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一、適應階段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8篇)

我是一名傳統的老師,接觸網絡的時間也非常的有限,而且多是運用在備課以及查找資料方面。關於利用網絡直播教學這樣的方式,在一開始我是想都不敢想的。這也意味着我的計算機基礎非常的有限。這給我初期接觸的時候,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前期自己試用了幾次後,積極的請教班上教導計算機的x老師,通過老師的指點,我勉強掌握了基本的授課操作,並就此開始了自己的線上教學。

二、教學階段

一開始的時候,我的線上課程非常的糟糕,我對計算機的基礎似乎成了課堂上最大的阻礙。對操作的不熟悉,加上對器材的使用也不清楚,這導致一節課下來很多的知識都沒能講到。看着假期來準備的這麼多資料,我當時真的感到非常的頭痛。

但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的同學們卻沒有“袖手旁觀”。每當我的在教學期間出現了什麼“問題”,他們總是會第一時間的提出來,並且通過他們的指點,我居然也慢慢的熟悉了這個軟件的操作!並且,在我們這樣互相的教導下,課堂變的更加的開朗。相隔屏幕,同學們似乎也不這麼在意我“嚴肅”的臉。儘管這導致了些許的同學上課不專心,但是也帶動了大部分同學和我的積極交流!

如今,我們的交流更加的方便,通過網上的溝通,學生們也不會再這麼不敢“找老師詢問”。相比起過去,現在來問我題目的同學變的更多,也更積極了。

三、對工作的評判

沒能做好準備,這確實是我的工作失誤。但是通過這樣,我能和同學們更加親密,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儘管線上的教學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們通過積極的利用,也同樣發現了很多的便利,我相信,這些一定能成為我們未來學習的優勢!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一、方式新穎,努力適應

雖然説現在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校的教學方法用具也是咋發生這變化,現在學校幾乎每一間教室都成了多媒體教室,多媒體設備應有盡有,老師們都是用ppt給學生們上課的,可能是我年紀大了吧,我對這東西適應不來,所以一直堅持着以最傳統的方式去進行教學,但是這次不行了,我必須要在網絡上進行直播授課,否則就沒辦法教導我的學生們,這可是觸犯到我的底線了,我作為老師怎麼能不給學生們上課!我再怎麼樣也要把線上教學學會,終於在我的堅持不懈之下,主要還是有我女兒在我旁邊幫我,她也是一個教師,做我的助手綽綽有餘,慢慢的摸索一段時間之後,我慢慢的就熟悉了這個形式的教學。

二、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慢慢的我就可以自主的開始上課了,這讓我不禁去想,我等到退休之後,當個主播給小朋友講講故事也好。每天按時的開始直播上課,上課直接點名,讓學生們一個個的打開攝像頭,這樣就可以知道他們每個人的上課狀態了,但是他們也精明的很,知道現在沒老師當面的管束,經常藉着網絡卡的由頭,給我偷懶,當然這都是那些不想學習的學生,都覺得我的語文課枯燥乏味,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非常的配合的,筆記也是記得很好,我佈置的課後作業他們都能在規定時間內,發給我看,十分的方便。有關於線上教學的各項技能,我花了一週的時間去熟悉,結果還是很好的。

三、效果良好、甚是欣慰

其實作為語文老師,我大多東西都是口述的,所以教學起來並不是特別的難,這個也算是我的一種優勢吧,據各班班主任統計,語文的教學成果是最好的,每一次的家庭作業都是能夠很好的完成,錯的機率很少,這就可以説明,我的線上教學是十分成功的,雖然疫情當前,但是絲毫不能減弱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學生們的配合成了我教學的最大助力,我能在這個期間,線上教學有如此成效,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一、制定計劃,保證線上教學有序進行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保證線上教學順利有序進行,在3月1日之前,根據本學期線上教學任務,準備好教案、個人教學計劃、線上授課計劃。

二、蒐集優秀的網絡資源

線上有很多優秀的課程資源,比如“智慧樹平台”、“國家中國小網絡雲平台”、“鎮江好老師”等等,經過篩選後擇優推薦,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習內容的質量。

三、多種形式教學,保證學生學有所獲

1、線上答疑。鼓勵學生跟着線上教學視頻的進度學習,如有不會的問題及時提問,教師及時進行線上答疑。

2、線上視頻內容補充。教師課前需提前認真學習教學視頻,對教學視頻中講解模糊或與教材不太銜接的地方,按知識點彙總好發給學生,供學生參閲。

3、堅持每天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實訓作品上傳課程羣中展評,教師根據學生上交的作品,瞭解學生學習情況,並針對問題提出點評。同學之間亦可參考他人作品,瞭解自己作品的不足。

4、對同一個問題,如涉及多人提問,則在羣裏進行總結回答。

5、為了解學生的線上課程學習情況,每次課後都會給學生布置作業或實訓。並要求學生將作業或實訓結果上交,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或實訓完成情況及時進行點評。

四、加強課堂管理,保證學生按時按量完成學習

1、利用學習軟件鼓勵學生跟着線上教學視頻的進度學習,如有不會的問題及時提問,教師及時進行線上答疑。

2、由於線上教學無法像現場教學那樣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每次課都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筆記,並將學習筆記上傳至個人羣相冊。

五、教學不足

由於網上授課初次接觸,網上教學經驗不足。隨着網上授課的不斷推進,教學經驗的不斷積累,課後勤於反思與總結,各類問題一定能迎刃而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會為了學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行動和摸索。

六、改進措施

1、加強課堂監管力度,及時提問,及時反饋。

2、多與學生溝通,及時瞭解學習情況

3、多在作業批改時回覆一些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積極完成任務。

停課不停學,隔空不隔愛。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在全國抗疫期間,我們也能創新教育思路,提高教學手段,完善教學方式。線上教學在繼續,老師學生的學習在繼續,希望疫情趕快過去,期待與學生見面。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光陰似箭,任時光飛逝,我辛勤工作,驀回首,點滴作法湧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為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規”字右邊本該“見”而非“貝”字,這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確定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本事。

二、靈活機動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所以我在教學中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景靈活調整課程資料,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我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要使學生始終堅持一種旺盛的學習勁頭,教師也必須對自我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時而以讀代講,自主感悟;時而鼓勵學生各抒已見,盡情發表自我的看法;時而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為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説,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差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能夠自選一些操作實踐題,使之能夠有所為。經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期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五、突出章節過關

本期的教學資料,分為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六、拓展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必須重視積累運用,僅有學生對知識有了必須積累之後,才能運用。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我開展了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

1、優秀文段朗讀。經過學生自主收尋優秀文段,使學生主動進行課外閲讀,學生的閲讀量增加的同時,學生必然收穫了許多東西。

2、迎國慶,辦小報的活動。收集春聯寫春聯的活動。讓學生自我收集資料,把辦好的小報貼在歡樂園地裏,全班同學進行講評,談樂感受,給每個同學都評樂分數。

3、整理詞彙,收集詞彙活動。貼合各種要求的詞彙,在不斷收集整理的過程中,學生的詞彙積累有了明顯的增多。在比賽中,比的是學生的反應和機敏,學生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訓練了動腦的本事。

4、進行講演比賽。班級中進行的講演比賽,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我的觀點,時間不在長短,關鍵是要勇於參與。在這個學期中,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和經常開展語文活動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是有直接關係的。

在本期的教學中,我採取語文課代表競爭制,每次考試分數者就是語文課代表,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我,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進取性,語文基礎知識得到了提高,語文本事得到了增強。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語文是聽、説、讀、寫、譯、編等語言文字的潛力和語言知識及文化知識的統稱。而在我看來,語文不只是一門學科,一種潛力,更是一門藝術,一門科學。語文以其獨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出於對語文的熱愛,我選取了做一名語文教師。

在多年的教學中,透過不斷的實踐與總結,我對於語文的教學有着些許的心得與感悟。

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互為對象和前提的。傳統教學中,教佔有絕對的主導地位。還記得擔任語文教師的初期,由於沒有經驗,一向堅持傳統的教學模式,透過教學成果的反饋,發現這樣教學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於是,開始嘗試新的教學方法。課堂是教師與學生的交集,所以,對於課堂的安排和掌控是教學的重中之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只是教學地位的轉換,而是對於學習的態度的轉變。

學生不再將自我置身事外,而是以課堂為己任,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根本上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從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成果。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務必做到以下幾點:

1、抓住教材中重點的知識點,引導學生緊緊圍繞這些重要的知識點去思考問題,使學生有明確的知識追求目標。

2、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要注重知識與現實的社會現象和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到自我此刻學的是有用的,而不是浪費時間的隨波逐流。

3、讓學生在課堂裏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時間與空間,所以在對課堂的安排上,要給予學生必須的時間。

4、做到教師引導與學生思考相結合,靜與動相結合,知識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舞台。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談到創新潛力,這其實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課題。我們從生活中的各行各業中,以及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中,都能夠看出創新的重要性。而創新潛力的培養便成為了培養學生的又一重要任務。事實上,每個學生都是創新的小能手,只是在年復一年的學習中,束縛了思維,同化了想法。而教師要做的,不再是統一學生對事物,對課文的理解,而是,鼓勵他們大膽的想象,跟着感覺去描繪自我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同學的不經意的一個想法,而引起進一步的思考,從而體會出從前未曾體會到的涵義。

這其實也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潛力的同時,也開拓了教師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民主的氛圍,誘發學生的創新慾望。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與學生的教育交往最根本的是二者作為完整的人與人之間理解與溝通,是人和人心靈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教師就應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和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關係。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和諧簡單的學習氛圍,學生構成用心、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感情體驗,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歡樂,體驗到學習過程中的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下創新基礎。我們經常説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不僅僅如此,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嚮往、迷戀、用心探索追求的心理傾向。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生學習的情感動力,是求知慾的源泉,是直接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培養創新潛力的起點,也是學習成功的關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學資料的需要來靈活運用,誘導學生學習興趣的因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潛力。

3、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是創新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用心培養學生的好奇心,熱情鼓勵他們用心思考,引導大膽提出疑問,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

4、培養學生髮散思維,是創新的關鍵。

以上是我透過教學實踐的些許心得與感悟,覺得語文的教學,其實是教師與學生心靈的溝通,在教學中,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我會透過不斷摸索,和與其他教師的交流來逐步完善自我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潛力。因為熱愛,所以我相信我能夠做得更好。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三年級三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及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已有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和學習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工作中不斷探索,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認識自己的不足,找出自己與優秀教師的差距,虛心向經驗豐富和具有先進教學方法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力求使自己在較短的時間裏縮短與他人的距離,不斷進步.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我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和點滴的教學進步。以下是我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作如下的回顧與總結:

一、思想政治表現

我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我認真閲讀報刊、雜誌,及時收聽廣播,瞭解國內外大事,以清醒的頭腦看待問題,分清是與非,對與錯,時刻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標準提醒自己, 不斷地嚴格要求自己,決不做出有損國家與人民利益的事情,儘自己的能力做好學校交給我的各項工作。此外,我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早退不遲到,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以新的教學方法指導教學,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我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

二、教育教學工作:

1、我認真備課,積極、細心地鑽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新課程倡導教師要轉換教學角色,由老師的教變為學生主動地學。此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每個學生的接受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認認真真地備課,深入地鑽研教材,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差異,即備教材又備學生,尋找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他們因材施教。此外,在課堂教學中,我充分運用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們逐漸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向40分鐘要質量。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學生們的語文能力、素養及語文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語文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

2、做好中下生的課外輔導和優生的培養等各項工作,效果顯著。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根據優生與中下生接受能力和學習要求的不同採取了一些不同方法,就是運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和事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鼓勵他們多開展有益身心的讀書活動,利用課餘時間多讀課外書籍,豐富自己的課外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本學期,我班的語文成績在原本的基礎上都得到相應的提高,我品嚐到成功的喜悦。

3、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為主,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另外,積累大量的語彙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平日每天輪流,一位學生在黑板上摘錄好詞好句,要求其餘學生讀讀記記。做好家長和學生的工作鼓勵他們到廣州圖書館或中山圖書館辦借書證,利用節假日的時間到這些大型的圖書館閲讀和借閲大量的書籍。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語句通順了,閲讀興趣濃了,寫作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爭取進步。

三、為了提高本人自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我積極參加各種教育教研活動和各種提高班的學習,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收集更多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利用課餘時間閲讀大量的教育教學書籍和報刊,汲取其精華,撰寫讀書筆記和讀後感,取長補短,在學習中不斷地取得進步。此外,本人在教學中還及時瞭解學生們的各種動態,積極地與科任老師和家長取得聯繫,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各種方法,使每一位孩子共同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一 理解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

二 領會課文用詞造句準確、鮮明、主動的特點。

三 認識農民及農民孩子的高尚淳樸的優秀品質和聰明的才幹,瞭解課文所表達的對勞動人民的深厚真摯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一 安排四教時。

二課文的寫作年代和該文所反映的時代距離今天的時間較遠,因此教學重點應放在讀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讓學生理解字、詞、句、篇最基本的東西;在這基礎上,再懂得主題與材料、寫景與抒情的關係。這後面兩點是教學中的難點。

三 讀寫結合,進行一次記事為主的寫作練習。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教學過程:

一 聯繫舊課,引出新課。

問:上學期,我們學過魯迅哪篇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表現了什麼內容?

答:上學期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了百草園中生活的趣味、歡樂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枯燥。通過鮮明的對比,表現了對大自然,對自由生活的熱愛,對束縛兒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教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回憶童年時代生活的文章,內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文章,雖然也是寫童年生活的,不過這是一篇小説,是在真人真事基礎上的藝術概括,它的題目叫“社戲”。

社戲 魯迅(板書)

魯迅在談到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和思想時曾説:“我母親的母家是農村,使我能夠間或和許多農民相親近。”(《集外集拾遺》)這一種十分可貴的“親近”,對魯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響。魯迅雖然出生在城市紹興,但從小就同農民和農村保持密切的聯繫。少年時代的魯迅接觸長媽媽等貧苦善良的農民,受到他們的啟發和教育。特別是魯迅家庭破落以後,他更瞭解農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們悲慘的命運。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戲》就形象地表現了迅哥兒和農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熱情地歌頌了農民孩子高尚、淳樸的品質。

《社戲》的故事情節很簡單,是用第一人稱寫的。課文敍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兒”)與外婆家的農民孩子在看戲前後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魯迅把這些事寫得十分生動有趣,使人讀後印象深刻,難以忘懷。

在魯迅寫作《社戲》的那個年代,一般作家不大願意去描寫農民;有的人即使寫了農民,也是瞧不起農民,甚至歪曲農民。魯迅能寫出象《社戲》這樣歌頌農民高尚品質的作品,是很了不起的。

三 正音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憚:dàn 絮叨: xùdāo 怠(慢):dài 攛掇:cuānduō 鳧(水):fú 潺潺:chán(歌)吹:chūi 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潔):jiǒo 漂渺:piāomiǎo 糾葛:jiūgé

四 補充註釋。

(1)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相當於“村莊”的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裏每年在一定的時間所演的戲。(2)日裏: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位的涼棚,演社戲時,搭在戲台正對面,意思是請這些神看戲。(4)白篷船:船篷沒有加油漆的船,舊時紹興人民一般都使用這種船。(5)烏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課文中指財主鄉紳使用的船。

五 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的準確讀音,並考慮課文大意。)

六 劃分結構: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板書: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我”的樂土平橋村。(從“我們魯鎮的習慣”到“卻全都嘲笑起來了”。)

第二部分,“我”在樂土中也有不樂的時候。(從“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到“而且知道他們在戲台下買豆漿喝”。)

第三部分,“我”與農民孩子們到趙莊去看戲的情景。(從“這天我不釣蝦”到“各自回去了”。)

第四部分,“我”對吃豆和看戲的懷念。(從“第二天”到文末)

七 佈置作業

讀課文(要求能讀準字音。辨析詞義,複述課文大意。)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舊課部分內容,指導學生學習第一、二段。

教學過程:

一 檢查舊課。(以下內容預先寫在小黑板上)

(一)辨別字音:

行輩、銀行、行走、歸省、省略 省悟

(二)辨別字形並組詞:

倘若、淌汗;抵擋、底細;同伴、攪拌;魚鈎、釣竿;挖掘、倔強;豆漿、木槳;竭力、揭示;陪伴、賠償

(三)解釋下列各詞並指出詞類: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要掌握20__個生字左右,因此識字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難點,如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如何開展多樣性識字教學成為難點。

作為青年教師,我曾覺得識字是枯燥的,也在尋找着識字方法。這段時間我通過對國小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研究的資料整理,對識字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老師首先要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不是機械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去展現文字魅力,進行趣味課堂,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孩子主動去學,快樂去學。在學習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夯實基礎。因此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步履不停,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我們應充實自我,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培育好學生,比如現在我進行識字教學方法研究,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明白選取重點、難點,提取各類理論知識的精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去探索去開拓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對學生只有愛,對教學只有激情,卻沒有方法研究、沒有課後反思、沒有不斷探索超越,就沒有進步。

在課堂中我根據“國小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這一特點把實物、圖畫等帶入課堂,讓學生進入具體直觀的學習情景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去思考這個字為什麼是這樣寫。比如在教“朝”時,我從甲骨文講起,在黑板上勾勒出這個字的畫:一堆草中間一個太陽,右邊是月亮,和孩子們一起描繪太陽從草叢中升起,月亮還未落下便是“朝”。孩子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字,一時之間許多同學開始用繪畫的方式來記字,並也記得牢固。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去聽,與我互動,學生們也自己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這些讓我非常欣慰,非常高興。我在識字教學中仍有諸多不足,但我會不斷改進。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學習了劉帥老師的《語文專題式教學的幾點思考》後,自己對語文專題式教學有了新的認識。語文專題式學習貫徹了"以學生髮展為本,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教學思想,它跨越學科,跨越課內外,跨越了時空。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的進行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有所發現,在學習中有所感悟,在學習中有所收穫。以下是我對語文專題式教學的幾點心得:

一、專題式教學的凝聚性

一個專題就是一個焦點,以作品的主題為專題點,圍繞這個點選材。我們的主題單元教學,大多圍繞一個話題組織材料。就必須在吃透教材,整合教材的基礎上,找出單元課文的相通點,找出學習方法的共性。如:九上第二單元以"生命"為話題,選取了《談生命》《那樹》《地下森林斷想》《人生》《落葉》,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也是"生命之歌".這樣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題材以散文為主,所選課文的主題相同,每篇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談了作者對生命的認識,理解和感悟,讓學生在學習中加深對生命的認識,讓學生懂得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專題式教學的開放性

學生的.學習不再拘泥於課堂,可以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和大自然,將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例如在專題《生活處處皆語文》的學習中,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好的廣告語進行欣賞。嘗試給身邊的某一件物品寫一段廣告語,也可以讓學生為某一公益活動寫個廣告語。在講授《春》時,先讓學生走進自然,走進春天,用感官去領略春的美,用音樂去歌頌春天的美,用自己的筆去描繪春的美,當學生的心中有了春天,再回到課堂,感受作者文字裏的春天。這樣一比較,看看自己與作者在繪春時有何不同,既達到課堂教學目的,也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專題式教學的共生性

"專題式教學"語文觀的精髓就是"人文精神與語言的共生".?專題式教學把傳統的語教學和現代的語文教學融合為一體。"過去的教學是給學生一杯水,而專題式教學是給學生一片海洋。"傳統的語文教學強調語言的工具性,認為語言僅僅是為了表達的需要,而現代語文教學就重視了語言的存在性,文章的語言可以生成思想,我們在品讀語言中去體會作者的感情,去挖掘文章的主旨。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只有把語言與精神有機的結合,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們的語文教學。我們應充分認識這一點。

四、專題式教學的多樣性

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大多以單篇課文傳授為主,習慣從文章的作者,課文的重點詞語教學、段落層次的劃分、文章主旨的把握,作者的寫作方法等幾方面組織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成了一種習慣,千篇一律,沒有創新,學生學起習來沒有了興趣。專題教學就要從這些傳統教學的框框中跳出來,系統的,全面的,多角度的把握教材,給學生儘可能多的信息。教師要轉變角色地位,從原來灌輸知識的指揮者變成穿針引線的引導者,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從多個渠道蒐集材料,用多種方式進行展示,不但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能力。

專題教學,任重而道遠,改變要從教師開始。教師要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死板、被動的學習,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語文教學流於形式,就像是失去了自己家園。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語文專題教學滲透到自己的教學中,以生為主,讓自己的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既然給了學生一片天空,就不要折斷他們的雙翼,讓他們在自由翱翔中漸漸豐滿羽翼。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教材分析】

《社戲》是國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就體裁而言,它屬於小説。就內容而言,它是以“社戲”這一江南水鄉文化活動為線索,表現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經歷。課文通過“我”和少年夥伴們夏夜行船、船上看戲、月下歸航等情節的描寫,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爛漫、童趣盎然的生活經歷,表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所以本文定位在“文化生活”上,體現了語文同文化生活的密切關係。因此教學本文除教會學生使用語文工具外,還有就是培育學生對課外生活的關注。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的生字詞並理解部分詞語的意思

(2)培養理清複雜結構的能力。

(3)體會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和留戀的心情,啟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

重點難點

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風景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敍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童年對於許多人來説,是快樂美好的,是一段難忘的體驗,長大後,回憶往事時,更是懷着一種浪漫情懷,大家的童年一定是豐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説説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

同學講的很好。的確是,童年的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説不盡、道不完。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中,我們陪童年魯迅走過了充滿童趣的生活,今天我們將追尋魯迅兒時鄉村生活中的一段難忘的經歷。

二. 檢查預習:

1、生字注音

不憚dàn 潺潺chán 鳧水fú 攛掇cuān duo 踱duó 頗pō

怠慢dài 吁氣xū 宛轉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歸省xǐng行輩háng 舀水yǎo 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本教研組自去年開始進行校本課題:通過磨課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研究,通過一年的實踐,現將此階段的體會與反思總結如下,供各位老師參考。

一,關於磨課的體會:

第一,為什麼而磨課?我們將此歸納為三句話:為提高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而磨;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學風格而磨;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磨。從整體上説,即是為了夯實教與學的基礎而磨。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始終是教學的最根本的問題,通過磨課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也自然應該是題中應有之義,唯有如此,教師才能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標。為形成更富特色的教學風格而磨,教師個人的性格,氣質以及風格各不相同,而磨課絕對不是要形成整齊劃一的,固定化和模式化的教學風格,而是要幫助教師逐步形成符合自己的,更富有特色的,具有效率的和成熟的教學風格,唯此,才能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而磨,磨課的最終着眼點應當是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之上,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總而言之,磨課應當是作為比較全面的提高教與學的基礎而進行的實踐活動。

第二,如何來進行磨課?

我們認為它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設定基礎目標:課堂教學能力的涵蓋範圍很廣,一次磨課的過程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們認為,比較具有效率的磨課應當是事先設定某一個比較具體的目標,然後通過後續的實踐得以提高;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相結合;適當的多次反覆操練;評價與總結。

第三,磨課的目標是什麼?

磨課的目標是形成精品課,優質課抑或常態課?我們認為磨課的最終目標是形成更好的,更有效率與風格的常態課。即使通過多次的過程而能夠形成很好的課,這個課也應當是歸屬於常態課,這與磨課的本意是相符的。

第四,磨課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通過實踐,我們認為,磨課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

①選擇性原則:磨課的課程內容應當有所選擇,一般不宜選擇具有一些爭議性,過於複雜性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

②個體性原則:基於每個教師的教學能力的不同以及教學風格的不同,應當考慮到每個教師的個性特徵和教學能力的不同掌握程度,而制定相適應性的方案;

③適度性原則:即是以達到事先設定的基礎性目標為標準,進行次數不同的操練,而不必規定限定性的次數;

④多樣性原則:即是在磨課的實踐操作上,可以採取多樣化的形式,既然上課可以採取多次獨立磨課的方式,那麼備課是否也可以獨立的進行多次的磨課式的操作呢?還有教學的其他環節是否也可以進行獨立的磨課式的操作呢?值得大家思考。

二,關於磨課的反思:

第一,理論的學習尚需加強。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和總結,通過學習理論,可以增強自己實踐的指導。在這方面,我們的學習還十分的薄弱,還缺乏系統而完整的學習過程,這也直接的制約了實踐的活動和效率的提高,在今後的研究中,要加強這方面的學習。

第二,實踐的計劃性待加強。限於現實的多種因素的制約,對於開展這項研究性工作的時間性和計劃性都不是太強,在今後的工作中也要適當的加強,爭取做到有計劃的開展工作,爭取早日能夠實現既定的目標,提高教學的質量。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新課標重新把識字作為低段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這是一項相當有意義的舉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閲讀教學是理解的訓練過程,習作教學是運用的訓練過程,而識字教學則是閲讀教學和習作教學的基礎。為此,閲讀教學必須有一定的識字量才可進行,習作教學更需要有一定的識字量方可進行。而低年級學生識字量的不足,嚴重製約了讀寫能力的發展,成為語文教學的“瓶頸”,直接影響着語文教學的速度和質量。因此,作為低年級的語文教師,我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引領學生走好語文學習的第一程。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生活即學校,學校即生活”。識字教學也一樣,不應只侷限與課堂、課本中,還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各種有效的途徑。結合自己的教學,我認為要想引導學生更快地識字,應從以下兩方面着手:

一、引導學生提早閲讀,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

各種讀物是以漢字為記載的,儘早、大量地閲讀的前提正是攻破識字關。把閲讀同識字結合起來,可謂一舉多得。既能保證課標提出的閲讀量,又能使學生在閲讀中多識字、快識字、識好字,還使漢字學習與語言學習互相促進,同步發展。因此,每天的家庭作業,我本着能少寫儘量少寫的原則,讓學生每天都有時間去完成拼拼讀讀和拓展閲讀的作業。而且我不僅要求學生讀會、讀通,還要求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每篇短文中圈出5——10個自己新認識的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認了字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受到了影響。通過看書,認識了字;多認識了字,少了攔路虎,就更喜歡看書。這不能不説是一種良性循環。當學生喜歡上書時,吸引他們的則不僅僅是多認識幾個新字,而是書裏所描寫的那新鮮的、五彩的世界。顯然,在閲讀的過程中識字,在識字的過程中閲讀,兩者是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

二、教會學生利用生活舞台,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識字的過程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生活才是學生學習的出發點與歸宿點。讓學生留意周邊的廣告牌、路標,給家裏的傢俱都貼上小標籤,每個禮拜比一次,看誰認得最多。實踐一個階段下來,學生不但認識的字多了,連自主識字的意識也被帶動起來了,你追我趕,都不甘落後。

俗話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識字也一樣,如果光認不用,學生可能很快就會將其遺忘。而用過了,不僅記得牢,理解也更深了。因此,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後,我開始了一週兩篇日記的練習。寫一寫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做的事,寫一寫心裏話,寫一寫喜歡的人、事、物。總之,就是寫一些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不要求他們寫得多麼好,但要求寫正確、寫完整、寫通順。就像《新課標》説的,要對寫話有興趣,而不讓其成為學生的負擔和累贅。

低年級是漢字識記能力最強的學段,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突出低段教學的識字重點,抓住識字教學,為將來學生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所表現的童趣,理解兒童之間的純真的情誼。

2、體會課文中各種描寫方法,理解這些描寫的作用。?

3、讀寫結合,進行描寫性作文訓練,提高描寫能力。

教學重點:

1.學習小説三要素。理解人物和環境對錶現小説主題的作用。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內容。

3.學習生動流暢的語言。

教學難點:

1.景物描寫對抒發感情、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2.人物刻畫對推動情節發展、表達作者感情的作用。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

多媒體mp3顯示:(欣賞歌曲羅大佑的《童年》)(鏈接在酷狗音樂)

童年對許多人來説,是美好的、快樂的,是充滿好奇的、幻想的。在成人之後回憶這段往事,對於當時的人和事,更有一種永生難忘的體驗。讓魯迅先生的《社戲》點燃我們追憶童年的情感之火吧!

(板書文題、作者)

二、解題、簡介作者及背景

1.解題

什麼是社戲?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同時,又是古代的一個地區單位。

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在紹興,社日演戲是由來已久的了,南宋時,陸游的“社日”詩中就已經有“太平處處是優場,社日兒童喜欲狂”的題詠。至清代,社戲成為亂彈戲劇的主要演出形式。

2.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説集《吶喊》,雜文集《墳》等。

3.文學體裁——小説

回顧小説有關知識:小説的三要素,小説的情節結構。

4.寫作背景簡介

5.檢查預習

(1)生字讀音

歸省xǐng 行輩háng 攛掇cuān duo 鳧水fú

憚dàn 踱duó 棹zhào

(2)詞語解釋

歸省:指出嫁的女兒回孃家看望父母。

自失:(聽得出神)忘了自己。

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行輩:排行和輩分。

絮叨:翻來覆去地説。

依稀:隱隱約約。

憚:怕,畏懼。

三、速度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的人物有誰?

人物:迅哥兒、雙喜、阿發、桂生、六一公公、外祖母

2.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線索——社戲

3.圍繞“社戲”這條線索,文章主要寫了哪幾件事情?

⑴ 隨母親歸省小住平橋村。

⑵ 釣蝦放牛的鄉間生活。

⑶ 看社戲前的波折。

⑷ 夜航去看社戲途中。

⑸ 趙莊看社戲。

⑹ 看社戲後歸航偷豆。

⑺ 六一公公送豆。

4.課文以“社戲”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是怎樣安排所寫的幾件事的?

看戲前(1——3) 看戲中(4——30) 看戲後(31——40)

四、細讀課文,感知內容

(一)分析第一部分——看戲前(1——3)

1、平橋村是一個怎樣的村莊?

明確:平橋村離海邊不遠,極偏僻的,臨河的小村莊;住户不滿三十家,都種田,打魚,只有一家很小的雜貨店。

2、這樣的一個小村莊,在“我”心中卻留有深刻的印象, 並且包含着深厚的情感,為什麼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答案。

“但在我是樂土”(指安樂的地方)

3、為什麼説平橋村是“我”的樂土?(用原文回答)

明確:因為我在這裏不但得到優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4、我得到了怎樣的優待?

明確:(1)許多小朋友伴我來遊戲;

(2)“我”在這裏是公共的客;

(3)大家去釣蝦,釣的蝦“照例是歸我吃的”

5、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樂事嗎?

明確:一同去放牛;還有後文寫到的一起去趙莊看社戲。

6、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寫看社戲有什麼關係?

(1)交代了看社戲的時間、地點、

(2)引出了同去看社戲的人物——鄉間生活的小朋友;

(3)還交代了在平橋村的樂事,為下文寫到趙莊去看戲做鋪墊。

7、文章是怎樣引出第二部分寫看社戲的?在文中找出答案。

“至於我在那裏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

第4段是過渡段,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課堂練習(多媒體顯示)

填寫關聯詞:我們年紀都相仿,(  )論起行輩來,(  )至少是叔子,有幾個還是太公,(  )他們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們是朋友,(  )偶而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決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  )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節課所學的第一部分內容導入新課。

二、分析第二部分——看戲中(4——30)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5—30),並思考問題:

1、第二部分是寫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主要寫了哪幾件事?並據此劃分好這部分的層次。

明確:

第一層(5—9段): 戲前波折;

第二層(10—13段):月夜行船;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教學目標 :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4.理解文中使用的象徵手法。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2、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課時:

二教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課文導入:

A、詩人汪靜之有一首詩寫得很美,我想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其中的幾句:……生命是一樹繁花,時間是一根鐵鞭,一朵一朵的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詩人關於生命的比喻,真的很美妙,“生命如花,多麼絢麗與多情!可是在作家林海音的兒時的記憶裏,父親的花兒卻落了。

(出示課題:爸爸的花兒落了)

B、有一位作者在一篇小説的序言中這樣寫道:“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可是,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場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對自己説,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就這樣,我寫了一本《城南舊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悦耳的鈴聲,童年重臨於我的心頭。”在一篇篇的小故事中,在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一個個人物形象都離她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結束了。那時作者剛滿十三歲,就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這是一篇關於童年回憶,也是關於童年告別的文章,就讓我們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尋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跡。

(出示課題:爸爸的花兒落了)

1、簡介作者: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灣省苗栗縣,父母曾東渡日本經商,林海音於1918年3月18日生於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當時中國台灣已被日本帝國主義侵佔,其父林煥父不甘在日寇鐵蹄下生活,舉家遷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長大。曾先後就讀於北京城南廠甸國小、北京新聞專科學校,畢業後任《世界日報》記者。不久與報社同事夏承楹結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帶着三個孩子回到故鄉中國台灣,任《國語日報》編輯。1953主編《聯合報》副刊,開始文藝創作,併兼任《文星》雜誌編輯和世界新聞學校教員,1967年創辦《純文學雜誌》,以後又經營純文學出版社。

林海音的創作是豐厚的。訖今為止,已出版十八本書。散文集《窗》(與何凡合作)、《兩地》、《作客美國》、《芸窗夜讀》、《剪影話文壇》《一家之主》、《家住書坊邊》,散文小説合集《冬青樹》,短篇小説集《燭心》、《婚姻的故事》、《城南舊事》、《綠藻與鹹蛋》;長篇小説《春風》、《曉雲》、《孟珠的旅程》,廣播劇集《薇薇的週記》、《林海音自選集》、《林海音童話集》,編選《中國近代作家與作品》,此外,還有許多文學評論、散文等,散見於中國台灣報刊。[

2、圈劃課文註釋①,本文出處——《城南舊事》。

關於《城南舊事》:這是作者的一部短篇小説集,收入她回憶童年時期在北京生活往事的5篇小説。《爸爸的花兒落了》是其中的最後一篇。

關於主題曲《送別》:(李叔同詞)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大家可以唱一唱。)

3、提出突破口:題目“爸爸的花兒落了”含義到底是什麼?(任意討論)

理解清楚課文後,請大家完整回答。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我會讀

(1)疏通字詞:

衣襟 驪(lí)歌 花圃 徘徊 抽屜  咻(xiū)咻

哭號(háo) 腫脹 狼狽 柵欄 包袱  廊檐 叮囑

恐懼 玉簪(zān)花

(2)思考:

A、本文是什麼文體?

——小説(自傳體小説)。

B、本文有兩個主要人物,他們分別是誰?其中的中心人物是?

——“我”(英子)、爸爸;

——中心人物是:爸爸。

(二)、我會理。

整體把握文章結構:你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了嗎?思考文章的線索。

本文有兩條線索相互穿插成文,請分別概括它們的線索內容。

一條:寫眼前——“我”參加畢業典禮(告別童年);

一條:憶往事——爸爸對我的愛和影響(告別爸爸)。

2、再次默讀課文,理清本文條理,説明這兩條線怎樣互相穿插?

明確:(1)眼前:畢業典禮開始前,我坐在大禮堂最前一排的中間位子上,將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證書和致謝詞。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

回憶:由媽媽説戴着夾竹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台,引出前一天去醫院看爸爸的情景。

又由爸爸“明天可不能遲到”的囑咐引出六年前的那一次遲到。

(2)眼前:畢業典禮就要開始,我忽然想,爸爸會不會忽然從牀上起來,給我送來花夾襖? 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着?院裏的石榴和夾竹桃……

回憶:由今年石榴花開得沒有那麼紅,那麼大,引出爸爸為什麼得病,又引出爸爸喜歡花。

(3)眼前:韓主任上台講話,我們唱驪歌:長亭外,古道邊……

回憶:由我們“長高了,長大了”引出: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讓我給在日本讀書的陳叔叔寄錢,闖練闖練。

(4)眼前:拿着國小畢業文憑進了家門,發現爸爸的花兒落了。意識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3、按照你已經熟悉的內容,以及英子參加畢業典禮的前後過程,將課文分成三大部分。

明確:1、(§1—§30)畢業典禮前;

2、(§31—§52)畢業典禮中;

3、(§53—§66)畢業典禮後。

(三)、我能懂。?

文章的結尾,本文原來的題目是“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你能讀出哪幾層含義?

三、深入研討課文:

(一)閲讀“畢業典禮前”。

1、這一部分哪幾段是寫眼前?哪幾段是憶往事?從記敍的順序説,憶往事部分屬於哪一種順序?

明確:§1—2是寫眼前;其餘(§3—30)是憶往事;從記敍的順序説,憶往事部分屬:插敍。

複習插敍的作用——使情節更加完整、使人物性格更加完滿,從而深化作品的主題。

閲讀P38知識框:學習如何自然插敍,融入文章內容。

明確:在記敍的過程中,由於表達的需要,暫時中斷敍述的線索,插入另一個

或幾個與中心事件有關的情節和事件的敍述方式,叫插敍。它是記敍文

常用的一種敍述方法。

插敍通常有三種方式:

A、聯想式,就是通過作品中人物的聯想引出插敍部分。《爸爸的花兒落

了》一文就是典型的例子。

B、轉述式,即藉助作品中人物的敍説進行插敍。這種方式往往用“聽人説”、“據説”、“有人説”等引入插敍。

C、直述式,就是不借助作品中任何人的口述或聯想,直接在文中插敍一件事,多用“原來”、“過去”這些表示時間概念的詞語來引入插敍部分。例如《羚羊木雕》一文,就是用了“上幼兒園的時候”、“上星期一次體育課”引出了下文的聯想。

2、朗讀§3—12,思考:

(1)§3 “昨天我去看爸爸,他的喉嚨腫脹着,聲音是低啞的”,這是一種暗示,想想暗示的是什麼?

明確:暗示爸爸病重,將不久於人世。

(2)剛剛朗讀的這一部分當中,爸爸有一句話也暗示他將不久於人世,甚至可以看作是爸爸的“遺囑”,是哪句?

明確:§11“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大了,是不是?”

——“沒有爸爸”一語雙關:既指爸爸有事不在身邊的時候;

也指爸爸一旦去世之後,有暗示的作用。

這句話實際的含義是什麼?

明確:——實際是告訴她爸爸不在身邊,要擔起人生、家庭的責任,勇敢面對生活當中的困境,做一個真正的、獨立的、長大的人。

(3)§4“爸爸啞着嗓子,拉起我的手笑笑説:‘我怎麼能夠去?’”這個句子採用“動作+神態+語言”的形式,具體真切,“啞着嗓子”還呼應前文的什麼內容?

明確:——“喉嚨腫脹。”

爸爸為什麼“笑笑説” ?這是一種高興的、愉快的笑嗎?請説一説這樣

做的原因。類似於哪一篇課文中的哪一個人物形象?

明確:——絕不是高興的、愉快的笑。

——這樣做是由於爸爸擔心,英子知道了自己病危的實情,會影響他畢業典禮時的表現,因此忍着自己的病痛,故意裝出笑模樣來安慰自己的女兒。

——類似於《背影》當中的父親形象“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裏很輕鬆似的。”

這是一個怎樣的父親?

明確:——這是一個體貼關心孩子,慰藉鼓勵孩子上進的慈父。

3、教師範讀§13—§30,思考:

(1)英子想逃學,爸爸打她:§22“爸氣極了,一把把我從牀上拖起來,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爸左看右看,結果從桌上抄起雞毛撣子倒轉來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掄,就發出咻咻的聲音,我捱打了!”§23“爸爸把我從牀頭打到牀角,從牀上打到牀下,外面的雨聲混合着我的哭聲。我哭號,躲避,最後還是冒着大雨上學去了。”是不是説明爸爸脾氣粗暴,不懂得愛自己的女兒?

明確:不,這其實是表現了爸爸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的責任心:不縱容孩子的錯誤,讓孩子養成按時上學,對自己學業負責的態度。爸爸表面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13—§30,哪兒體現爸爸嚴厲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顆關愛孩子的心?

明確:——§28“爸爸沒説什麼,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

夾襖。他遞給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

§13—§30,還有哪些地方同樣也表現了爸爸的嚴厲?暗示了些什麼?爸爸為什麼要那樣嚴厲,直接並更多的表現他的父愛不是更好嗎?

明確:——§13“最糟的是爸爸不許小孩子上學乘車的,他不管你晚不

晚。”

——暗示家境富裕,但對孩子並不溺愛,嚴格要求;

——這樣做一方面讓孩子感受到作為父親的威嚴在自己的錯誤面前是不可妥協的,另一方面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也是作為父親的一份責任,嚴格要求是對孩子負責的體現。

(2)齊讀§26—27,理解語言點:

“老師叫我們先靜默再讀書。坐直身子,手背在身後,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五分鐘。老師説:想想看,你是不是聽爸媽和老師的話?昨天的功課有沒有做好?今天的功課全帶來了嗎?早晨跟爸媽有禮貌地告別了嗎?……我聽到這兒,鼻子抽搭了一下(為什麼“鼻子抽搭了一下”?——原因①因為早上剛捱過父親的打,正感到滿腹的委屈;②因為沒有像老師説的那樣做而倍感自責和懊惱。),幸好我的眼睛是閉着的,淚水不至於流出來。正在靜默的當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勢告訴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過頭,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

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為什麼追到學校來?(“瘦高的影子”、“害怕”説明了什麼?——説明了這一次捱打,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成了當時“恐懼”的化身;反映“我”當時還未理解爸爸的做法,還未懂事;但正是這種另人“恐懼”的嚴厲,卻規範了“我”以後的行為,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幫助“我”慢慢步向成熟,結構上為後文埋下了伏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徵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

(3)§3—30哪句話表明英子理解了爸爸的用心,明白這是一種“嚴厲的愛”,並把理解變成了自己的行動?

明確:§12“自從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遲到過?”

§29“從那以後,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開大鐵柵

欄校門的學生之一。”

朗讀§30,説説作者安排這一段的作用何在?

“後來怎麼樣了,我已經不記得,因為那是六年以前的事了。只記得,從那以後,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開大鐵柵校門的學生之一。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門前,戴着露出五個手指頭的那種手套,舉了一塊熱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門前,手裏舉着從花池裏摘下的玉簪花,送給親愛的韓老師,她教我跳舞。”

明確:這樣寫既具體又真切地反映了“早到學校”這件事給“我”帶來了樂趣和信心,暗示了父親的教育對我發揮了很大作用、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突出人物形象、昇華主題的作用。

(二)閲讀“畢業典禮中”。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一、保護天性,幼小銜接新教材根據兒童的特點。

選取有趣的遊戲來教學,不但保護孩子的天性,而且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課本編排中第一單元先識字,漢語拼音已經放到了第二單元。這一變化對老師和學生來説都是降低難度,識字放在拼音之前,主要想體現幼小銜接,很多孩子在上學之前都認識一些簡單的字,識字的方式都是父母教的。第一單元的生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接觸的頻率很高,所以這樣作為開學的教材,降低了難度,孩子見到自己懂得的字,學習的興趣會更濃厚。

二、識字教學具生活化部編教材承載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是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與教育意義。識字教學的開篇《天地人》,以傳統文化三字經的形式,出現兒童生活中已經學會的“天、地、人、你、我、他”。學生接觸自己學過的生字,信心十足,很感興趣。《金木水火土》也是一樣,在朗朗上口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口耳目》以孩子們最常用的看圖識字的方法,藉助熟悉的人體來認識生字,更是每位學生的興趣。《日月水火》以圖文對照的方式學習8個象形字,從中滲透字理教學,通過感受象形文字的趣味性激發學習漢字的興趣。教學上突破了傳統的藉助拼音識字的模式,而是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童謠、故事等方式,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識字的方式呈現多元化。

三、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新教材最大的改變就是拓展閲讀的量。

張老師就閲讀編排的總體思路為精選篇目、雙線結構做了詳細的解説。每個《語文園地》都有一篇《和大人一起讀》,兒童歌謠和故事童話各四篇。“和大人一起讀”可以是家長、老師、哥哥、姐姐等,主要用孩子和大人一起讀書的學習方式,做好幼小銜接,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從而拓展閲讀量。作為老師可以給孩子或家長列個閲讀清單,可以做個親子閲讀卡,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個欄目的核心理念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家長陪伴孩子進行沒有壓力的閲讀。”這些是我對本教材的認識,它更注重學生學習的情景性和趣味性,更加關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保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加大親自共讀的力度和作用;這同時對老師的要求也更高了。我會繼續學習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這次培訓讓我對部編教材的編排有了更新的瞭解。在新的課程、新的學習方式、新的教學氛圍下,需要老師引領學生開闢出一片語文學習生活的新天地,讓教師和學生將共同成長,不斷進步!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在我個人認為,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枯燥乏味,還記得我上國小時就經常在語文課堂上“溜號”或睏乏了。但是,如果能把音樂,美術和表演帶到語文課堂教學當中去,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畢竟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他們對音樂和表演的興趣遠比學習語文的興趣濃厚。

一、巧用音樂渲染課堂氣氛。

音樂能發展人的思維,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聯想空間,並且給人無限的美感,讓人盡情想象,思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添加些音樂元素,或配樂朗誦,或讓學生唱一些與課文有關的歌曲,就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教學《鋤禾》這一課中,我教學生改讀為唱,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安排繪畫加深直觀認識。

語言文字是一種抽象的符號形式,美術卻是直觀的藝術形式,而且美術在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安排學生進行繪畫,不僅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即興表演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是師生雙方的交流,但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效果的好壞,關鍵看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孩子有一種先天的表演慾望,我們在教學中如果能利用這一點做文章,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秋姑娘的信》這一課中,我讓孩子分角色進行了表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課堂的內容如果換一種生動可見的形式,將會更地深刻留在學生腦海。

教育呼籲創新,打破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是大勢所趨,不可阻擋。加強語文與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聯繫,把讀與唱、畫、演等有有機結合,讓語文課堂“動”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一、轉變觀念仍是關鍵

部編教材的出台是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是時代的要求,這要求廣大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國中部編教材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養、編排體例新是部編教材“新”的所在我們要嚴格遵循部編教材的編排體系、充分利用好課本、讀本吃透教材宏觀調控避免隨意性和盲目性。

課本是點,讀本是面,我們須下大力氣備課本、備讀本,把讀本分門別類的和課本相對應做到課本、讀本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閲讀和寫作分開是部編教材的又一亮點。寫作要遵循創作的規律採用階梯式的訓練方法,進行系統的記敍文、議論文的訓練,讓學生一步一個階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長。

部編教材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了明確的規定和具體的要求不能隨意化,要作為語文課的一部分,做到口語訓練和課文教學互相滲透、互相促進。

二、語文是終身學習,教師也不例外

部編教材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提高自身的閲讀量。全體語文教師還要必須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以適應教材和時代的要求。廣博的知識、較高的語言水平和誦讀能力是新形勢下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終身學習”不再是我們對學生的要求,更是時代對每位教師的要求。

三、抓住契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部編教材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廣大語文教師應抓住契機,深化語文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果。

採用形式各異的開展各項閲讀名著活動。讓學生知道什麼是閲讀,教會學生如何閲讀。學校可以通過成立大烏山讀書學會或者讀書社等形式來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語文教師精選優美文章並印發下發給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閲讀完之後認真書寫自己的感受,每班課代表負責將讀後感裝訂成冊形成校本教材。要將閲讀從課堂到課外,從一堂課到一個單元,再到一冊書都要匠心獨運的設計一定的檢驗學習效果、推動學習動力的辦法。

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時代的進步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又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更為先進的手段和更為廣闊的空間,語文教師應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各種媒體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擴大語文外延。語文課之前可以將每天的時事通過一體機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的作文素材更加充實。

四、運用“拿來主義”,大膽取捨

對於部編教材我們也應像,魯迅先生所説的那樣“運用腦髓自己拿來”大膽取捨。課本上的篇目有些可以不講,每週精選的閲讀週刊、讀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講。另外,為部編教材配置的新教參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儘可能多的參考資料,面對那些紛繁的資料,我們也必須採用“拿來主義”。

五、要善於總結和回顧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有許多閃光的做法、獨具匠心的設計,但卻如過眼煙雲,沒有積累下來,沒有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因此,教學中要善於積累經驗和總結教訓,最終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模式。每週要對每個學生本週掌握的生字詞要嚴格把關,每個小組長負責好自己小組成員的生字詞的默寫,每週的閲讀週刊優美段落的背誦以及仿寫。

語文線上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我們三(3)班全體師生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期末考試,語文科平均分85.9分,及格率98%,優秀率85%。黃韜、左意然、趙曉曉三位同學分別榮獲年級語文、數學、英語三科期考總分第一、第四、第五名,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注意新課導入新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二)、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李時珍》的閲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説一説。”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有的説:“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藥’、‘立志學醫’‘一邊行醫、一邊採藥’‘編寫本草綱目’這幾個詞就把李時珍的情況特點及優秀品質都介紹給我們聽了,她不愧是我國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我為他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閲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昇華認識。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

美國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等。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閲讀《水滸傳》等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學習《春天》後,組織學生去郊外走一走,尋找大自然的足跡,領略大自然的風采,探索大自然的奧祕。

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本學期我雖然盡了自己的責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學工作任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離黨和人民的要求尚差甚遠,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n3ez3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