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範文

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範文

幼兒園親子活動幫助家長建立主人翁意識,激發家長積極合作的態度,讓家長走近幼兒園,使他們瞭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體會,供大家學習和參閲。

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範文

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

今天是個特別的星期五,早上我和孩子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高高興興的向金橋碧雲廣場出發。因為今天是幼兒園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建築攝影親子活動的日子。清晨,太陽伸了個懶腰, 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臉. 九點半左右,包老師、王老師及其他的家長帶着小朋友都準時來到了集合地點。活動開始了,首先班主任包老師向小朋友及家長們介紹了今天的活動安排行程,然後讓大家以碧雲廣場為中心分散去拍攝各種建築的照片。

活動開始了,我和女兒看着碧雲廣場邊的一個個五顏六色、形況各異的建築興奮地打開照相機去捕捉各種各樣的建築。廣場北面牆面為一塊塊紅色、黃色方塊的咖啡店吸引着女兒快速地按下鏡頭,而我在旁邊為她做參謀,她興奮地按下鏡頭讓我一起欣賞鏡頭下的建築。我們從中心點向南看去一個西式學校建築映入眼簾,一片綠茵茵的草地是學校的足球場,那遠處中央的尖頂鐘樓吸引女兒去路對面好好照幾張,沿路我們遇上蔣澤母子也在興奮地指着那個樓房。沿着路向東走去,女兒拍到遠處各個高樓形態不同的建築,並發現學校旁的建築都是用木質材料製作而成,屋頂也是差落不一的各種形狀,有尖的、有弧形的,有不規則的。接着我們再往北走發現有一個書報亭的木質建築,這個建築是八角型狀的,有點新奇的是在屋頂上還有兩小層,女兒興奮地問我像不像寶塔,我們發現第二層八面都安裝了兩三個玻璃窗,所以我們特意為這個建築多拍了幾個照片,從遠處再到近處,從正面再到側邊,看到女兒小大人一樣的認真勁我真的覺得女兒長大了有了她自己的判斷力。

我們沿路拍呀拍着,不知不覺到了集中的時間,然後包老師和王老師又組織大家做遊戲先由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然後家長們站在小孩的後面,首先是劉一浩小朋友在前面走,他的爸爸在後面追,然後所以小朋友都大聲唱着:劉一浩加油,加油,劉一浩走了一圈後貼到另一個小朋友前面,後面的家長再快速往前走。。。。。。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孩子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孩子已經快樂地融入了這個集體生活,有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和小夥伴,作為我們家長心裏真的很欣慰、自豪。我們一起做起遊戲,大家個個玩得興高采烈。 家長們在老師、小朋友的帶領下,場上場下歡笑、掌聲不斷。這時家長們好像都忘記了年齡,彷彿都回到了童年時代,與孩子們一起共同參與着活動。

這次的親子活動搞得很成功,對我感觸很深.感謝老師們的細心與愛心,不只是孩子們玩得開心,家長也在這遊戲中和歌聲中重温童年.女兒慢慢長大了,這次活動讓他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孩子與孩子之間需要團結合作,互相幫助. 也讓我們家長相互之間有了更深的接觸與瞭解,讓寶寶們都成為好朋友,家長們也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大家以後也會有更多更好的交流.

參加親子活動的時間雖然非常的短暫,但我仍然感到非常高興,也很激動。想想我們整天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真的沒有拿出過多的時間來和孩子快快樂樂的做遊戲,真心的和孩子交流,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長們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壓力,束縛了孩子的自由,讓孩子繽紛快樂的童年黯淡了色彩。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和孩子交流溝通的太少,對幼兒教育瞭解的太少。真誠希望幼兒園多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快樂!!! 這也創造了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

最後在這裏要特別感謝包老師、王老師辛勤的付出,讓我們看到了寶貝們的成長和進步!

為了寶貝們的明天更加絢爛多彩,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體會

今天是個特別的禮拜六,早上我和孩子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高高興興的向統一廣場出發.因為今天是幼兒園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進行尋找春天親子活動的日子。清晨,太陽伸了個懶腰, 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臉. 8點半左右,老師和其他的家長帶着小朋友也陸陸續續的來到了集合地點.

活動開始了,首先老師和小朋友為我們展示了幼兒廣播體操和韻律舞蹈。看着孩子們做的那認真勁,在看看孩子們臉上燦爛的笑容,我們家長都會心地笑了。

第一個遊戲:由老師和小朋友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背誦古詩,看着兒子跟小朋友們手拉手認真的背誦,邊背還邊搖着他的小腦袋打着節奏。我的第一個感受就是雖然我家寶貝入園的時間不長,但在老師們快樂式的教學中,不知不覺就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比在我們家長們的強制下學習,學習效果要好的多了。看着孩子們稚氣的笑臉會心地笑了。

第二個遊戲就叫《貓捉老鼠》先由老師和小朋友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圈,然後一個小朋友在裏面當小老鼠,外面的小朋友手拉手當貓,裏面的小朋友邊指着外面的一個小朋友,還得邊大聲唱着:看爸爸逛公園,看爸爸帶媽媽,看媽媽帶小弟,可不帶小貓去,可不帶小貓去,你不捉老鼠就不帶你去。。。。。。我的第又一個感受就是兒子在老師們的引導下,孩子已經快樂地融入了這個集體生活,有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和小夥伴,獨生子女的那種霸氣與任性也消失了許多,作為我們家長心裏真的很欣慰。自豪。

接着家長帶着寶寶們一起做起遊戲,大家個個玩得興高采烈。遊戲一個個接連進行着。。。踩墊子,吹氣球,踩氣球,《袋鼠爸爸》…… 家長們在老師、小朋友的帶領下,場上場下歡笑、掌聲不斷。這時家長們好像都忘記了年齡,彷彿都回到了童年時代,與孩子們一起共同參與着各項活動。本次活動的壓軸好戲----傳綵球。也是這次活動的高潮部分。加油聲、歡笑聲響徹了整個天空。重在參與,輸贏並不重要.而是和孩子在比賽過程中的那一份快樂,把我們家長和孩子心更緊密的聯在了一起。

這次的親子活動搞得很成功,對我感觸很深.感謝老師們的細心與愛心,不只是孩子們玩得開心,家長也在這遊戲中和歌聲中重温童年.兒子慢慢長大了,但做起遊戲來還是不太講原則和規矩,在老師和同學面前還是不夠自信,也不夠專心,這些都還需要慢慢的培養改進.這次活動讓他也明白了很多道理,孩子與孩子之間需要團結合作,互相幫助. 也讓我們家長相互之間有了更深的接觸與瞭解,讓寶寶們都成為好朋友,家長們也認識了更多的朋友,大家以後也會有更多更好的交流.

參加親子活動的時間雖然非常的短暫,但我仍然感到非常高興,也很激動。想想我們整天都在忙碌着自己的事情,真的沒有拿出過多的時間來和孩子快快樂樂的做遊戲,真心的和孩子交流,認真的傾聽孩子的想法。很多家長們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壓力,束縛了孩子的自由,讓孩子繽紛快樂的童年黯淡了色彩。究其原因就是我們和孩子交流溝通的太少,對幼兒教育瞭解的太少。真誠希望幼兒園多多組織這樣的活動,讓家長和孩子一起遊戲、一起快樂!!! 這也創造了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機會。

要特別感謝三位老師辛勤的付出,讓我們看到了寶貝們的成長和進步!

為了寶貝們的明天更加絢爛多彩,我們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關於幼兒園親子活動心得

最近,鈞鈞的幼兒園組織了一次親子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活動安排得非常豐富緊湊,既有去東佘山森林公園進行定向活動,觀看升旗儀式參觀武警營房,還有捉泥鰍、摘玉米,最後還去元祖學做蛋糕。在整個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意外地得到了許多活動之外的收穫。

對鈞鈞來説,他才剛上小班不久,雖然已逐漸適應了集體的生活,但對這種由幼兒園組織,還可以“帶着爸爸媽媽參加”的集體活動卻是第一次。因此他感到非常新鮮,膽子也比以前大了。就像他們班王老師對我説的,“鈞鈞平時打招呼眼睛都不敢看老師的,今天媽媽在就敢看着老師了”。而且,其他的小朋友也和他一樣興致勃勃,坐在車上一路歡聲笑語唱着歌,就像一羣出了籠子的小鳥,讓我們大人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跟着飛揚起來。

現在的孩子平時都生活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裏,和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的機會很少很少。這次的親子活動居然還安排了採摘玉米和捉泥鰍。鈞鈞雖然還小,跑不過也擠不過別的大孩子,但我們給他採了一個看上去非常“完美”的玉米,他緊緊地拿在手裏,每一個看到的老師和家長都説他的玉米漂亮,於是他就更不肯 放下了,還要星期一帶到幼兒園去給同學們看呢。而且,儘管冬天水很冷,田間的路也不好走,但這種“農家樂”不僅孩子喜歡,家長也玩得不亦樂乎。當時,大家都像去尋寶一樣爭先恐後地衝進玉米地,或擠在水塘邊捋起袖管幫孩子一起捉泥鰍,彷彿也跟孩子們一起回到了童年。

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和鈞鈞的爸爸還學到了新的教育孩子的方法。那是中午鈞鈞和其他幾個小朋友在玩盪鞦韆,又有一個孩子要坐到他邊上一起玩。鈞鈞無論如何都不肯,還用手去推人家。我們當然是要制止他的,但老師則在一旁示意別管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沒想到,等那個孩子真的坐上去了以後,鈞鈞不僅不吵了,還笑嘻嘻地把手裏的麪包分給人家吃。看來,孩子之間也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我們大人所以為的那一套在孩子們的身上並不管用。所以,還是應該多放放手,讓孩子們在自己的“小宇宙”裏自由地成長。

平時我們做家長的忙於工作,很少有機會了解鈞鈞在幼兒園的情況。這次活動前,趁着等車的間隙,我特地饒有興趣地參觀了鈞鈞的教室。我發現,老師們真是心靈手巧,一件小小的教室被佈置得童趣盎然。既有温馨的家庭照,讓孩子們時刻能感受到家庭的感覺,也有生動的綠化角,牆上還貼着各種卡通圖片,充分體現了老師們寓教於樂的良苦用心。我一邊參觀着鈞鈞一邊指給我看平時上課遊戲的教具和玩具,老師也在一邊補充介紹,讓我瞭解了許多鈞鈞在幼兒園學習和生活的細節。

當然,幼兒園組織這種活動也許“吃力不討好”,既要保證出行遊玩的安全,也要讓大家盡興,還有許多繁瑣的組織工作。但是,我仍然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樣的親子活動,讓我們期待着下一次的機會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om73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