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精選6篇)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精選6篇)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 篇1

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國小建校於20xx年9月。學校地處繁華的北京商務中心核心區內,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大都市裏的一彎綠洲。這裏每一天都發生着與成長有關的故事。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國小的成立是社會給予清華大學附屬國小辦學理念與水平的肯定,也是對清華附小新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更是清華附小百年文化發展新的機遇,回報社會傳承清華公益精神的一個具體行動。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精選6篇)

20xx年9月17日至19日,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國小開展“1+X課程”教學實踐研討會暨“五年(清華-朝陽)合作辦學彙報展示”活動,這是感受清華文化與學習沉澱了百年清華附小教學理念的難得的學習機會。新洋實驗學校注重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致力於課程改革與創新,成為了清華附小“1+X課程”的實踐基地。為了進一步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學校派王霞光等一行四人,踏上了去北京的學習之旅。

9月17日早上8:00,一行四人來到了清華大學附屬國小CBD校區,走進校園的第一感覺就是“靜”和“淨”,帶着感歎,我們進了學校禮堂學習。活動以合唱開始。合唱團學生精神飽滿,熱情洋溢,歌聲優美,正是體現了學校的年輕與朝氣。

17號上午 開展了“未來學校課程研討”。首先清華附小商務中心區實驗國小執行總校長傅雪松作《未來核心素養下的‘1+X課程’建構與課堂改造》的主題報告,短短30分鐘,回味無窮,餘音繞樑。清華附小真正讓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她的核心素養是健康、陽光、樂學,基於核心素養下的“1+x課程”讓人大開眼界——原來課程可以這樣創新!學習中,老師們明白了什麼是“1+x課程”,“1”是優化整合的基礎課程,“x”指實現個性化發展的特色課程,“+”不是符號而是結構,“1”與“x”不斷融合,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隨後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課程與教學專家郭華以《“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課程與教學變革”》、成都市實驗國小校長李蓓以《“國小生大課程——成都市實驗國小未來課程建構初探”》、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曹培傑博士以《“互聯網時代的課程創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未來學校實驗室康建朝博士以《芬蘭主題式課程改革與課堂實踐》進行了主題報告。精彩紛呈。

“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聯盟”由示範校、項目校、聯盟校三類學校構成,旨在於全國範圍內發展十所示範校、百所項目校、千所聯盟校,即“十百千”戰略目標。“中國未來學校創新聯盟”重點圍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學校建築和學習環境的創新;二是如何來促進教與學的研究與創新;三是學校課程的創新;四是學校組織和管理的創新。

17號中午 教師們自行參觀了校園,對清華附小的智慧讚歎不已。走廊設計精心,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主題並搭配着不同的走廊背景,走廊兩旁都貼着學生自己的作品,種類豐富多彩,印象最深的是學生展示的一本本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形式也很多,裏面都是學生梳理的知識,一本本導圖就是學生智慧的結晶!牆上的數學思維訓練也有特色。三年級的“共築一平方米”讓班級學生在牆上合作貼出一平方米,有趣而又有效果,再比如四年級的“一億到底有多大”讓學生自己實踐整理,牆上張貼的是學生的實踐報告。一年級50米長的走廊地面上貼着一個個格子,裏面是1到100的數字,學生們下課做着遊戲就能學習數字;學校每個走廊裏都貼着“三字訣”,樓梯上貼着生動的漫畫來進行禮儀教育,這樣的形式比老師説教或者枯燥的文字有效多了。學校的每一面牆都展示着學生的智慧與學校的智慧,每一面牆都會説話。

17號下午 教師們參觀了學校的特色課程展示,由於許多課程都是同時開展的,教師們只欣賞了兩節特色課。書法課堂的佈置儒雅美觀,一進教室就很有書法的感覺,課堂上老師通過投影一筆一劃展示字的書寫和結構框架,然後學生書寫與展示,互相點評鼓勵。學生的字很漂亮。隨後參觀了形體課,課堂輕鬆活潑。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展示了舞蹈的魅力。雖然只聽了兩節課,但從學生們的臉上看到了他們很快樂,他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18號 主要是語文主題教學課程羣展示,基於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形成了以“主題”為核心,包括單篇經典教學、羣文教學、整本書教學、實踐活動四種典型實踐樣態的“主題教學”課程羣,既有語言的聽、説、讀、寫的基底,又有高位的精神價值引領,形成了動態的、立體的教與學縱橫關係系統,實現整體“立人”。“紀念魯迅”主題課程羣,通過單篇經典《少年閏土》《阿長與< 山海經>》,羣文《別人眼中的魯迅》,整本書《朝花夕拾》《風箏》,實踐活動《策劃魯迅紀念館》《魯迅童年那些人,那些事兒》等課,從兒童視角出發,以工具進行撬動,把魯迅從神壇上請下,感受温暖、有趣、善良的魯迅,進而再從立人思想出發,通過整體的、聯動的課程羣走進豐滿立體,又不失偉大的魯迅。

19號 主要是數科應用創新課程羣展示,應用創新是清華附小基於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1 + X 課程”四大精品課程之一。基於真實情境下綜合運用,以工具為載體,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創造,讓兒童的智慧在指尖綻放。《有趣的拼搭》《展開與摺疊》《齒輪的轉動》《Left Brain or Right Brain?》等課,以“工具撬動智慧創造”為主題,融合數學、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學科內滲透式整合、學科間融合式整合、超學科消弭式整合為實施途徑,以智慧片、麥斯方塊、樂卡、腦圖等作為載體,體現“一問”“一具”“一做”三特色,在提出問題、猜想嘗試、想象創造、解決問題、技術應用等系列活動中,激發學生創造力,發展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應用意識、信息意識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兩天的課堂讓人感受到了“讓學生站在正中央”的蜘蛛網教學,一切以學生為中心,課堂上學生先進行三分鐘演講,展示自我,教學中分為預學、共學、延學三個環節,以工具撬動來打開思維,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思維碰撞與合作來解決問題,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學習過程,老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多元、多彩的“X課程”,讓學生的每一天過着一種新常態的生活!清華附小CBD校區“水木童心”民樂管弦樂團、書法社團、合唱社團、特色打擊樂社團被評為朝陽區“朝花藝術團”。“水木童心”社團的成長,充分體現了學校始終堅持“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學理念,展現了清華少年健康、陽光、樂學的樣態,讓清華少年真正擁有了身心健康、善於學習、審美雅趣、學會改變、天下情懷的五大核心素養。成志教育照耀一生!

短暫充實的三天學習結束了,老師們學到了很多很多,一個學校要辦好,首先應讓孩子站在學校的正中央,校園裏要有朝氣和笑聲。學校要有辦學理念,要有自己核心素養,以及核心素養下的一系列思考與舉措,只有這樣,學校才會向着有朝陽的地方前進。

老師們也有自己的一些思考,如教學上不能死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實際與教學效果,合理的改編教材,優化教學。課堂是孩子們的課堂,是他們表現自我,綻放智慧的,課堂上老師要放手,多思考怎麼組織,怎麼引導才能使課堂高效。

當然,還有很多......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 篇2

首先感謝學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次去北京學習的機會,雖然是短暫的兩天但收穫還是多的。現將從兩個方面的彙報如下: 聽講座和課後的感觸 5月8日上午8:30分,會議正式開始。北京市委、教工委書記苟仲文,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中國教育報刊社社長李曜升,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院院長田慧生分別致詞,祝賀會議的召開。

隨後,備受國小教育矚目的竇桂梅校長登上講台,她説“國小語文組提交學的核心思想是什麼?是語文立人”她激情澎湃而又深情的講述自己三十年的教育教學實踐探索,以及提出並踐行“語文立人”的核心思想,當她講到《懷念的秋天》,我的眼睛不禁的濕潤了,我看了看周圍的人也和我一樣。

接下來,是讓我盼望已久的“高峯論壇” 環節,親眼見到了很多的著名教育專家,令印象最深的就是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教授將國小課程教學的特點比喻為“頂燈”。國小生在學習知識時,猶如走進一個黑暗的房間,需要把房間的頂燈打開,一下子把房間着亮,這就是國小教育的“頂燈效應”,而中學應該是分科教學,就像探照燈,幫助每個中學生走進具體的房間和學科。

這些專家給我們分享了推廣會的核心價值,對清華附小1+X課程體系、主題教學以及竇桂梅囂張本人的分析與認同。

5月8日下午,我們聽了清華附小兩節數學整合課,北京市骨幹教師、附小最具有影響力教師王麗星老師執教的《懂數學的“蟬”》,中學高級教師許淑一執教的《宇宙小子》,王麗星老師藉助蟬的相關資料,將質數和蟬的聯結點——質數,作為整個課程的中心,進行了一節數學與科學以及閲讀的整合課程,整節課以質數這個聯結點展開課堂教學。

在聽許淑一老師課的初始,我還以為是一節語文課,聽課過半才發現是數學課。整節課以《宇宙小子》繪本故事為線索,通過讓學生自主嘗試、操作、發現這樣動態的過程中理解了“十進制”。

這兩位老師都別有親和力,用吳正憲老師的話説“他們就是課堂裏的大孩子”。在課堂中還經常會説“你讀懂了嗎”、“你還能説點什麼”、“誰讀懂了她”等等這樣話語,感覺那不是上課,就是很輕鬆的聊天,但又不想聊天那麼散,反而顯得緊然有序。他們的課還我的啟發就是整節課不僅給學生 滲透了數學思想、發展了學生數學思維,還培養了他們學習 數學的興趣。想到我自己的教學,就是在教知識,有時知識都教不會。數學思想、思維發展、學習興趣很是缺乏。

5月9日全天是國小課程教學改革創新代表性經驗分享以及專家葉瀾教授和謝維和教授的點評,對於這些專家的理論,我很認真的聽着,似懂非懂,多數覺得跟像我這樣的一線教師的生活離得很遠。但有一點還讓記憶猶新,原來我膚淺的認為愛學生就是多關愛他們,沒想到愛的背後還有這麼多知識,要有愛的情感,有愛的行為,有愛的能力,有愛的智慧。

參觀清華附小後的感觸

利用午餐時間,我遊覽了清華園,當踏上這片土地,才知道人們為什麼那麼仰慕清華,那裏的一草一木,師生的一舉一動,無不讓人喜歡。

清華附小的每一個走廊,每一個窗台上都充滿生機。每一幢樓、每一個走廊過道、教室門口都放滿了各種盆栽,這讓校園四季花香不斷,生機盎然。窗台上、桌子上都擺滿了大小不一、各式各樣的學生手工作品。

走進清華附小,隨處可看見書,這些書大多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被安置在校園的角角落落,教室裏黑板下的一塊被忽視的地方,也被做成了書架式的一格一格放滿了書。學校的“丁香書院”更是書香瀰漫的地方,書刊雜誌旁還寫着這樣的提示語:“歡飲老師隨時索取”,書不怕丟,就怕不被翻動。我想打造書香校園首先氛圍引領,其次師生共讀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 篇3

有這樣一所百年老校,典雅、素樸、温潤,坐落於清華大學西南角,她的名字叫做清華大學附屬國小。這座大學裏的後花園始建於1920xx年,馮友蘭、朱自清、葉企孫、馬約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先後擔任過附小的校董或校長。走出瞭如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奧運冠軍何姿等知名校友。

百年附小,兒童站在正中央,是他們一貫的堅守,並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始終立於課程改革的潮頭。上世紀七十年代是引領全國的“五四學制”改革實驗項目校。本世紀初在人民大會堂宣講了“為生命奠基:語文課改的‘三個超越’”的教學理念,隨後提出語文主題教學,指向兒童語文素養和核心價值觀。在此基礎上,引發系統地構建了“1+X課程”體系,用主題教育夯實基礎,整合課程,創新教育,提出了“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從學生層面而言,讓所有學生在清華文化的潤澤中,在附小六年的時光裏,實現“健康、陽光、樂學”的生命樣態。從教師層面來講,附小正努力鍛造追求卓越的教師團隊,教師“敬業、博愛、儒雅”。

在整體課程體系下凸顯三大特色:

一、親近母語。附小是全國最“宜讀”的學校之一,全體師生堅信“改變,從閲讀經典開始”,“清華大學附屬國小主題閲讀書目”在全國產生廣泛影響,打破了兒童語文學習單篇碎片化的困境,改變着廣大少年兒童的學習生態。書香的種子散滿附小的每一個角落,已成為校園的一張名片。

二、體育健康。基於“有趣、出汗、安全、技能”的原則,附小提出了“每天體育‘三個一’,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倡議,既鍛鍊了兒童一身的健康體魄,又傳承了馬約翰的體育精神。

三、實踐與創新。附小與清華附中、清華大學血脈相連,秉承共同的文化理念,開發“一條龍創新人才培養”育人模式的新型課程,關注有特殊才能潛質的學生,呵護好奇心,培植興趣,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

百年的輪迴,百年的榮光。“1+X課程”的建構與實施,使師生享受在校生活的每一天,使清華附小成為一所人文家園、書香校園、兒童樂園,一所有角落、有故事,令人難忘的、温潤的國小。

辦學使命:為聰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

育人理念:兒童站在學校正中央

校訓:立人為本,成志於學

學生誓詞:

我是清華少年,努力成為健康、陽光、樂學,擁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

教師誓詞:

我是清華人,努力用敬業、博愛、儒雅成就每一個學生,把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當作我們的最高榮譽!

辦學願景:

我們努力,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向上的精神與教育的智慧;

我們努力,讓學生的每一個時刻都能享受學習的收穫與成長的樂趣;

我們努力,讓教師的每一天工作都能體會職場的幸福與專業的尊嚴。

歷史沿革

清華附小的前身是“成志學校”。成立於1920xx年,專為清華教職員工子弟求學而設,清華大學馮友蘭、朱自清、葉企孫、馬約翰、潘光旦等著名教授都曾在成志學校先後被委任校董事會成員。著名核物理學家鄧稼先、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都是附小知名校友。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清華大學被迫南遷,成志學校隨之南遷,在西南聯大度過了艱苦的歲月。1946年秋,清華大學由昆明遷回清華園內,1946年12月12日成志學校覆校開學。1952年8月,成志學校中學部和國小部分離,成志學校國小部則更名為清華大學附設國小。1960年,正式更名為清華大學附屬國小。

20xx年11月,竇桂梅擔任清華附小校長,黨總支書記。清華附小步入全面開放、快速發展時期,學校逐步邁向卓越。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 篇4

一滴水可以映出整個世界,一個學校景觀或許可以映反映出學校文化吧。我駐足在清華附小的大門前,看着名為“月光”的銅質機械造型,標牌上寫着“彼此的抵達”,英文“Each takes what he needs”。我在想:這代表着什麼?帶着問號我步入校園。一路走來,粗淺解讀四點。

一、“與其馬馬虎虎做許多事,不如認認真真做好一件事。”

清華附小是嚴謹、精緻的,一如清華大學這所以理工科見長所特有的那種規正、嚴謹,也一如機械造型給人的第一印象:嚴謹、縝密、理性。校園裏每一景每一物精心雕琢,匠心獨具,可謂生態田園、兒童樂園、書香校園、人文家園。看似隨意的兒童塗鴉處,誰知卻是歷經三次景觀的變更,充分體現了教育人對滿足兒童個性需要的精益求精和執着追求。

二、“每一個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

機械造型中緊密咬合的齒輪,給我灌輸的一個詞彙是“脣齒相依”。附小竇校長與那個自閉的孩子感人的故事,讓人久久回味,走進孩子的心靈,心與心的交流,用全身心去影響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師生情與智自然的融合中,實現了“彼此的抵達”,教育之美在於人與人間的自然影響與濡染。竇校長身體力行並倡導的教師與孩子的這樣一種關係,讓我再次想到了這個詞“脣齒相依”。

三、“讓學生去問吧!延遲給學生答案。”

機械造型外形似懷錶、似胡琴、似羅盤......不確定,無答案。附小提倡學生質疑,“低段孩子敢質疑,中段孩子學質疑,高段孩子會質疑。”《烏鴉喝水》那個課例令人震撼。學生的質疑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正是“為什麼是烏鴉喝水,而不是其它鳥呢?”這個看似無聊的問題,卻直指寓言是如何選材的這一個研究性課題!在寧夏的大沙漠裏,乾涸中能生存的鳥兒只有烏鴉!探究總能給人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而創新就是在忽略中被失之交臂。我們不能輕易忽略孩子的視角、想法、問題,不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和興趣!“讓學生去問吧!延遲給學生答案。”

四、“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

機械造型的底座牢牢置於地面,我想到兩個字“落地”,附小的工作落地,關注細節,“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附小從一年級新生入學的那一刻,就關注到了諸如:識別廁所、上課手放哪裏、喝水、記錄作業、傾聽等等細節,做集體教研,並統一、細緻地傳遞給新生。

駐足機械造型前,我想:清華附小的教育不僅如陽光般燦爛照人心田,更如清華園內荷塘的月光融融通潤肺脾......如此規整的外形卻起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月光”,我猜意該如此吧!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 篇5

曾經讀過一本書,書名是《玫瑰與教育》,其實記錄的就是竇桂梅老師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她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那些娓娓道來的文字,緩緩流淌出的是慈母對女兒的疼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領導對下屬的期待;智者對朋友的友愛。讀竇桂梅老師的《玫瑰與教育》,感覺就如同與一位親近的朋友談心,親切,自然,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今天我有幸在清華附小見到了竇桂梅本人,才知道原來她現在是清華附小的校長。她已屆花甲,但歲月既沒有在她的額上留下滄桑,更沒有在她心上刻下皺紋。有人説她是八月桂花,有人喻她是寒冬臘梅,我看她正如清華附小的校花,歲月越遠,就日久彌香。

地處清華大學校園一隅的清華附屬國小是一所近百年曆史的名校,是一座樹木繁茂、鳥語花香、宜居宜學的園林式建築。青磚灰瓦、環境清幽雅靜,文化底藴深厚。走進它,立刻被一種濃濃的文化氣息包圍。你分明能夠聞到書香的味道。清華附小的辦學理念是“為學生聰慧與高尚的幸福人生奠基!”。品讀中,我彷彿已經看到了一羣為了教育潛心研究,嚴謹治學的清華人

竇校長將健康、陽光放在一、二位,樂學擺在第三位。校園就是孩子們成長的樂園。孩子們充分地享受着成長的自由和樂趣。走進校園,到處可以看見適合孩子們遊戲的器材設施,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設計,挑戰性不同,但是設計都很安全。攀巖,健美操,輪滑,乒乓球,板球、棒球,足球、籃球-----清華附小的微格體育就是自助式的運動選擇。附小的操場上,很多體育器材都是縮微版的,因為她要讓孩子們再小也能扣籃、守門和跨越,讓他們在體驗成功中尋求自信,體味幸福。讓每個孩子健康、陽光、樂學,成為擁有中國靈魂、國際視野的現代人!這是所有清華人的期許。

竇校長給學生們提供的精神食糧是——書。學校到處是書,這絕不是為了迎接檢查的擺設,因為當她説自己的第一屆學生人均讀126本書時,台下的小孩説:“那算啥呀!”在清華附小,隨處可以看見一本本的書,在門口的書架上,校園的藤椅上,學校的圖書館,甚至是校門的“名生講堂”展示台上,孩子們徜徉在書海中,時刻得以精神的滋養。早晨的微格閲讀課,上午的經典誦讀課,每週五的主題閲讀課,週末的親自共讀------讀書成為了孩子們的自覺習慣,讀書成了一種自然狀態,讀書成了孩子人生的基石。沐浴在書香裏,孩子的精神是舒展的,就像校園裏那美麗的丁香花,在陽光的哺育下,怎能不盡情綻放?

竇校長從三個超越到主題教學到課程整合,一路走來,春暖花開。用一顆赤誠的熱愛之心,以一顆柔軟的慈悲之心,讓與自己有關的老師、學生體味到教育帶來的快樂,感受到生命滿滿的喜悦。

清華附小,這所百年名校是寧靜的,它帶着淡淡的書卷氣,儒雅,寧靜,卻藴含着無窮力量。它展現給我們的,是一片明媚的春光------清華附小的玫瑰校長,她心中盛滿陽光,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眼因多流淚而愈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温厚"。

記下清磚牆上清華附小人的願望,讓我們一起共勉:

我們努力,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教育的智慧與歡快的笑聲;

我們努力,讓學生的每一個時刻都能享受學習的收穫與成長的樂趣;

我們努力,讓教師的每一天工作都能體會職場的幸福與專業的尊嚴。

參觀北京清華附小心得 篇6

3月20日春分時節北京迎來了一場瑞雪。

天地素雅盛裝,雪的吉祥白色給早春的季節添加了一抹高潔的華麗。

有道是,我們是幸福的人!北京難得一見的美景,我們這羣來自瀘州的學習團隊趕上了。千里之遙,能夠跨越季節感受北國的魅力。

或許就是因為北國的不一樣,總是牽動着我們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心!追尋美好的教育願景而來!

今天我們帶着崇尚的心情參觀了清華大學附屬國小即竇桂梅校長所在學校。走進校門即入眼簾的三句話強烈震撼我的心。

“我們的願景

我們努力,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能充滿教育的智慧與歡快的笑聲;

我們努力,讓學生的每一個時刻都能享受學習的收穫與成長的喜悦;

我們努力,讓教師的每一天工作都能體現職場的幸福與專業的尊嚴。(摘自《清華附小“規劃”行動綱領》

行走在校園,猶如進入教育的“世外桃源”,教師的“師魂”以精神富足的方式滋養着成長中的孩子!從不同角度詮釋着“願景”所在!

這裏的微笑不僅僅在牆體文化上彰顯,更是在師生的臉上綻放,如同早春的白玉蘭,燦爛耀眼!

生命的蓬勃生輝就在細節中浸潤了我們的心田:

文化走廊環境,好書大家讀,“讀書是甜的!”在每一個教室門口都有温軟的小凳子供孩子們安靜落座。與孩子升高匹配的書架擺放了各種合適的讀物。甚至在穿越走廊的行程裏,插繪本以舒展的頁碼貼上,“走馬觀花”也能快速完成閲讀。我想,這樣的閲讀必然會上升為“悦讀”!精神的涵養,就像這場雪安靜美麗,温軟整個童心世界。

校園佈景,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幅畫,每一個轉折都是一首詩,每一個亭台銜接都是巧妙的國畫寓意。筱竹迎風搖曳,亭亭淨植中幾分雅韻流淌。這裏的環境是無聲的美育大師。

或許真應驗了“立人為本,成志於學”的“修遠”境界!

竇桂梅校長帶着教育人的高貴儒雅進入會場,整個會場即刻暈染了華麗的人文芬芳。我們從靈動的環境裏走進詩意的互動交流中。在這裏感受“課堂,我們永遠的主題”,她的即興問答流暢生動,簡明。直插教育的核心所在。我們再次感受到清華附小人的精神濃縮!

教育職場的幸福與尊嚴,來自教師對教育的熱愛與無悔的追求!

學生無條件地熱愛學習,教師無條件熱愛教育!

這應該是我最深層的感悟。

這一場春雪,滿足了我們親手觸摸的渴望,這一場學習,滿足了我們渴望向上的心靈。讓心與雪一樣潔白,讓心與梅一樣芬芳,這就是教育的期許願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l86xe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