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7篇)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7篇)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

前不久,董卿讓觀眾見識了她慧心如蘭、由內而外散發的文化氣質,而《朗讀者》則會讓人們看到她對精神世界的追求,“朗讀者與大家的遇見,能夠讓我們彼此之間感受到更多的美好。”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通用27篇)

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信息、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董卿説:“《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見面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文字和個人的情感緊密結合,朗讀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後的朗讀內容在情感串聯上完成了統一。《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相比於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繫不同時空的生命。節目中第一個“人”是可見的朗讀嘉賓,針對不同的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節目中第二個“人”是文字的作者,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眾也能通過文字與它的作者交流,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節目中第三個“人”是電視觀眾,每一段朗讀、每一個作品,都是以共鳴的情感為切入點,讓朗讀嘉賓、文字和觀眾通過它連接在一起。節目中未見到第四個“人”,就是朗讀亭裏千千萬萬個真正參與的普通人,他們在朗讀亭裏大聲的朗讀,成為了節目的延續。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上週末,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央視《朗讀者》中,為女兒深情朗讀劉瑜的《願你慢慢長大》,温暖的文字再加上張梓琳温柔的嗓音,道出了無數女生初為人母時的心聲。昨日,張梓琳在接受微信羣訪的時候分享了很多讀書心得、育兒體會。同時,她表示不少粉絲留言稱受到節目影響開始買書。

張梓琳:朗讀對於嬰兒來説是重要的交流方式

在《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時,張梓琳和全家人包括10個月大的女兒,坐在電視機前靜靜聆聽她的朗讀表演,女兒一會兒看一下電視,一會兒看一下坐在旁邊的媽媽,好像聽懂了媽媽為她朗讀,為她傾注了所有的愛。採訪中,張梓琳坦言道,“在經歷了那次朗讀之後,更加意識到了朗讀行為背後的意義,之前對女兒更多的關注,是生活方面的細節,而這次朗讀之後,女兒聽得很認真,嬰兒也可以聽懂媽媽的朗讀,對於嬰兒來説,朗讀是交流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朗讀者》掀起全民朗讀熱潮

張梓琳透露在自己的微博裏面有不少粉絲留言稱,“看了《朗讀者》後,有很大的讀書的衝動”、“其實已經很久沒有真正的靜下心來讀書,但是看了這個節目之後,彷彿又有了學生時代對於讀書的那種衝動”,甚至還有網友留言已經在去買書的路上。對於《朗讀者》的開播掀起全民朗讀熱潮,張梓琳坦言,“這個對於欄目組,還包括董卿姐來説,是一個非常大的鼓舞。因為他們如此費心,盡心盡力地去做好這檔節目,我也相信他們也是為了讓大家重拾這個朗讀的習慣,在現在這樣一個多媒體時代,讓大家重新的回到這種紙質書籍的喜愛,我覺得這事特別棒的一件事情。”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3

葉嘉瑩與小朋友們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藴。或許因為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

史鐵生在《我與地壇》裏寫道:味道甚至是難於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藴。或許因為它只存在於心裏,所以提起味道這個詞,伴隨的往往都是記憶。央視《朗讀者》將以味道為主題,邀請到中國古典文學專家葉嘉瑩、着名導演張艾嘉、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得主葉錦添、都市愛情小説掌門人張小嫻、杭幫菜掌門人胡忠英、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純等嘉賓一起在朗讀中分享記憶中與味道有關的故事。

古詩詞大師葉嘉瑩為中華文化而吟誦

從第一期節目中的中國英法翻譯第一人許淵衝到後來的敦煌女兒樊錦詩、中國焊接學科奠基人潘際鑾,《朗讀者》的舞台上時常會出現一些值得用生命去尊重的真正的大師。本期節目中,又有一位這樣的大師登台,她就是已經93歲高齡的中國古典文化教育研究大師葉嘉瑩。

葉嘉瑩出生於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後師從於古典詩詞名家顧隨教授學習,深得老師的賞識。1945年大學畢業後,葉嘉瑩便開始了自己的教學生涯,先後於多所世界着名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化,去年還獲頒影響世界華人大獎終生成就獎。她一生致力於古典詩詞的教學,獲得了使古典詩詞於當代「再生」的讚譽。

葉嘉瑩曾説過:我以為中國古典詩歌之生命,原是伴隨着吟誦之傳統而成長起來的。古典詩歌中的興發感動之特質,也是與吟誦之傳統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對於吟誦詩詞這一活動,葉嘉瑩一直十分倡導。而吟誦,其實也就是古典版的朗讀。在本期節目中,這位着作等身的教育大師將在《朗讀者》中暢談古典詩詞文化對自己人生的影響,併為中華文化而吟誦。

歲月女神張艾嘉分享女人的故事與味道

提起張艾嘉,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往往都是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女人。而對於女人來説,故事幾乎就等同於她的味道。

作為一個明星,張艾嘉從不刻意遮掩自己的年齡。在節目中,當被問到如何界定年齡的味道時,她坦言:一切都來得很自然,逃也逃不掉。而對於女人的味道,張艾嘉也用自然來形容:味道是要被品嚐的,我相信味道是來自於你自己人生的態度,你怎麼看待自己,那你散發出來的東西是自然的,那個就是你自己的味道。

曾經,李宗盛為張艾嘉寫的一首《愛的代價》被無數人奉為最能代表愛戀成長的經典。但在當時,張艾嘉還覺得這首歌的名字有點土。而前兩年再唱這首歌的時候,張艾嘉卻發現自己的心與這首歌產生了強烈的共鳴:這個心經歷過更多的事情了,就覺得歌裏面幾乎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和故事,所以特別感傷。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4

沒想到會看的淚流滿面。不論是濮存昕花白容顏回憶榮國威大夫救治其改變命運的感恩、國際醫生對戰火中兒童的祝福、柳傳志簡單質樸的婚姻致詞,還是是朱生豪情詩下相戀依舊的愛人、劉瑜真摯的母愛,又或是耄耋老人醉心翻譯事業,每一段真情點滴,都讓人熱淚盈眶。

來不及一一去了解朗讀者本身的故事,但是他們帶來的一段段文字,卻可以細細品讀。

濮存昕帶來的是《老舍散文》中的《星月大師》。大師筆下總是那種淡淡的情懷,平靜的敍事,卻包含真情。“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沒有他,我也許永遠想不起幫助別人有什麼樂趣與意義。”在成長的歷程中,誰又沒有遇到過需要感恩的人呢。

《答案在風中飄揚》那一聲聲質問,那一句句“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作者鮑勃·迪倫對戰爭的質疑、無奈和無國界醫生蔣勵面對超出救治範圍的孕婦,感覺到的無力、無助以及快要崩潰都讓我們更加祈盼和平。

柳傳志的《寫個兒子的信》更是一個平凡父親對兒子的真情告白。“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正如當初自己的父親將這句話告訴柳傳志一樣,如今他又把這句話告訴即將邁上人生新起點的兒子,這種減壓式的鼓勵放手讓兒子去闖,和我們走出家門父母的那份殷切關懷毫無二般。

已經太久沒有看到這樣的愛情,二十多年仍處於熱戀中,為彼此讀情詩。當他們讀着朱生豪的情詩,雙目對望走向彼此,就像董卿説的,我還很少羨慕一種生活,但你們描述的這種生活,真的讓我特別羨慕。一起看花、看星星、看月亮,這樣的日常,確定不是詩人筆下的臆想。“醒來覺得甚是愛你”真實得彷彿可以看到晨光中你熟睡的模樣。“要是世上只有我們兩個人多麼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負得哭不出來。”你捨得麼。“我願意捨棄一切,以想念你終此一生”愛而不得,即為羈絆。朱生豪和宋清如沒有長久的過上這樣的生活,但卻成了鮮花山谷夫婦真真實實的日子。

認識劉瑜是看她的《民主的細節》、《觀念的水位》,在她親和俏皮的文字中是對公共社會的滿滿關懷,而這篇《願你慢慢長大》則是擊中心底的柔軟處。面對百天的小女兒那種深愛、期待,忍不住給她列下來一條條。“這個清單已經太長了是嗎?對品格的寄望也是一種苛刻是嗎?好吧,與其説媽媽希望你成為那樣的人,不如説媽媽希望你能和媽媽相互勉勵,幫助對方成為那樣的人。”多麼通達的母親,不以自我意識綁架子女,只希望她快樂成長。“小布谷,願你慢慢長大。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願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

最後壓軸出場的是亞洲首位獲得北極光文學翻譯獎的翻譯家許淵衝老先生,譯作就來不及讀了,不過這位還精力旺盛的老人確實可愛到我了。在解釋道自己名片上的“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笑着説自己是實事求是,“大家不知道看了沒有,反正是書在那嘛。”講到翻譯林徽因的《別丟掉》是因為喜歡一個女同學,自己也笑起來了,但是憶及當時的愛而未得,雙目盈淚,充沛的情感不能不引人動容。講到翻譯時,譯文的比別人好,比以前的自己好,這種樂趣無人可以剝奪。在講活着不是活了多少日子,而是有多少可以記憶的日子,一句“還有不知道哪位作家説的了”真的是將可愛的真性情體現的淋漓盡致。

其實我最開始看的時候,看到節目將訪談和朗讀結合起來還是有質疑的,但正如節目最開始董卿語言真摯,包含深情的介紹這檔節目“將值的尊重的生命和值的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朗讀者。”本來還質疑主持人是否應該在訪問別人時表露過多個人情感,卻突然意識到她只是和我們一樣的傾聽者,和我們一起感動其中。

第一期雖然都是好文,遇見這樣寬泛的概念放上去也沒錯,但主題不夠明確。可以想象作為節目第一期,又想有深度,又要有影響力,還有有收視率,選擇時的糾結。

“總有一段文字影響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生命中留下抹不去的痕跡。”“朗讀,屬於每一人。”期待下一期節目更多的好文和好故事。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5

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到來今年春節什麼節目最火不是明星齊刷臉的各台春晚,也不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等大熱影視劇,而是一檔主打中華詩詞的文化益智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

而繼詩詞大會和見字如面之後,又一檔文化綜藝類節目朗讀者上週末在CCTV1和CCTV3同步播出。

朗讀者是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受到觀眾的熱捧。

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此次又擔當朗讀者的製作人。

很多人認為,在娛樂綜藝氾濫的當下,文化類節目走紅是大勢所趨,可董卿卻表示文化類的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為中國文化類節目真的迎來了一個春天,還需要整個社會大環境有所改善。

濮存昕張梓琳的朗讀帶來清流朗讀者是央視主持人董卿醖釀籌備接近1年的文化情感類節目,節目每期有一個主題詞,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等嘉賓。

首期節目首先出場的是濮存昕,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

濮存昕曾患小兒麻痺症,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

直到三年級時,積水潭醫院的大夫榮國威幫他做了整形手術,濮瘸子的命運得以改變。

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榮國威大夫。

在和董卿交流時,濮存昕還感恩了給過自己幫助的很多人,包括父親表演藝術家藍天野導演林兆華等,記住幫助過自己的人,不要認為一切都理所當然有能力的時候去幫助別人,不要認為一切都事不關己。

節目播出後備受好評,不少網友表示在娛樂至死的各類綜藝節目中,這是又一股清流董卿用真情扭轉真人秀霸屏20xx年伊始,文化類節目火爆熒屏。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6

“當時的我是何等温柔,我把花瓣撒在你的發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中國詩詞大會》第六期節目中,一位孩童清脆地唱着《春夜喜雨》,父親輕輕地和着,主持人董卿被這一幕感動,眼裏閃着淚花,隨口唸出了葉賽寧的《我記得》。這樣的董卿讓人動容,也難怪選手王若西誇讚董卿道:“美人當以玉為骨,雪為膚,芙蓉為面,楊柳為姿,更重要的是以詩詞為心。”

猶記春晚時,董卿莫名的因為口紅顏色上了熱搜,都贊她説被這脣色映襯的膚白貌美。緊接着到了《中國詩詞大會》,眾人方知原來脣色所襯不過是外表,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董卿慧心如蘭,由內而外散發的氣質。

董卿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從復旦大學畢業的高材生,爸爸董善祥是報社的總編輯,媽媽金路德是大學物理系教授。

董卿的爸爸出生農村,家境窮困,父親英年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為了讀書,董爸爸每天上學之前,都要先到池塘裏抓魚、抓蝦,再跟着母親到集市上把魚蝦賣掉,掙些生活費。董爸爸很喜歡文學,高中時老師建議他考復旦大學新聞系。農村少年憑着滿心喜愛和不屈的韌勁,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堅持,考上了這座名牌大學的名牌專業。

董爸爸對董卿心愛至深,卻也嚴厲至極,董卿稍能識字,爸爸就讓她每天抄成語、古詩,大聲朗讀並且背誦。稍大一點,又讓她抄古文。7歲的時候,董爸爸要求董卿必須分擔家務勞動,還不允許她花時間在穿衣打扮上。

正因父親的“魔鬼”教育,董卿自小熟讀詩詞歌賦,浸潤她的精神世界,從小培養的良好品格鑄就她的德性骨骼,歲月的積澱歷久彌香,董卿一步步走來,越發透着知性魅力。曾經讀過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和真實的生活相交融,成為精神的引導力,也成為揮之不去的情結。

20xx年3月,董卿開始醖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如果説《朗讀者》和其他文化垂直類,或者讀書類節目有什麼不同,大抵在於這檔節目所飽含着的情感和熨帖人心的温度。

“朗讀”、“者”、“情感紐帶”是這檔節目三個關鍵內核。節目每期一個主題詞作為核心線索,嘉賓圍繞主題詞分享人生故事,朗讀一段曾經打動自己,激勵自己甚至改變自己的文字。節目緊抓文字和人的故事之間的情感紐帶,既每期節目中的主題詞。再有主題詞擴展開來,形成情緒的磁場,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情感共鳴。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有濮存昕、柳傳志、許淵衝、斯琴高娃、王學圻等。

在這樣的設定下,文字不在只是別人筆下的世界,而是融入朗讀者精神世界的具有生命力的符號,印刻着它的情感、經歷,再度蓬勃而出,引起共鳴。就仿若詩詞之心賦予人們的雋永之美,也仿若董卿脱口而出的“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

“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董卿希望節目“展現着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

《朗讀者》藴含着董卿對文學的敬仰,也藴含着她對爸爸的愛,還藴含着前來節目的朗讀嘉賓每個人生命中最寶貴的情感體驗。

有時候愛得如此深沉讓我不知怎樣表達,不如讀一段你我都喜愛的文字,讓我們靜靜聆聽它。《朗讀者》讓你站在當下的時光中,回眸來時的路,朗朗讀書聲,讀的是文字的美,傳達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着的是精神家園。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7

各位朋友,坐在電視機前,你也許在不斷地調換頻道,但最近由董卿主持的《朗讀者》請你關注。

對於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着董卿那親切温和的語速,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並靜靜欣賞着傾聽着。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並滋潤着每個人的心絃。

這是繼詩詞大會後,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週日晚央視三套、於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採訪,有嘉賓帶着不同口音的朗讀,紮紮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温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台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0xx年主持人,而今彷彿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並感動於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於一檔有着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於要實現了。説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裏默默地由衷讚歎!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着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醖釀,抑揚頓挫,聲情並茂,加之觀眾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裏閃着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台上台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8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參加了《朗讀者》的錄製,帶有口音的他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董卿説她説服劉震雲來參加這個節目,是因為兩個真誠的人最真誠的交流,“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説技巧不是節目的核心,真情實感才是節目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真情實感是《朗讀者》要傳遞的價值,文字的背後是真實的故事、真實的情感、真實的表達。所以,也會有平凡人帶着動人的故事來到這個舞台。四川成都金堂縣有一個1200畝的鮮花山谷,那裏一年四季花開不敗。這個鮮花山谷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承諾。為了實現她想擁有一個花園的夢想,丈夫傾盡所有用十年時間打造出了這樣一個浪漫的花海。這對夫妻被邀請參加《朗讀者》的錄製,他們用共同走過的20xx年人生路,詮釋着相濡以沫的浪漫情感。

董卿説,《朗讀者》作為一檔央視綜合頻道和綜藝頻道黃金時段聯合播出的文化節目,必須擁有社會的擔當,通過節目為百姓打造一個情感表達的神聖殿堂,通過朗讀的形式為平凡者發聲。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日前,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在央視播出,獲得了觀眾的一致點贊。《中國詩詞大會》讓大家看到了董卿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此次董卿則轉型擔任了《朗讀者》的製片人。節目播出後,董卿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朗讀者》首播的成績讓董卿十分興奮,“大家的關注給我們帶來了鼓舞”。

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與《中國詩詞大會》相似,《朗讀者》也是央視傾力打造的一檔文化類綜藝節目。這一次,“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給大家調製了一碗“文化雞湯”。

談起節目的製作初衷,董卿説,她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20xx年,已經到了去做一檔自己真正喜愛的節目的時候,“再加上我個人的興趣愛好吧,因為我本身對文學的確是很感興趣,《朗讀者》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從主持人轉型為製作人,董卿坦言,這檔節目對自己來説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選擇標準與一般的綜藝節目截然不同,“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閲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緒感染力。據瞭解,在已經結束的錄製中,很多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的《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温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素人帶來驚喜感動

在首期節目中,演員濮存昕、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等嘉賓帶來了各自的生活情感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嘉賓方面,《朗讀者》採用“明星+素人”的方式。董卿説:“起初考慮的是全明星陣容,但後來我們發現,明星已被過度消費,在他們身上比較難捕捉到大開大合的人生故事,而普通人或者説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有我們意想不到的、能給人帶來驚喜和感動的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所以我們堅定地採用了 星素結合 的方式。”

董卿表示,首期節目中,來自四川的“鮮花山谷”夫婦讓她覺得節目效果達到了自己的預期,“我們都沒有想到,一對很普通的夫妻還能有如此真摯、美好、單純的一種生活,他們給大家帶來了無限的想象”。

老百姓同樣能看懂

今年春節檔,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走紅熒屏,此次的《朗讀者》也是文化類節目,這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對此董卿直言道:“文化類節目真的很難做,我並不認為《中國詩詞大會》或《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中國文化類節目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起碼這是一個風向標,大家的關注給我們帶來了鼓舞。”

在董卿看來,文化類節目需要更精心的設計。節目製作之初,很多人擔心老百姓看不懂這個節目。節目播出後,董卿難掩興奮之情,給記者分享了她剛剛收到的各方反饋意見。董卿説,96歲的大翻譯家許淵衝是本期節目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賓,也是離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較遠的一位嘉賓,但他的講述引起了觀眾的普遍共鳴、關注和讚賞。“許老先生的情難自禁和他的可愛、執著,是真正打動人的地方。”董卿説,“對於這檔節目,我的好朋友婁乃鳴導演告訴我,第一觀感兩個字驚了,哪裏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春節期間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引爆全國觀眾對於中國詩詞的熱情後,2月18日晚,央視一套三套聯合播出了董卿主特併兼製作人的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

此間一眾娛樂綜藝節目熱鬧上演之際,春節前後,《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等文化綜藝颳起一股清新之風,其中,《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更是一舉奪得實時收視冠軍。此番,董卿以製作人、主持人雙重身份推出的《朗讀者》,在“熱身”階段便引發關注。

董卿曾介紹稱,《朗讀者》不是朗誦節目,不是語言節目,而是人生節目和情感節目,這裏不僅有在各領域推動社會進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昨晚首度“發聲”的《朗讀者》第一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知名演員濮存昕、知名企業家柳傳志、世界小姐張梓琳、著名翻譯大家許淵衝等嘉賓,在節目中,濮存昕第一個亮相,他講述了自己鮮為人知的一段人生經歷,童年時竟被同學起綽號“濮瘸子”,他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恩人,濮存昕感謝了一位醫生,改變了他的命運。

濮存昕年少時曾患有腿疾,自尊心在小時候很強烈,他很盼望國小六年級快結束,離開這個學校,沒人再叫他“濮瘸子”。沒想到到了中學,“地不平”成了他的新外號。

以前濮存昕也會講述他的這段經歷,但是在《朗讀者》中,他首次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人:榮國威醫生。正是這位醫生,幫助他扔掉了枴杖,讓濮存昕拾起了自信。現在他可以騎馬、打球、演戲,用更好的心態面對自己,都與和榮國威醫生的遇見分不開。

柳傳志暢談因拙成巧的人生軌跡,高三時為何與成為百裏挑一的飛行員的機會失之交臂。節目現場柳傳志重現“父親的演講”,朗讀兒子婚禮上的家信,“柳式家訓”讓觀眾深受啟發。=張梓琳首度透露自己一舉奪魁,當選世界小姐的決定性因素,並分享了為人母近一年的驚喜與感動。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還特別邀請了四川音樂學院畢業的著名鋼琴演奏家李雲迪,從頭到尾彈奏《朗讀者》主旋律,成為一大亮點。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彈唱經典歌曲《匆匆》,充滿了意境。以朗讀和訪談為核心的節目內容,加上經典音樂藝術的組合,《朗讀者》首期獲得了巨大成功,實現了董卿當製作人的開門紅。

壓軸出場的是曾翻譯《詩經》、《楚辭》、《唐詩》、《宋詞》、《牡丹亭》,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96歲高齡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董卿在現場與許先生娓娓互動,許淵衝道出了曾用翻譯林徽因詩詞追求女同學的獨家趣聞。已為中外文化傳輸做出傑出貢獻的許淵衝老人,近百歲高齡每天依然堅持工作到凌晨3、4點,他活到老、學到老,永遠用年輕人的心態努力工作,感動了觀眾。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自從《朗讀者》開播以來,週六晚上收看這個節目成了我最期待的事情。昨天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人鎖定央視一套,靜待《朗讀者》播出。製作人兼主持人董卿依舊一襲白裙,依舊笑容綻放,依舊口吐蓮花……這一期的主題是“選擇”。

每個生命都有不同的華彩,每個人生都面臨多樣的選擇。演員王千源選擇自己熱愛的電影角色,成就影帝夢想;託福滿分的耶魯學霸秦玥飛,選擇回國做“大學生村官”,將青春奉獻基層;著名作家麥家,選擇小心翼翼陪伴兒子度過焦躁的青春期;著名演員徐靜蕾的人生,因為選擇堅強而更加精彩;“漢字叔叔”理查德選擇為漢字貢獻所有;曾是醫院院長的郭小平,選擇了做國內唯一一所紅絲帶學校校長,為艾滋病兒童提供教育。這些選擇使他們走向不同的人生。

愛跟自己較勁的王千源,一次重要的選擇讓他因電影《鋼的琴》獲得影帝殊榮。王千源朗讀的內容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託福滿分的秦玥飛熱愛腳下的泥濘,從耶魯大學畢業後,毅然選擇回國到農村做一名大學生村官,他的舉動影響了一個精英羣體。偉大的民族需要泥濘的磨礪和鍛鍊,它會使人的脊樑永遠不彎,使人在艱難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愛、博大和不可喪失。秦玥飛朗誦的內容是遲子建的《泥濘》。

著有《風聲》《暗算》的作家麥家,一度與叛逆期的兒子關係緊張,兒子曾經對他關了3年的房門。3年,1095天,作為父親,麥家選擇堅持陪伴,堅持教育,不放棄開導兒子,不放棄對他的培養。麥家朗誦的內容就是他為兒子寫的一封信,小心翼翼的話語裏是沉甸甸的父愛。

為什麼徐靜蕾要選擇當演員?是什麼機會使她決定導演一部電影?導演不同類型片子的背後,她經歷了怎樣的心路歷程?最放不下的是奶奶,這又給她帶來怎樣的影響?徐靜蕾朗誦的是史鐵生的《奶奶的星》。

美國漢學家理查德·西爾斯,一個美國人,自掏腰包研究中國漢字來源演變,為此常常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心氣卻一如少年,他被網友親切地叫做漢字叔叔。“如果生命只剩下24小時,我會打電話給朋友説再見;如果生命只剩下1年,365天,毫無疑問我會電腦化《説文解字》。”1994年,漢字叔叔44歲時,一場嚴重的心臟病讓他走到了生命的邊緣,讓他對畢生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了清晰的判斷。理查德·西爾斯朗誦的是劉禹錫的《陋室銘》。

郭小平是校長,也是父親。臨汾紅絲帶學校,是國內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兒學校。郭小平目前擔任紅絲帶學校校長,艾滋病感染兒童在這裏接受治療的同時,也能安心接受與正常孩子一樣的教育。這裏的孩子,都叫他爸爸。郭小平朗誦的是英國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的《如果》。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日前,央視推出的《朗讀者》節目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嘉賓們通過朗讀散文、詩歌和家書,把一篇篇美文通過聲音再現出來,讓人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真實的情感和音韻之美,觸動了人們心中高尚的情愫,激活了人們朗讀的心緒。朗讀重回人們的視野,使眾多觀眾躍躍欲試,拿起書本,大聲朗讀起來。

朗讀是欣賞文字的方式,也是學習知識的重要手段。小時候,常見父親手捧一本厚書在大聲誦讀。為何要讀出聲來呢?父親説,古書沒有標點,只有讀出聲來,才能感受文章的美。古人一向稱看書為讀書,民間把上學叫唸書,都是説書不光要用眼睛看,而且要大聲讀出來。後來,讀了一些古書,發現古人確實在看書學習上只認“讀”字。《史記》中凡是説到讀書時,司馬遷都用的是讀或習誦。陶淵明自稱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更是強調朗讀的重要,認為,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牽強暗記,要逐句玩味、反覆精詳、誦之宜舒緩不迫,字字分明,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可見,在古人眼裏,朗讀是學習書本知識的唯一途徑。富有感情的朗讀,能夠更好地把文字內容準確真實地表達出來,讓人更加深刻地理解,給人更加美好的感受。

今天,儘管獲取知識的渠道和載體更加多樣,但朗讀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閲讀方式。上國小,朗讀是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功,對促進孩子智力發育,薰陶美好情操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對成人而言,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使朗讀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一種似曾相識的模糊記憶。《朗讀者》節目以清新淡雅的方式,讓朗讀重新進入人們的生活,迴歸閲讀的視野,還給人們一份久違的閲讀親切感。看了《朗讀者》,我們突然意識到,朗讀是那麼的美好,高雅,充滿了文化氣息,承載着濃厚的情感,可以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温馨、感動、美好和喜悦,似的人們情不自禁要拿起書本,大聲地朗讀起來。朗讀讓冷漠的閲讀,變成飽含情感的聲音,讓視覺的單一,變成聲音與視線的交融;讓自我的學習,變成與他人的互動;讓枯燥的文字,成為有温度和情感的傾訴。

在今天,信息和知識不斷走向影像化的時代,朗讀仍然是我們心中不能割捨的學習方法,仍然是我們不能離開的生活方式。讓我們大聲朗讀吧,通過朗讀來感受情懷、學習知識、傾聽文化。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説:“《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説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温暖的,有態度的,具有的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閲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賈平凹《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温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朗讀亭是我特別喜歡的設置。當初我們創意是希望能夠讓普通人也慢慢地開始接受有這樣一種傳遞感情的一種手段。其實朗讀真的應該像唱歌説話一樣,我們有時候可以用這種方式借文傳情。”正如最近爆紅的節目《朗讀者》的製作人董卿的初衷一樣,朗讀亭是帶着《朗讀者》節目的使命,打通線上與線下的距離,走近每個朗讀者的身邊,將一段六十分鐘的客廳文化轉變為一場20xx最具熱點的全民文化活動。它的推出旨在讓各行各業的人在步伐匆忙的日子裏稍作暫停,走進“朗讀亭”朗讀名篇片段,用簡單的方式呈現內心中最想表達的情愫,用發至心靈的聲音朗讀自己的人生夢想,感受文字的力量。

作為《朗讀者》節目播出後抵達的第一個城市,朗讀亭在杭州迅速成為爆款,將杭州人民的朗讀熱情全數激發,引得媒體爭相報道。浙江大學微信號發佈關於朗讀亭的文章也瞬間突破100000+的閲讀量,可見朗讀亭的備受追捧。

京杭運河畔,是朗讀亭在杭州的第一站,一位大爺在亭前揮毫寫意,洋洋灑灑寫下“朗讀亭”三個大字,引發路人圍觀。緊接着,朗讀亭來到第二站杭州市圖書館,穿戲服的女子、外國留學生各行各業的人都在朗讀亭前駐足,其中,75歲的王佩英奶奶朗讀了病牀上老伴寫的情書,走出亭子時,她淚流滿面,在場的眾人也紛紛為之動容。

前日,朗讀亭移動到浙江大學站。這是朗讀亭到杭州的第五天,當天寒風冷雨的惡劣天氣狀況卻絲毫沒有影響到朗讀亭的熱度。源源不斷的人撐着傘來到朗讀亭前排隊,僅從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朗讀亭就已傾聽了80多位朗讀者的故事。他們中有浙大的學子,也有特地趕來的中、國小生,還有不同職業的人、不同年齡的人都聚集在這小小的朗讀亭周圍,渴望朗讀出自己內心的情感。原定晚上十點的錄製,也到接近零點時才錄完最後一個朗讀者。

一天下來,朗讀亭已經收錄了超過170位朗讀者的朗讀片段,連節目組的導演和攝像,都被杭州人民的這股熱情和毅力嚇到,表示:“今天我看到好多教授學者進亭子朗讀,這種狀況我還是第一次碰到。很多人在冷風裏排了幾小時隊,臉上還是笑呵呵的,這在別的城市也難以想象,沒想到,杭州人為了朗讀這件事,這麼有恆心,有耐力。

本週末,朗讀亭將會移動到浙江圖書館。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人走進朗讀亭,在其中朗讀出自己的故事。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朗讀者》在CCTV-1黃金檔首播,一檔純文化節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關注。節目首播後,各方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三小時,張梓琳、許淵衝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翻譯家許淵衝先生的書也上了噹噹的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朗讀者》是董卿作為製作人的首秀。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彷彿是董卿走下春晚舞台的一個轉身,讓觀眾領受到了她規矩之外的別樣風采,温婉莊重包裹的是一股強烈的個性,一瞬間鮮活起來。這也同樣是《朗讀者》帶給觀眾的感受,無論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着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台念情詩,丈夫為妻子的願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讚歎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後的所有荒唐舉動。

妻子説,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婚對象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婚的消息,收了禮金後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説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着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6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人世間一切温暖的共情,既然邀請的嘉賓源自生活的各個角落,那麼這些人所選讀的文字,也可拓寬一檔綜藝節目所能展示的生命寬度與濃度。而此時,朗讀不需要字正腔圓,有些生澀、帶點口音,更顯出不矯飾的真情實感。朗讀,文字作為主人公的人生印證,為觀眾打開大千世界。

節目播出後,董卿立時收到了很多反饋,她的好朋友話劇導演婁乃鳴説:“ 驚了 ,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裏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的尹鴻老師評價:“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很多文藝青年關注到了片尾曲,竟然是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現場演唱,覺得真是意外之喜。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7

《朗讀者》中的每一個朗讀者都珍藏着一段刻骨銘心的心路歷程,在他們敞開心扉的娓娓敍述中,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躍然而出。在他們充滿深情的朗聲誦讀中,傳播着廣博高雅的文化內涵,讓聽眾感受到知識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輝,從而產生髮自心底的共鳴與感動,激起人們沉寂已久的對知識的汲取與渴求。

《朗讀者》其新穎的創意在於把文字和閲讀者通過閲讀的方式緊密地連結在了一起,融合在了一起,是人與文字的和諧統一。一個朗讀者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部作品;而朗讀者所誦讀的每一部作品、每一段文字都是朗讀者最真摯的心聲和最切身的感悟。

首期推出的朗讀者之一許淵衝,是北京大學的教授、翻譯家,至今已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多年,特別是古詩翻譯,世界稱奇,號稱“詩譯英法唯一人”。他能做到英漢、法漢互譯,成為中外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至今96歲了還在翻譯莎士比亞的著作,且立下豪言壯語,一百歲完成莎士比亞全部著作的翻譯工作。

在談到翻譯林徽因的詩《別丟掉》時,還引出了老人的一段美好的愛情故事,當時為了喜歡一個女同學才翻譯這首詩送給她的,但是,直到50年以後才收到這位女同學的回信。老人説起來曾經的美好往事也是動情的熱淚盈眶,不禁感慨“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於你記住了多少日子”。這樣的朗讀者,這樣的故事,就是《朗讀者》饋贈給觀眾的饕殄大餐,面對老人活到老幹到老的錚錚誓言和未泯情愫,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只爭朝夕地工作,不發奮努力地修身養性?相信每個人都會在敬佩他的同時被其深深地感染,定會思考自己的路怎樣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怎樣更能體現自己的價值。

朗讀者來自社會各界,有知名學者、文藝名流、企業家,也有普普通通的民眾。無國界醫生、16年陪讀失聰兒子的母親、選擇與艾滋病患兒共成長的校長等等,他們都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用實際行動默默詮釋着人性的光輝。他們能夠敞開心扉暢談一個個親身經歷、親身感受的人和事,朗讀着自己鍾愛的作品或自己寫作的作品,能夠感染人的不是他們的朗讀水平高低,而是朗讀者背後所凝聚和散發着的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一份沉甸甸的愛,一份對社會、對國家及對家庭的無私的奉獻精神。

關注《朗讀者》,做一個朗讀者吧,朗讀可以讓人遇見更好的自己,喜歡上朗讀,你便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偷偷愛着你,朗讀者的世界也因此變得絢麗多彩,充滿關愛,充滿和諧。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8

據瞭解,未來幾期節目中,航天英雄楊利偉、作家劉震雲、配音演員喬榛,以及演員斯琴高娃、蔣雯麗、梅婷等人都將成為“朗讀者”,分享他們喜歡的文字和故事,其中説話略有口音的作家劉震雲,成為朗讀者中的“另類”。而董卿極力説服他來參加,並向他解釋:“朗讀的技巧、字正腔圓並非這個節目最想展現的,換句話説技巧不是核心,真情實感才是最打動觀眾的地方。”

董卿認為:“這個舞台屬於每一個人,為所有人開放。你想説的話,你的情感,都可以從朗讀的篇目中傳遞出來。”錄製節目時,她為那些非專業的朗讀者們傳授經驗:“隨着音樂醖釀情緒,不要着急,你們讀得都很好。”她還告訴觀眾:“你們的傾聽很重要。如果你們給朗讀者一個聚精會神的眼神,會讓他們更有信心。你們讀過情詩嗎?沒讀過情詩的人生不完整,讀過後你的人生會升華的。”

首播之後,來自好友和觀眾的反饋令她興奮不已。董卿透露,婁乃鳴導演用了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裏請來的大神。”她笑:“很多人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shě)是念老舍(shè),真是長知識了,重要的事情説三遍。”

身為製作人,董卿直言文化類的節目難做:“我並不認為因為《中國詩詞大會》或者《朗讀者》得到了大家的關注,就標誌着今天中國文化類節目開始大火,或者説真的迎來了一個新的春天,但是起碼它是個風向標。另外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這類節目真的是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19

2月18日晚,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製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並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羣裏。之後,董卿在微信羣裏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羣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麼契機,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於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説:“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為,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於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麼突圍?董卿回答説:“我們期待着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温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眾關注到片尾曲是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眾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説:“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説:“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0

有人説,閲讀一本書就是同書的作者進行一場精神上的交流,那麼聽一個人朗讀,便是在聽朗讀者訴説過去的故事。

最近,我看了央視大熱的一檔節目《朗讀者》,節目中的嘉賓在朗讀着一篇篇優美的文段,同時也帶來了他們各自的故事。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聆聽他們故事的同時也讓我得到了一點啟示。

最讓我深受感動的是許淵衝老先生。許老先生是一位翻譯家。他的成就可以用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來概括。這句話乍聽起來好像並不稀奇,但真正去了解卻讓人大為驚歎。他是迄今為止唯一個將《詩經》翻譯成英文法文的人。他還將《楚辭》、《唐詩三百首》、《牡丹亭》等中國古代詩詞作品翻譯成了法文。20xx年8月2日許老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是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來到《朗讀者》這個節目的時候,他已經96歲高齡了,滿頭銀髮,看上去精神矍鑠,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他仍然對生活充滿着熱情。雖然快成百歲老人了,但他的心卻是年輕的,感情是充沛的。回憶起70多年前的往事,並朗誦詩歌時,仍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彷彿看見,這個白髮蒼蒼,滿臉皺紋的耄耋身體裏有一個朝氣蓬勃的靈魂正滿懷激情為我們朗誦。

許老不僅精神上像個年輕人,在他的翻譯事業上也仍然保持着年輕人的拼搏精神。他已經獲得了翻譯界的最高獎項,又是這般高齡,按説早可以頤養天年。但他沒有,許老還正在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並計劃在一百歲之前翻譯完成,也就是四年之內還要翻譯30本書。為了搶時間,跟時間賽跑,他現在每天工作到凌晨3.4點鐘,這是一般年輕人也很難做到的。用他的話講就是白天不夠用,向夜晚借幾點鐘。他開玩笑地説;我現在是能活一天算一天,不敢奢求。

歌德説: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許老已經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一筆巨大的文學財富。但他仍爭分奪秒,永不停息,儘可能多地去翻譯更多的作品,是因為他無比的熱愛自己的事業。翻譯對他來講是一種別人無法剝奪的精神上的快樂,是他自己喜愛的價值。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許老就是這樣的學者。

由許老我不禁想到了魯迅先生,先生患了肺病。醫生囑咐他要多休息,但他仍不停地努力工作。別人認為他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他解釋説其實並不是這樣。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長壽,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在我的腦海裏,魯迅先生和許老的影子重疊了。他們都是高尚的人,是無私奉獻的學者,他們都喜愛自己的價值,並且,用這價值給社會創造出精神的寶藏。我們也會銘記這些閃閃發光的名字。

如果我們想要自己的一生回想起來還有一點價值,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的話,那麼就讓我們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完成學業,以便我們長大後能為社會盡可能多地創造價值。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1

“做父母的有什麼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現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面對未來”。帶着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複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0xx年還保持着為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為觀眾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願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願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願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願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世界小姐張梓琳剛剛生下女兒,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己女兒的文章《願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非常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壓軸登場。現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為了烘托,問場下觀眾:“牀前明月光都會背,怎麼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説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後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後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電視節目的關鍵,常在人的魅力。第一期播出後,《朗讀者》的豆瓣評分達到了9.4。節目抓人的祕訣在於,它不是就文字論文字,而是藉着朗讀,把朗讀者背後的生命故事帶到人前,引發共鳴和一點思考。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

節目還體現出了層次感和豐富的細節,因此簡單的節目模式看着並不單調。朗讀者的出場順序是有講究的,前後的故事與文本有聯結與呼應。“遇見”的既有大愛,無國界醫療互助之愛、文化藝術永恆追求之愛,也有小愛,親情與愛情。節目以李雲迪的鋼琴曲開場,以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匆匆》收尾,氣氛圓融、統一。涉及到需要專家解讀的文本,康震教授也只在必要時出來點評一二,沒有給節目添染太多學究氣。

總之,這是一檔有着人文精神追求而又不那麼曲高和寡的電視節目。重新做回一個朗讀者,重新來關注文字和生命的故事。

然而,作為大眾文化產品,電視節目在把自己從曲高和寡處拉下來的同時,也要清醒意識到,觀眾對文化類節目的追捧和熱情,節目播畢後並不能多少化為對知識渴求的內在動力。這是人文類節目的最大侷限性。以各種維度而言,《朗讀者》等高分節目的熱播都只是一股清流,而不能預兆着文化春天的徹底到來。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2

目前電視上真人秀節目甚多,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裏,不同的羣體有着不同的期待和不同的聲音,電視節目滿足多元需求,只要不低俗、媚俗、惡俗,只要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德,即使是真人秀,也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間,對其也大可以報以寬容。

但正如一首歌所唱的那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毋庸諱言,近年來,有思想、有份量的文藝節目是少之又少,在號稱多元的電視節目盛宴中,娛樂節目遍地開花,吃喝玩樂霸佔銀屏,卻獨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和沉澱,這不應該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古國和現代化中國應有的電視生態。能否在哈哈一笑之餘,學會思考、感恩,愛和感動,是觀眾的期待,也是電視人所不應逃避的命題。

《朗讀者》就是這個時候清新脱俗,亮相銀屏。朗讀者每一期指定一個朗讀主題,包括“離別”“勇氣”“鄉愁”“禮物”“愛”等等。無論時空轉變,星轉鬥移,文字成了唯一的紐帶,聲音成了最好的聚合,不求正字腔圓,但求情真意切,在平靜的朗讀之中,完成了一次一次心靈的對話。

正如該節目導演董卿所言: “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朗讀都是傳播文化、傳遞思想、傳承精神的最好手段。”她希望,這檔節目可以讓喧囂忙碌的現代人在“讀”和“聽”中感受到美好和詩意。著名錶演藝術家喬榛説:“我可以很自豪地説,我們中華民族的語言,是全世界最優美的語言。董卿和她的團隊創新創辦《朗讀者》這個欄目,我由衷地讚賞,我感覺這對朗誦藝術,對語言表演藝術是功德之舉。”

無獨有偶,另一台節目《見字如面》也同樣通過文字,通過聲音將古今中外連成一體。《見字如面》旨在用書信打開歷史節點,帶領觀眾走進那些依然鮮活的時代場景、人生故事,去觸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狀和社會風物,重新領會中國人的精神情懷與生活智慧。通過朗讀一封封塵封的書信,讓觀眾打開歷史記憶的閘門,體驗着親情之可貴、愛情之熱烈、友情之真摯,體驗着這世間最温暖的情愫,在段段文字之間感動、啟迪和思考。

現代化的中國,是多元且豐富的,《郎讀者》之類節目出現的意義不僅是給綜藝節目行業注入一股清流,讓電視熒屏避免流於同質化的庸俗競爭,而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它以最樸素真誠的方式展現了大眾媒介的本職——傳承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3

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我迫於無奈地觀看了一檔我毫無興趣的節目——《朗讀者》。

作為一個寧可躺着無所事事,也絕不願意在課外手沾書籍的“厭學者”,我本實在不懂得,一檔只有朗讀的節目,會有什麼精彩的看點,哪些地方,會惹人眼球。而當我真正走入它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説,我徹底被它吸引了。

正是朗讀者,將書籍的底藴與魅力放在了一個聚光點上,讓那些書籍中難以言會的一切都像蠟燭般在驟時間明亮起來。本期朗讀者來請來了一位我十分喜愛的明星嘉賓——王源。作為一個年少成名的高一學生,年紀輕輕便走出了世界,享受舞台的燈光和無數粉絲的追捧。這又是多少少男少女夢寐以求而不能及的呢。然而節目中的他卻表明,一切的一切,都絕不是這樣。一個人的能力與名聲越大,他所承受光鮮的同時,也決然少不了質疑和否定。

一個16歲正值意氣風發的少年,卻承受着同齡人絕不能及的關注,也許從嚴格意義上來説,這並非是一件十全十美的好事。那些不堪入目的文字和那些刺人入骨的言語,無異於是一座山的壓力。然而他,16歲的王源,並沒有泄氣或停滯不前。面對那些糟心的種種,他選擇了坦然。

正如他的朗讀裏:這世上大多數人都清楚別人該怎麼過活,而對自己卻一無所知。在他去聯合國發言時,他看見自己座位前的名牌上豎立着“china”,臉上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那種真實,燦爛,灑在了每個人的心裏。在這個和我同齡的人氣偶像身上,在他的朗讀裏,在他温柔靈動的聲音中,我看到了他一顆紅彤彤,赤裸裸的心。那種能讓冰雪融化的力量。

或許這就是朗讀者的魅力,在朗讀裏,温柔而又透徹的剖析每一個我們所熟識的明星,或者説是偶像。在某些靈魂清澈的池裏,他們或許和我們一樣,並不因為自己備受矚目,而忘記了生活,在他們身上,依然能透過《朗讀者》,找到人性的光輝,拾取我們都不捨得丟棄的最初的美好。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4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因為很多人都覺得朗讀是學生時代的事情。"這段話,是董卿在央視將於2月18日晚開播的新節目《朗讀者》裏的一段自問自答。的確,現在有許多事情都已經是我們淡忘的了,比如寫信,比如讀詩,但是如今隨着《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推出,讓大家不禁有一種恍如隔世的久違之感,也產生了發自肺腑的共鳴。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人,肯定已經被董卿的詩詞功底所折服,她不僅反應快,而且對於嘉賓的點評也能隨口拈來詩詞應答。"腹有詩書氣自華",董卿得到了網友們如此點贊。董卿的父親曾經在報社工作,受父親影響,她從小沉浸在詩詞的海洋。記者昨日從節目宣傳方瞭解到,從去年3月開始,董卿就開始醖釀一檔文化情感類的節目,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策劃和團隊構建後,終於推出了《朗讀者》,董卿擔任製作人。

董卿表示:"《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為什麼會選擇這樣的一個節目形態,她則表示在文藝綜藝領域裏所有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做過了,她需要做一些改變。但是為了這檔節目,她也付出很多,她介紹為了剪片經常熬到凌晨四點才離開機房。

説起"朗讀",似乎更像在講故事,因為節目中會針對不同的主題,嘉賓都帶着自己的故事來講述,節目希望呈現的是文字和個人情感的緊密結合。記者瞭解到,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結合的複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願你慢慢長大》,通過文字的朗讀,觀眾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後那顆跳動的心臟。

據瞭解,《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衝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還有賈平凹《寫給母親》這類表達集體記憶和大眾情感的作品。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除了節目的內容注重人和情感之外,節目在包裝上也用了許多心思。記者瞭解到,節目設置的主題形式很豐富,每期根據主題,回顧古今詩詞、文學經典、電影橋段。節目邀請到李雲迪、胡德夫等為朗讀者伴奏,除了邀請柳傳志、鄭淵潔、蔣雯麗、徐靜蕾、劉震雲等諸多大家熟悉的各行各業名人外,有故事的普通人也可能參與朗讀,節目組希望能"高而不冷"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5

週六晚八點,我準時打開電視,觀看《朗讀者》。

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讀者》的第一次"遇見".就像董卿阿姨在節目開始的時候説的那樣,有時候,就算遇見也沒有什麼印象,有的"遇見"卻會從此改變我們的生命。這改變生命的"遇見",濮存昕就經歷過。他小時候是一個殘疾孩子,被同學們嫌棄,體育課上跑步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他一組。同學們甚至還給他起了個綽號——"濮瘸子".我想,那時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幸運的是,他遇見了榮國威榮大夫,榮大夫為他做了整形手術,那是他生命中的轉折點,他從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樣了!可以跑、可以跳了!這對榮大夫來説,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手術,是他做的許許多多手術中的一個,也許他對此毫無印象。但對濮存昕來説,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見".他朗誦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師》節選,內容講的是老舍對曾經將自己領進學堂的劉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會對幫助過我的人心存感激。

還有蔣勵,他和他的三個同事都曾擔任過"無國界醫生",在戰亂和災難中救死扶傷,平均每天接受四十個新生嬰兒,在工作中,他們隨時"遇見"生死。《答案在風中飄揚》讓我們明白平靜的生活多麼值得珍惜。柳傳志"遇見"失敗,許淵衝"遇見"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見,是多麼美好,願我們一生中,都擁有無數次美好的"遇見".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6

央視綜合頻道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首播,首次擔任製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團隊在電視機前一起觀看節目,看到節目受到廣泛好評,她與團隊高興地歡呼起來,並將歡呼聲通過總導演田梅的微信發到了媒體羣裏。之後,董卿在微信羣裏接受了來自全國數十家媒體記者的羣訪,回答大家關注的話題。

是什麼契機,想到要製作這樣一檔文化節目?對於這個問題,董卿回答説:“央視作為國家電視台,應該扛起文化大旗,承擔文化傳播的職責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對文學很感興趣,而且對人也感興趣,《朗讀者》其實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結合在一起。”

《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受到好評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類綜藝節目的春天來了?董卿認為,這是風向標,讓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純綜藝節目霸屏的今天,還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於娛樂化氛圍很重的當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應該怎麼突圍?董卿回答説:“我們期待着整個社會大的環境有所改善。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是盡我們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鳴,喚起大家對文學的認知和最温柔的一種記憶。”

《朗讀者》第一期節目播出後,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反饋,一些觀眾關注到片尾曲是中國台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覺這是意外之喜。另外還有觀眾發現了有趣的細節,通過濮存昕的朗讀才知道,原來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導演婁乃鳴評價説:“用兩個字兒來形容第一觀感‘驚了’。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説:“別具一格!慢下來,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

朗讀者央視觀後感心得體會範文 篇27

中央一套又播出一台新的節目《朗讀者》,由董卿主持,這一次的主題是"遇見".五位嘉賓的故事都很吸引人,合適的時間遇見合適的人,使故事延續。

遇見對的人 , 就是真愛。

一對夫妻"周小林,殷潔"的生活方式和心態令人神往。

丈夫因妻子的一句話,用了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一千兩百畝的鮮花山谷,這就是他們的伊甸園。

其中夫妻倆的一句話道出了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的生活。

妻子殷潔説:"我們一直都在談戀愛,他就是一個很浪漫的男人,而我是一個特別幸福的小女人。"

丈夫周小林説:"她是我的妻子,也是我的情人,還是我永遠的夢中情人。"

董卿也被他們感動,送給他們一句沈從文的詩:"我們相愛一生,還是太短。"

珍惜眼前人吧!

遇見對的職業,就是一種永不泯滅的熱情。

一位96歲高齡的亞洲第一翻譯人許淵衝,一生執著翻譯,用延續白天的模式來工作(董卿笑侃:就是熬夜),對於走過的日子不記多少,只記得有多美好。而且患有直腸癌數年,在醫生宣佈最後的日子裏,非但沒有停止翻譯工作,還拿到了人生的最高獎項,並延續生命7年。翻譯工作從不停止,還要在百歲之前完成莎士比亞的翻譯。多麼令人欽佩!

我們這些正常的,健康的,但懶惰的,無所追求的人啊!醒醒吧!好好利用有效的時間來學習,工作和生活,讓有限的時間變得的有質有量而精彩吧!

期待下一期的《朗讀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lq9k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