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3篇

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3篇

魏書生,一個教育上的傳奇人物,下面是本站帶來的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3篇

篇一: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

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性和穩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徵的重要方面。

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就是培養習慣。”從教育是發展學生個性來説,教學就是要通過審美理解和運用技能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範疇,是較為複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習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從他介紹的經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的自學已習慣初步養成。魏老師培養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持久性。

魏老師在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第二,逐漸加速。經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後,大家都轉動起來後,適當加快動的速度。第三,系統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係。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範圍。班裏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第五,進入軌道。經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的計劃,又創設了一個執行計劃的時空環境。

研究魏老師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兩點:

(一)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採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律出發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為比較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髮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動搖或反覆。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採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鬆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如果放鬆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教師的無數經驗和教訓所證明。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説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後天養成是個性發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説:“性相近,習相遠也。”而且,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説:“習成而性成也。”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於教學生多少技能、教學生認識多少知識,而是要使學生在後天的學習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説,習慣的養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學生自學習慣,確實探到了教學中的真諦。

篇二: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

魏書生,一個教育上的傳奇人物,即使我們坐在會議室看他在錄像上作報告,我們心裏都對他產生種種懷疑,例如他從教那麼多年,竟然沒改過一篇作文,而學生作文水平又那麼高,例如他所帶的班級,班主任常常不在,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紀律……我們之所以心生懷疑,不是懷疑他的真實性,而是在強烈的對比下產生一種自然的懷疑——我們多少老師嘔心瀝血、日以繼夜伏案批改作業,多少班主任怎樣想方設法,竭盡所能按學校的要求時時到,刻刻到,可是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還是存在那麼多問題,那是什麼道理?

假如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斟酌研究魏書生提出來的“五分鐘”,那麼我們就會由懷疑轉為佩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1、每天做一分鐘家務;2、每天寫一分鐘日記;3、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4、每天唱一分鐘軍歌或校歌;5、一分鐘記憶力或注意力比賽。這些要求真的很簡單,誰都可以做,可是堅持下去,學生所到的就不僅僅是這五件事情了。

先説一分鐘的家務,對現時的學生來説是很有必要,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無大小,都有人照顧的舒舒服服。他們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用幹,可是很多學生書沒讀好,厭學現象也頗為嚴重,為數不少的學生覺得是為家長而讀書,學習沒動力,升學沒考好,覺得父母掏幾萬快擇校費理所當然,進校後也無心讀書。小孩能做做家務,學會幫家人分擔責任,他才會明白父母為他付出的心血,學會珍惜美好的生活,一個知道父母親生活不易的小孩,一個懂得體恤家人的小孩,如果在家都能承擔責任,他也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那在學校也絕不會是一個問題學生。

第二是每天一分鐘日記。我想每天能寫一分鐘日記的小孩,他提高的不僅僅是寫作能力,培養的不僅僅是觀察能力,他能每日一省,必定會反省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的得與失,無形中也是一種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這種做法可謂一箭雙鵰,寫作水平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提高了。

第三是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按魏老師的話來説,他要讓學生從腳下、從現在做起,認識一分鐘的價值。現在的學生都被升學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下了課走在走廊上,看到除了一些調皮的學生追追打打的,那些勤奮讀書的立馬抓住下課的幾分鐘,趴在桌子上睡覺,即使是做操,學生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如果我們細心留意,十個學生當中也找不到四五個腰身挺拔的,駝背聳肩的不少。總的來説,學生的精神狀態太差。所以我想,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可以讓學生身體挺拔起來,精神振作起來。一個人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下,身心健康,學習效率高。另外還能通過集體的力量感染激發彼此的鬥志。

第四是每天唱軍歌校歌一分鐘,讓學生生活在音樂聲中。人需要夢想,需要激勵,需要熱情,尤其是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假如説第三個五分鐘給學生帶來的是外在的精神動力,那麼唱軍歌校歌就是薰陶學生的內心世界。曾幾何時我們聽着軍歌熱血沸騰,曾幾何時聽着校歌激情澎湃。也到教室去看看現在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聽的是什麼歌,有《等你等到我心碎》,有《你為什麼不在我身邊》,有《老鼠愛大米》……這些流行歌曲不是不健康,而作為校園文化是否太低俗?校歌軍歌?只有在全校大合唱比賽時才響起,那更不必説什麼世界名曲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鉅的工作,她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天唱一分鐘的軍歌校歌,就是很好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氛圍是由每一個學生去營造,是相互影響,而非臨時或應景張貼一些海報所起的作用能比擬的。每天一分鐘的歌聲,它的意義已超出歌聲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持久有效的。

第五是每天一分鐘記憶力注意力的比賽。我們都知道,記憶力、注意力對一個學生的成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這樣説,一個學生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幼兒時期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訓練他們,而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很難單獨培養了。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你爭我趕的氛圍下,學生才能夠全神投入,他們會集中注意力抄寫課文、背書,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記憶力也得到鍛鍊提高。除此以外,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鐘的珍貴,一分鐘可抄寫三四十個字,可以讀一百多到三百的字,依此類推,十分鐘,一節課,一天,我們能做多少事情?從而更懂得珍惜時間。

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看起來簡簡單單,他關注學生的細節,注意從小事抓起,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勞動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他要學生做的遠遠比這些事情的本身有意義,好習慣養成了,能力也提高了。

篇三:魏書生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心得體會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要是從以下幾點入手,效果就會好一些。

一、引導孩子少説空話,多做實事。

應把空想、説空話的時間用在做實事上。一次行動抵得上一打綱領,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

二、首次慢動。

開動大腦機器也像開車一樣,起動時,車速一定要慢。第一次行動要慢,動量要小。如培養孩子寫日記的習慣,第一次切莫要求過高,只寫一句話就行。培養孩子學英語的習慣,第一次只記一兩個單詞即可。培養孩子長跑的習慣,第一次跑200米就不錯。凡事不要一開始就急於求成,想一口吃成個胖子,這樣孩子便覺得難而又難,從而失去了做事的興趣。

三、逐漸加速。

有了首次慢動,尊重了大腦的始動原則,運轉起來了,慢慢地像汽車一樣開了幾十米,這時就可逐漸加速了。日記長到了每篇寫兩三句話,英語單詞每天背會兩個,跑步長到每天300米。孩子覺得在慢動的基礎上,增加這點運動量,可以接受,不知不覺之間,大腦這部汽車比前幾天運轉快了。

四、不怕慢,只怕站。

遇到特殊情況,如意外的任務啦,身體有點小病啦,有不順心的事心情不好啦,也鼓勵孩子不輕易停止,只要能站直了,就別趴下,只要還能行動就別停下。寫日記心情不好,寫不出太好的文章,但也不要中斷日記,可以隨隨便便地東一句西一句記下自己當時的心情,可以少寫,也不要停下來。要克服一件事不做則已,做就要做得盡善盡美的想法;建立行動就比空想強,只要做,就比不做強的觀念。許多人沒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都跟想盡善盡美有關。

五、控制時空,制訂計劃。

有了一點行動,逐漸增加了行動的速度,孩子會品嚐到一點做事的快樂。進一步培養習慣,就要制訂比較全面的計劃,增強孩子對自我的時間和空間的控制能力。從時間上,和孩子商定從早到晚的行動計劃,什麼時間跑步、鍛鍊、上學、唱歌、看課外書,各項活動,各用多少分鐘,使每日、每週、每月、每年的時間安排都有序化,有益化。從空間上,使孩子處於能夠把握自己的環境,什麼歌廳、舞廳、遊戲廳、枱球室這些地方,一旦進去,孩子便容易失去自控,不由自主地放棄好習慣。注意訂計劃的時候,任務指標不要訂得過高,使孩子覺得稍加努力便可達到,稍稍一跳,便可把果子摘下來。

六、進入軌道。

孩子按計劃行動起來了,逐漸提高了學習效率,每天定時定量地鍛鍊、預習、做題、背單詞、寫日記、唱歌,到了某段時間就做某事,遇到特殊情況少做一點,做慢一點兒,但不停下。按照這樣的計劃不停地做實事,慣性就越來越大,就像列車在軌道上行駛,甚至像衞星進入了軌道,就再也不會走走停停了。

進入軌道之後,當然也需要檢修。需要防止的,一是外部干擾,二是內部故障,對外界不良人的引誘要及時切斷。對付內部故障,如情緒不佳、舊病復發、猶豫拖拉等的最好方法,不是批評,不是訓斥,而是以最快的速度把注意力引導到做當時力所能及的實事小事上來。人一旦開始做實事,負責憂慮猶豫等不良工作的腦細胞就休息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8yj67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