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8篇)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8篇)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去博物館參觀《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風情展》。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通用18篇)

一走進博物館的大門,就看到一條鵝卵石鋪成的路,兩邊有綠油油的草坪,花壇兩邊擺放着五顏六色、千姿百態的菊花,美麗極了。

博物館可真大呀,有上下兩層樓,九個展廳。沿着石頭路走進展廳,迎面是一幅仿銅浮雕《五溪風情圖》。走進樓上的第一個展廳是悠久歷史部分。聽講解員阿姨介紹,湘西在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汪洋大海。十萬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居住了。在湘西境內出土了陶片、陶鼎、陶豆……,還有裏耶秦簡、虎鈕T於、歷代錢幣。最有特色的是粉彩堆雕博古天球瓷瓶,它是清光緒年間的,上面的花紋圖案內容豐富,有一個鼎、有一個書桌,還有一個彩色花瓶裏面放了一根龍頭枴杖……,它與一般的瓷瓶不太一樣,一般瓷瓶的花紋是畫在瓶子表面的,而這個瓶子的圖案花紋是突起的呢!

從第二個展廳開始是土家族苗族民俗風情了,聽介紹展覽分傳統工藝、宗教信仰、服裝首飾、男婚女嫁、節慶娛樂、生產生活、食居之俗等八個部分。在傳統工藝廳,我瞭解到苗族人喜歡刺繡,所以在衣服上繡了五顏六色的花紋。博物館還有清代的補花雲肩、繡花堂帳、挑花搭褳……,好多好多漂亮的民間工藝品,真的令我眼花繚亂了哦。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2

清晨,睡眼朦朧地從校車上下來迎着微風,我們站在了朝暉的校園,之後的一段時間裏,我們漫步在在喧囂中仍保持着自己韻味的老城區裏,懷着對博物館的期待,一路笑着、聊着。終於,我們到了。

鋼架結構的外形,和邊上建築物毫無違和感的時尚感。第一眼的博物館,最先讓我感受到的是科技感,可一進館,它的氣質就變得不一樣了。簡潔的白色大理石牆壁、做舊的牆壁、牆上刻着的古文,一股書生氣迎面而來。

一進入正館,便被那厚重的歷史氣息所感染,可能是對許久未碰的歷史重燃興趣,又或者是單純得滿懷學習之心,大家出奇得都對館裏的各種石器、青銅器、瓷器等古老器具充滿了興趣。

在美麗志願者小姐姐的帶領及講解下,同學們對着那些認不出名字的文字有了新的認識。石器雖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美觀精緻,甚至還略有點粗糙。但古人們可以用它狩獵、切割食材,對他們的生存發展有着重大作用。由石器時代步入青銅器時代表明人類的歷史更進一步了。

歷史的古樸——於心間盪漾,而這時,浙江正處於戰國時期的吳越之地,館中陳列的大量的戈,矛,劍等冷兵器,雖然經歷了時間的沖蝕,有些已生鏽,有些已氧化褪色,有些甚至殘缺破損了,卻能依舊泛着亮光。用青銅製成的酒杯,大方鼎可見當時人們對於享受生活的意識的加強。

每件文物中都暗含它的故事。最讓我們感興趣的就是亂世梟雄——越王勾踐,他卧薪嚐膽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這讓我們想起了一年前的我們,誰不是為了考上一座好大學,而挑燈夜戰呢?

再往前走,便是一件件光滑有色澤的瓷器,上面有着不同的花紋和不同的圖案,又或是不同的烤漆,不同的烤花,這讓我們感慨古代人們強大的智慧和細緻的想象,即使放眼於現代,也是值得借鑑和學習的。牆上精美的壁畫把我們從現代拉回了古代,讓我們感慨壁畫精緻的同時,感到了南宋時期浙江的繁華,只是統治者偏安一隅,讓這繁盛只是曇花一現。

而現在的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更要正視現在的處境,經歷了大學聯考浪潮,來到了大學,更應該腳踏實地地去學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為踏入競爭激烈的社會做準備。欣賞着東晉書法大師王羲之剛勁有力的蘭亭序字跡,讀着山水派詩人謝靈運所作的名句,不僅對他們那種一絲不苟,入木三分的精神所敬仰,也對自己知識的匱乏而深感慚愧。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3

在經歷了緊張而多采的學年之後,暑假來臨了。響應一直提倡的素質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學校特組織了十七支社會實踐隊伍,奔赴各個不同的崗位。我所在的經濟系組織的濟南市博物館講解員隊。

濟南市博物館座落在美麗的千佛山腳下,始建於1595年,八十年代遷到此處。內有館藏文物萬餘件。分上下兩層,下層是曾經轟動一時的“洛莊漢墓精品展”,內有“龍馬當盧”,“西漢編鐘”等國寶級文物。上層是“古城輝煌”文物展,所有濟南市代表性的文物。

新時代的大學生,在實踐中要體味過程,更重的是要從中問題,解決問題。次活動中我一直注意着博物館的工作,從中也發覺了不少的問題,比如:(一)經濟效益太差

博物館是很特殊的組織,每年都會撥專款來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文物的費、日常開支等。博物館之,主要目的是展示文明史,培養公民愛國主義情操。場經濟的,還抱着計劃經濟下的落後思想,不會讓餓死,那可以説是完全與時代脱節了。萬一失去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恐怕都要喝西北風去了。這麼好的博物館,有時甚至一整天都人來,這簡直太可怕了。原本是主營收入的門票,竟然可以忽略不記,這使不去思考如何招攬顧客,如何經濟效益。

(二)工作人員問題嚴重

博物館裏的警衞,大受過專業訓練,警衞年紀十幾歲,像的孩童警衞怎能擔負起保衞文化遺產的重任呢?而管理人員對古文物一知半解,人是計算機系畢業的,兩種格格不入的專業,怎能激發他在博物館工作的熱情呢?

除了工作人員個人素質偏低之外,人員的整體調配也有。警衞和管理員人數太多,值勤的警衞每次有五、六名,管理員也有四、五名。而講解員一名,不成比例。

(三)開館、門票價格不理想。

濟南市博物館一年四季使用着的8:30―17:00(週一休館)這段正是大多數市民上班、上學的。很少人會去博物館而請假、曠課。這就了矛盾。

門票價格是的,平時成人10元,學生5元,節假日成人5元,家庭套票10元。的票價了的市場細分,但完全可以再細一點。比如對外國人的和人的可以不同,重大節日和平時時可以不同,集和個人可以不同。

當然了!只是一小問題。我往往一件事的問題就像一塊大玻璃,只要一點被擊碎,其餘的地方也很容易就碎了。博物館中的問題這塊大玻璃,要被擊碎,也要抓住一點――增收。

我特建議:

(一)精兵簡政

人員過多,過雜。無疑是落後體制下的老毛病了。多而無用,雜而亂,了管理系統不暢,人們懶惰的心態。要想,跟隨時代潮流,精兵簡政,使多餘得人下崗,在崗人員也會競爭意識,塌實工作,既了,又可節省一筆開支。但也可以以公開招聘的,招收量本專業,愛好歷史的人員。補充了新鮮血液,也可帶來新的生機。

(二)加大宣傳,門票收入

增收,主要是參觀人數太少,有些人想參觀洛莊漢墓,可不知道在哪裏,大人連洛莊漢墓是都不知道。這就暴(更多精彩文章來自“祕書不求人”)露出問題――宣傳。可以登報紙,發傳單等來知名度。登的文字也要有策略,多寫文物的轟動效應,和對孩子的教育意義,那些文物的出土,形狀完全可以忽略。也可以去找旅行社,學校之類的組織,把推銷出去,有大團來參觀,就可以有穩定的收入。

(三)和票價

要想解決剛才提到的上的矛盾,指望參觀者,只能對開館作,可以考慮把閉館延長至晚上8:30對上班、上學族是吸引,可以到一想來而問題而來的那參觀者。

來博物館參觀的人中,外國人有比例。來的目的是想文化,對門票的價格並不太在意,完全可以把節假日對外國人的成人票在10元。對學生,或是組團的參觀者,則可以把價格再降,使雙方而持續的關係。

(四)多途徑組織收入

據我所知,除了撥款和門票收入以外,博物館竟然毫無收入。可在我看來可以增收之處卻不少。比如博物館旁邊有好多空置的庫房,可以庫房組織,書法展、繪畫展之類與周圍濃郁文化氣息相的展覽,的房間可以改老年人活動中心。購置象棋,撲克之類的娛樂用品,可以起服務、奉獻社會的形象,吸引客源。至於經費,可以以股份制,在工作人員中籌集,待將來回報再按比例反還。

(五)在職人員素質,形象

警衞要必要的安全訓練,值勤時站有站樣,服裝要,利索。有人沒人樣,要從心中提醒,知道擔負的重任,萬不可懈怠。管理員和講解員的文化素質要過硬,要對館藏文物的知識一清二楚。歷史知識考核,以督促專業知識的。

(六)體現市博,靈活應變市場

濟南市博物館裏的展品,自去年至今從未更換過,要知道古文物並的生活有用品,參觀一次,在很長一段內不會再來了。這就要求,文物要更換,偌大的洛莊漢墓,幾千年的濟南文化,應該是有東西可換的。

市博物館旁邊的省博物館是不提到的,憑這它十餘萬件的館藏,和“省”字的開頭,確實搶走了市博物館的不少客源,但並不規模大就肯定有優勢。市博可以它小而靈,小而專的。要“靈”活迎合市場的需求,把人們關注的文物租借展覽;“專”門展示地域的文物,不與省博衝突。

我對博物館的不成熟的建議,學經濟的我次這類看法,有些還欠考慮,但我了一次鍛鍊的機會。其實這次社會實踐我的還不止,我覺得張大了,懂得了家長工作的艱辛,了交際能力,我真慶幸有機會參加這次實踐,希望以後還有機會,有機會在的,為社會微薄的力量!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4

星期日上午,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我和家人驅車前往自然博物館,進行參觀。

我們參觀了恐龍展,物種起源展和海洋生物展。最令我感興趣的就屬恐龍展了。

當我們進入恐龍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紅銅色圓球,圓球上凹凸不平,仔細辨認,才發現那原來是遠古時代的地球,上面一大片連在一起的凸起是大陸,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哥白尼的“大陸漂移説”。遠古時代的大陸經過了數億年地殼變動,才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從地球旁邊穿過,放眼望去,正前方是一幅巨大的恐龍骨架,四周是繪有恐龍的圖片和文字説明。巨大的恐龍骨架周圍和下面都是大小各不相同的恐龍骨架化石。那個巨大的恐龍,脖子長長的,在大廳裏盤了起來,最前端有一個小腦袋探了出來,這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馬門溪龍。在馬門溪龍的腳下趴着的有原角龍、馳龍等,緊挨着它們的有一隻禽龍,它的兩隻前爪伸出,翹着那鋒利的大拇指,好象在説:“你們如果有誰敢來侵犯我的話,這對大拇指會毫不留情地扎穿你們的脖子。”

從恐龍發展史的介紹上,我知道了恐龍從三疊紀晚期出現,到侏羅紀時期的繁榮昌盛,再到白堊紀晚期的滅絕。它們的滅絕,有的説是因為行星撞擊地球,有的説是火山爆發恐龍的食物沒有了,有的説是大陸漂移。恐龍真是一個奇妙的物種。

這個展廳也很奇妙,走着走着,旁邊就會突然出現一個門,門裏總能有一些奇妙的東西。穿過一個小門,裏面露出一個洞口,我們還沒進去,就聽見一陣陣低沉的叫囂聲,進去一看,原來裏邊是一個恐龍公園,有一些仿真的機器恐龍。我最先看到的,是一隻暴龍,嘴裏叼着一隻小恐龍,頭左右晃着,嘴一張一合,彷彿在耀武揚威。在這塊恐龍“戰場”的旁邊,有一隻三角龍,不停地轉着脖子,晃着頭上三個利劍一般的長角,很平靜的觀看着這場爭鬥,雖然仿真的恐龍做得很粗糙,但是仍然很有意思。

恐龍公園裏還有一個小平台,上面有兩個恐龍頭,上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小遊樂項目,名字叫“以恐龍的眼睛看世界”,我湊上去,眼睛貼在恐龍頭後面的觀察孔,哇噻,太有意思了,兩隻眼睛看到的是兩邊不同的景色。在這個小平台上還有一個製作恐龍紀念幣的地方,我也做了一個三角龍的紀念幣。我先把一枚沒有圖案的橢圓形硬幣擲進機器,然後轉動機器旁邊的手柄,轉了幾下,只聽“當”一聲脆響,三角龍的紀念幣就出來了,圖案真的很逼真,我很喜歡。

參觀結束,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裏浮想聯翩,想到了恐龍滅絕是由生存環境變化而造成的。地球已經經歷了六次物種大滅絕,無一不是由於環境的變化造成的,可見環境對地球生物的重要。我們正處在第七次物種大滅絕時期,平均每天有一種生物滅絕,很多都是人類的行為破壞生態平衡而造成的,所以,我以一名國小生的身份呼籲大家:“保護環境,使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這次參觀真好,既大飽眼福,又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有所感悟,真是一舉三得。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5

河南博物院是我國現有重要的文物收藏基地之一,它真實記錄了我國幾千年的發展歷史,現珍藏的各種文物珍品是不同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

河南博物院位於鄭州市農業路8號,它佔地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7.8萬平方米,造型獨特,呈金字形,遠遠望去像一座宏偉的金字塔。

步入館內,一座巨大的雕像——“華豫之門”矗立在大廳中央,旁邊由四個展廳。展廳內有許多古代的玉器、瓷器、銅器等等,每件作品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它們見證了中國文明的發展史。聽導遊説,這裏共收藏了13萬件文物,分二十七類。我聽了不僅乍舌,哇,這麼多!我們的祖先5000多年來,不停地探索自然界、征服自然界,他們用他們的智慧為我們締造了一個文明國度,為我們留下了如此多寶貴的文化遺產。

在展出的這些文物當中,我記憶最深的有三件作品:象牙白菜、曾侯乙墓編鐘和古代磨面用具。

象牙白菜是用象牙雕刻出來的一棵白菜,整件作品惟妙惟肖,非常逼真。白菜上面爬着一隻鼓着大肚子的蟈蟈,彷彿正在品嚐美味的白菜,看,把肚子都撐得脹了起來,還露出滿意的笑容。靠近些側耳傾聽,好像還能聽到蟈蟈的叫聲呢!白菜上不僅僅只有滿意的胖蟈蟈,還有一隻米粒大小的七星瓢蟲伏在白菜上一動不動,瓢蟲邊上還有一朵鮮嫩的小花靜靜的開放着。這棵象牙白菜因這些顯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看着它,我仿似看到了田園美好的風光,看到了大片大片的菜園裏,孩子們在盡情嬉戲,農人們在田間辛勤的忙碌着,他們共同勾勒出一幅舒適、恬靜的生活畫卷。

象牙白菜展現出的精湛技藝,讓人歎服!而曾侯乙墓編鐘則讓我們驚訝於古代人們高超樂音的造詣。曾侯乙墓編鐘製造於約2420xx年前,它紋飾精美、造型獨特、音域寬廣。它共有65個大小編鐘組成,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每一個鐘竟可以敲出兩種不同的聲音。不知道祖先用的什麼技術製造出如此神奇的編鐘!導遊説,曾侯乙墓編鐘不僅代表着中國青銅文化的巔峯,也證明我們祖先在音高標準的選定和音樂思維的成熟方面,已經達到了非常先進水平。以前我總認為在音樂領域我們一直遜色於歐洲國家,可沒想到我們的祖先可是遙遙領先的呀!

剛剛讚歎了曾侯乙墓編鐘悠久、神奇,又一個看似平常而又簡陋的石磨用具,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這是什麼?導遊説,這是去殼用具。它距今約7000—8020xx年,是原始人用來把糧食去殼碎粒工具。該磨盤平面呈橢圓形,底部有4個矮足,琢制而成。看着這魔棒與磨盤,我彷彿身臨其境,親眼看到糧食被一點一點的去殼、碾碎。遠古的人類沒有高科技的水平,竟然發明出來糧食去殼的工具,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接下來,我們又參觀了青花瓷的美麗、甲骨文的神奇、蓮鶴方壺的別緻……這些凝聚着祖先智慧的珍品,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研究。

河南博物院裏有太多的寶貝,每一件都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精緻華美,為今天我國考古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6

1、有朋友在MSN上笑:鄒老師真勤奮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還在上網伏筆耕耘啊?

我倒誠實: 沒寫東西,呵呵,在看別人寫的,檢查一下自己的不足……

人家繼續:那還是勤奮……

哈哈,其實,陽光明媚的大週末俺既懊惱自己沒有早點起來出去去什麼博物館看看,也沒什麼想法可以寫得出來的,只好在網上看別人的博客。

主要是看別人寫去博物館的觀感。一般人其實很少去博物館的。只要去各種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了,各類博物館一般都是沒啥人去,顯得冷冷清清的。

去過的人,一般都是會用圖片和文字的形式把去看的過程寫出來。我看着頗得教訓和啟發:有些博物館,看別人的敍述之後,我其實就不太想去的了,有些則更加有興趣;還有的也太不正規的了,比如人家遇到了找錢給假鈔什麼的,我要去的話,就得小心了,事先準備好零錢;還有的朋友照片照得比我的好,我也研究一下是相機問題,還是角度問題,或者怎麼樣補救光線的不足?還有,大家去的都是一個博物館,但看到的東西,很多的觀感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些我沒有看到想到,怎麼樣使自己的目光和思維得以改進?想法很多,看得多,得到的也多,這裏大致總結一下:

2、 要解決“為了看什麼而去博物館”、“去哪些博物館”、“在博物館怎麼看”、“看完之後如何變成有用的知識”這些問題之後,博物館才真正實現了其社會價值。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一點一滴去做,需要長期努力,還需要回顧和檢討改進。

北京168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點綴着大大小小140多家博物館。一百多家博物館,市外的風景秀麗、空氣清新;市內的鬧中取靜,不失幽雅。天氣適宜的週末,參觀博物館既能學知識,又能活動活動玩得開心。

博物館參觀竅門是:安排好時間和路線,博物館一般閉館較早,要想一天多去幾個,最好早點起,早出門,並安排好行程;還有就是提前往想去的館點打個電話,落實一下是不是開館,有些博物館正在裝修改造中,如果貿然前往可能撲空,還有就是關注當天的天氣和調整好自己的體能了,呵呵。

再有,一定要安排好行車路線,能節省不少時間和體力!還有要了解博物館大概有多大,根據自己的興趣等判斷大概要花多長時間,附近有沒有其他博物館,回來什麼路線,中午到哪裏吃飯等等。

最後,出發的時候別忘了換一雙舒服的鞋子,女性朋友最好穿平底鞋。北京很多博物院的各個展館比較大,要細緻地觀看一遍,可能要花費好幾個小時,小心別讓自己的腳受委屈。還有,衣服要可以穿脱的,因為很難講那個博物館的温度會怎麼樣,有的過熱,有些很冷,我都遇到過。

3、 博物館不同於公園:博物館所藴含的歷史文化知識很多,如果把參觀博物館等同於逛公園,那就錯了。逛公園,為的是單純的欣賞風景,娛樂放鬆身心,那走馬觀花地玩是最主要目的。博物館參觀就不同了,它是以一定的展覽主題為背景,通過觀看和接觸展品,對某一個領域的知識作一定的瞭解,進而擴大視野增加個人的文化素養。參觀博物館是一種知識的薰陶和觀察自然與社會的一種方式,通過這個窗口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知識的源源活水,積累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還得有點認真的態度才行。否則,走馬觀花的看,您的參觀只是為博物館增加人氣,買票參觀的話只是為GDP的增長做貢獻,自己的收穫不大。

參觀博物館要想有更大的收穫,參觀前最好做一些相關的知識準備。有些展出可能是我們從來不知道的,會有些深奧枯燥,最好提前查閲一下相關的知識。最好參觀時能將知識和展品實物相結合,最重要的是激發興趣,調動眼睛去觀察,耳朵去聽(最好能找講解員講解或者租用自助導覽設備),主動地思索問題。目前北京地區許多博物館已煥然一新,早已是散發無窮魅力融聲、光、電、多媒體和互動體驗等多種表現形式於一體的現代化館點,好多博物館提供動手區域(DIY)如果可以也多爭取動手操作,親身體驗。

4、瞭解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利用博物館資源進行學習,進行知識的深化,要有一定的物質準備,比如水,比如筆記本和筆,比如相機,帶了這些最好存包之後再入館參觀。因為博物館的每件展品都有其豐富的內涵,認真看完整座博物館的展品需要大量時間,因此攜帶包、袋就需要花費相當的體力。

留意博物館內的提示牌,非動手區的展品不能動手摸,萬一摸壞了俺們陪不起。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僅靠一兩個小時的自行參觀,很難有真正的收穫,而通過傾聽講解員的講解,邊聽邊看,參觀效果會更好。最好能聽講解員講解、跟着講解員一起走,聽他們的講解會讓你受益匪淺。

當然聽他們解説之前後,自己也可以一個人安靜地瀏覽一遍,因為解説不會每個展品都解釋的,很多他們會省略,那遇到自己感興趣的展品可以隨意看個夠。然而最愜意的應該是跟解説互動,遇到問題可以隨時求教和討論。

語音導覽器,看情況吧,如果自己看不懂,就要去租的,一般都是租用一次20元左右。

5、參觀中帶着相機、筆記本等可能更好,因為這樣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拍攝或記錄下來。現在很多博物館不僅允許參觀者攜帶各種各樣的輔助參觀用品進去,而且往往允許照相,前提是不對文物造成傷害即可。到博物院參觀完後,如果有所感、有所得,那麼一定將您的感悟記錄下來,這樣不僅可以深化記憶博物館知識,還可以跟更多人分享你的收穫並進行交流。

個別展覽所展示的展品因版權原因,博物館不允許參觀者拍照。特別是一些臨時展覽和引進展覽,主辦方一般都會明確要求不允許參觀者對展品進行拍照。那其實也沒關係,我看了下,就是再不讓照的,很多照片他們自己的網站上和網友的博客其實都可以找到很多照片。

此外,部分展品因為材料特殊,如古籍善本、織繡品等文物,都很怕光,在強光的照射下,會加速它們的“衰老”,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損壞。因此,沒有很必要,不照也是做好事,遵守博物館的規定也是好人的表現。

先説這麼多,以後想到其它的再補充……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7

8月9日11點50分左右,“20xx中國文化遺產保護萬里行”的吉利文化使者車隊伴着一絲絲清風,緩緩駛入湖北博物館的大門。我們透過車窗,一眼望去,整個博物館盡收眼底,仿古的建築,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陽光的照射下,更顯古樸,那一磚一瓦似乎述説着悠長而古老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館藏有反映湖北省從原始時期以來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制度、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類文物、標本14萬餘件,位居全國省級博物館前列。這些藏品絕大多數既有濃郁、鮮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時代特徵, 反映着湖北地區古代文化的面貌,一部分器物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也居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館藏文物品類豐富,器類齊全,器類主要有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

浪漫詩意的青花瓷

所有展出的瓷器中,浪漫而富有詩意的青花四愛圖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最受吉利文化使者們的關注。青花四愛圖梅瓶高38.7釐米,口徑6.4釐米,底徑13釐米。瓶身肩部飾鳳穿牡丹,腹部飾青花“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他所作《蘭亭集亭》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陶淵明愛菊,其詠菊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千古流傳。周敦頤愛蓮,其名篇《愛蓮説》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膾炙人口。林和靖愛梅鶴,他隱居於杭州西湖,以植梅養鶴為樂,人稱“梅妻鶴子”。其“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詩句,被譽為千古詠梅絕唱。青花四愛圖梅瓶足部飾仰覆蓮紋。三層紋樣以卷草紋、錦帶紋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豔麗,是罕見的元青花精品。不愧為湖北省博物館譽為鎮館之寶。

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則是十二件一套的青花壓手杯,以十二月份的當令花卉為題。分別以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蓮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配合花卉書寫詠贊詩句。講解員告訴我們,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書款。這套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將詩、畫、書法、篆刻多種藝術形式與瓷器工藝完美結合,可謂是清朝官窯瓷器的珍品。

穿越千年的編鐘聲

在湖北省博物館裏,吉利文化使者們有幸聽到了穿越千年的編鐘聲。在整個大廳裏,都瀰漫着楚文化。微弱的燈光漸明,舞台上演員們身着古裝,編鐘演了一曲曲動人的樂曲,有渲染上朝時莊嚴凝重的氛圍的《朝樂》;展現梅花迎風搖曳,高潔安詳的姿態的《梅花三弄》;表現高山流水的自然風光的《流水》。一曲《楚騷》更是將楚人長袖細腰三道彎的舞風演繹得淋漓盡致。那敲擊所發出的自然的清脆的響聲,那碰撞所震動出的美妙的音符,在演出廳特殊的結構下,形成的忽長忽短的回聲,是哪個現代技術也模仿不出來的,就算是錄音,也沒有這種震撼。演員們的精彩的演奏博得了吉利文化使者們的陣陣驚歎和熱烈掌聲。

曾侯乙編鐘。它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它出土時震驚了中國、震驚了世界,被認為是世界音樂史上的重大發現。立即被譽為“世界奇觀中獨一無二的珍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蹟”。鍾架為銅木結構,呈曲尺形。橫樑木質,繪飾以漆,橫樑兩端有雕飾龍紋的青銅套。中下層橫樑各有三個佩劍銅人,以頭、手託頂樑架,中部還有銅柱加固。銅人着長袍,腰束帶,神情肅穆,是青銅人像中難得的佳作。以之作為鐘座,使編鐘更顯華貴。此外,更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體只能發出一個樂音,但是編鐘的每件鐘都能發出兩個樂音,並且互不干擾。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樂器,如此恢宏的樂隊,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曾侯乙墓編鐘的鑄成,表明我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它是我國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藴是無限的。此行不僅能讓我們瞭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歷史如一條長河,涓涓的從古流到今,永遠沒有止盡。歷史文化遺產需要我們去保護,去傳承與發展。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8

走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股浸潤着歷史莊嚴、滿含着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紀之風便撲面而來。正當廳屹立一尊毛澤東同志的雕像,是他,當年帶領着四萬萬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在敵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開創出如今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廳中陳列着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着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着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鬥,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裏躺着,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着,享受着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禦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後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後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衞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着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着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努力地遵循着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着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衞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鬥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裏滅亡,新中國從那裏走來!

中央展廳中陳列着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着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着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鬥,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裏躺着,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着,享受着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禦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後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後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衞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着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着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並且努力地遵循着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着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衞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鬥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裏滅亡,新中國從那裏走來!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9

博物館是人類的“文化殿堂”。在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的當下,發生在“文化殿堂”中的種種不文明現象也日益引起關注。

博物館是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文化橋樑”,以珍藏的實物記錄傳播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是無比寶貴的財富。與文字記錄相比,博物館的實物更能直觀體現歷史、表現文明,在公共文化傳播和教育領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着我國相關措施的不斷出台和完善,博物館蓬勃發展,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反映,也是公眾文化需求多元化的表現。然而,博物館硬件再“高大上”,沒有文明的參觀環境,參觀者在享受“文化大餐”時就會像吞下了蒼蠅。

一些參觀者把博物館等同於一般的旅遊觀光點,以逛景點的心態走進博物館,呼朋喚友、高聲喧譁、隨地坐卧、隨意拍照、亂摸亂碰,不顧別人感受和館內禁令隨意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卻忽視了保護博物館內應有的靜雅和秩序。甚至發生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極端低級”的不文明行為。

一個博物館不管大小,往往濃縮了一座城市、一個行業甚至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每次參觀都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觸摸”,一次進入“文化殿堂”的精神洗禮。然而,精神的洗禮需要文明細節的滋潤。博物館裏的不文明現象,既説明部分參觀者的文明素養不足,也表明部分博物館管理者考慮不周。一些博物館長期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尤其對短時間內大量湧入的參觀人羣,缺乏有效的疏導和管理,往往會在參觀高峯期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控”。改善博物館內的參觀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努力。除參觀者個人自覺外,管理責任尤其重要。當前,旅遊部門實施的不文明行為黑名單制度,故宮等熱門景區在高峯期的限流方案等,都可以在各種博物館的管理中借鑑、使用。只有細化管理,才能引導公眾形成文明的參觀習慣,更好地促進博物館可持續發展,打造和諧有序的“文化殿堂”。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0

記得去年就讀預科時下午考試起,和班團委以及其他同學一起去參觀了我們學校的博物館。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感覺很無聊,很乏味,現在細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着對自然的新奇與渴望。

參觀博物館實踐活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與自然接觸的機會,使我們能更方便的學習自然,學習更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也回往了我們學校的建校史。首先走進門看到的是民族布染掛在一進大門的正面牆上。體驗到民族風俗富有一種親切感迎面而來。

往左右走看到的是介紹學校建校以來的歷史,校史館採用圖文介紹、實物展示、展板等形式,分別展示了我校各個時期的歷史進程。看着圖片展示,看着學校長大一步步走來,心中感慨頗盛。進入校史館,首先看到的是我校不同時期的印章、校徽、校歌、紀念章以及反應學校各個時期歷史風貌的老照片,都讓我們更清晰地瞭解了長大的歷史。立德樹人,自強奮進的口號盪漾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學校的校徽由一個牛號角加上幾片正在楊帆的帆片看起來蓬勃生氣。

看到很多獎盃,就可以看出我們學校是一個比較優秀的學校,那些獎盃都是榮譽的象徵,代表着我們學校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標誌。作為凱里學院的一名,此刻的我覺得好幸運能進入到這裏來和這些優秀的人一起學習。

到博物館二樓,我看到了一些自然界的動物,平常是很少接觸到的。比如蛇啊,從沒見過的在這裏看到了,好奇心帶我去看了具體的簡介又瞭解到一些關於這些動物的來源。瞬間感覺自己進入了大自然融入其中,説實話那感覺很美妙,盪漾在新鮮的空氣中,只聽得見鳥叫聲和其它動物的聲音。那種安靜的感覺十分安逸,讓我回味無窮。

博物館裏還有別國送給我們的禮物,這些都是促進人與人感情的標誌,增加國與國的交流。還有博物館裏存放了一些以前的物品,讓人一看就回往曾經,也感歎時代的進步。

總而言之,欣賞觀看過博物院之後,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學校歷史文化的燦爛與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我們學校創始人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那麼,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社會裏,我們要繼承和發揚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文物古蹟,做傳播我們優秀文化的使者,讓我們的文化走向世界。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1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參觀。裏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樣,四周獨特的燈光與一聲聲亮麗婉轉的鳥叫彷彿給館內又披上了一層清幽,連遊人們的説話聲也輕了,生怕蓋過了這美麗的聲音。

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樣,都用水靈靈的眼睛看着我,好像我就是一個森林之王。許多地方,都是完全仿真的!連白天和黑夜都會加上。白天,鳥叫聲一點也不間斷,而晚上也不是毫無生氣的,青蛙呱呱地叫,時而還有一兩聲貓頭鷹的大叫。一個個展館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樓是鯨鯊、海龜、翻車魚、灰鯨幾個動物的模型。講解員給我們講了一塊掛在牆上的長方形海百合,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動物,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紮根在深海底的,而另一種是在大海里飄浮的,所以它不是植物而是動物。

第二層講了生命的演變過程,讓我們做了一次生命的旅行。我們從宇宙大爆炸説起,地球已經有了海洋,但是生命是怎麼出現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説由於地下有海底煙囱,周圍温底很高,微生物眾多,很可能出現生命;另外的人則認為地球的生命是來自外星的隕石。這至今也是個謎。我也思考這這個問題,可不知不覺就出現了生命。第一個發現的動物是埃迪卡拉動物羣。隨後,澄江動物羣也陸續出現,這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典型代表,有三葉蟲等甲殼類動物。奧陶紀,海螺繁盛,角石、菊石等海螺出現,它們是鸚鵡螺等軟體動物的祖先。泥盆紀,是魚類繁盛時期,泥盆紀晚期,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在陸地上繁衍後代。石炭紀,大片大片地出現了蕨類的森林。二疊紀,最早的爬行動物出出,異齒龍,基龍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別看它們名字後面跟了一個“龍”,就把它們歸到恐龍那一類,它們只不過是大蜥蜴罷了。三疊紀到白惡紀,是恐龍的天堂,有了恐龍,這可是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越哦!漸漸地,我們步入了新生代,哺乳動物出現了。我們也結束了生命之旅。

第三層就是最有意思的模擬野外,在一條條幽徑的深處,有幾個解説器,有一台機器最有趣了,它可以放出各種鳥叫的聲音了!上面有一個類似雷達的東西,四隻小鳥在屏幕上,我點了第一隻小鳥,嗚——雷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聲清脆明亮地鳥叫聲傳出來,咕嚕......克哩,最有趣的是那隻大角的聲音:咕嘟嘟嘟嘟......讓人不禁發出笑聲。

繼續向前走,我們走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土洞,裏面黑黑的,什麼出看不見,裏面發出時斷時續的蝙蝠叫,我感到背後一陣涼,最後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四周一片黑乎乎,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走近一看,哎!不是出口啊!我歎了一口氣,是一個展台的光,那是五步蛇的產房!裏面有隻五步蛇標本虎視眈眈地瞪着我,雖是標本,但我也感到了害怕,它為什麼那麼兇狠呢?原來,它是在保護自己的蛋寶寶啊!雖然是蛇,但也有深深的母愛啊!

這次實踐活動給我的收穫真大,讓我明白了許多動物的習性和出現的時間,使我受益非淺!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2

今天上午,我和幾位同學代表港北區建設國小去參觀貴港市博物館,為此感到非常的榮幸!這次參觀主題是“行走的課堂:探索文物的奧祕”。

到達博物館門口,從館外觀望,博物館雄偉壯觀,氣勢恢宏。主館建築南北長73米、東西寬57米、上下高15米,佔地面積3847.6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961.43平方米。真不愧是博物館呀!這麼大的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文物呢?我不禁這樣想。

走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為我們童心圓小記者準備了馬甲、帽子、採訪本、筆、小記者證等物品。整理好這些裝備後,我和媽媽跟隨着我們的帶隊老師與講解員姐姐,一同參觀這奇妙的博物館!

館共有三層樓,每層樓都有不同的展廳。其中,一樓主要為“羅泊灣一號漢墓復原室”,通過講解員老師的介紹,我們瞭解到復原室是由發掘的羅泊灣一號漢墓整體保護、修復並遷移而來,是嶺南地區同時期墓葬的代表性墓室。復原室完好地展示了墓葬的規模和結構。

二樓為臨時展廳和系列展廳,主要有“西江明珠·古郡遺珍——貴港歷史文物”陳列展,展品大部分是漢代墓葬出土文物,並以漢代陶器和青銅器為主要特色。

三樓是系列展廳和專題展廳,集中介紹了貴港各民族的基本情況及人文歷史。展品裏,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工藝品琳琅滿目,人物模型惟妙惟肖,生動形象的展現了我市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風采。

參觀完展覽廳後,我們小記者最興奮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搶答環節。搶答時,同學們積極舉手。隨後我們觀看了古箏表演,譚老師還現場教我們畫陶器。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到博物館門口拍照留念。

通過這次的參觀,我覺得自己收穫到了很多,讓我開闊了視野,更加珍惜現有的文物,更多的是感受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今後更需要增強自身文化底藴的培養,身臨其境的去感受更多不同的文化氣息,真正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昇華。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3

5月3日,我院開展了“踐行核心價值勇擔青年責任”主題活動,組織青年幹警前往中國航空博物館進行了參觀學習。一路上,我想大家都是和我一樣:帶着一份沉重,懷着一份忐忑,揣着敬重,來到了這一神祕的地方。

上午九時許,我們趕到目的地,首先參觀了運輸機、直升機、特種飛機、偉人座機、轟炸機和高炮等系列展區。通過參觀,大家加深了對中國空軍和新中國航空工業發展歷程的瞭解,強化了國防意識,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接着,在航天碑刻前,面對鮮紅的團旗,進行了集體宣誓,重温了入團誓詞。

這次參觀加深了我對中國航空歷史的瞭解,我要用航空精神築牢“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根本。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

一、知與行的關係。青年檢察幹警要勤於學習、善於學習,不斷用科學的理論和現代科學知識武裝頭腦,不斷提高理論素養。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青年檢察幹警要注重把理論學習與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結合起來,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要着眼於新的實踐和發展,注重檢察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把大膽創新的勇氣和科學求實的精神緊密地結合起來,致力於研究檢察工作中的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創造性的開展檢察工作,把學習的成果體現到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的實際工作中,體現到推進昌平檢察事業的科學發展、創先進位上。

二、奉獻與索取的關係。奉獻是一種境界,在檢察機關奉獻是一種常態。為事業、為他人我們常常要付出比其他社會成員更多的責任、愛心和義務。因為為公平正義奮鬥的事業是崇高的,選擇了崇高就選擇了奉獻,檢察機關是行使國家法律監督權的機關,工作在這個機關內的人都掌握而不是擁有一定的國家權力,權力是人民的,我們不過是代表他們在行使而已,權力的不正當使用可以帶來利益,如果以索取心態,用手中的權力去換取利益,就不僅僅是對權力宗旨的背離,而且是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為社會主義法治而奉獻”,不僅僅是口號,是理念,需要我們為之付出汗水、心智,甚至熱血。我們的付出換回的不僅是薪酬,還有公信和崇高,這其實是我們最希望得到的回報。

三、組織需要與個人理想的關係。青年檢察幹警要在服從組織需要中實現個人價值。牢固樹立“以檢察事業為上、以長遠利益為重”的思想,使個人的志向服務、服從於檢察事業的需要,與檢察事業共成長,充分發揮自身的專長、優勢和聰明才智,出色地做好每一份工作。要把組織上的工作安排,當作是多崗位鍛鍊自己的機會,去努力實踐提高;當作是對自己黨性修養的考驗,去正確對待和把握,尤其是當個人志願與檢察事業需要發生矛盾時,要有舍小我,顧大局的氣魄,勇於犧牲自己的個人喜好,以寬廣的胸懷,超然的態度,服從組織的安排,紮紮實實把本職工作做好,以檢察事業的成功贏得理解和尊重,實現人生的價值。

四、志存高遠與腳踏實地的關係。遠大的目標是一個人不斷奮發進取的精神動力,作為青年檢察幹警應該確立自己崇高的人生追求目標,否則就會失去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但能否正確把握目標和現實的關係,既是一個青年檢察幹警成長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青年檢察幹警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青年檢察幹警既要確立宏偉的人生目標,又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去追求,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陷於“空想主義”而無所作為。要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幹一行成就一行。要把每一項工作都當成是對自己一次難得的礪練,一次難得的機遇,一次人生的積累,要立足本職,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工作做起,用勤奮和智慧築起通往理想的康莊大道。

作為檢察戰線上的一名新兵,我會進一步加強學習,在工作中鍛鍊自己,在成長中完善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檢察官。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4

1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開封市博物館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文科生,一名歷史愛好者,我懷着滿心際中,我毅然地參加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及現狀調期待開始了這份義工工作。開封,這座七朝古都,生活學查”赴麻城小分隊。作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應當自覺習中便不知不覺浸潤出頗為廣博的文化視野,我也期待用地給大家起到一定的模範帶頭作用,因此我主動擔任了小我在歷史文化上的一技之長來回報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分隊隊長一職,帶領小分隊一行九人在麻城市圓滿的完成讓我在工作中和奉獻中體會到感恩社會的快樂。

要做一名合格的博物館義務講解員,離不開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親身實踐,讓我感歎於家鄉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講解技巧和禮儀規範,9日至11日這三天培訓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謙和大度和博聞廣識,他們對於觀眾的親善和耐心,對於文物如數家珍的滔滔不絕都讓我由衷敬佩,並立志在這之後的幾天獨立講解中向老師們看齊。8月12日,我迎來了由我獨立接待的第一批觀眾——一批來自市二師附小的國小生。第一次為觀眾講解,迎來的是十幾雙好奇又友好的眼睛。因為觀眾是小朋友,在講解時我便挑選輕鬆易懂的內容,用生活化的語言告訴他們,並在其中適時插入一些古代流傳的有關的神話志怪以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看到他們為繁華的盛世圖景而讚歎,為靡麗的昏庸君王而歎息,為英勇的民族英雄而敬仰,我也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歷史的講述者和文化的傳承者,肩頭肩負着的責任。

8月15日已對講解工作熟悉的我,又迎來了一項挑戰——給外賓講解。這是四個來自荷蘭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我便針對他們介紹一些功用簡明且流傳較廣的文物,並儘可能用我已知的英文詞彙描述出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聽着講解越來越感興趣,不時還有問題,我們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障礙,當然也有他們包容我漏洞百出的語法的緣故。這次的經歷十分寶貴,不但讓我結識了四個荷蘭朋友,也讓我意識到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肩上擔子的重量。這一個星期時間在忙碌充實的工作中飛快掠過,當捧着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評語,當我看到觀眾對我報以感謝的笑容,當我與外國朋友親密合影並對我豎起大拇指時,那份是收穫的喜悦難以言表。經歷了這次博物館難忘的義工經歷,在今後的大學生活中,我也會利用課餘時間多參與義務工作來鍛鍊自己回報社會,也為四川大學這個精神家園做出我的貢獻!

了為期一週的調查活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這短短的一週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從申報工作到活動順利完成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寫申請書時,由於缺乏經驗,實踐活動實施的難度較大,不易得到理想的調查結果,於是,我們虛心的向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們請教,我們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多次修改之後終於獲得批准。在實

踐開展的過程中,做問卷調查時頻頻受挫,但是,我們沒有放棄,而是攜手互相鼓勵,最終完成任務。在麻城的一個星期,天氣炎熱,我們頂着烈日出行。這一切困難,我們都一一克服。我深深地明白,作為隊長,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一定要做出表率。同時,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實踐,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果不能用來指導實踐就沒有任何意義。馬克思曾經説過:“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的思維的此岸性。”這就非常清楚的告

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反映了客觀現實,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如果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但卻也無法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繫起來的橋樑,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把主觀認識和客觀現實緊密結合起來,並加以對照,才能正確的認識客觀世界。因此,堅持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我們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有着重大的意義。對於我們大學生而言,實踐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再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可以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總的説來,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強思維分析能力等。我們大學生應當學會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5

4月29日天空中細雨紛飛,無聲的滋潤着世間萬物。在這個特殊的天氣和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公司組織青年職工參觀了位於大慶市讓胡路區中央大街西側,大慶油田勘探園內,現名叫“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

它的陳列面積是1480平方米,是一個普及石油知識,介紹大慶油田歷史和科研成果的展覽館,館內分“大慶油田”、“油田地質開採”、“科研成果”、“巖芯標本”4個陳列室,展品有2500餘件,展出物品顯示了地下油層千變萬化的狀況。

走進大慶石油科技博物館猶似置身於一個地質的世界,許多標本,各種化石,奇形怪狀,顏色各異,都是從地下數千米深的地方採集出來的,宛如一座天然地下宮殿。在感到新奇的同時,也會感到科學技術的精妙和深奧,也會對採油工人產生深深的敬意。當我走進地質油層的立體模型中時,便會如置身油田地層的情景,如油層的厚薄,油層埋藏的深淺,石油怎樣從地底下被抽出地面等,使觀者大開眼界,學到許多知識。講解員為我們介紹了勘探、開採、注水工藝,油層、氣層分佈情況,油層模型,許多圖表,各種地質圖,大慶油田地面設施模型沙盤,巖心樣本,數十種石油產品等等。

參觀大慶地宮就如同走進了一個地質標本、油田知識的世界,在這裏我獲知:過去的西方石油理論認為,石油一般藴藏在海相沉積中,而大慶這樣歷史上從未成為海洋的地方,也就是陸相沉積,不可能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大慶的成功開發,宣佈了西方落後石油理論的破滅,也促使我國幾乎所有地質條件相同的平原與盆地,均已找到了有開採價值的油田。

在我為中國人的智慧和過硬的科研水平而感到驕傲的同時,又想到大自然為人類藴藏珍貴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資源枯竭了我們即使擁有再高新的技術也會無濟於事,應該懂得去珍惜這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在慨歎大自然的神奇奧妙的之餘,又被我們的曾奮戰在這片荒原上的石油工人們那種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而折服,為自己身為大慶人而感到光榮自豪。作為當代的青年人,我們有義務把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繼承並使其發揚光大,為我們企業、油田能夠日益壯大,和諧穩固的發展而奮鬥!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6

對於博物館的印象,最初是從上海自然博物館裏的那巨大的恐龍骨骼開始。那時,應該是我還很小的時候,爸爸利用某個週末帶我去的。第一次看見這麼大的恐龍,被這龐然大物震撼了,驚訝於她的巨大、不可思議,也有點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嚇住了。於是對於那時自然博物館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這恐龍上了,其他的就什麼不記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館每年都有新的出爐,造型各異,主題不同,種類越來越細化,總之是各式各樣,層出不窮。

從外型上來説,如今的博物館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上海博物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青銅器、天圓地方的造型不僅成為都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與博物館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顯示了設計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內部設施上,隨着各方面條件的快速發展,展館的已愈發先進和人性化。寬闊明亮的展廳,玻璃的展品放置處,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燈光,感應燈,室內良好適宜的温度和濕度等,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護了展品,同時也給我們參觀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這些硬件,博物館裏的軟件也日益提高着。如今,很多博物館都有電腦查詢系統和介紹,你可以通過小小的顯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瞭解整個博物館的情況。當然,也可以通過登陸各博物館的網站來了解。另外,每個博物館都配有專業的導遊,能較詳盡地為遊客作介紹,力求讓人們看懂、理解些什麼,才能物有所值。如果你不想請導遊的話,也可以租借講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個人喜好隨時放講解錄音,同樣能很快地瞭解、獲得知識。

博物館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反映着上海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質量的一種提高。可喜可賀。

人們都説,上海的明天會更美好。而我堅信,上海那麼多的博物館的明天一樣會更好。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7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教化,而在於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於它有多宏偉、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於它的思想、它的視野、它的價值觀、它帶給觀眾的啟迪和它所傳遞的精神。"——大花豬

中國國家博物館裝修了很久很久,我一直很期待。今年春節後終於開館,又適逢德國的啟蒙藝術展也在那兒開幕,於是今天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

進去之後感覺這博物館被整得很巨大很現代,但半天看下來,德國人的啟蒙藝術展非常好,我們自己的東西卻很令人失望。

啟蒙藝術展分為9個部分:啟蒙時代的宮廷生活、科學的視野、歷史的誕生、他鄉與故鄉、愛與感傷、迴歸自然、陰暗面、自我解放與公共領域、藝術的革命。共有500多件展品展出,有許多名家名作,是迄今為止國外博物館在中國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我個人感受是:與其説這是一次讓人陶醉的藝術展覽,不如説是一次給人以啟迪的歷史重現。這個展覽從以上9個不同的角度充分展示了啟蒙運動時期歐洲人對人的價值、人的權利的發現和迴歸,對理性的追求,對科技的熱衷,對世界探索的狂熱,以及由此帶來的價值觀的改變,生活方式的改變,世界觀的改變等等。內容豐富而不凌亂,條理清晰而富有創造力,讓人印象深刻。期間我偷拍了幾張pp與大家共享,因為沒用閃光燈,又是偷拍,難免有點虛,將就着看吧。

這是柏林街景的畫,明快的色彩,休閒的行人,讓人深切地體會到18世紀那種光明、自信社會心態,也反映出當時各階層相處融洽、各得其所的社會氛圍。

這幅畫既表現出和諧生活的場景,又表達了當時歐洲人對大洋遠處未知世界的憧憬,對世界探索的激情。

這幅畫描繪的是英國人第一次熱氣球試驗成功時的情景,觀眾們歡呼雀躍,讓我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整個歐洲社會對科學、對航天、對創新的探索的無比高漲的熱情和勇氣。

關於參觀博物館心得體會 篇18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特展的展廳在博物館右側的二樓。博物館一樓右側的展廳原先是"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已於前一天結束了,裏面正在收拾整理,不再對遊客開放,讓我和妻感到很大的遺憾,還好,在接下來在二樓的參觀中看到的大量寶貴文物,讓我們減少了些許的遺憾。在樓梯口檢票後,將打過孔的票張進口袋,同妻一起順着樓梯來到二樓。感覺到有些累,正好展廳門口的長椅上有空閒的地方,於是讓妻一人進去先看,我喝了點水,在椅子上少時休息後進入展廳參觀。

展廳分左室和右室兩個部分,我從左廳開始參觀。順着門左側在選購紀念品的眾多遊人往去,第一件展品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件青銅器方鼎,具體的名字我現在記不清了,大概叫做"虎耳牛頭鼎"。五頭形態各異的長角、虎耳的銅牛首尾銜接的站在鼎口上圍成一個圈,剛好將鼎口圍住;鼎腹兩側各有一隻頭朝上、尾朝下、呈爬行狀的銅虎,威猛之勢自然流露;三隻虎足形鼎腳均勻的分佈在鼎腹底側,使圓鼎穩穩的站在展櫃上。整個圓鼎結構緊湊,佈局合理,想象豐富,造型逼真,銅綠色顯示着它年代的悠久,讓我駐足許久不忍離去,盡情感受着那段昔日的歷史。

1959年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號墓出土的"彩陶背壺"是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在展廳中部展出。壺的腹壁一面扁平,兩側各有一環耳,另一面中部有一豎鼻與扁平腹部的一面相對,3個附耳繫繩之後便於背在肩後攜帶。背壺為紅陶,近口沿處繪有3個等距離的黑白彩同心圓;壺頸與環耳之間的肩部內白外黑兩道細線形成一帶狀圈,沿帶繪有黑地白彩渦紋;壺腹繪有黑白彩同心等邊三角形,頂角上下相對沿壺腹排列;腹下繪有黑色細帶,在其上等距白點排列;底部繪有白色圓點。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文物工作者,更非一個歷史研究人員,無法從專業角度進行解釋和説明這件文物的特點和意義,能做的,僅僅是將我眼中看到的記錄下來罷了,以後當我讀到相關的資料時,能從我的記憶中找到相關的記憶片段,來讓我重温這段歷史,引起相應的共鳴,那或許便達到了做為一個普通老百姓所需要的精神享受了吧。

在展廳靠近裏側的中間位置,橫列着一個長約2m、寬1m左右的的展台,著名文物"金縷玉衣"就靜靜的"躺"在裏面。對金縷玉衣是早在國中的歷史課本中就已經知道了,但對它的認識只是停留在文字的記載上,沒有一個實際的或者更可以説是基本成形的概念,今天得以在眾多的參展文物中見到了它的廬山真面目,實屬幸事、慶事。在我面前的金縷玉衣是由一塊塊紅白色的大小不一的玉石片組成,大的平均長約10cm、寬5cm,小的平均長約3m、寬1cm,最大的玉石片是腳底的那片,長約25cm、寬10cm左右,所有的玉石片,無論大小,厚度都不到1cm,表面光滑、紋理清晰。在每塊玉石片的四角上各有一個米粒大小的孔,金絲穿過這個小孔,將所有的玉石片串連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將要穿戴金縷玉衣的人從頭到腳、絲毫沒有放過的包裹保護起來。能看出,展示在我面前的這件金縷玉衣是為男性製作的,因為在其大腿根部有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而形成的小筒子,用來盛裝男性的生殖器官。頭部用小塊玉石片穿接起來、按照人的五官巧妙的分開鼻、眼、耳器官,軀幹及臂膀、腿部用大塊的玉石片錯落有秩的穿接,手掌及腳部用大小不同的玉石片按照一定的順序交叉穿接、用一大塊整片的玉石片坐為腳底,腳趾前端用小塊玉石片豎立串起,使整個腳部能合適地放入。整個金縷玉衣渾然一體,大小不同的玉石片在金線的連接下有序地成為一個整體,緊湊而不擁擠的將穿戴的人包裹在金與玉的氛圍中。據資料顯示,這件金縷玉衣整整花費了當時數百名技藝精湛的玉石匠人兩年多的時間,花費的資產相當於幾百户富裕人家一年的所有花銷總和。花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來製作出的金縷玉衣,顯示出當時的統治者希望通過這種外在的保護來達到自己屍骨永存的願望,但後來發上的事實可與他們的想法背道而馳,往往在他們穿上金縷玉衣不久的以後,他們的墳墓就被垂涎於墓室寶物的盜墓人所挖掘,寶物被偷盜,而他們的屍骨卻落的個蕩然無存的地步。

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的眼底出現,一段段的歷史,在我的腦海中重現。宋呆瓷器珍品"官窯貫耳瓶"、兩漢時期的"碧玉谷紋璧"、唐代的"騎駝樂舞三彩俑、三彩馬"、商朝的"玉援銅內戈"、兩漢時期的"市樓畫像磚"、漢代青銅燈具"彩繪銅雁魚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陶牛車"、讓我痴迷的"四羊方樽"等等珍貴的文物,在我的面前一一閃過,讓我通過它們去解讀和感受那段昨日的輝煌,所有的這一切讓我留戀、讓我駐足、讓我忘記了去分辨左右兩個展室佈局上的不同,更讓我忘記了朝代的更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恍惚間不同朝代人們的日常生活展現在我的面前,而我,也貪婪的呼吸着那已經久遠了的熟悉的祖先的氣息,深切感受着祖國母親的博大精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kjong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