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中國夢心得體會: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中國夢心得體會: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xx説,“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這些話,讓人心潮激盪。“有夢想”,實質上是告誡我們:每個人要有理想信念,有生活的主心骨。“有機會”,昭示着中國發展賦予實現“夢想”的各種有利條件。“有奮鬥”,是“夢想”的落腳點。“夢想”,不是空想,而是實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是這樣,每一個人也是這樣。

中國夢心得體會:為自己的夢想奮鬥

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xxxx發表重要講話,又一次闡述“中國夢”的內涵,指明實現“中國夢”的途徑,即“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號召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xx説,“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這些話,讓人心潮激盪。

“有夢想”即要有理想信念

“有夢想”,實質上是告誡我們:每個人要有理想信念,有生活的主心骨。xx在講話中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奮鬥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注意他説的“中國人的理想”。“中國夢”就是一種信仰,一種理想。

先哲認為,人生有三種狀態和三個階段,即感官、道德和信仰體驗,有了三者,人生就全了。其中“信仰”,即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較高狀態和階段。從原始人的“圖騰崇拜”、“女媧補天”、“精衞填海”的神話色彩的理想,到以後詩經、禮記中“小康”、“大同”的憧憬,空想社會主義“烏托邦”、“太陽城”的構想,再到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都承載着人類的追求。

“夢想”,即理想,是棵枝葉繁茂的“樹”,有社會理想、政治理想,也有職業理想、生活理想。它們增添生活興味、工作動力。“民族復興”、“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就關乎社會進步、政治昌明;“有房有車”、“買股票獲利”等,則是生活、職業理想,直接關係個人。“夢想”有“大的”、“小的”,“大”、“小”相互關聯,基礎在“小的”,而穩定起作用的則是“大的”,這是一個人的主心骨。

現在我們不少朋友太急功近利,缺少信仰,也就是不怎麼願意為社會、政治理想付出犧牲。當然,犧牲有“小犧牲”和“大犧牲”。比如,本來有機會能經商賺大錢,但我不去,還當公務員,可能就算一種犧牲;又比如,本來家在市中心,城市建設需要,我第一個簽約搬遷,隔幾年後地價上升翻倍,吃了虧,也是一種支持發展的犧牲。其實,這是起碼的犧牲,而進步的人們,如黨員、幹部應該做出更大的犧牲。在這方面,先人“有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xx語)。想到先烈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拋頭顱、灑鮮血,我們應該有良好的心態。當然,作為公權力運作的人們,所設計的發展目標、採取的政策措施都要以百姓的“夢想”為依據,即以他們需求作為“導向”和着力點。

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

“有機會”,昭示着中國發展賦予實現“夢想”的各種有利條件。xx在講話中説:“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鬥,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中國新時期的發展,“欣欣向榮、快速崛起”,這是國內外的共識。改革開放重要的“紅利”,在於人們自由發展的機會多了,行政的、制度的、資源的束縛少了。理想社會的那種“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正在被社會踐行之中。自主性、獨立性、選擇性、多樣性,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的一種常態。比如,在單位幹活,某人感覺人際關係有“悶氣”,可以辭職“下海”;某人感覺在外企“弦繃得太緊”,可以“跳槽”就業……坊間就一直流傳着各種“發財成富翁的故事”、“草根成文體明星的故事”。不管怎麼説,時代確實在演繹着各種“夢想成真”的神奇!由此,我們應善於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動態比較中,揚長避短,適時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機會,活出人生的色彩。

“夢想”,不是空想而是實幹

“有奮鬥”,是“夢想”的落腳點。“夢想”,不是空想,而是實幹。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單位是這樣,每一個人也是這樣。xx重申了“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

“有奮鬥”,首先須直面難題,敢於啃硬骨頭,解決難題。發展的成果,也帶來了不少難題。高層領導近來推薦一本著作——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此書研究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一個社會現象,法國當時的經濟有巨大增長,但社會問題滋生較多,沒有很好解決,民眾產生許多“抱怨”,影響了社會穩定。今日亦有類似輿情。我們承認有不少社會問題,需要有“憂患意識”,但相當多的人將“憂患”變成了“牢騷”,朋友聚會、單位開會常常變成“牢騷傳遞場”,微信、微博、短信的“主導信息”常是“調侃諷刺”、“雷人雷語”,人們讀了一笑了之,成為飯後茶餘的調味品;而相互感染,少了對發展的信心,“負”能量滋生就要警惕了。

“有奮鬥”,重要的是須付出辛勤勞動。比如,“轉變發展方式”,全局性的工作“主線”,其實與每個人有關。如上世紀90年代產業結構變化,上海曾“砸紡織機”,表現“壯士斷腕”。如今,xx總理在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時再用“壯士斷腕”之語,可見,目前的“轉變”中,利益調整分量有多重。創新驅動,也非易事。筆者觀察,上海青年人就業選擇趨向“高級白領”,至於白手起家創業者還屬鳳毛麟角。另外,原始性創新技術、核心技術、高端技術設備的匱乏,成為要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瓶頸”,我們的技術“尖子”不是多了,而是“稀缺”。由此看來,改革和發展多麼需要創新之“夢”,需要更多創新人才噢!

標籤: 心得體會 奮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mmlk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