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學生節約消費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生節約消費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生節約消費的心得體會 篇1

今天,我剛吃完飯,從食堂出來,看到一個小男孩拿着一個包子,咬了一口,隨手就扔了,我見此情景就趕緊跑了過去,要勸勸那個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幾年級的啊?”“我是四年級的,你要幹什麼呀?”“你不應該把沒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為那是糧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這麼説就錯了,因為那都是農民們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吃飽了,再吃就吐了。再説了我扔包子關你什麼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你這麼説就錯了,糧食的用處可大了,俗話説,‘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糧食除了可以吃,還可以做酒,製做味精。如果錢是寶,糧食就是寶中寶。現在生活雖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費啊!假如我們一天浪費一個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費多少多少個包子,一年能浪費多少個包子呢?就從小事説起吧,浪費東西就是浪費錢,你知道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嗎?”“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浪費東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説的做,再見!”

學生節約消費的心得體會(精選3篇)

通過這件事我體會到了現在的人太浪費了,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比如説有了一個東西再買,再買的東西就故意弄壞了。我以後一定要改掉這個壞毛病,不再浪費東西了!

當你捧着噴香的米飯、吃着雪白的饅頭、端起美味的麪條時,你是否知道這是農民伯伯頂着烈日辛勤耕耘換來的。糧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

目前,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還遠遠低於世界水平,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糧食才能滿足需求。節約糧食、珍惜糧食應該成為我們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作為青少年,我們更應該成為節約糧食的表率。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參加節糧活動,認真學習節糧知識,自覺增強節糧意識,每天節約一點點,每天奉獻一點點,用我們的行動,用我們節省的糧食和資源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盛飯要適量,吃多少盛多少,把我給大家提一些節糧的方法:碗裏的飯吃乾淨,做到不隨便剩飯剩菜;不偏食,不挑食;到飯店吃飯時,點飯點菜不浪費,若有剩餘的要帶回家;積極監督身邊的親人和朋友,及時制止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讓我們以節約為榮,讓節約成為一種時尚,讓節糧成為一種習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

中國人口超過1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1.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還以千萬畝的速度在消失。我國東部600多個縣(區)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75畝的警戒線。而我國由於設備和管理落後,糧食在收穫、儲存、調運、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説,我國每年的產後糧食約有850億公斤被白白浪費掉。稍微關心時政的人都知道,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且進口數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為此花費鉅額外匯的同時,糧食安全問題也已經成為從中央高層到社會輿論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觸目驚心的浪費糧食現象,更令人擔憂。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有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表面上看,掉幾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財富,都是勞動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創造的。珍惜這種創造的成果,不僅是對社會財富的愛護,也是對勞動的尊重、對創造的尊重、對勞動者的尊重。糧食是勞動者付出辛勤勞動、大自然消耗大量資源產生的財富,浪費它就是白白丟棄勞動成果、無端犧牲生態環境,最終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一位學者就曾指出:“可持續發展,這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糧食。”

我們浪費一粒米,扔掉一個饅頭,實際上丟棄的是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丟棄的是對勞動人民的一片真摯情感,丟棄的是做人的一種品格和精神。我國現在還不富裕,在一些貧困地區還有將近3000萬人尚未解決温飽問題。人皆有食,也並不是每個公民都曾實現了的夢想。世界性缺糧的狀況在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內也不會得到根本轉變。因此,浪費一粒糧食也是很可恥的行為。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有了節約意識,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尊重勞動成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已成為現代人的一種自覺意識。珍惜糧食吧,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設節約型社會,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節約資源,健康生活,讓我們從珍惜糧食開始做起吧。

學生節約消費的心得體會 篇2

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縣文明委關於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和公民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的戰略部署,倡導文明就餐、理性消費,大力弘揚中華飲食文化的優良傳統。文成縣文明辦、縣旅遊局、縣消費者協會就文明就餐,理性消費向全縣人民、賓館、飯店、快餐業、農家樂、排擋、學校食堂發出如下倡議:

一、全縣餐飲企業要秉承文明經營的品德,推進和倡導科學、合理、綠色、文明的消費觀念,為客人提供良好的文明消費環境,提供文明周到的餐飲服務。

二、加大宣傳引導力度,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和教育活動,在餐廳內、菜譜上張貼、打印倡導節約、安靜就餐、文明飲酒、餐後打包等內容的標語、宣傳畫,引導消費者科學健康用餐,營造文明就餐,理性消費的良好氛圍。

三、積極提供小份菜碟,主動善意提醒客人理性消費、適量點菜,剩餘打包。出台獎勵辦法,採取對消費者餐後打包給予打折優惠、贈送禮物等舉措,教育引導珍惜資源、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崇尚節約、文明就餐。

四、倡導分餐制,主動提供公筷、公勺,革除就餐陋習,弘揚科學健康新風尚。

五、在經營中善意勸阻客人的不文明行為,共同營造文明餐飲和就餐環境,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良好氛圍和行業風氣。

六、廣大消費者要養成計劃點菜,菜餚分餐,剩菜打包,餐前洗手等良好習慣,要反對豪華奢侈,鋪張浪費,酗酒滋事,粗俗言行等不良習慣,努力形成節儉點餐,衞生用餐,文明就餐社會道德新風尚。

文明就餐、理性消費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方面,是衡量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是創建文明衞生鄉鎮、文明衞生縣城工作的重要舉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我們共同攜手,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為構建文明餐飲,和諧文成做出貢獻。

學生節約消費的心得體會 篇3

3月13日,學校組織學習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很受教育。通過學習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關於“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講話意義重大而深遠,如同當年毛主席在西柏坡村告誡全黨同志“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一樣,給全黨提了個醒,打了一劑預防針,這是西柏坡精神在當代的傳承,體現我黨最高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長遠的戰略意識。《黨政機關厲行勤儉反對浪費條例》是要求我們黨政機關要大興艱苦奮鬥之風,帶頭厲行節約勤儉、反對浪費。把厲行勤儉、反對浪費以黨內法規的情勢固定下來,如何把這一成果很好的鞏固下來,就必須長時間建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要長期堅持,有效治理,不能一陣風。對待節約問題要做到“勿以事小而不為”;整治浪費現象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任務,只有堅持紮實作風、細緻工作才能將浪費現象有效制止。

一、遠離奢侈浪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奢侈浪費敗壞了黨風政風社會風氣。

我們黨向來有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一些人講排場、比闊氣、揮霍浪費,危害十分嚴重,在羣眾中造成了極壞的影響,黨的執政基礎就會受到侵蝕,黨就會失去根基。為了弘揚黨的優良傳統,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純潔黨風政風民風,必須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狠剎奢侈浪費之風。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就是要注重理性消費,講求效益消費,倡導適度消費,提倡文明消費,反對鋪張浪費。人的消費觀也是人的生活觀和道德觀的反映,應當把節儉樸素視為美德、作為修養,保持節儉樸素的傳統美德。

二、厲行節儉人人有責,讓我們從點滴做起

養成合理的消費習慣,當一名光榮的“光盤族”。要注重點滴養成,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做起,把勤儉節約理念貫穿到吃、穿、住、用、行等生活工作的各個環節。倡導低碳環保、綠色生活,是一種自然而然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注意節電、節油、節氣、垃圾回收以及綠色出行,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每個節能細節做起。縱慾享樂會喪失自己的本性,有害於身體健康、有害於家庭幸福、有害於國家和人民。我們應該學習繼承發揚民族優良傳統,返性於本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享樂觀,遠離奢侈浪費、縱慾享樂的不良行為,自覺做一個順天道、應民心的大公無私之人,做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之人。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心得體會

3月13日,學校組織學習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很受教育。通過學習並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一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成由節儉敗由奢”,奢侈浪費是敗家敗國的禍根。歷史上的有識之士從家族興衰、社稷興亡、朝代更替的無數經驗教訓中得到“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深刻警示。近日根據“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號召,黨中央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大學下發了通知,要求在學員中開展“講節儉故事,讀節儉格言,做節儉實事,寫節儉文章”活動,就是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警示中作出的一個事關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興衰的戰略舉措。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民族世代相傳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這個民族百折不饒、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節約這種美德為世代中國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時期,儉樸就作為一種公德,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導。《論語》中就有“夫子温、良、恭、儉、讓以得之。”其中“儉”就是節儉。意思是孔子具有包括節儉在內的五種品德,所以能贏得人們的信任。墨子也極力主張要在衣、食、住、行、喪葬等方面“製為節用之法”。“節約”符合“天德”。奢侈浪費就是“虧奪人衣食之財”,侵害別人的生存權。《左傳》中説:“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把儉樸作為培養良好道德的基礎,把侈奢看成是一切惡行的根源。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説:“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多少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時期,艱苦樸素、勤勞節儉都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認同的傳統美德,得到倡導、保持和發揚。這也是我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的同志卻認為現在是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代了,“節約”的道德觀念陳舊了,“節約”的道德要求“過時”了。有的甚至把“節約”放在破除的行列裏。在這種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勤儉節約”時下幾乎成了“小農經濟思想”的代詞。奢侈被認為有“派頭”,“節約”反被認為“無能”。有的人奢侈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享受生活,盡情消費”,“好日子先過,超前消費”,“打腫臉充胖子,玄耀消費”成為部分社會羣體的“時尚”和生活理念。在生產生活中浪費水、電、油、紙的現象普遍存在。更為嚴重的是我們有些人民“公僕”,在“節約”與浪費大錯位的問題上,也是非不分,甚至帶頭講排場,比闊氣,貪圖享樂,不思進取。據報道,20__年全國用於公款吃喝招待、公車消費和公費出國的開支共計7000億元人民幣,其中公車消費3000億、吃喝、出國各20__億元。這7000億元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如果按我國13億人口計算,平均每人要為“三公”付出的代價是538元還多。如果聽任這種奢侈浪費之風蔓延,我們中華民族“富不能淫,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節和精神支柱就會被摧毀,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就會喪失,最終危及我們的宏偉大業。這種錯誤傾向是必須堅決抵制和反對的。

誠然,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全國農村還有2900多萬未能解決温飽的貧困人口;城市還有1800多萬人是純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之下;有不少貧困地區教師發不出工資,孩子上學繳不起學費;有不少地方是靠中央的財政補貼在維持生活;還有一些已經解決温飽的貧困人口,遇到自然災害後,又重新回到貧困狀態。“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我們國家畢竟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即使達到小康水平,也談不上富裕;即使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沒有理由可以奢侈浪費。一再告誡我們“要節約建國,節約辦一切事業。”同志多次講到:“我們是窮國、大國,一定要艱苦創業。”因此,“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永遠不能丟。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生態先天脆弱的發展中國家。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趕上世界發達國家,並無多少優越的物質條件和豐厚的自然資源可以依賴。可走的路只有一條,就是艱苦創業,儘可能地節約每一點有限的資源,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儘可能地節省每一份財力、物力,將之用到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用的地方;儘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點一滴滋潤我們的國土。從這個意義上説,勤儉節約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可珍貴的財富,最可依賴的資源,也是我們可以有信心擺脱貧困、走向富強的真正優勢和可靠保證。勤是甘泉水,儉是聚寶盆。節約不僅是在物質條件匱泛時的權宜之計,而是一個優秀民族所必須具備的道德品德和精神狀態,也是一個進步社會所應當倡導的文明風尚,是一個當代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節約是一種不竭的財富。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之中,還是在條件優裕的順利之時,這種道德要求都不會過時,也不應當過時。

現在世界是許多國家,包括一些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注意節約。日本的經濟發展水平比我們高許多,他們人均收入是達兩萬多美元。但他們的學校都進行各種“憶苦思甜”教育,挫折教育,教育下一代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從而居安思危,自強不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他們生產也注意節約節儉,過日子注意精打細算。捫心自問,我自己做得很不夠。家中的紙殼、塑料瓶等覺得太少不值得賣,太多又佔地方,很多時候都棄之不要,許多廢舊電池不知該如何處理。不能做到一水多用,一物多用,舊物巧利用,不能積極倡導和監督周圍的人。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想“善小”就是節約的一小事,“惡小”就是浪費的點點滴滴。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需要在平時的小事和各種勤儉節約實踐中養成。

積羽沉舟,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每個人都不注意節約資源,那麼我們的資源儲備將無法承載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億人口的中國真正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它所彙集的力量將不僅是我們國家走向未來的支撐,也是我們民族對於地球和人類的饋贈。

“不要把浪費當成瀟灑,你揮霍的是一種修養;不要把節約看成尷尬,你培養的是一種美德。”當我們抱怨空氣污染、沙塵暴頻繁、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的同時,何不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如果我們不重視節約,那麼,地球上的最後一片葉子就將是我們的食物,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就是我們的眼淚——珍惜資源,崇尚節約是你我必須共同承擔的責任。

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為一種習慣和風氣。建設節約型社會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找回失去的節約意識,從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度電,節約一張紙,節約一粒米開始,持之以恆,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將節約這個“傳家寶”進一步發揚光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jl7dd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