方面的常識、知識。這讓我拋棄了很多錯誤的看法和認識,受益頗多。户外形式的班會,使人眼前一亮,經歷了太多次讓我們只在室內團團坐好後,聽導員和班委的講解與指點的古板形式的班會,户外形式的班會使我有了新的體驗。與其説是一次全新的體驗,不如説是身心靈的一次重塑,在玩耍和交談之中,相互瞭解,相互學習,我覺得具有別樣的風采。

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我們太過於看重成績的分量,導致對心理認識太過淺薄,也太過表面化。我雖然沒有聽到太多專業化的知識,但是聽到了很多讓我有益匪淺的內容。

遊戲環節也讓我玩兒得很開心,擊鼓傳花,雖然這是一個比較經典古老的項目,但是在舊遊戲中還是玩兒出了新花樣,相互傳遞,隔空拋物,反方向回傳等翻新花樣更是為遊戲增添了更多的樂趣。那些被選中的“幸運兒們”有才藝展示,她們有的唱歌又跳舞,有的念繞口令,真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當我看到有異國的留學生站在圓圈中央,努力地用中文唱着周杰倫的《告白氣球》時,我才領悟到音樂無國界的'真實內涵。

班會的全新體驗,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講道理,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重視自己的身體素質,從而達到一個身心全面健康的局面。以前,我就很喜歡心理學。一切的效果都是由心發出的,心理班會的開展,讓我對心理有了新的認識與理解,開班會之後我不由得開始對下一次心理班會有所期待,也有所憧憬。對心理認識程度也在逐步加深。我們的心理班會與眾不同,讓我們在活動中更加真切的感悟到屬於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心理健康教育原來就是一門藝術,探究這門藝術,可以開啟我們的心靈之鎖。社會往往重視教師和教育質量,而很少關注教師的生活質量。班會結束後很多同學都紛紛表示在此次活動中的收穫頗多,大家不光相互幫助,共同的為一個目標努力而奮鬥,還可以在認真玩耍中感受到班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此次班會應該説達到了舉辦本身的意義。終究讓我相信:原來大家一起齊心協力,就是可以做到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5

xx老師在的講座中講述到心理健康已經是世界矚目的現象,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人們都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教育領域,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教育部門都不斷增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要求,甚至直接的評估、督導、實施,這項工作已經運作得很好。然而和學生的健康成長密切相關的教師心理健康還是一個空缺,有關的實施和研究很不得力。教師的心理健康和學生的成長、社會文明的發展,尤其和每個教師自身的生命質量又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心理健康亟需關注。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而積極的適應狀態,意味着當事人不僅能獲得自身的平衡,而且可做到與環境的基本協調。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因素。在現實生活中,個體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決於心理壓力與心理承受力的交互作用狀況。

根據國家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機構的調查結果,我國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過分樂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大致有八種表現,其中職業心理倦怠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集中表現。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來自社會方面的和職業方面的原因。

維護和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不同緯度和不同層面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較為可行的對策主要有四個方面:專家處理;

社會支持系統;校長與教育行政的協調和教師自身的調適。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正確面對壓力,提高應對壓力的能力;學習相關心理學知識技能;及時瞭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和心理健康狀況;採取心理自我調試策略把自己從各類壓力下及時解脱出來;採用實用心理自我療法,及時重建心理平衡;爭取社會支持;以及必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干預等。

通過本次學習,我知道了一些我們教師自身存在很多不知道的不足,也存在着一些不利於學生不利於教學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一、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社會的原因:社會變遷和教育革新使部分教師不適應、社會期望與現實差距使教師心理困惑、多重角色衝突使教師無所適從。

教育的原因:教師是應試教育的受害者、超負荷工作量和瑣碎事務工作的束縛、學校組織結構與評價體系的制約、付出得不到理解和回報

個體原因:主要是生物學因素、人格因素、心理防禦機制。

二、教師心理調節與維護

(一)為教師提供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提高學校管理者的素質、減輕教師的經濟壓力和工作壓力、真正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二)教育教學觀念現代化

教師觀念體系的核心是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人: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個性的人:用獨特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生是系統的人:用系統的眼光看待學生,積極看待學生。

(三)學生心理健康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前提保障,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6

摘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引起了眾多學者關於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從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面臨的困境出發,以翻轉課堂的內涵和特徵為切入點,與傳統課堂進行對比,分析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優勢,同時探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教師和學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應用;可行性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及目前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心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自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以下簡稱《基本要求》)以來,許多高校也已經陸續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並逐步將其列為公共必修課。《基本要求》中對課程性質、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要求。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特點

1、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心理潛能,這一教學效果並非立竿見影,而是一個學生知識內化並逐漸積累的過程。對於學生而言,掌握一個心理學的概念並非意味着就可以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是使學生在個人成長髮展中,學會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去分析、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是以實際應用為目的。

2、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通過課程的開設,幫助大學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使學生能夠解決自己實際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因此,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師生應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實現師生間雙向的心靈溝通。教師通過設計一些情境體驗、心靈遊戲、案例討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迪下,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勇於探索自我、體驗感受、討論知識。

3、學生的主體性。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教學過程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教師傳統“教學者”和“訓練者”的角色定位。他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他們想要什麼,幫助他們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從而安排恰當的學習活動和材料。因此,心理健康課程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根據學生的需求制定教學內容,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開發學生潛能。

4、學習方式的心理體驗性。心理體驗強調以體驗為主,引導學生互動,達到知情合一。因此,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關主題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用自己已有的經歷和心理結構去理解、去感受、去體驗。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1、課程要求高,但有效教學時間少《基本要求》中教學內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瞭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瞭解自我、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而這三大部分又涵蓋12個課程專題,即使按照《基本要求》的教學管理要求,將其作為公共必修課上滿32-36個學時,每個課程專題也只有3學時,這很難在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層面達到既定教學目標。此外,部分高校在具體的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將心理健康課程壓縮到16-18個學時的情況,有效的教學時間更是難以保障。

2、課程意義重大,但教學效果難以達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預防學生心理問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意義重大。然而在實際的課程開設過程中,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採用傳統“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即使不少教師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革,如應用角色扮演、團體輔導、案例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但往往受到教室硬件條件及師資水平的限制,在大班教學的條件下,更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參與度仍然不高。此外,在課堂教學中領悟掌握的知識技能,需要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和應用,而課後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和交流幾乎為零,很難使課堂上已經掌握的知識內化和熟練運用,以致知性脱節。

3、受眾對象多,但缺乏針對性高校學生生源地域性較廣,個體的成長環境差異較大,心理健康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點也不甚相同。而心理健康課程作為校級的公共必修課,每年的受眾對象往往是全體學生,人數眾多,羣體龐大。教師在大班教學中多是着眼於各個主題的核心知識點,很難根據每名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從而缺乏針對性。

4、課程專業要求高,但師資力量薄弱《基本要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緯度達到既定要求,對教師的專業性要求很高。由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專職教師人數較少,無法承擔全校的通識課程教學任務,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主講教師隊伍常常由輔導員作為師資隊伍的補充,由於專業限制,課堂教學效果不甚理想。

二、翻轉課堂的內涵及與傳統課堂對比的優勢

翻轉課堂起源於20xx年美國林地公園高中的兩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錄製可供學生在家觀看的視頻,後經薩爾曼可汗學院以及開放教育資源運功的貢獻,迅速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教學模式。20xx年,翻轉課堂的浪潮湧入我國,受到學者的廣泛關注和應用。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根據翻轉給出的定義:“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把直接教學從羣體學習空間轉移到個體學習空間,從而促使羣體學習空間轉變為一種動態的、交互性的學習環境,並由教師引導學生應用概念並創造性地進行主題學習。”通過以上給出的定義,翻轉課堂通俗地講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課前觀看,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討論、答疑並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一是翻轉課堂可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能力和方式;二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使得翻轉課堂得以實現;三是教師必須發揮在整個活動學習中的組織和引領作用。

(二)翻轉課堂的特徵

1、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由原來傳統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課堂上的管理者變成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由教學內容的傳遞者變成視頻資源的設計開發者以及相關教育資源的提供者。教師要熟練地掌握一些學習活動組織的策略,因此教師的主導地位沒有削弱,反而是加強了。課堂中,當學生遇到疑惑和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支持。

2、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個性化學習中,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角。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學習內容以及學習量。並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學習和協作學習等形式來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

3、教學時間的分配發生了變化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將傳統課堂上知識講授的內容一部分放到課堂教學之前,從而釋放更多的課堂時間,將有限的時間“最大化”地利用,留給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延長教與學的時間。

4、教學手段發生了變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能。微視頻+在線作業,是翻轉課堂的主體構架。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可以在課堂外直接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這樣就很容易形成線上學習和現場學習的有機結合。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勢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翻轉課堂重構教學結構,與傳統課堂相比,具有其自身優勢。

1、因材施教,從而解決學生個性化問題在翻轉課堂上,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已有的學習知識水平安排個性化的學習進度,根據自己的需求,去接受、吸收、理解知識。另一方面,靈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獨立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空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獨立學習和探索問題,並運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

2、課前觀看視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於視頻和作業通常是上課前一週發佈和佈置,學生在觀看視頻後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探究思考,並且可以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和驗證,這樣在課堂上才可以有針對性地向教師提出問題和疑惑,並通過小組討論進行再次學習和思考,進一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

3、豐富課堂情景,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其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認識到個體的差異性,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實現知識內化。在現代教育技術等教學輔助手段的支撐下,翻轉課堂上師生間的溝通更加靈活多樣,呈現出課堂情境的多元化和層次化,學生通過小組化的學習方式,不斷整合自我認知並學會悦納自我。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教師面臨的挑戰

在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微課程的開發者、意義構建的促進者、學生的引導者及現代教學理念和新型教學模式的研究者。與其他的專業教師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需要教師能夠更加靈活專業地運用心理學知識組織整個課堂的運行,這對於教師來説無疑是一個挑戰。

(一)教學資源的準備

翻轉課堂是技術促進學習的典範,因此翻轉課堂的成功實施離不開互聯網及現代教育技術的支持。雖然目前互聯網上的精品課程或公開課資源豐富,但因為每個學校的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不盡相同,因此適用性並不普遍。提前發佈的視頻一方面需要教師掌握一定的多媒體使用技術,比如視頻的剪輯、音頻的錄製、PPT的靈活運用等,另一方面視頻的製作內容還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高度概括,精煉要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對於大部分教師來説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課堂理念的轉變

穆塞萊姆認為:“翻轉課堂並不意味着你的學生會觀看教學視頻,如何讓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才是關鍵。”翻轉課堂上,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填鴨式”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這對於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思維和教學習慣都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在心理健康翻轉課堂上,需要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課堂時間最大化利用,從而完成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營造靈活的教學環境,真正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引導

課堂教學是在課前微課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解決個性化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情景、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去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轉課堂學生面臨的挑戰

(一)學生角色的轉變

翻轉課堂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選擇學習的時間、學習的地點、學習的內容以及學習的量的多少。一方面,他們在觀看教師提前分享的視頻後,需要自主整理自己的疑問,做好學習筆記。另一方面,他們要對自己課前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及時瞭解自己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這對於早已習慣於傳統課堂上依賴教師講授的學生來説,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二)學生學習習慣的轉變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互動環節都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反饋,否則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心理健康翻轉課堂上,更注重課堂上個人的分享,然而學生在傳統課堂的長期影響下,很難主動或或羞於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個別學生不願意接受這種類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對頻繁的師生、生生討論互動產生排斥心理。

五、結束語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指出,教育信息化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運用翻轉課堂,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達成教學目標,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條件下教學改革的一次新的嘗試。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夠契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特點和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總之,大學生心理健康翻轉課堂模式為教學帶來了各種機遇,同時教師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課堂的翻轉效果及發揮無論對於教師還是學生來説都需要一個探索和適應的過程。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範文錦集 篇17

通過學習心理學,我深知心理健康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因此從很早以前就比較喜歡研究心理學,只要與心理學學習有關的培訓我都非常願意參加。儘管我是個對概念接受比較慢的人,但從各種培訓中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方法與策略。並能學以致用,在平時的工作中用自己學習的知識影響周圍的老師、家長和學生,而且也有些許成效。

瞭解、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抓住關鍵期。

我們老師和家長往往會為孩子着急:這個字怎麼總是寫顛倒呢?你怎麼總是坐不住呢?你為什麼表達不清楚自己想説的話呢?你學英語怎麼這麼費勁呢?.......似乎這些都是孩子的錯。其實不然,孩子的身心發展是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比如説小孩子有時分不清方向,寫出來的字位置顛倒等,那是因為物體通過眼睛呈現在視網膜上的是倒像,從通過傳入神經輸送到大腦的過程中,由於信息干擾等因素,在大腦中呈現的圖像出錯。這些問題在經過訓練後,反射弧各個環節協調了,問題就不會發生了。所以單純指責孩子不用功,是會起到反作用的。作為家長、老師,瞭解並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即使抓住關鍵期,進行適當的培養與引導,是我們的責任。

通過學習,我瞭解到人生各階段的習理髮展的特點,使我瞭解到人的心理活動基本現象,懂得了怎麼去調節去把控自我,並同進也使我在與人的溝通過程中,更注重於學會傾聽,學會觀察和怎麼樣去幫助開導他人。我覺得自己學習心理學後做任何事情比別人和比以前更有耐心了,對周圍的人也更加寬容了,對有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可能幫助調節自己的情緒、心態,也可以幫助別人。願意耐心傾聽別人訴説煩惱和痛苦,讓他們可以渲泄出來,是給他們心靈以最大的安慰。

通過學習心理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發展自身的良好的心理品質,矯正自已的不良行為,培養自己的高尚情操、發展自己的智力、增強自己的能力,以搞好教育工作並提高教育質量。現在是素質教育,學習心理學知識可以幫助正確認識自我,調節自己的言行。

此外心理學的學習對我們老師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教育問題上,我們可以運用心理學的原理,進行溝通,渲泄,指導,比如通過心理學的學習,我們瞭解各年齡段的心理特點,可能預防性或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青春期的心理問題。運用心理學知識和手段對學生以科學的期望與有見地的賞識教育,努力為學生創造參與與成功的機會,進行有目的的拓展訓練和心理活動課。

是一門並不古老但很神祕的學科,許多人都對它充滿了幻想。認為它可以使人聰明,瞭解別人的內心世界,甚至成為超凡脱俗的預言家。

在接觸心理學這門學科的以前,它總給我一種太神祕的感覺,總以為它很深奧也很虛幻,但是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學習,我被它的科學性,真實性所折服,可以説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與此同時我還發現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同時兩者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心理學不僅具有科學性,而且也不乏應用性。心理理論固然枯燥,但配以實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讓人有一種從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覺,視野也開闊很多。心理學來源於生活,又指導生活。

對於幾乎每一個年輕人來説,似乎都覺得自己最瞭解自己;當然了,我也不例外,説實話我接觸心理學這門充滿神祕氣息的課程之前也是一直這樣認為的。但是隨着這個學期對心理學課程學習的深入,我發現以往的看法存在着很多的偏頗:在走上坡路時,總是把自己估計得過高,似乎一切所求的東西都唾手可得,往往把運氣和機遇也看作自己能力的一部分而喜不自禁,甚至有些自以為是;在不得志時,又往往把自己估計得過低,把所遇到的困難和不利條件統統看作自己的無能,以至於做什麼事總是很極端。

心理健康,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詞語。在我沒有學習心理學的時候,我一直對這個概念似懂非懂,自認為對"心理"有不小的心得體會,但恐怕還説不出個所以然來;時至今日,在楊老師的講座下,對其認識不知不覺中已是不同往日。對普通人而言,一件事物最值得關心的莫過於其價值。同樣,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在大學裏開展心理衞生工作的意義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4j3vq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