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教學情境,是一種特殊的教學環境,是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心理機能,通過一定情感氛圍的教學活動,調動“情商”來增強教學效果,而有目的創設的教學環境。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要素為: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7篇)

1、情境是符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學習環境,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的素材和符合學生認知水平是教學情境的必備要素。

2、情境包含豐富的學科知識、能力因素以及與相關學科的因素。

3、情境具有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和成長的情意因素,具有學生參與的角色要素。

4、教學情境中包含了大量的本地、本校、本班的課程資源,體現了學校課程資源較高的開發利用的程度,具有可供操作的硬件設施和時空要素。

5、情境具有趣味性和浸潤性,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探索問題的興趣,有較好的對問題進一步拓展空間。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以下原則:

1、誘發性原則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保證新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認知衝突,激起學生的積極思考。因此創設教學情境時,最好要造成學生心理上的懸念,從而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帶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使他們產生積極思考的慾望。

2、真實性原則

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儘量使情境是真實的或接近真實的,現實生活中能找到的。學生在“眼見為實”的豐富、生動、形象的客觀事物面前,通過對問題情境相關問題的探究。完成對主題的意義建構。如果對某些教學目標無法創設實際情境,可創設趨於逼真的間接情境。創設教學情境時要注意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遷移生活中的現實情境,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向社會,開展調查實踐活動,在觀察體驗中,廣泛收集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

3、接近性原則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情境要符合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最鄰近發展區”理論。創設問題的深度要稍高於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維容量和思維強度,使學生需要經過努力思考,“同化”和“順應”才能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摘果子時,需“跳一跳,夠得着”。

4、合作性原則

時代要求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團隊精神和合作的能力,讓他們學會交流和分享獲得的信息、創意及成果,並在欣賞自己的同時,學會欣賞別人。教師在創設情境時,要考慮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小組成員之間愉快地交流、協作,並共同克服學習中出現的困難。

5、衝突、和諧統一的原則

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注重考慮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課堂“亂”起來,讓課堂“活”起來;而且還要考慮師生之間的思維碰撞,讓師生相互啟發、誘導,達到熔融一體、和諧共振的境界。

6、層次性原則

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也遵循這一規律,因此在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應儘可能依據學生的實際經驗和認知,架設好學習的框架,有層次、有梯度,考慮好問題的銜接與過渡。

有效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師所設計的問題符合學生一般認識規律、身心發展規律,並與他們所學習的內容相適應、相匹配。有效的教學情境能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和有意義的學習心向,能激發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接受問題的挑戰,併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思維空間。

通過有效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

在課堂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有幾種常用的方法:

1、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虛實結合。

2、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引人入勝。

3、創設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情境,恰到好處。

4、創設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情境,激活熱情。

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慢慢地積累和嘗試。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教師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2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説明要辦好一件事,興趣起決定性作用。對於語文教學而言,情景創設更不能忽視,情景創設的好壞,往往決定整堂課的教學效果。“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好奇心,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發生的,教學情景的創設有助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便於學生對知識進行重組與改造,可以直接關係到教師教學效果,把學習活動變成學生的精神需要。創設一種適合於學生學習的情景對於激發學生求知慾具有重要作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基本含義

所謂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根據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的不同,通過建立師生間、認知客體與認知主體之間的情感氛圍,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化的環境中開展,讓學習者的情感活動參與認知活動,以期激活學習者的情境思維,從而在情境思維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二“情境教學法”的理論依據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功能,左右兩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腦左半球是掌管邏輯、理性和分析的思維,包括言語的活動;大腦右半球負責直覺、創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動。傳統教學中,無論是教師的分析講解,還是學生的單項練習,以至機械的背誦,所調動的主要是邏輯的、無感情的大腦左半球的活動。而情境教學,往往是讓學生先感受而後用語言表達,或邊感受邊促使內部語言的積極活動。感受時,掌管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興奮;表達時,掌管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或同時興奮,協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腦的潛在能量,學生可以輕鬆的學習。

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的情感對認知活動至少有動力、強化、調節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學法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直接提高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情感對認知活動的增力效能,給我們解決目前中國小生中普遍存在的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以新的啟示。情境教學法要求創設的情境就是要使學生感到輕鬆愉快、心平氣和、耳目一新,促進學生心理活動的展開和深入進行。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深深感到歡快活潑的課堂氣氛是取得優良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學生情緒高漲和歡欣鼓舞之時往往是知識內化和深化之時。

三“情境教學法”的目標與作用

新課程從以人為本、迴歸生活、注重發展的教育理念出發,大大豐富了情境的內涵。一般來説,情境創設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和生活體驗,越易調動他們的全部感受和經驗。設計中應體現啟發的要求,自始至終地注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的積極性,注重多種教學因素的優化組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儘可能做到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智,在“探索”中創新,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實驗讓學生做,問題讓學生提,思路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是非讓學生辨,異同讓學生比,好壞讓學生評,最大限度、恰到好處地給學生提供自我學習、自我調控的機會。

情境教學所創設的情境,因其是人為有意識創設的、優化了的,有利於國小生髮展的外界環境,這種經過優化的客觀情境,在教師語言的支配下,使國小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不僅影響國小生的認知心理,而且促使國小生的情感活動參與學習,從而引起國小生本身的自我運動。情境教學能夠陶冶人的情感,淨化人的心靈,使人的情感得到淨化和昇華。它剔除了情感中的消極因素,保留積極成份。這種淨化後的情感體驗具有更有效的調節性、動力性、感染性、強化性、定向性、適應性、信號性等方面的輔助認知功能。情境教學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啟迪,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

四“情境教學法”中情境的創設途徑

在教學中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情感的課堂,一個對話的課堂,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感悟的課堂,我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

(一)創設問題情境

“讀書無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創設問題情境,要盡力打破學生頭腦中的平靜,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學生腦子積極主動地轉動起來,促進觀察力,思維力,表達力的發展。

古人説“學源於思,思源於疑”,認為質疑是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起點。那麼,怎樣使學生真正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而提出問題呢?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的過程創造條件,為學生自主質疑提供機會。在語文教學中,我常常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

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我首先飽含深情地講了乾隆皇帝對圓明園的高度評價,讓學生對圓明園產生神往的感情,接着播放《火燒圓明園》的電影片段,讓學生親眼目睹神往的圓明園變成灰燼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主動質疑。學生義憤填膺,一個個有價值的問題提了出來,“圓明園過去是什麼樣子?”“八國聯軍為什麼要燒了圓明園?”“清朝政府為什麼不阻止?”

在這段導課中,我通過激發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能夠把學生儘快的引到新知識的思考中去,並且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助於完成教學目標。

(二)創設表演情境

故事是由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環境等諸多要素組成的,其特點是內容豐富,情節完整,角色不同,個性鮮明。國小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強的篇目,特別適宜表演。在語文教學中,有的時候為學生創設一個表演的教學情境,更有利於他們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如在教學《夜鶯的歌聲》時,課文的重點一是要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受到熱愛祖國,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學習聯繫上下文等方法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小夜鶯的機智和勇敢,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因為文章的時代背景離學生比較遙遠,只憑講讀來學習文章,學生是很難理解文本的。因此,我決定把這篇課文先交給學生,以電視劇的形式自己導自己演,第一課時,在引導學生分段的時候,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在段與段之間有空行,數一數空行就知道了是幾段。接着我趁勢説:“那麼,課文留有空行,就是為了方便我們分段嗎?你們不妨聯繫電視連續劇,聯繫電視中的鏡頭切換來思考。”過了一會兒,有學生領悟到了:“每一部分就像電視連續劇中的一集,開始小男孩碰到德國鬼子是一集,小男孩帶路是一集,游擊隊和小男孩聯繫又是一集,消滅鬼子又是一集,最後部分又是一集。”我順着學生的話説:“好,這節課老師就讓你們來當導演,當演員,我們也來把這篇課文演成四集電視劇,怎麼樣?”學生羣情沸騰,躍躍欲試;我藉機出示閲讀要求,並且強調:“要想演得好,必須要先把劇本吃透!”在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我打破了“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件什麼事”這種模式化切口,而是從課文寫作上的一個特徵——空行——入手,引導學生聯繫電視表現手法,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閲讀心理,然後讓學生來表演,對此學生也是情有獨鍾。在這些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這無疑是十分有利於學習的。最後讓學生到講台邊來表演。我適當地渲染一些氣氛,學生們都興趣盎然,爭先恐後來表演、朗讀。有的學生甚至將對話背了下來。

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閲讀興趣,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學得開心、讀得開心、演得開心,在寬鬆愉悦的表演情境中感悟了夜鶯的人物品質及其形象,激發了他們閲讀的興趣,讓他們自主地去閲讀,拓展他們的知識面,使語文課上的閲讀教學真正地走向有效性。

(三)創設想象情境

新課程要求教師喚起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自由地翱翔。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文質兼美的文章,或點到為止,或留下空間,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廣闊天地。但想象不是憑空產生的,要引發學生的想象,就必須把靜態的平面文字轉化為生動的、能觸動學生思維的情境。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樂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異的火光中看到了美麗的聖誕樹。我抓住“翠綠的樹枝上點着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裏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這一靈動鮮活的語言,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這個快樂的小天使、可愛的小精靈在對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這眨着眼睛的小畫片在對小女孩説什麼悄悄話呢?”一語激起千層浪,有的説:“賣火柴的小女孩,我

是快樂王國的精靈,你願意和我一起去遨遊世界嗎?”;有的説:“寂寞的小女孩,你願意和我跳一曲舞嗎?”;有的説:“賣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麼名字,你願意和我做朋友嗎?”;有的説:“可憐的小女孩,你冷不冷?我有一件禮物送給你,你喜歡嗎?”。這樣,情境的創設喚醒了孩子們的愛心,學生通過想象對文本有了進一步的感悟。之後,我就讓學生帶着這種對文本的體味朗讀相關段落,每一個學生用她的語言,她的眼睛,還有她的神情告訴了我,她們在用心讀,讀的情深,讀的意濃。

(四)創設朗讀情境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薰陶。”而要想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就必須有師生情感的共同投入,創設情境朗讀,引起學生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直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語感,獲得“美”的體驗,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進行的、快樂的事情。

我在教學《鳥的天堂》時,我邊播放大榕樹的錄像,邊聲情並茂地描繪“真是一棵大樹,枝幹連着枝幹,連綿不斷;那真是一棵美麗的樹,那麼多的綠葉,綠葉有的深,有的淺,有的疏,有的密。那掛在樹上的榕須,有的已經有碗口粗細。”看了這段錄像,有的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了“啊”的感歎。當教學“鳥的天堂確實是鳥的天堂??”片段時。我讓學生緊閉雙眼,靜聽那預先錄好的羣鳥鳴叫聲。有的鳴聲悦耳,有的鳴聲沉濁。聽了這個錄音,學生都被那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鳥叫聲所陶醉,在心中呈現了一棵既美麗又熱鬧的大榕樹。錄音創設了課文的美麗情境後,還不滿足,為了進一步讓學生陶醉在美麗的景色中。讓學生把收集到的有關大榕樹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一一展示,進行有聲有色的描繪,讓所有的同學又一次感受到榕樹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教完三個片段後,我再指導學生朗讀,輕而易舉,學生個個讀得美滋美味的。

教育是充滿生命力的,讓我們用愛和智慧去創設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帶來幸福的閲讀體驗。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3

繼續教育網上學習,我選的這課《教師創設教學情境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給我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在學習後,我結合教學,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課中所講的情境,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情景;境地”。情境含有情形、景象以及環境、境況的意思。教學情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教學的內容,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適合學習主體並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情感反應,能夠使其主動積極建構性學習的具有學習背景、景象和學習活動條件的學習環境。教學情境就其廣義來説,是指作用於學習主體,產生一定的情感反應的客觀環境。從狹義來認識,則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於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它可以綜合利用多種教學手段通過外顯的教學活動形式,營造一種學習氛圍,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諮詢,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探索、發現和認識過程。教學情境可以貫穿於全課,也可以是課的開始、課的中間或課的結束。

在音樂課教學中,良好的情境啟發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主動學習的驅動力,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一節好的音樂課,就是要把課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

一、巧妙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研究和探討“有效教學”模式中,導入新課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它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開端。是學習新課的開始能迅速、主動地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一首歌曲的前奏,它可以給演唱者和聽眾以情感的啟示,確定演唱時的速度、音高及基本情緒。而音樂教學的導課,猶如歌曲的前奏,它能使學生做好思想上和情緒上的準備,為感受音樂和表現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我在上肖邦鋼琴音樂這課時,在課前播放《貓和老鼠》彈奏鋼琴的片段,曲子剛好和本課要欣賞的曲子相同。很多學生就停止了他們的課間遊戲,都來觀看讓他們感興趣的片子。學生在課前就進入了本課的情境中,而且在課前就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是要根據音樂的情緒、風格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有了良好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聆聽音樂的心理諮詢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激發他們進行想象,鍛鍊他們的思維。在現代教育手段中,多媒體的運用也能發揮出很好的創設情境的功效。

例如:在欣賞非洲音樂這課,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精心製作了多媒體教學課件,隨着音樂的展開把學生帶入非洲原始部落的意境中,讓他們模仿非洲黑人擊鼓、嬉笑、舞蹈,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以及情感都完全沉浸在在非洲歌舞的情境之中。視覺、動覺、想象等審美因素,綜合作用於學生的情感,達到了以情動人,以美育人的審美境地。在這節課裏,大家玩得很開心,從中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三、利用表演,遊戲等活動創設情境。

音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通過模擬演示和遊戲活動,將學生置於真實的情境氛圍中.可以化抽象為直觀,將知識融入實踐,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例如:我在上民歌欣賞的一課中,欣賞各民族民歌時,我分成幾組,讓學生通過扮演不同民族的人來唱不同民族的歌曲。有些學生扮演xx人跳起了新疆舞步,並配上“掀起你的蓋頭來”的歌曲伴奏;有些扮演蒙族人做起了騎馬的動作;有些學生唱起了藏族的民歌《北京的金山上》;更有些學生還跳起了孔雀舞。通過這些學生自主的表演,學生基本掌握了各民族的特徵,也熟悉感受了各民族音樂的旋律,使學生的情感和學習都進入了一種最佳的狀態。

再如,在我的一節公開課中,我在最後的環節設計了一個對歌賽,我唱前一句,學生接唱後一句,學生分為2組進行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學生熱情高漲,參與積極性相當高,課堂氣氛達到一個高潮。在這樣的遊戲比賽情境中,學生學得相當輕鬆,也相當快樂。通過教師對教學環境的創設,師生情感的交流,讓學生在疑中學、動中學、趣中學、樂中學、學中樂。

通過理論學習與實踐結合,我覺得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應結合個人特長,緊扣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創設出富有個性特色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其中學到知識,獲得能力,並能體驗到學習的愉悦,以實現教學的最優化,達到情境創設的目的。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4

體育教學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其作用的學科教學,學科的特點充分體現了其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增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這是教學的第一責任;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教學的同期目標;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這是教學的遠期理想。膽量、勇氣、自信心、成就感

一、學的適當負荷的進行身體練習,提高學生身體的質量,完整的進行體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促進應試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在體育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

身體姿態以及習慣養成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要求。體育教學,首先要從最基本的身體姿態和常規練習抓起,要規範學生的站立、端坐、行走的身體基本姿態,這是學習體育最基本的要求,通過常規練習,培養學生優美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身體習慣,展示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通過常規的集體隊列訓練,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體育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常規練習,規範身體語言終身受益。

三、身體練習要量化時間、適度負荷

體育教學中,要體現教學的特點,精講多練,要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要規範指導學生進行身體訓練,要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適量負荷訓練,提高身體練習的承受能力,發展身體駕馭練習的做起,珍愛自己的學科,重視並規範體育學科的教學;第三要創造積極、自覺參與鍛鍊身體的氛圍,激勵學生自我鍛鍊,通過各種途徑,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身體的健康水平體育教學要求體育教師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班上都有肥胖、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在技能技巧練習時,受自身素質的限制,常受到同學嘲笑,導致這些學生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新課改要求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目標就有實現的能夠。這部分學生跑起步來挺費力的(200米都跑不完),別説跟隨隊伍跑步了。所甚至遭“其實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5

終於,精心準備的交流公開課在20xx年4月2日星期二下午第二節在聯盟學校—陶瓷廠學校八年級年級教室結束了,心底長長地呼了一口氣,腦中那根緊繃的弦稍稍放鬆一下,從準備這節課到上完,中間的過程使我學到了很多的知識,也明白了公開課對於一位年輕老師的成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這次備課中,雖然費了很多腦汁,但我的收穫確是不能用文字來表達的,很感謝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歷練、成長的機會、感謝教研室老師的精彩點評以及肯定、鼓勵。回想準備這次課的過程,有些許感想體會。

一、回想過去

記得以前公開課,學校給了我很好的鍛鍊機會,我也確實努力準備了一番,很想把它完成好,但課下的精心設計安排等到真正上課時才發現並沒有達到預想到的效果。缺乏鍛鍊、經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不夠、再加上我急於成功,很快就把缺點暴露出來了。雖然曾經講課失敗了心裏有些遺憾,但回頭想想那段時間的準備使我收穫頗多,學到了平時在課堂上不注意的細節問題。它也是我成長過程中的一次寶貴經歷。我相信人是在不斷挫折和失敗中慢慢磨練和提高的,只有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才會有進步,通過鍛鍊使我能夠快速成長。

二、感觸現在

這次聯盟學校組織的公開課,我採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首先把心態放好,認真選課,精心設計教案,利用一切時間備課、看優質課光盤從中學習和充實自己,這次課中間穿插的視頻、愚人節的由來、和模仿寫作環節使我費勁腦汁。我對自己要求這次一定要把課講好,這次公開課家人也很支持我配合我,主動要求給我當學生,而且做得很稱職,很認真,小組讀,個人讀,男女生讀,每一遍都像學生一樣一個單詞不拉地去跟讀,給我創造上課的.氣氛,並且用相機拍下每一次講的情況,根據不足之處,共同分析,加以改進,給我提供了很大的幫助。這次製作課件的過程中也使我從中收穫了不少知識,每一張幻燈片中所需要的圖片和聲音一點一點從網上下載,感覺自己很有成就感。

通過這次講課,使我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中注意的細節,收穫頗多,但是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從聽課老師那裏反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如學生回答問題後,恰當適時的評價,對於學生的答題引導等都是我以後應該注意和改進的。

三、展望未來

對於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我自己還在實踐摸索中,只實踐了短短一學期,不過也收穫頗豐,至少孩子們現在上課願意發言了,每個小組都能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探討,給了每個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提高自信心,體會成就感,嚐到了成功的甜頭。特別是每週一的過關考試,讓大部分學生有緊迫感,擁有了完成任務的喜悦,在做題中,體會了詞彙量增大的優勢。雖然任重而道遠,而我只有孜孜不倦,但看着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寸步成長,我心滿意足,倍感欣慰。我是幸福的,只因我從事着自己熱愛的職業,和自己喜歡的孩子們在一起,儘管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應多學習,多努力方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讓自己能夠更快地成長。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6

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一定的自覺性,首先要引導他們對物理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興趣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暗示,善於把周圍的事物及活動與物理知識聯繫起來。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注意聽課的最優時間指向重點的環節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較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集中於教師的講述中,從而抑制與聽課無關的活動,使授課活動能有清晰的反映和體現。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授課時間等因素而及時調整,這並不難做到。立足於大部分的學生,引導他們注意各種生活中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以淺顯、形象的比喻對理論進行解釋,這對學生來説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識從模糊認識向清晰認識過渡。

二、培養學生的堅韌精神和自制力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律,由表及裏,從國中的表面現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徵及內在聯繫,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單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學生的解答中,瞭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我通過實踐,我有幾點體會:

(一)、啟發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並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覆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並用紅筆勾畫出,作為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後面的小試驗小製作聯繫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鍊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後,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麼,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並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 、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為主線,以教與學為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為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着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啟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濕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啟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時光清淺,歲月如歌。唯有課堂教學改革的芳華,沉香流年。日前,温州各縣(市、區)60位國小英語教師集聚温州市教師教育院洞頭分院,開啟了三天的學習之旅。本次培訓圍繞國小英語基於主題語境的教學評一致設計展開。温州市教師教育院國小英語師訓員陳丹萍老師為本次活動作引領講話,拉開了活動的序幕。

本次培訓通過教學研相結合的方式,以學員為主體,通過問題研討、課例展示、小組研課和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開展一系列有意義的學習與探究活動。

小組研討,問題解決

19日早上,陳老師引領學員就主題語境、深度學習、教學評一體化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小組研討,各組成員積極參與,各抒己見,觀點紛呈。陳老師就問題進行剖析。她強調,基於主題語境的教學評一致設計最大的亮點,就是將教學活動、評價任務置身於一個主題語境中,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為中心,在語境帶動下實現語用輸出,融評於教、教評一致的一種教學路徑與方法,並以一個具體課例進行設計路徑解析,給實際教學提供借鑑。

專題講座, 理念引領

浙江省桐鄉教研員凌應強老師在線上開展了以《教學評一體化下的對話策略教學設計與實施》為題的講座,詳細剖析了當下國小生學習對話英語存在的問題並且主張儘量以語句形式輸出,接着以PEP教材內容為例,闡述了對話教學的本質,及其低、中、高年級段對話教學實施的策略分析,通過對話教學實施的策略分析,強調了在對話教學中始終做到以評促教、以評促學、評價前置等多元評價。

市國小英語教研員沈雨老師帶來《基於大概念的主題意義的探究與有效學習設計》講座,帶領學員一起研讀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下的.單元整體課堂教學,教師需要立足單元關注提煉話題的主題意義,明確學習目標,基於學情注重新舊知識聯繫,以實現單元大於部分之和為目的,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讓學員們受益匪淺。

課堂研磨,名師點撥

甌海區教研員丁邱邱老師結合甌海區大學城附小的葉楊老師的對話示範課《Unit5 My clothes A Lets talk》和甌海區仙巖實驗國小林慧潔老師的詞彙試教課《PEP6 Unit3 A Lets learn》進行精彩且深度的點評,她強調無論什麼課型一定要在語境帶動下實現語用輸出,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環節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讓學習真正發生。

三天的培訓學習,是一個學而思、思而踐、踐而悟螺旋式上升,循環往復的過程。接下來,學員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上專家和老師們的智慧,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鋭意創新,學以致用。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小班化教學在學生生源減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教育資源的充裕和家長對子女接受優質教育期望的提高,使被稱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探索熱點。

星期天有幸聽了兩節小班化語文示範課。讓我看到了這樣幾點:(1)小班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對教室、教學資源、活動空間獲得了比以往更多,更直接、更快速的接觸、碰撞、交流、的機會。(2)每個學生所佔有的教學空間大大增加。(3)學生與教師、與同學以及自我交流、思考、質疑、解難等時間成倍增長。(4)學生髮言、動腦、動手、五官以及全身的活動頻率加快。這一切,就為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帶來較之於大班教學的更大變量。

所以我覺得這兩堂小班化語文課可以叫做“全生總動員”,因為它可以讓每個學生都大膽置疑,不再擔心那些膽小、不善表達的學生影響教學進度,而不敢請他們發言,讓語文課成為每個學生演出的舞台。這堂課除了師生互動,還有生生互動,使每個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於活動的中心地位,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互相啟發,互相幫助,最大限度調動學習積極性,在愉悦的氛圍中獲取知識。小組學習給了每個學生更多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善於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小班化教學不是單純人數的減少,而是課堂結構、教學策略、師生交往,教學方法等方面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我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小班學生的個性差異等方面,進行了反思,深深體會到教師已經

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還應是能力的培訓者,是道德的引導者,是思想的啟迪者,是心靈的開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要轉變教學觀念,促進師生素質的共同提高。

小班化的教學模式,要在師生的合作互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新課改的要求,是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向。它能從整體上促進師生的素質提高。從學生方面來説,這小班化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個體的關注,更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切合每個學生的心靈,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使我們的教學有了更加精緻的可能。同時,小班化教學還有利於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教學內容的選擇與進度的安排,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學生的提問會更多更廣泛,有的可能是教師備課中沒有思考過的,有的或許是課本上也沒有的。所以,教師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增加學習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其他知識,使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得到充實更新,這樣才能順應小班化教學的發展。

二、要加強師生交往,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

由於班級人數少,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的機會大大增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以顯著提高。教師在設計教學結構時,要優先考慮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處於活動的中心,讓他們的潛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小班化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要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大班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被主講所代替,教師“導”的作用不能充分體現。而在小班化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做到講授知識,而且更要能走到學生當中,傾聽學生的發言,捕捉信息、解答質疑、進行方法指導,較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小班化教學還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把重點放在備學生上,要了解並指導每個學生的學習,使得分層教學具有更大的可行性。加快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活動頻率,使得互動教學有機地經常地在教學中運用。

總之我認為,小班化教育在班級學生數額減少後,必將會引起師生之間各種關係時空的重組。課堂教學將不僅成為傳授知識的學習場所,更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彼此溝通、彼此交流的場所。這些都為語文教學創新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9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由此可見,寫字教學是一項重要的語文教學內容。規範、端正、整潔地書寫漢字是有效進行書面交流的基本保證,是學生學習語文和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基礎教育的目標之一。經過一段時間的深入學習、探索、思考,從中總結出一套較為實用、有效的國小寫字教學模式。

一、激趣導入

愛因斯坦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寫字教學中,更要重視興趣的激發。因此在課堂上,我常常採用多種趣味法,來調動孩子的書寫興趣,激發學生的書寫慾望。

一是故事激欲。我國古今書法家留下了大量生動有趣的故事、軼聞,如《張羲芝臨池的故事》和《歐陽詢夜宿觀碑》等等,充分運用這些故事穿插在日常的寫字教學中,無疑對學生有很大的激勵作用。

二是兒歌激欲。兒歌通俗易懂,孩子們在輕鬆吟誦歌唱的同時,也就牢記了寫字姿勢、握筆方法、書寫規則等方面的規矩,如“兩肩齊平坐端正,頭正背直挺起胸,筆桿斜靠虎口裏,‘一尺’‘一拳’記心中”,再如“田字格,四條邊,把字寫在正中間,上下左右不靠線,行列整齊一線牽”等。

三是榜樣激欲。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寫字教學中,我們首先應成為學生的榜樣,老師的板書規範工整,講究法度,學生就會心慕手追,自然產生一種要寫好字的興趣。同時,還要為學生樹立一些比較親切容易追求的榜樣,如經常獎勵班級中書寫水平較高的同學,通過書法長廊,激發學生練好字的慾望。

四是比較激欲。有比較才有鑑別。每次寫字練習後,要讓學生記下日期,一段時間練習以後,拿現在的作業與幾天前、幾星期前的作業作比較,讓他們看到進步。還要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比,找出差距,樹立新的奮鬥目標。這樣,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寫字水平就會呈現螺旋式不斷上升的趨勢。

二、讀帖感悟

讀帖是指臨摹者在寫字前對字帖靜觀默察,細想體味,對範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筆先。它是臨帖的第一步,是對字形的熟悉過程,是對運筆的理解過程。國小生寫字常常不讀帖,或對字帖稍作瀏覽,就匆匆下筆,以至顧此失彼,徒勞無功。要提高書法教學的效率,就要教給學生讀帖的方法並培養其臨摹前先讀帖的好習慣。

1、觀察、比較

每堂寫字課前,要用四、五分鐘讓學生集中精力,凝神觀察碑帖範字。在引導學生觀察時,首先要訓練學生對字體特徵的瞭解,如顏體的雄健、趙體的秀潤等。然後再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筆畫的長短、粗細、方圓、平斜、尖圓等,結構的大小、收放、疏密、寬窄、高低等。這樣,就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臨習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2、領悟、發現

要提高學生寫字能力,必須使其在寫字的時候就做到反覆比較、反覆推敲,去領悟、去發現。如教同偏旁的字“樹、村、杏、李、梨”時,讓學生在反覆比較這幾個字後,得出偏旁都是“木”,而“木”的位置不同,寫法也就不同。“木”在左時,“捺”變成“點”;“木”在上時,“豎”寫短些,“撇、捺”要寫得伸展;“木”在下時,“橫”要寫長,“撇、捺”要寫得伸展。使學生在腦海中留下比較深的印象,寫字時就能胸有成竹。在指導學生書寫的同時,要注重引導學生“悟”出漢字的書寫特點,以及每個字各部分之間的搭配關係。讓學生掌握方法,歸納出書寫要點,幫助他們準確把握書寫規律。

三、示範指導

在課堂中教師要重視示範指導,摹臨結合。筆者認為教師的示範是一個很重要又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和步驟。教師示範時,學生可以從中直接領悟書寫要領、注意事項,目識心記。所以教師在示範前,得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各種感官,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比如運筆的技法:運筆的輕、重、快、慢、提、按;線條的粗、細、曲、直、方、圓、長、短,結構上的險絕與平正、疏朗與茂密、大與小,墨色上的深、淺、幹、濕等等。尤其要指導學生:起筆點按,後稍提筆,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做到平穩、流暢,末尾處回鋒收筆或輕輕提筆,一個筆畫的書寫要求一氣呵成。在運筆中靠指力的輕重達到筆畫粗細變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觀、大氣。通過教師的示範、指導,讓學生從中習得寫字的方法。

四、臨摹結合

在寫字教學中採用摹寫、臨寫和背寫相結合的方法。

(1)摹寫就是用較透明的紙蒙在字的上面認真描寫,越準確越好。

(2)臨寫就是對照字帖進行臨寫。臨寫容易得到帖上的筆畫而結構次之;摹寫容易得到字的結構而容易忽視筆畫。要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筆畫和結構兩者缺一不可。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採用了摹寫和臨寫相結合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模仿能力,使學生看到習字筆畫和結構都在進步。

(3)背寫是在摹寫、臨寫的基礎上,為了使學生儘早能脱帖寫出像帖上的字而進行訓練的一種方法。

在學生臨帖的過程中始終強調三個“學會”,即在臨寫前要學會觀察,臨寫後要學會檢查,找出不足後要學會改進。

現對後兩個“學會”進行闡述。

(1)學會檢查。就是把自己寫過的字對照字帖比較分析,儘快找出字中筆畫和結構上的毛病。學生可能會存在只顧埋頭寫、毛病看不出、寫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進步的情況。這時,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停下筆來,像醫生檢查病人一樣,檢查字的毛病。醫生只有檢查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同樣,我們只有找出字中的不足之處,才有可能克服“筆病”,把字寫得更好一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會檢查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優秀作業提出表揚,對有進步的同學要充分肯定,而對典型的問題要及時指出。

(2)學會改進。觀察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字的特點。檢查是要找出字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便能有的放矢來改進之,用新的面貌來替代之。只要學生做到認真觀察、反覆檢查、找出不足、及時改進,就會一次比一次寫得好,就會一天天地進步。

五、品評矯正

由於兒童認識的發展尚處於無意識階段,對書法學習缺乏目的性,不能在意識上主動做出種種努力。這就有賴於老師掌握兒童的心理狀態、感知規律,增強刺激強度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書法的興趣。例如:利用一些班級書法比賽、小展覽、“我當小老師”等形式來促進兒童學習書法的興趣,增強教學效果。多用“優秀”調動學習慾望,學生字寫得好的,獲了獎的,參加過書法表演的,都可以打“優秀”等級;按時完成作業的,進步較快的,書寫習慣良好的,可以打“優秀”等級;上課發言積極的,書法故事講得好的,也可以打“優秀”等級。這樣一來,幾乎每個孩子都能發掘出自己的閃光點,讓學生從心理上得到滿足,從而增大學好書法的慾望。

在國小寫字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以鼓勵為主,提高學生的書寫興趣。對於寫得不夠好的學生,給他們再次講解,指導他們觀察,示範寫,讓學生再次寫。對寫得好的進行表揚,並加蓋☆符號章,以資鼓勵,然後張貼在展示板上,讓全體學生欣賞。使學生在欣賞、交流的過程中不斷進步提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誠然,要讓學生練就一手好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從細微處入手,不斷地堅持,學生的筆尖兒才能漸漸開出花兒來。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悄然發生着變化,小組合作學習也成了新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着一定的利弊。

小組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共同參與探究、討論,相互啟發、互補,以集體智慧解決個體無法解決或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產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再安排合作與交流,可能更有實效。同時,學生要參與小組討論或研究時,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這樣,學生的個人力量才能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出來,學生也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

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座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式的一律面朝前變為現在的餐桌式教學。剛開始的座位的變化讓學生們感到新鮮而美好。在上課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帶動下積極的討論探究着,學習積極性一下子比以前提高很多,學習慾望也在不斷的增強,課堂上不再是為了學習交流而讓學生們下座位,課堂上呈現出一片積極向上,熱烈的氛圍。

這種餐桌式教學似乎在不斷的形成良性循環,但殊不知學生對於自己學習感興趣的科目表現為一種狀態,而對於不感興趣的科目又是另一種態度,面對面的餐桌式教學頓時成了學生們眉目傳情,爭鋒相對的主戰場,本有點小矛盾原不會因為看見他人的不良表情而憤怒,不會因他人的一點不良小動作而激怒,但這種面對面的坐式卻給孩子們創設了水火不容的平台,讓孩子們無意識的轉移了注意力,影響了學習,擾亂了課堂秩序。

再一個弊病就是學生的坐姿。為了形成小組合作的學習的氛圍,學生們的位置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六個學生為一組圍着桌子坐成一圈,形成了“U”形,中間兩組的同學在上課時,看黑板還算順當,可在講台兩側的小組中,其內側的學生看黑板時就得轉過身或歪着脖子,如不這樣,對看黑板上的內容就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但同時教師還要求學生坐好,學生又要看老師在黑板上的演示,這給這兩側的同學無形之中帶來了不便,有的同學上課本身注意力就不集中,也害怕老師注視他時的眼神,學生的這種坐法,無形中給了這些人給予了方便。他們想聽時,就轉過身認真聽;不想聽時,就做好裝作是乖孩子。這就給這些孩子們增添了逃避學習的理由,不利於教學。

面對這種現實,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進行改進,比如每星期換一次座位,組組相互換,同小組內學生可轉圓圈大調換,這樣避免了學生在學習時形成的身體不適,也使學生們有了警惕性,應認真對待學習。同時也應建立評價機制,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每次都要以充滿期望的心態來評價學生,根據好、中、差三種學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達標者同樣給予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自我比較,從中找出個人的進步,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合作學習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的。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於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為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説清圖的意思。(校園裏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瞭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3+2=5。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學生已經認識,而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2=5”中“3”、“2”、“5”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説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説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2=5”意義精簡為“3和2合起來是5”。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説一説,將擺説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説一説、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説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1=3”和“1+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説一説,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説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説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後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繫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後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是為學服務的。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寫了巴金先生兩次去鳥的天堂看到的不同景象。

文章運用先整體後部分的方法描寫大榕樹,突出它的靜態之美;用以靜襯動、動中寓靜的方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百鳥歡鬧的場景。誇美紐斯説:“美的事物總是具體的、形象的、可感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景,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1、充分運用學校高端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一體機,把大榕樹的靜態之美和動態之美直觀地展現在孩子們面前,讓孩子們如身臨其境。

2、羅丹有一句經典而耐人尋味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教師要練就一雙發現美的慧眼,及時捕捉文眼、亮點,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美。如《鳥的天堂》中有這樣一句話:“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教學時,我讓學生找一找用得特別傳神的詞語。有的認為“堆”字用得好,寫出了大榕樹枝葉繁茂的樣子;有的認為“明亮”用得好,説明大榕樹的葉子色彩鮮明,有光澤;有的認為“顫動”用得妙,寫出了大榕樹旺盛的生命力。學生通過賞析,感受到作者用詞的準確性、語言的優美性。

3、形式多樣的“讀”的訓練,貫穿教師的組織、引導和指點,促

使學生能興致盎然地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例如,當學生朗讀“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兒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時,我對學生進行了這樣的朗讀指導:為了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大榕樹茂盛的句子時,語調要稍高,語速稍快,讀出跳躍的感覺,邊讀邊想象一片片葉子綠得發亮,在眼前閃爍的景象;讀最後一句“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時,要帶着深情的語氣,充分流露出作者對南國的樹的無比讚美之情。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近日,再次翻讀20__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我認為,身處新課標時代的一線語文教師,面臨着全新的機遇與挑戰,基於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實踐、運用,教師有“應為”——主動適應新課標,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

一、應主動研讀。

新課標時代的每位教師都是課標的研究者,應主動、細緻研究新課程標準。我關注到本次新課標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6個學習任務羣: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1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閲讀”與“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全新的6個學習任務羣的具體任務是什麼?怎麼做?如何評價?新課程標準中均給出了細緻的指導,教師應認真研讀,才能將新概念融入自己的教學實踐中。

二、應積極實踐

新課程標準將於20__年秋季學期開始執行,教師可以參照新課程標準,率先在自己的班級教學中展開實踐。例如,學習任務羣中的“整本書閲讀”我們班之前就有所涉獵,但是缺乏具體的指導,總覺得開展的浮於表面,並沒有真正完成整本書閲讀的目的。那在接下來的高年級如何開展整本書閲讀?怎樣採用不同的閲讀方法,使用不同的'閲讀策略?結合新課標中的教學提示,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開展師生共讀、同伴共讀、圖書推薦交流會、課本劇表演等實踐活動,注重考查閲讀整本書的全過程,完善新課程標準在具體教學指導中的作用產生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有操作法,這就是一線教師最具體的“應為”。

三、應改變觀念

觀念需要積極轉變,因為觀念指揮行動。執行新課程標準,教師要有主動改變的自我意識,不要固守舊經驗,應主動面對新時代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例如,可以主動去了解,作為語文課程的育人導向是什麼?新課程標準中出現的新概念、新做法、新思路有哪些?只有做到明確觀念,才有可能付諸正確的行動,才能夠準確達成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

隨着新課程標準的頒佈,教師應努力在研究與實踐中改變自我,實施精準教學。使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以及“評”保持一致,明確自己“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形成一套具體可執行的教學方案,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努力,這是對新課程標準最有益的補充。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內容簡介

《視唱練耳》是普通高等學校音樂表演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具有理論和基本技能相結合的學科特點。該課程傳授有關識譜、聽音的基礎知識,發展音樂認知、音樂表現和音樂審美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在視唱部分通過單聲部、二聲部以及民族調式和西洋大小調作品的學習,積累音樂語言,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傾聽自己聲音,運用內心聽覺不斷檢查和調整自己的音準與節奏,為今後從事演唱、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大綱

課堂講授部分

一、各章節要點及授課時數

(一)視唱部分

(1)構唱大小

二、大小

三、純

四、純

五、純八度等一個八度以內的各種音程(2)C自然大調內附點、切分、弱起節奏、十六分音符及休止符的訓練(3)以無半音的五聲調為基礎,a自然、和聲、旋律小調視唱曲的練習

(二)練耳部分

1.音程訓練(1)單音模唱(2)三音組、四音組模唱與聽記(3)聽記和聲音程

(4)短句模唱與聽記,包括五聲調式內原型三音組。 2。節奏訓練

(1)講解擊拍與劃拍的方法。

(2)單拍子與常規節奏,複拍子與常規節奏。聽記4/

4、2/

4、3/4拍子的節奏。 3。旋律聽寫

以無半音的五聲調為基礎,傳統大小調音階的自然音程。包括大小調音階式的旋律運動;以主和絃中的自然音程及屬和絃中的自然音程為旋律因素的曲調。

二、教材及主要參考書

(一)教材

1。趙易山。視唱練耳大學聯考輔導教材。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xx年2。孫曉潔。視唱練耳應用教程。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xx年3。亨利·雷蒙恩。視唱教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xx年

(二)主要參考書

1。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視唱練耳研究室。視唱練耳分級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2。上海音樂學院附中視唱練耳教研組。旋律聽寫教材。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xx年3。尹正文,戴竹音,劉綿綿。視唱教程。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xx年4。張重輝,高誠明。視唱練耳通用教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年

教學大綱説明

一、教學目的、課程性質及教學任務

(一)教學目的`、課程性質

視唱練耳是一門音樂理論的基礎學科,是專業藝術院校學生的專業必修課,良好的聽覺準確的節奏的學生從事任何一項音樂學習所必需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大量的聽覺和節奏訓練使學生形成一種能力。在視唱部分通過單聲部、二聲部以及民族調式和西洋大小調的作品積累音樂語言,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傾聽自己的聲,運用內心聽覺不斷檢查和調整自己的音準與節奏,為今後從事演唱、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1.能熟練地識讀五線譜及簡譜。

2.通過聽覺訓練,獲得運用聽覺判斷、記憶、分析、聽寫歌曲及器樂片段中基本音樂要素(如音值、音強、音高、音色、調式、調性和聲織體等)的能力。

3.通過視唱,準確理解和表達各類音樂術語、表情記號、樂句、分句等。

4.具有運用首調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進行單聲部音樂作品的視譜即唱能力,並從理論上認識、理解首調唱名法與固定唱名法的內在聯繫。

5.瞭解多聲部音樂相關知識,培養多聲音樂的感知力。 6。理解音樂風格形成的因素,培養多元音樂文化認同感。 7。瞭解與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音樂歷史與文化知識。

二、視唱練耳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關係,所需先修課程

《視唱練耳》課程通過傳授相關的識譜知識與聽音訓練,培養音準與節奏感,發展音樂認知,音樂表現和審美能力。為今後從事演唱演奏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專業基礎課,學生應在入學前有一定的演奏、演唱基礎,接受過這方面的訓練,並達到一定的程度。

與該課程同時開設的相關課程有基礎樂理、專業主科、音樂欣賞等課程。其中基礎樂理為該課程奠定理論基礎,比如音程、調式、和絃等理論,為學生聽記提供方便,使學習效果達到事半功倍。音樂欣賞課程,能為學生積累音樂語言,感受節奏與旋律的有機結合,增強音樂記憶力和和感受能力,專業技巧課,能使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成果得到應用與深化,是理論應用於實踐的過程,指導和促進專業主科的學習。

三、教學要求及選編教材的依據

(一)教學要求

1.視唱練耳教學尊重學生的唱名思維習慣。教學中採用固定唱名體系為主、兼學首調唱名法,避免由於唱名體系思維的混亂給學生音樂能力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理論聯繫實際。根據音樂綜合基礎課的學科特點,採取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相互滲透,同步教學的方式,將學科知識的邏輯順序與學生的音樂學習心理相結合,提升學科知識與學科技能的相互性與互輔性。

3.堅持在音樂體驗基礎上的“精講多練”。對具有元素性特點的音樂基本原理、音樂基本結構及特性予以言簡意賅的提示,着重通過聽、唱、彈、寫、律動等多種方式,結合經典音樂作品進行感知體驗,使學生從音樂實踐中掌握、理解音樂表現要素的意義、功能,以及音樂表現的一般規律。

4.以教師和學生為教學的雙主體,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發揮教師和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互動性。

5.本課程採用分級教學,以學生的音樂學習接受能力、入學時的程度作為分級的依據。

(二)選編教材的依據

1.根據課程性質和目標,教材的選編應本着思想性、藝術性、系統性、實用性相結合的基本原則。

2.注重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與視唱練耳基本技能的有機滲透。以音樂聽覺發展為先導,體現音樂感受先於理論概念的原則。

3.根據內心音樂聽覺形成與發展的規律,教材採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現方式,使音樂基礎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斷在高一層次上重複,以加深學生對音樂基本理論的理解。

4.重視本課程教學內容與其他相關教學科目的聯繫和滲透。

5.課材選編注重廣泛性與經典性相結合。選擇古今中外音樂實例作為教材,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

四、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

(一)教學環節

視唱練耳課程分為兩部分,每次課為兩學時,視唱一學時,練耳一學時。 1。視唱部分

可分為:複習舊課;學習新課;重點、難點單獨練;個別提問;瞭解學生掌握情況。 2。練耳部分

可分為: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和絃;節奏;旋律聽寫和模唱。

(二)教學方法

1.視唱部分

(1)在視唱教學中,每次上課前練習各種音程;(2)學習視唱曲之前,練習所學樂曲的調式音階;(3)單獨練習所學視唱曲的重點、難點;(4)輕聲連唱,熟練鞏固;

(5)在練習視唱時,以清晰的圖示打拍子,逐步培養學生對音樂速度和重音規律的內心把握。

2.練耳部分(1)旋律音程訓練時,先構唱大小

二、大小三度音程,然後再聽;(2)練好窄音程的同時,加入四度、五度最後練習

六、七、八度寬音程;(3)訓練和聲音程,先模唱培養學生的內心聽覺,聽唱結合;

(4)訓練和絃時。先聽原位大小三和絃,引導學生分辨大小三度,確定和絃性質、確定和絃結構,只要聽出其中一個音,其他部分即運用音樂理論就能計算出來;

(5)節奏聽寫:①在最初訓練時,鼓勵學生聽第一遍時不用動筆,用心聆聽,從而獲得整體印象,然後分析節拍,確定大約的長度,注意有特點的節奏型及其在整體節奏中的大概位置。②對節奏型進行基本訓練,先掌握基本的節奏型,進行組合。由兩小節至四小節,再至八小節逐漸延長。

(6)旋律聽寫:①單聲部旋律聽寫是綜合了音程、和絃、調式、節奏等內容,這部分練習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在音程節奏等方面進行由淺入深的訓練;②對學生進行調式方面的訓練,大量的視唱可以幫助學生儘快的熟悉調式和調式變音,將一些經典的視唱進行背誦和默寫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五、改革思路和説明

(一)因材施教,分級教學

《視唱練耳》這門課程內容豐富,技術含量大,要很好的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學生大部分學習音樂時間較短,考前缺少系統的學習,因此,我們的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靈活掌握及時調整,不能一概而論,要因材施教,分級進行。

(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要把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基礎樂理指導聽音、視唱;在音樂實踐活動中,運用深化鞏固課上的學習成果,做到相互促進、融會貫通。

(三)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把聽、唱、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改變以往死記硬背、枯燥機械的訓練方法,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提高師德修養,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新義務教育法》賦予我們的義務,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作為教師必須轉變觀念,樹立教育新風。通過學習《新義務教育法》,有了深刻的體會。

教育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教育必須有明確的指向性和目的性,主要解決人的發展問題,喚起學生精神世界能動、自主的能力,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新義務教育法》要求我們教師應當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業務水平,愛護學生,忠於職守。教師必須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

明白了自己的職責所在,也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做到全身心去愛自己的學生。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服務於學生,同時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職。師魂即師愛。但在實際工作中做到這一點,卻是不易。不管如何,教師要對每位學生的發展負責,尊重他們的人格,在求知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培養他們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樣才可稱得上不辱使命。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我們身為教育工作者,不能抱住過去的應試教育一套而不放,應該讓學生走進更廣闊領域學習,力求全面發展。正因為由於這樣的原因,導致了一些教育工作師德失範。分析得出:教師的觀念陳舊,尤其是教育理念的陳舊,只求學生智育的發展,不求全面培養,同時又缺乏心靈的溝通,這是其一,其二,教師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缺少應有的心理品質,缺少愛心,急功近利;其三,缺乏素質教育的考核機制,導致教師在追求升學率中增加了壓力,總之,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就有什麼樣的師德表現。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師德風範,那就得不斷地更新自己的學識,身為傳人之“道”,解學生之“惑”,教師必須具備廣博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知識時代,教師必須隨時代的發展,更新知識。

這段時間通過學習,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為形成良好的師德風尚而出力;更好地做好後勤保障工作,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愛崗敬業,使自己成為一名高素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不僅更新了自己對法律的認識,更是清楚的瞭解到自己的法律地位,以前的我認為教師就是為社會為學生服務的,吃點虧是可以吞下去,那現在我不會再怎麼認為了,因為,每個人都享有一定的權利,“平等”的口號不應是嘴上説説而已,落實到實處才擁有意義,否則有法也等於無法了。同時我也認識到作為一名教育前線的教師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教師法》不僅幫助教師得到她們的所得,也讓教師有了行為上的準則,只有學習好它才能保證教師享有自己的權利。

另外,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為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為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為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説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為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眾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教師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護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通過學習,我深知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對學生要有慈母般的愛心,且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做到與時代同步,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這付教書育人的重擔。

這段時間的學習與實踐,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不斷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實自己。二十一世紀的學校教育需要的是對學生有愛心,對工作敬業,對自身不斷充實的高素質、強潛能和綜合知識能力完備的教師。希望我能在自己的努力後,早日成為這樣一名高素質的、合格的教師。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鳥的天堂》教學反思 福建省南安市蘭園國小 黃定霞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記敍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讚美。

這篇文章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章。教學時,教師可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閲讀,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

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説説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

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覆閲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

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朗讀既是理解課文的基本手段,又是獲得語感及審美情趣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談感悟,有利於學生獲得豐富的欣賞角度,有利於學生展開自己個性化的見解,促進學生主動、生動、個性地學習和語感的發展。特別是結合多媒體課件提供的畫面配樂朗讀,可以促進學生產生用聲音再創情景的慾望,從而對語言文字有更深的感悟。

創設情境教學心得體會 篇17

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種事業。——題記

作為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初戀般的熱情”還像是正在燃燒着的火焰;作為一名80後,“宗教般的意志”卻像是神祕村落裏搖曳着的燈火。 然而,“做一名人民滿意的教師”卻是從不曾懷疑和動搖的信念。通過這次學習活動,我深深體會到“修身”“正德”“治學”“育人”之間的聯繫,也更明確了一名好老師的標準。

首先,“修身”是基礎。

修身,修的是德行。《禮記·大學》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名教師,更要注意自己人格的修養,身正則令行。六小更是在我們入職之初就給我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周圍的老師,以及學校的領導班子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身正為師”的理念,在這樣一個氛圍中,我更是一天比一天更明確如何走好“成為一名人民滿意教師”的第一步。

其次,是“正德”,“正德”與“修身”相輔相成。

正德,即端正德行。古語有云:“正德者,自正其德,居上位者正己以治民。”作為一所打工子弟學校,所有的老師都在説,六小的孩子難管。我也在走上崗位的第一天切切實實體會到了這孩子們有多難管。不僅孩子難管,由於孩子的家長素質參差不齊也很難與之溝通。這時候,“正德”顯得很重要,要想讓別人能聽從你的建議,讓孩子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必要做到這一點,當然這也是最好“武器”。

最後説到“治學”和“育人”,在我看來,這是一名教師終身的使命。

“治學”就是研究學問,這就要求我們做老師的首先要做好“學生”,在“教”的活動中,不斷補充自己,提升自己。較高的教育教學教研理論知識水平,過硬的教育教學技術與能力,缺一不可。時代不斷在發展,知識更新如此迅速,教師只有站在時代的前列,充分掌握好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引導學生,完成教學育人的使命。

“育人”,我們都知道,是要對兒童進行德育、美育,使其成長為社會需要的身心健康的人。所以,這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微笑、愛,和責任,是這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是的,一名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必定是一位用“愛”育人的教師。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用通俗的話講,這三種境界就是:立下大志,不懈努力,終獲成功。而關鍵在於第二境界,這不純粹是意志的磨練,還是一種人生的考驗。

“修身正德,治學育人,做人民滿意教師”這條道路,不也正是需要度過這樣的歷程麼?而現在我需要做的,就是帶着“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向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pwq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