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29篇)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29篇)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精選29篇)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後,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後,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後,卻還惦記着上課。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願為了鄉村裏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願住在醜陋的房屋,也不願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麼?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裏,“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後,心裏有説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

經批准,xx辦公廳日前下發通知,轉發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一級飛行員張超同志先進事蹟,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認真學習貫徹和軍委重要決策指示,踴躍投身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偉大實踐,高標準做好部隊建設、改革和軍事鬥爭準備各項工作。

張超於20xx年9月入伍,犧牲前為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戰鬥機團中隊長。他矢志強軍報國,傾力精武強能,勇於攻堅克難,堅守高尚品德,在每個崗位都拔尖過硬,先後29次參加和完成演習演練等重大任務。加入艦載機飛行員行列後,他以只爭朝夕的勁頭苦練精飛。20xx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殲—15進行陸基模擬着艦訓練時,因飛機突發故障,不幸壯烈犧牲,是我軍獻身航母事業的第一人。

通知指出,張超同志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征程上湧現的先進典型,是忠誠踐行強軍目標的時代楷模,是“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傑出代表。他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反映了當代青年官兵在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哺育下茁壯成長的嶄新風貌,體現了全軍部隊練兵備戰、全面提升戰鬥力的昂揚鬥志,展示了廣大官兵凝心聚氣、奮力前行的生動局面。學習宣傳張超這個先進典型,對於激勵全軍官兵圓滿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通知強調,各級要認真學習貫徹和軍委重要決策指示,緊密結合本單位實際,把張超同志先進事蹟作為改革強軍主題教育活動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學習他愛黨報國、矢志強軍的堅定信念,苦練打贏、爭創一流的責任擔當,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堅守崇高、向上向善的優秀品質,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要引導官兵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同黨中央、和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聽從黨中央、和指揮;引導官兵苦練能打仗打勝仗本領,立足本職追求卓越,不斷增強打贏信息化戰爭需要的素質能力;引導官兵砥礪軍人血性膽氣,樹牢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核心的戰鬥精神,自覺傳承大無畏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鬥作風;引導官兵堅守立身做人的高尚品德,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始終保持革命軍人的良好形象。要把組織官兵學習張超與學習其他先進典型結合起來,與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結合起來,與完成戰備、訓練、執勤等重大任務結合起來,激勵廣大官兵為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3

2月xx日,中央電視台播放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晚會,這不僅是一次愛的聚會,更是一次讓人們備受感動的盛宴。

雖然現場只有十位感動人物,但是足以給了我極大的震撼。黃旭華,是我國第一代核動力潛水艇創始人之一,有人這樣評價他:誓言無聲;劉盛蘭用撿垃圾賣出去的錢來給貧困的學生捐款,他這種崇仁厚德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胡培蘭,是一名醫生,98歲高齡了仍然堅持工作,她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所有醫生學習的榜樣;像姚厚芝,知道死神即將降臨到自己身上時,她就用生命的最後一點時間為她的女兒和兒子用線繡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長22米。他用了3年半的時間才繡完了,她在講台上説:“我要用最後一口氣來表示我愛我的孩子,這是一種多麼深情的母愛呀!

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假如你們班有人生病了,你去看望他並且給他輔導功課,他就會被你的行為所感動。

看過《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的朋友們,我相信你們的心靈一定用聖潔的泉水清洗了一遍,留下了感動和愛。

感動處處在人間,我們的生活也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4

王,男,38歲,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廣陽鎮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陽市卧龍區西華村一棟民宅突發大火,濃煙迅速吞沒了整棟樓房。租住在一樓的王發現火情後,義無反顧地三次衝入火場救人,20多位鄰居無一傷亡。第三次從火場出來時,王鋒已快被燒成了“炭人”,渾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從住處到臨近的張衡路口,大約五六十米的距離,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腳印,

王事蹟報道後,全國各地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相助,至5月底捐款達250餘萬元。10月1日下午,王因多臟器衰竭離開了人世。

他的精神感動無數人,讓無數人留下了眼淚!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5

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20xx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願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裏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20xx年。紮根黑虎廟國小20xx年,先後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蹟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引誘,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6

量子力學的世界級大師塞林格教授曾經這樣評價過他的一名中國學生:“你的努力,不僅是為自己,更是為國家!”數年後,這名中國學生的確沒有辜負導師的期許,他帶領團隊在中國建立起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世界首次”。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同愛因斯坦建立的相對論、倫琴發現的X射線等影響世界的重要發現一起,被評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這個人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

從事量子通信研究的十餘載,潘建偉的團隊先後六次斬獲“國際物理學領域十項重大突破”,並以“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的研究成果問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頭頂着眾多耀眼的光環,在普通人眼中,潘建偉就是“神”一樣的存在!

但是“潘神”在扮演著名科學家這一角色的同時,也是一名老師、一個父親。那麼走下“神壇”的潘建偉又是怎樣的人呢?

一、“潘神”的學生培養之道

潘建偉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作為一名導師,他對於學生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甚至可以説是苛刻的。潘建偉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非常注重細節的把握。

比如在實驗室中,他就要求學生們一定要把實驗儀器擺放整齊,實驗環境應當是規整有序的。

潘建偉介紹説,這樣嚴格的要求其實是受他本人在奧地利留學經歷的影響,所以在他的團隊中,“整齊”是必不可少的關鍵詞。

此外,在撰寫科研論文的過程中,潘建偉的“苛刻”更是展露無遺。他會逐字逐句的審閲學生的論文,不僅在科學邏輯上把關,語句的通順程度和表達內涵他也要仔細斟酌。雖然潘建偉的工作異常繁忙,但還是會花費大量的精力為學生修改論文。

不同於一般的導師,潘建偉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出國深造,有的長達五年甚至更久。潘建偉解釋説,如果好的苗子僅僅只在我們團隊這片泥土裏生長,那麼它只能汲取某一種營養,只有在不同的環境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才能夠實現整個團隊的進步。這種發展式的培養之道讓潘建偉的團隊始終充滿活力,並且各種專業背景的團隊成員讓潘建偉的團隊擁有着獨特的優勢,可以完成世界上其他單獨小組無法完成的任務。

二、科學家不為人知的温柔

對待科研一絲不苟,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潘建偉就顯露出作為一個慈愛父親的柔軟。作為世界知名科學家,潘建偉在孩子面前卻是一個愛編故事的和藹父親。

潘建偉在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時提到,自己平時工作繁忙與孩子交流的時間比較少,為此感到慚愧,但是隻要有時間他就會講牀頭故事給孩子們聽。雖然是物理學家,但是潘建偉給孩子們講的故事卻是武俠小説的“改版”。

他會把不同的武俠小説中的情節揉到一起,甚至把孩子也作為一個角色融入到故事當中,有時還會把科幻小説的內容加進去,有的故事一講就是一年兩年,精彩程度堪比網絡上連載的小説。潘建偉説道,他最欣慰的事情就是孩子們喜歡讀書,在他的教育理念中,閲讀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而且給孩子們“瞎掰”故事其實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希望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做出有創造性的貢獻。

三、科學發展“有章可循”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潘建偉對於科學的發展規律也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潘建偉認為,在科學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總是在實踐中遇到難以解釋的問題,於是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提出一些理論來解釋這些問題,發展理論使其完善,人們再利用這些理論來解釋其他的現象。潘建偉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熱力學的理論其實是在瓦特發明了蒸汽機以後發展起來的,由於人們在實踐中難以解釋熱轉換等問題的機理,於是科學家們致力於這方面的研究並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熱力學理論,擁有了完善的理論以後,人們再用來解釋相變(比如水為什麼會變成冰等)的原理。

同樣的,在量子力學的發展過程中,也是經歷了這樣的一個過程。人們首先時發現某些個別的現象無法用原有的理論來解釋,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並建立了量子理論,然後就是通過不斷地實驗來驗證理論的正確性,並在這個過程中探索研發出新的技術,不斷考託新的研究領域。所以,在潘建偉看來,科學的發展其實是有章可循的,探索的過程也是充滿樂趣的。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7

2月x日晚,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20xx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上,江西農村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當選“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平凡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們讓我們由衷感動,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温暖心肺。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就為我們挖掘了一批榜樣人物。這些榜樣人物雖然平凡普通,但卻提供了生命可以企及的高度,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他們身上的勇敢、善良、擔當、堅強,讓13億人民看到了人性中最美麗的光輝。

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支月英,就深刻詮釋了執着和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就曾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台,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

“支姐姐”到“支媽媽”,變的是稱呼,但不變的卻是執着和奉獻。她關愛孩子,資助貧困生,不讓一個孩子輟學,更是展現了築夢路上炎黃兒女的精氣神。也不僅僅是支月英,不僅僅是評選出來的《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無數炎黃兒女為了心中的夢想,也正在日以繼日善行義舉,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基本道德規範融入工作、生活、學習中。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浸潤着滿滿的真善美,都散發着暖暖的正能量。就以此次入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的十位榜樣人物來説,其大都來自基層、出自平凡,卻做出了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不平凡事情。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着、學得到,他們的精神可敬佩、可親近、可學習,可謂13億多人民羣眾學習的“精神富礦”。

凡人善舉,小善大愛。將鏡頭筆端對準平民百姓,挖掘平凡人羣中的不平凡故事,築夢中國將更有動力。近幾年來,江西就通過“江西好人”、“最美家庭”等評選,發掘了一大批先進典型和道德模範。在這些來自於身邊的典型引導下,民眾自覺繼承傳統美德、弘揚時代道德,好人效應如同“滾雪球”般在我們的身邊輪番滾動,推動了另一批好人羣體的出現。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最美鄉村教師代表支月英的感人事蹟,讓我們在寒冷冬日裏更有暖意。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如盞盞明燈,點亮千家萬户。這些榜樣人物也激勵着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把榜樣力量化作精神動力,付諸工作實踐,作出自身努力,為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8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高領老人拾荒助學子—劉盛蘭;守墓老兵—陳俊貴;老百姓的貼心人—段愛平;“油菜花父子”35年追夢路—沈家父子;懸崖邊上護夢人—格桑德吉;20xx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絕症母親為孩子留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姚厚芝;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方俊明;將軍夢,守護情—龔全珍看到這10個“感動中國”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

一個撿破爛為生的古稀老人,能省吃儉用數年來捐出十幾萬元錢,資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學生。一個九十多歲的老將軍夫人,放棄安逸,回到艱苦的農村生活,用他一生的付出實現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一個拋家舍業,隱姓埋名,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卻把名利看的淡如水的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一員!還有身患絕症的母親用幾年的時間繡出清明上河圖,用生命詮釋偉大的母愛!還有義字當先為犧牲的戰友守墓三十年的守墓人等等!他們的事蹟從個體看大都是那麼的普通,人物出身平凡,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用他們的話説,做一件好事容易,一輩子做好事就不那麼容易了!那需要毅力,這就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善良,正直,樂於助人,堅強,奉獻,吃苦耐勞!

“感動中國”的人物帶給國家、社會多麼大的正能量。“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加上我們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定是希望大道。我們需要這樣的人物,來引領我們走向新的輝煌,他們是我們的楷模和榜樣。我一定會就像他們講的那樣去做:“永不停息為社會做事,力所能及就好。”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9

3月1日,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獲選的十大人物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尤其對獲選人黃大發的默默無聞的精神,深受感動和啟發,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定不移、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收穫頗豐。

黃大發同志是名副其實的年份英雄,也是決勝脱貧攻堅的時代楷模。他幾十年如一日,把人民作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領羣眾鑿水渠、開山路、造糧田,一輩子、一條渠,客服艱難困苦,穿越幾座大山,橫過多處懸崖,創造人間奇蹟。黃大發同志對黨忠誠、心繫羣眾、忘我工作和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深深地感染了我。正如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同志評價他那樣,信仰可以高大上,也可以接地氣。

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的信仰也曾高大上,但對照黃大發同志的事蹟來看,我是否接地氣?自己是一名出生在基層的農家娃,在組織的關心下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回想起當初自己“生於基層、成長基層、工作基層、建設基層、奉獻青春”的入職誓言,自己確實沉下了基層,但地氣還是接得不夠,導致於在開展某些工作時還存在地氣不足、思想陳舊、方法不新。通過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和對《塘約道路》《苦難輝煌》等基層工作讀物及黨史書籍的學習,我深知自己工作的特殊性,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把自己的信仰用實踐來證明也可以接地氣的,用時間的齒輪來推動向黃大發、龍增剛、文朝榮、鄧迎香等身邊的先進人物靠齊。

一是提升好幾種能力。首先提升好個人的身體素質,俗話説“打鐵還需本身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好的身體是幹事創業的根本,只有身體好了就可以身體力行,才能彎腰實踐。再次提升好個人的知識結構,把學習這個人生永恆的主題堅持好,學習黨的政策法規、學習業務理論技巧、學習待人接物,主動適應新常態,不斷練就新能力。

二是堅守好幾個原則。首先遵守好各項法律法規和工作的組織原則,嚴守規矩底線,不踩法律紅線,按規矩辦事,用制度管人。再次是嚴守工作原則,始終堅持不推諉不扯皮、不攤派不遙控,搞好單位團結,帶好乾部隊伍,處理好各項工作事務,能解決的絕不過夜,不能及時解決的研究商量解決。第三是守好生活原則,延承傳統美德,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尊老愛幼,爭做一名孝順的兒子、合格的丈夫、稱職的父親、和諧的鄰居、合格的市民。

三是履行好幾份職責。一方面要履行好家庭的職責,對於分居的父母親人要經常走訪,平時或週末多陪陪老人,對於子女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子女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職責,組織和領導安排的要及時抓落實,自己分管負責的要親自指導跟蹤問效。另一方面要履行好自己的社會職責,作為一位公民一名國家幹部,要敢於同社會的不良風氣説不,要善於帶頭做合格公民,傳播正能量,傳遞好聲音。

總之,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相信自己能夠把時代發展的熱情洋灑在這片故土,也能夠堅持在黨的領導下,與時代發展同心同向。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0

20_年2月17日,感動中國20_年度人物名單公佈,有“當代愚公”之稱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支書毛相林入選。“能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未來我們還要發展生態旅遊,讓每一個農户都吃上旅遊飯,過上更好的日子。”當天晚上,談及獲獎感受,毛相林激動地説。

毛相林曾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他又積極培育產業,種植了臍橙、西瓜等特色農產業,收穫的果實通過“絕壁天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山外。20__年,下莊村在巫山縣率先實現整村脱貧,20__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餘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17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通過VCR再現了毛相林絕壁鑿路的事蹟,當看到大屏幕上毛相林不懼艱難,帶領村民向大山、向貧窮一次次發出挑戰,終於鋪就了村民脱貧致富的康莊路時,台下觀眾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在之後的訪談環節,央視主持人白巖鬆關切詢問了村民們如今的出行情況,毛相林自豪地回答:“村裏70%的農户都有了小轎車。”台下,再次響起陣陣掌聲。

當晚,巫山縣組織了當地黨員幹部集中觀看頒獎典禮。“毛相林不等不靠、敢想敢幹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向毛相林看齊,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做好羣眾關心的每一件小事。”巫山縣集仙社區支部書記李自培説。

“敢向絕壁要天路,毛相林用苦幹實幹書寫了當代愚公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標杆。接下來,我們將對照榜樣,以絕壁修路的勇氣和決心鞏固脱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真心為羣眾辦好每一件實事。”巫山縣扶貧辦主任朱欽萬説。

如今的下莊村,依託下莊村精神和下莊獨特地理、氣候條件,打造鄉村旅遊,建設集生態田園觀光、民俗節慶活動、鄉村文創、户外運動拓展、鄉村康養旅居功能於一體的具有三峽山村特色的休閒度假勝地,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文明富裕幸福路。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晚8點,《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開始了,獲獎人有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犧牲的消防戰士陳陸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快遞員汪勇。

汪勇是一名快遞員,他在空閒時間去為醫護人員提供便利,一開始,他只是接送醫護人員,之後他設身處地為醫護人員着想,把力量發揮到了極致,醫護人員和志願者每一個細密的需求汪勇都可以察覺、也都能夠解決。從幾千套羽絨背心、洗漱用品、秋衣內衣、到在封城的武漢幾乎當天修好手機眼鏡汽車。汪勇甚至為醫護人員開發了一些需求,譬如送書送零食、假日時送花、微信羣裏組織紅包雨。這些看似平凡的事情,每次帶給醫護人員的都是感動,讓他們覺得有人在陪在身邊、一起逆行。

他們是祖國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他們的事蹟我們要永遠銘記於心。我要認真學習,長大做一個有愛心、奉獻社會的人。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2

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灶,氤氲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温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這是《感動中國》給予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辭。

在江西南昌腫瘤醫院旁邊的一個小巷子裏,有一個愛心廚房。每到飯點總有許多病人家屬在攤子前忙碌,為的是讓在醫院救治的親人吃到來自家鄉的味道。萬佐成熊庚香夫婦想用自己的力量給這些病人及家屬一個短期的家,這樣一做就做了18年。這18年裏攤子從開始的免費,到5毛,再到現在的1塊,夫妻倆勉強維持收支平衡。但他們從沒怨言,他們想只要病人在這裏,它們堅持一天算一天。夫婦倆的事蹟很令我感動,它們的奉獻精神更令我感動。在與病魔抗爭,在與親人相守相伴的日子裏,一定有份温暖和歡樂來自愛心廚房。醫院裏親人間互相守護,院外愛心廚房完成了另一種守護。我想這就是愛心廚房的意義。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3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2月27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濕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連續幾年的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都會有為我國國防、軍事做出巨大貢獻的前輩,今年也一樣。那位前輩就是——于敏,他用最好的年華專注做了一件事,儘管他的名字並非如雷貫耳,但他的事業卻世人矚目!他參與了研究氫彈,在當時,他是唯一一位沒有留學經驗的核武器研究權威人士,還被其他國家的人嘲諷,而且他還有即將研究成功的原子彈,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猶豫選擇了毫無經驗之談的氫彈,他就是為了打破美國的核威脅和核壟斷。他靠天分和勤奮為我國的氫彈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由於身體原因,89歲高齡的于敏沒到領獎台。他的兒子於辛代為領獎。當主持人白巖鬆問:“當知道要把感動中國這個獎盃給爸爸的時候,他是一種什麼樣的反應?”於辛回答:“他覺得他已經老了,他更希望年輕人去得到這個獎項,去激勵人。”目前,89歲高齡的于敏仍擔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以平生所學繼續為祖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諮詢和建議。我想“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就是對他最好的寫照吧。

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也有一位人物,他就是師昌緒。他研究出來的空心渦輪葉片,被業內稱為航空發電機第一關鍵階,我國成為第二個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感動中國給他的頒獎辭是八載隔洋同對月,一心挫霸誓歸國。歸來是你的夢,盈滿對祖國的情。有膽識,敢擔當,空心渦輪葉片,是你送給祖國的翅膀。兩院元勛,三世書香。一介書生,國之棟樑。但20xx年11月10日晨7時7分,師昌緒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6歲。讓我們為這位老人深深的鞠上一躬吧,感謝他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

母愛是天底下最深的愛,陶豔波把此愛發揮到了極致。他的兒子楊乃彬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説功能,從此,陶豔波成了兒子的耳朵,成了兒子最好的同桌,這一同桌就是20xx年,她陪兒子從國小讀到了中學,如今楊乃彬已成為成為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母親啊。在頒獎典禮上她笑説道,我陪兒子讀書都比當年我自己讀書時都認真。因此感動中國給她的頒獎辭是: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48歲的陶豔波,辭職陪着失去聽説能力的兒子一起上學,20xx年苦讀,兒子如願考上了大學。

在鄭州市二七社區有個和諧的老院落——隴海大院。在這個院子裏有一個持續了39年的故事。二七區隴海大院居民高新海,1976年在農場插隊時,突患急性橫貫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癱,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覺。隨後,命運的打擊接踵而來:1983年,家裏的頂樑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親患結腸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xx年,父親患上老年痴呆;20xx年,高新海的父母相繼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當不幸開始籠罩這個家庭的時候,大院裏的鄰居們就紛紛伸出援助之手,一個自發形成的愛心羣體自覺承擔起照顧他的義務——洗澡、理髮、上車下牀……生病時,大家不分晝夜輪流在牀前守候,至今38年從沒間斷。雖然這都是些小事,但是39年始終如一日的堅持下來就不再是一件小事!“一場愛的馬拉松,長跑三十九年,沒有終點。一座愛的大院,滿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誠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離不棄的深情。鴿子飛走了還會回來,人們聚在一起,就不再離開。隴海大院裏的鄰居,給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癱的高新海一個家。”這是感動中國給予的頒獎辭。

除此之外還有在今年埃博拉病毒的救治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醫療隊,十三年如一日守護父親的朱曉輝,像一名戰士一樣治療麻風病的江西贛州於都縣皮防所支部書記、皮防科科長肖卿福,還有為我國新疆地區人命安定生活而堅持的木拉提?西日甫江,更有好心人“炎黃”——張紀清,“移民第一責任人”——趙久富,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麗娜。

這些人物都用自己的行動甚至是一生詮釋了“仁智禮義信”帶給了我們更多的正能量,讓我們行動起來向這些人物學習吧!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4

大家是否認識一位紮根在邊遠山區的女教師張桂梅,她創辦了一所免費女子高中托起了一個又一個,在貧困地區的女孩子的讀書夢想。她為了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這個活着的榜樣,他頑強拼搏、不屈不撓、無私奉獻的精神是每個人學習的榜樣。

還有什麼傳奇人物比62歲張桂梅更落魄嗎?為了省錢,她多年不吃肉,直到後來“吃點肉就會嘔吐,就會難受”。她去籌款時,被人放狗咬過,腳上鮮血直流;街頭募捐,別人懷疑她是騙子朝她臉上吐口水。

她家中,最醒目的是40多項榮譽證書: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1974年10月,17歲的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45年來,她不是一步一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貧困山區。1996年8月,她的丈夫去世,父母雙亡無兒無女的張桂梅黯然神傷,她決定離開傷心之地調入麗江市華坪縣。她放棄了進入全縣條件的華坪一中,選擇了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教學任務。

回過頭來,身處帝都的我們,北京的教育工作者要怎麼做呢?我們擁有國家頂尖級別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教育背景,不像張桂梅老師面對那樣惡劣的條件。在張桂梅老師身上,我們要傳承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為了國家,為了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如同“木葉飛舞之處火亦生生不息”,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工作之中融入張桂梅老師的精神,做好祖國花朵的領路人;未來社會的領路人;甚至是祖國未來的領路人。人們大多稱老師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我們唯有加強使命感與責任感才能對得起這份讚譽。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5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的張桂梅在20年來,為了能讓大山裏的女孩得到高等教育,讓女孩們走出大山,她四處奔波,身體也因過度勞累而患上23種疾病。回想我的老師們,也是這樣不求回報,甘於奉獻--在課上認真的為我們講解每一個知識點,課後耐心的解答每一位同學的疑惑。當自己疲乏時,依舊以熱情面對同學。像這樣愛崗敬業,甘於奉獻的人還有很多,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在之後的日子裏,我也將努力成為一個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回報我的祖國!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6

2月18日晚,《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時代楷模張玉滾入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我校組織全體教師進行了收聽收看,大家反響強烈,紛紛表示,一定要見賢思齊,在奮進新時代中作表率、當先鋒。

在當晚的頒獎典禮上,當紮根深山十八載,願做大山深處一顆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山區孩子們求學道路的張玉滾老師走上頒獎台時,現場報以最熱烈的掌聲。張玉滾不僅是河南的驕傲,更是南陽的出彩。張玉滾的精神已成為方城教師隊伍愛崗敬業的一種新動力。

觀看後,老師們紛紛表示:今天晚上再次聆聽張玉滾老師的故事,印象最深的還是他那副扁擔。在大山深處,他肩上的扁擔,挑起的是希望,腳下的山路印滿的是擔當。在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學習張老師的這種春蠶、蠟炬的精神,把張老師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張玉滾老師數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山區教育發展,堅守擔當、甘於犧牲的精神再次感動着每一個人。清華園學校校長楊道權説,張玉滾同志除了無私奉獻、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感動人以外,他在20xx年的鄉村教學實踐中,還摸索出一套科學、務實、管用的教學方法,更是令人敬佩。“愛是最好的教育,我覺得張校長就是在用愛來做教育,用對孩子們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來撐起黑虎廟的明天。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更應該學習他的先進事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共同把我們的教育辦好。”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7

“我們現在已經站在了一個風暴之眼,我們要保衞我們的武漢,保衞武漢人民”——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他身患絕症,步履蹣跚地堅持與時間賽跑,與新冠周旋,日日夜夜奔赴在一線,為重症患者搶出生命通道,顧不上同為醫務人員不幸被感染的妻子……在疫情的“風暴之眼”中,他堅定的身影令人動容。他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了希望,以螢燭之光,點燃了信念的光芒。

面對絕症,有的人會崩潰,有的人會瘋狂,有的人靜靜等待。然而難以想象,張定宇院士是以怎樣的精神力量支撐,笑對病魔,日復一日燃盡所有能量,奮戰在抗擊新冠病毒的最前線!他曾説:“性子急,是因為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他內疚:“我也許是個好醫生,但不是個好丈夫。”他感恩:“當我們為了搶救病人不顧一切,背後支撐我們的,是整個中國!”

泱泱華夏,有這麼多國士無雙、鞠躬盡瘁的專家,兢兢業業的白衣戰士,勇做逆行者,衝鋒在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救死扶傷,驅散疫情的陰霾,為我們築起一道道安全的城牆。疫情與災難終會成為歲月的塵埃,總有一天,這裏沒有歇斯底里的哭喊,沒有絕望與黑暗。春風會吹開這裏的櫻花,疾病肆虐過的冰冷土地下,是即將破土而出的春天。

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晚上,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節目,裏面的人物和故事令我感動不已。有被稱作氫彈之父的物理學家于敏老先生;有在貴州貧困山區支教20xx年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婦;有為了孩子學習而與孩子同桌20xx年的陪讀母親;也有敢於與暴恐分子作鬥爭的警察叔叔木培提;還有為了遠赴非洲抗擊埃博拉病毒的醫務人員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于敏老先生,當主持人宣讀頒獎詞,於老先生的兒子接過獎盃的那一刻,距離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朱光亞院士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唯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

那是一段蕩氣迴腸、催人淚下的一代物理學家的故事。1966年12月28日,我國進行了首次氫彈原理試驗,為確保能拿到這次試驗的測試結果,于敏頂着戈壁灘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刺骨嚴寒,檢查和校正測試項目屏蔽體的擺置。核試驗基地都是在條件惡劣的高原和大漠上,當時40歲的于敏身體虛弱到這樣的程度:從宿舍到辦公室只有百米的距離,有時要歇好幾次,上台階要用手幫着抬腿才能慢慢地移步。由於過度操勞和心力交瘁,他曾多次休克在工作現場。但在那樣高難度、高輻射的條件下,於老先生仍以命相搏。經過無數次的測量,中國的氫彈原理實驗成功了!

於老先生這一輩子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他這種為國家奉獻一生的精神值得我學習,我要學習他那寬大的胸襟,堅持不懈的毅力,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在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19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愛的傳承,從來沒有終點,感恩前行,從不曾停歇。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了,我一次又一次的被這些人物感動了。非常感謝中央電視台為我們帶來的“反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這是一檔讓人們體味感動、仰望崇高、陶冶情操、培植精神、塑造靈魂的好節目。每一次觀賞“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都是讓我的心與情得以進一步軟化、激發、培育和提升的好時刻;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的故事,讓我的心更加温婉、温潤,更能被感動、感化。

我會繼續努力的讓自己有一顆能夠感動的心,有一份能夠有一定熱度的激情。思考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快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0

在眾多20_感動中國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已故的中國人民空軍志願軍戰士王海。他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一隊的大隊長。“一開始美國空軍看不起我們,他們一開始就説,你中國不會由空軍,他們是肆無忌憚的。”王海深刻的説到。中國人均飛行時間不到100小時要面對飛行時間到1000小時的美軍,每個戰士都想要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技術,並且只要與敵人相遇在空中“拼刺刀”十分勇敢。

在一次戰鬥中他們需要用五架戰機打60架美軍戰機,驍勇善戰,靈活作戰,整個隊伍也是無一怕死,打了一波零換五。

在採訪以往對王海的採訪和現場對他女兒的採訪中,都多次提到勇敢一次,生在那個戰爭年代,狹路相逢勇者勝,老戰士們秉持着這樣的精神打的美軍落花流水,最終取得了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而最近火爆熒幕的電影《金剛川》何不表現了志願軍敢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有冒着大火而扛木頭的戰士,有着打完防空彈用手槍打戰鬥機的戰士,有着在四肢炸慘也最終取敵人性命的戰士,不都是這無畏的精神體現?

現代生活,我們先烈們用他們的勇敢換來了這盛世。而我們也要有感覺前進不怕困難的勇敢,傳承這人民志願軍的無畏精神!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1

難得今天晚上看了感動中國,因為這個節目每年只會播出一次。每年的這個節目我都會看,那些傑出的人物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今年的感動中國也很感人,從朱亞光到楊善洲再到阿里木,他們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看到胡忠,謝曉君夫妻二人拋棄一切帶着孩子來到偏遠的福利院,我們有誰能夠做到,是他們告訴孤兒:雖然我們是無依無靠的,但我們是腳踩在地上的人。是他們讓孤兒有了家的温暖。讓我們由衷的對他們表示敬意和讚美。我相信這就是愛和信念的支持吧!醫者專家吳孟超更是醫者仁心,用行動用仁愛感動着世人。而和我們同樣年歲的劉偉-無臂鋼琴師,他用事實告訴我們:努力就會有結果,只要你邁出第一步,邁出你自己,就邁向了成功。人民公僕楊善洲在晚年退休後毅然決然回到雲南老家去

種樹,是他用60歲以後的生命建成了上千畝的綠色王國。

張平宜,一箇中國台灣的富家女,沒有人會相信她在老營盤這個麻風病貫行病區紮了根。她用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來幫助這些連國小都沒有畢業的孩子們,也告訴了我們要學會感恩珍惜一切。最美媽媽吳菊萍用自己的雙手挽救了一個生命,善良是人的本能,我們拒絕袖手旁觀。

看到一個一個楷模的所作所為,讓我們有了前進的動力,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讓我們大家爭做白芳禮,相信在以後的日子裏,白芳禮們會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2

一直以來,美心的奶黃流心月餅深受世人喜愛。而今中秋將至,美心“意外”火了一把,免費廣告漫天飛。正如網友所説,“愛國就活該大賣。”

冰火兩重天,另一邊大班的境遇也讓人很舒適。目前,內地多個電商平台已經將大班月餅等產品下架。大班的內地總代理更是表示,退回的大班月餅數量龐大,唯一的解決辦法可能是銷燬。

強烈對比,再次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一則,吃飯砸鍋,寸步難行。近些年,不管是外國企業也好,還是港台企業也罷,但凡在涉及中國國家利益問題上犯錯誤,得到的就是一邊倒抵制甚至“滾出去”的懲罰。

二則,做企業先做人。伍淑清説,“每個企業家都有自己的夢,但這個夢一定要跟國家與民族的命運相關。”不辨大是大非,怎堪當企業家?經營的企業也是無源之水,不會長久。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3

這些平凡又偉大的普通人,無愧於殊榮。他們用善意、勇敢、毅力、使命,昇華了自身,也標註了新時代的價值座標,又匯聚成温情的海洋,讓人動容,催人奮進。他們是我們這個時代裏,從國家到個體都引以為傲的精神豐碑。

從他們身上,有人讀出了文明的傳承。一個文明的民族,不僅要有經濟的進步發展,也要有精神的高度和厚度,我們要做的不只是給文明以歲月,還要還歲月以文明。如此,便離不開對一個個心動瞬間的記錄,對生活中温暖與感動的銘記與傳承,在漫長的歷史中始終迴應着時代的價值渴求與信念堅守。學會銘記才有文明,有文明才有希望,精神的力量翻滾升騰,環抱着每個人的一舉一動,便會傳遞着心靈的方向感與歸屬感。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4

“參與比取勝更重要”,這是奧林匹克運動廣為流傳的名言,也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重要體現。一個運動員的成就,不僅僅是能否拿到或拿到多少塊獎牌,還在於是否體現奧林匹克精神,是否做到自強不息,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我崇拜的奧運英雄蘇炳添就是這樣的選手,也許他與金牌無緣,但創造的歷史值得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銘記。

蘇炳添,1989年8月29日出生於廣東省中山市,暨南大學20__級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中國男子短跑名將。

20__年2月6日,蘇炳添以6秒43奪得國際田聯世界室內巡迴賽男子60米冠軍,並刷新亞洲紀錄。之後蘇炳添多次比賽中都成為百米大賽最有力的競爭對手!而且蘇炳添也着實讓世界短跑名將博爾特驚訝到了,博爾特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飛人,連續三屆拿到奧運百米金牌。可是博爾特也被蘇炳添驚到了:沒有想到站在身邊的小夥子居然反應這麼的快,起跑的那一瞬間讓他不知所措。

博爾特曾在一次採訪中説:“槍聲一響,我身邊的小夥子就飛奔出去,我有點不知所措,結果就失足了。”他對於蘇炳添的實力也是非常的認可,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後面才會拼命追趕上去。

能進入百米決賽是每個亞洲人都不敢幻想的奢望,只有跑進10秒才有希望。為此,蘇炳添20__年底,選擇了一個比較大風險的決定:就是把起跑腳換了。為什麼要換?是因為想要得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新的節奏,這樣的話在100米才可能會有一個突破。

而做這個改變和選擇太難了,改變之前問了很多的專家:不做出一些改變的話可能很難突破10秒,參考了劉翔的“八改七”,所以蘇炳添最後狠下心來做出了這個改變。就像剛開始是用右手吃飯,突然間變左手,你夾都夾不到,怎麼不難呢?蘇炳添剛開始,連起跑怎麼發力都完全不會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三組對決過後,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創造了新的亞洲紀錄,成功入圍男子100米決賽,也成為首位闖進奧運會百米決賽的中國人。而在奧運賽場上,9秒83也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成績。20__年裏約奧運會,博爾特奪取金牌的成績是9秒81,蘇炳添只比博爾特僅僅慢了0.02秒。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通過多年以來的努力,終於站在了100米跑道上面。

蘇炳添一戰打破了三個紀錄:

首先,新中國從1984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到現在37年的歷史上,首次有中國男性運動員打進到100米決賽的賽場,絕無僅有,這個意義不亞於當年劉翔闖進奧運會決賽並且奪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奧運會上,曾經有一位日本運動員打進到奧運會男子100米的決賽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個時候是用手計時的時代,跟電子技術時代差的還比較多。

第三,亞洲國家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在1900年的巴黎奧運會,也就是第2屆奧運會上,到現在121年的歷史上,從來沒有任何一位亞洲運動員以100米半決賽第1名的身份進入到世界最頂級的百米飛人大戰的決賽。

這是史無前例的偉大榮耀,屬於偉大的中國,也屬於亞洲。年過30的蘇炳添,靠着頑強的自律,靠着超強的意志品質,成功的打進到了100米的決賽當中,為全亞洲人長臉。就連中國田徑名將劉翔在微博上也發文祝賀蘇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決賽時,蘇炳添強調,半決賽就是自己的決賽:“對我來説,能夠進入決賽就算完成任務。如果能夠突破10秒大關,進決賽應該沒問題。”

看了比賽,真是激動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簡直是一戰封神!正像劉翔所讚揚的那樣,這是中國奇蹟和中國速度,這也是亞洲奇蹟和亞洲速度!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賽場,蘇炳添的腦海裏都只有一件事:竭盡全力跑出“中國速度”,為祖國添彩!能打破亞洲紀錄,打破黃種人的極限,站在東京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上,所有的夢想都在這一瞬間變成了現實!

把半決賽當成決賽。是啊,人生路上關鍵的每一步都需要這種精神,我要向蘇炳添學習,他是我最崇拜的奧運英雄。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5

北京時間8月17日消息,中國在里約奧運會1/4決賽迎戰巴西隊,儘管15-25大比分輸掉首局,但中國女排沒有受到影響,逆境中打出女排精神,第二局幾度落後的情況下終於追平,最終實現逆轉取勝,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本屆里約奧運會輸掉的首局。

中國隊以15-25輸掉首局,儘管場面非常被動,郎平還是給隊員正能量,“沒關係能打多少是多少,攔網要快。”而第二局一上來,郎平再次變陣,用魏秋月首發,張常寧上場頂替了楊方旭。

郎平的激勵也起到效果,中國女排這局一度6-11落後,似乎又是完敗,但中國女排用實際行動給出否定的答案。打出一波進攻潮,惠若琪反擊打手出界,張常寧二號位連續兩次反擊下球,中國隊連得5分後將比分追平。

巴西女排立即叫了暫停,很快連得3分又將比分拉開,但憑藉徐雲麗快攻和朱婷直接打探頭得分,女排又連得三分,再次將比分追平。

然而這局進程堪稱是一波三折,巴西隊在中國隊追平後又拉開了比分,20-17領先中國女排,郎平叫了暫停,贊隊員打得好,而隨後中國女排憑藉劉曉彤反擊直線打手出界,顏妮發球得分,又將比分追到21平,本場比賽第三次大比分落後情況下追平。

而從21之後雙方咬得很緊,面對中國女排的步步緊逼,巴西女排也出現慌亂,中國女排24-23反超獲得局點,徐雲麗和朱婷攔住了謝拉的扣球,為中國追回一局。從三次落後到三次追平,最終實現了逆轉,無論結果如何,中國女排的不放棄精神值得我們點贊,而不得不提的是,巴西女排在小組賽全部是3-0橫掃對手,這是桑巴軍團本屆奧運會丟掉的第一局。

其實在去年日本女排世界盃的比賽中,郎平就讓外界見識到了她挑戰鷹眼的準確度。因為郎平挑戰的成功率一直相當高,隊員們甚至笑稱“郎導的眼睛比 鷹眼 還尖”。談及箇中祕訣,郎平笑着説:“挑戰憑的是直覺和經驗,最後一點就是運氣。”

在本次里約奧運中國隊與意大利首節比賽中,意大利就3度挑戰鷹眼。而郎平也在第二次對方挑戰時,在排球落點處站了起來,並向對手豎起了拇指。當時就有人表示,郎平這豎起拇指是基於戰術考慮迷惑對手。

今天中巴女排冠軍一戰,郎平又在首局比賽挑戰鷹眼,在挑戰成功之後,郎平也向場內信心滿滿的豎起了拇指。

本站作文欄目為大家帶來最權威、種類最多的關於勵志作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6

20xx年9月的一天,看守所裏收押了一個渾身是血的年輕人阿明,他因吸毒產生幻覺,凌晨捅傷女友後,又用匕首刺中了追捕自己的巡邏民警。

一審宣判後,阿明像是徹底瘋了,不斷用頭撞監室的鐵門,有時蹲在地上像困獸一樣嗚咽,拳頭緊握。向領導請示後,毛卓雲進入監室,準備和他談談。他假裝若無其事地檢查內務,正思忖着怎麼和阿明聊天,背上卻突然重重地捱了一下。千鈞一髮之際,旁邊另兩名在押人員,突然衝出來擋在了毛卓雲面前,幫忙控制住了想要撲上來的阿明。可毛卓雲沒有走,他站在門口等待阿明慢慢平靜下來,又走了過去,輕輕抱住了他。一旁的在押人員都驚呆了:如果這時候阿明在他肩膀上咬上一口……誰知阿明遲疑了一會,竟趴在毛卓雲的肩頭,像孩子似的哭了起來。原來,庭審時阿明的父母並沒有來,女友的出庭指證對他也很不利。他覺得自己是被所有人拋棄了,更覺得刑期漫漫,自己很可能就這樣死在牢裏。過了幾天,阿明意外收到了幾張毛卓雲抄寫下來的短信,分別來自他的父母、女友還有表弟,家人都言辭懇切地勸他好好改造。阿明並不知道,毛卓雲是如何輾轉聯繫上自己家人的,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説服他們,為自己寫下那樣的鼓勵。在阿明投牢的第二天,毛卓雲如釋重負,悄悄去醫院做了一次體檢。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7

愛迪生説:“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沒有1%的靈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勞。”

蘇炳添就是很好的例子。

蘇炳添小時候短跑爆發力極佳,後來被體育老師看中,經過夜以繼日地訓練,終於創造歷史。在他的身上,既有天賦的加持,也有後期努力的效果,算得上是雙劍合璧。

1989年,蘇炳添出生在廣東,父母都是農民,蘇炳添從小就在泥地裏到處跑。蘇炳添小時候的最大愛好,就是跟在表哥蔡建發屁股後邊跑,即使跟不上,他也會奮力奔跑。表哥上學後,因為跑得快,在鎮裏的比賽中拿到了第一名,獲得了家人和鄰居的誇讚。於是,表哥就成了蘇炳添的榜樣,追上表哥也成了他唯一的目標。

蘇炳添上學後,成績很不理想,因為他活潑好動,非常貪玩,讓人頗為頭疼。國中二年級,老師為了提高學生成績,要求考試不及格地留下來補課。但蘇炳添不想上課,便偷偷跑到操場玩籃球。那時的蘇炳添彈跳能力很出色,跳起來可以摸到籃筐,體育老師看到後,覺得他是個好苗子。老師問他:“願不願意練體育?以後就不用補課了。”蘇炳添一聽不用上課,非常高興,欣然答應下來。於是,每天下午自習課,蘇炳添都要到學校體育場練習跳高,體育老師也會給予適當的指導。由於每天都要訓練,蘇炳添的體能在不斷加強,他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但是,追上表哥是他最大的夢想,於是他瞞着老師楊永強,報名參加了中山市百米賽跑。

這場市級比賽,也改變了蘇炳添的命運。

蘇炳添在比賽中發揮出色,以11秒72的優異成績拿到了第一名,一下子就成了名人。這匹賽場黑馬,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也得到了中山市體育學校的青睞。於是,蘇炳添從鎮上的中學來到市裏的體校,一時間風光無限。他的天賦,也有了用武之地。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8

內地第一家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創辦人,全國政協常委,香港世界貿易中心執行委員會主席,香港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執委會主席……美心集團創辦人伍沾德之女、71歲的伍淑清,但她現在最看重的是“園丁”的角色。

多年來,她一直以促進青少年教育健康發展為己任,為香港及內地青少年的交流發展作出諸多貢獻。她深深憂慮當代香港青少年在成長中因缺乏國家觀念而被誤導、被利用,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讓香港青少年全面瞭解國家的文化及歷史發展,增加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並運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平台,讓他們樹立正確而全面的世界觀。

位於香港小西灣的中華基金中學,是伍淑清示範教育理念的基地。該校自20__ 年辦學以來,一直提倡“立根中華文化,開拓國際視野,五育並重,發揮個人潛能”。位於校舍六樓的“中國數據中心”是該校學生學習中史科的最佳地點。這裏既有豐富的圖書,也有先進的影音播放器,擺在架子上的書大多是伍淑清親自從北京帶回來的,分成“香港概況”、“一帶一路”、“改革開放”、“中國概況”四個部分,以便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歷史。

國民教育須有“香港特色”

“之前,董建華先生來參觀中國數據中心時很受啟發,回去便邀請我就幫助青年認知自身國民身份、為國家培育人才等方面做研究討論。”伍淑清説,“我在香港迴歸之初,便跟特區政府提議要從小培養香港學生的國民意識,開設中史科,推行國民教育等,但香港教育局遲遲未落實這項工作,許多學校也對國家發生的事不夠了解,加上某些媒體的不實報道,很容易使香港青少年被誤導和利用。”

伍淑清看到香港最近發生的風波,此前的“佔中”事件,以及“反國教”的參加者許多都是年輕人,十分痛心。她説:“香港之前作為英國殖民地,迴歸後應該讓香港本土長大的孩子們明白自己是中國人,是香港居民。正是迴歸初期沒有重視國民教育,才在青少年的身份認同上暴露出各種問題。現在,香港社會中出現這麼多棘手的事情,政府也算‘自食其果’了。”伍淑清看問題深刻,言辭犀利,也不失幹實事的決心。她直言,香港因特殊歷史和制度,在國民教育上也必須有“香港特色”。

組織港青少年赴內地學習

什麼才叫“香港特色”?伍淑清雖出生在殖民地時期的香港,但祖國情卻深紮在她心中。她在兒時讀的意大利修女學校,牆上雖然掛着英國女王畫像,還是會教學生中國歷史、中國古文。“我的國文老師大多是從北京、上海過來的,他們也帶來了中國的歷史和文化。那時候讀的孫中山、岳飛等書,都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愛國教育應該是細水長流、潛移默化的。那些偏頗的、非理性的成分,都不是真正的愛國。”伍淑清認為,香港與內地實行的是不同的政治制度,培養的人才各有側重,愛國教育也應有不同,要拋棄鴕鳥精神,也要抵制懶政思維。

個人的力量雖勢單力薄,伍淑清卻堅持“香港特色”的愛國教育。1998 年,她成立了“中華青少年曆史文化教育基金”,每年組織香港青少年到內地參觀學習,如帶學生回北京、西安等地,除了參觀天安門、長城之外,更讓他們全方位地體驗當地文化,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十幾年來,組織的香港“交流團”已有100 多個,不少香港青少年通過了解國家歷史,增進了對祖國的歸屬感。20__ 年,她先後自費組織香港專家學者,編輯了適合香港青少年閲讀的歷史簡明讀物《國史百聞》、《香港百聞》等書籍,目前已成為香港青年瞭解歷史的重要參考書。

培育有全球觀中國心的人才

除了理性全面地認識國家現狀,伍淑清也強調,香港既面向世界,又背靠祖國,香港青少年要運用香港這個國際化大都市的平台,開拓國際視野。“香港沒有國際教育和外交知識教育,很難分清國家和國際的關係。”她自掏腰包,先後在中華基金中學舉辦芬蘭、日本和德國的學習考察團,讓師生們與當地院校互動,又安排和當地的企業、中國駐當地領事等傑出人士交流,開拓師生視野。

她翻開學校紀念冊,指着一張照片説:“當時,我們學校與芬蘭的大學有合作,帶着學生去參觀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孩子們就在國旗下和大使握手拍照,他們都很懂禮貌,出去了才能明白國家是什麼概念。”她又指着另一張照片説:“冰島在運用地熱能源上十分先進,我們當時帶着學生去學習,受到冰島總統的接見。他帶孩子們參觀自己的家,我的學生們落落大方地跟總統用英語交談。”不難看出,伍淑清對中華基金中學培養的孩子十分驕傲。她指,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很優秀,她從未指示他們怎麼辦學,而是告訴他們要培養視野全球化、做事情國際化、心是中國心的人才。

2023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心得體會 篇29

有人曾説:“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這的確是真理。人生需要奉獻,正是每個人無私的奉獻構成了和諧的社會,使世界越來越美好。

奉獻讓家庭温暖。

一個温暖的家庭離不開親人的奉獻,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無私的奉獻者。每天早晨,當我還縮在被窩中睡覺時,她他早已起牀為我準備早飯;中午放學後,又是她準備好一桌豐盛的午餐為給我享用;晚自修回家後,又是她等待我,對我噓寒問暖。日常生活中,媽媽總是默默地包攬所有家務,無私地為我和家人準備好一切,她的奉獻讓家庭充滿了温暖,讓我們的心情總是沉浸在快樂之中。媽媽的奉獻向我們證明了奉獻能讓家庭温暖。

奉獻讓社會美好。

清潔工,這是一份普通到讓人忽略的是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可卻還有一羣人在這艱苦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無數個日夜,他們頂着寒風除去街上的髒物,又在烈日之下清理堵塞的水溝,他們摸黑早起打掃街道,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家,清潔工人們拿着微薄的工資,做着最髒累的活,卻毫無怨言。他們為城市帶來了潔淨,這亦是一種奉獻,這是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石街道清潔,使人們的生活方便,也使社會更加美好。清潔工的奉獻告訴我們,奉獻能讓社會美好。

奉獻讓國家富強。

的科學家錢學森年輕時赴美留學,在美國取得相當大的成就,美國政府給予他優待,想要讓他留在美國效力。但錢學森在得知新成立的祖國需要自己後,義無反顧地決定回國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將自己的所有知識和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為中國導彈和航天計劃做出重大貢獻,也讓中國因此更加強大,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錢學森的故事説明奉獻能讓國家富強,正是許多像錢學森這樣的先輩無私奉獻,中國才能達到如今的富強。

由此可見,不論是家庭、社會還是國家都離不開人民的奉獻,“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人生需要奉獻,只有學會奉獻,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有人曾説:“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這的確是真理。人生需要奉獻,正是每個人無私的奉獻構成了和諧的社會,使世界越來越美好。

奉獻讓家庭温暖。

一個温暖的家庭離不開親人的奉獻,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因為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個無私的奉獻者。每天早晨,當我還縮在被窩中睡覺時,她他早已起牀為我準備早飯;中午放學後,又是她準備好一桌豐盛的午餐為給我享用;晚自修回家後,又是她等待我,對我噓寒問暖。日常生活中,媽媽總是默默地包攬所有家務,無私地為我和家人準備好一切,她的奉獻讓家庭充滿了温暖,讓我們的心情總是沉浸在快樂之中。媽媽的奉獻向我們證明了奉獻能讓家庭温暖。

奉獻讓社會美好。

清潔工,這是一份普通到讓人忽略的是工作,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可卻還有一羣人在這艱苦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無數個日夜,他們頂着寒風除去街上的髒物,又在烈日之下清理堵塞的水溝,他們摸黑早起打掃街道,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憊的身子回家,清潔工人們拿着微薄的工資,做着最髒累的活,卻毫無怨言。他們為城市帶來了潔淨,這亦是一種奉獻,這是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石街道清潔,使人們的生活方便,也使社會更加美好。清潔工的奉獻告訴我們,奉獻能讓社會美好。

奉獻讓國家富強。

的科學家錢學森年輕時赴美留學,在美國取得相當大的成就,美國政府給予他優待,想要讓他留在美國效力。但錢學森在得知新成立的祖國需要自己後,義無反顧地決定回國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將自己的所有知識和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為中國導彈和航天計劃做出重大貢獻,也讓中國因此更加強大,大大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錢學森的故事説明奉獻能讓國家富強,正是許多像錢學森這樣的先輩無私奉獻,中國才能達到如今的富強。

由此可見,不論是家庭、社會還是國家都離不開人民的奉獻,“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人生需要奉獻,只有學會奉獻,我們的人生才會有價值,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o8w8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