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抗日戰爭老兵訪談心得體會(精選3篇)

抗日戰爭老兵訪談心得體會(精選3篇)

抗日戰爭老兵訪談心得體會 篇1

9月4日,愚與元元等人一起拜訪家住市郊三山、魏屯、馬坡等地的三個抗戰老兵,並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完成任務之後,心緒像波濤翻滾的大海一樣,久久不能平靜。聊以幾句,算作心靈的慰藉。

抗日戰爭老兵訪談心得體會(精選3篇)

這些老兵用生命書寫着中國近百年的歷史,但這些真實的歷史片段卻往往不被當今的人們所瞭解。他們所經歷的苦難,正是中國近百年所經歷的巨大制度變革和中華民族從衰落走向復興的寫照,是民族從愚昧、狂熱走向理性、文明的記錄。這些老兵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雖然已是耄耋之年,但軍人剛毅、忠貞的氣質依稀可見,對生活還是那麼熱愛,還渴望着繼續為社會貢獻自己的餘生——儘管他們甚至卧牀不起。他們為民族、為社會付出的是那麼多,但卻聽不到任何索取的聲音,儘管他們至今生活依然貧困,大多疾病纏身。你聽不到任何抱怨,儘管他們遭受了幾十年常人難以忍受的歧視和苦難。這就是當今你所見到的最可愛的人——抗戰老兵。

他們如今的境遇,讓人感到的不僅僅是酸楚,還有感動、敬佩、自省,甚至自責——自己沒有能力改變他們晚年的處境。他們那種吃苦耐勞、忍辱負重、遭受冤屈卻從不抱怨、三省吾身、從不索取、甘願為社會默默無聞地奉獻一生的高尚品格,震撼着人們的心靈,盪滌着心靈深處的污泥濁水,穿透狹小的自我和迷霧,恍惚感覺到心靈深處屹立着一個慈愛、可敬、可親、剛毅而高大的老父親。如今,人們又想起學雷鋒,可我突然發現:在雷鋒身上似乎看到了你的身影。

親愛的抗戰老兵,你不是一個普通的老父親,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化身,你偉岸的身軀、高尚的品格和執著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樹立了一塊永不熄滅的燈塔,穿過迷霧,穿越時空,照亮子孫的前程……有人説,當下中國精神能源枯竭,可我認為你就是中華民族屹立世界之林的最強大的永恆的引擎!

啊,抗戰老兵,普通而又偉大的老父親!

抗日戰爭老兵訪談心得體會 篇2

還記得第一次知道抗日戰爭是在爺爺的説書裏,《雞毛信》裏聰明機智不怕犧牲的海娃,《放牛少年王二小》裏被頌揚的王二小,還有那調皮機靈幫助敵後武工隊狠狠教訓敵人的小兵張嘎。

遙想七十年前,中華民族那積貧積弱的時代,日本人的鐵蹄肆意踐踏我國大好河山,置我同胞於苦難,喪心病狂的殺戮掠奪,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令人髮指的滔天大罪,是堅忍勇敢又帶有滿腔熱血的戰士們保衞了我們的國家,守衞我國國土。

為響應我國“抗戰勝利70週年”的號召,浙江師範大學夏風甬月實踐隊在寧波當地尋找曾參與戰爭的老兵。在詢問眾多熱心村民和人脈廣泛的老村長後,在村委會的聯繫安排下,老兵俞南成驅車前來,親切熱情地與隊員們打招呼。

從隊員的採訪中,瞭解到老兵俞南成曾經參加過越南戰爭。在21歲時,由於家庭條件不好,又恰好處於戰爭時期,俞南成毅然決然地投身戰爭,保家衞國。一開始,他在野戰部隊呆了一年多,繼而轉到鐵道部隊當游擊隊,一干就是四年。而令餘南成最難忘的,是他在當兵第三年時,成功打下了敵方的戰鬥機。似乎又看到冒着黑煙的飛機在眼前垂直墜落,俞南成老爺爺的脊背微微挺直。那段經歷在他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光輝印記,從他的眼神中,隊員看到了驕傲與自豪。

談起軍中生活,無疑是艱苦甚至是難熬的。戰爭時,住宿在山上,菜只能夠每週一次送上山,而當時的保存技術差,天氣稍微潮濕,菜就爛掉了。為此,山上的人自己養豬,放牛。每年的5月份到11月份,是越南的暴雨季節,條件便愈發的艱苦。説到這,老人欣慰地感歎,能在和平年代,在家中享受政府的優待,享受兒女繞膝,真的很幸福。

最後,老兵俞南成詢問了夏風甬月實踐隊在這裏的經歷,當得知實踐隊在艱難的條件下依舊開設了暑期假日培訓班後,老人心中萬分感慨,他感謝隊員們來到這裏體驗困苦的生活併為徐洋村的發展做出努力。他熱情地與夏風甬月的隊員以及隊旗合影。隊員們也從老人的經歷中學到了不少可貴的精神,大家相信,老兵俞南成在戰爭中所做的貢獻一定會為他帶來無數的好運。

聽着旁邊學堂裏的讀書聲,老兵俞南成和隊員們對徐洋村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抗日戰爭老兵訪談心得體會 篇3

抗日戰爭,是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毛澤東曾以氣吞山河之勢向世人宣稱:中國的抗日戰爭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驚天動地的偉業”。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一個重大歷史轉折。

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以其應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這是中華民族振興的良好開端。一個民族要走向振興,就必須掙脱枷鎖走向世界,爭取國際榮譽,爭取國際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大大提高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聲譽。中國人民的浴血抗戰不僅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更重要的是自身地位空前提高,具體表現在:首先,廢除了不平等條約。1942年10月9日,英美政府分別通知中國政府,聲明願意放棄在華治外法權及其他有關權益。

之後,經過談判,於1943年1月11日完成了中美、中英新約,並於是日分別在華盛頓和重慶簽字。英美兩國取消不平等條約,促使在中國享有特權的國家仿效。其次,收回了大部分失地。由於戰爭的勝利,不但收回了抗戰以來被日本侵佔的大片領土,而且光復了已被日本割佔半個世紀的中國台灣、澎湖列島,除了香港、澳門外,一切由帝國主義租借或佔領的領土均被收回。外國列強攫自中國的殖民地,終又回到祖國懷抱。再次,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得到加強。1942年1月1日,中國以重要成員國的身份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1942年11月22日,中國政府作為戰爭中的三個大國之一與英美共同參加了開羅會議,這次會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國研究與確定對日作戰,處理戰後日本問題的重要會議。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由中、蘇、美、英4國發起,邀請《聯合國家宣言》的簽字國和參加國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了聯合國制憲會議。從此,中國作為聯合國的發起國之一而載入史冊,中國還成為這個最廣泛的國際組織的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實現了自民國以來一直未能實現的統一與團結,這是民族振興的重要前提。一個民族要走向振興離不開一個重要的前提,即民族的大團結。抗戰前的中國政治舞台上活躍着各種政治勢力。除了國共之間的對立和戰爭外,還有國民黨各派系之間,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實力派之間的鬥爭,地方實力派相互之間也是你爭我奪,混戰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中華民族各種政治力量、各個階級終於摒棄成見,共同團結在抗日救國的旗幟下,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共同抗擊民族敵人,實現了中華民族的自我振興。國共兩大黨的合作是全民族團結的關鍵。國共兩黨原先處於你死我活的鬥爭之中,但在民族責任感的驅使下,中國共產黨主動改變策略,一再提出團結抗日的主張,併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實現不惜作出重大讓步。國民黨開始則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政策,但在國內外各種力量的作用下,終於接受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同共產黨一起戰鬥,形成中國軍隊一致團結在抗日大旗下共同對敵的新局面。

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得到鍛鍊,更加成熟,更加堅強,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為中華民族走向振興的主要領導力量。 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國實際的路線、方針、政策。盧溝橋的炮聲一響,中國共產黨立即號召全體黨員和全國人民一致奮起,開展神聖的民族自衞戰爭。不久,中國共產黨制訂並發表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必須發動全民族參加抗戰的完全正確的全面抗戰路線。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從鬥爭的實際出發,提出反對教條主義、反對關門主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應用於抗日戰爭的具體實踐。在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交織作用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獨立自立的原則,表現了一個成熟政黨的睿智。抗日戰爭造就了我國一代科技人才,他們是中華民族振興的寶貴財富。大批科技人員聚集戰時大後方,埋頭苦幹,潛心科研,藴藏在他們身上的巨大的愛國與獻身熱情,成為推動中華民族科技進步的直接動力。抗日戰爭造就了整整一代科學人才。

李四光、茅以升、竺可楨、周培源、吳大猷、嚴濟慈、盧嘉錫、蘇步青、華羅庚等業務骨幹逐步成為學科帶頭人。他們不僅自己潛心鑽研,而且重視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李四光帶領科研人員對廣西、湖南西部、湖北西部及江西、福建等地區地質礦產進行實地考察,並採集標本,還繪製出廣西二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吳大猷在“研究工作毫不正常”的情況下,寫出專著《多原分子之結構及其振動光譜》及19篇論文,進行了光譜學實驗。浙江大學校長、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在抗戰期間發表了近40篇抗日戰爭個人體會,地理學、氣象學、物理學等學科研究都取得較大進展。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昭示我們:中國人民既然能以艱苦卓絕的努力,贏得民族解放戰爭的勝利,也一定能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新的振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rpjz9.html
專題